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评课稿

时间:2024-05-19 07:32:1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年级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评课稿(集锦4篇)由网友“ding500321”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评课稿,希望能帮助大家!

五年级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评课稿

篇1:五年级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评课稿

五年级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评课稿

这是《运动和力》单元继《我们的小缆车》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构建“弹力”这个概念,通过活动知道“弹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导入环节,出示橡皮筋和弹弓后,孩子们知道弹弓拉得开弹得远,也知道是利用弹力的,但弹力具体是怎么样却说不清道不明,这为后面的学习明确了目的,打下伏笔。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使小车前进和后退”,二是“使小车前进更远”。在活动完成后提出促使小车运动的动力是怎么产生的.,将拉开的橡皮筋与原来的橡皮筋进行对比,初步建构“弹力”的概念。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使小车前进更远”活动,知道动力大小是不一样的,最后结合课本P74页橡皮筋挂钩码实验认识弹力,再结合生活利用弹力。

听了戴老师的课,优点就不多说了,主要说说我的一些想法:

1、第一个活动“使小车前进和后退”,重点应侧重研究方向,对于 “一圈、两圈”可放到第二个活动时讲。

2、使小车前进后退的方法,描述不到位,主要是老师指导不到位。如果老师教给孩子们词语,教会用起来,孩子表达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这里若能让孩子们一边转动车轴,实物投影出来,一边描述就更好了。

3、问题设计还要再思考。“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这个问题涉及的太宽了,孩子们也不能有针对性的回答。

4、对比实验中改变的条件应如何改变、如何选择,没有抓住机会。可适当的提问记录2组的数据,再抛出问题“你觉得哪种更好?你想怎样选择?”让孩子们自己对比思考选择。孩子们的思维有没有得到发展,从中也能知道。同时橡皮筋不能绕太多圈,是因为会断,究竟几圈会断,可告知,并限制圈数。

5、数据处理太过简单。本课是用求平均值获得数据。数据处理应分层展开。先从两组开始,介绍数据,下结论。数据和结论呈现,促使孩子们有思考。再比较不同小组数据,看发现。所以教师在指向操作上要做考虑。

我从没想过一堂课上得向公开课一样精彩,我更愿暴露教学上更多的不足来促进我的进步。希望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

篇2: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

(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篇3: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橡皮筋给纸飞机和小车作动力;

会做探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弹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认识弹力概念,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

理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纸飞机2架、橡皮筋1个、弹簧、铁架台、钩码、轨道、课件等。

分组实验:每组:纸飞机4架、橡皮筋4个、燕尾夹1个、海绵1块、拉簧或压簧1个、橡皮泥1块、小旗子1面、铁架台1副、钩码1套、小车1辆、记录单1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

1.课件出示飞机、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吗?

学生回答。

2.出示纸飞机,提问:这里有架纸飞机,你有办法让它飞起来吗?

学生回答。

示范:拉橡皮筋使飞机飞起来。

3.分发纸飞机,让学生自己用橡皮筋把纸飞机飞起来。

提问: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橡皮筋是可以作为动力的。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橡皮筋。(板书:橡皮筋)。

二:橡皮筋可以产生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下橡皮筋。想想怎样做才能使橡皮筋产生力?

学生讨论、思考并动手活动。

2.请一位同学演示他的方法。

3.分析:你是怎么做的、橡皮筋发送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被拉长了。

引导:橡皮筋什么发生了变化?

得出形状变化(板书:形状变化)。

师:感觉到力了吗?

生:感觉到了。

师:这个力是谁产生的?

生:橡皮筋。(板书:产生力)

大家一起来试试吧!(这一环节,使学生认识到弹力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形状变化。)

三、感受物体的弹力

1.提问:橡皮筋形状发生变化可以产生力,那么其他物体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

分发海绵、燕尾夹、弹簧和橡皮泥。

2.提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使你手中的物体产生力。

小组讨论、活动。

3.汇报结果:分别就海绵、燕尾夹、弹簧和橡皮泥等物体让学生谈一谈:

怎样做可以产生力?

产生力时物体的什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物体的形状是否可以恢复?

恢复的过程中物体是否产生了力?

4.引导学生得出:像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发生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叫做弹力。(板书:弹力)

四:运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

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橡皮筋可以产生弹力,那你能不能利用弹力来让小车动起来呢?

学生动手探究。

2.组织学生进行橡皮筋小车比赛。

比赛结束,表扬冠军小组。

3.提问:橡皮筋可以做动力吗?,(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补充板书课题:用橡皮筋做动力)。

4.提出疑问:同样是利用了橡皮筋的弹力,为什么有的小车跑的近,有的跑的远呢?可能与什么有关?激发学生思考圈数,橡皮筋伸长量和弹力大小的关系。

五:比较弹力的大小

1.提问:既然橡皮筋发生形状变化是产生的弹力有大有小,那么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或测量橡皮筋产生弹力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回答。

2.引导学生利用铁架台、橡皮筋和钩码做实验。探究橡皮筋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它的形状变化之间的关系。

3.实验汇报

总结:橡皮筋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它的形状变化是有关系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拓展:提问:钩码可以无限制的加下去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弹力的大小是有限的。

六、应用拓展

1.课堂总结:让学生谈一谈本课的收获。

2.谈话:同学们,除了橡皮筋,弹簧以外,你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弹力呢?

3.兴趣作业:你还能利用弹力做什么呢?

用橡皮筋做动力

形状变化  形状恢复

产生弹力

篇4:五年级科学《用水测量时间》评课稿

五年级科学《用水测量时间》评课稿

陈老师的这堂课闪光点较多,我认为较为突出的是以下两点:

一、把握理念,重教材处理。

陈老师的《用水测量时间》一课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处理,由谈话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流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然后展开探究活动一:让学生经历三次积聚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从三个数据的分析中深刻认识到流水确实具有等时性,感受到用流水确实可以测量时间!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探究活动二:连续测量积聚50、100、15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时间?从而认识到流水的速度会随水位高低不同而发生变化,要准确计时,必须保持水位高低始终一致。最后组织学生欣赏古人设计的水钟,感受古人的智慧的同时,激发学生去思考解决水流速度不恒定的难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钟(课外作业)。整节课的处理紧紧围绕学生来展开,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展开——结论的.得出,一气呵成。

二、关注探究,重思维发展。

这节课,陈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整节课以学生亲历的两个探究活动为核心展开,特别是第一个探究活动,老师还让学生连续测量了三次,虽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但为第二个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二个探究活动中,老师问:“测量积聚50、100、15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时间?”怎样做?并给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个问题的讨论就蕴涵着一定的思维价值,既可以分步测,也可以一次性测完。然后再让学生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这里的一个讨论,一个预测,起到的作用远不止是过渡和方法的指导,它对学生思维的迁移和深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最后在活动结束后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陈老师非常注重结合数据对学生思维深度的挖掘。老师不仅引导学生纵向分析数据,发现了积聚第一个50毫升水花的时间最少,第二个50毫升所花的时间明显增多,第三个50毫升更加的多,得到了水位高低与水流速度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横向分析数据,再次验证了前面的探究结论:水位相同条件下,水流的等时性。充分利用实验数据,发展学生思维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观摩中班科学活动评课稿

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评课稿

初中物理评课稿范文

介绍一种文具的评课稿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

小学体育公开课评课稿

三年级科学《磁铁的两极》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稿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师评课稿

高中生物优秀评课稿

五年级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评课稿
《五年级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年级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评课稿(集锦4篇)】相关文章:

蹲踞式跳远腾空步评课稿2023-03-02

公开课《“红领巾”真好》优秀评课稿2022-04-30

对教师的评课记录范文2023-04-24

教师评课心得体会2023-07-05

四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评课稿2022-12-31

初中物理绪言课开场白2022-10-16

《推理》课程评课稿2023-06-06

一年级数学下册《七巧板》的评课稿2023-09-04

一年级数学《美丽的田园》评课稿2023-10-25

《鱼儿游游》评课说课稿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