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脱缰的狗”为你分享9篇“夏天农事的散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 夏天农事的散文
关于夏天农事的散文
七月骄阳除草忙,锄禾汗滴苦中乐。
十月金秋采撷旺,肩挑喜悦福满仓。
在那一片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湖北枝江仙女岗上,在那张家湾村土地上,在那家家户户责任田上,有一片片秧苗,有一块块玉米和高粱,有一山山桔园的茂林,有一颗颗桃花盛果的山�P。使我尽情地抒放......
过了立夏,站着说话。立夏一过,种田忙不过。立夏前,好种棉,立夏后,好种豆。忙种打火,夜插秧。一伏芝�h,二伏绿豆,三伏天把胡萝卜种。五月立夏不插早稻秧,八月立秋不栽晚稻苗五月杂草如马跑,六月杂草棒打倒。
七月农事胜于金,十月丰收在炎热。热浪滚滚尽开颜,忙忙碌碌在禾田。七月似火,火如心。寸金难买寸光阴,心与农事挂中心。
立夏已过,�P稼人不等闲。该播种就播种,桔树要修剪。打药既施肥,中耕又除草。
到了芒种,种田人更忙。抢时间,抢季节,抢种希望!
时间不等人,盛夏不等人,禾苗更不等人。越是炎热,时间越是似光,越是盛夏,越是忙于农事。越是酷热,禾苗越是生长!
伏天狂,农忙旺。芝�h要播种,绿豆要下田,胡萝卜要赶种......
骄阳火,水稻秧。早稻田要收割,晚稻田秋前要插好,农时季节日夜抢,忙碌在那田埂场.....
农事一桩接一桩,桩桩到位有希望。小事一件接一件,件件有盼望!
田间地头杂草生,禾苗桔树草成丛。崇山丛草如不薅,�P稼杂草揉不分。五月杂草如马跑,阙说杂草长速快。七月杂草只打到,杂草一亡禾苗长!
七月一天,堂哥来电,邀我去插秧。
吃过早餐,我戴着草帽,骑上电瓶车。行走在乡村水泥路上,走过山路弯湾,淌过溪水小桥,爬过张家湾黄土高坡,穿过高铁函桥,路过桔林,一眼望去,啊!一片绿海,一田田水稻,一坡坡桔园,一颗颗桃树。啊!这就是我的故乡!
在那不远的`洼冲,有一位小兄。身穿白色衬衣,卷起裤腿,手端脸盆,正在水田施肥,撒下一颗颗白晶晶尿素,流下一粒粒汗珠,留下一串串脚印。我为他骄傲,有一片绿苗,就是明天美好的希望......
在那黄土岗上,有一位大嫂,手拿薅锄,颈搭毛巾,一路薅草一路歌,正在旱田锄草忙。她为玉米,她为柑橘,她为芝�h,她为红苕,她为花生,忙忙碌碌锄草荒,汗水擦尽心也芳!
这时,使我想起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劳动人民啊!我的父老乡亲,你们的光荣!换来天下粮食安,我为你骄傲!我为你歌唱!
待到十月果成熟,全家老少座满屋,一年喜事串串数,畅谈丰收宰年猪。事事如意迎吉祥,年年顺心走鸿运!
篇2:水乡农事散文
水乡农事散文
跑化肥与装腐殖酸也是大集体时期农村中的一项重要农事。
所谓“跑”化肥是指在大集体的时候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搞计划外的化肥。在这里“跑”的意思等同于现在的“跑官”。“腐殖酸”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化城郊一带发现的黑泥,那种黑泥距地面两三米,有点儿像褐煤,可能是在很早以前,洪水挟带着大量的泥沙,掩埋了地面上的茂密的芦苇,后来又经过了许多年,层层淤泥垫高了地面,下面就形成了一层像煤碳一样的物质。听说那种黑泥是很好的肥料,当时为增产粮食而煞费苦心的决策者们就发出了开发这种优质肥料的号召。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两种活动都不能算作是农事,但又因为这些活动花去了生产队的许多人力和物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多收一些粮食,也能算得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远征”。
先说“跑化肥”。那时候,计划内分配的化肥少得可怜,庄稼也和人一样,长得黄巴巴的,能不能搞到一点计划外的化肥,对于当年的粮食能否增产关系极大。现在看来,那时“跑化肥”是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托大关系,搞大动作,能搞到的必定是大批量。哪种层次指的是县里“跑”省里,省里跑中央,中央“跑”国际。我们都曾用过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家的尿素,还有特别受欢迎的美国二铵。想像得到,那些东西都是国家的外交官们“跑”回来的。不过,这一层次不是本文所要触及的话题,那已经是“外事”了,离“农事”实在是太远了。本文要说的是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事。
第二层次指的是大队(村)向它的上级——公社和越级向县市争取计划外化肥的事。大队向公社争取到的计划外化肥,当时叫“吃小灶”。大都是公社里的主要头头蹲点的样板大队,这些大队因为自然条件好一些,领导班子的能力强一些,再加上蹲点的领导时不时地“关心”一些,各项工作都能走在前头,很能为上司撑脸面。如果上级要搞什么“现场会”、参观、“互查”等活动,这些大队就是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他们往往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按照领导的要求准备好一大片“现场”,供与会者参观。使与会者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喜看稻菽千层浪”,什么叫“若干实干加巧干”。因为有充足的化肥,这些大队的粮、棉产量都要比其它大队高出一大截,率先达“纲要”(年单产超过800斤)、超千斤的都是他们这种类型的大队。也有一些紧挨着“样板”的后进大队有时也能沾到一点光,在当时叫“烧大锅,带汤罐”。因为领导担心在“样板”的旁边出现反面教材。还有一些大队,由于大队的主要干部处事圆滑,方方面面的关系处得好,特别是经常用一点小恩小惠笼络公社领导和供销社主任等有权的人,每年也能得到一点计划外化肥。不过当时还谈不上“腐蚀、拉拢”,因为他们送出的“礼”也只限于几斤鸭蛋和一、两条大鱼之类的土、特产。用这种方式得到的化肥才真正有一点“跑”的意味,至于那些“样板”大队只能算是“等、靠、要”,无需不择手段在去“跑”。
第三种层次就是“游击战”了。打“游击”是当时一些生产队的无奈之举。其“战术”五花八门。最常用的“战术”仍然是拉关系,拉不到大关系就拉小关系,如果队里有人有亲戚在县城里工作,即使其工作性质与化肥生产和调配并不搭边,也总能通过他找到与化肥搭边的人,那个与城里有亲戚的人就成了生产队的“外交大使”,隔些日子就拎一些鸭蛋到城里去找人。到了亲戚家里就见缝插针地给人家挑水、扫地、擦玻璃。次数多了,人家总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就帮他千方百计地去找人。有时候还真能搞到一、两吨碳酸氢铵的批条回来。(当时县城的化肥厂只生产碳酸氢铵,那种化肥有着特别呛人的气味,据说是生产尿素的半成品,含氮量只有17%,是尿素的三分之一)。实在弄不到化肥时也能弄到几十吨氨水的条子,氨水是生产化肥时的废水,里面残留着一些化肥的成分,装回来垩棉花也很管事。不过到城里去装氨水是件很麻烦的事。要组织好几条船,跟出去“远征”扒渣差不多,有时候因为去的船多,要等好几天才排到档,为了少等几天,带队去的队干部还不得不用一点小恩小惠去“贿赂”负责放水的工人。出去装氨水的社员并不在乎等几天,他们难得有一次进城的机会,白天逛逛大街,晚上在船舱里玩玩扑克,又能拿到大劳力的工分,何乐而不为。
那时,还有一种搞化肥的方式叫“打白水”。“打白水”是指旧社会的强盗拦河打劫,这种搞化肥的方式与过去的“打白水”形式差不多,但性质完全不一样,有点儿“戏说”的意思。“打白水”的地方是在高邮那边的京杭大运河上。生产队派一条船“远征”到那里,在河边上守候。发现有装运化肥的拖队经过时就把小船靠到拖队的拖轮上,问船上能不能匀一点化肥出来。如果这个拖队先前没有被人“匀”过,一次弄到一、两吨碳酸氢铵是不成问题的。只有这种低级的化肥才能“匀”得到,其它品种的化肥船上不大敢动。生产这种化肥的原料是煤,北方徐州、山东那边是煤的产地,因此装着化肥从徐州方向过来的拖队大都是装的`这种货。跟拖队上“匀”过来的化肥一般是二角多钱一斤,相当于“官价”的一倍多一点。谈好了价钱,双方在拖队的行进中很快就完成了交易。交易的性质虽然一方是盗窃一方是销赃,但在那时这种“挖社会主义墙脚”的事司空见惯,也没人去计较。
再说装腐殖酸。装腐殖酸一般都是几条船一齐出发,如果庄上的抽水机船腾得出空来就用它作拖头,组成一个十来条船的船队,派一个大队干部带队。将抽水机船改装成机动船也并不难,只要把出水管子转一下角度向船后面冲水就行了。那种船单独行驶时速度也挺快,行进时的样子有点儿像喷气式飞机,每小时可以行十多公里。不过如果后面再拖上十来条船,速度也比摇橹快不了多少,再加上拖在后面的船又没有正规的舵子,船队的尾巴甩过来甩过去的行得就更慢了。记得我也曾带过一回队,那次拖了十条船,全大队五个生产队,每个队派两条船。出发前的准备就化了一个上午,晚上才赶到兴化城东一个叫芦洲的庄子。那个庄子四周大都是垛田。垛田又叫垛子,一个垛子只有亩把田,小的只有几分地,周边是小河。那种奇特的地貌是先民们在低洼的湿地上造田形成的。到这里来挖黑泥的船很多,大部分是兴化东部的。因为是县里的统一部署,当地的人也很配合,虽然也难免要将他们的垛子挖得不成样子,也只是一脸的无奈。
那种叫腐殖酸的黑泥,并不是每个垛子上都有,一开始要像找矿一样去寻找,一般都位于距地面两、三米的地下,由于暮春时节河水的水位不高,从河坎上可以看到土层分布情况,发现有较厚些的黑褐色土层的地方,就七手八脚地像盗墓一样地向下掏挖。我们挖的那个地方是难得碰到的一处“富矿”,有一尺多厚,上面是黄土,想像得到,是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特大的洪水挟带着黄土高原上的泥沙掩埋了这里的一切。黑土的重量比旁的土要轻得多,也很松软,偶尔还能碰到莲子,剥开来居然还能吃,味道与新鲜的莲子也没多少区别。后来听说这种沉睡了千年的莲子还有发芽能力。我们只挖了一天就把十条船都装满了,那个垛子被挖得面目全非,好在都是集体的,让他们去慢慢整理吧。
那天傍晚,我们将带出来的米跟人家借锅子煮饭吃了,准备连夜将船拖回去。不过那天夜里回去的路上很不顺利。先是船队在得胜湖中搁浅,得胜湖的水本来就不深,加上又是枯水季节。湖里对着车路河的方向有一条较深的航道,因为天黑,又是重载,就稀里糊涂地偏离了航道,搁了几回浅,耽误了几个小时。后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又在蚌蜓河上撞坏了人家的一处渔簖,被人家拦下来要赔钱。折腾了一夜,离家还有十多里路。
装回来的腐殖酸,后来晒干了敲碎了撒到稻田里,发现稻田里的稻苗仍然是黄巴巴的没一点儿起色。原来是将它作为泥、渣大量地施到田里才会有肥效,将它当化肥用就是期望值过高了。后来摊在场上被人弄回家当煤烧掉了,有点儿像劣质煤,用风箱勉强能烧得着。
“跑化肥”和装腐殖酸是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两项农事,现在提起来,似乎有点儿不可思议。再过若干年,等到我们这一代人相继离世时,这一切都将会被无情的历史尘封起来。
篇3: 春种农事散文
春种农事散文
《庄农杂字》里讲,“开春种地,先动犁杖”。进了谷雨,气候就变得更暖了。在“九九”过后的艳阳天里,可以明显地看到,整洁的田野上,有水蒸气在向空中抖动升腾。此时,生产队的马犁杖、牛犁杖同时上阵,开犁起垄,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春季的上学路上,常常可以见到牲口拉着犁杖在路旁地里趟地,但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那犁杖正在把垄台破开,变成了垄沟,而去年的垄沟却变成了今年的垄台。我边走边琢磨,这肯定是将死板的土壤疏松一下,带有翻地的作用吧。后来从农谚里得知,我的见解很幼稚,远不是那么简单,其实更主要的作用是――“垄沟当垄台,犁走垄排排,土壤无乏力,轮耕搅拌开。”
起垄之后,土壤倒是松散了,但还要保护好墒情,防止漏气,这就得用压地磙子及时碾压一遍。压地磙子,是由一根一米多长,直径三十公分的圆木制成。将它套在磙子框里,用牲口拉着,宽大的磙子一次正好碾压两条垄。这便是“底土又朝阳,挥发气味香,干干需磙压,播种不失墒”。
木制的压地磙子比较轻,一头毛驴即可拉着它。我们火烧泡子只有一头平时用它拉磨的毛驴子。生产队的地那么多,仅靠它拉磙子压地忙不过来。用老牛,走得又慢,只能选用一匹老马,再拉一个压地磙子。马拉一个木制的压地磙子,可以说是大材小用,轻快如飞,负责牵马的人要快走或小跑才能跟上。远远看去,那不是人牵着马,而是马带着人。
早上,布谷鸟在村头的大树上一声声不停地啼叫,到了晚上,荒甸子和壕沟边一片蛙鸣。俗话说“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但俗话又说“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因此,人们常把春末夏初,称之为春耕大忙季节。
那个年代,农业生产与机械化还不搭边,播种玉米和大豆一类的大粒种子,都是用手播,俗称“啦啦稀”。而高粱、谷子、糜子这样的小粒农作物,手播就困难了,种子用手抓,容易顺着手丫子流失,又不见得能播撒均匀。这时候,点葫芦便派上用场,它是最合适播种小籽种子的农具。
古老的`点葫芦,确实是用葫芦制作的,可惜我没有见过。听老辈人讲,在大个儿葫芦的上下两端,各抠出鸡蛋大小的窟窿,内中掏空。在底部再安个牢固的木把,前端装一节掏空内心的嗑籽秆子,就是结实向日葵的秆棵,封住断头。在断头的上部开个方孔儿,贴着孔儿的下边插入并固定一小缕高粱挠儿,也就是高粱穗上的分支,这样一个点葫芦就做成了。播种时,在葫芦上部的口儿往里装谷物,用根小棍有节奏地敲打葫芦头,谷物便从嗑籽秆子断头上部的小孔中流出,落在高粱挠儿上得到分流后,均匀地撒到�j耙破开的垄上。
大帮哄年代,广大的东北农村在春耕时,使用的都是这样的点葫芦。后来有个别地区改用布袋子装种子,替代了葫芦,嗑籽秆子也改成封闭的木制槽子,但它仍叫点葫芦。播撒种子时,用小木棍敲打封闭的木槽,那“嘣嘣嘣”有着节奏的敲打声,极像现在QQ好友上线的提示音。
种地时,最主要的农具,除了点葫芦,还有�j耙。�j耙是由爬犁改装而成,种地时用它来破垄。将刚好骑住一条垄宽的爬犁,中间加一道前后走向的木梁,在木梁中间的隆起处,镶嵌一个可以调试角度的短立柱,立柱下方装一个尖角小犁铧,立柱锁定的角度,可决定犁地的深浅。�j耙左前边还有一个近一米高、如锹把粗细的直立扶手,由赶牲口的人扶着把握方向。牲口拉着�j耙行走,那个小犁铧便把垄台豁出一道恰好播撒种子的小沟儿。
用�j耙播种农作物的时候,每一付�j耙要按分工配一组人马。他们的顺序是:
最前方靠左侧是牵牲口的,也叫赶牵的,其主要职责是到地头往回调头时,牵引好牲口到指定的垄沟里行走。一旦人手紧缺,可以由一个踩格子的兼职赶牵。
接着是并排的两匹牲口,一般情况下是两匹马,拉着拴在套杆子上的犁套,套杆子与�j耙之间有挂钩,牵动�j耙前行。
在�j耙的左侧,是左手拿着鞭子,右手扶着�j耙扶手的车把式,他嘴里在吆喝着牲口。
紧跟在�j耙后边的,是两个“踩底格子”的人。踩格子最好穿着棉水�}�B,在准备落种子的沟儿里,走着一字猫步,前一个人两脚之间留下的空隙,由后一个人及时填补踩实。
紧随其后就是拿小棍敲打点葫芦播种的人,这是个技术活儿,一般由有经验老农来操作。
滤粪的,需要两个人轮流用土篮子将农家肥均匀撒在种子的上边。在地里每隔几十米远有一个提前存放好的小型粪堆,两个滤粪的常常要带着小跑,尽可能地不让肥料间断。
之后是双手扶着拉子杆的人,这个活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般由刚学农活儿的半拉子来做。拉子的形状像个牛样子,两侧向前抱着。拉子的扶杆和耙子杆的安装结构相似,拉子两端的长绳,拴在最前边的�j耙后头的两个立柱上,在牲口拉�j耙前行的工夫,拉子也同时把破了垄、播好种、上完肥的垄台抹盖上了。
最后是两个“踩上格子”的人,与踩底格子的人一样,也要穿着与气候不相适宜的棉水�}�B,迈着小步将盖好浮土的垄台踩实。
必要时,也可以用木磙子把种完的地,再碾压一遍。这样既可以减少地气蒸发,保持土壤的湿润,同时可以促进小苗拱出地面的力量。就如我们在自家生豆芽时,需要用重物压着,豆芽才生长得更快更壮实。《庄农杂字》里说“�j耙先走,随后扬上,葫芦点种,磙子轧光。”
那时每逢到了农忙季节,学校就会放一周的假,春耕假、夏锄假和秋收假,统称为农忙假。他们不见得会做地里的活儿,但此时大人们都下地干活去了,他们至少可以看家护院,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耕种完旱田,就该培育稻苗了。先用畜力拉着犁具,将稻田的土壤翻松软弄平,再播撒发好了芽的稻籽。
当秧苗长高约十公分时,就可以起秧苗了。我们火烧泡子在分地之后,勤劳的乡亲们又组织起来,把荒甸子开垦成水田,开始种植水稻。水稻产量很高,从此家家吃大米都自给有余。我赶上过几次育苗插秧。知道了起稻秧注意少伤根,运稻秧时避免折叶,插秧时稻田里最好是花达水,秧要插浅才便于分蘖。
传统插秧要拉着秧绳,间格有序。插秧后合理灌水,水深达到苗高的三分之二为宜。
稻田里的杂草要及时拔除,发现害虫就用农药来除掉,分蘖期按时施肥,抽穗期也要做好灌溉。
此时,田野里一组一组种地的人马,从地的这头走到地的那头,又从那头回到这头。农民们播种着土地,播种着岁月,播种着一年又一年的希望。我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篇4:开春农事的经典散文
开春农事的经典散文
在我的老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又称之为“出节”。出节以后,家里盛装糖果瓜子之类的“团货”也该撤下,洗净,收藏,待到又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再拿出来启用;走亲访友也已告段落,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劳作的开始劳作。所以,“出节”,按照字面理解就是春节已经过完,该顺应农时节气而行事了。
如果立春早,春节过后就是雨水。农谚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出节以后忙的农事,除了松土整田,最主要的就是积肥。家家户户开始掏茅厕清猪圈,把茅厕里和猪圈里的粪便全部挑运到水田里,均匀泼开撒匀。
茅厕清理干净了,猪圈整理干爽了,又开始另一项积肥运动——“破草皮”,就是把屋前屋后、山坡上、田埂上的野草统统锄下,踩在水田里沤烂,作肥料。“破草皮”是一项技术活,下锄的角度要掌握得当,既要锄下野草,又要让地面平整,更不能带出很多的泥土,按我的理解,”破草皮“其实就是“削草皮”。“破草皮”大多是男人们干的活,而女人们就是挑担,送肥。
南方春早。冬天的脚步还刚刚离开,万物就开始苏醒,屋檐下,山坡上,田埂上,已经满是迫不及待的野草,在春风的.吹拂下,那些刚刚出土的野草,一天一个模样,在风中洋洋得意。野草们是不会预想到自己的命运的。只要春风吹来,它们会摇曳生姿。不想,待它们长到齐脚背或者到小腿肚的时候,正是农民积肥的好原料。
“嘘——嘘嘘——,嘘——嘘嘘——”,生产队长站在高地上吹响了开工的口哨,重复吹了两边以后,开始喊话:
“开工咯!今天统一到大弯里的后山坡破草皮去啊!”
不一会功夫,村里的男男女女拿着锄头,挑着鸳箕陆续出来,有说有笑来到大弯里的后山坡上,放下鸳箕,“唾”地些吐口水在手掌心里,揉搓,握锄,弯腰,锄头划过的地方,发出“凸凸”的声响,那些刚刚还在摇曳生姿的野草却被这“凸凸”的锄头声立马斩断了腰身,无奈地匍匐在地上。整个山坡上,一边在“凸凸”地锄草,一边在嘻哈打笑。树,被笑声唤醒,慢慢穿上新的绿衣;山,被笑声闹腾了,山雀子在这颗树上“唧唧”,又到那颗树上“啾啾”,躲在树下草边的各种昆虫,也凑热闹,开始鸣奏自己的原创交响曲。
待到锄下一大片野草以后,再用锄头撸拢成堆,女人们自觉地拾起鸳箕,摆好在草堆旁,自然会有男人把草皮撸到鸳箕里。有时候男人们会恶作剧,在撸草皮的时候,用脚踩满踩紧以后再添上草皮,女人们蹬男人一眼,男人们“嘿嘿”地坏笑着;也有男人心疼自己的女人,很蓬松地把草皮撸到鸳箕里。而年纪稍大些的男子,就在水田里专负责用脚把这些锄来的野草踩在水田的淤泥里。
太阳暖暖地照着,春风徐徐地吹着,小鸟们也爱热闹,在树上、屋檐上,看着这些热闹的人们,附和着唱出婉转悦耳的欢歌,一会又起舞飞翔在天空中。
男人们埋头苦干,待锄下一大片一大片的野草以后,抬起头,看看天,锄头竖倚在身边,不紧不慢地从衣服口袋里掏出烟盒,拿出烟丝,小心地抽出一小张白纸,慢悠悠地卷着纸烟,用舌尖划过纸边,最后粘上,再竖起来在手掌里顿齐,然后借火,陶醉在烟隐里,一口烟功夫过后,又埋头苦干去了。
劳作了大半晌午以后,女人们在运草皮到水田的过程中,乘机溜回到家里,给孩子喂奶,或者借着喝水的功夫,拿出家里在年前做好的咸菜——豆腐乳、酒浸辣椒、淹萝卜条等,摆上几碗,放在厅屋里的方桌上,大声吆喝屋外经过的人们:“进屋,进屋来,打个口干,喝碗水再走吧。”
于是,这些婆娘们,利索地放下鸳箕,也不推辞,进屋就自己倒水,咕噜咕噜地喝着,尝尝豆腐乳,然后手抓酒浸辣椒和淹萝卜条,边走边吃,嘴口发出“哧,哧”的声音,“啊呀,好吃!好手艺”地赞叹着。说着这些的时候,这些婆娘们有的是由衷的,有的可是在暗自较劲,说不定哪天劳作在自己家门口的时候,也会热情地拿出自家的各种咸菜,吆喝路过的人们来尝尝,然后听着吃的人的夸奖,何尝不也是一份快乐和满足呢。
出节以后,春风沉醉,正是坛子里各种咸菜最到味的时候。以“进屋,打口干”的名义吆喝中途休息的人们到家里喝喝水,尝尝各种咸菜,是我们老家特有的习俗,也是各家女人乘机在大家面前显示自己贤惠能干的机会。
试想,摆上咸菜,吆喝劳作辛苦的人进屋,尝着辣爽爽的咸菜,再咕噜咕噜喝上几碗开水,边吃边议论,边吃边赞叹,主人豪爽,吃者高兴。尽兴以后,打着饱嗝,嘻哈地再次走向锄草的地方,麻利地锄着,挑着。再辛苦的劳作,有快乐相伴,也是一种幸福了。
今天在你家吃到了好吃的咸菜,明天在我家甚至会有惊喜出现。婆娘们平时大大咧咧,打情骂俏的,其实都是好胜的。有的婆娘“收口紧”的,在出节以后居然还有糍粑,这个时候,也是显示其能干贤惠的一面。这个时候家里还有糍粑的家庭,一般是比较富裕的,或者是那种“忍口待客”的主,这种人,一般是很隐忍,很贤惠,宁可自己不吃,也要招待好别人。在老家,很多家庭都是如此。那个时代,人们都需要活在别人的赞美里,人们也怕活在别人的鄙视里。
屋前屋后的草皮锄干净了,就开始锄田埂上的野草。先是平锄路面上的野草,然后竖锄田埂两边的野草。田埂锄草,更是需要技巧,既要锄草,又要“帮岸”。所谓“帮岸”就是在锄草过程中,发现田埂有塌陷的地方该扶泥的要扶泥,使田埂更平整更丰满。所以,田埂上的锄草,是需要有经验的人去做,大多都是中年男人干的活。
而婆娘们在开春农事中,大多是挑担的角色。挑着挑着,又会聚集在另一个婆娘家里,大碗喝水,大声说话,大声夸赞,然后在“哈哈哈”的爽朗笑声中,挑着空的鸳箕,说着一些乡野的粗话,走在田野中,欢乐祥和的气息也随之荡漾在空气里。
集体化的时代,物质是非常贫乏的,精神生活也没有如今的丰富多彩。然而,就是在那样单一的劳作中,人们却也不失快乐。那是因为没有贫富的悬殊,也无需攀比。人们坚信只要舍得付出辛劳和汗水,就一定能收获果实和希望。
可见,人们的快乐与物质无关,却与贫富的悬殊有关。
篇5:农事感悟优美散文
农事感悟优美散文
推磨
我当年在农村插队,常常要用石磨磨玉米。隔壁的李婶家里有个石磨,我常借用磨玉米面。
我从没推过磨子,第一次磨玉米面,李婶便坐在磨旁替我朝磨眼里添玉米粒。磨盘很大,长长的磨杆呈“T”字形,我双手紧握着横杆,身子前倾,磨杆一推一拉,可是磨杆拐弯时,总是将上面的磨盘推挪了位,磨出的玉米面因而粗细不匀。李婶见状,说:“你别慌哟,磨杆拐弯时要从从容容地拐过去。”于是每磨到拐弯处,我就从容地一推、再从容地一拉,果然奏效。原来,推磨很简单,只要有力气并学会了拐弯,也就学会了推磨,磨出的'玉米面必然粗细均匀。
生活是条路,人在路上走,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不如意的事,一如推磨从从容容地拐个弯,不如意的事也就拐过去了。
拧绳
快要收麦子了,我跟着张大爷在稻床上拧草绳子,以供收麦打捆用。
张大爷给我一只“S”形的铁钩子,铁钩中间用竹筒套着,一头是钩、一头是把,我左手紧捏竹筒、右手一个劲地拧,张大爷坐在一堆稻草旁,双手不停地给草,不多时,就拧了几捆绳。
我说:张大爷,我们换一下,你拧绳,我给草。于是张大爷拧着如辫慢慢旋转的草绳,我则朝旋转草绳上给草,拧了两米多长,我停住了手,只见草绳子粗一段、细一段。张大爷说,你多一把、少一把地给草不行哟,要拧结实的绳,给草要给得均匀,捆起麦子才不易断哩。
常言道“拧成一股绳”,“拧绳的人”摒弃“厚此薄彼”意识才是首要的啊。
篇6:农事的散文随笔
农事的散文随笔
都说庄户人的日子是“半年辛苦半年闲”,这话的确不假。庄稼是庄户人的摇钱树,命根子,不辛苦劳作,不精心伺弄,哪来的收成?那是万万马虎不得的。
一
五月中旬是收油菜的旺季。满田的油菜长满了长长的果荚,油菜杆子和枝叶也开始变得蔫巴蔫巴,没有了春日里的金光灿烂,更没有了满田的花香和蝶飞蜂舞的浪漫。只有几近衰老的身躯,在初夏的微风中趔趄着,踉跄着,似乎在呼唤着主人快来收割。
油菜和稻子、小麦等农作物一样,在七八成熟的时候,就要开镰了。割得太早,果实青,瘪粒多,不饱满,造成减产。割得太迟,果实则熟过了头,掉落得多,浪费严重。因此,适时抢收,是油菜丰产的关键。
早早的,田野上空的薄雾尚未散尽,田头泡桐树上的麻雀们,就开始不厌其烦地叽叽喳喳吵了起来。我和妻子来到田头,匆匆忙忙割了起来。我们两人每人割一厢。因为油菜的果荚厚实,风儿一吹,油菜杆被压得前后左右倒伏很多,而且,每行油菜厢子的两边,是我们已经栽好了的棉苗,所以我们割得格外小心。如果稍不谨慎,镰刀说不准会把哪一株棉苗割掉,那就又要劳神补栽了。割的时候,油菜茬不能留得太长,如果茬过长,到时候田里翻耕的时候,一是难犁,二是翻耕的土块容易把棉苗压死。我小心翼翼地舞动着手里的镰刀,紧追着割到我前面老远的妻子。妻子扭过身子来,冲我笑着,她擦了擦满脸的汗水,对我叫道:“快点哦!老公!”说完,她便快步来到我的面前,帮我割了起来。看着能干而又娴慧的妻子,我心里油然而生敬意。
记得以往收油菜时,我和妻子都要把割倒的'油菜,用稻绳一捆一捆地捆起来,然后挑到路上,堆上板车。拖回家后,我们便将油菜杆子全部堆成堆垛,盖上塑胶布,让它们焖。等油菜桔杆和果荚都焖得发黄时,我和妻子便把这些油菜杆子铺在禾场上,趁着骄阳,扬起手中的��枷,一起一伏,使劲敲打起来。随着��枷一上一下,发出的一声声节奏分明的“啪啪”声,圆滚滚的油菜粒便会从油菜荚上滚落出来。紧接着开始翻杈,将打过的油菜翻过来,再敲打另一面。一亩地的油菜,两个人得花一天的时间,才能打完,整好。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几亩地的油菜收完,人累个半死。
现在可跟以往大不相同了。我们在田头的空地上,铺上一块大塑料油布,然后两人分头行动,将晒得发黄、干枯的油菜杆,一抱一抱地,小心地抱过来,铺在塑料布上。待把塑料布铺得大半满时,我和妻子便来到铺好的油菜杆子上,左一脚,右一脚,前前后后,一根不漏地在上面踩了起来。随着“噼噼啪啪”的脚踩着油菜杆子发出的声音,脚下的油菜粒儿纷纷脱落到塑胶布上,油菜杆子上,只剩下白花花的渣儿了。这时候,我和妻子已经气喘吁吁,腿上、身上、脸上全是汗水和灰尘。看着对方都成了一个大花人儿,我和妻子都相视而笑。虽然又累又热,但看到一粒粒饱满厚实的油菜粒时,我们的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二
七八月份的时候,是水稻、棉花等各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加强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是农作物能否获得丰收的重要因素。
这段时间,由于光合作用强烈,昼夜温差大,棉花生长旺盛,枝枝叶叶全部脆脆嫩嫩的,而且,间三隔四的,还现出几朵白色的、红色的花蕾来。
那些专噬棉花枝叶的虫豸们,便也趁这好时光,纷纷出笼,来享受这天赐的美味佳肴来了。
由于棉花枝叶太厚太密,用农药喷雾治虫,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加之为了保护益虫,如七星瓢虫、XX等,我们便按照农技报上的指导,开始人工捕捉棉虫。棉花一生中的虫害多得惊人,可以说,每一个庄户人都是在“虫口夺棉”,在与自然界的一切“坏分子”的斗争中生存的。“斜纹夜道蛾”是一种对棉花破坏性极大的害虫。这种虫,体型大的,将近寸把长,浑身发黑,肥头肥脑,不仅吃棉叶,啃棉蕾,噬棉桃,甚至可以把整株棉花蚕食得只剩一株光杆,棉株最后会不治身亡。而且,这种虫大都在早晚田间露水大的时候出来行动,所以,捕捉时必须要在早晚才行。
我和妻子每人腰间挂着一个白酒瓶子,里面罐了大半瓶水,低着头,在棉花田里仔细地搜寻着,妻子眼尖,几乎从不落空,只要手一下去,就会捉到一条又肥又大的害虫。我面前的棉株有几株都被啃得稀巴烂,棉花叶子上,花蕾上,到处都是新鲜的虫屎,我左瞄又看,就是找不到害虫的踪影。妻子急忙跑过来,她扒开被咬的棉株,左瞅瞅,又看看,还是没有发现害虫的踪影。突然,她朝底下的棉株猛扒了几下,只见一个又大又肥的斜纹夜道蛾,正巴在一片老叶子的背部,悠哉游哉地在享乐呢!我心里骂道:“太狡猾了!这害人精!”一伸手过去,将那片老棉叶摘下,放在脚下,将那条吃饱喝足的害虫一脚踩得脑溢四溅。
我们在棉花田里穿梭着。浑身上下的衣服被露水浸得透湿。
“喂,过来,我教你认一种虫!”妻子在我前面的一株棉花边停了下来,招呼我。我搂动着密密麻麻的棉花叶子,立马跑了过去。一看,一株棉花顶上的叶子全部蔫了,棉株上中部的一侧,有一个小小的洞。“这是棉花钻心虫,也叫金刚钻!专门钻棉花株杆的。”妻子说着,把被钻心虫钻过的棉株,用手轻轻掰开,棉株里面,一下子露出了一个身子不大,白白的虫子来。妻子说:“这种虫危害大得很,一株棉花被它把心一钻空,就会枯萎,死亡。你一定要认真点搜!”
上午半天,我捉了大大小小的棉虫大约七八十条,什么斜纹夜道蛾、金刚钻、红铃虫、棉铃虫,等等都有,妻子则捉了近两百条虫子。妻子说:“你看看,如果不认真仔细地捉,这些害虫对棉花造成的后果,肯定是不堪设想的!”我点了点头,心想,庄户人是真的不容易。
三
七月中旬,中稻封行,分蘖,长势良好。远远望去,田野里绿油油一片。这时候,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蝗虫、稻飞虱、蠓虫子等各种侵害水稻的害虫会相继而来,围攻这些蓬勃生长的生命。
在利用化学农药进行虫害防治的同时,村民们也按照上级指导,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诱蛾杀蛾,以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有效杀灭害虫,减少农田污染和药害的效果。点灯捕蛾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天刚擦黑,田野的上空缓缓地升起了一缕缕的薄雾。三三两两的村民都拿着盆子,扛着木棍,端着一盏煤油灯,有的干脆顶了一只大铁锅,来到自家的水田里。我也拿了两只大木盆,在自家水稻田的田埂上,用木棍支起一个三角架,将木盆装满了水,里面放上一块砖头,然后,将煤油灯点燃。夜色已然降临。田野里响起了XX此起彼伏的鸣唱,还有蝈蝈儿和不知名的虫儿的吟唱。稻田的秧苗,此刻吐着一股泥土和禾苗的清香,那么强烈地沁着你的心脾和五脏六肺。天上已经有点点的星儿在闪烁,那么神秘和遥远。远远近近的田野,各家各户的田埂上,都闪起了忽明忽暗的灯火。田野中,还可看到一只只萤火虫的光亮,在空中忽闪着,天上的街灯,田野上空的萤火虫的忽闪忽闪的光,和着盆子里飘闪的灯光,给这夏夜的原野,凭添了无限的乐趣和神秘。
夜风徐徐拂来,空气中飘逸着田野和泥土的馨香,让人陶醉。走在这乡间的夜里,真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第二天天蒙蒙亮,我便来到田间,晨曦来临,天上的星儿渐渐隐褪。捕蛾的灯光已经黯淡下来。盆子里满是死去的各种飞蛾的尸体。足足有几百只,我想,那些农科人员真有办法。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下一番苦功,多一份思考。那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时候常想,庄户人的生活虽说有些清苦,但是却过得踏实,其乐无穷。
篇7:农事里的青春散文
农事里的青春散文
起风了,夜色在起风的日子里,总是显得那么急躁和唐突,似乎想要用它强势的漆黑,来淹没我窗前的那一抹微弱而昏黄的灯光。殊不知,仅靠这点光和热,才能维持一个人内心的平静和暇思。任凭夜风呼啸着、挣扎着,敲打着,都丝毫搅乱不了我伏案的姿势。唯有文字的思虑,又或者是那些融化了的时光,在不经意间触碰到我那条禁闭的神经时,我才会微微地抬头,看了会窗外浓密的黑。但不久之后,又会轻轻的落下头去。爱人不在身边的日子里,夜晚读书写字的习惯,我每天都保持着,不知疲倦,又或者说我乐此不疲,这样说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冷暖自知,岁月安好。那些年少时在黑夜里、在烈日下的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一直是我走过人生坎坷与艰难的动力。再难的时候都过来了,何惧前路这点山坡的曲折与艰难。
一直以来,内心总是感觉自己即是幸运的、又略感不幸。幸运的是父母亲始终没有放弃让我读书,他们的这种坚持和不弃,以至于现在的我,能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甜蜜的爱情。而略感不幸的是我在家排行第二,不上不下的出生位置,让我经常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哥哥上学的学杂费交齐了,我就面临着上不起学费的问题。哥哥离家上学住校了,家务又落在了我的头上,还得兼顾照看弟弟妹妹的任务。稍微长大一点,课外还得帮父母干农活,啥都干,一干就干到高中毕业。而作为八五后的我,上小学时得交学费才能上,我才刚升上初中,小学已经不收学费,而我才考上高中,此时初中已经不收学费。这种前脚迈进,后脚关门的滑稽感,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心里依然感到有些愤慨。
在夜色当中回味,那些略带昏黄的青春时光,让平静的内心再起涟漪,并非我愿。只是那些让人难忘的岁月,总能在不经意间窜出心头,一发不可收拾。而透过那些深深的印记,才能让人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出处。是来源于面向黄土被朝天的根,是来源于那一声声带有闽南特色又富有海岛气息的言语,又或者来源于那些真实而又虚无的椰风海韵。任何环境的熏陶,都容易让人忘却自己。如今被时间俘虏之后,我不会轻易的让自己就范,就这样顺应时光的抚平。而每当我平静的时候,我都会从心底回到那个最初的自我,回到那个炙热而又温暖的海岛。
那个没有春夏秋冬之分的海岛,一年中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炎热之中度过。而这样充足的阳光,令光合作用强劲,林木谷物生长茂盛,空气干净清新,为外地人所向往。
每年的六七五月份为海南播种水稻的季节。记得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都会趁着太阳还没升起,就早早地赶着牛车出门,而母亲也会在他出门后不久也骑着她那辆陈旧的自行车出门,父亲要在赶在太阳升起之前把水田翻弄好,母亲则要在父亲把水田整理好之前,把一袋袋秧苗送到田埂边。就在父母亲赛跑一样的农事忙碌之余,家里那间有些年头的瓦房里,灶间火红的余光正努力刺破乡村的晨雾。那个蹲在灶台边的小男孩,正睡意朦胧的看着灶里的火与灶上的锅,这个小孩便是我。在木材燃烧产生的烟雾中,我要把稀饭做好,盛到一个长筒形的饭盒里,煎几条咸鱼,饭就算做好了。然后在上午九点钟左右送到田地里给父母亲。先是父亲吃完,然后到母亲吃,因为父亲还要换一块田地翻整,而母亲吃完则开始插秧。当然,我也会跟着母亲一起干活。临近的相亲们都拿我取乐,说我是个姑娘,对此我一笑了之,置之不理。那个年代男孩子干插秧的活都会被这样取笑。简简单单的稀饭和咸鱼,承载着父母亲一天的能量,也承载一家人一整年的希望。我青春就在这种田间地头里度过,也在稀饭和咸鱼的滋养中长大。
进入八月份以后,更加炎热的天气来袭。这个地处亚热带气候的海岛,又迎来新一轮的高温峰值。在烈日的爆嗮下,刚种下去不久的稻田,很快就显得有些干枯。父亲到处联系水源,希望能给即将干枯的水稻田灌溉。由于水源稀少,需要灌溉的稻田很多,家家户户都需要排队等待灌溉。而联系好水源之后,确定好排队灌溉的时候之后,父亲便叫上我跟他一起,将抽水机搬到牛车上,放上水管等抽水用具,拿上手电筒,父子俩便趁着夜色驾驭牛车出发了。夜里的天气比较凉爽,晴空万里,繁星点点,昼夜温差较大也是老家的一大特点。在深夜的田间地头,蟋蟀的叫声一阵又一阵,这是除抽水机的响声外,野外唯一能听见的`声响。轮到我们家灌溉以后,父亲与我便开始忙碌起来。搬运机器,链接水管,启动机器,水源源不断地流向我家的田地里。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父亲便躺在牛车上打了会盹。我由于有些害怕,便开着手电筒照着嗡嗡响的抽水机,独自面对着整个田野漆黑的夜晚,直到灌溉完毕,才与父亲一起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自从有一次跟随爷爷去“老村”拉过砖瓦之后,便开始学会了驾驭牛车。父亲自从把水稻田插完秧苗,他便外出种植西瓜,以此来维持我们兄弟姐妹的学杂费开支,父亲经常不在家,家里的农活自然就都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而我便是母亲最得力的助手。一到水稻收割的季节,放学回家吃完饭,就得帮助母亲收拾稻谷。周末不上学时,母亲到很远的地方去割稻子,我就得驾驭牛车去拉稻谷。去的时候牛车是空的,轻便容易驾驭,但回来的时候由于牛车装满稻谷,承重较大,由于我年纪小力气不大,稍有不慎就会翻车。而这个时候母亲就会叫外公或爷爷过来帮助我,他们驾驭牛车在前,我驾驭牛车跟在他们后面,这样就不容易出现事故。有时外公和爷爷自家也有自己的事情忙不开。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能靠我自己驾驭。但这样的情况比较少。一个少年驾驭一辆牛车,装满稻谷的情景,确实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在我年少的青春里,我经常这么做,很庆幸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故。
稻子拉回家里后,就得临时在家里堆放,然后等到所有的水稻都收割完毕,再一起脱粒。每一捆稻穗都有二三十斤,年少的我却很轻松的就将它们搬运自如。其实,那个时候看到家里堆满了稻谷,心里还是非常的高兴,也就没有所谓的幸苦和劳累感。这样的农活,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每年都重复着进行,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日子。稻穗后续脱粒后,还得进行晾晒,每天放学回家就开始帮忙收拾装袋,然后搬运到存放稻谷的屋子里,这样周而复始,直到稻谷全部晒干为止。都说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不怕苦,其实都是环境逼迫锻炼而促成的品性。
说到收拾稻谷,有一个事情直到现在我依然难于忘怀。那年我上初中,周末回家帮忙干活。周一凌晨我准备徒步去两公里外的村口乘车回学校。在我起床洗刷完毕时,母亲也已经早早就起床,她正在收拾昨晚刚脱完粒的稻子。我去灶间随便吃了几口昨晚的剩饭后,便背起书包来到正在筛稻子的母亲跟前。母亲正在用手收拾昨晚脱粒后余留的穗渣。我小心翼翼地开口向母亲要五十块钱伙食费,母亲头也不抬就说没有钱了,昨晚脱粒时给人家工钱后家里没钱了。我看到母亲将头埋得很低,她刻意用穗渣扬起以掩盖她眼里闪烁的泪花。多年来一直跟随母亲干活,我知道母亲的艰难,便对她说那就下个月再拿给人家,我先赊着,说完我便急匆匆地出了门。记得那天凌晨天空,依然晴朗,星星点点,两公里的道路,我怀着酸涩心情,很快就走了过去。为此,至今我依然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感。,也许她应该放弃不再让我读书,这样她就不至于那么艰难。这就是让我不尽感激的同时,又满怀歉意的主要原因。
大学毕业以后我便工作在外,再也触碰不到家里的农事。而庆幸的是自从我上大学毕业后不久,家里便不再种植水稻,父母亲改种附加值高的热带水果。他们也不像我年少时那样亲力亲为去忙碌,大部分的活都是请别人干。经济情况也日渐好转,哥哥弟弟妹妹们也都参加工作,架在父母亲肩头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如今我远离家乡,渐渐的融入这片我年少时未曾想过来到的土地,也慢慢的习惯了这里的气候以及人际关系。漆黑的夜晚,与往年甚至与我年少时并无异样,只是那些远去的时光,那些逝去在田间地头的青春,会一直伴随着我,一道去攻克人生所遇到的所有艰难险阻。毕竟乡土气息的坚韧,最能刺破夜的黑,至少我坚信这一点。
夜色正浓,余光更好,这似乎又是另外一个我。
篇8:夏天散文
夏日的济南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偶有薄云遮日,阳光漫散开来,树荫处也如火烤一般,令人无处躲藏。
炎热的济南幸亏有了泉水的滋润和清凉,给酷暑中的人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去处。我想,当初古人选择在这里生活,大概是因为依恋此处的.泉水:可以想象,当人们又热又渴,忽然看到了清澈、甘甜、冰凉的泉水,那份欣喜是可以想见的。
济南有着丰富的泉水,不单是黑虎泉的虎头吐出的水流哗哗作响,趵突泉喷涌而出的水柱能“声震大明湖”,就连剪子巷一带的石板路上,每每就有泉水从石缝间涓涓流出。这些冰凉的泉水注入了护城河,使得河水清澈见底,并且透着一股清凉:这种流淌着地下泉水的河流,在所有城市的河流中,难得一见。
济南夏日的生活场景因不同的年代而有不同的特点,其实真正能够反映夏日济南泉水文化的生活画卷,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济南。那个时候,在大明湖、东流水、趵突泉、黑虎泉一带,居住着“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众多“济南土著”。他们住的都是平房,屋里的地面大都是砖铺的,渗透出地下的湿气和凉爽,抵御着南部山区吹来的热风,使居民在酷暑中感到一些舒适。而院子里都有一眼水井,早晨,人们把买来的西瓜、西红柿、黄瓜等水果放到篮子里,篮子把上系上绳子,然后把它续到水井里,让冰凉的井水冰镇着,到了炎热的中午,想吃的时候就提上来。经过井水浸泡的瓜果,带着泉水的甘甜和清凉,清脆可口,好吃极了。也有喜好喝茶的男人,从井里取来水,烧开泡茶,一面听着柳树上蝉的歌唱,一面细细品尝,透露出一种生活的恬淡和悠闲。
那个年代,济南人夏日的晚餐大都吃凉面。下好的面条用冰凉的井水浸过,然后配上切碎的香椿芽、胡萝卜咸菜,拌上黄瓜丝,浇上蒜泥,淋上醋,调上芝麻酱,复杂的程序像调配一服中药。不过,这种沁人心脾的凉面在炎热的夏天吃到肚子里,浑身透着一股凉意。
晚饭后的女人们,在院子里铺一凉席,和孩子们躺在上面仰望星空;而男人们,则手里摇着一把蒲扇,光着的脊梁、肩膀上搭着一条毛巾,到街上走走。酱油螺蛳是济南人的最爱,地摊上坐着一片赤膊上阵的食客,他们喝着低档白酒,吸溜着酱油螺蛳,不富有,但快乐着。
也有到护城河一带纳凉的人们,还隔着挺远,就已经感到了泉水的丝丝凉意。男人们赤条条地跳进泉池里游泳,冰凉的泉水冻得他们发抖;女人和小孩则在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中享受着夏日里的清凉。
如今的济南,护城河一带那些平房小院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水泥森林和耀眼的玻璃墙幕。中央空调里吹出凉爽的风,在里面坐着的是穿着讲究的白领,他们每日都在劳心伤神,精打细算,渴望做出业绩,以求获得升迁。
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马路上闲逛的人稀少,而到了夜晚,泺源大街上车水马龙,拥挤的私家车睁亮了眼睛,与街道两侧高大的写字楼上闪烁着的霓虹灯交相辉映,显示出城市的喧嚣和浮华。
泉城广场成了人们消夏纳凉的好去处。音乐喷泉的水柱随着优美的节奏翩翩起舞,恋爱中的男女在河边的石阶上依偎亲吻,年轻的妈妈带着可爱的孩子在水边嬉戏。不时有身着性感的美女从广场上款款走过,身后留下了一串男人贪婪的目光。劳累了一天的民工,到这里看看夏日里特有的风景,聊解心中的苦闷。
到了7月中旬,济南的雨季就到来了。从“高处不胜寒”的地方飘洒下来的冰凉的雨滴,一扫夏日的燥热,使得干热的风不再无休止地肆虐,济南的夏日在雷雨后的凉爽与雨过天晴后的湿热中拉开了帷幕。
夏日济南的炎热,受到了一些人的抱怨。其实,人对炎热的感受完全出于一种习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没觉得夏日的济南有多热;而面对炎热的心态,也基本由心境决定,所谓“心闲自然凉”。当那些家有空调,出有小车,在单位里吹着凉风的人们,看看那些在滚烫的马路上骑着三轮汗流浃背地匆匆走过的送水人,还有在烈日暴晒下的建筑工地上那些挥汗如雨的农民工,以及在街头巷尾冒着酷暑守着一车西瓜叫卖的农民兄弟,实在没有理由抱怨天气的炎热。
到了8月下旬,常有北风带着秋天的凄凉和空旷,从遥远的地方吹来,它让人感受到一种空荡荡的感觉,济南已经变得很凉爽了。
篇9:夏天散文
一直迷恋着夏天,在我的心里夏天就像一朵清盈的花,是最美丽的盛开季节。
舞动翩翩的裙,在夏日的晨风里飞扬,有时会忘了烈日的酷热炙烤。喜欢清晨的空气里飘散着花香,听鸟儿轻轻鸣唱,冲淡了心底的浮躁,喜欢夏日清晨沐浴在风里的清新宜人。
在清晨的风里深呼吸,丝丝清凉滋养心灵,就像干渴灼热的喉咙喝下一口冰茶,一丝凉意滋润透心,清爽到底。
清晨醒来,一夜的梦境犹在,心灵在晨光中享受片刻的安宁。晨风轻轻吹散了梦魇,醒着的灵魂有种悠然的畅快与适意。
晨光里放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绪去飞翔,在广阔无垠的天际捕捉一缕阳光。
清晨的风,明澈纯净,清爽怡神。
晨光正好时为心爱的人洗手做羹汤,看着袅袅的热气在日子里蒸腾,偶尔抬头望一眼窗外的天空,是那么干净的蓝,几片云朵恰到好处地装饰着这片明静,心底便漾起温热的幸福。
日子就像煮粥,小火慢慢地煮开,一粒粒晶莹透白的米在水里浸泡,舒展,沸腾,一点点熬出香甜适口的细糯醇香,这个清晨的时光就在粥米香里安然开始。
眼前一片碧绿的草地轻轻地铺展开,那一袭绿让人心地澄明。总想有这样一片绿地,筑上一段简约的篱笆墙,墙上爬满缠绕的藤,墙里面是四季开不败的花花草草,清风徐来,犹自清凉,在杏花疏影里舞尽痴梦。
望眼窗外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浮光掠影的流年里感受每一种风云变幻所带来的纷纷扰扰,若清晨一睁开眼便看到有夏花开,一切都会变得澄净怡然。
喜欢晨风清新明媚,带着一缕阳光的味道,轻薄而不厚重,不似夜风温热缠绵。晨风只带着薄醉微醺,三分醉意,三分清醒,余下的是淡淡的欣然与畅意。
一如人生,浅醉怡情,偶尔还是透着几分清醒。
推开窗,挽起凌乱的头发,任发丝飞扬在温馨的夏日清晨。
心如晨风,轻触时光,指尖儿开出盈盈曼妙的花朵。
★ 四季语文作文
★ 四季语文教案
★ 四季教学反思
★ 课文四季教学反思
★ 《四季》教学反思
【夏天农事的散文(精选9篇)】相关文章:
过故人庄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2023-01-12
蛙声一片散文2023-08-28
听取蛙声一片散文2022-05-08
《远去的乡村》阅读答案2023-02-18
古诗《过故人庄》古诗鉴赏2022-11-14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之一2022-12-25
倾听草木的呼吸阅读理解附答案2022-05-08
又听见布谷鸟叫了散文2023-02-07
八年级上册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作文精选2023-01-02
简析课文大自然的语言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