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翻译

时间:2024-05-04 07:17: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泊秦淮翻译(精选11篇)由网友“天勤”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泊秦淮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泊秦淮翻译

篇1:泊秦淮赏析-泊秦淮翻译

泊秦淮赏析-泊秦淮翻译

泊秦淮赏析及泊秦淮翻译,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泊秦淮赏析及泊秦淮翻译由unjs.com成辑整理,望大家喜欢。

泊秦淮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huái)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品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作品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品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的。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以上这篇泊秦淮赏析及泊秦淮翻译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唐诗,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篇2:泊秦淮原文翻译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之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

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篇3:泊秦淮原文翻译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 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篇4:泊秦淮原文及翻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一庭花。

【注释】

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秦淮: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一二句意谓:描摹烟月朦胧的画面,点明夜泊的地点,首句实为互文,意谓烟和月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

商女:陈寅恪云:“此商女妆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后一庭花:即《玉树后一庭花》,系南朝陈后主之作。陈后主,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为隋所灭。

三四句意谓:隔江的歌女全然不关心即将衰亡的国家,唱的是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一庭花》。当年陈后主每日寻一欢作东,终于为隋朝所灭,如今歌女还在唱这支“亡国之音”,于是诗人不胜感慨。尽管此时距离朝灭亡还有几十年,但是国家行将衰亡的阴影已经进入诗人的心田。

【翻译】

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宁静的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的'《玉树后一庭花》。

【简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诗中第一句的两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事物,用两个“笼”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这幅图画是那么柔和幽静,似静又动流动,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朦胧凄静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这里的“月、水”和下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做了一个很厚实的铺垫。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信手拈来,细细琢磨却又很值得回味,诗句内中蕴含一着极其微妙的逻辑关系,你看,由于“夜泊秦淮”才能够“近酒家”。然而,“夜泊秦淮”四个字又承接了上一句景色*点时间点——“夜”,也点名了上一句所描绘景色*的地点——“秦淮”,使之更形象,更具体化。这一句不仅巧妙地照应了诗题,承接了上文,“近酒家”还起到了开启下文的作用,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一庭花”,也由此才触一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七个字承上起下,结构全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一庭花》。”“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情景交一融,景为情设,情随景至,自然天成没有丝毫斧凿之痕迹,借陈后主的荒婬*亡国讽喻晚唐朝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前世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思之忧国情怀。

篇5:《泊秦淮》原文及翻译

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卖唱为生的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此诗构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当,寓意含蓄,语言凝炼,诗评家沈德潜盛赞此诗为“绝唱”,确实是名不虚传。

《泊秦淮》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篇6:泊秦淮文言文翻译

泊秦淮文言文翻译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评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篇7:《泊秦淮》原文及翻译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篇8:杜牧泊秦淮原文及翻译

杜牧泊秦淮原文及翻译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以下是“杜牧泊秦淮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赏析

六朝至唐代, 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 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篇9:泊秦淮原文及翻译注释

泊秦淮原文及翻译注释

《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3卷。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泊秦淮原文

泊秦淮⑴

作者:唐·杜牧

烟⑵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⑶秦淮近酒家。

商女⑷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注释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白话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赏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名家点评

李锦文:《泊秦淮》则反映了南朝陈国那些醉生梦死的贵族们竟然不知道隋朝已经陈兵江北,南朝政权摇摇欲坠,甚至还在用陈后主创制的《玉树后庭花》那种靡靡之音叫歌女们演唱。因此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指的是那些贵族,那些当权者。因为歌女唱什么歌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而是要按客人们指定的曲目来演唱的。诗人在这里是用的曲笔,矛头是指向那些无耻而又无聊的贵族统治者,将这种历史的教训用短短的一首七绝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不得不佩服诗人手段的高明。

樊修章:在《泊秦淮》这首诗中,杜牧更是以政治家的深沉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第一句写暮烟凉月笼罩着寒水荒沙,一片凄凉。第二句视点变换,由远景切换为近景,镜头对淮河边一家酒家。后两句画面再次切换,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正在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女,由此引发出诗人对“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深沉感慨。《玉树后庭花》是陈朝灭亡前夕陈后主制作的歌曲,被后世称为亡国之音。那个歌女唱的也许真是《玉树后庭花》,也许只是一般的流行歌曲。但由于诗人心中有一幅陈后主荒淫亡国的图象,而且蜻蜒点水一样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叠合点。此情与歌女唱歌的此景一碰,立即爆发出灵感的火花,诗人眼前就展现出一个新天地。他表面上是指责卖唱的歌女不顾国势的日益危机,还在唱这种靡靡之音,实际是指责晚唐士大夫毫无心肝,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刻,还这么醉生梦死地享乐。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杜牧的诗全集栏目。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篇10:《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huái)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品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作品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品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贪恋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的。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贪恋,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篇11:杜牧《泊秦淮》翻译赏析

关于杜牧《泊秦淮》翻译赏析

泊秦淮①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诗人简介】

杜牧:(803-852),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进士, 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宣歙观察使幕。文宗朝任左补阙,转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时出任黄、池、睦三州 刺史。宣宗时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又出为湖州刺史,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其为诗注重文意词采,追求高绝绮丽,于晚唐浮靡诗风中自树一帜。 擅长近体,绝句尤为出色。

【注释】

①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②商女:卖唱的歌女。

③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简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 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诗词赏析:杜牧《泊秦淮》

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古诗欣赏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诗意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

桂枝香登临送目-桂枝香赏析

泊秦淮杜牧阅读答案

《田舍夜舂》阅读答案及赏析

金陵怀古翻译赏析

泊秦淮翻译
《泊秦淮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泊秦淮翻译(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桂枝香 王安石写的2023-11-01

山行杜牧古诗拼音版2022-11-16

唐寅《画鸡》全诗翻译赏析2022-05-12

《三五七言》的全诗翻译赏析2022-05-15

尉迟杯,尉迟杯蔡松年,尉迟杯的意思,尉迟杯赏析2023-09-22

《连州阳山归路》诗歌阅读及答案2023-05-18

《有所思》全诗翻译和赏析2023-08-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课时教学设计2023-01-28

《背影》全文赏析及名家点评2022-10-19

刘禹锡《金陵五题》翻译赏析2023-04-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