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卷一百零六原文阅读

时间:2022-05-26 01:26: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金刚经卷一百零六原文阅读(共9篇)由网友“我可以改名了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金刚经卷一百零六原文阅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刚经卷一百零六原文阅读

篇1:金刚经卷一百零六原文阅读

金刚经卷一百零六原文阅读

太原孝廉

唐大历中,太原偷马贼诬一孝廉同情,拷掠旬日,苦极强服。推吏疑其冤,未具狱。其人唯念金刚经,其声哀切,昼夜不绝。一日,有竹两节坠狱中,转止其前,他囚争取之。狱卒意藏刃,破视,内有字两行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书迹甚工,贼首悲悔,具承以旧嫌之故诬之地。(出《酉阳杂俎》)

李廷光

唐李廷光者,为德州司马,敬佛,不茹荤血。常持金刚经,每念经时,即有圆光在前。用心苦至,则光渐大;少怀懈惰,则光渐小暗。因此砥励,转加精进。

陆康成

唐陆康成尝任京兆府法曹掾,不避强御。公退,忽见亡故吏抱案数百纸请押,问曰:“公已去世,何得来?”曰:“此幽府文簿。”康成视之,但有人姓名,略无他事。吏曰:“皆来年兵刃死者。”问曰:“得无我乎,有则检示。”吏曰:“有。”因大骇曰:“君既旧吏,得无情耶!”曰:“故我来启明公耳,唯金刚经可托。”即允之,乃遂读金刚经,日数十遍。明年,朱衎果反,署为御史,康成叱泚曰:“贼臣敢干国士!”泚震怒,命数百骑环而射之。康成默念金刚经,矢无伤者。泚曰:“儒以忠信为甲胄,信矣。”乃舍去。康成遂入隐于终南山,竟不复仕。(出《报应记》)

薛严

唐薛严,忠州司马,蔬食长斋,日念金刚经三十遍。至七十二将终,见幢盖音乐来迎。其妻崔氏,即御史安俨之姑也,属纩次,见严随幢盖冉冉升天而去,呼之不顾,一家皆闻有异香之气。(出《报应记》)

任自信

任自信,嘉州人,唐贞元十五年,曾往湖南,常持金刚经,洁白无点。于洞庭湖中,有异物如云冒舟上,俄顷而散,舟中遂失自信,不知所在。久之,乃凌波而出。云至龙宫,谒龙王,四五人命升殿念金刚经,与珠宝数十事。二僧相送出宫,一僧凭附少信,至衡岳观音台绍真师付之,云是汝和尚送来,令转金刚经。至南岳访僧,果见,云和尚灭度已五六年矣。(出《报应记》)

段文昌

唐贞元十七年,段文昌自蕲入蜀,应南康王韦皋辟命。洎韦之暮年,为贼辟,(“辟”原作“嬖”,据《酉阳杂俎》续七改,)谗构,遂摄尉灵池县。韦寻卒,贼辟知留后,文昌旧与辟不合,闻之连夜离县。至城东门,辟寻有帖,不令诸县官离县,其夕阴风,及返,出郭二里,见火两炬夹道,百步为导。初意县吏迎候,怪其不前,高下远近不差,欲及县郭方灭。及问县吏,尚未知府帖也。时文昌念金刚经已五六年,数无虚日,信乎志诚必感,有感必应。向之道左右,乃经所著迹也。后辟逆节渐露,诏以袁滋为节度使。文昌从弟少从军,知左营事,惧及祸,与监军定计,以蜡丸帛书通谋于袁。事旋发,悉为鱼肉,贼谓文昌知其谋于一时。文昌念经夜久,不觉困寐,门户悉闭。忽闻开户而入言“不畏”者再三,若物投案,暴然有声。惊起之际,音尤在耳,顾视左右,吏仆皆睡。俾烛桦四索,初无所见,向之门扃,已开辟矣。文昌受持此经十余万遍,征应孔著。(出《酉阳杂俎》)

刘逸淮

唐刘逸淮在汴时,韩弘为右厢虞侯,王某为左厢虞侯。与弘相善。或谓二人取军情,将不利于刘。刘大怒,召俱诘之。弘即刘之甥,因控地叩首大言,刘意稍解。王某年老股战,不能自辩,刘叱令拉坐,仗三十。时新造赤棒,头径数寸,固以筋漆,立之不仆,数五六当死矣。韩意其必死,及昏,造其家,怪无哭声。又谓其不敢哭,访兵门卒,即云:“大使无恙。”弘素与熟,遂至卧内,问之,云:“我读金刚经四十年矣,今方得力。记初被坐时,见巨手如箕。翕然遮背。”因袒示韩,都无挞痕。韩旧不好释氏,由此始与僧往来,日自写十纸。及贵,计数百轴矣。后在中书,盛暑,有谏官因事见谒,韩方洽汗写经,谏官怪问之,韩乃具道王某事。(出《因话录》)

孙咸

唐梁崇义在襄州,未(“未”原作“末”,据明抄本、许本改。)阻兵时,有小将孙咸暴卒,信宿却苏。言至一处如王者所居,仪卫甚严,有吏引一僧对事,僧法号怀秀,亡已经年。在生极犯戒,及入冥,无善可录,乃绐云:“我常嘱孙咸写法华经。”敕咸被追对。初咸不省,僧固执之,经时不决。忽见沙门曰:“地藏语云,若弟子招承,亦自获祐。咸乃依言,因得无事。又说对勘时,见一戎王,卫者数百,自外来。冥王降阶,齐级升殿。坐未久,乃大风卷去。又见一人,被考覆罪福,此人常持金刚经,又好食肉,左边有经数千轴,右边积肉成山,以肉多,将入重论。俄经堆中有火一星,飞向肉山,顷刻销尽,此人遂履空而去。咸问地藏:“向来外国王风吹何处?”地藏王云:“彼王当入无间,向来风即业风也。”因引咸看地狱。及门,烟焰煽赫,声若风雷,惧不敢视。临视镬汤,跳沫滴落左股,痛入心髓。地藏令一吏送归,不许漏泄冥事。及回如梦,妻儿环泣,已一日矣。遂破家写经,因请出家,梦中所滴处成疮,终身不差。(出《酉阳杂俎》)

僧智灯

唐贞元中,荆州天崇寺僧智灯,常持金刚经。遇疾死,弟子启手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却活,云:初见冥中若王者,以念经故,合掌降阶。因问讯曰:“更容上人十年在世,勉出生死。”又问人间众僧中后食薏苡仁及药食,此大违本教。灯报云:“律中有开遮条如何?”云:“此后人加之,非佛意也。”今荆州僧众中后(原无“后”字,据明抄本补。)无有饮药者。(出《酉阳杂俎》)

王氏

公安潺陵村百姓王从贵妹未嫁,常持金刚经。唐贞元中,忽暴病卒。埋已三日,其家覆墓,闻冢中呻吟,遂发视之,果有气。舁归,数日能言,云:“初至冥间,冥吏以持经功德放还。”王从贵能治木,尝于公安灵化寺起造,其寺僧曙中尝见从贵说云。(出《酉阳杂俎》)

左营伍伯

唐南康王韦皋镇蜀时,有左营伍伯,于西山行营,与同火卒学念金刚经。性顽,初一日才得题目。其夜堡外拾薪,为蕃骑缚去。行百余里乃止。天未明,遂踣之于地,以发系橛,覆以驰罽。寝(“寝”原作“寤”,据明抄本改。)其上。此人唯念经题,忽见金一铤,放光止于前。试举首动身,所缚悉脱,遂潜起,逐金铤走。计行未得十余里,迟明,不觉已至家,家在府东市。妻儿初疑其鬼。具陈来由。到家五六日,行营将方申其逃。初韦不信,以逃日与至家日不差,始免之。(出《酉阳杂俎》)

宋衎

宋衎,江淮人,应明经举。元和初,至河阴县,因疾病废业,为盐铁院书手,月钱两千,娶妻安居,不议他业。年余,有为米纲过三门者,因不识字,请衎同去,通管簿书,月给钱八千文。衎谓妻曰:“今数月不得八千,苟一月而致,极为利也。”妻杨氏甚贤,劝不令往,曰:“三门舟路,颇为险恶,身或惊危,利亦何救?”衎不纳,遂去。至其所,果遇暴风所击,彼群船尽没。唯衎入水,扔得粟藁一束,渐漂近岸,浮藁以出,乃活,余数十人皆不救。因抱藁以谢曰:“吾之微命,尔所赐也,誓存没不相舍。”遂抱藁疾行数里,有孤姥鬻茶之所,茅舍两间,遂诣宿焉,具以事白。姥悯之,乃为设粥。及明旦,于屋南曝衣,解其藁以晒,于藁中得一竹筒。开之,乃金刚经也。寻以讯姥,且不知其详,姥曰:“是汝妻自汝来后,蓬头礼念,写经诚切,故能救汝。”衎感泣请归,姥指东南一径曰:“但寻此去,校二百里,可以后日到家也。”与米二升,拜谢遂发,果二日达河阴,见妻愧谢。杨媛惊问曰:“何以知之?”尽述根本。杨氏怪之,衎乃出经,杨媛涕泣,拜礼顶戴。衎曰:“用何以为记?”曰:“写时,执笔者误罗汉字,空维上无四,遂诣护国寺禅和尚处请添。和尚年老眼昏,笔点过浓,字皆昏黑。但十日来,不知其所在。”验之,果如其说。衎更呜咽拜其妻,每日焚香礼经于净室,乃谓杨媛曰:“河滨之姥,不可忘也。”遣使封茶及绢与之。使至,其居及人皆不见。诘于牧竖,曰:“比水涨无涯际,何有人鬻茶?”复云:“路亦并无,乃神化也。”数岁,相国郑公絪为东都留守,乃召衎及杨媛往,问其本末。并令将经来,与其男武职,食月给五千。因求其经,至今为郑氏所尊奉。故岳州刺史丞相弘农公因睹其事,遂叙之,名曰“杨媛徵验”。(出《报应记》)

陈昭

唐元和初,汉州孔目典陈昭,因患病,见一人著黄衣至床前云:“赵判官唤尔。”昭问所因,云:“至自冥间,刘辟与窦悬对事,要召为证。”昭即留坐,逡巡又一人手持一物如球胞,前吏怪其迟,答曰:“只缘此,候屠行开。”因笑谓昭曰:“君勿惧,取生人气,须得猪胞,君可面东侧卧。”昭依其言,不觉已随二吏行,路甚平。可十里余,至一城,大如府城,甲士守门。及入,见一人怒容可骇,即赵判官也,语云:“刘辟败东川,窦悬捕牛四十七头,送梓州,称准刘辟判杀。辟又云:‘先无牒’。君为孔目典,合知事实。”未及对,隔壁闻窦悬呼:“陈昭何在?”及问兄弟妻子存亡。昭即欲参见,冥吏云:“窦使君形容极恶,不欲相见。”昭乃具说杀牛实奉刘尚书委曲,非牒也,纸是麻,见在汉州莱私房架上。即令吏领昭至汉州取之,门馆扃锁,乃于节窍中出入。委曲至,辟乃无言。赵语昭:“尔自有一过知否?窦悬所杀牛,尔取一牛头。”昭未及答,赵曰:“此不同人间,不可假也。”须臾,见一卒挈牛头而至,昭即恐惧求救。赵令检格,合决一百,考五十日。因谓昭曰:“尔有何功德?”昭即自陈:“曾设若干斋,画佛像。”赵云:“此来生福耳。”昭又言:“曾于表兄家读金刚经。”赵曰:“可合掌请。”昭如言。有倾。见黄袱箱经自天而下,住昭前,昭取视之,即表兄所借本也,褾有烧处尚在。又合掌,其经即灭。赵曰:“此足以免。”便放回。令昭往一司。曰生录,按检出修短。吏报云:“昭本名钊,是金旁刀,至某年改为昭,更得十八年。”昭闻惆怅。赵笑曰:“十八年大得作乐事,何不悦乎!”乃令吏送昭,到半道,见一马当路,吏云:“此尔本属,可乘此。”即骑乃活,死半日矣。(出《酉阳杂俎》)

译文

太原孝廉

唐代大历年间,太原盗马贼诬蔑孝廉和他们是同伙,孝廉被拷打了十天。因熬不过刑讯的痛苦而屈打成招,但是审案的官员疑心他是冤枉的,没给他戴刑具。这个人只一心念金刚经,他的声音哀切,昼夜不停。一天,有两节竹子落在狱中,转动着止在这位孝廉前面,其他囚犯争着去拿。狱卒怕里边藏着兵刃,破开看,内有两行字是:“犯法的尚且饶恕,何况他并没犯法。”字写得很工整。贼首悲痛后悔,全都承认因以前跟他有嫌隙的缘故而诬陷他。

李廷光

唐代李廷光,做德州司马。敬信佛教,不吃荤,常常念金刚经。每当念经的时候,就有一个圆光在前面,专心致志,光就越来越大,稍有懈怠,光就暗而小。因此更加勉励自己,越发努力念经。

陆康成

唐朝陆康成曾任京兆府的法曹椽,就是达官显贵犯了法他也秉公处置。有一天,陆公回家,忽然看见已死亡的下属拿着几百张案卷请他签押。问道:“你已经去世了,为什么能到这里来?”说:“这是阴曹的文簿。”康成一看,只见有人的姓名,没有记载其他的事。官吏说:“都是在来年死于兵灾的。”陆公问:“难道有我吗?有就拿出来给我看。”官吏说:“有。”于是陆公大惊说:“你既然过去是我的老部下,难道不顾私情吗?”回答说:“所以我来禀告你了,只有金刚经可以依托。”就答应了他。于是陆公就读金刚经,每天读几十遍。第二年,朱泚果然谋反,命陆公做御史,康成叱责朱泚说:“贼臣竟敢污辱国士?!”朱泚震怒,命几百骑兵围了陆公,用箭射他。康成就默念金刚经,结果,箭都没有伤着他。朱泚说:“儒者以忠信做为自己的甲胄,确实呀。”于是放他走了,康成于是隐居于南山,竟然不再出来做官。

薛严

唐朝的薛严,做忠州司马,长期吃素食,每天念金刚经三十遍。到七十二岁将要死时,看见有伞盖音乐来迎接他。他的妻子崔氏,就是御史安俨的姑母。薛严临死时,她看见薛严在伞盖的遮护下冉冉升天而去,喊他也不回头,一家人都闻到有特殊的香气。

任自信

任自信,是嘉州人,唐贞元十五年,曾前往湖南,常常念金刚经,洁白而没有污点。在洞庭湖上,有一个奇异的东西象云一样冒出到了船上,不一会就散了,舟上就消失了他,不知他到哪里去了。很久,才从水中出来。说他到了龙宫,拜见龙王,四五个人命他进殿念金刚经,给他几十件珠宝。二个和尚送他出宫,一个让他带信,到衡岳观音台绍真师那里,说是你和尚送来的。并让他念金刚经。到了南岳访问一下高僧,果然看见,并说那个和尚死了已经五六年了。

段文昌

唐朝贞元十七年。段文昌从蕲入蜀,接受南康王韦皋的命令。等到韦皋晚年时,被贼人辟进谗言构陷,就派他管理灵池县。韦皋不久就死了。贼辟知道他留下后人,因文昌过去与辟不合,听到之后就连夜逃离县城,到了城的东门,贼辟有书信命令,不准各位县官离开县城。那天晚上阴风四起,等到返回,走出外城二里远看见两支火炬夹道,百步内为导引。起初认为是县吏迎候,责怪他们不前去迎接。高低远近不齐,要到县城时才灭,等问县吏,还不知道有府帖。当时文昌念金刚经已五六年了,从没有虚度的日子。确信忠心守志一定感化,有感化就一定有报应。先前走过的道路的`左右,都是经书所保祐的结果。以后辟的叛逆行为逐渐败露,下诏以袁滋为节度使。文昌的堂弟年少从军,知道要坏事,害怕被牵连,就和监军定计,用蜡丸在布帛上将此事密告于袁。事情接着就暴露了,结果都被抓获。贼辟认为文昌知道他们的计谋。文昌念经夜久,不觉困乏而睡。门窗关好,忽然听到开门而进来再三说不怕的,好象有东西投到桌案上,叭叭有声音。当他惊起之际,声音就在耳边。看左右的人,官吏、仆人都在睡觉,拿着火四下寻找,起初什么也没看见,走向门口,门已开了。文昌受到读这个经书十多万遍的恩惠。正应当有这一些明显的征兆啊。

刘逸淮

唐朝刘逸淮在汴京时,韩弘为右厢虞侯,王某为左厢虞侯。和韩弘很好。有的人告诉刘说他二人窃取军情,将对刘不利。刘便大怒,召集来责备他俩。弘是刘的外甥,于是跪在地上磕头说尽好话,刘的怒气稍平。王某年老大腿发抖,不能自己申辩。刘叱责并令拉他在地,打三十棒。当时新制的红棒,棒头直径几寸,用筋漆固定的,立在地上不倒,打了五六棒就应当死了。韩弘认为他一定会死。等到他昏死过去,抬到他的家中。对他家没有哭声而感到奇怪,又认为他们不敢哭。询问门口的把守人员,都说:“大使安全无恙。”韩弘一向和他家熟悉,就一直到了他的卧室内。问他,王某说:“我读金刚经四十年了,现在才得到了帮助。记得当初被拉在地上时,看见巨大的手象簸箕一样张开遮住脊背。并露出前胸给韩弘看。都没有打伤的痕迹。韩过去不好读佛经,从此才和和尚往来,每天自己写十页。等到他显贵时,计算已写了几百卷了。以后韩在房中写书,正赶上盛夏,有一个谏官因事来拜见韩,看见韩正大汗淋漓地写经书。谏官奇怪并问他。韩就把王某的事全部告诉了他。

孙咸

唐朝梁崇义在襄州,并未被兵事所阻时。有个小将孙咸突然死了,过了一宿却苏醒过来。说他到了一个地方,象大王居住的地方,守卫得很严。有一个官吏领一和尚对讯。和尚法号怀秀,死了已有一年了。在世时经常犯戒,等到到了冥间。没有什么善事可记的。于是他欺骗说:“我常常叫孙咸写法华经。”有令追捕孙咸来核对,起初孙咸不知何事,和尚坚持不放过他。好久也不能结案。忽然看见沙门说:“地藏说,如果弟子招认,也可以获释。”孙咸就依照他的话做了,因此太平无事。又说到核对的时候,看见一戒王,有几百守卫的人,从外面进来。冥王下阶,一齐升殿。坐了不久,就有大风刮去。又看见一个人,被审查罪福之事,这个人常念金刚经,又好吃肉,左边有经书几千卷,右边堆积的肉成山,因为肉多,将要被重罚。不一会经书中有一火星,飞到肉山上去,顷刻间肉山尽光。这个人便腾空而去。孙咸问地藏刚才来的外国王风吹到哪里去了,地藏王说,他应当进入阴间,刚才的风就是阴间的孽风。于是领孙咸看地狱。到了门口,烟焰四起,声如风雷。恐惧而不敢看。靠近去看汤镬,飞沫滴落在左大腿上,痛疼入心。地藏叫一官吏送他回去,不许泄露冥间的事。等到回家如梦初醒,妻子围着哭泣,已死一天了。于是卖掉全部家产写经,请求出家。梦中所滴的地方成了疮,终身不好。

僧智灯

唐朝贞元年中,荆州天崇寺的和尚智灯,常念金刚经。遇病而死,他的弟子用手摸身体还温热,就没有装入棺材。过了七天就活了。他说:起初看见冥间的象王的人,因为念金刚经的缘故,合掌下阶,于是安慰说:“再容上人在世十年,免除生死。”又问到人间众和尚中吃薏苡仁及药食,这些都大大地违背了本教的规矩。智灯说:“法中有开遮宽赦的么?”回答说:“这是后人加的,并不是佛教的本意。”现在荆州许多和尚中,再也没有吃药的了。

王氏

公安潺陵村百姓王从贵的妹妹没有出嫁,常常念金刚经。唐贞元年中,忽然暴病而死。已埋葬了三天。他的家人去下葬,听到坟中有呻吟的声音,于是就挖开坟看,果然还有气。抬回家后,几天就能说话。她说:“刚到冥间,冥吏因她念经的功德放她回来。”王从贵能够做木活儿,曾在公安灵化寺开始造寺庙。那里的和尚在天亮时听他说此事的。

左营伍伯

唐朝南康王韦皋镇守蜀地时,有一个左营伍伯。在西山行营,和同火卒学念金刚经。他的性情顽劣,第一天只学得题目,当天夜里,在营外捡柴草,被吐蕃的骑兵抓去。走了一百多里才停下来。天还没亮,就倒在地上,把头发系在木橛上,又用驼毡盖在地上,就睡在那上面。这个人只念经的题目,忽然看见一铤黄金,放光并在前面停下来。他便试着抬头动身,结果所绑的都脱落了。于是就偷偷起身,跟着金铤走,估计走了不到十多里,天还不亮,不知不觉已到家了,家在府东市。妻儿起初疑心他是鬼。他就把经过都说了,到家五六天,行营的将官正要在禀告他的逃跑,起初韦不相信。结果从他逃走之日和他到家的日子一点不差,才免了他的罪。

宋衎

宋衎,是江淮人,中明经举人。元和初年,到了河阴县,因病而荒废了学业,做盐铁院的秘书,每月两千钱,娶妻安居乐业。不考虑其他的行业。一年多,有运米进京路过三门的,因为不识字,就请宋衎一齐去。主管记帐,每月给八千文。宋衎对妻子说:“而今几个月得不到八千,假如一个月可得,是很有利可图的。”他的妻子杨氏很贤惠,劝他不要去,说:“三门是水路,非常险恶,人身遇到危险,利有什么用呢?”宋衎不听,就去了。到了那个地方,果然遇到风暴袭击,那些船都沉没了。只有宋衎进到水里,摸着一捆粟藁,渐渐漂近岸边。浮藁靠岸,于是得救。其余几十人都没得救。他抱着藁而拜谢道:“我这小命,是你赐给的,一定要保存,决不抛弃。”于是抱着藁快走了几里,到一个老妇人卖茶的地方,有两间茅草房,就到那里去住,并把经历的事告诉她。老妇人同情他,于是为他准备了粥饭,等到第二天早晨。在屋南面晒衣服,解开藁来晒,在藁中得到一个竹筒,打开,却是金刚经。过了一会就问老妇人,也不知道那里的。老妇人说:“这是你的妻子从你出来之后,蓬头礼念,写经的心恳切,所以能救你。”衎感动流泪请求回去,老妇人指着东南一条道说:“只从这走,走二百里,后天就可以到家了。”并给他二升米。衎便拜谢出发。果然二天到达河阴。看见妻子惭愧谢罪。杨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的?”衎便从头说起,杨氏感到奇怪。衎就拿出经书,杨媛哭泣。顶礼膜拜。衎说:“用什么做记号呢?”说:“写的时候,执笔的人误用罗汉字,空维上没有四,就到护国寺禅和尚那里请添上,和尚年老眼花,笔点很重,字迹都昏黑。只是十天来,不知道它那里去了。”拿出来验证,果然象她说的那样。衎更加呜咽拜谢他的妻子。于是每天焚香在静室里拜经,并对杨媛说:“河滨的老妇人,不可以忘了。”就派人拿茶和绢送给她。使者到了,那个房子和人都不见了,向牧童打听,说:“已到了水涨无边的时候,哪里有人卖茶?”并且说:“并没有什么路,是神的点化。”几年后,相国郑公因做东都留守,才召回衎和杨媛,问他们的经历,并让他把书拿来。给他儿子武官职位,每月给他五千钱,并向他索取那个经书。至今被郑氏所供奉。岳州刺史丞相弘农公因目睹了这一事,才讲叙这件事。取名为“杨媛徵验”。

陈昭

唐元和年初,汉州孔目典陈昭,因得病看见一个穿黄衣的人到了床前说:“赵判官叫你。”昭问原因,答道:“到了冥间刘辟与窦悬对事,要召你为证。”昭即留他坐下。徘徊之际来一人手拿一物象球胞,前来的官吏怪他来晚了。答道:“只因为这个,等屠户开门。”于是笑着对昭说:“你不要害怕,取生人气,须用猪胞。你可面向东侧趴下。”昭按他的话做,不知不觉已经随着两个官吏走了,路很平,走了十多里,到了一城。大得象府城。甲士守门,等到进去,看见一个人怒色吓人,就是赵判官。说道:“刘辟在东州吃了败仗,窦悬捕牛四十七头,送往梓州,说是刘辟批准宰杀。刘辟又说:事先没有命令。你做为孔目典,应当知道事实经过。”还没有来得及对证,听到隔壁的窦悬喊:“陈昭在哪里?”并问他兄弟妻子存亡的事,昭就想见他。冥吏说:“窦悬形体面容很丑,不想让你相见。”昭就都说了杀牛的事,确是奉刘尚书的命令,没有文牒,纸是麻的,在汉州某某私房的架上。于是就派官吏领昭至汉州去取,门馆上锁,就在节窍中出入,委曲到了,辟无言可对。赵对昭说:“你自己也有一个过失知道吗?窦悬所杀的是牛,你取走一牛头”。昭没来得及回答,赵说:“这里不同于人间,不可做假。”不一会,看见一个士兵带着牛头到来。昭立刻恐惧求救。赵命检验规定,应判打一百杖,考五十天。于是对昭说:“你有什么功德?”昭就自己陈述:“曾设了若干斋戒,画佛象。”赵说:“这是来生的福罢了。”昭又说:“曾在表兄家读金刚经。”赵说:“可合掌请经。”昭按他的话做,过了一会,见黄袱箱经从天而降,落在昭前,昭取而看,就是表兄所借的那本,边上有烧的地方还在。又合掌请,那个经书就没了。赵说:“这足以赦免了你。”便放他回去。令昭去一司,说他的福禄,拿出来看他寿命的长短,官吏说:“昭本名钊。是金旁刀。到了某年改为昭,再得十八年的寿命。”昭听到以后很惆怅。赵笑着说:“十八年可大作乐事,为什么不高兴呢?”于是让官吏送昭。到了半路,看见一匹马挡在路上,官吏说:“这本属于你,可乘上这匹马走。”于是骑上马就复活了。他已死半天了。

篇2:雪中送炭阅读原文

雪中送炭阅读原文

通过国学经典五则故事,让我看了许多国学故事,唯有一则让我深有感悟,《宋太宗雪中送炭》宋太宗虽然是皇帝,但他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体恤百姓。以下是“雪中送炭阅读原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员来了。警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被子!送给我?这那儿行呢?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 )我怎么说,警卫员( )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在文中的( )选择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这下可糟了!”中的.“糟”表现在什么地方?

3、“毛 主 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4、从文章中内容看题目“雪”和“炭”分别指什么?

5、照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话。

6、你有过毛主席这样的行为吗?请简单写出来。

7、你看了这篇短文后,你对毛主席有什么话想说的呢?请你说一说。

参考答案:

1.不管还是

2.文章是说的长征, 也提到了条件的艰苦, 而此时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 无疑是雪上加霜 。怎么能不糟糕?

3.毛主 席也只有一条毯子,不能抵严寒。

4.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雪中送炭》中的“雪”在文中指指的是长征的艰苦和环境条件的极端恶劣。“炭”指( 明 指)毛 主 席送给我的被子。暗喻主 席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不顾自己个我送来被子的这种温暖情怀和热爱战士的心!

5.我越想越舒心,就像山泉轻抚在我的小脚丫上一样柔顺。

6.有一次,XX的钢笔没墨了,我借了他一支。

7.毛 主 席您是最好的领导, 您不畏严寒,爱护士兵,令人民尊敬、爱戴。

篇3:沙漠之舟阅读原文

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它身体很高,脖子很长,能够7望到很远的地方。沙漠里有水的地方很少,骆驼的嗅觉很灵敏,能帮助人们找到水源。每逢沙漠里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它的鼻孔主紧紧地闭起来。骆驼的腿上有一大片胼胝,它就是趴在被太阳晒得滚热的沙子上,也不会烫伤。骆骆的脚掌又宽又厚,走路的时候,两个脚趾分开,不会陷到松软的沙子一部分养料变成脂肪储藏在驼峰里。等到缺乏食物的时候,它就是用自己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

洮漠宽广无边,到处是高高低低的人很认路。骆驼却能在沙漠里给我们带路。

沙漠里的大风是很可怕的,大风卷着沙粒飞滚,有时会移来整座沙丘,把人和牲口全埋在底下。骆驼熟悉沙漠里的气候,快要刮风了,它就跪下,旅行的人可以预先做好准备。

骆驼走得很慢,可是能驮很多东西。它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

篇4:郑人买履原文阅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扩展阅读】

篇5:郑人买履原文阅读

我读了《郑人买履》这篇古文,它的中心也就是主要内容是借用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脚的郑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像这样的`人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等~~总之是我们的长辈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举个例子,就像我看过的一个故事叫做《皇历迷》它介绍一个什么事情都看皇历的人,可是到最后这个人差点就死了.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个人做事不要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否则就会像那个皇历迷一样,严重的话可能会死人的,所以我劝你们还是不要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的好.

篇6:道德经原文阅读

道德经原文阅读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容;

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 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道德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道德经」: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远。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

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

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财货有余;是为盗夸。

非道也哉。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

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

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

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道德经」: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

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篇7:威尼斯商人原文阅读

威尼斯商人原文阅读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威尼斯商人原文阅读,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鲍西娅 那商人身上的一磅肉是你的;法庭判给你,法律许可你。

夏洛克 公平正直的法官!

鲍西娅 你必须从他的胸前割下这磅肉来;法律许可你,法庭判给你。

夏洛克 博学多才的法官!判得好!来,预备!

鲍西娅 且慢,还有别的话哩。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

葛莱西安诺 啊,公平正直的法官!听着,犹太人;啊,博学多才的法官!

夏洛克 法律上是这样说的吗?

鲍西娅 你自己可以去查明白。既然你要求公道,我就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

葛莱西安诺 啊,博学多才的法官!听着,犹太人;好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

夏洛克 那么我愿意接受还款;照约上的数目三倍还我,放了那基督徒。

巴萨 尼奥 钱在这儿。

鲍西娅 别忙!这犹太人必须得到绝对的公道。别忙!他除了照约处罚以外,不能接受其他的赔偿。

葛莱西安诺 啊,犹太人!一个公平正直的法官,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

鲍西娅所以你准备着动手割肉吧。不准流一滴血,也不准割得超过或是不足一磅的重量;要是你割下来的肉,比一磅略微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即使相差只有一丝一毫,或者仅仅一根汗毛之微,就要把你抵命,你的财产全部充公。

夏洛克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1.安东尼奥的命运出现转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鲍西娅的语言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画横线的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且慢,还有别的话哩

2.少年老成、自信、有才智、有魄力

3.表现出夏洛克的吝啬,嗜钱如命,不可救药

4.鲍西娅铁面无私、公正判决,使安东尼奥绝处逢生,夏洛克弄巧成拙,一败涂地。

(意思对即可)

篇8:不屈阅读原文

不屈阅读原文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不屈阅读原文,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李贽(1527—1602),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在北京任礼部司务时,接触以“反传统”姿态出现的王明学说,并对王学进行改造,借以发挥民主性的内容,反对封建说教,认为“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在南京任刑部员外郎期间,结识了反理学的泰州学派著名学者王畿、罗汝芳,并拜王艮(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的儿子王襞为师,颇受影响。又因王畿和罗汝芳而接触禅学并受其影响,提出儒、道、佛三家无异同,倡“童心说”,反对孔孟之道。由于李贽的思想体系和官方推崇的程朱理学格格不入,兼他性格耿直,不堪受上司欺压,姚安知府三年任期未满,即向上司辞职,未获准即住到大理府鸡足山佛寺,专心研究佛学,从此告别仕宦生涯。

万历九年(1581),李贽从云南来到湖北黄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写一些读史的文章,并教授耿家子弟。万历十二年耿定理去世,他移居麻城。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龙芝佛院,致力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历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揭露道学家们的伪善面目,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批判的锋芒直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

公安派主张作诗应独抒心灵的“性灵说”明显受李贽倡导的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影响。李贽在麻城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的欢迎。万历十六年(1588)夏天又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这一切都引起封建卫道者的嫉视和仇恨,视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李贽旗帜鲜明,坚强不屈,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而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体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贽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盲目迷信儒学传统观念,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的精神。

B.李贽倡导功利价值,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符合资本主义萌芽时社会发展的要求。

C.李贽反对封建说教,认为人与人之间无本质差别,建立起了人人平等的民主价值观。

D。李贽反对孔孟之道,提倡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认为儒、道、佛三家无异同。

17.下列有关李贽思想所产生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贽历时十多年,在湖北黄安、麻城读书、讲学、著述,不遗余力地传播自己的思想和学说。

B.公安派主张作诗应抒心灵的“性灵说”明显受李贽倡导的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影响。

C.李贽在麻城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的欢迎。

D.李贽的学说击中了封建伦理制度的要害,被视为异端、邪说,引起封建卫道者的嫉视和仇恨,他们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

16.C

17.A

解析:

16.原文是说“对王学进行改造,借以发挥民主性的内容”,不能拔高说“建立起了人人平等的民主价值观”。

17.讲的是传播而不是“影响”

篇9:现代文阅读原文

现代文阅读题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D.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 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

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

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C. 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

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

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三位数的读写法

持诵金刚经的方法

《心经》的持诵感应

冀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别致的小花瓶》教案

解连环,解连环吴潜,解连环的意思,解连环赏析

亿以内数的写法(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期中测试试题

三位数的读、写法

文言文《于休烈》阅读答案

高考零分作文评析:我说九零后

金刚经卷一百零六原文阅读
《金刚经卷一百零六原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金刚经卷一百零六原文阅读(共9篇)】相关文章:

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文化观评析2023-04-24

纪律处分条例对照检查材料表2022-05-08

经典广告词搞笑类2022-04-30

解连环,解连环刘克庄,解连环的意思,解连环赏析2023-06-30

金刚经讲的是什么 持诵有何功德2022-09-16

版OEKO-TEXStandard100新标准解读2022-06-05

胜胜令,胜胜令曹勋,胜胜令的意思,胜胜令赏析2022-05-04

解连环,解连环奚?,解连环的意思,解连环赏析2023-03-30

党的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学习心得2022-09-09

爆笑高考零分作文天津卷2022-05-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