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低氧预适应及其机制(推荐7篇)由网友“任盈盈任艾琳任艾琳任豪任飘渺仿佛多年前”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脑低氧预适应及其机制,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脑低氧预适应及其机制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脑缺氧;脑保护
摘要 预先反复短暂低氧预适应可使脑组织产生低氧适应,可使其在后续的长时间
缺氧中得到保护。脑低氧预适应是脑抗缺血或缺氧的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目前对
脑低氧预适应的机制尚未最后阐明,文章对脑低氧预适应现象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
进展进行了综述。?
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是指1次或多次短暂、非致死性低氧刺激后
,机体获得的对更严重甚至致死性缺血或缺氧的耐受性。预适应是机体抗缺氧或缺
血的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它不仅存在于多种动物的心脏,而且也存在于肝、肾和
脑等多种组织、器官和细胞中[1,2]。目前关于脑低氧预适应现象及其机制的报道
较少,深入研究脑低氧预适应机制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对治疗脑血管病很有意
义。?
1 脑低氧预适应现象?
1986年Schurr等[3]就发现大鼠海马脑片低氧5 min后,其诱发电活动在随后长期低
氧作用后仍能恢复,而对照组则不能。Rising等[4]事先给小鼠经90、120和150 s
3次低氧(4.5%O2)预处理后,在致死量低氧作用下的存活时间由对照的(108±4)
s延长到(403±42) s。Vannucci等[5]在37℃下低氧(8%O2)预处理出生6 d的大鼠2
.5 h,24 h后结扎单侧颈总动脉并且低氧(8%O2)处理2.5 h,在出生第30天经神经
病理分析发现,低氧预适应组的.14只大鼠中仅6只出现囊状梗死,而未预适应组的
13只大鼠都出现了梗死。?
篇2:脑低氧预适应及其机制
2.1 低氧诱导因子-1?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随着细胞内氧浓度
变化而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激活因子,是由氧调节亚单位HIF-1α和结构亚单位HI
F-1β组成的异二聚体,具有DNA结合活性。HIF-1对低氧诱导基因,如促红细胞生
成素、糖酵解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活化起关键作用。Bergeron等[6]通过对
新生大鼠脑低氧(8%O2)预处理3 h发现,低氧预处理可明显提高HIF-1α和HIF-1β
的表达水平。大鼠腹腔内注射HIF-1诱导剂氯化钴(CoCl2,60 mg/kg)和去铁铵(de
sferrioxamine,DFX,200 mg/kg)后1~3 h, HIF-1α和HIF-1β蛋白水平都升高。
[1] [2] [3] [4] [5] [6] [7]
篇3:甘肃鼢鼠血象及其与低氧适应的关系
甘肃鼢鼠血象及其与低氧适应的关系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是一种严格营地下生活的'鼠类,其形态、行为及生理特征均与地面鼠不同.为探讨甘肃鼢鼠适应低氧环境的机理,本研究采用血象指标测定方法,对甘肃鼢鼠低氧适应前后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各血象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甘肃鼢鼠低氧适应后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下降.与地面生活的啮齿动物低氧适应后血象相比,甘肃鼢鼠红细胞数量多,红细胞压积大,血红蛋白浓度高,红细胞膜表面积大,血红蛋白的利用率较高,可能是对低氧环境适应的一种途径.
作 者:杨静 李金钢 何建平张有林 YANG Jing LI Jin-Gang HE Jian-Ping ZHANG You-Lin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2 刊 名:动物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年,卷(期): 41(2) 分类号:Q955 关键词:甘肃鼢鼠 血象 低氧适应篇4: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
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
摘要:心理适应是近年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心理适应的概念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不同角度做出解释.心理适应包括主动与被动、消极与积极、内部与外部、狭义与广义等不同类型.心理适应的机制是由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等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与此相关的心理素质是心理适应能力培养的重点. 作者: 贾晓波 Author: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073 期 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CSSCI 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 (1) 分类号: B843 关键词: 心理适应 本质 机制 机标分类号: R65 G27 机标关键词: 心理适应 主动与被动 心理和社会 狭义与广义 教育的过程 重要概念 行为选择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态度转变 认知调节 能力培养 动态过程 生理 解释 构成 基金项目:篇5: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快林业体制和机制创新
近年来在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林业局的直接指导下,xx明确提出把加快发展山区林果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的重点,加大林业机制创新力度,大力推行“树随地走,谁栽谁有”、“谁投资,谁收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成功做法,本着“机制活,产业兴,人气旺”的原则。积极进行林木使用权流转方式的改革和探索,促进林地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不断完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拍卖等营林机制,提高社会营林积极性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xx已开发利用山坡地造林8000余亩,栽植各类杂果35万株,拥有200亩以上林地的承包大户27户,成立一家杂果协会,发展会员26家,承包山场余亩。沿山经果林基地已初具规模,非公有制林业已在xx展现出蓬勃生机。
一是创新林业产权机制。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深化林权改革。真正实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重点发展民营林业。通过制定政策、出台文件、宣传发动和典型引路等形式,明确“不种一片无主林、不植一棵无主树”,鼓励农民、个体经营者、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一切社会法人和自然人,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林业,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坚持“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让其在经济上得到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法律上有保障,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国家或集体单一经营、与群众利益结合不紧密、资金紧张且年年种树不见树的困窘局面,实现了造林主体、造林投资和林业产业的多元化局面。目前,非公有制林业已成为xx林业发展的主流,林业发展步入了快速健康的轨道。
二是创新林业经营机制。xx引入多种经济成分投资造林绿化,盘活林地林地资源,加快林地林木共同流转,以地生财,激发全社会办林业。在荒山流转上,采取竞价拍卖、合同租赁、大户承包、联户承包、企业购买、零地价转让、权属下放等七种形式,重新确定了荒山的.使用权。采取多种形式的资源合理流转,突破资金制约瓶颈,解决了成活、成林、成才的难题。同时创新了综合开发,立体经营,以短养长的新模式,增加了集体收入,使林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近几年,全区有偿流转荒山近万亩。
三是创新林业管理机制。按照“民办、民管、民监督、民受益”的原则,引导林业生产经营者自愿组合、自定章程、自收会费,组建了以石宗红为主的xx村杂果协会,深化林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完善集体林业改革,通过改革,制定加快发展涉林产业的有关政策,放活自留山,规范承包山,落实责任制,鼓励沿山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予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实现经营主体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上,努力把现仍由集体经营的山场,尽可能地承包、租赁或拍卖给农户经营,并引导私有林主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走新型股份制经营之路,实现商品林的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公益林的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把发挥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全区实现了“山有主、主有权、权连责、责连利”的目标。
xx农林水利局
篇6:论我国传统信任机制与WTO的冲突和适应
论我国传统信任机制与WTO的冲突和适应
厦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 周 军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宗旨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公平和自由地进行,但由于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势力的不同,WTO的宗旨能否顺利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许多人表示了怀疑。正如我们有些学者担心美国的“一股独大”,其他成员国也担心中国的文化背景对WTO信任机制的抗拒。我们从“入世”艰难的谈判过程可以感知,WTO对中国传统信任机制冲击与挑战的现实,也能感知我们主动适应的必要。
中国加入WTO后,对于WTO制度的研究正在日益成熟。学者及实际工作者们根据中国的情况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但对借加入WTO的机会改善法律文化,革除本土文化传承中的弊端,讨论与研究似嫌不足。笔者拟从中国传统信任机制入手,探讨如何迎接WTO对我信任机制的挑战,讨论虽非实务,却并非没有必要。
一、 中西文化背景下信任机制的主要差异
信任机制取决于一定的法律文化状况,WTO具有典型的西方文化背景。按照西方学者对信任理论的研究,基于非个人性的社会规章制度,如专业资格、科层组织和中介机构等法律制度所产生的信任是最为重要的信任机制。依次是由社会相似性,即根据家庭背景、种族、价值观念的相似性产生的信任机制,再次是个人信用的信任机制,最后是由相互间关系所产生的信任机制,包括关系各方因相互间存在血缘、地缘、业缘、感情或利益等联系而产生的信任。在这几种信任产生机制中,他们认为关系是信任产生最为次要的机制。
根据上述理论,中西方基本信任机制有着较大的差距。由于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关系信任机制成为我们非常传统的信任产生机制,远比其他信任产生机制重要得多,也活跃得多。特别是在各种组织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一定程度上必须以相互间的私人关系和生意伙伴关系而建立彼此信任,法制化信任机制的程度比较低。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传统组织结构中上下级之间权力绝对化,制度影响力与个人权力距离过大,上级控制组织内各种资源,决策机制的民主化程度不足,使各种资源的分配因人而异。虽然我们的社会组织形态都是科层制,但不难证明,其实际运行并不符合标准的科层制的要求。任何交往都以一定的感情投入为前提,职务行为一般都必须通过良好的感情关系才能执行。
而在WTO框架下,由法律制度所产生的信任机制成为WTO的主要精神,也是这一国际组织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我们知道,WTO具备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国之间贸易争端的三大基本职能。在这三大职能当中,WTO规则几乎涉及到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各个方面,从纯粹的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一直延伸到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可能要讨论的一系列新议题。规则统帅着各成员国,彼此间相信其他成员必将在WTO法律框架内活动。多边贸易谈判机制促使各成员国在矛盾与妥协中求得共同意志,并在信任机制的保障下信守承诺。WTO及其前身GATT通过八轮回合的多边谈判,使各成员国大幅度削减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争端解决机制中,成员国无论大小强弱,一视同仁地得到有效保护,在保障WTO各协议有效实施以及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1995年WTO成立到11月底,WTO共受理144起争端投诉。从WTO成员国每天难以数计的投资与贸易过程中,这些非常有限的数字充分说明了WTO信任机制的巨大成功。
对于中西方信任机制的差异,学者们普遍认为主要表现在普遍主义原则与特殊主义原则的区别上。如帕森斯认为,西方社会中支配着社会关系的是一种普遍主义的伦理,一视同仁是这种关系中的.基本准则;中国社会中人的关系则是特殊主义的,即这种关系中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特殊对象①。费孝通先生将西方的社会关系比做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属于一定的捆、扎、把。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每个个体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西方人的关系是团体格局。而我们的格局则好象把一块石头击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②
二、当前我国法制信任机制的现状与影响
当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传统与计划经济体制发生综合作用时,使我国改革开放前居于统治地位的法律文化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使法律制度的公信力极其有限。改革开放后,当代西方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法律文化得到一定的认同,并在法律制度中有所体现。但由于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别,以及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结构的差异,西方法律文化不可能被我国全盘接受。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新兴阶层不断发展,私营企业主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对政府及政治人物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导致经济领域内功利性的价值目标在关系主体的价值体系中地位日渐提升。特别是政府对社会和经济生活进行主动干预的特征及其在经济领域扮演的重要角色,影响甚至主导着社会信任机制的产生与选择。随着基于关系信任机制不断发展,我们所面临的地方保护主义也越来越严重,动摇了整个市场的法制信任基石。
按照WTO法律文化,企业作为资本集中的典范,其在投资和贸易领域具有与个人无法比拟的商业信誉。但就目前现状看,我国企业的信用缺失还比较严重,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不断发生,在银行和企业之间,部分企业借贷不还;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赖帐、欺诈,使资金运行梗阻;在中介活动中,审计报告、资产评估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的失真时有发生;在证券市场,基金、股市黑幕频频曝光;在日常生活中,黑心棉、注水肉等假冒伪劣现象漫延。
在我国,企业信誉和效益往往与特定的企业领导人相联系,与政府领导人相联系。随着这些主体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影响到投资与贸易领域,不断形成并巩固某些新的交往规则。为了保证他们的预期利益,这些规则往往与国家法律相抗衡,贪污受贿、窝案串案越来越多,导致国家法律威望的期望值和公信力不断下降,使法律法规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的信任危机。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有产权制度或者市场等各方面原因,但归根到底是我们法律文化背景下的信任机制问题,企业领导人的改变或者政府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可能使企业所有关系发生变化,而关系发生变化,市场和资源都会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和信誉。
加入WTO后,要求责任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明确,要求严格区分国家主权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并对各自的信用负责。由于关系信任机制的影响,我们的经济行为很难对这种信用的实质性变化做出反应,经济活动总是蒙有关系色彩,离不开关系的概念,与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形影相随。而我们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始终保持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了法律公信力的不断下降,成为融入WTO大家庭的重要障碍之一。
随着外国企业对我们信任机制的了解,在经济全面开放的情况下,基于关系的信任机制不仅将为外国企业所利用,而且可能为腐败分子提供许多谋取私利的机会,特别是在入世初期的经济体制转轨和行政管理体制转型期间
,在国有土地批租、中外合资中的国有资产评估和新增利润分配、外资的市场准入、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的经营管理等某些热点领域可能会出现腐败现象的高发多发问题,都有可能因各种关系而产生权钱交易行为,导致国家资产的严重流失、国内产业严重受损,市场份额大量丢失。
信任机制的好坏是我们国际形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投资者衡量我国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尺度。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各国投资者都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我国社会的信任机制也令外国投资者困扰和担心。这种担心不一定会让所有的外国投资者都望而却步,但却一定会加大我们吸引外资的成本,加大我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成本,加大我国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因此,加强法制信任机制是我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必经过程,也是迎接WTO机遇与挑战的必然步骤。作为一个长期的融会超越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一项法律工作,而且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能否实现应然的结果,取决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及其方向。
三、加强法制信任机制建设的基本途径
WTO对我国信任机制造成的影响是非常现实和正面的,它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法制信任机制的全面进步。在我国的法律意识中,关系信任机制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但仅属于个人美德的伦理范围,与法律制度并无多大关系,使基于法律的信用精神相当淡薄。而WTO的信任机制建筑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系理念的基础之上,崇尚契约自由、程序正当、妥协机制、谈判机制等公平、信任和约束机制,与我们的传统信任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加入WTO后,我们必须努力加强法制信任机制,在与WTO的冲突与矛盾中逐步融合,以适应WTO的法制信任机制。
第一,要努力转变传统观念,保证法制信任机制的主导地位
传统法律文化虽然在制度层面上已经终结了整体的统治地位,但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还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不能认识传统法律文化的存在及其影响,我们对WTO的接受与融合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WTO的观念与信任机制将很难为我们所接受,而我们的法律制度与承诺也很难完全得到信任。加入WTO,由开放而带来新的压力,是实现我们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顺应全球化的宝贵机会。我们所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从这样一种必然要来的压力转化为我们现代化的积极的推动因素,把加入WTO放到法律的整体框架下来促进法制观念的进步,提高法律制度的公信力,提高法律的权威,保证法律制度所产生的信任高于其他信任产生机制所产生的信任。
第二,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信用机制
加入WTO,要抓住来自国际市场主体竞争的机会,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借鉴西方国家某些成功经验建立一整套透明的、能接受监督的制度规范,以建立基于法制的信任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发挥其在建立健康的信任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信用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促使经济活动契约化,促进公平观念的确立,无论外商内商,无论国营民营,都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企业与银行的信用关系中,消灭任何政府色彩的暗示。除了法律制度,任何企业或个人不可能依赖关系的“关爱”从事本应由市场决定的行为。只有法制化的程度提高了,透明度提高了,政策稳定性提高了,公平观念提高了,信任机制不因个人的转移而转移,就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外资的积极性,提高我们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信誉。
第三,要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廉洁高效的有限政府
WTO对我们法制信任机制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政府行为的影响。按照WTO政府行为必须接受司法审查的概念,加入WTO后,我们很多政府职能及法制信任机制将可能面临相当大的挑战。特别是加入WTO后,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可能要接受审查,如果政府行政决定侵害企业的利益,不仅要接受行政复审,还要接受司法审查。所以,在WTO法律体系下,政府必须重视正当程序的概念,任何行政行为必须具备法定形式和法定程序,不得允许领导个人行为的效力高于法律制度,以削弱因可能存在的相互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信任。促进法律制度公开化,办事程序公开化,办事结果公开化,杜绝暗箱操作与人情关系,以提高政府组织的信任度。
第四,要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建设服务型的政府体制
政府要真正由过去的直接控制、直接经营转变为间接调控为主的管理模式,致力于运用经济手段和税率、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维护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要以服务导向代替传统的行政命令,通过咨询、发布市场信息、推广成功典范等引导国民、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调整投资和经营方向与结构。要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及时有效地防范和纠正企业的不良行为。要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公平地保护来自WTO各成员国所有市场主体的利益。要端正管理动机,强化服务观念,部门协调一致,推动建立服务型的政府体制。
第五,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强化法律实施监督
要加强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机关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法制信任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内部监督,健全企业自身监督约束机制,使企业决策层与经营层、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企业关系行为受到多重制约。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资信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加强会计、审计的监督检查,加强和完善信息批露和传递机制,增强市场行为的透明度。行政执法部门要规范市场监管制度,理顺监管程序,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市场有序运行,同时建立起不同监督主体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六,要建立双重司法体制,维护司法独立
目前由于人事和经费都来源于地方,使我们司法系统还不能完全独立,这种司法体制对地方法律保护主义实际上提供了很大的背景。我国加入WTO以后,在条件适当时,有必要建立司法双重机制。对于涉及到统一的、国家级的全部债权人和全部市场问题的案件,必须由国家一级的法院来进行审理,涉及到地方的如治安案件,一般的民事案件,或者一般的家庭婚姻案件,则由地方法院进行审理。进入WTO以后,如果要完善法制信任机制,建立一个双重机制恐怕是非常必要的。
加入WTO,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机遇孕育在挑战之中,只有赢得挑战,才能赢得机遇。笔者认为,加入WTO后,我们首先要诚恳地接受其法律制度,以及其所带来的信任机制。要把我国法律文化放在世界法律文化的整体中去观察和研究,注意从西方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法制信任机制的建设要有长远的设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完善,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既面向世界,又立足本国,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充满活力的、无可怀疑和改变的法制信任机制。
注释――――――――――――――――――――――――
①T.Parsons,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Ac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68. 帕森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关系模型定为“特殊主义”,在这种关系体系中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都难于发生作用。
②参见: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
篇7: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沙丘环境的适应机制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沙丘环境的适应机制
综述了植物沙生适应机制的.研究及其进展.一些植物的种子在刚成熟时具有休眠特性.种子需要适度沙埋促进萌发并实现幼苗定居,但过度沙埋则会抑制种子萌发和出苗.在沙层深处,没有萌发的种子会进入休眠状态,形成土壤种子库.幼苗通过增加节数和延长节间来适应沙埋.沙埋深度超过植物的忍耐限度会抑制幼苗生长,甚至导致幼苗死亡.沙生植物必须适应其他环境因子,如盐风与土壤盐分、昆虫采食、土壤养分亏缺等,才能在沙丘上成功生长.沙蚀可导致幼苗根系暴露并干燥脱水.一些沙漠植物的幼苗在萌发后可忍耐一段时期的干燥,水分条件得到满足之后,幼苗能够恢复生长.
作 者:朱雅娟 董鸣 黄振英 ZHU Yajuan DONG Ming HUANG Zhenying 作者单位:朱雅娟,ZHU Yajuan(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董鸣,黄振英,DONG Ming,HUANG Zhenying(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刊 名:应用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2006 17(1) 分类号:Q945.35 关键词:沙丘 沙埋 沙蚀 种子萌发 种子休眠 幼苗生长★ 急救论文范文
★ 神经内科年度总结
★ 工伤鉴定费谁出
★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

【脑低氧预适应及其机制(推荐7篇)】相关文章:
茶碱缓释胶囊说明书2022-12-08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各科容易出错题目(外科)2023-08-02
生理病理笔记模拟试卷:第十章、心力衰竭2022-11-08
生理病理笔记模拟试卷:第十四章、肾功能衰竭2022-05-08
生理病理笔记模拟试卷:第九章、休克2023-09-19
脑出血护理论文范文2023-10-14
深圳工伤鉴定标准2024-04-17
粮库主任的述职报告2022-05-06
护士儿科护理学资格考试资料2023-04-11
血压低血压便高是什么原因20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