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师评课稿(推荐13篇)由网友“孔刘的妹妹恐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师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师评课稿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师评课稿
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了许多资料,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了准备。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书本以外的许多信息,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或所谓的引导为主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导演,搭建各种平台,还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表演,全员参加,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黄老师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他们的衣、食、行等方面的风土人情。这比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效果来的好,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师通过地图为载体,让学生读图获取知识,从而发展的学生的读图能力。自然景观和生产景观与生活景观关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篇2:七年级历史上册《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稻作文化的印记》──重点讲述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热带和亚热带的冲积平原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分布区。同时水稻生产又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形成了物质、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稻作文化印记。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们应该利用各自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二、内容分析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2)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资料、地图和图片描述,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出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说明水稻生产和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因地制宜的观点,认识协调人地关系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学习重难点和重点:
重点: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和生活方式。
难点: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学法指导
运用资料、地图、图片以及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将分析方法灵活运用到其他水稻生产区。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阐述情境:晓明想出国旅游,可不知道去哪里好。旅行社给了他几组图片,其中这些图片吸引了晓明。下面我们和晓明一起来欣赏这组图片。
PPT显示图片: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晓明被湄公河优美的风景吸引了。晓明决定,趁五一假期的时候去湄公河平原旅游一趟。那谁能讲一讲,在这些图片中你们都看到哪些相同的元素?学生寻找答案并回答:水。教师引导:通过图片给我们的第一直觉是湄公河平原水多。那下面我们就跟着晓明一起出发了。
新课教学
1.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情境1:请同学们帮助晓明找找他要去的'湄公河平原在哪里?
学生活动:教师PPT出示图3-1和图3-2,让学生观察地图和总结归纳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教师小结并板书: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地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
2.稻作生产的条件
情境2:来到湄公河平原的某个国家,晓明发现当地农民种植了非常多的水稻,好奇的晓明立马展开了探究,到底有哪些条件让这个地方种植这么多的水稻呢?请同学们也一起来探究一下在湄公河平水适合种植水稻的条件吧。
学生活动:教师出示地图,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适合发展稻作生产的条件。
教师小结并板书:2、稻作生产的条件:①地形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②受季风影响,雨量充沛,水网密布,灌溉方便;③地处热带,高温无霜,光照充足。
3.水稻生产的流程
情境3:探究了湄公河平原适合水稻生产的条件,明白了水稻是湄公河平原主要的农作物后,晓明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水稻生产的流程。于是,晓明就向当地的农民们请教。
学生活动:观看PPT图片,回答问题:看了流程图,你水水稻生产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从学生回答中引入)我们看到每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的劳动。而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这些劳动重要靠什么来完成呢?(人力劳动)
由此可以看出,水稻生产是怎样的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以人工劳作为主的传统农业)。
学生活动:大家仔细看了农民插秧或收割的姿势了吗?谁来模仿一下?并谈谈感受。
教师:结合古诗,总结我们要在实际生活中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教师:这种精耕细作的以人工劳作为主的稻作生产对当地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稻作文化留下了哪些印记?)
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种稻作生产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留下了哪些印记?
学生活动:学生自学课本并完成表格。
教师:学生探究结束后进行讲解。
5.教师总结: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的生产生活要适应自然环境。不同区域人们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因为不同而美丽。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生存的自然条件不同,各地的人们都要根据各自区域的特点来选择发展道路,因地制宜的开展生产。
所以,我们面对世界上不同的民风民俗、社会风尚、生产方式时,要尊重不同,认同差异。
6.课外拓展:思考:水稻生产对我们当地人民生活有哪些影响?
寻找稻作文化的印记:
住:住农田边 、屋顶坡形等
用:用稻草结绳、稻杆作燃料
行:田间小路(“阡陌纵横”)
食:米饭、米酒、粽子、汤团
民俗民风:拔河比赛 、划龙舟
篇3:教师评课稿
本学期,我园加大听评课力度,从听课的数量、质量都做了进一步的规定。这也给我们分管教育教学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指导教师会听课、评好课,成为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听评课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它需要以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来调节。只有真正的让听评课发挥好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制定听评课计划
学期初,我们就制定了听评课计划。对一学期怎样来听课,听哪些教师的课,用怎样的手段提高教师听评课质量都一一进行了设计。
分类型听课,日常检查型的听课一月普遍听一轮(三位领导分工),重点检查常规培养、执行备课情况;评比型听课进行一轮,以教师特长领域展示为主;观摩型听课,由业务园长、主任进班上课,骨干教师示范上课,组织教师观摩;研讨型听课,主要是通过教学评研、日常互听的形式进行。
分层次听课,听新教师的课,规范上课程序,使其能上好常规课,参加区新苗赛争取好的成绩;听骨干教师课,逐步跟踪提高要求,使其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上好示范课;听成长教师的课,规范程序,突出亮点,争取能上优质课。
对听评课数量做出规定。每学期不同人员的听课数量:园长40节,副园长50节,业务主任60节,骨干教师30节,教师20节,教师分到各月完成,每月不少于4节。骨干教师和成长教师听课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填写听课反馈表,由执教教师签字确认,确保听课数量与质量。
2、进行各类相关培训
首先要进行听课培训,如何听课,听课时怎样看、怎样记、思考什么,这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本周第一次教学评研活动前,我就针对此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
其次是评课培训,评课时抓住什么来评,运用哪些教育理论作基础,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自己的评课水平,这都是要和老师们交流的问题。
再次是基于问题的培训,就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教学具的使用是否为目标达成服务”、“教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反映了教师什么样的观点”、“教师的教学中哪些可称之为特长”等等。
这些培训都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实例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是内部的交流培训,可以聘请外援进行指导引领,还可以走出去学习开阔思路。
总之,听评课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有心的教育同行来感悟、体验。各单位的业务主管领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她的理念先进,跟得上思路,教师才能用心去思考。抓好教师的听评课,让其发挥最大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4:教师评课稿
沈老师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富有条理,从引导学生感悟九色鹿的外表美到领悟其内在美,重点突出,层层推进。教师清晰、流畅、干净、利落的过渡语言为本课的教学增色不少。沈老师本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关注到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不露痕迹地渗透了诚信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1、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进行德育渗透。故事中的九色鹿、调达,性格各异、形象鲜明。课文篇幅较长,沈老师重点抓住表现九色鹿言行的第二、第四、第八自然节来品悟其形象,如通过抓住“立即”“汹涌”“挣扎”“救命”领悟九色鹿在危急关头救调达时的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抓住“只要”感悟九色鹿的不求回报;抓住九色鹿对国王说的那3句话,层层引导,品味九色鹿的智慧。在教学“见利忘义”这个词时,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先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调达看见了什么“利”,是“重金悬赏”,然后说说把什么给忘了,就是九色鹿对他的救命之恩,最后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见利忘义”。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了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与此同时,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教育就在剖析词句中悄悄地渗透。
2、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标倡导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策略,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沈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齐读、加上动作读、变化语气对比阅读等多种形式,读出九色鹿的美丽,读出调达的可恶,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培养美好的心灵和崇尚的情操。
3、利用文本留白创设说话情境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沈老师多次设计了让学生想象练说的环节:如调达会怎样郑重起誓;调达看了皇榜后会怎么想等,既训练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通过角色的置换,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调达落水得救后是怎样的感激涕泠,而面对悬赏时又见利忘义,灵魂是多么的肮脏。总之,沈老师用她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德育的渗透,智育是苍白的。有了德育的渗透,语文的智育课堂才更加丰满,充盈灵动。
篇5:教师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篇6:教师评课稿
我是第一次听薛老师的课,一直听说薛老师的课很好,所以很期待,抱着学习的来听的。这节课给我的整体感受是轻松、扎实、令人敬佩!薛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流利的英语口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在free talk之后,薛老师先是别出心裁的通过古诗《村居》引入学生的爱好,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来。然后通过问答,操练句型What do you like ? I like…与此同时,分别引出新授短语:collect stamps.take phots.grow flowers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 Yes,I do. Ilike…
伴随着多媒体课文呈现,薛老师给学生三个问题,通过回答,学生便可以独立地复述出课文的背景部分内容。学生能在课堂上消化所学知识,而无需再回家后死记硬背,体现了薛老师扎实的教学作风。
在句型操练方面,教学环节设计衔接自然,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书写能力。每个步骤都是有效教学,新授,巩固做得实实在在。学生真正掌握了新知,并且能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这里体现在薛老师在这节课的最后所设计的知识拓展练习中。请学生做世博志愿者招聘。这个环节不仅新颖而且紧扣国内时事。在薛老师的课堂中,学习真是一种享受!
杨老师的课总能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这一单元学习的是副词比较级。杨老师在Free talk中,引导学生在运动方面进行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杨老师的课件做得非常好,有效地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加入同学们所熟知的体育明星,反复操练be good at和do well in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在操练过程中,引出新授player(球类运动员).That’s ture(那是真的).more(更多的)等生词。教学活动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先易后难,层层深入。编写的儿歌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回答问题和完成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总结Jim的优点环节,帮助学生提炼课文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在朗读课文时,杨老师也很用心,请了五个男生分别朗读爸爸的角色。使学生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拓展训练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体现了杨老师扎实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调控能力。
篇7:教师评课稿
通过听我校骨干教师引领课,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马老师和张老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在这两堂课中,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张老师的课《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过程环环相套,丝丝入扣。情景导入,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思索,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阅读与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马老师在课堂上亲切、自然,看似平淡的语言,却引领着学生体会到秋天的美好。马老师整堂课都表现十分温和,始终面带笑容,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一种亲和力。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也发现我们老师对学生非常地爱护,因为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学才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精彩。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最注重的就是阅读,两位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的进行阅读,默读或充满感情的朗读。在这两节课中,我发现阅读所占的时间较多,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总得来说,这次的引领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既学到了他人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篇8:教师评课稿
我听的这三节语文课:第一节是鞍钢高中刘建华老师的《作文之步步为赢》;第二节是哈虹桥中学李春玉老师的《伤仲永》;第三节是哈虹桥中学马婧老师的《写人要凸显个性》。以上三节说课都是课前说课。
一、听课感受
1、可能是因为有中招和高考的升学压力,三名教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点的讲授、练习的设计,说课过程中学生活动不多,重点都是在知识性的掌握。
2、说课教师能将系统化意识渗透到这节课上,教学流程规范、详实、有针对性。
3、其中两节作文课都是主题式教学,对教授内容的提炼到位,思路清晰。
二、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说课教师的系统化思维模式值得我学习。
2、说课教师的智慧体现在环环相扣的知识树中,我以后可以尝试在知识点复习时使用思维导图模式。
3、说课教师对作文的复习提高设计模式,我们可以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或者在课程整合时借鉴。
4、以鞍钢高中刘建华老师说课内容《作文之步步为赢》为例来介绍。
这是一节高三学生的考前复习课。属于作文专项复习,但是经过这位老师的提炼、系统化的主线式复习,条理非常清晰。
篇9:月亮文化的评课稿
月亮文化的评课稿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这些思想告诫我们,语文教学应该用大语文思想作指导,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天地,关注其个性差异,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听了罗俊老师执教的《月亮文化》一课,有一种异常清新的感觉,课堂上轻松开放,师生挥洒自如。
一、张扬主体,注重发展
罗老师的课,注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其情感需求,处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设计和教学,在学习内容上赋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交流,自主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如:上网下载材料、广泛阅读书籍等。最后通过成果展示,激励创造。成果汇报是语文实践的终极阶段。通过展示,学生既衡量出自己实践成果的质量,又能把自己获取的信息再加工,整合为一种理念,提升为一种能力。罗俊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以下二种方式:(1)口语交际式。如请学生上来说一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叹。讲一讲关于月亮的民俗民风等。(2)文字汇报式。在品读了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后,罗老师展示了许多的月景图片,让学生在文字和图片的双重感官刺激下,写一篇短文,可谓水到渠成。
二、文本对话,追求和谐
让学生学习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在此基础上写一篇短文,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它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于其中,关注学生的`整体审美情趣,注重人文关怀。让学生找出描写月色的句子,通过朗读与大家分享,这里学生与文本在对话,学生与学生在对话,老师与学生在对话,实现了文本阅读的价值取向。罗老师大胆地采用了高中的课文,拓宽了阅读面,进行了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感受到了荷塘月色的朦胧美。
我们说,和谐是美。在这一环节中,和谐成为准则:悠扬的音乐,赏心悦目的图片与文章的整合是和谐的。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审美的交叉和整合,关乎人的修养,影响深远。罗老师此举意义无限。
三、形式多样,落实有致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罗老师不仅注重内容的综合性,更突出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围绕着悠远的月亮文化,视、听、说多种感官协调配合,在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其语文素养在听、说、读、写、演、练等全方位的参与和体验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课堂上从讲一讲月亮的传说,读一读从古到今文人墨客留下的美妙诗句,唱一唱月亮的赞歌,说一说民俗民风,了解月亮的别称等等活动,博大精深的月亮文化深入浅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信息在这里交流,文化品位在提升。精彩的活动不仅显示了学生的才能,更让学生深切感悟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四、底蕴深厚,指点江山
我们常说,在一个好老师身上有一种东西,是学不来的。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使然吧,看罗老师上课,只觉得她很放松,学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气势,关注学生的学习,不经意间流露的是学习的智慧。通过这一课,不难看出,罗老师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对月亮文化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如在学生说了月亮的别称后,罗老师出示了补充材料,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新的信息,还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生长点”。
罗俊老师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目的,精心地设计活动方案,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多层次、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从古到今,洋洋洒洒一路走来,创造性地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的今天是难能可贵的,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作出了示范。
当然,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根本目标出发,我也想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综观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交流信息,展示成果,缺少了一种评价机制,知识缺少了内化的过程,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2.罗老师出示了六个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缺少了知识的整合,如在展示图片时,可以提供一些和图片相吻合的片段和古诗。那么,这些图片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包含了文化内涵。这样是否更加妥当,愿与老师们商讨。
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在上述片段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读的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去感悟课文的情、理、意、趣。课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让学生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暴露思维过程,由物情的“金黄”等,到人情的“充满爱”、“离别”、“喜悦”等,这一些都是在自主阅读的前提下出现的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感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也使生生、师生的交流更丰富、更深入,并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情感共融,提升语文素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去直接说怎么读,重在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去领会,在指导朗读的时候,经常说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就怎么读!”一句极普通的话对学生有多么神奇,我们都知道“感有万端之异,言有万态之殊”,只有按照学生自己的想法读,他才能融入文章之中,揣摩调整自己的朗读,使感情流露与文章所蕴涵之情融为一体。
五、多思,体验意境美
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里,以师生生命互动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随时随地充盈其中,这是智慧碰撞、情思相融的结果。
在片段中,请同学思考:“这一片片金黄的叶子是慷慨的小白杨送给大家的秋天的礼物,小白杨会把落叶送给谁,做什么呢?”同学们经过考虑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有的说:“给小草当暖暖的被子。”有的说:“给蚂蚁当运粮的小船,给蚱蜢当蹦蹦床。”有的说:“给小女孩当别致的头花。”,学生的回答富有童趣,绽放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我们赋予小白杨以人性,在充满想象、富有情趣的表达中,创造生动情境,体验美好情感,体现了语文浓郁的人文性。在充分地感受了文美、景美、情美之后,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是一种提升了的、声情并茂的读,是读是积累,更是诵是抒发。
六、多说,提升情感美
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感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对话中引导,在对话中感悟。
在教学中,面对生成,应该巧妙启导,使生成与预设相辅相成。在上面的片段中,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抓住机遇,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培养语感,在课堂的随机涨落中产生突变。“云朵在飘荡,所以阳光有时强有时弱,所以苹果也一会儿亮一会儿暗了。” “风吹来,苹果一动一动的,有时躲进叶子里,有时探出脑袋来,看上去就像是星星在闪烁。”看似朴实的语言,却饱含真情,教师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在立体对话和真诚的赏识中生成。通过情感的相互引发、心灵的相互交融,语言在交流中凸现,语言精神在对话中生成,师生生命在语言的生发中涌动。
篇10:幼儿园教师评课稿
1、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的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了音乐,课堂气氛活跃,孩子表现活泼,参与积极,思维兴奋,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达到了。如:开始时,老师说:听到了什么?孩子自由发言,有的答有老虎,有的答有猴子,有的答有小鹿,有的答有很多小动物,孩子的回答异呈纷彩,各抒己见,老师没有限制孩子的发言,也没有纠正孩子的发言,而是充分地让幼儿展开想象,尽情作答,并给与鼓励,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最后,老师让孩子給乐曲取名字,也较好地体现了孩子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2、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丰富生动,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3、开始部分,老师引入情境性,导入课题简练。
幼儿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设计,让孩子亲临其境,亲身感受,如:通过讲故事,图谱、喇叭、脚印、头像等教具的合理运用,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使无形的音乐变成了有形的音乐,较好的突破了难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渐渐理解了音乐。
4、老师的情绪积极高昂,教态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融入了孩子们的活动当中。老师的衣着朴素大方,发型适宜,都给观摩者带来很好的印象,这也是本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语言环境变得生动、轻松,幼儿学习语言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建议:如果在新授儿歌的那个环节中,配上简单的图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儿歌,也会为后面的.顺利创编奠定基础。那就更好了。
教师说课评课会议主持
开场白:
上周,我们一起听了三位老师的数学示范课,大家肯定会有不少的启发。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在此举行听、评课活动。我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听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等开诚布公的说不来。
程序:
一.先请三位作课的老师说说自己的授课思路和做课后的感悟、反思
二.评课:教研组长A老师、B老师先带动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三.我的总结发言
总结:
对这三节课的评价,老师们已经说的很全面了,我不再重复。我只针对以后的课堂教学提几点建议和自己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精心研读教材,挖掘教材,切实找准每节内容重点、难点上课前要思考一下:我这节课的理想目标是什么?我想让学生经历什么?获得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怎样才能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教学环节怎样处理才算到位?教学内容如何组织?问题如何设计?怎样抛出?用什么方式处理?学生出现某种情况可怎样回应?怎样才能有效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这一切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 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堂好课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实的内容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能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而好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当内容和形式不能统一时,我们宁可只要内容,不要花架子。
3. 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学、练结合,不要讲、练割裂开 数学课上少不了大量的练习,学数学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课堂上,要做到讲、学、练结合,切不可偏废那一个环节。
4. 要精心设计每个练习
我们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力求每道题都有存在的价值。现在,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们都能做到练习有密度,在梯度上我们还要多探讨。我觉得基础练习不能过少,只有在经过基础练习让学生切实掌握了基本知识以后,再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学生解决起来才能比较容易。我们还要避免重复练习,更不可以是习题的无计划罗列。
5.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闲暇时间里,我们要多读有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杂志,多掌握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篇11:英语教师评课
英语教师评课
英语朱浦老师评课我们讲策略,通常会谈及很多。你要去看一些策略的书,策略的教法,你会觉得很枯燥,实在是太枯燥了。我最讨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最喜欢的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以,我想说的是,我认为的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是如下几点:
第一,如何利用文本的学习提取信息;如何利用教学的过程处理信息;如何应用英语的学习形成习惯;如何利用课堂的交流学会方法;如何利用班级的整体学会分享;如何利用学习的内容懂得理解,这就是我对策略的解释。什么是策略?你怎么通过英语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懂得提取信息。今天顾老师和徐老师评的第一节课,从策略上来讲,她信息提取有些偏差。实际上没有利用文本的关键原因是没有教会学生利用文本提取信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处理信息,这就是策略。策略就是让你知道做事情用什么最好的方法。再者,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刚才王珏老师点评了罗阳小学沈老师的课,她讲得最多的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这就是策略。要在学习的课堂群体中间懂得学会分享。但这个策略是通过老师来实施的,学生是不知道什么叫策略。但是还要在学习的过程、文本处理的过程中学会怎么去理解,这就是策略。为什么有些人一讲就懂呢?因为他从小形成的学习策略不一样。如果把这些东西都贯于课堂教学中,那它就是今天我们讨论的课堂教学策略。
第二,我想讲这些策略在各科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简单的说,体现在你整节课的设计中;体现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学会在实施中因策略发生变化时略微作下调整,如:如何调节课堂环境的策略。
第三,对效的追求的一种策略―效率最大化。王珏老师问了个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做?今天这么上课的道理懂吗?昨天我们在华师大附小听了一节课,我们知道这么做效果好,但是原因要找出来。你要知道你找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策略。不知道策略,那你就会成了穿着别人衣服,但一点也不好看。所以,你应该要懂得我该怎么做。不要人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不是这个意思。别人已经理解自我,研究过,也想过了,你只觉得人家这么上啊好,拿来套用,这就叫没有策略。策略就是研究自己的,研究why do I do,我为什么do in this way,这就是策略。策略就一句话,使人把工作变得程序化、简单化、高效化,使人在社会、工作、环境和家庭中行事的方式更有效。
第四,我想说,策略不是人人都会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具备一些能力,刚才王老师、徐老师都对大家讲了。他们两人的点评中都非常强调无论是谁,要讲策略,首先要讲三句话:一、你专业能力强不强。如果你英语也讲不来,和你讲策略是没用的。二、要有教学技能。三、还是一句话,要有教学智慧,教学研究能力。有这种基本能力的人,才能谈策略。否则这老师刚刚工作一年,和他谈策略很难。不过这两人不一样,这两人特别好一点,那可以先说策略。这两个人特别聪明,灵敏度很高,上的课也确实是好。那么这三样东西可以练内功。那么练什么内功?练专业能力,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这就是你的内功。
最后,课堂教学寻求最高效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寻求最高效的语言学习方式,这就是教师策略最大化的追求。要思考我根据我的`学生情况,怎样使课堂学习效益最大化,这就是策略。关于今天的讲座,我先说到这儿。
下面我想说一下,这两个老师天赋绝对高,教学的天赋,课堂里的感觉,语言调节的基本能力,包括她们在课堂中显现的对课的追求、热爱的程度,实际上,评课都是假的了。最关键的是,她们最有这种潜质,这种天赋。因此,如果你们还有机会的话,把你们的时间留着听听这些老师评课背后想的什么,这绝对对你们有好处。通过策略,我就延伸一个话题,讲讲我观课中的两点观感,和策略有关。我们将什么样的课能使它有最大化的效益,也就是说,能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使他们的能力有提高。我一直讲,现在的英语课和过去的英语课的差异是要用语篇、语境去带动词、句的学习,大家一定要记下来。
其实,什么叫策略?策略就是影响我们对课的设计、实施及效益的追求。谢谢!
篇12:教师评课常用语
1.开课娓娓导入,给学生以平静而实在感,注重方法指导,给学生以方向感。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高。
2.自查自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归纳点拨,拓展延伸。课堂流程科学规范。
3.老师是“导”不是“演”,常见有的老师课堂上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激情飞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陶醉其中。
这种老师其实是在“演”,而不在“导”,这种课学生可能喜欢,也有一定效果,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不理想。
4.老师如何“导”,一堂课老师要导的好,关键在于问题设计的好,问题难了,学生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空耗时间不说,学生的积极性也消磨没了;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即出,缺乏思维空间,起不到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作用。
5.把微笑带进了课堂,把激情带进了课堂,把魅力带进了课堂。
6.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
7.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9.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10.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适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11.学科特有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学科味非常浓。
12.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13.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4.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要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5.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6.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7.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不能形式化,要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纠正。
18.课堂上注重用学术语言讲解知识,真正做到了“格式死,方法活”。
19.强调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20.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21.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2.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3.不过早地给出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机会。
24.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
25.本节课注重错误归类,题型归类,方法归类。效果非常好!
26.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科学,引导很到位。
27.内容丰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28.注重目标教学,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目标达成度高。
29.能活用教材,创新知识的呈现方式,提出目标、围绕目标、检测目标,目标教学的意识强。
30.本节课信息量大、思维量大、训练量大。
31.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32.老师在课堂中能够充分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不是传授即时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3.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4.讲好课就是要回答好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5.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3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37.课堂教学中的“有意”和“无意”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要按着既定目标,方向明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但是,教学中的“无意”也不容忽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有选择地抓住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点进行联系和发挥,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8.突出精讲精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变调控课堂能力强。
39.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学、如何做,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学案切合学生实际,课件的制作非常实用。
40.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明确,通过训练入手,让学生总结规律,教师评析,符合教学规律。
41.学习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与学生实际。抓住关键,以简驾繁,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
42.目标设置合理,并且整节课紧紧围绕着当堂的目标来进行。环节非常明晰,并且环环相扣,有落实,有测验,有反馈,有巩固,有发展。
43.本节课流程设计很科学,自然流畅,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张弛有度。
44.教学信息多项交流,互动充分,反馈及时,矫正有效。
45.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篇13:教师评课:《蝉》评课稿
今天有幸和姜丹丹老师同组赛课。姜老师的课,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表达准确得体,问题设置得当,学生学情好,可以说本节课亮点多多。
首先姜老师的课目标明确,根据本文的文体特点。姜老师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快速阅读,抓住关键语句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品析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科学观察精神。是很恰当的。
其次,问题设置逐个展开,能很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梳理课文的时候,对学生做出明确的圈点要求,能有效的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此外,姜老师抓住了,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让学生品读文章中的语句。同样对学生做出圈点要求,教学生会读会学。自读课文,就是要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能力,这一点姜老师做的无疑是很好的。本课还有一大亮点:精彩视频的插入。蝉的蜕皮视频的插入既营造了良好的情景氛围,又课文中的语段遥相照应,化无形的语言为有形,很好让学生了解文艺性语言的生动性。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姜老师无疑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备课的,做的准备非常充分。
姜老师的课上的很完美,讲的很全面,这也应该是姜老师致力追求的。在准备本课的时候,我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对本课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从说明对象到说明对象特点。再从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研究到作者的科学探究精神,观察方法。总觉得这也该讲,那也该提,自读课文一课时的时间又不允许我这样去做。我又翻阅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上,陈恒舒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其中说自读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主要材料,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读自得,所谓“自读”,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本文的说明对象孩子们极熟悉,极感兴趣,说明对象特点孩子们不难找出。即使一个孩子找不全也没关系,可以互相补充,老师要多倾听,让孩子们多说,说出所得,说出兴趣,说出对蝉的喜爱。其次让学生多朗读,读出文章语言的生动性,读出文章的趣味性,读出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读出对《昆虫记》的向往喜爱之情。
从我的所想,姜老师课的缺点就是太追求完美,太追求全面。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两篇文章就足够了。
★ 北京评课稿范文
★ 高中英语评课稿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师评课稿(推荐13篇)】相关文章: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2022-04-30
教师见习期工作总结2024-01-18
《0的认识》评课稿2023-01-31
高中英语的评课稿2023-11-25
公开课《天安门广场》的评课稿2023-01-24
《认识时分》评课稿2022-12-12
四年级音乐《可爱的家》评课稿2022-09-14
四年级语文《江雪》评课稿2022-12-17
古诗特色评课稿范文2022-06-25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评课稿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