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01 08:09:05 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互联网思维心得体会(精选12篇)由网友“阿良良木翼”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互联网思维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互联网思维心得体会

篇1:互联网思维心得体会

法则1:得“d丝”者得天下。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d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人人自称“d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QQ、百度、淘宝、微信、YY、小米,无一不是携“d丝”以成霸业。

法则2:兜售参与感。

一种情况是按需定制,厂商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可,如海尔的定制化冰箱;另一种情况是在用户的参与中去优化产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新品上市,都会把设计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丝群组里,让粉丝投票,这些粉丝决定了最终的潮流趋势,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

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便是粉丝经济。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粉丝是最优质

的目标消费者,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电影《小时代》豆瓣评分不到5分,但这个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这些粉丝正是郭敬明的富矿。正因为有大量的粉丝“护法”,《小时代1》《小时代2》才创造出累计超过7亿的票房神话。

法则3: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微信新版本对公众账号的折叠处理,就是很典型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选择。

用户思维体系涵盖了最经典的品牌营销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标消费者--“d丝”;What,消费者需求--兜售参与感;How,怎样实现--全程用户体验至上。

篇2:互联网思维营销心得体会

现如今这个正在迈进全面信息化的时代,让许多办公形式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也让网络营销成了现如今的热门。在这种趋势下,我参加了网络营销培训专题,获益良多。

首先,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这个门外汉终于对网络营销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明白了什么是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二十一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商业形式。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平台,以网络用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和认知为导向,利用各种网络应用手段去实现企业营销目的一系列行为。虽然网络营销以互联网为核心平台,但也可以整合其他的资源形成整合营销,比如销售渠道促销、传统媒体广告、地面活动等。

互联网拥有其他任何媒体都不具备的综合营销能力,网络营销可进行从品牌推广,到销售,到服务,到市调等一系列的工作,包括电子商务、企业展示、企业公关、品牌推广、产品推广、产品促销、活动推广、挖掘细分市场、项目招商等方面。这里所指的网络不仅包括互联网(Internet),还应该包括外联网(Extranet),即以及内联网(Intranet),即应用互联网技术和标准建立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交换平台。互联网上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它的触角可以延伸到世界每一个地方。利用互联网从事市场营销活动可以远及过去靠人工进行销售或者传统销售所不能的达到的市场,网络营销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新的市场机会。通过这次的网络营销的专场培训,其中的收获颇多,具体自己的感受体主要体现在现以下几点:

一,开展网络营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必须要有一个长久作战的准备,最重要的是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与充分的信用。

二,在现在的信息社会,建议发动所有可用的资源,能给所有创业人,正在创业人,准备创业人培养一种人人都可以作为销售一员的思想观念,人人参与,多一份付出就可能多一个机会,多一条出路。

三,网络营销必须要尽早组建专业的团队,只有在充分的准备下,知己知彼,充分的去了解市场后,才能够更有底气做好网络推广和营销的工作,使之一开始就成为一个营利性的网络营销。

四,针对销售产品以及网络营销一个消息透明度高,信息传播快,竞争激烈的特点,觉得有必要确定一个自己的主打产品,并且保证在这个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在灯饰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设计,在技术方面有自己的突破等。

五,尽早确定网络营销的定位体系,考虑到我们是以何种形式及同行的竞争特点,我们面对最基本的客户应该是什么人,从根本确定可以采取销售形势,如招商加盟+网络批发的形式。

六,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营销模式。

七,对与营销推广方式,以B2B推广为主,搜索引擎,广告为辅的原则。确定网络推广的业务范围与推广对象。

八,开展网络营销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网络营销采取的是新的营销管理模式。它通过因特网改造传统的企业营销管理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并通过整合其他相关部门如生产部门、采购部门,实现企业成本费用最大限度的控制。利用互联网降低管理中交通、通讯、人工、财务和办公室租金等成本费用,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益。许多在网上创业是因为网上企业的管理成本比较低廉,才有可能独自创业和需求发展机会。

通过此次实训,让我学认识到了网络营销的热门,以及网络营销的整体认识及具体认识,仿佛网络营销对自己敞开了欢迎的大门。对于青年创业也有了更深刻认识。同时,讲解人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幽默风趣的讲解了自身的创业故事,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过程,让我对创业的路途有了进一步认识,更加确定了前进的方向,以及前进的动力。

其中讲解人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要做的就是勇敢的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个驿站!“这让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工作应该持有的仔细认真的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屡败屡战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积极地去思考,多听别人的建议,不要太过急燥,要对自己所做的事去负责,不要轻易的去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在实践中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实际的操作经验,对实际的工作的有新的希望,更好地为我们今后的创业工作积累经验。我知道创业是一项热情的事业,并且要有持之以恒的品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篇3:互联网的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九大方面和五大关键词

随着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形态不断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当这种冲击不断加深和变革不断加剧的时候,互联网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思维范式,也就是当前各行业热衷探讨的“互联网思维”。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的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与传统产业的老板、企业家探讨发展问题时,李彦宏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 这个词。他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像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现在几年过去了,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甚至企业以外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了。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演变成多个不同的解释。

一、何为互联网思维?

随着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形态不断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当这种冲击不断加深和变革不断加剧的时候,互联网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思维范式,也就是当前各行业热衷探讨的“互联网思维”。

我们认为,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也不局限于互联网企业。当然,这里指的互联网也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而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家用设备、安防设施等等。这个时代我们叫做“大互联”时代,这个时代也会给安防企业带来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

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对传统营销和产品开发方式的改造,更是对传统组织和商业模式的改造,它将对传统企业价值链做一个系统的重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户思维。指对经营理念和消费者的理解。用户思维贯穿企业运营的始终,用户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没有用户思维也就不可能领悟好其他思维。为什么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用户思维是格外的重要?因为互联网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产品、价格、品牌方面的信息,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市场由厂商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消费者“用脚投票”的作用更为明显,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作为厂商,必须从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不能只是理解用户,而是要深度理解用户,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

(二)简约思维。指对品牌和产品规划的理解。在用户思维的指导下,品牌和产品该如何规划?以往品牌厂商多习惯大而全,产品线显得冗长,产品包装也恨不得列上全部产品卖点。而苹果、小米这类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给人的感受往往是极简元素。简约思维就是指在产品规划和品牌定位上力求专注、简单,在产品设计上力求简洁、简约。安防的民用以及智能家居产品在这方面都可以进行改观。

(三)极致思维。指对产品和服务体验的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竞争非常残酷,只有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足够好才可能真正地抓住用户,真正赢得人心,过剩的年代做不到极致,就很难在市场立足。

(四)迭代思维。指对创新流程的理解。传统企业推出新品多有一个长达2-3年的新品上市周期,而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开发采用迭代方式,在与用户不断地碰撞中把握用户需求,进而完善产品,让产品在用户参与中得以完善。安防企业做行业应用,厂商和用户最头疼的就是定制开发,所有的接入、功能的升级都在无休止地更改。都说每一个优秀的互联网产品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安防行业里面每一个优秀的产品都有一个失败的产品经理,因为他已经离职了,他会被无休止的定制开发给做死,因为在移动互联网里面,产品经理和用户是没有必然的接触的,接触少,交流信息越少,迭代就慢,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流量思维。指对业务运营的理解。互联网企业都有很典型的流量思维,“流量即入口”、“流量就是金钱”等理念推动着互联网企业流量为先的策略。

(六)社会化思维。指对传播链、关系链的理解。社会化商业时代已经到来,企业面对的员工和用户都是以“网”的形式存在,所以企业经营必须要融入社会化思维。除了营销环节的社会化媒体营销,还有众包、众筹、社会化招聘等很多方式值得探索。

(七)大数据思维。指对企业资产、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大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数据挖掘与分析成了企业的关键竞争力乃至核心竞争力。大数据思维同样贯穿在企业经营的整个价值链条。未来,安防企业的核心资产将变成安防大数据系统。

(八)平台思维。指对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的理解。互联网三大巨头分别构建了搜索、社交、商务三个领域的生态体系,分别成为各自领域的平台组织。对传统安防企业而言,如何思考自身商业模式的设计?互联网影响下,如何完成组织层面的调整和文化方面的创新?都是这场互联网转型攻坚战中的重要命题。

(九)跨界思维。指的是对产业边界、创新的理解。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纯物理经济与纯虚拟经济开始融合,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经无孔不入,掌握了用户和数据资产,将可以参与到跨界竞争中。

二、互联网思维的5个关键词

(一)便捷

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获取比传统方式快了很多也更加丰富了。这也是为什么PC取代了传统的报纸电视而手机即将取代PC--信息获取更便捷。

(二)表达(参与)

互联网让人们表达、表现自己成为可能。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都有参与到一件事情的创建过程中的愿望。让一个人付出比给予他更能让他有参与感。

(三)免费

从没有哪个时代让我们享受如此之多的免费服务,所以免费必然是互联网思维里面的一个。

(四)数据思维

互联网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了,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预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五)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就是让用户感觉爽,精神物质方面,也就是说,任何商业模式的根本都是用户,都是让用户满意。

互联网中的九大思维与20条法则

,除了那些网络流行语之外,“互联网思维”无疑是最火爆,也是被谈及最多的词汇,大大小小的案例不断涌现,以小米科技作为被膜拜的榜样,同时黄太吉、西少爷(已散伙)、雕爷牛腩这些都被奉为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思维的典范,可以有几个人能说清楚到底互联网思维都是哪些?需要尊崇的法则又是什么呢?

都说用户是上帝,如何让用户成为上帝,而不是像上帝一样卖东西给用户。商家需要懂得用户,了解用户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比如玩儿网络手游的公司,很多都是85后、90后甚至是95后,因为这些人更加贴近他们的目标群体,更能够了解他们的用户想要什么样的游戏,如果是一个60后、70后来做这类产品,相信很难把握住需求。

至于得屌丝者还是得大妈者,其实都能够得到天下,只不过方法与路径不同而已。

其实产品的简约,乔帮主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每项产品都非常的专注,呈现用户端都非常简单,简单至幼儿到老人都可以操作,不一定能玩儿的多熟练多深刻,但是至少能用基本功能,这就足够了。而扁平化的设计之风兴起,更让产品UI的简约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风潮。

当然在产品设计上,很多公司也想简单,可是国内用户更加习惯了一个应用玩儿天下的感觉,所以还得跟着用户需求走,两者不得不进行取舍。

极致肯定是所有公司对于产品、服务、体验的追求目标,满足所有客户的各种挑剔与要求,在极限的情况下,客户通过良好的体验就能够进行口碑的宣传,不过这只是良好的状态,很多公司都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做到,踏实将产品服务的根基做好,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今年的国家战略就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创新已经被提及太多,像马云一样颠覆整个零售行业的创新会有,但不会天天有,抓住用户需求,根据商业环境的变化,在小模式上寻求玩儿法的创新,加快迭代速度,找到适合用户的亮眼之处。

这一点阿里巴巴在前就已经看到了,淘宝通过免费店铺的模式吸引流量,最后形成了巨大的中心化入口。现在互联网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免费,硬件设备也在急速降低成本,为的就是获取更多的用户流量,当“临界点”到来的时候,离赚钱就不远了。

现在来看马云十年前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当时阿里内部有些人主张做网络游戏,挣快钱,马云说,我们未来的客户(80、90一代)还都是小孩儿,在玩儿游戏,我们做好在前面等他们。现在这一代人成为了消费主力的时候,自然“双11”也就发生了。

从去年开始,社会化营销在传播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不再有大把时间去读书看报,而是刷着微博微信获取信息来源,这样也就形成了华为、小米、魅族这样的网络水军的骂战,虽然没意思,但是大家还是都要投入来做。

举个例子,这几天小米因为专利的事情被爱立信在印度封杀,然后又解禁,关于小米专利技术的问题也就铺天盖地,据传竞争对手通过自媒体大号来攻击小米,科技媒体不断跟进,将新闻发酵,可以看到社会化传播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家玩儿坏了。

大数据思维首先你需要有数据,通过积累分析得到用户的行为习惯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或者服务,这是一个升华的过程。

例如现在的cookie数据分析,百度网盟、阿里妈妈都在做,已经不新鲜了,不过这种分析是基于用户已经购买或者浏览过的数据,有一定的延时性。据说以色列的一家公司能够做到针对用户目前浏览的网页进行数据分析,实时推送消息。比方说我现在在看姜导演的新片影评,还没有读完网页右侧就推送出最新的优惠电影票以及时段,更加人性化。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更能够捕获目标客户的心。

就像现在亿美软通与片仔癀合作的O2O大健康产业的事情,让一家传统的药品保健品公司能够充分享受到大数据所带来的体验。

平台思维已经普遍被根植在终端企业中,打造自己的生态圈,开发者形成共赢生态,在传统行业中,这种模式现在还不太常见,有一个例子,是海尔日日顺平台(虽然他们不太愿意跟海尔挂上),作为大型的家电类平台,从最初的海尔家电的物流,发展到多家家电企业,再将概念扩增至家居家装领域,逐渐形成平台的概念。

跨界是传统行业所一直追求的思维,你所在的产业无论是否适合,至少先开个网店,在百度投投广告,但这做了还远远不够,只做了传播互联网化、销售互联网化,而业务流程是否互联网化,企业内部是否互联网化才是现在所需的高阶内容。

例如业务流程中能否满足C2B、F2C的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通过电子化尽量压缩运营成本,将更大的利润让给用户,同时接受个性化订单,增加跟多的玩儿法。

互联网就是要打破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种种不合理,打破原有的边界与结构,余额宝颠覆了人们银行存款概念,淘宝打破服装行业近10倍的利润,阵痛肯定是有,就看你如何看待了。

篇4: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传统意义的社会资源为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三样东西主宰了整个社会发展几千年。到18世纪末,加入了一个元素:技术,工业革命因此引领社会发展二百多年。时至今天,信息成为社会资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人类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能成为社会资源是因为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一直存在,它决定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拥有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就占据主动和优势。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将不断地被消弱,足不出户,不仅遍览全球信息,也可发布信息至全球。在这个发展变化中,社会将天翻地覆,谁为消弱信息不对称做出贡献,谁就是英雄;谁充分利用消息不对称被弱化的'趋势,谁就能成功。当今国外的GOOGLE、AMAZON、FACEBOOK,国内的百度、腾讯、淘宝、京东等因迎合时代的变化而脱颖而出。

互联网思维这本书描绘了9大思维和22法则,(www.fwsir.Com)在一定程度上在如何弱化信息不对称和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弱化方面给与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对于吉峰来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解决农户在采购农机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农户能方便地找到真正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透明的价格,将“买放心农机,选吉峰连锁”落到实处,从而树立吉峰品牌。为实现这个目标,要在战略层、组织层、业务层等方面进行变革,投入全集团的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

篇5:《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互联网思维》(以下简称“思维”)则是对目前非常热门的互联网进行阐述与说明,选取人人皆知的案例进行分析。虽然成书时间相差7年,但我个人发现两本书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一个共同点+一个互补点+一个矛盾点。下面对这几点做简单的个人理解的说明。

一个共同点:客户价值观。“回归”中,陈老师主张要做合适的事,要了解消费者。她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企业对同行业对手的了解远远高于对市场的了解,即对客户需求的了解。我认为这是中国市场“价格战”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最终的结果就是三败俱伤。书中认为一个理智的企业应该深入调查市场,与客户面对面交流,了解客户所需的价格,所需的服务。在之前企业上班的时候,对这点深有体会,轮胎卖不出去,首先调查周边企业的价格,调查之后就参照他们下调幅度对自己的价格进行下调,作为业务员的我们,根本都不去接触客户,调查市场,所以唯一的.竞争标准就是价格,打压同行业“对手”,但这对于出口轮胎行业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败笔,降价的时差会使得轮胎市场价格没有标准,国外已经占领的市场最终会丢掉。

“思维”中,总纲的名字就叫“用户思维”,明确的指出了“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核心”去思考问题,其中提到了三点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得“潘俊闭叩锰煜+兜售参与感+用户体验至上。第一点的意思就是要面对具有潜力的大众群体,消费能力不一定高,但是要有数量,要有追求和需求,在这一点中,对“潘俊币淮首隽诵碌亩ㄒ澹坏诙点的意思是有了新产品,在产出之前就要让消费者参与进去,让消费者感觉这个产品的出世有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点则是点出,产品的效果要超出参与者的预期,让参与者获得惊喜感。这三点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小米:

小米用了3年,估值100亿。联想用了30年,估值100亿。诺基亚用了140年,估值146亿。(已经over)罗辑思维,罗老师也运用了这三点,通过粉丝参与,或者支持,获得持续的粉丝关注;锤子手机也是如此,都是通过关注度,用户体验,粉丝支持来获得爆炸式的营销额度。

一个互补点:渠道“回归”一书中,提出了中国营销在许多方面一直存在着误区:渠道、顾客价值、厂商关系、服务价值、营销战略、营销经理人等等。陈老师在那个年代提出,中国企业对渠道的理解过于肤浅,大部分企业理解为对经销商、零售商、批发商的合作关系上,而正确的、最简单有效的渠道其实就是解决“交货”的问题,如何保证把货以最合理、最快捷的方式交给客户,这才是渠道的本质。而现在流行的网上购物正是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互联网的发展仿佛正好解决了陈老师的“渠道”难题,但是如今的许多企业还是没有利用好互联网实现渠道的本质作用――合理+快捷。

在“思维”中对陈老师的渠道问题做了解答,其中提到了两点思维,一是社会化思维,二是平台思维。互联网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产品、价格、品牌方面的信息,省去了中间商环节,市场由厂商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在消费者主导的市场,产品的宣传,企业的口碑都要交给消费者决定,社会化思维最直接的意思就是不要自说自话,让众多消费者对产品或者企业的口碑进行博弈,以用户的方式和用户沟通;马云说过一句话:假设今天我是90后重新创业,前面有个阿里巴巴,有个腾讯,我怎么办?第一点,我如何利用好腾讯和阿里巴巴,我想都不会去想跟他们挑战,因为今天我的能力不剧本,心不能太大。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互联网时代渠道的第二个解决方法,那就是利用好平台。互联网时代再坚持传统的渠道进行销售、宣传,下场是很惨的。现在平台有很多,百度、腾讯、360、京东、淘宝都开设开放平台,消费者也都接触互联网,利用消费者在平台上相互传递,那才是0成本的最佳渠道。

一个矛盾点:服务两本书中提到的服务都是要求用户体验至上原则,矛盾点在于对提供服务是否收费的问题上。

“回归”一书中,认为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是两个平行概念,不是互补关系,产品的价值由产品本身决定,服务的价值由服务本身决定。不能把服务当做弥补产品不足的手段,服务必须带来增值。陈老师强调对客户提供的服务要进行收费,她认为免费的服务或许会失去客户。通过迪士尼乐园与迪士尼零售店的案例简单分析收费提供的服务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

而在“思维”一书中提出的“流量思维”中,则认为当下任何产品要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机会考虑后面的问题,前期服务要免费,用免费策略锁定更多客户,当用户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会产生质变,这种质变会带来新的“商机”或“价值”。通过QQ来说明了免费服务是为了更好的收费。

针对服务是否收费的不同看法,我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回归”一书中,主张后续服务收费,其收费主体是实体企业,并且规模不会太小,收费的对象是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这一点不能说不对,毕竟那个时代互联网对产业的颠覆还没有今天这么疯狂,还是实体企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论是工业还是电器业,处于一种厂家市场的年代,那个时候,盈利是第一目的,要做好服务,没有利润是不会真正去考虑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的。甚至于你提供了免费服务,消费者会怀疑你的服务质量以及产品质量。但是在当今这个社会,再靠服务获得的利润来提高服务质量,显然太慢了,也不太实际。团队过于复杂反而会让服务质量迟迟无法提高。

我个人更倾向于“思维”中提到的质变模式。免费的高质量服务,保证流量,保证产品的存活是第一点,只有存活下来才有资格提其他,所以这个观点的难点在于如何让企业在提供免费服务的期间存活下来。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利用好消费者,利用好平台,直接决定了免费服务获取流量的多少,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产生质变。

通过这两本书,客户价值再一次深化到脑海里,我也慢慢感觉到,在互联网时代建立在大众规模化刚性需求基础上衍生出方便快捷有品位的模式,可能会做到小而精,可能会自然而然的让消费者传递口碑。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有太多的成功案例,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短短几年就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但是我们不应该一味的模仿,因为这些成功我们无法肯定的说一定会持续的成功下去,毕竟时间太短,所有的人都是摸索着前进。有的人追求扩散式的流量增长,有的人追求内部会员的质量,有的人追求粉丝互动…….各种光鲜的模式,到底哪种适合自己,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与对比。

如同今天“互联网”一词非常火热,人人都可以谈上几句,对于互联网时代下应该怎么做的说教书籍和言论也各种各样。但是真正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没有几个,并不是说这种商业模式有多高深,而是大部分人还是把互联网当做一种高端科技看待,当做一种工具看待,而没有意识到所谓的互联网其实是一种时代,也许5年之后,互联网这三个字就被人遗忘了,因为人人都处于互联网中,就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叫做蒸汽时代,但是现在却没人那样叫了。互联网时代才刚刚开始,伴随着互联网对产业的冲击,人的思维模式也应该发生改变,我觉得可能几年之后,机场不再是机场,酒吧不再是酒吧,咖啡厅不再是咖啡厅,酒店也不止是用来睡觉的,餐厅也不只是吃饭的,美容店,快餐店,银行等待区等等传统的行业或者区域都可能发生今天现在我们没有想到的变化。

篇6: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意思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意思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1、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

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从应用层面到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珍妮纺纱机从一项新技术到改变纺织行业,再到后来被定义为工业革命的肇始,影响东、西方经济格局,其跨度至少需要几十年。互联网也同样。

但因为这种影响是滞后的,所以,我们就难免会处于身份的尴尬之中:旧制度和新时代在我们身上会形成观念的错位。越是以前成功的企业,转型越是艰难,这就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讲到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个技术领先的企业在面临突破性技术时,会因为对原有生态系统的过度适应而面临失败。

现在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面临的就是这种状况。这种困境可以叫做“工业人”要变成“数字人”的困境。

2、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

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这三个大可以称为工业化时代企业经营的“圣三位一体”

1)但是互联网时代,这三个基础被解构了。工业化时代稀缺的是资源和产品,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竞争力,现在不是了;

2)产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的,渠道垄断很难实现;

3)最重要一点,媒介垄断被打破了,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你再希望通过买通媒体单向度、广播式制造热门商品诱导消费行为的模式不成立了。

这三个基础被解构以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发生了转变,消费者主权形成。

3、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

以前的企业也会讲用户至上、产品为王,但这种口号要么是自我标榜,要么真的是出于企业主的道德自律。但是在现在这个数字时代,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用户至上是你不得不这样的行为,你得真心讨好用户。淘宝卖家“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是真实的情绪,因为好评变成了有价值的资产。民主和专制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不得不对人民好,后者是出于道德自律。所以判断民主社会和专制社会的一大标准,就是两方是怎么对待道德这个事情的。

4、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和服务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在功能都能被满足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是分散的、个性化,购买行为的背后除了对功能的追求之外,产品变成了他们展示品味的方式。

这样,消费者的需求就不像单纯的功能需求那样简单和直接,所以,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就是一个测试的过程,要求你的产品是一个精益和迭代的过程,根据需求反馈成长。小米手机每周迭代一次,微信第一年迭代开发了44次,就是这个道理。

5、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自带了媒体属性

因为需求和品味相关联,也就是和人性相关联,所以,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就是极致性能+强大的情感诉求。这两样东西都是会自传播的。

现在看到一些和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还在开新闻发布会,还在把硬广当致胜利器,都是互联网思维不充分的体现。

6、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组织一定是扁平化的

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分享,组织内部也同样如此,它讲究小而美,大而全、等级分明的企业很难贯彻互联网思维,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对员工,有没有爱,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很遗憾,很多互联网企业也还在用工业化的套路做着自己的企业。大家都羡慕小米、极路由这样的极速发展,但如果不能在观念上进行改变,那么,不管你做的是APP还是其他,你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企业。

阿航说:互联网思维,我觉得有宏观的和狭隘之分。除了上述六点以外,我个人认为,在我们这一代人,思维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思维。试想一下当你要约朋友一起去吃个饭的时候,当你打开大众点评找到合适的餐馆,再用微信去联系你朋友的时,你已经被接入了互联网。所以其实无论做产品也好,做企业也好,根本并不需要把互联网思维等,想得太透彻。只要你的产品是好产品(前提要有人用),只要你能赚到钱了,这才是王道。

篇7: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什么叫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1、互联网思维要以用户为中心

传统企业想要进行转型,首先要摒弃“客户是上帝”这种思想。在这种思维方式中,只提供服务给付费的人。然而,在互联网思维中,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才是上帝。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很多通过互联网思维获得成功的企业,他们的产品不仅免费,甚至有的倒贴钱进行宣传。最近,很多外卖网站打得不亦乐乎,用户购买早餐有的打五折,有的甚至免费。

很多传统企业都不明白这种方式,认为这种行为简直不可理喻。但互联网思维就是这样,首先要积攒用户,以用户为基础建立商业模式。所以,在抢夺用户上,互联网公司是绞尽脑汁,打车送现金、免费吃早餐层出不穷。

2、、互联网思维要让用户尖叫

小米董事长雷军曾说过,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现如今,所有的产品高度同质化,怎样才能从众多产品当中脱颖而出?如果你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做到极致,好得超出他们的预期,自然就会脱颖而出获得成功。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好的产品是需要不断地纠正、完善,才能够获得成功。

很多传统企业把产品售卖出后,就不再管用户的使用情况。而在互联网思维中,产品售卖出去,仅仅是一个开始。把握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利用用户的参与和反馈逐步改进产品,快速迭代,才能够逐渐取得成功。例如,免费的杀毒软件其实不止360一家,小红伞、Avast等国际知名杀毒软件都有免费版供用户使用,但随着360的不断更新,贴近消费者需求,最终甩开其他产品,成为真正的巨头。

3、互联网思维要重视用户体验

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好的产品即使不投放广告,也会自然而然形成口碑传播,甚至成为社会话题。哪怕是产品做得再好,如果不重视用户的体验,最终也只能走向消亡。现在手机市场中,苹果的IOS系统炫酷的界面和流畅性明显高于安卓系统,但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却只有12%,远低于安卓系统63%的市场占有率。苹果过高的价格定位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在于安卓系统的开放性,让用户能够更深入的参与到系统的优化与更新。

传统企业如果只看到了砸钱,而没有认识到用户体验才是王道,那么很可能遭受挫折。例如,前一阵占据市场很大份额的凡客诚品,因为盲目扩张,看不起传统服装业,扬言收购LV。这就是放弃了“体验至上”的思维方式。结果是,用户纷纷放弃凡客诚品。最后,它的用户数量大幅下降,现在员工总数已经只剩下了300人。

4、互联网思维要商业模式转变

互联网思维强调的,首先不是获得盈利,而是获取用户,这正是与传统思维不同的地方。传统企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显得格格不入。互联网企业的模式是通过传播让用户在看到产品前已经了解到产品有多好,甚至让用户自发的宣传,成为粉丝。例如小米手机的营销方式就是这样。这种模式下,免费的产品成为了可能。

企业通过免费策略争取用户,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为企业带来质变,甚至自发带来传播。腾讯QQ也是在宣布免费后,才得到爆发式的增长,最终成为互联网巨头之一。当然,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盈利都是最终目的,产品免费是手段,目的是打造一个新的价值链,通过广告、增值服务等方式进行盈利。

互联网用户思维的法则

“独孤九剑”第一招是总诀式,第一招学不会,后面的招数就很难领会。互联网思维也一样。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央”去考虑问题。作为厂商,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创建起“以用户为中央”的企业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活。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这里面有几个规则:

规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捉住了“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以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一定是失败的。QQ、百度、淘宝、YY、小米,无一不是携“屌丝”以成霸业。

规则2:兜销到场感 一种情况是按需定制,厂商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可,如海尔的定制化冰箱;另一种情况是在用户的到场中去优化产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新品上市,都会把设计的式样放到其治理的粉丝群组里,让粉丝投票,这些粉丝决议了最终的潮流趋势,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

让用户到场品牌传播,即是粉丝经济。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由于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电影《小时代》豆瓣评分不到5分,但这个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纪只有22岁,这些粉丝正是郭敬明的富矿。正由于有大量的粉丝“**”,《小时代1》《小时代2》才缔造出累计超越7亿的票房神话。

规则3: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而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新版本对民众账号的折叠处置,就是很典型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选择。

用户思维系统涵盖了最经典的品牌营销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标消费者——“屌丝”;What,消费者需求——兜销到场感;How,怎样实现——全程用户体验至上。

篇8:《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网络传递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这相较于传统行业而言不创新、不突破必将被时代淘汰,从最初的小米饥饿营销再到其他餐饮业、影视业的不断更新迭代,并从中建立起自己的互联网品牌,而在这本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中详细的介绍了互联网的9个大思维以及22个法则,为那些正处在困扰中的传统企业带带实质性的帮助,并对自身的产品定位及方向提供了极好的指导性意义。

首先我们所说的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难理解,单纯从用户两字中其实便可猜其一二,在互联网中消费者永远是市场的主导者,但对于产品制造商而言深入了解用户才是企业经营生存的根本。目标需求的正确设定,从中抓住市场的需求,彻底形成一种长尾效应。另在产品开发研制过程中若让用户参与其中,无疑会促使粉丝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小米中的“米粉”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因此品牌需要的不仅仅是会员而是粉丝,只有粉丝的增长才能拉动产品的快速消费。好的用户体验无论从细节还是产品本身都超出了用户的预期,并能够带给用户惊喜,应此产品对于用户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简约思维,这边是指在产品的设计及定位时要力求简单并且专注,很多人都了解,越简单的事情越容易被理解以及传播。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情才会把东西做到最好,特别是在初步成长时期,无法专注就无法在这个环境中生存立足,更无法使企业强大起来,另外外观的简洁,操作流程的简化,一个产品在设计之初就需这样设计,即简约即是美。

极致思维,产品与服务在用户体验中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极致就是为客户打造一个尖叫的产品,好的产品自然会有自身的一个传播口碑,其次是服务,好的服务即是间接进行营销,好的服务能带给客户最直观的企业形象,应此服务也必须做到极致。

迭代思维,是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会伴随着不断尝试错误以及问题的产生,这就需要从用户的心理入手,将用户的反馈问题进一步改善,从细微入手。再一个就是快速的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并不断适应他们对需求的变化。

流量思维,互联网的产品很多都不是直接向消费者收费,而是使用免费的方式锁住客户,客户群里建立起来后通过对后期增值的服务进行收费,这就形成了一个免费模式短期免费,长期收费。产品的量变必能引起质的变化,也就是“临界点”,但我们知道坚持实则不易,能坚持下来直到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

社会化思维,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而面对的客户也是点对点的分布存在,其中有几个营销方式可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口碑营销,通过自己的社交圈子来进行口碑营销无疑是当下十分主流的一种传播方式,许多人运用这种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效应。其次是众包协作,简单点就是指群体集体创造,就像小米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让用户参与其中,这实际就是一种众包方式。

大数据思维,当代社会用户在网上会产生许多信息及行为关系这方面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沉淀很好的为企业提供客户分析来源,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成为领域中的核心力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产品的用户定位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个人,这个就需要我们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

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目的是达到双赢的效果,当你无法拥有更好的平台实力时,你就只需要思考我如何更好的使用现有的平台,良好的企业必能带给员工发展的平台,因此,企业的发展必定是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

跨界思维,互联网与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许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不堪,这就需要企业的跨界变革,包括内部结构以及运营方式的彻底改变,跨业的未来更是充满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威力,将互联网融入在企业经营管理思维中,可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书中的和君“十六字诀”: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意为魂,金融为器来来一语道破,而其中创意中的魂字更是需要认真思索、体味。

篇9:《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时下“互联网思维”这一非常火热,刚开始我根本没有注意它,主要是因为从字面上来理解,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互联网嘛,大家都知道是啥玩意儿,近期详细阅读了赵大伟先生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并获益良多。读完本书,对于互联网思维有了整体的了解书中列举了很多互联网思维应用非常成功的案例,如互联网三大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是如何击中用户痛点起家,如何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小米是如何的紧抓用户体验,以“专心做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为根本理念,成为新兴巨头;阿芙精油、三只松鼠等淘宝店铺是如何通过互联网思维来管理自己的团队运营,如何的创造了电商传奇,理论与实践验证的结合,是本书一大特色。把一些概念化的东西,通过实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读者在读完后,能够迅速的抓住重点。何谓互联网思维的独孤九剑?即: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根据现实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分析了几个主要的思维。

用户思维

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得信息更加透明,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用户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消费者主权和个性化时代,权力向用户转移。价值链的每一个活动,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营销和服务等,都要汇集用户的智慧,要关注用户的体验和用户参与感,塑造有爱的互动,与用户共同创造价值。比如我们现在的沃易购,其实我们不直接面对用户,而是直接面对客户,这些客户里分布在不同的区县乡镇,客户的规模有小,客户多我们提出的服务及价格物流等需求也是各种各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只是理解这些客户,而是深度理解用户;不只是你做了什么,而是客户感受到了什么;不只是简单地听取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客户参与的每一个环节,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其实,用户思维都是片面的思维。,因为不管是什么企业,不管企业做什么,最后需要将各种优势和能力变现,最后埋单的总是客户。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客户!

简约思维

就是要求在产品的规划和品牌的定位过程中,要力求专注和简单。当然,这不仅仅是单纯的简单,而是对用户需求深刻洞察之后的践行。大家晓得HTC是如何没落的吗?从手机市场来看,有两种模式可取,要么厉害如苹果,不采用机海战术,一款旗舰打天下;要么如三星,以GalaxyS和Galaxy Note为核心来满足中高端市场的需求,提升品牌形象,保证利润率和市场,以其他叫不上名字的型号覆盖中低端市场。而HTC是怎么做的呢?几乎每款手机都是旗舰,但是每款都成了机海战术中的一员。刚出了新款,消费者还没反应过来,另一款旗舰又出来了,我们该买哪款?HTC没有引导消费者,把选择的难题留给了消费者,选择太多就意味着没有选择。买个手机这么伤脑筋,还是去买iPhone吧!多简单,完全不需要考虑。

极致思维

何谓极致?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远远的超出用户的思想预期。大家要知道,一个好的产品是可以说话的啊。当今社会,微博、微信大行其道,产品的好坏可以迅速的通过这些渠道进行传播,口碑就是这么来的。因此,做产品要有匠人的精神,也就是保持专注和追求极致,是一种死磕的精神,一定要将产品体验做到最好。

流量思维

互联网经济说到底是流量的变现过程。根据我国消费者的特点,通过免费模式来聚集人气和流量,然后再通过广告,游戏娱乐,商品服务来把流量转化为实际的现金流。这点于实体经济的店铺流量曲艺同工。流量的获取需要优质的内容即产品与服务作为根本,通过网络推广获得关注,进而促进销售。在互联网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提高流量转化率和对老用户的深度挖掘就非常重要了。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把线下流量和线上流量进行引导,低成本的获得流量,提升销量和利润就非常关键。就我司的沃易购来讲,可以通过O2O模式,进行线下与线上同时推广,低成本获取流量,是未来成功的保证。

大数据思维

互联网时代,我们面对的消费者或客户更加个性化的,他们对产品及服务要求更高,变化更快。如何能提前预判消费者的需求,就需要从消费者历史消费行为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建立大数据库,通过技术手段精准推送营销。大数据,是通过消费者网络消费购买行为的痕迹来建立数据库,根据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习惯来预测消费者未来的购买需求和购买力,然后根据这些精准分析来对消费精准营销。大数据的核心在于数据采集,传统行业的CRM系统就是最初级的数据库;另一方面是对消费者心理行为习惯的深入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可以说,未来的电子商务就是大数据营销。建议公司开发并建立沃易购的消费者数据库,更好的留住消费者服务消费者。

篇10:企业家的互联网思维

企业核心管理人员定制好思想方针后,企业员工业务体系也随之改变,无论是产品设计师亦或者是品牌策划者对品牌的定位均作出调整,由之前的以厂商为中心,调整至以用户为中心上,设计出符合消费者习惯的产品,更好的去迎合用户,抓住用户的痛点。

统一用户与品牌为一体,让用户自愿为品牌传播,打造粉丝经济,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口碑服务。面对产品越来越丰富的今天,80后、90后更向往价值观层面的契合和精神引领,也需要更强的群体认同感,甚至在消费行为上更容易相互影响。

然走在时代前沿的企业家总是一眼望到商机,电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他们总是能通过一些平台搭上互联网转型的公车,改变思维、改变模式,从而踏上互联网+之路。互联网转型,手拉葫芦行业新机会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篇11:犹太人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降低维度,让互联网产业 低姿态主动去融合实体产业。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这里指的互联网,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等等。

篇12:马化腾的互联网思维

一、互联网时代的“灰度法则”及七个维度

1、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

2、速度: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3、灵活度:主动变化比应变能力更重要

4、冗余度:容忍失败,允许适度浪费

5、开放协作度:最大程度地扩展协作

6、进化度:让企业拥有自进化、自组织能力

7、创新度:充满可能性、多样性的必然产物

二、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

第一个路标:连接一切

第二个路标:“互联网+”创新涌现

第三个路标:开放的协作

第四个路标:消费者参与决策

第五个路标:数据成为资源

第六个路标:顺应潮流的勇气

第七个路标:连接一切的负面风险

三、关于互联网问题的八条论纲

论纲一:互联网即将走出“三峡时代”

论纲二:客户端不再重要,价值链往上游转移

论纲三:“垄断”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罪名

论纲四:不仅仅是截杀渠道,而是占据源头

论纲五:“产品经济”逐渐演化到“体验经济”

论纲六:拥有“稀缺性”,不要被“免费”吓倒

论纲七:产品经济束缚人,互联网经济将解放人

论纲八:伟大公司不见得是一个大公司

纵观全书,腾讯始终坚持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据,在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上的原则是:让产品自己召唤人,同时产品的核心能力要做到极致。另外马化腾提出高端用户的感受才是真正的口碑。

马化腾互联网思维解读-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

各位合作伙伴,大家好!

从去年合作伙伴大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这一年里,我们大家一起向一个开放的、没有疆界的互联网新生态迈出了第一步。大量的创业伙伴在腾讯开放平台上涌现出来,其中不少团队还取得了初步成功。看到这些新的现象,我既感到高兴,也体会到责任重大。如果说以前腾讯做得好不好只关系到自己员工和股东,现在则关系到大家,腾讯还必须要促进平台繁荣、与广大合作伙伴一起成功。这个转变让我一再思考,除了流量、技术、服务等“硬件”的分享,腾讯还能带给大家什么?换句话说,怎么把腾讯累积的经验和能力开放出去,让整个互联网行业生态发展得更加健康繁荣?

一年来,通过对开放平台上合作伙伴的观察,我发现,做好一款产品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太难;但是,如何让它持续地运营下去,如何移植一款产品的成功经验从而创造一系列的成功产品,却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这些思考来自腾讯14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在腾讯内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有一个词一直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灰度”。

我很尊敬的企业家前辈任正非也曾经从这个角度有深入思考,并且写过《管理的灰度》,他所提倡的灰度,主要是内部管理上的妥协和宽容。但是我想,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创新和企业管理的灰度更意味着时刻保持灵活性,时刻贴近千变万化的用户需求,并随趋势潮流而变。那么,怎样找到最恰当的灰度,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既能保持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又让创新有一个灵活的环境;既让创新不被扼杀,又不会走进创新的死胡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快速变化中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互联网是一个开放交融、瞬息万变的大生态,企业作为互联网生态里面的物种,需要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各个方面都具有与生态系统汇接、和谐、共生的特性。

从生态的角度观察思考,我把14年来腾讯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这个法则具体包括7个维度:

分别是: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

这里简短与大家一一探讨:

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

大家可能认为说用户有点老生常谈,但我之所以在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最简单的东西恰恰是做起来最难的事情。

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研发者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好的产品是有灵魂的,优美的设计、技术、运营都能体现背后的理念。有时候开发者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越厉害越好,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或者什么,因为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厉害,但用户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腾讯也曾经在这上面走过弯路。现在很受好评的QQ邮箱,以前市场根本不认可,因为对用户来说非常笨重难用。后来,我们只好对它进行回炉再造,从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去研究,究竟什么样的功能是他们最需要的?在研究过程中,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

我想强调的是,在研究用户需求上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想当然地猜测用户习惯。比如有些自认为定位于低端用户的产品,想都不想就滥用卡通头像和一些花哨的页面装饰,以为这样就是满足了用户需求;自认为定位于高端用户的产品,又喜欢自命清高。其实,这些都是不尊重用户、不以用户为核心的体现。我相信用户群有客观差异,但没有所谓高低端之分。不管什么年龄和背景,所有人都喜欢清晰、简单、自然、好用的设计和产品,这是人对美最自然的感受和追求。

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已经不是早年的单机软件,更像一种服务,所以要求设计者和开发者有很强的用户感。一定要一边做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一边把自己的触角伸到其他用户当中,去感受他们真实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从不完美向完美一点点靠近。

速度:快速实现单点突破,角度、锐度尤其是速度,是产品在生态中存在发展的根本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几种现象:

有些人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地布好局;

有些人习惯于追求完美,总要把产品反复打磨到自认为尽善尽美才推出来;

有些人心里很清楚创新的重要性,但又担心失败,或者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些做法在实践中经常没有太好的结果,因为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好的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开始的。同时,千万不要以为,先进入市场就可以安枕无忧。我相信,在互联网时代,谁也不比谁傻5秒钟。你的对手会很快醒过来,很快赶上来。他们甚至会比你做得更好,你的安全边界随时有可能被他们突破。

我的建议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自己也就很有产品感觉了。

所以,这里讲创新的灰度,首先就是要为了实现单点突破允许不完美,但要快速向完美逼近。

灵活度:敏捷企业、快速迭代产品的关键是主动变化,主动变化比应变能力更重要

互联网生态的瞬息万变,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应变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实际上主动变化能力更重要。管理者、产品技术人员而不仅仅是市场人员,如果能够更早的预见问题、主动变化,就不会在市场中陷入被动。在维护根基、保持和增强核心竞争的同时,企业本身各个方面的灵活性非常关键,主动变化在一个生态型企业里面应该成为常态。这方面不仅仅是通常所讲的实时企业、2.0企业,社会化企业那么简单。互联网企业及其产品服务,如果不保持敏感的触角、灵活的身段,一样会得大企业病。腾讯在2011年之前,其实已经开始有这方面的问题。此前我们事业部BU制的做法,通过形成一个个业务纵队的做法使得不同的业务单元保持了自身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但是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冗余度:容忍失败,允许适度浪费,鼓励内部竞争内部试错,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

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实际上,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还会有一个困惑:自己做的这个产品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我的经验是,在面对创新的问题上,要允许适度的浪费。怎么理解?就是在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即使有一两个团队同时研发一款产品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你认为这个项目是你在战略上必须做的。去年以来,很多人都看到了微信的成功,但大家不知道,其实在腾讯内部,先后有几个团队都在同时研发基于手机的通讯软件,每个团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最后微信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你能说这是资源的浪费吗?我认为不是,没有竞争就意味着创新的死亡。即使最后有的团队在竞争中失败,但它依然是激发成功者灵感的源泉,可以把它理解为“内部试错”。并非所有的系统冗余都是浪费,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不创造各种可能性就难以获得现实性。

开放协作度:最大程度地扩展协作,互联网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

互联网的一个美妙之处就在于,把更多人更大范围地卷入协作。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越多人参与,网络的价值就越大,用户需求越能得到满足,每一个参与协作的组织从中获取的收益也越大。所以,适当的灰度还意味着,在聚焦于自己核心价值的同时,尽量深化和扩大社会化协作。

对创业者来说,如何利用好平台开展协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前做互联网产品,用户要一个一个地累积,程序、数据库、设计等经验技巧都要从头摸索。但平台创业的趋势出现之后,大平台承担起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创业的成本和负担随之大幅降低,大家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最核心的创新上来。

对我个人来说,2010、2011、2012年以来,越来越意识到,腾讯成为互联网的连接者也就是帮助大家连接到用户以及连接彼此方面的责任、意义和价值更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实现的转变就是,以前做好自己,为自己做,现在和以后是做好平台,为大家而作。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开放、协作、分享,首先因为对他人有益,所以才对自己有益。

对腾讯来说,我对内对外都反复强调我们作为平台级企业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肯定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也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听听大家对如何经营好开放平台的意见和建议。这绝不是一个姿态,而是踏踏实实的行动力。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必然是不同物种有不同分工,最后形成配合,而不是所有物种都朝一个方向进化。

在这种新的思路下,互联网的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利用平台已有的优势,广泛进行合作伙伴间横向或者纵向的合作,将是灰度创新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进化度:构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本身在无控过程中拥有自进化、自组织能力

这一年来,我也在越来越多地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企业该以什么样的型态去构建它的组织?什么样的组织,决定了它能容忍什么样的创新灰度。

进化度,实质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DNA、组织方式是否具有自主进化、自主生长、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能力。我想举一个柯达的例子。很多人都知道柯达是胶片影像业的巨头,但鲜为人知的是,它也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然而,这个掘了胶片影像业坟墓、让众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发明,在柯达却被束之高阁了。

为什么?我认为是组织的僵化。在传统机械型组织里,一个“异端”的创新,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甚至会因为与组织过去的战略、优势相冲突而被排斥,因为企业追求精准、控制和可预期,很多创新难以找到生存空间。这种状况,很像生物学所讲的“绿色沙漠”——在同一时期大面积种植同一种树木,这片树林十分密集而且高矮一致,结果遮挡住所有阳光,不仅使其他下层植被无法生长,本身对灾害的抵抗力也很差。

要想改变它,唯有构建一个新的组织型态,所以我倾向于生物型组织。那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外界看起来似乎是混乱和失控,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进化,在寻找创新。那些所谓的失败和浪费,也是复杂系统进化过程中必须的生物多样性。

创新度:创新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充满可能性、多样性的生物型组织的必然产物。

创意、研发其实不是创新的源头。如果一个企业已经成为生态型企业,开放协作度、进化度、冗余度、速度、需求度都比较高,创新就会从灰度空间源源不断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创新不是源头,而是产物。企业要做的,是创造生物型组织,拓展自己的灰度空间,让现实和未来的土壤、生态充满可能性、多样性。这就是灰度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跃迁和进化。腾讯最近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是为了保持创新的活力和灵动性,而进行的由“大”变“小”,把自己变成整个互联网大生态圈中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我相信每一个创业者都怀有一个成功的梦想,我与大家分享的是腾讯14年互联网实践的一点体会。它肯定是不完整的,但它同样也遵循“小步快跑”的灰度法则,需要一步一步去完善,大家可以继续发挥和探索。我希望的是,腾讯不仅是能让大家赚到钱的平台,更能成为业界一起探索未来、分享思考的平台。以后每年,但凡在创新方面能有所心得,我都会跟大家一起分享。

读关于互联网+心得

管理思维心得体会

互联网公开课心得体会

互联网思维与应用学习总结

浅析互联网之利弊心得体会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核心精神

大数据中的财政思维

罗辑思维 标语

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英特尔未来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互联网思维心得体会
《互联网思维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互联网思维心得体会(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学习网页设计课程心得体会2024-01-21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论文2023-07-15

互联网时代小学作文2022-06-22

《互联网时代》纪录片观后有感心得2023-03-29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论文2022-06-22

“三聚焦”培育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2024-04-21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2022-08-03

人本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2023-05-30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2023-06-20

数字化时代下的字体设计教学方法创新论文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