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4 08:06:0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脑出血护理论文范文(共20篇)由网友“amyewe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脑出血护理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脑出血护理论文范文

篇1:脑出血护理论文

【关键词】:脑出血 急救 康复 护理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就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就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就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或功能衰竭、颅内及全身感染和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其中男52例,女性28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54.5±6.5岁。出血部位:颞部35例,额部22例,颞顶部13例,枕部10例;发病时间3~72h,出血量在35~60ml。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3分~8分45例,9分~12分35例。

大部分患者存在偏瘫或意识障碍,未发生脑疝。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经急救治疗和护理后,72例病人症状有所改善,其中12例病人进行开颅手术,68例病人未进行开颅术。

1. 2 急救护理

2.1  绝对卧床休息,一旦确诊为脑出血,应尽量减少搬动,以就地抢救为好,如果病人躁动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剂量不可过大,以免影响观察意识状态。

2.2  体位。为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病人头部置一软枕,约抬高15~30度左右,并偏向一侧,口稍向下,以利口水及呼吸道分泌物自然引流,切忌无枕仰天平卧。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常有喉肌松弛,舌根后坠或因大量分泌物流入气管而堵塞呼吸道,可用通气管或用舌钳将舌头向外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勤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以避免缺氧引起的进一步脑组织损害。

2.4  饮食。起病72小时禁食,三天后待病情稳定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的流质和一定量水分,若有消化道出血,不能进食,应常抽取咖啡色胃内容物抽空气,可注入氧化铝凝胶,以保护胃粘膜或注入止血药,甲氰咪胍或肾上腺素溶液(1%)。

2.5  建立静脉通道。有颅内高压病人,应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或其它脱水剂,注意静脉补液量应适宜,太多导致脑水肿加重,太少可产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6 降温。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可采用酒精擦浴、冰袋、冰帽。

2.7  脱水和止血治疗。在疑有脑疝形成的病人,应立即给予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20%甘露醇125—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30分钟)6—8小时1次,以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脱水剂使用时应依据病情而定,一般2周左右,应经常观察肾功能,认真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检查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止血药常用6—氨基己酸6—12小时1次,静脉滴注。

2.8  有条件情况下,可行颅内压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颅内压升高。

2.9  外科手术治疗。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下,有明确的颅内血肿形成,在脑疝形成前期或CT证实血肿直径在35毫米以上者为外科手术指征。

1.3 康复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可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语言训练、肢体训练以及认知训练,其中语言训练主要通过用读报纸、读杂志、听收音机等方式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肢体训练协助患者由进行体位转换,做单、双杠训练以及排便、翻身等基本训练。认知训练为利用简单的识记读本、进行趣味的记忆答题。

2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使得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脑出血就是高血压病在脑部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数病情危重,来势凶险,并发症多,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即使生存患者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4]。本研究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氧气吸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口腔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吸痰管、引流管护理等措施,有效的预防了术后的并发症并通过术后康复训练(肢体、认知、语言训练)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示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改善脑出血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牛宇洁,赵建会,焦明雅.30例重症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56-57

[2]  王秀梅,袁玉娥.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2008;9(3):356-358

篇2:优质护理的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效果论文

优质护理的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效果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5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223±64)d]短于对照组[(353±85)d],住院费用[(52463±8634)元]少于对照组[(74658±9586)元](均P<005)。观察组压疮、上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51%(4/78)]较对照组[141%(11/78)]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75/78)]较对照组[821%(64/78)]高(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术后患者优质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术后;优质护理

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且病情紧急,病死率较高[1]。临床上常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脑出血,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和语言功能等障碍。术后护理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从心理、饮食、肢体功能训练等多方面进行优质服务,以改善患者的预后[3]。本文主要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5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XX年7月至20XX年6月收治的156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均接受手术治疗。将156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男53例,女25例,年龄42~76岁,平均(543±101)岁。观察组男52例,女26例,年龄43~76岁,平均(551±9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清淡饮食,嘱咐其按时用药等。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护理4个方面,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言语、肢体障碍,导致其情绪低落,出现焦虑、抑郁心理,向患者耐心解释病情,及时与患者沟通,耐心地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指引其发泄心中的悲观情绪,且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积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以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为主,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多餐,定量定时,降低对胃肠的压力,必要时通过胃管和鼻饲管饮食。③并发症护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每天擦拭患者肢体,按时翻身,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勤换贴身衣服,防止压疮发生;每天定时按摩患者肢体,拍打背部,促进血液循环,以免长时间不活动发生肌肉萎缩;指导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并帮助患者翻身,使其排痰,以免肺部感染。④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进行由简到难的训练,以免训练负担过重,增加心理负担。讲解患者感兴趣的事物,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开口说话,进行语言训练,逐渐恢复语言功能。对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的肢体训练,由轻到重,且可以让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提高患者恢复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①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②并发症,包括压疮、上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③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珋x±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

2.2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2.3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3讨论脑出血病情紧急,发展快,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有重要作用。但术后易出现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且卧床时间较长,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不能满足其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医患矛盾增多,护理满意度较低,另外可能产生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采取优质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能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4-5]。本研究对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住院时间[(223±64)d]短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53±85)d,住院费用[(52463±8634)元]少于对照组[(74658±9586)元](均P<005)。观察组压疮、上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51%(4/78)]较对照组[141%(11/78)]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75/78)]较对照组[821%(64/78)]高(P<005)。主要原因如下:本研究优质护理是从心理、饮食、并发症、康复训练4个方面进行护理。脑出血后患者对病情不了解,对病情恢复没有信心,甚至比较恐惧,护理人员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中的疑虑和悲观原因,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详细地回答每个问题,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惑,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的和谐,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6]。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护理,按摩患者四肢,定时翻身,拍打背部等,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勤换贴身衣服,防止肌肉萎缩和压疮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另外,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帮助患者进行四肢训练,讲解患者感兴趣的事物,让患者积极主动说话,提高语言说话能力,促进语言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7-8]。综上所述,给予脑出血患者术后优质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晓艳,王涛,周晓艳,等.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z2):6.

[2]李云瑞,刘少华,韩聪,等.优质护理在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6):143-144.

[3]刘莉.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15,(z2):101.

[4]李玲,乔晓丽.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2):167-168.

[5]赵娟.脑出血偏瘫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优质护理[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6):654-655.

[6]巨晓红.优质护理在急诊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9):123.

[7]朱珊珊.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30):2787-2788.

[8]武欣.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132-134.

篇3:程序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的论文

程序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的论文

脑出血是临床上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呕吐、偏盲和头痛等,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 年11 月至 年1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 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 年11 月至2015 年1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 例脑出血患者。这78 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我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78 例患者分为程序化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39 例患者。在程序化组39 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4 例,男性患者25 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45 岁至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4±13.8)岁。本组患者中有大脑外囊出血患者9 例,有丘脑出血患者4 例,有脑叶出血患者10 例,有基底节区出血患者16 例。在常规组39 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6 例,男性患者23 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44 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8±14.1)岁。本组患者中有大脑外囊出血患者9 例,有丘脑出血患者5 例,有脑叶出血患者10 例,有基底节区出血患者15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为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1)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2)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和生活护理。(3)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输液护理和用药护理。

1.2.2 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程序化组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进行程序化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成立程序化护理小组,由神经内科护士长负责分组和任命小组长。程序化护理小组的成员包括神经内科护师和基层护理人员。

(2)对各小组负责的病房进行明确的划分,并根据每位小组成员的工作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

(3)在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心率、脉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对其进行治疗。

(4)在脑出血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将其床头抬高15 度至30 度,以降低其颅内压,防止其发生脑水肿。同时,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其误吸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5)在脑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护理人员要每隔两小时协助其进行1次翻身训练。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上肢屈伸训练,每天做3 次,每次做3min。

(6)在脑出血患者的肢体力量得到明显恢复后,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手部的技巧性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和四肢协调性训练。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Barthel 的评分和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7.0 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采用χ 检验,用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Barthel 评分的比较

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 的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 >0.05)。在护理结束后, 两组患者Barthel的评分均较接受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程序化组患者Barthel 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率的比较

程序化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结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程序化护理的程序化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只接受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Barthel 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这与方兰英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篇4:规范脑出血护理

【摘 要】 脑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起病急、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1]。

脑出血病情进展迅速,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脑出血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本组对我院的1月~10月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篇5:规范脑出血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9例,男47例,女12例。

年龄46~78岁,平均61.2岁。

所有患者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5~24年,平均10.7年。

其中第一次中风者53例,占90.1%,第二次中风者6例,占9.9%。

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住院后均通过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

出血部位:壳核---内囊出血29例、丘脑出血24例、小脑2例及脑干出血4例,出血量 2.5~60ml。

其中意识障碍23例,包括嗜睡16例,浅昏迷9例,深昏迷4例。

一侧瞳孔散大5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

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生肺内感染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再次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中枢性高热1例,高糖血症2例,褥疮1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3例,有合并症15例,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4例,死亡3例,死亡率5.1%。

27例痊愈,21例生活基本自理出院,6例呈植物生存状态,2例自动出院。

患者住院时间为27~36天。

2 急性期护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头痛、呕吐等的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2.1.1 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应密切观察并按时记录,如意识障碍加深、烦躁不安、血压升高、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呕吐、呼吸加快、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疝前趋症状[2]。

如由昏迷到朦胧,嗜睡状态,说明病情好转;如呼之不应,压眶无反应,呼吸深而大,有鼾声,处于深昏迷状态,提示病情非常严重。

2.1.2 观察瞳孔

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应是判断病情、观察脑疝的主要依据。

瞳孔散大、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无反应,均提示病情有变化。

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同侧脑疝;双侧瞳孔缩小、眼球固定提示脑干受损;双侧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提示临终征象[3]。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脑疝护理

脑疝是脑出血常见的死亡原因,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的形成是脑出血的'主要治疗原则。

在急性期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特别应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喷射性呕吐,一旦发现脑疝征象,应立即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必要时可与速尿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4]。

3.2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为应激性溃疡所致,一般发生于脑出血后5~7天。

(1)密切观察消化道出血先兆:如腹痛。

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给予留置胃管,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观察有无呛咳、呃逆及呕吐物的颜色等[5]。

(2)观察有无黑便排出及排便次数、性质、量,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如果黑便次数增多,质稀、肠鸣音亢进,提示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3.3 肺部感染的护理

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淤血,昏迷者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被误吸入肺部等因素造成患者肺部感染[6]。

(1)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防止窒息。

神志不清或昏迷舌后坠而致呼吸不畅的患者,头应偏向一侧。

如有痰液堵塞呼吸道,协助拍背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痰液黏稠者可每日雾化吸入2次,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

(2)对神志不清者,予以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遮盖口鼻腔。

3.4 褥疮的护理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形成的组织坏死[7]。

护士协助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如患者身体受压部位局部有发红,应缩短翻身间隔时间,有皮肤破损者,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必要时用气圈、海绵垫抬高受压部位。

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

4 恢复期的护理

4.1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不管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其中。

因患者自理能力差,肢体功能障碍,易产生焦虑、恐惧、被动依赖、孤独感、自卑等心理变化。

通过护士耐心疏导,彻底消除其顾虑,避免各种刺激,以免患者情绪激动诱发再出血,并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8]。

4.2 肢体功能训练

(1)使患者瘫痪侧肢体保持功能位,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防止关节畸形;足底放置足板,与踝呈90°;腿外侧放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应特别注意患侧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防止肩关节挛缩疼痛[9]。

(2)按摩应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慢到快,反复按摩[10]。

(3)被动活动 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先近端关节后远端关节,先健侧后患侧,每天2~3次。

(4)坐起训练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绝对卧床3~4周后,逐步坐起,循序渐进。

(5)站立训练:患者双足分开与肩宽,双手手指交叉,上肢伸展前伸,使重心落在前脚掌上,护士坐在患者前面,双膝支撑患者患侧膝部,帮助患者重心前移,缓慢站起。

保持站立姿势,重心逐步移向患腿,训练患腿持重能力。

(6)步行训练:患者达到站立平衡后,即可利用手杖进行训练,逐步过渡到独立步行。

(7)日常生活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精细性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穿脱衣裤,协助患者逐步学会洗脸、刷牙、如厕等。

4.3 语言功能训练

病情稳定,及早进行,从最简单的发音开始,如b、p、m等,帮助患者协调唇、舌、软腭、喉部及其他肌肉的运动[11]。

通过声音的反复刺激,诱导其发音,达到治疗的目的。

5 体会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本研究证明,发病后通过综合治疗、密切的监护、科学、综合护理、明显降低了脑出血的并发症、后遗症、死亡率、明显提高了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生活质量和治愈率,并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真正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促进了患者功能康复,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姚瑞珍.脑出血病人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研究.护理研究,,22(3):793-795.

[2]韦春燕.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19(3A):383-385.

[3]迟淑梅,彭悦.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中国护理杂志,,4(7):60.

[4]章正祥.脑出血的治疗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4(4):340-342.

[5]张建美.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3(10)31.

[6]熊艳丽.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干预.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7):50-51.

[7]陈维英.基础护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5.

[8]高彩红.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154-155.

[9]杨增琴.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华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5.

[10]宋蕾,覃士英.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指导.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6,(7):42.

[11]田惠.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国护理杂志,2007,4(12):4.

ESD术前术后护理【2】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发展而来,ESD是一项新的微创治疗技术,如今已慢慢的普及到临床上,护理方面尚不成熟,现就1例行ESD的患者,讨论一下ESD术前术后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蔡某,女性,51岁因上腹部不适5个月,于我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底息肉,癌前病变。于-7-31日行ESD治疗后安返病房,神志清楚,痛苦貌,生命体征平稳,无恶心、呕血及黑便现象,肠鸣音不亢,予一级护理,禁食禁水,静脉止血抑酸支持治疗。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出相关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术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ESD是一项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的手术治疗方法。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2 术前准备。同常规内镜检查,要求术前12h禁食,6h禁水。胃肠道部位的较大手术,根据其具体需要提前禁食禁水。与外科手术前相同,以备出现严重并发症后可以及时手术处理,其中患者的凝血功能需正常。留置静脉通道,并予度冷丁,安定,654-2肌肉注射以达到镇静治疗及减缓胃部蠕动目的。

3 术后护理

3.1 绝对卧床休息。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3~5天,以促进创面的愈合。

3.2 并发症的观察。

4 潜在并发症

4.1 穿孔。密切观察精神神志及血压心律的变化,认真的听取病人的主诉,如发现腹痛剧烈、腹肌紧张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紧急处理;给予胃肠减压,抬高床头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于腹部,同时有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4.2 出血。观察血压心律的变化,有无恶心呕血及黑便现象,并听取病人主诉,有无心慌出冷汗现象,观察精神及神志变化。开放静脉通道,并予止血抑酸、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同时嘱咐患者禁饮禁食,绝对卧床休息。

4.3 腹痛。护理措施:观察腹痛的性质,如发现穿孔症状按2.1给予护理,腹痛不明时禁用止痛针,必要时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告知腹痛乃ESD术后常见症状,减轻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如腹痛原因明确,可适当给予止痛针。

4.4 感染。对患者进行ESD等有创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厌氧菌感染。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因疼痛和担心癌变部位是否切除干净而出现烦躁不安,应给予心理支持,转移注意力,告知患者ESD与外科手术效果相同,同时定期复查也能及早发现问题。

5 出院指导

出院后应指导患者1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规律饮食,饮食宜清淡并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口服缓泻通便药物,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情绪,1周及2个月后复查。

参考文献

[1]卢忠生,令狐恩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华消化内镜,2008,11(11):578-583

[2]栾琰.ESD术后的护理查房.西南国防医药,205月第21卷第5期:533

篇6:医药学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有血管的破裂,大多数是由于动脉破裂所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意识丧失,偏瘫,失语,脑脊液不正常;重症者出现昏迷。做好脑出血的护理在整个治疗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疾病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住的68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5岁。平均住院40天,出院时均能翻身,无一例褥疮和护理不当或意外发生,35例能独立行走,24例能借拐杖行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2  护理

2.1  昏迷患者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抢救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便口腔分泌物向外引流,防止分泌物吸入呼吸道造成患者窒息,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3次,张口呼吸者以湿纱布盖住口鼻,防止发生口腔感染或腮腺炎;每天用盐水擦洗眼睛,或用湿纱布遮盖,并按时涂眼膏;定期给患者剪指甲以防患者自身抓伤,对昏迷时间长,出血量大的患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呼吸。昏迷患者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每日从胃管给予营养素6~8餐,每次量≥200ml。烦躁不定者用约束带或床挡保护,以防坠床摔伤。

2.2  一般护理  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患者头部要稍垫高并用冰袋冷敷,以防止再度出血;保持静脉补液通畅,必要时取表浅大静脉穿刺,滴注甘露醇需加压使滴速保持在123滴/min左右;各项护理操作的时间要集中,避免对患者多次刺激;保持室内清洁、安静,经常通风换气,减少陪客和探视。

2.3  预防脑炎和尿路感染  由于患者意识丧失,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或消失,口腔内分泌痰液不能咳出等均能引起吸入性脑炎。可将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痰多者给予吸痰,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痰管要清洁、消毒,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同时为了防止坠积性脑炎的发生,要每隔2~3h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以刺激呼吸道,使肺膨胀。脑出血患者大部分伴有尿潴留或尿失禁,对此,应在无菌操作下行留置导尿管,尿管要定时开放,并用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冲洗膀胱每天1~2次,导尿管应每周更换1次。

2.4  褥疮的预防和处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营养差、体质消瘦,易形成褥疮,每隔3~4h给患者翻身1次。骨隆突出处垫以气圈并加用布套;床铺应清洗干燥,对受压部位要给予热敷或局部按摩,已形成褥疮者,可用1%龙胆紫或无菌纱布覆盖,同时要勤换床单、床铺垫等。

2.5  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  病例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床上肢体活动。鼓励患者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按摩、针灸或被动运动。从发音器官开始到发单音节、单词,认人、物、字,数数等。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让患者跟着说,或让患者反复听日常用语的磁带,以强化语言刺激,逐渐恢复语言功能。

2.6  心理护理  脑血管患者常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而产生痛苦、绝望、焦虑、自卑等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应尊重患者的人格,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耐心地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帮助患者调整心理情绪,维持患者家庭和谐、社会融洽,让患者体会到相互信任所带来的愉快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7  预防和保健指导  出院时让患者注意休息,饮食要清淡,日常保持适量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教会家属配合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  体会

通过实施以上护理,从中体会到医护人员应当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让患者卧床,减少各种刺激,避免情绪波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做好肢体功能锻炼,保持心情舒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7:护理论文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配合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和辨证施护。方法将106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西药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结肠透析配合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仅为43.5%,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配合离子导入和辨证施护治疗CRF疗效满意。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结肠透析;离子导入;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最终结局,由于肾功能衰竭,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临床上常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纳差、胃脘胀满、溲溺闭阻等症,治疗颇难。我科近几年来采用中药结肠透析配合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CRF的诊断标准,将106例本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2岁,平均46.5岁;病程(20.48±9.76)个月;慢性肾炎38例,肾盂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5例,多囊肾3例,梗阻性肾病3例,发病原因不明3例;氮质血症期32例,肾衰竭期28例。对照组46例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3岁,平均46.8岁;病程(21.13±10.15)个月;慢性肾炎31例,肾盂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4例,多囊肾2例,梗阻性肾病1例,发病原因不明2例;氮质血症期24例,肾衰竭期2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

西医常规治疗,优质低蛋白(0.6~0.8/kgd)、低磷、低盐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血压高者予以降压;有感染者控制感染;贫血严重者纠正贫血。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下方法治疗。

①结肠透析。结肠透析液(处方:生大黄30g,牡蛎30g,制附子10g,川芎20g,土茯苓30g,上药加水500ml煎煮至150~200ml),应用IMS-100A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灌入。进行结肠透析前嘱患者排空二便,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9~41℃。患者取左侧卧位,左下肢屈曲,插入肛管25~30cm,动作应尽量柔和缓慢。灌肠后在平卧位适当变动体位,使得药液与肠黏膜充分接触,保留时间至少在2h以上,保留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灌肠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若患者出现心悸、腹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灌肠,注意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程度、腹肌紧张度等,症状缓解后再行结肠透析。

②中药离子导入。肾区活血通络方(处方:桃仁15g,红花10g,川芎20g,桂枝10g,莪术15g,威灵仙20g),应用HY-D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双肾区离子导入,每日2次,每次40min。肾功能衰竭病人宜低蛋白低盐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甘之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肌肤,以免皮肤感染;每日记录水液的出入量,每日测量体质量;避免过度劳累,调摄情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疗程为2个月。

1.2.2对照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爱西特,每次5片,每日3次。疗程为2个月。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肾衰竭疾病具有病程长、疗效缓慢、缠绵难愈的特征,患者容易出现悲观、失望、紧张等消极情绪,根据患者出现的心理状态的不同,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加强患护之间的沟通,对患者进行精神上的安慰和理解,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疾病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规律以及治疗经过和药物的作用,消除对疾病的顾虑,增强战胜病痛的信心。

1.3.2饮食指导

慢性肾衰竭病人饮食以高热量、优质蛋白、低磷、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必需氨基酸为主,每日蛋白摄入量为0.6~0.8g/kg,高血压以及水肿患者应当低盐饮食,限定在每日2g,如果患者血钾较高,应当限制摄入菜汤和新鲜水果。

1.3.3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情况的不同,向患者介绍慢性肾衰竭疾病的保健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支持在治疗中的作用。

1.4疗效判定

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Scr较治疗前降低≥30%,Ccr较治疗前增加≥30%者;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Scr较治疗前降低≥20%,但<30%者,Ccr较治疗前增加≥20%,但<30%者;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Scr无明显下降或反而上升者。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中,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46例中,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4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Ccr的变化情况比较3讨论慢性肾衰属中医“关格”“虚劳”等范畴[2]。本病的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潴留,蕴而化热,湿热浊邪阻滞气机,使脏腑功能紊乱,升降失常,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湿热浊毒壅塞三焦,是本病的关键所在。因此祛湿泄浊、补脾益肾、活血化瘀是本病的治疗大法。临床上首先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限制其蛋白质的摄入,这样既可充养精气,又可减少浊毒生成,从而减轻肾脏负担,恰当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肠透析是中医治疗CRF的一大特色[3]。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蜜煎导法的记载,即利用结肠排泄与吸收功能,在药物的作用下排泄体内毒素,吸收入血的药物,转运全身,以发挥祛瘀解毒之功效[4]。中药离子导入则是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选用活血化瘀和有透皮作用的药物,借助现代仪器局部给药,使药物直达病所,起到扩张微循环、改善肾血流量、减轻肾小球病变和抑制肾小球纤维化的作用[5]。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做离子导入前,护理人员一定要检查检测仪器的安全性,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选择电流强度时,以患者的可耐受程度为宜,热度选择中等强度,处方模式以按摩为主,30min一疗程。护理时对患者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如果存在皮肤溃疡、破损等情况,不适宜做离子导入。治疗开始以低电流起步,在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处理。总之,慢性肾衰竭病情复杂,虚实交错,痰瘀互阻,这种病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多种疗法联合运用在本病治疗中的必要性。这正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云:“杂和以治,各得相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促使肾小球病变的逆转,抑制或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6]。

参考文献

[1]尚巍,王鹏飞.益肾活血降浊中药结肠透析与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32(6):1200-1202.

[2]吴竞,林雪琴.益肾降浊冲剂对慢性肾衰竭血清内皮素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6,31(21):3070-3072.

[3]姜丽萍.结肠透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6):383-384.

[4]邱九莲.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复合脉冲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36):3827-3828.

[5]汪惠华.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肾脏病4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6,31(7):1018-1019.

[6]魏素芬.罗月中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J].光明中医,,30(8):1635-1636.

篇8:护理论文参考

[摘要]目的':探析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上半年患有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普通护理措施的36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健康教育综合护理的38例作为研究组。不同护理干预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较对照组全面(P<0.05)且研究组护理效果血压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项对比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措施能加大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护理;效果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不良生活习惯等等因素使得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明显上升[1]。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是对于高血压类疾病知识掌握与预防防治不够,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高血压类疾病不仅让患者承担身体上的痛苦,由于目前临床无法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更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2,3]。所以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和生活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不仅能治疗高血压类疾病,还能有效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4]。现对有效护理方法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一季度收治高血压住院患者7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2.1±11.5)岁;血压数值:收缩压142.5~178.7mmHg,平均值(165.8±7.2)mmHg,舒张压89.1~101.9mmHg,平均值(93.6±4.4)mmHg。研究组36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39.8±15.4)岁;血压数值:收缩压143.7~174.6mmHg,平均值(162.5±9.1)mmHg,舒张压91.0~1.30.2mmHg,平均值(94.1±4.7)mmHg。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目前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高血压患者护理方式,按医嘱按时口服给药控制血压,定期测量患者血压值情况;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①、入院宣教:收治高血压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房科室环境,必要生活设施和相关医务人员;减少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

②、疾病指导:入院后给患者指导基础高血压疾病知识,有效控制血压值情况注意事项,病房设置高血压疾病相关宣传栏,增强患者自身疾病意识。给患者讲述相关疾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和决心。

③、用药护理: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控制血压情况,告知患者所用药物预期出现效果和正常不适症状,以及副作用表现。用药过程中注意用药量从小到大增加不宜过快,后期血压控制平稳不可自主停药或者随意改变用药量,用药后自体感觉不适及时反馈。

④、心理护理:高血压疾病由于目前临床暂无完全治愈药物和方式,很多高血压疾病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在患者入院初期要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疏解心理压力,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血压控制和疾病恢复。

1.3观察指标

参照卫生部认证血压值标准,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4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并将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作分析,以满分100为标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0处理数据,数据采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四周不同护理措施的干预,研究组患者血压值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中老年群体由于心脑血管生理功能下降,加之不良生活习惯等诱因,高血压类疾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高血压疾病属于不可治愈慢性疾病,在疾病治疗和血压控制中,患者自我护理、对疾病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心理因素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研究过程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护理理念,在患者入院处既对患者记性基础疾病健康指导,从疾病自身出发,有效控制血压值,给患者提供良好治疗环境,带动患者增强自我疾病意识,再从患者心理角度保持良好的心里状态,加大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本研究表明,在基础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上,增加有效的健康教育为理念的教育护理,能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值情况,使得疾病程度得到进一步减轻,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通过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让患者自我意识中对疾病的了解更加深入,在后期的自我护理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健康教育的护理;理念可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15(35):4190-4193.

[2]周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212-213.

[3]杨金平,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3):133.

[4]薛金玉,蒋萍萍,郑广勇,等.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0):1048-1051.

篇9:护理论文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发生意外妊娠后,希望能到医院在无痛条件下进行人工流产者越来越多,我院自1月开始应用无痛人工流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月1日~年8月31日,自愿要求行无痛性人工流产者253例,年龄16~45岁,平均30.5岁,停经时间35~56天,体重42~75kg.术前经尿hcg及b超证实系宫内妊娠并常规心电图检查,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经本人及家属提出申请,履行告知义务,签署相关医疗文书后施行。

1.2给药方法选用丙泊酚乳剂(清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剂型为200mg/20ml,采用静脉注射法,取手背或肘部静脉,建立好液体通路,注入剂量为2.0~2.5mg/kg.在患者意识消失后施术,术中应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及手术时间长短决定是否追加剂量,从而保证手术的平稳顺利进行。

1.3手术护理

1.3.1术前护理在手术前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注意事项,作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情绪,调整好病人心理状态,同时需讲明麻醉方式、手术过程。“无痛”是在全麻条件下无痛。同时配合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作好相关准备,包括备好抢救器械和药品。

1.3.2术中护理在麻醉成功后,摆好体位(取膀胱截石位),协助手术医生进行手术,观察监护仪显示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作好相应记录,包括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用药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有无不良反应等,同时固定好患者的肢体,以防病人躁动,肢体下滑。

1.3.3术中护理手术结束后,待患者意识恢复,适当休息,用手术推车或扶下床护送回病房,给予舒适体位,直至完全清醒,肌力恢复,在此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人流术后及麻醉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如无,术后半小时可离开医院,留下患者联系电话,嘱严密随访。

2结果

2.1麻醉效果全麻诱导麻醉效果较好,诱导给药30s后意识消失,手术结束后迅速苏醒,苏醒时间最短30s,最长7min,平均3.5min.

2.2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情况静脉用药后bp、hr及r稍有下降,spo2略有降低,与注药速度呈正相关,经增加氧流量、减慢注药速度后明显改善。

2.3出血情况出血量与传统人工流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2.4术中患者反应情况绝大部分病人较平稳,仅4例出现恢复期轻微躁动,1例病人在苏醒后出现恶心、呕吐,与术前进食有关。

2.5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缩短,平均3~5min.

3讨论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的短效静脉麻醉剂,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剂,在我院应用的253例无痛人流病人中,尚未观察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作为手术护士,在手术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观察、密切配合,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成功进行。

篇10:护理论文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更新换代产品,由于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便于抢救,保护血管,减少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等优点,受到儿科护理者的青睐,在儿科广泛应用,现将我科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1操作方法

1.1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1.1血管选择

根据不同年龄、用途、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的血管,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及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额分支等较粗直血管穿刺。

1.1.2留置针选择

我科使用的套管针为美国bd公司产品,24g型号,0.7mm19mm,3m公司生产的无菌透明敷贴。

1.2穿刺技术

选择血管备皮后,用75%的酒精消毒穿刺局部皮肤2次,待干,静脉穿刺前将静脉留置针接输液器,将输液器、调节器置于紧贴或靠近莫菲氏滴管下,降低输液器高度,可减少回血时遇到的阻力,相当于增加了输液管内的负压,对于脱水血管回流差,较细的血管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以15°~3°角缓慢进针少许,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沿血管前行1~2m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对于血管充盈差、烦躁患儿可见回血后即送软管,不再进针,降低穿刺失败率。

2封管技术

2.1封管

用注射器采用接头皮针接头,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退针头的封管方法夹闭因血栓后拔针,对于血管较细的新生儿,用力要均匀、缓慢,用手牵拉延伸管外端,回血栓夹闭部位选用静脉留置针的近端,即延伸管前1/3左右,显著降低了导管回血及堵管率,延长了留置时间。

2.2封管液选择

一般患儿为肝素溶液的封管,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用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及渗透压,符合生理需求,简单有效避免了病人的出血倾向,对于两次输液间隔时间短,暂停输液接受检查等可用生理盐水封管。

3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未有统一标准,我科对500例置管患儿留置时间统计,1~3天为297例,3~5天为149例,超过5天皮肤无静脉炎改变,无任何并发症者为54例,夏天由于患儿出汗多,敷贴容易脱落,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冬季。

4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儿科患儿活动度大,不配合,置管前强调将穿刺周围毛发剃干净,以便加强固定,减少感染因素,一旦发生渗出,局部冷敷,促进吸收。(2)做好宣教工作:置管前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使其了解留置针的优点及操作过程。留置后指导家长协助保护套管针,尤其在夜间护理好患儿,减少患儿自行拔管,保证安全。(3)若发生堵管,无论时间长短,勿强行通管,避免静脉栓塞的发生,应予以更换。(4)由于儿科用药浓度小、流速慢,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小,留置时间明显长于成年人。(5)擅离医院留置针易出问题:某些患儿治疗完毕后,其家长要求携患儿回家休息,虽与医生签订了擅自离院告知书,但其离院后,留置针护理问题令人担忧。

篇11:护理论文

探讨落实基础护理与提高护理质量【1】

摘要:目的:优化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通过转变护士观念,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加强细节管理来落实基础护理。

结果:抓好基础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结论:基础护理体现护理工作的服务性,是提高全程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基础护理 护理质量 服务观念

我科是综合病房,拥有41张床位,其中重症监护室设有10张床位,老年患者多,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生活自理能力差,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和行为障碍,极易发生并发症。

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已是我科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探索可行途径以加强基础护理和人文关怀,把基础护理落到实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是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下开展工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一、转变护理观念

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护理质量的水平。

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基础护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持久的工作激情,提高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

要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内涵的认识,就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强化思想观念与护理伦理道德观念,彻底转变观念和态度,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从基础工作着手,热爱每项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基础护理质量长效监管机制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应对的策略只能是把基础护理落到实处,扎扎实实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加大对基础护理的管理力度,建立基础护理质量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强化基础护理的质前控制、环节控制及终末控制,以及常规化、制度化的抽查考核等方法和途径,有效防止基础护理环节疏漏,强化护士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1]。

三、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医院管理者要深刻认识目前存在的护士人员不足现象,合理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增加护士编制,建立绩效考评机制,采用激励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可适当增添助理护士,培训后协助临床护士工作,缓解护理工作的压力。

同时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加强护士培训,分层次有计划地培训不同岗位护士,突出专业特色,使护士牢固掌握基础护理技能,确保护理工作质量[2]。

四、注重细节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心内科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在器官老化、功能低下和患有多种慢性病的基础上,很容易形成新的疾病。

据报道33.8%的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可表现为淡漠、倦怠、意识改变等不典型症状,所以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测量生命体征,加强预见性护理,在对原发病进行观察护理的同时,随时注意多器官病变的出现,重视患者的病史,关心患者的各项功能检查情况,及时准备好所需的救护物品。

2.做好清洁护理:护士要不断完善基础护理工作,尤其是保持病人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鼓励患者早、晚清洁口腔,正确有效地翻身、拍背、局部按摩等,对大便失禁的患者,更要保持皮肤清洁无糜烂、床单无污染,避免出现并发症。

对出现压疮的患者要加强护理,及时评估,及时上报。

3.加强防护措施:针对患者年龄普遍较高,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使得患者成为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要建立醒目的标识,如特殊治疗标识、药物过敏标识,跌倒、鼻饲、膀胱冲洗、输血等标识,减少对老年患者造成的安全隐患。

特别是防跌倒是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的重要内容,要有醒目的防跌倒警示牌,保持地面干燥,防止病人滑到。

部分病人需及时加床档,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严格执行护理巡视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易跌倒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加强防护。

4.严格遵守药疗原则:让病人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给药目的。

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老年人健忘,自己服药易漏服或误服,因此,要看着患者服下。

输液时要勤巡视,注意输液速度,严格掌握总量,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5.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接近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需求,注重语言态度,经常给患者讲解相关治疗检查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对视力减退行动不便者,可由专人协同进行日常生活护理,为老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用行动赢得患者的信任,以配合临床治疗护理活动。

6.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是防治疾病的专家,而患者则是了解自身的专家,教育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接受能力、行为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对于患者教育应宽容接纳、灵活多变、注重实效,并依据个体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增强其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

五、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

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能够深入病人的内心,体验其喜怒哀乐。

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

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让其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护士的爱心、耐心、细心,热情周到地为病人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苏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40(4): 15

[2]李春玉,齐艳.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结构演变及现存问题[J].护士进修杂志..24(1):19

[3]安鹏宇.危重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4(1):41

优质护理服务对妇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2】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活动对妇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优质护理应用于1月~20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妇科基础护理合格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使得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5.25%上升到93.9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88.52%上升到96.63%,经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7,P<0.05,2=6.329,P<0.05)。

结论:优质护理活动有利于妇科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妇科;基础护理

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下发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了试点病房。

在我院护理部的支持下,妇科于年1月积极采取多项临床护理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1月~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并对临床护士的基础护理的质量进行评估及考核。

并与6月~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6月~12月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本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25.71±4.37)。

同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6.71±5.67)。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进行科室总动员,号召大家积极参与 11月11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讨论会,会上医政司护理管理处郭燕红处长强调当前抓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而后连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下发,并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

篇12:护理论文

摘要:分析宫外孕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选取甘肃省平川区妇幼保健站3月~2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8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与SDS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在宫外孕护理应用中,可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有效的改善和提升,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宫外孕;护理;人文关怀;效果

宫外孕是指孕卵着床并生长于宫腔外部,统称异位妊娠,由于着床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等,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1]。一旦出现流产或输卵管破裂,则可导致腹腔大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很多患者在被确诊为宫外孕时,会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和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对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和压力进行及时有效的缓解对宫外孕治疗至关重要[2]。人文关怀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不仅满足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关注。本研究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宫外孕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3月~202月收治的68例宫外孕患者,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28.97±4.35)岁;停经时间32~78d;未婚9例,已婚26例。观察组33例,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9.10±4.61)岁;停经时间30~76d;未婚6例,已婚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以及婚姻状况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血压、脉搏的定时监测,以及基础卫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具体如下:

①治疗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可根据患者喜好对病房的环境进行调整和改善,播放一些轻快、积极的音乐,放置杂志和书籍等,从细节出发,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同时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及病症,为各项治疗做准备措施,并针对性的为患者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了解相关治疗措施,明确积极治疗的意义,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②治疗中护理。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保护患者的隐私,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避免言语不当给患者带来刺激,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患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

③治疗后护理。使患者了解治疗后的身体养护措施,注意经期卫生,预防生殖器炎症感染,指导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背思想包袱,适当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和运动锻炼,定期妇科检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指数进行评估,两者均采以症状发生的频度为主要评定内容,其判定标准以50为分界值,50~59轻度焦虑(抑郁),60~69中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重度焦虑(抑郁)[3]。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

SAS与SDA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SAS与SDS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以93.94%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P<0.05).

3讨论

宫外孕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妇科女性疾病,它病情复杂,进展较快且发病突然,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将会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4]。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患者并不十分了解宫外孕,因此在治疗时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5]。人文关怀是从患者的'心理与精神层面出发,积极给予关注与关怀,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将人文关怀应用到宫外孕患者护理工作中,通过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正确认识治疗的有效性,主动配合治疗,在治疗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治疗能顺利进行,并在治疗后让患者注意身体养护和疾病预防,讲解需要预防的措施,在细节中体现人文关怀护理的意义和价值[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实施,可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增强,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护理质量。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的服务品质仍需不断提升,才能够为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服务质量的持续升高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宫外孕护理中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丽芹.马爱琴.宫外孕保守治疗42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11(47):77+87.

[2]刘义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2,09(27):1-2+26.

[3]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09(26):676-679.

[4]陈梅娇.李广南,陈惠兰.60例宫外孕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3(6):63-65.

[5]宋红梅.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03(8):188-189.

[6]尹玉凤.人文关怀在宫外孕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04:143+145.

篇13: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母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研究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两组母婴保健知识、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对母婴保健知识、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效果观察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孕妇产后住院期间由母婴专科护士24h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的模式,护理人员通过演示和宣讲等手段,帮助产妇和家属快速掌握母婴护理技能和保健知识,帮助产妇及家属尽快适应角色转变[1]。我们分析产后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7月至12月就诊的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5.3±3.4)岁,体重45~70kg,平均(53.7±5.46)kg,孕周30~42周,平均(38.42±0.35)周,其中自然分娩168例,剖宫产72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由临床经验丰富、有责任心、专业技能强的母婴专科护士对母婴进行24h的护理。

(1)要求家属和产妇共同参与常规护理,预防接种、胎便排除、换尿布、疾病筛查、面部清洁、按摩抚触、听力筛查等都在产妇床前完成;

(2)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会对产妇的产后护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产妇的饮食、运动、身形恢复等进行指导;还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儿的洗澡方法、婴儿常见生理变化、婴儿早期教育方法、免疫计划等知识普及;

(3)在涉及到洗澡、换尿布等可操作性知识时,母婴专科护士会进行具体演示,并要求产妇和家属亲自动手操作,护士会对产妇及家属的动作进行指导与强化,帮助其牢固掌握护理技巧和保健知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士每天按规定时间到产房接新生婴儿去沐浴室和治疗室进行沐浴、预防接种、抚触、听力筛查等活动,在保健知识和母婴护理技能培训上由产妇或家人每天到大房间接受集中培训。

1.3观察指标

采用母婴专科护士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和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表对产妇及家属在出院前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母婴护理技能熟练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109例,占90.83%,对照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87例,占72.5%,研究组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及家属对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

研究组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6.67%,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0.83%,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优质的产后护理服务,充分满足了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心理,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母婴保健知识、婴儿护理技巧,有助于产妇及家属实现与婴儿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自身角色[2]。

(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母婴床旁护理工作都是由母婴专科护士负责,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并、责任心强,能够帮助家属及产妇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产科护理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岚.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9(5):395-396.

[2]王婷婷,薛飞扬,万玉梅.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267-268.

篇14: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1.2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篇15:护理论文参考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理论文范文参考【1】

第1篇: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要压力源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要压力源,探讨保护妇产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相关措施。

方法:采用当前医疗单位通用的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与自制护士身心健康状况调查表,对妇产科25位护士人员予以问卷调查。

结果:工作量大超负荷,倒班、妇产科护理特殊性、危险性,晋升途径少、机会少,患者、家属及工作单位与性质被社会认同度低,产妇或家属对护士期望值太高,病区拥堵,非护理性工作太多等,俨然成为妇产科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

结论: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要压力源,既有思想压力也有发展前途压力,更有工作性质、工作量和工作环境上的压力,患者护理工作及妇科护理专业特质的压力问题是妇产科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源。

关键词:护士;妇产科;压力;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浙江省玉环县中医院妇产科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护理人员25人,护士6人,护师13人,主管护师6人;护龄为1~29年,其中5年以下5人,5~5人,10年以上15人;中专5人,大专以上20人;临床护士23人,行政护士2人;全部为女性。

调查过程中共发出调查卷25份,收回25份,回收率为100%。

1.2方法

使用的测量工具为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涉及35个条目。

分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情况,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分配、分工、工作量等方面的情况,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情况,妇产科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方面的情况,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管理及所属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况等几个方面的子条目,使用1~4级评分法。

依照相关心理学量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情况调查表。

主要涉及妇产科护士于日常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不良身心健康问题,用来评价因妇产科护理工作压力所导致的不良身心健康问题。

使用1~5级评分标准,分数值越大,表示症状越明显。

其中妇产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量有20个条目,涵盖两方面的内容。

①关于生理反应不良的15个条目,用于评价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不良生理反应,主要有疲劳、人体免疫力下降、心脏病、高血压以及身体下肢静脉曲张、胃部消化性溃疡与颈椎骨质增生等情况。

②不良心理反应5个条目,用来评价因压力问题导致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有心理反感、对患者冷漠、工作积极性消弭等。

发放与收回调查表及问卷由专人统一负责,发放调查表前,量表的详细介绍工作同样由专人负责,要求解释清楚此次调查的目的所在、意义及采取的具体方法。

问卷调查无记名方式进行,得到的具体数据全部利用统计学原理予以分析处理。

结果见表1。

2结果分析

(1)妇产科护理工作在社会上的地位太低分数值为2.71分,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渠道过窄机会太少分数值为3.29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较低分数值为1.95分,晋升的机会太少为4.25分,

经常倒班分数值为3.98分,护理工作中的独立性少分数值为1.08分,护理工作分工不明确的分数值为2.36分。

(2)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工作量太大分数值4.69分,妇产科上班的护士数量少方面的分数值为2.98分,没有时间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方面的分数值为2.78分,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分数值为3.16分,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分数值为1.67分。

(3)妇产科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差分数值为0.88分,工作时所需仪器设备不足问题分数值为1.25分,病区拥挤问题的分数值为4.67分。

(4)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的分数值为3.94分,护士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的分数值为3.90分,担心护理的患者病情过重的分数值为1.84分,患者的家属不礼貌为2.77分,

患者的要求太高或太过分为1.68分,患者不礼貌方面的分数值为1.52分,担心患者不合作方面分数值为2.09分,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心理需要的分数值为3.04分,

担心缺乏患者教育的有关知识的分数值为1.37分,担心护理操作会引起患者的疼痛的分数值为0.66分,担心护理的患者突然死亡分数值1.29分。

(5)关于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缺乏其他卫生工作人员的理解及尊重分数值为1.97分,护理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不够分数值为2.18分,护理管理者的批评过多的分数值为2.11分,

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分数值为1.04分,同事之间缺乏理解与支持分数值为1.99分,与护理管理者发生冲突分数值为2.06分,与病区的某些护士工作很难分数值为0.85分,与医生发生冲突分数值为0.82分,同事之间缺乏友好合作的气氛分数值为0.69分。

篇16:护理论文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1】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保健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病人和家属维权意识的提高、健康需求的增高,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生护理纠纷,护患纠纷成为困扰卫生系统棘手的大问题。

本文为此将具体探讨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避免护患纠纷的措施,从而以利于更好的处理好护换关系。

关键词护理工作;医疗保健卫生;职业精神;医院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病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持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1、2]。

然而护患纠纷的发生却呈上升趋势,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专业素质训练,增进彼此沟通,优化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将是未来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内容[3]。

那么在医疗纠纷中认真分析护理工作过程产生的护患纠纷,对完善护理服务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1 引发护患矛盾的常见原因

1.1 服务观念落后,缺乏法律知识

现阶段护患纠纷从数量、性质、处理途径、结果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护患纠纷数量日益增多,内容也趋向复杂化[4]。

有些护士不能转变观念,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律常识,存在侥幸心理,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工作马虎,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和知识更新,导致卷入护患纠纷。

1.2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语言使用不当,患者的心理一般都很脆弱,一句安慰的话或者是无心的话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情绪。

言语、服务态度生硬,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缺乏同情心,不理解患者的焦虑心情,当患者询问病情时解释不够甚至极不耐烦,导致患者及家属的反感,而产生纠纷[4]。

1.3 工作责任心不强

护理是一项琐碎的工作,直接面对病人,如果工作稍有松懈或漫不经心,或谈天说笑,都会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意和怀疑。

如有些护士工作繁忙时。

容易产生焦虑和烦躁,当病人有疑问时,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致使病人和家属的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5]。

有的护理人员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医疗保护意识不强,对着病人随便说话。

执行医嘱不严格,对可疑医嘱不问清,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

只凭经验、凭印象或带侥幸心理匆忙行事,造成用错药、抽错血标本等而导致纠纷。

1.4 病人的期望值与护理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有的病人对护理人员要求特别高,技术要过硬,操作要熟练。

要求护士输液要一针见血,不得失误。

但医疗护理不同消费服务,不可能达到白分百的效果。

这样的要求反而会给护士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加大操作失败的可能性。

同时病人希望得到有关自己疾病的注意事项、饮食、用药等方面的知识宣教,如果护士不能正确全面回答病人,解释不到位,相关专业知识比较缺乏,会造成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持怀疑态度,期望变失望,不能达到病人的要求。

1.5 病人保护意识增强

随着法制建没的发展,人们法律知识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上普遍开展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使病人牢固树立了“病人是上帝”的准则,对医疗护理工作有一种戒备心理,对医疗护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6、7]。

同时患者家属希望医生能尽快找出患者病因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所以当患者病情治疗效果不明显,护理服务稍忽略一点,对医生工作挑不出问题时,转而对护士的工作产生不满,容易发生护患冲突。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1.6 医疗费用加大病人经济压力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达,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各项检查治疗的增加,病人在经济上承受很大压力,医保制度的实行也产生了利益的冲突,病人对收费相当敏感,住院常常需要复查,做各项检查治疗,这样就会增加费用,病人常常会觉得是乱收费,没有必要产生的费用。

如果治疗效果再不好,病程较长,不满情绪就会向护理人员发泄出来。

2 护理人员避免护患冲突的措施

2.1 强化法制观点及法制教育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仅保护病人的合法权利,也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利。

护士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2.2 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杜绝生硬态度,提供主动优质服务。

给病人以全面的身心护理,尊重病人人格,信仰、习惯、爱好、价值观、坦诚与病人沟通,对待病人如亲人,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

要充分理解这一点,然后在行动上自觉地做好份内工作,使病人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康复。

维护病人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任何病人,尤其注意对性病、艾滋病、老年和临终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病人的尊重,要承认和理解病人的信仰、习惯、爱好、价值观、合理的需求。

不因病人经济支付能力、地位、信仰等的差异而在服务上有所不同。

让病人了解和参与医护的有关过程,承认和维护病人合理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让病人感觉到有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2.3 加强责任心,杜绝差错事故

责任心是个体对个人行为及服务对象负责的一种自觉意识,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保证。

护士要加强责任心,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以增强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8]。

护士在岗工作到位,精神饱满,言行文明,主动热情,对待病人认真仔细,细心,耐心,病人得到满意的服务,这也是预防纠纷的手段。

2.4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护士应及时与病人沟通,没有沟通,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患者,无法收集有效的资料与信息,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特别是在各项操作护理前,都应给病人讲解治疗的目的,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做好健康指导。

使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掌握正确的服务方法,不仅会得到病人的配合,理解,和支持,而且使其得到安全感和信耐感。

从而有助于化解矛盾,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5 加强管理工作

护理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使每个环节的管理达到服务到位的目标。

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使其身心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是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治疗的保证。

2.6 培养慎独精神

慎独是指一种道德境界,也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它会使人们在无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按道德的规范和范畴的要求行事[9]。

转变服务观念,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

护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活动,常常需要独自处理很多问题。

对护士而言,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信念和良心,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识为约束力的。

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无论领导在与不在;无论病人年长与年幼,昏迷与清醒,都能一如既往地按照操作规程与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否则,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就会造成工作失误,受到良心的谴责。

因此,护士要按照自己的内心道德信念行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维权意识的增强,现在的护患纠纷日益增多,为此,我们应针对产生护患纠纷的内外部因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巧妙化解护患之间所发生的纠纷,给病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修养环境。

参考文献

[1] 秦素英.护患纠纷的预防措施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4(4).322-323.

[2] 杜黎明、赵庆英.护患纠纷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4).98-99. [3] 史瑞芬、唐戈、曾丽芳.护士临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18(4).301-302.

[4] 刘明溱、孙光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管理,,5(20):40-41. [5] 席淑华.协调急诊护患关系的重要性[J].护士进修杂志,,12(5):176 .

浅谈ICU护士如何防范医疗纠纷【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逐渐增强,已懂得应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社会群体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医疗工作中护理方面的投诉与纠纷日益增多。

ICU即重症监护室,属于护理纠纷高发科室,作为护理人员,该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已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课题。

作者结合ICU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总结,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树立依法维权意识

护理人员应熟读新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并能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结合实际工作认真体会,思考我们的工作中有哪些缺陷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我们如何做才能防范,这些缺陷可能就是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在科务会上讨论,找出整改措施,遵照实施,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法律防范一些可能发生的纠纷。

2 严格进行护理质量管理

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ICU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殊病房,为保证多种救治措施能准确、快速到位,须分秒必争[1]。

如此紧急情况下,单调的重复再重复的查对工作也许来不及或不能完全到位,如果偷懒漏查,就是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特别是抢救患者的时候,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诵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后再执行,所用过的空安瓿,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后,及时督促医生补抢救医嘱。

易致过敏的药物,做皮试或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2.2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ICU中的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用药及护理都比较复杂,交接班时间是容易出差错的环节。

交班护理人员在下班前,应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交班报告及护理记录,整理好物品,遇到需要重点交班的特殊情况,必须详细交代;接班的护理人员提前到岗,阅读交班报告及医嘱本,

床头交接患者情况,包括患者神志、情绪、身上各种管道、用药情况、受压皮肤等,尽快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观察及护理要点等内容,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2.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ICU是危重患者、大手术后患者集聚的医疗场所。

患者病种复杂,合并症多,免疫机能低下,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

要降低或消除院内感染,必须采用综合性消毒措施,切断各方感染途径,以保患者安全。

具体措施有空气消毒、器械消毒,合理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材,严格终末消毒,严格执行洗手制度等,以预防交叉感染。

2.4 患者外出做检查或转出时的注意事项 患者外出做检查时,常规备氧气袋、简易呼吸囊、常用抢救药及空针,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有医生陪同,在途中或检查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地抢救,待病情平稳后,迅速送回ICU监护。

患者病情好转需要转至普通病房时,应该将患者推送到病房,安置好适宜的体位,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

患者贵重物品及随身物品应收齐一一交待给家属,患者病情及护理的注意事项也应向管床护士及家属交代清楚。

2.5 患者知情权和保护性治疗的关系 ICU患者病情重,心理负担也重,护理人员工作时,一定要慎言慎行,在室内不能高谈阔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更不能谈论患者的隐私,患者询问的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慎重的回答,但有些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的情况,可在家属的同意下,给予善意的隐瞒,既保证了患者的知情权,又执行了诊疗活动中的保护性原则。

篇17:护理论文

眼科护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1】

【摘要】 目的 对眼科护理当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探讨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

策略 120例参与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总结日常眼科护理工作所存在的护理风险, 并对解决此类风险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心理因素、睡眠障碍、体位不适、便秘、伤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结论 对每例眼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在日常护理时需做到细心、严谨工作以及体贴护理, 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恢复身体。

【关键词】 眼科护理;护理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节奏亦逐渐加快。

而与此同时, 由于交通事故与建筑工程事故的逐渐增加, 眼科急诊患者也逐渐增加。

而由于这些患者均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患有眼科疾病, 因此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均处于不稳定状态, 以至于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与医患风险, 从而对患者的救治与医护人员的诊治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本文就当前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总结相应的风险解决措施。

1 资料与策略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眼科1~12月期间工作过的医护人员当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4例, 女116例, 工作人员的年龄23~46岁。

1. 2 策略 通过本院编制的眼科护理工作调查问卷对所选120例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依据调查问卷中的内容将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 并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结果

心理因素、睡眠障碍、体位不适、便秘、伤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3. 1 心理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眼科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自身对当前医院病区住院环境具有一定陌生感, 以至于患者往往会在此期间出现悲观与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 同时由于视力的骤然下降与消失, 导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严重阻碍, 对患者的预后以及康复情况具有一定影响。

而针对这些情况, 医护人员需依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 结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心理调节技巧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找到患者的心理症结所在, 并针对这些心理理由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来消除理由, 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1]。

3. 2 生活能力降低风险的解决措施 有些眼科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往往会出现双眼或是单眼被遮盖的情况, 视力也因此出现一定下降或是因此造成失明, 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影响, 针对此种情况, 眼科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 协助有生活自理困难的患者进行起居、进食等。

此外, 医院病房在进行布局时应当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同时保证病床附近的救助呼叫器能够正常使用, 保持地面环境的干净与整洁, 对于走廊、厕所中的扶手需定期检查, 对于损坏的部分需及时予以修理, 确保这些辅助器具能够正常使用[2]。

3. 3 感染风险的预防策略 由于患者手术创面的存在以及术后卫生习惯不良等理由, 致使患者术后身体免疫力下降, 从而在术后极易出现创口感染等症状。

对于这些感染风险, 在手术之前, 眼科护理人员需做好卫生宣教, 同时在术后保持患者眼部患处周围的清洁性, 禁止患者用手或是其他物品接触眼部患处, 对于日常用具, 如:洗漱用品、洗脸毛巾等做好消毒清理工作, 每天安排人员做好病房通风工作, 使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同时时刻关注患者眼部患处的变化, 看有无液体渗出或是渗血等情况, 若出现此类症状需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 尽量做到早发现感染, 早治疗。

3. 4 睡眠障碍风险的预防策略 大多数眼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以及日常生活环境的转变, 从而往往会出现睡眠紊乱症状, 进而引发睡眠障碍。

对于此类症状, 医护人员需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 通过交流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 并通过读书、看电视等策略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几率。

3. 5 体位不适风险的预防措施 患者往往会因治疗性的手术反应、强迫性卧位、局部感染、眼压升高以及缝头线刺激等因素而出现体位不适的情况, 对于这一类情况, 眼科医护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引发不适的理由、程度以及性质等信息, 并针对这些信息采用合适的解决措施解决理由[3]。

3. 6 便秘风险的预防策略 大多数眼科患者会由于精神紧张、长期卧床、食物结构发生转变以及排便习惯发生转变的理由而出现便秘的情况, 对于此类患者, 医护人员需依据引发便秘的理由,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如:多食用水果、蔬菜, 指导患者做一些床上锻炼等, 必要时可给与适量的缓泻剂帮助患者进行排便。

参考文献

[1]俞翠萍.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策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7(9):45-46.

[2]黄小华,戴香,冯翠萍.眼科护理风险的理由分析及防范措施.求医问药, 2011,9(12):336.

[3]赵娟,顾恩华,任永霞.全身麻醉眼科手术后恢复室喉罩拔出的护理.上海医学, ,33(8):764-765.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心理护理的影响【2】

【摘 要】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减轻和消除对心理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1月到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进行心理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转归及疾病的认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明显改善性差异(p<0.05)。

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更好的配合治疗,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出血;心理护理;影响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性出血。

此病常由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引起,先天性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液病等也可并发出血,多发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人。

其特点:突然起病,发展迅速,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眼球同向偏视、歪嘴、偏瘫等突出症状[1]。

选取我院201月到20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进行心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6.7岁,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55.6岁。

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

1)急性期病人生命危急,家属十分着急,应主动与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恢复期病人常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忧郁情绪,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应正确引导病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确保情绪稳定。

通过对实验组进行心理治疗,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及肢体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通过治疗,试验组进行心理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转归及疾病的认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心理特点

3.1.1 绝望心理

急性期患者意识一旦恢复,发现自己肢体瘫痪或失语等症状时,会普遍出现悲观失望、焦虑、易激惹等负性情绪[2]。

恢复期起初阶段,患者偏瘫的肢体运动恢复较快,其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对康复充满了希望,急切盼望失去的功能尽快恢复。

但是,当偏瘫的肢体运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失语的患者能够说出含糊不清的言语后,恢复的速度会开始减慢甚至停止,患者往往悲观失望,重新失去信心,表现得消沉、焦虑、失望甚至绝望[3]。

3.1.2角色认识冲突

篇18: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月~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8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率为93.9%,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率为79.6%,护理满意度为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

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1]。脑出血早期死亡率非常高,大约50%的患者均在发病数日内死亡,存活者大部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为此,脑出血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脑出血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7月~20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51.5±9.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主要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科室主任、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主要有入院指导、病情检查、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2)护理方案实施。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融入临床护理路径表,由责任护士或者当班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完成相关护理工作,并且进行详细记录。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护理查房工作的落实,全面检查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状况,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建议,确保护理工作全面落实,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患者出院之前,对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记录偏差,以此不断完善临床护理路径。

1.3 评价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评价指标主要有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知识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率为93.9%,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率为79.6%,护理满意度为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脑出血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常见的急重症,对人们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威胁。在发病之后,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需要给予相应的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赵利红等人[5]的研究结果十分相似。

总而言之,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金兰,陈玉霞,彭红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6(21):13-14.

[2] 徐晓艳,王 涛,张顺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63-1865.

[3] 霍云云,刘 华,师雪娇,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53(10):75-77.

[4] 植彩群.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7):67-68.

篇19:156 例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护理分析

有关156 例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护理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情严重,起病较急,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实施外科手术,然而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且对小出血量患者并不适用。内科保守治疗在近年来不断得到应用,配合综合性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 年 8 月份到 年 8 月份收治的 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 88 例男性患者以及 68 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 50 岁到 82 岁,平均年龄为(66.43.3)岁。所有患者经 CT 检查,均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156 例患者均实施内科保守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78 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实验组患者在临床上实施综合护理,详细内容如下:

1.2.1 强化心理护理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时,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流程,并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护理人员还需要具备耐心和责任心,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患者更多关爱和照顾。

1.2.2 消化道出血护理脑出血后的患者为应激状态,容易因此出现应激性溃疡,因此在护理上需要对患者呕吐物进行观察,包括性状和颜色。并留取患者大便标本进行检查,实施大便潜血试验。遵医嘱给予患者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抑酸剂治疗,预防应激性溃疡。

1.2.3 呼吸道护理脑出血患者大多为昏迷状态,在饱胃情况下易引起反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头部垫高,并偏向一侧,以利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自然引流;床旁备置负压吸引器,及时吸痰预防患者误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呕吐患者,需要及时实施负压吸引,并翻身拍背以利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出现。急性期患者留置胃管后,容易出现口腔黏膜干燥以及细菌繁殖,导致口腔黏膜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1.2.4 饮食护理急性期患者饮食上注重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清淡饮食,对于进食不便的患者,可头偏向一侧,并缓慢喂食,防止出现呛咳和窒息。对于意识有所改善以及吞咽无障碍的患者,可给予流食以及半流食饮食,昏迷的患者实施鼻饲,饮食注重少吃多餐。适当使用蜂蜜和香蕉等,多饮水,并适度进行翻身、腹部按摩,从而预防便秘和压疮。

查字典范文网(FANWEN.unjs.COM)

1.2.5 保持内环境稳定发病后 2 天内昏迷的患者,需要实施禁食,并适当进行补液,做好出入量记录工作。定期抽取患者血标本进行指标检测,遵医嘱合理安排补液种类和顺序。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干预效果评估标准如下:(1)优:患者无明显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生活完全能够自理。(2)良:患者有轻微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生活基本能够自理。(3)差:患者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严重,生活无法自理,缺乏自主行动能力,甚至成植物人。优良率 =(优 + 良)/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3.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学意义以 P0.05 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如表 1 所示可见,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可见,实验组的电解质紊乱、皮肤压疮、消化道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王莲在研究中提到,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主要与动静脉瘤脑外伤、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其病情严重,对于大出血患者,一般需要采用手术治疗;而对于小出血患者,则可实施内科保守治疗。在对患者实施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首先需要保障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患者需要给予氧气吸入,痰液粘稠者实施雾化吸入治疗,必要时需要进行气管切开,防止出现肺炎并发症;并对高温患者进行降温;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做好会阴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做好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致残;对便秘患者需要给予泻药、开塞露或者低压灌肠等措施。

本院对收治的 156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分组护理,实验组从心理、饮食、口腔、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展开干预。结果显示其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并发症比对照组少。这与孔庆兰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患者,加强综合性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篇20:儿科护理论文

唇腭裂是一种额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影响患者容貌及生理功能,为恢复正常的吸吮发育功能和上唇的正常形态,避免呼吸道反复感染或咽鼓管炎而影响听力,防止语言发育迟缓而致心理障碍,需及早给予手术修复,最合适的手术年龄,单侧唇裂3~6个月,双侧唇裂为6~12个月,腭裂修补在2岁左右此时幼儿手术耐受力增强。唇部解剖标志清晰,腭部骨瓣容易剥离,血管细,出血少,医。学教育网术野较清楚,过晚手术将影响颌骨,2017年1月我院引进国际友人资助的“阳光微笑工程项目”实施了90例均在全麻下进行唇腭裂修复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90例,男36例,女54例,其中唇裂64例,腭裂26例,年龄3~26个月,5~9.5kg.

2术前护理

2.1护理评估

要根据患儿的健康状况决定手术时机,特别是对待婴幼儿,若健康状况良好,可施行手术。如果体重不足,血红蛋白量过低或患儿有其他疾病,均应推迟手术时间,对于有手术禁忌证的不能手术或暂缓手术。

2.2术前准备

术前应配合医生为患者作全身体格检查,如胸透,心电图,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等,术前8h禁食,4h禁饮,手术应安排在清晨施行,不易安排在午后,因小儿可因饥饿,如啼哭过久而引起脱水、烦躁等情况,使手术安全性降低。

2.3改变进食方式

对施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应从入院开始即指导其家长以汤匙或滴管喂养流食或母乳,以便患儿术后能适应这种进食方式,并告知家长术后患儿吸吮动作对伤口的危害,如可能导致伤口裂开或感染等,应设法避免,腭裂患儿仍可进普食。

2.4父母心理护理

术前与患儿父母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介绍有关唇腭裂的一般知识和治疗内容,展示给他们一些治愈医学`教育网患者术前术后对比的照片,增强父母帮助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消除焦虑和自卑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术后护理

3.1抢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在患儿未回病房前,应将听诊器、血压计、氧气、吸引器等放在病房,以备急用。

3.2病情观察

术后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防止误吸。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缺氧症状,术后患儿平均吸氧2~4h,因全麻下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受全麻药及手术区域的影响,术后呼吸抑制或气道梗阻现象普遍,使早期低氧血症发生较高,保持时间长。严密观察手术创口渗血情况,组织皮瓣的血运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术后注意约束双手,以免抓伤口。

3.3口腔护理

注意口腔清洁,每次餐后饮少量开水,冲去食物残渣,鼻腔内滴入稀碘伏3~5滴,每日3次,以预防腭部鼻腔面创口的感染,换药时用双氧水或稀碘伏清洗创面及口腔,不宜过多触动伤口,更不可撕脱伤口的假膜。

3.4饮食护理

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后待麻醉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要用滴管或汤匙进食,对于腭裂修复术后的患者,患儿完全清醒后,可饮用少量糖水,无吞咽困难,逐步给予流质饮食,术后一周改进半流质饮食,要注意足够热量及蛋白质的补充,同时避免过热过硬的食物。

3.5出院指导

患儿拆线后伤口愈合良好即应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向患儿家长讲述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腭裂患儿应逐渐过渡至普食,继续保持伤口清洁。唇裂患儿应于3个月后复诊,腭裂患儿应于出院后1周复诊,并指导家长加强语音训练,如合并其他畸形者应确定下次手术时间。

4总结

配合唇腭裂患儿手术,必须了解患儿的发育特征,预见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配合准确。我们采取上述护理措施,护理了90例患儿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既帮助患儿安全渡过了手术关,又较好的恢复了患儿的生理功能,达到了美容的效果。

脑出血护理论文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

浅谈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后如何康复治疗

考试指导整体护理中入院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论文

基础护理:大量呕血和便血患者的护理

肝癌患者护理体会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

护理指导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体会

脑出血护理论文范文
《脑出血护理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脑出血护理论文范文(共20篇)】相关文章:

产后如何护理头发?产后头发护理的注意事项2023-01-17

放射科毕业论文:低剂量放疗2023-02-07

口腔内科病例报告范文2022-09-23

产科实习生总结2023-12-08

儿童眼外伤的应急措施2023-03-02

放疗科护理培训工作计划2022-08-08

高危高龄人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2023-01-21

神经外科工作年度总结2023-09-01

新型塑料保护膜对钢结构防腐的效果分析论文2023-04-17

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报告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