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新课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时间:2022-05-22 01:39: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认知新课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合集11篇)由网友“霍夫不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认知新课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认知新课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篇1:认知新课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认知新课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我们知道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本文试图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 中学生 体育兴趣 培养  终身体育前  言  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越来越激烈,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新课标带来的教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加以参考和指正。1、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1.1指导思想的更新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标。1.2体育意识的更新: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体育意识:由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由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要了解学校体育不单纯是学生在校期间体力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了解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前提。1.3知识结构的更新

[1] [2] [3] [4] [5]

篇2:认知新课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科论文

认知新课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科论文

前 言

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越来越激烈,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新课标带来的教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加以参考和指正。

1、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

1.1指导思想的更新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标。

1.2体育意识的更新: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体育意识:由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由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要了解学校体育不单纯是学生在校期间体力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了解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前提。

1.3知识结构的更新:当今社会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系统知识结构包括:“多媒体”知识是结构的综合,它不仅是教师综合能力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普通基础知识是结构的基础,它既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学科专业知识是结构的重心,它制约着教学、训练、科研、保健能力的高低;教育学科理论知识是熟练地驾驭教材,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有力保障。有了这类知识,教师才能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提高。

1.4体育能力的更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要随之不断提高和更新,要由过去侧重掌握运动技术向知识结构合理化、并具备较高运动能力的“智能型”过渡。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学会改进自我健身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更应不断学习和扩大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融洽贯通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以获得更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1.5教师行为的更新:新时期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且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并经常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认为教师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2、了解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2.1广泛性: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校外之间的各种比赛很感兴趣。

2.2选择性: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舞蹈、跳绳等。

2.3深刻性: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对一些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学习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

2.4连续性: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初中阶段便有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稳定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缺重要环节。

3、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3.1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

3.2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

其一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可以说学生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其二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会玩;其三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3.3教师因素

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

4、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

4.1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4.2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新课标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4.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高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4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4.5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4.6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4.7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4.8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息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一句话,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总之,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要如痴如狂地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了。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篇3:浅析体育兴趣培养

浅析体育兴趣培养

在体育教学研究中发现,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特点,探讨了新形式下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作 者:冯子禄  作者单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07 关键词:学生   体育兴趣   教学  

篇4:新课标更新新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论文

新课标更新新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论文

摘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我们知道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本文试图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

中学生

体育兴趣

培养

终身体育

前言

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越来越激烈,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新课标带来的教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加以参考和指正。

1、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

1.1指导思想的更新: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标。

1.2体育意识的更新: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体育意识:由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由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要了解学校体育不单纯是学生在校期间体力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了解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前提。

1.3知识结构的更新:当今社会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系统知识结构包括:“多媒体”知识是结构的综合,它不仅是教师综合能力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普通基础知识是结构的基础,它既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学科专业知识是结构的重心,它制约着教学、训练、科研、保健能力的高低;教育学科理论知识是熟练地驾驭教材,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有力保障。有了这类知识,教师才能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提高。

1.4体育能力的更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要随之不断提高和更新,要由过去侧重掌握运动技术向知识结构合理化、并具备较高运动能力的“智能型”过渡。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学会改进自我健身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更应不断学习和扩大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融洽贯通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以获得更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1.5教师行为的更新:新时期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且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并经常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认为教师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2、了解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2.1广泛性: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校外之间的各种比赛很感兴趣。

2.2选择性: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舞蹈、跳绳等。

2.3深刻性: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对一些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学习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

2.4连续性: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初中阶段便有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稳定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缺重要环节。

3、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3.1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

3.2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

其一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可以说学生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其二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会玩;其三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3.3教师因素

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

4、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

4.1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4.2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新课标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4.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高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4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4.5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4.6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4.7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4.8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息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一句话,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总之,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要如痴如狂地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了。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篇5: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培养刍议

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培养刍议

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越来越激烈,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本文试图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剖析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因素,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加以参考和指正。1、了解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1.1广泛性: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校外之间的各种比赛很感兴趣。1.2选择性: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舞蹈、跳绳等。1.3深刻性: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对一些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学习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1.4连续性: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初中阶段便有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稳定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缺重要环节。2、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2.1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2.2学生主动参与性

[1] [2] [3] [4]

篇6: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论文

摘要:体育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具体活动的方向和强度,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心理素质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和体育技能素质不同的情况下,有体育兴趣的学生较无兴趣的学生活动效果更优。体育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

关键词:体育兴趣;影响;培养;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1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1.1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

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就是学生被某项或者某类的运动项目吸引,迫切需要去学习或者练习它的动机。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育需要,就会产生渴望学习或者参与体育活动的极其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参与和学习的热情及意志努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充分满足学生这种体育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2教材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数量

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通常娱乐性,趣味性越强,竞争性越激烈,越受学生的欢迎。教材内容的数量也关系到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在一节技术训练课中,新讲授内容以少为好,这样可以减少记忆的理解过程,增加练习时间,增添学生的亲身体验。反之,在一节训练课中教材内容较多,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学生难以掌握,学生会因劳而无功而丧失兴趣。

1.3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与其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关。针对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形成不在于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上而在于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上。即对技术掌握的水平越高,越能体验出某个技术动作的趣妙来,从而对某项技术感兴趣。

1.4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学和心理学普遍认为:在体育教学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学生在体育课获得快乐。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通过自己一番辛苦后得到的快乐体验,才能做到“以苦为乐”,“乐在其中”。从而喜欢学和乐于练习,使体育兴趣不断得到加强、巩固。

1.5课的类型

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发展与课的类型有很大的关系。普通体育课不及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因为普通体育课教材内容多而练习时间短,又难考虑到直接体育的需要,因而不利于培养体育兴趣;专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爱好,对某一内容进行较长时间的练习。在学习过程中使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断积累。可以有效地促进体育兴趣的发展。

1.6授课方式

我们说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为主,还是以“练”为主。以“教”为主是把体育课过多地等同一般文化课(仅有室内和室外之分),过分强调一般教育学的规律,而忽视了体育运动所具备的特殊规律。以“练”为主是指在正确地应用一般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强调遵循和运用训练的一般原则与方法,使体育课更多接近训练课而不是一般文化课。

篇7: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论文

2.1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注意和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使教学做到既有系统性,又有趣味性。对课的安排上要进行创新,要从场地设计,器材布置,队列队形,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都要精心设计。力求有新意,这样才会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浓厚,越上越想上。例如:准备活动,如果只是安排几节操,学生可能感到枯燥,不想做。这样既影响了教材、活动效果,更重要的是准备部分不充分,及可能在运动中出现损伤现象。因此,我们可以针对本节基本部分来安排,如在一些有活力的音乐下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完成自编模仿操,这样可使学生大脑兴奋,随着音乐节奏运动,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可使学生由相对静止状态积极过渡到运动状态,充分热身,为上课做好准备活动。

2.2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丰富多彩创新活动中,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

2.3结合运用激励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也同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励的根本在于肯定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热爱他们,注意培养他们的成功感。此外,教师特别注意经常鼓励学生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使无论学习的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自己自觉努力学习。

2.4构建一个新的评价体系

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当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引导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除此之外,把学生个人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也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5重视反馈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成效,纠正错误技术动作以及时完成质量好坏等,都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会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可以激起克服缺点的决心。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要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学的艺术不在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激发学生的需要和设置必要的诱因,对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寓教于乐,巩固兴趣爱好,培养孩子们终身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吴浩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学术论文集(四)》

2、朱君论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中国体育教师网,4

3、刘德全兴趣与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网,11

篇8: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培养刍议

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培养刍议

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越来越激烈,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本文试图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剖析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因素,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加以参考和指正。1、了解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1.1广泛性: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校外之间的各种比赛很感兴趣。1.2选择性: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舞蹈、跳绳等。1.3深刻性: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对一些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学习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1.4连续性: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初中阶段便有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稳定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缺重要环节。2、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2.1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2.2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其一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可以说学生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其二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会玩;其三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2.3教师因素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3、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3.1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3.2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新课标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3.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高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3.4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3.5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3.6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3.7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3.8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息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总之,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要如痴如狂地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一句话,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参考文献:[1] 体育教学.1《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探析》王国林[2] 中国学校体育.1《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陈祥宝[3] 体育教学2001.5《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崔雅玲[4] 学校体育2001.4《学生气质差异与体育教学》陈军[5] 《心理学》 1994年新世纪出版社[6] 《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 02[7] 体育与健康2000.12王占春 耿培新[8] 体育教育2001.1《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宽容”》

篇9: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培养的论文

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培养的论文

[摘要]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越来越激烈,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体育兴趣 培养

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本文试图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剖析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因素,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加以参考和指正。

1、了解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1.1广泛性: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校外之间的各种比赛很感兴趣。学生进入高校后,挂的大学的牌子、中学的形式、小学的内容,试想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怎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又怎么会高呢?学生是希望能够广泛在校园或社区展示自己的运动技能。

1.2选择性: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舞蹈、跳绳等。而不是整天和小学体育课一样几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不是要他们参加世界高水平的比赛,是为了有个良好的身体,更好地去进行学习和工作。

1.3深刻性: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对一些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学习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他们更加希望能够借助体育活动来结识更多的朋友,更加希望能够学会欣赏高层次的体育运动,更加丰富自己的生活。

1.4连续性: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阶段便有了,到了初、高中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稳定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缺重要环节。

2、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2.1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加上这次上海推行的二期课改,让不少教师不知道该怎么教?到底要教给学生是个什么样的水平的内容?不少公开课也是走形式,不注重内容的实用性。有的干脆是只要学生“玩”得开心,不管他们有没有掌握好该掌握的技能,有的甚至不安排有运动技能的运动项目说是“淡化技能”,试想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做基础,谈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2.2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

其一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可以说学生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其二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会“玩”;其三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2.3教师因素

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结合日本的教学模式看看,日本是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教师的地位非常之高,教师的收入也是属于中等偏上的,所以教师才能安心地备课,进行学术的研究,对于学生的思想工作也是做得很细。而中国目前经济远远落后与日本,教师的地位偏低,教师的待遇也是偏低。所以不少教师不安于现状,课余还要经营自己的事业,自然精力就不够了,备课、研究等就根本不用谈,更加不用说是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了。

3、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兴趣要靠老师去创设情景,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3.1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3.2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新课标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高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3.4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3.5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3.6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3.7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3.8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息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结论: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要如痴如狂地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学2001.1《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探析》王国林

[2] 中国学校体育2002.1《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陈祥宝

[3] 体育教学2001.5《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崔雅玲

[4] 学校体育2001.4《学生气质差异与体育教学》陈军

[5] 《心理学》 1994年新世纪出版社

[6] 《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7] 体育与健康2000.12王占春 耿培新

[8] 体育教育2001.1《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宽容“》

篇10:新课标后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之我见论文

新课标后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之我见论文

内容提要:新课标后的体育教学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动机p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上好体育课的最佳动力。兴趣教学是体育学科的着眼点,实施兴趣教学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主动性,可以排除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抵触心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生 体育兴趣 培养 终身体育

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事或某物索然无味,就很难深刻,甚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新课标后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在教学上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理解课堂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更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作者运用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实际重点讲述了新课改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所要做好的必要工作。并阐述了培养兴趣的必要性。

研究成果与分析: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必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

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体育新课标后对教师上课的评价体系有了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必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要了解所教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认知心理、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参与的主体性、环境影响;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只有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求知欲望很强烈,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同时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层次不齐,对一些枯燥的单纯的活动和练习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对事物认识先表后里的这些特点,所在上课中多运用游戏或情境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各种体育图片、甚至让多媒体介入到体育教学中来。这样就可以直观、形象的把体育运动摆在学生们面前,让他们进行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新颖有创意

新异事物对每个人都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并对其进行探究。新奇刺激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方法,而获取新知识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平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以下方法:我听了一节以抗洪抢险为教学情景的一堂课,模拟解放军抗洪抢险的情境,教学中以游戏、比赛的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练习中发展身体素质,培养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从中让他们体验做一名军人所具备的良好身体素质和保卫家园的品质。因为教学设计新颖,所以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把自己融入了教学情景当中,产生了使命感,平时苦燥的快速跑、单脚跳、双脚跳等素质练习做的非常投入。此节课不论在身体锻炼还是德育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体育实践活动时间充分参与体育练习的过程。如:在选修课中教师教完一套韵律操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伙伴自己编操,学生热情很高并争先恐后的表演,来展示自己自创动作的能力。轮滑时教师教会简单动作,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运动动作形式,提高运动水平达到自己创新动作和技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就是通过兴趣培养促进创新能力的典型。

3.培养学生兴趣必需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3.1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重点放在学生的学法的指导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能力意识,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每一节课,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讲在精处,导在学法,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可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因材施教,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结合。使课堂真正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例如:在一堂“定向运动”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的设置方向标。学生在找方向标的过程中,通过动脑想象,而且加以实践、分别在学校的小公园,学校的健身路径、球馆、健身器材室、田径场等各个地方找到方向标。在寻找的过程中,不但他们的速度、力量、弹跳以及耐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成功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在寻找方向标的过程中,对于寻找路线和方法等方面,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体现,上课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具备新颖、有趣、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把学生当成了一个容器,总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什么,练什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首先要废除那种“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提倡多启发、多直观、多引导和讲、练、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鼓励学生辩论,有主见、有创新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己找路走。

3.2 在教学中设计、尝试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程序,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过去在技术教学中把运动技术的传授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加之教学方法呆板,致使一些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遵守一个“从简到繁”的原则,实践表明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并不好。比如体操技巧教学从侧手翻到前滚翻,然后再按后滚翻――头手翻……顺序进行教学,从易到难,层次清楚,学生既能顺利的掌握一系列的动作,有领会体操技巧的学习过程,教学效果好。但在篮球教学中,如果也从徒手滑步――持球――传球……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却效果不佳。造成两种不同效果,其原因在哪里呀?就是由于运动项目的特点的不同和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教学规律所决定的。当教师把徒手滑步和徒手投篮来开始篮球教学时,学生虽然理性知道这是在学篮球,但手中无球、眼中无球、无对手、无同伴、无规则、无比赛、无胜负,实际上他们在感性上并没有在学习篮球,而且过细的教学步骤以一再地延缓着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篮球学习,加之单元偏小,学时偏少,经常是还没打篮球比赛,学习就结束了。如此教学,学生只学会了一些单个动作,没有运用也没有实践,学习缺乏实效性,学生也体验不到篮球的乐趣,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也好不了。如果在这个教学中能大胆创新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在上课中既能合理的传授知识又能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差异,这样的教学课无疑就是成功的,也能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因此,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由平面到立体,静止变动态抽象具体化,所以教师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有什么困难?怎么样在做中学,练中悟,悟中感,感中乐。

3.3 扩展学生合作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兴趣促进实践,实践中获得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启发,多直观,多实践。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多思多想,才能产生疑问。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也是勇于创新的过程,不仅能激发更大的兴趣,而且也体会到了成功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能力、个性等差异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讨论式、座谈式,游戏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一个学生保持积极向上,活泼进取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倾向,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体操技巧课时,教授学生肩肘倒立时我根据学生情况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学习为核心,各组广泛交流,教师以指导等方式,优化课堂结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鼓励学生学会求知、合作、选择。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依靠互帮互助,利用共同资源相互交流、共同协作、支持帮助、扩展和丰富自己的新异信息,培养创新能力。在肩肘倒立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自制教具:通过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的力学对比向学生展示肩肘倒立的要领。我还利用自制教具(人体模型)能够充分直观的教学,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评、他评手段和相互学习讨论进行学习。

3.4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尊重学生,要善于肯定学生。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3.5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一节课的导入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能否抓住人们的注意车吸引他们读下去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堂上导入这个环节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游戏方法来吸引学生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例如:在上篮球复习课时,准备活动可加入这个游戏――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分组运球互相拍掉对方组员的球,且要让己方组员的球不被拍掉,最后运球多的组获胜。有了这个游戏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达到了准备活动的作用。为后续上课内容打好了基础。在上速度复习课时,在课中可运用打手接力折返跑的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速度耐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感。

3.6教学组织多样化。能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当前,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要走在时代的前头。特别是中小学多媒体教育普遍融于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教授选修课中的体育舞蹈、健美操、校园集体舞,甚至是室内理论课,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在调动学生的上课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场地、挂图教具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创新条件的机会。例如:在上“跳远”复习课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现场的挂图以及以前在理论课上看到的多媒体影像。让学生进行模仿挺身式和蹲距式跳远,并让学生们挺会哪一种姿势更能提高成绩。

结束语: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新课标后更需要体育教师更新念,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成为健康的人,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健康复合型的人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7

[2]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湖北教育出版社,.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6

沈建华. 中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调研 体育学刊 2003.2

篇11: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网友来稿)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网友来稿)

广东汕头市潮阳区练北初级中学 马凯全

作文历来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几乎占据了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也受到了语文教师的格外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 命题灵活引兴味。

作文命题要灵活处理,才能极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兴味。这样一来,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因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们的阅历正在逐步丰富,他们的思想正在逐步成熟。因此,作文命题要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使他们乐于表达成长的点点滴滴。如《我的初中生活》、《最______的一件事》、《我的梦想》、《××,你不能这样》、《成长,需要______》、《长大的感觉真_______》、《那一次,我________》、《妈妈的唠叨》等命题作文,容易触动学生的心曲,引起写作的冲动。

作文命题要与教材的单元内容相联系。如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后,学生知道了使祖国真正“站起来”的.邓稼先、了解了言行一致的闻一多、懂得了音乐巨人贝多芬、认识了善听劝告的吕蒙……读懂了这么多的名人,或多或少地触动了学生心中有印象的名人。因此,这一单元的作文命题以《走近_________》(填一名人)为题目。

对于一些命题作文,可以灵活处理为话题作文,使学生在把握中心的同时,以出众的题目使人“一见钟情”。如在写《这也是课堂》的命题作文时,我就尝试将命题定为话题,要求学生紧扣中心、自由拟题而写。结果小周拟为《妈妈给我上了一节“政治课”》,写他一次写作业时,向妈妈问“自强”的意思,接着妈妈因势利导,教育他要学会自强。小雄拟为《足球天地?课堂?》,讲他心爱的绿茵场上也有许多可学的地方,如要全力以赴、团结协助等。也有同学拟为《课外有课》……总之,话题作文使学生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将题目定得颇具吸引力,为文章增光不少。

作文命题也要“与时俱进”。如第一学期开学初可写《自我介绍》,要求学生生动介绍自己,增进了解。期中考试过后,不管考试成功或失败,学生心中都很有感慨,可以“期中考试”为话题。“十一”期间或“五一”期间,学生或有所为、或有所见、或有所闻,可以这两个假期为话题。接近期末可写《我身边的一位同学》,看谁写得最传神、最像,最后在班中宣读,由学生猜猜写谁。期末也可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让学生有感而发,写对老师的印象、建议等。

灵活地处理作文命题,才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写兴”,使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

二、 批改评讲重激励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喜悦。因此,作文的“善后工作”--批改、评讲要重在激励,使学生乐于阅读,才能真正启发他们思考,诱导情感,激发再创作的激情。

评语写得精妙,有激励作用。教师在批改中,评要精,改要妙。并且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对于作文中的标点、文字、结构、中心、选材、语言等,要做出全面的鉴定。对学生作文的主要优势,要大加肯定。尤其对差生作文的可贵之处,如一些句子写得好,有独到见解,或一个比喻句、一个成语用得恰当,都要大加赞扬。

在讲评中,说明本次作文的主要情况后,要有选择地挑出各层学生的作文进行表扬。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对他的作文进行全面评价、多方肯定,同时也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对于较差的学生,则重点表扬他的长处,简略指出不足。

曾有一次作文课是写《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__》的半命题作文,一个叫小钦的学生写了他的读幼儿园时的一件悔事:他和他的好朋友在路上遇见了他的同班“仇家”,两人就撕打起来。好朋友马上上前劝架,可被他不小心用石块砸到了脚。结果脚没及时医治,以致有一点儿拐。所以他后来一想起这件事,心里就很悔疚。尽管小钦这篇习作的语言和段落层次都不太理想,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表扬他的习作中心明确、选材很有生活气息。后来小钦在周记上说到,他以前写作文从没被表扬过,现在觉得写作文其实挺有意思的。

三、 互评互改导乐趣

适当组织学生互批小作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角色转换的乐趣。作文历来都是由执教者批改,学生总是被动地来看“判决”结果。一旦让学生来做批改的“主人”,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兴奋。因为青少年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一定的旁窥心理,使批改者对阅读他人文章有浓烈兴趣。这种兴趣会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认真评价,从而使他们在作文上得到更多的交流、借鉴和收获。

有一次小作文是以“五一”节为话题作文,有一个学生批完小旋同学的作文后,忍不住告诉我说:“没想到小旋的作文写得这么精彩,把在家里下的一场棋赛写得好像在打仗一样,活灵活现,真有趣。”我顺着他的指示看:“我使用‘炮’‘马’‘车’并攻的方法,与他(父亲)的一只‘车’周旋,并用一只‘卒’作诱饵,将它骗到千里之外,就这样打开了第一道防线缺口。接着,我又将他的铁甲连环马赶入了第二道防线,先撞死了爸爸的‘炮’,再将他的‘马’踏为烂泥。然后,我一鼓作气……冲破了最艰难的第三道防线……”接着,我顺势问他:“为什么写得好?”他想了一下说:“语言用得好,原来简单的棋赛可以表达得这么好!”

四、 结集成册有兴趣

作文是学生本人的“劳动成果”。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更能促进他们的写作兴趣。因此,对于每次作文,我都尽力做到“慧眼”识佳作,并要求学生将优秀的习作用300格稿纸抄好,结集成班刊--《××班学生优秀习作选》,而且依时间先后安排好目录,挂在教室的作文栏上,让学生不时观看学习。这对于被选中的同学来说,是一种荣誉、鼓励;对于没被选中的同学来说,又是一种刺激。

当然,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稿件,可以试着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不管结果如何,对学生都是一种鼓励。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内驱力。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才能较好地提高作文水平。

作者邮箱: mkq126.com@126.com

新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教学论文之浮躁之风日盛

历史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见解论文

新课程标准试题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

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教学分析

小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认知新课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认知新课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认知新课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合集11篇)】相关文章:

比说课稿2022-10-31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2023-04-05

篮球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03-09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评价策略论文2023-10-08

对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的认识2023-09-1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02-05

试论厂矿中学化学新课程的实施的论文2022-04-29

新课标小学教学论文2023-11-19

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个人总结2023-05-28

小学优秀作文说课稿2023-04-0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