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滑轮组的省功原理(精选8篇)由网友“一条胖头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析滑轮组的省功原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浅析滑轮组的省功原理
浅析滑轮组的省功原理
?现有的中学物理教科书认为,利用滑轮组运输或提升货物,只能省力,但不能省功,中学物理教科书的上述结论对从事机械传动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影响极大,由于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和各种机械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频繁地出现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并在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完全需要在理论上说明怎样设计或使用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的传动系统,以使其处于最佳节能状态,但中学物理教科书的上述结论使得机械工程师在从事机械传动设计时,以及在指导人们使用运输车辆和机械装置时,往往忽略了滑轮组的段数或减速机的传动比在各种状态下与节能的关系,造成现有的许多运输车辆和机械传动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较高,输送货物数量较少。 ??下面通过分析两个物理习题的方式说明利用滑轮组牵引物体,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通过将更多的物体输送至目的地的形式节约能源。 ??对于沿水平方向作牵引物体运动的滑轮组分析如下: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M放置在水平面上,利用滑轮组通过绳子与物体M相连,绳子牵引物体M的段数为K,绳子的牵引力为F,利用动力装置使物体M沿水平面由静止状态开始作加速运动,则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KF=ma2 (1) 式中a2为物体M的加速度,并且 a2=a1/K (2) 式中a1为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解(1)、(2)式可得: a1=K2F/m (3) ??使用滑轮组的目的是运输或提升一定数量货物到达目的地,每个从事具体劳动的人都希望多拉快跑,即省力、又迅速地完成工作。为了对比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的区别,令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在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时都为a1值,在此状态下动力装置输出的功率相等,设不使用滑轮组时(K=1)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则有: F/m′=K2F/m (4) 化简后可得: m=K2m′ (5) ??但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物体M的距离是不使用滑轮组时的L/K,为了便于对比,分别令两种状态下的动力装置工作K次,这样一来,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就可将质量为K2m′的货物输送至L距离,不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则将质量为Km′的货物都输送L距离,此时通过对比可见,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m为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m′的K倍。 当物体M的运动存在摩擦阻力f时,则式(1)变为 KF-f=ma2 (6) 其中f=μmg,μ为摩擦系数。 解(2)、(6)式,并将f=μmg带入可得: a1=(K2F-Kμmg)/m (7) ??同样令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在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时都为a1值,在此状态下动力装置消耗的功率相等,设不使用滑轮组时(K=1)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则有: (F-μm′g)/m′=(K2F-Kμmg)/m (8) 化简后可得: m=K2Fm′/(F+Kμm′g -μm′g) (9) ??同样地,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物体M的距离是不使用滑轮组时的L/K,为了便于对比,分别令两种状态下的动力装置工作K次,这样一来,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就可将质量为K2Fm′/(F+Kμm′g -μm′g)的货物输送至L距离,不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则将质量为Km′的货物都输送L距离,此时通过对比可见,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m为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m′的KF/(F+Kμm′g-μm′g)倍。也就是说,利用滑轮组牵引物体,在某些条件下使运输车辆和机械传动装置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通过将更多的物体输送至目的地的形式节约能源。 ??由于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频繁地出现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并在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上述结论可以在理论上被用来指导和说明设计或使用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的传动系统,以使其处于最佳节能状态。例如,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在启动、加速阶段可以采用大传动比的传动系统,开足马力全力冲刺,而不要采用传动比小的传动系统。 ??对于沿垂直方向作牵引物体运动的滑轮组或者是减速机分析如下: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M悬挂在空中,利用滑轮组的输出端通过绳子与物体M相连,绳子牵引物体M的段数为K,绳子的牵引力为F,利用动力装置使物体M在空中由静止状态开始作向上的加速运动,则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KF-mg=ma2 (10) 式中a2为物体M的加速度,并且 a2=a1/K (11) 式中a1为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解(11)、(12)式可得: a1=(K2F-Kmg)/m (12) ??使用滑轮组的目的是运输或提升一定数量货物到达目的地,每个从事具体劳动的人都希望多拉快跑,即省力、又迅速地完成工作。为了对比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的区别,令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在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时都为a1值,在此状态下动力装置输出的功率相等,设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则有: (F-m′g)/m′=(K2F-Kmg)/m (13) 化简后可得: m=K2m′/[1+(K-1)m′g/F] (14) ??但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物体M的'高度是不使用滑轮组时的h/K,为了便于对比,分别令两种状态下的动力装置工作K次,这样一来,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就可将质量为K2m′/[1+(K-1)m′g/F]的货物提升至h高度,不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则将质量为Km′的货物都提升至h高度,此时通过对比可见,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m为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m′的K/[1+(K-1)m′g/F]倍。 当物体M的运动存在摩擦阻力f时,则式(11)变为 KF-mg-f=ma2 (15) 其中f=μmg,μ为摩擦系数。 解(12)、(16)式,并将f=μmg带入可得: a1=(K2F-Kmg-Kμmg)/m (16) ??同样令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在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时都为a1值,在此状态下动力装置输出的功率相等,设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为m′,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为m,则有: (F-m′g-μm′g)/m′=(K2F-Kmg-Kμmg)/m (17) 化简后可得: m=K2Fm′/(F+Km′g+Kμm′g-m′g-μm′g) (18) ??同样地,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物体M的高度是不使用滑轮组时的h/K,为了便于对比,分别令两种状态下的动力装置工作K次,这样一来,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就可将质量为K2Fm′/(F+Km′g+Kμm′g-m′g-μm′g)的货物提升至h距离,不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则将质量为Km′的货物都提升h高度,此时通过对比可见,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m为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m′的KF/(F+Km′g+Kμm′g-m′g-μm′g)倍。也就是说,利用滑轮组或减速机提升物体,在某些条件下使运输车辆和机械传动装置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通过将更多的物体提升至目的地的形式节约能源。 ??由于上分析可知,对于电梯、吊车等各种纵向运输装置,在启动、加速阶段可以采用大传动比的传动系统,而不要采用传动比小的传动系统。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令动力装置通过滑轮组或减速机对物体进行输送,无论是沿水平方向,还是沿垂直方向,都能够在消耗一定能量的条件下,将更多的货物输送到目的地。
篇2:浅析滑轮组的省功原理
浅析滑轮组的省功原理
?现有的中学物理教科书认为,利用滑轮组运输或提升货物,只能省力,但不能省功,中学物理教科书的上述结论对从事机械传动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影响极大,由于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和各种机械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频繁地出现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并在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完全需要在理论上说明怎样设计或使用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的传动系统,以使其处于最佳节能状态,但中学物理教科书的上述结论使得机械工程师在从事机械传动设计时,以及在指导人们使用运输车辆和机械装置时,往往忽略了滑轮组的段数或减速机的传动比在各种状态下与节能的关系,造成现有的许多运输车辆和机械传动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较高,输送货物数量较少。??下面通过分析两个物理习题的方式说明利用滑轮组牵引物体,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通过将更多的物体输送至目的地的形式节约能源。
??对于沿水平方向作牵引物体运动的滑轮组分析如下: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M放置在水平面上,利用滑轮组通过绳子与物体M相连,绳子牵引物体M的段数为K,绳子的牵引力为F,利用动力装置使物体M沿水平面由静止状态开始作加速运动,则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KF=ma2 (1)
式中a2为物体M的加速度,并且
a2=a1/K (2)
式中a1为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解(1)、(2)式可得:
a1=K2F/m (3)
??使用滑轮组的目的是运输或提升一定数量货物到达目的地,每个从事具体劳动的人都希望多拉快跑,即省力、又迅速地完成工作。为了对比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的区别,令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在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时都为a1值,在此状态下动力装置输出的功率相等,设不使用滑轮组时(K=1)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则有:
F/m′=K2F/m (4)
化简后可得:
m=K2m′ (5)
??但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物体M的距离是不使用滑轮组时的L/K,为了便于对比,分别令两种状态下的动力装置工作K次,这样一来,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就可将质量为K2m′的货物输送至L距离,不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则将质量为Km′的货物都输送L距离,此时通过对比可见,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m为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m′的K倍。
当物体M的运动存在摩擦阻力f时,则式(1)变为
KF-f=ma2 (6)
其中f=μmg,μ为摩擦系数。
解(2)、(6)式,并将f=μmg带入可得:
a1=(K2F-Kμmg)/m (7)
??同样令滑轮组输入端绳子的加速度在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时都为a1值,在此状态下动力装置消耗的功率相等,设不使用滑轮组时(K=1)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为m,则有:
(F-μm′g)/m′=(K2F-Kμmg)/m (8)
化简后可得:
m=K2Fm′/(F+Kμm′g -μm′g) (9)
??同样地,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物体M的距离是不使用滑轮组时的L/K,为了便于对比,分别令两种状态下的动力装置工作K次,这样一来,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就可将质量为K2Fm′/(F+Kμm′g -μm′g)的货物输送至L距离,不使用滑轮组的动力装置则将质量为Km′的货物都输送L距离,此时通过对比可见,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运输的物体M质量m为不使用滑轮组时动力装置提升的物体M质量m′的KF/(F+Kμm′g-μm′g)倍。也就是说,利用滑轮组牵引物体,在某些条件下使运输车辆和机械传动装置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通过将更多的物体输送至目的地的形式节约能源。
??由于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频繁地出现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并在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上述结论可以在理论上被用来指导和说明设计或使用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的传动系统,以使其处于最佳节能状态。例如,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在启动、加速阶段可以采用大传动比的传动系统,开足马力全力冲刺,而不要采用传动比小的传动系统。
[1] [2]
篇3:功的原理物理教案
功的原理物理教案
一、 知识教学点
1、 知识功的原理
二、 能力教学点
1、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 动手实验能力
3、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 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 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 教具准备
投影片 铁制大滑轮一个 塑料小滑轮28个 杠杆一根 钩码28套 定滑轮一只 细线若干 弹簧秤28个
七、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1、 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讨论后得出:
(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 片三
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 所以不省功)
可以省距离 (但费力 所以不省功)
使用简单机械
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
片四 片五(做成覆盖片)
二、 新授
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实验次序
钩码重(牛)
弹簧秤示数(N)
钩码提升高度(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
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
1、用塑料轻质小滑轮
1.96
1.0
0.1
0.2
0.20
0.196
2、用塑料滑轮
1.96
1.1
0.1
0.2
0.22
0.196
3、用铁制重滑轮
1.96
2.7
0.1
0.2
0.54
0.196
(全班分成两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分别做实验1与实验2,事先安排其中一组同学做实验3,数据最后公布)
3、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1) 力对滑轮做的功________滑轮对钩码做的功
(2) 用动滑轮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且使用较重的动滑轮比使用较轻的动滑轮,动力所做的功要_________。
(3) 思考:从(3)~(1),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都相等,但动力所做的功逐渐减少,为什么?能不能更少一点呢?能小到小于W2吗?
4、投影用动滑轮提升重物
片七:
设重物重力为G,重物匀速提升h时
手的拉力(动力)F=___G
手移动的距离S=_____h
拉力做的功W1=FS=____
动滑轮做的功W2=____
结论:
W1______W2(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及摩擦)
5、阅读P.96实际上“……”
阅读“功的原理”,结合所做的实验,理解其中包含哪几种功?“所有阻力的含义”
三、总结:(板书设计)(投影八)
(1)功的原理的内容:利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利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
(2) 原理图
动力F
W1
W2
(3)公式 (理想情形) W1=W2(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
(实际情形) W1=W2+W3(W3为克服自身重力G和自身摩擦f做功)
(W3=G,h,+W自摩)
(4) 适用范围:所有机械共同遵守的“黄金定律”适用于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切机械,所以设计任何省功的机械均是徒劳的。
四、课堂练习(投影九)
1、 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
2、 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3、 判断对错: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 ( )
B、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 ( )
C、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但一定省功 ( )
D、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 ( )
E、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使用机械是无益的( )
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理想机械 ( )
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使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 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1、2 、3
2、 预习机械效率
篇4:物理教案-功的原理
物理教案-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教案
一、 知识教学点
1、 知识功的原理
二、 能力教学点
1、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 动手实验能力
3、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 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 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 教具准备
投影片 铁制大滑轮一个 塑料小滑轮28个 杠杆一根 钩码28套 定滑轮一只 细线若干 弹簧秤28个
七、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 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讨论后得出:
(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 片三
篇5: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功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功的原理》
一、 知识教学点
1、 知识功的原理
二、 能力教学点
1、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 动手实验能力
3、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 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第三册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 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 教具准备
投影片 铁制大滑轮一个 塑料小滑轮28个 杠杆一根 钩码28套 定滑轮一只 细线若干 弹簧秤28个
七、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 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讨论后得出:
(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 片三
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 所以不省功)
可以省距离 (但费力 所以不省功)
使用简单机械
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
片四 片五(做成覆盖片)
二、 新授
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实验次序
钩码重(牛)
弹簧秤示数(N)
钩码提升高度(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
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
四、课堂练习(投影九)
1、 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
2、 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3、 判断对错: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 ( )
B、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 ( )
C、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但一定省功 ( )
D、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 ( )
E、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使用机械是无益的( )
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理想机械 ( )
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使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 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1、2
篇6:左右脑功能与原理
右脑(本能脑·潜意识脑)
.图像化机能(企划力、创造力 、想像力)
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第六感 、念力、透视力、直觉力、 灵感、梦境等)
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心算、 数学)
超高速大量记忆(速读、记忆 力) ·知性·知识·理解·思考 ·判断·推理·语言·抑制
五感 ( 视、听、嗅、触、 味觉)
人的右脑具有直观性的整体把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独创性等,所以右脑的开发对于个人的成功而言是不可欠缺的。而在现代社会,右脑开发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是每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士所必须重视的。
由于人的左脑支配右侧身体,右脑支配左侧身体,左撇子从小就经常使用左手,对右脑的锻炼和使用要比普通人多,于是斯佩里将研究方向定在对左右脑功能的分工上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并荣获诺贝尔奖。
斯佩里的研究表明: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天才在有意无意中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右脑。
斯佩里教授将左右脑的功能归纳如下:
左脑,被称为“文字脑”,主要处理文字和数据等抽象信息,具有理解、分析、判断等抽象思维功能,有理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所以又称为“理性脑”;右脑,被称为“图像脑”,处理声音和图像等具体信息,具有想象、创意、灵感和超高速反应(超高速记忆和计算)等功能,有感性和直观的特点,所以又称“感性脑”。
可以说几乎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具有成为天才的先天条件,因为我们在3岁以前活跃的主要是右脑,然而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对左脑使用得越来越多,而右脑却使用得越来越少,再加上左脑式的应试教育使右脑功能长期被压抑并逐渐进入沉睡状态,因而右脑所特有的想象力、创造力、超高速记忆能力和灵感等这些成为天才的能力就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所以学校应试教育培养的几乎都是使用左脑的普通人,要想培养真正的精英人才甚至天才,就得要把拥有巨大潜能而又处于沉睡状态的右脑开发和利用起来!
下面学习啦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右脑记忆法的内容,有不懂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哦。
台湾著名的超脑力训练创始人谢华将这套国际最为盛行的记忆力训练技术进行彻底的汉化,充分开发左右脑的能力,以适应中国人的记忆方式进行教学。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充分证明了这套记忆方法行之有效!
源自美国FBI训练情报人员的超强记忆术&mdash ;—无论智商高低,年龄大小,对此方法都适用。学习者中创出了两个月之中强记,考上研究生的先例,更有许多成绩平平的学生,在掌握了这套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之后,成绩迅速提升,名列前茅。这套记忆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学过不忘,可以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让学习达到最高效率。12年中国教学实践证明:考前记忆强效提升,快速提高你的学习力和工作效率三位以上!
故事联想法
我们日常生活都有流程:起床、刷牙、吃早餐、上学上班等,这种日常生活的固定模式让我们很容易从起床联想到刷牙,联想到吃早餐,联想到上学上班。所以,若是记忆的事物有流程可循,或是我们可以创造出类似流程的联想,就能产生牢而不破的记忆链,可以从头记到尾,自然也能从尾记到头。
第一种联想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联想”。故事联想是最简单的联想,为什么简单呢?就像看电影一样,只要看过电影的剧情,就能回忆电影的细节。的确,电影的情节应该比书本的知识容易记,除了电影有声光画面外(听觉记忆+视觉记忆),丰富的故事更是快速记忆的关键。所以如果有一些资料要记住,不妨运用故事联想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记忆更详细、更丰富、更有层次。
比方说今天你要记得买CD,记住买白菜回家请太太煮,记住下午5点钟去蛋糕店取定好的蛋糕,送给朋友当做生日礼物。面对这些待办事项,除了拿纸笔写下外,你可以编故事来记忆这些事情。例如你可以想像你有个朋友出了一张CD,今天要特别请他到家吃蛋糕,还要请太太做一道好吃的白菜,庆祝他的生日。这样一来,经由自编自导的故事剧情——包含了CD、白菜、蛋糕——大家就比较容易记住这些原本独立无关的事物。故事联想的好处是只要有情节,就可以记住所有要记的资料。
右脑记忆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右脑的图像记忆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脑图像的开启!古时候到现代,就有很多具有右脑图像记忆的人,像拿破仑 安迪生 祖冲之 茅以升 居里夫人等都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她们的记忆可以说本身就很好,经过后天的努力,成为了记忆奇人 ,拥有了照相记忆的能力!在中国的古书中,也有许多过目不忘的奇人,像能够看过一遍就能默写原文的黄蓉的母亲,默写的《九阴真经》,还有李寻欢能够看过一面的人,几十年后还记得等!但每个人都具备右脑找像记忆的能力,关键是不是经常去回想,去在脑中形成空间感,比如经常想某一个场景,想一天发生的事情,想今天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和内容等!
二是:记忆术 包括数字 字母 单词 词语 成语 扑克牌 古诗 单词 句子 图形 人名头像 声音等的记忆方法!
但如果两者结合,则对人会形成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快速记忆则正是两者的结合,既能在静态上锻炼孩子的脑图像 又能让孩子掌握神奇有趣的记忆术!
篇7:《功的原理》教学反思
《功的原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不容易让大多数学生明白,因而我考虑用实验来突破这个难点。
(1)考虑增加实验:
课本中仅用杠杆和动滑轮两个演示实验进行教学,经过反思我觉得功的原理作为一个普遍的物理规律,只用两个实验是不足以说明它的普遍性的,因此我考虑增加实验。反思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可以增加的实验有:定滑轮和滑轮组。但又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最后决定增加滑轮组这个实验。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决定增加实验后又思考:三个实验若都是演示实验,说服力上也可能有问题,不如让学生亲自对手去做。回想学生学习动滑轮和滑轮组时都曾经亲自对手做过这两个实验,知识和操作上的基础都较好,因而改为学生实验问题不大。
(3)对学生的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考虑到毕竟是一个新的实验,学生测量的部位和操作技巧可能都有问题,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并减少学生走弯路的`可能性,我想应该有一个演示实验:杠杆不省功。为了学生看清所测量的部位,可用投影和教学录像片进行精确的指导。
(4)实验简化:
上述实验若严格来证明功的原理理论上必须测量力的大小,但如果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结果因为额外功的缘故必然不准,不能得出功的原理,但前面已经学过杠杆、动滑轮、滑轮组等的省力规律,因而实验中的力可以不测,并且可以节约实验时间。
篇8:物理《功的原理》教学方案设计
物理《功的原理》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计算机械做的功和不使用做的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原理。通过实验,设置物理情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利用机械做的功,不使用机械做的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不是也能省功呢?
2、组织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2。
学生自己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明确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图14—4,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图14—5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钩码重G=mg。
(3)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4)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因为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5)按课文实验1、2,并参照图13—4、图13—5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结论
①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黑板一或事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②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使用杠杆不能省功。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总结出功的原理并板书:“
二、功的原理
1、使用机械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课文后“想想议议”)
要求答出: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处。
4、例题:课本章后习题5。
教师板演讲解。首先弄清已知条件、物理过程。
三、布置作业
1、填写课文章后“学到了什么”
2、课本习题6。
3、自学课本“斜面”。
★ 滑轮组教学反思
★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浅析滑轮组的省功原理(精选8篇)】相关文章:
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2023-11-25
初二物理功教案2023-03-22
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2023-12-05
机械效率符号怎么读2022-12-17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2023-06-05
人教版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2022-09-12
苏科版初中物理功率教案2022-10-04
机械效率教案2023-03-03
初中物理新课标八年级下知识点复习二2022-10-06
八年级下册物理下教案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