杠杆平衡条件是谁发现的((共5篇))由网友“silance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杠杆平衡条件是谁发现的,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杠杆平衡条件是谁发现的
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般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阿基米德曾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基本内容
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用公式表达: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其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这个公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篇2: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 ??复习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内容,通过复习课,启发学生对有关物理知
识进行回忆、整理、总结、使之深化、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课中,如果教师多次简
单重复、讲解,那一定会使学生兴致索然。所以,即使是复习课也要有新的知识,新的
方法,新的题目给学生,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如何有效地
时行这项工作,我上的‘杠杆复习课例’受到我校老师们的好评,使我感到得意,现与
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立足基础,深挖内涵 ??杠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而力臂是难点。我先立足基础知识,
一开始上课就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复习杠杆的定义,在学生不够确切回答后,提示:棒是
怎样的棒,力要如何作用,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如何找?启发学生回忆出杠杆的正确定
义。接着让学生回想杠杆的五个名称,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并用例一图的实
????????????
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弹簧秤读数画力臂,进一步理解力臂的定义(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
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作用于
杠杆上的动力最小,相应的动力臂应是最大。 ??二、层层深入、拓宽引伸 ??我在学生掌握了杠杆的概念、规律后,不失时机地把杠杆进行变形、拓宽,引伸出
一些变形杠杆,是这堂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特色。除老师设计例二(一个半径为r,重为G
的均匀圆轮,现要在轮的边上作一拉力,使轮能滚上台阶,则拉力应作用在那一点上?
?????? ??????
沿那一个方向才能用最少力?试在图中画出这个力,设轮子不会打滑)。画轮能滚上台
阶的最小力的图示,例三(曲棒的杠杆如图,为杠杆的`支点,杠杆重力不计,在端挂一
个重物,要求在BC加上最小的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试画出这个力示意图和
它的力臂。)作出动力最小值的图示。引导学生通过确定支点,确定动力作用点,确定
动力作用的方向而求得。这是对杠杆知识的深化和拓宽。在我有限的启发下,学生通过
自己的思考、研究和类比迁移,综合出了这类杠杆的特点和规律。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
研究方法,既是使学生回忆、理解杠杆的知识,又使学生懂得了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 ??三、灵活多变、设置高潮 ??我还精心为这堂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问题,学生讨论问题的高潮迭起。
高潮之一是出现在讨论题中例四图甲分别用F1、F2、F3三个力拉定滑轮这三个力的大
????????
小关系。我通过与学生一起用定支点、画力臂的方法解得F1=F2=F3后,我又出示乙图
题,个别人由于抛开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按甲图的定势思维分析,即得F=F2=F3的错误
判断。而大部分同学则按我教给的:定支点、画力臂的科学方法得出F1〈F2〈F3的正
确结论,我再一次提醒同学们要养成科学的分析方法。 ??高潮之二发生在讨论杠杆转动的问题上。同学们通过讨论掌握了力和力臂的有关拓
宽知识后,又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杠杆的平衡条件上来。出示右图中的杠杆A、B两端分
??????????
别悬挂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杠杆能保持平衡,问悬挂点同时向支点O移近相同的距
离杠杆如何转动?这又把学生问住了,显然、使用原来的定支点,画力臂的推导方法是
行不通的,由此引出学生产生寻找新的、更有效、更一般化的方法的热潮和兴趣。当个
别同学二次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比得出答案后,我启发:杠杆两边的FL的乘积减少,
减少量大的那一端会怎么样?减少量小的那一端会怎么样?由于启发得当由此引发了第
二个高潮。学生能很快就从:FL的乘积减少,减少量大的那端上升。铜块上升、铁块下
降、杠杆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学生正兴趣盎然时,我再次变换条件提出问题:(1)悬
挂点同时移远相同的距离,杠杆如何转动?(2)悬挂点不变时,铜块和铁块同时减少
相同的物重,杠杆如何转动?(3)悬挂点不变时,在铜块和铁块同时挂等重的砝码杠杆
如何转动?(4)悬挂点不变,把两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金属块与容器不接触)杠杆如
何转动?(5)当杠杆两端A、B悬挂大小不同的两铁块平衡,把两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
(不与容器接触)杠杆如何转动? ??这堂课由于启发得当,合适的的深度和难度,综合性问题分散成一些便于学生分析
的小题,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学到了新方法及新题目的解题方法。既巩固了
双基,又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既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
力。听课的老师一致认为这堂课学习和指导作用。我自己也认为是我最得意的一堂复习
课。
篇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本节是九年义务教育沪粤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第六章第五节内容,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能从常见的简单机械中认识杠杆。
(2)初步理解力臂的概念,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通过对杠杆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教育。
二、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已初步形成形象思维,也初步学习了科学探究法,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环境,让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本节课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对身边的各种杠杆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热爱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使知识的传承在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从而缩短生活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
三、 重点和难点
杠杆平衡条件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应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当力臂不等于杠杆上的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画出力臂,因此,力臂的确定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 教法和学法
结合几种杠杆受力平衡的图示和实例讲述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内涵,易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概念;引导学生画动力臂和阻力臂,能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显然,教上述概念时除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外,适宜采用观察法和讲练法。在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原理时,采用科学探究法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卓有成效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程序。
1、形象引题
教师以日常生活中觉的一些简单机械为话题,提出疑问,引出本章话题。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多媒体放出的几种杠杆,让学生找出几种杠杆的共同特征,建立杠杆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杠杆概念的建立与课题的引入并行。
2、 创设直观环境,建立物理概念
结合用木棒撬石头的示意图,建立支点、动力、阻力、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概念。继而在这个示意图中画动力臂和阻力臂,建立它们的概念。展出描述上物理概念的文字,让学生看一遍,并且齐读上述物理概念,强化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引导学生画出多媒体中所示的几幅图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突破教学难点。基于前面的观察,针对杠杆的'形状、支点的位置进行上述内容,遵循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的原则,在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创设的物理图景而形成表象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概念,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3、 点拨、设疑、引导、探索、概括、应用
演示杠杆在水平位置的静态平衡的概念,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形象点拨,找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四个因素,然后质疑:杠杆平衡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什么关系?教师简略说明并提出要求,让学生按多媒体的图表依次进行实验,把各次实验的数据填在物理课本23页的表中,对比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大小(并对比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大小),揭示物理规律。这样进行引导,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索的目的性,对学生的探索具有导向作用。
学生分组研究杠杆平衡问题,对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通过对比、综合和概括,总结出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对学生的汇报,正确的给予肯定,不完善的给予补充,在此基础上扼要板书杠杆原理,并引导学生写出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观察力、思维力和想像力受到有效的锻炼,学生完成探索的过程,不但能学会知识和探索的方法,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还能认识到探索物理规律必须采取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刚刚知道杠杆原理,只有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达到理解。因此,要安排一个例题,引导学生去做。学生通过演练,能学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增强解题能力。
4、 回顾总结
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要点进行回顾,加以总结,训练学生归纳物理知识的能力。
5、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p27 第1题
家庭作业:p27 第3、4题
通过实施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我班学生对力臂的画法和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效果比以往的各届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正确率都有上升。
篇4:《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杠杆平衡条件》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对使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探究。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杠杆,理解了杠杆的五个要素,本节课将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个要素。
(2)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能初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2)学生通过猜想、谈论、实践,逐步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与人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三、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四、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教具仪器:
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六、教法:
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七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七、教学过程
1、[引入]: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杠杆和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设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杠杆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2、提出问题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个跷跷板,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跷跷板吗?那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能玩跷跷板吗?
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可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
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当杠杆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板看作是杠杆呢?
(1)。改变杠杆上钩码位置,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2)。在杠杆一端增加一个钩码,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又可以杠杆平衡与那些因素有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3、猜想与假设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之间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杠杆平衡。
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主要有:
F1+L1=F2+L2F1―L1=F2―L2
F1×L2=F2×L1
F1/L1=F2/L2等
我们得出了那么多猜想,同学们可以在实验中,自己得出结论,究竟哪一个猜想才是正确的'。
F1+L1=F2+L2成立吗?F1―L1=F2―L2呢?单位不一样不能相加减,故排除;
4、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这四个数据测出来,就可以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是吗?测量这些物理量我们需要那些器材呢?(弹簧秤、钩码、铁架台、杠杆)怎样测量这些数据?(学生讨论后回答)
为什么要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黑板上两个杠杆的作图可知: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便于读出力臂。
天平怎么调节平衡的?(左沉右调、右沉左调)那我们杠杆调节平衡螺母和天平一样,左高向左调、右高向右调。
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好,现在我们已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我们现在统一把支点右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作动力F1,把支点左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当作阻力F2。接下来抽同学为代表做实验,根据我提供的实验器材,操作并记录数据,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一组数据够吗?(多次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后请各组汇总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收集几组数据与学生共同验证猜想
6现在请同学们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分析完以后选派一名代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杠杆在平衡时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我们通过最初的猜想与假设,到自己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与数据收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使杠杆平衡,必需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7、评估
实验做完了,大家能从上面的实验中得到那些因素会造成误差吗?杠杆是否真的在水平位置平衡了。不然,得出的数据都是不准确的。大家反思一下刚才的实验,每个小组得出的数据准确吗?如果不够准确,是不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步骤和要求来做呢?
8、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阿基米德真的能撬动地球吗?
八、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篇5:《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评课稿
听完这节课我总体的感受: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是一节创新的课,是一节生成性的课,是一节学生能力培养的课。我认为有以下亮点共大家分享。
1. 座位突破常规的上课模式。让学生分组面对面座,这样便于学生交流合作,同时让学生感受更开放一些,亲和一些,少了常规课的约束,更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课的导入好。课前带学生去玩跷跷板,让学生感受生活,摄下过程,导课时播放摄像引入新课,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 三面黑板环绕学生是一创新的举措,便于多组学生同学同时呈现自己的想法,节约时间,而且能够把学生的`多种方案同时进行比较,解决了连电脑都无法解决的同时大屏幕呈现的问题。
4. 实验设计放手学生自主设计,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学生少了思维的约束,课堂上实验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特别是自制无刻度杠杆,怎样解决没有平衡螺母平衡的问题,怎样测量力臂的问题,学生的方法让我们教师耳目一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5. 实验数据的处理有创新。用excel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数据,让学生意识到电脑不仅是我们娱乐的工具,更是我们物理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好帮手。
6. 最后的趣味实验设计是亮点,它是对物理应用的拓展。
同时对本节课,我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导课是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一节课的物理学习,结果应呈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体现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比如可以在课结束时,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让学生课后自制杆秤。
2.学生的多种方案很好,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自制的无刻度杠杆与有刻度杠杆做出的实验差异较大,并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有刻度杠杆呈水平平衡时,方案最好。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家的任何物理成果都是这样从草根的、不成熟的、多次实验一步一步改进到成熟,再创新,再到精确的实验,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的科学实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迂回曲折的前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在实验中,教师对误差和错误要有明确的肯定的态度,要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课后重新实验。
★ 机械基础教案
【杠杆平衡条件是谁发现的(共5篇)】相关文章:
简短有深意的文案2022-08-19
科学教案2022-09-02
初二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练习试题2023-08-14
福特汽车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2023-09-23
校园流行超经典搞笑个性语录2023-01-26
《省力的轮子》教案设计2022-12-05
未来的车子作文450字2023-07-11
初二物理教案2022-11-13
2022年会计专业个人学习心得体会2022-05-08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