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体会

时间:2022-05-06 22:12:41 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体会((精选19篇))由网友“co1120407”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体会

篇1: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体会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体会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计算机课程也就成了技工院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技工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计算机使用技能,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更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全面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了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作 者:彭玲  作者单位:深圳市技工学校,深圳福田,518049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 关键词:兴趣   能力  

篇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为纯理论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工作原理等。这个部分教师使用教学课件讲授为主,教学场所为教室或者是多媒体教室。第二为计算机应用,以操作为主,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人手一机,教师使用教学软件采取互动式、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实训法等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边学边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教学搬进实训场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教师由以往的“讲三练二考一”向“讲一练二考三”转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学”

此课程的“学”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师如何让学生学,二是学生如何来学。

“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又传授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情况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做”一体。

三、具体教学案例

我曾经给几个专业的学生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尝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相同,教学侧重不同”的情景教学。

(一)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之后,并不直接开始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软件使用)的教学,而是进行计算机实际应用的教学。考虑到计算机本专业的学生在其后要开设大量的本专业课程,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这些后续课程的前导,因此在当前的第二步(计算机技术基础内容的教学)安排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其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更多地教授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内部核心运用。在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中,要完成Word、Excel、Powerpoint相关知识的教学,还要着重强调熟练操作,自主学习。这是对之前计算机技术基础中学到的软件概念的实践感知,也是对其后本专业软件课程的一个提前认知。

(二)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学校、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很少会更深入地对计算机软件编程和硬件维护方面进行研究,而是办公软件运用较为频繁。所以,笔者在教学“两步走”的第二步,也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花大量的时间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情景教学。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工作方向,在介绍基本的软件使用技巧之后,讲解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这样使得学生通过具体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相关软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带来便利。

在进行PowerPoint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笔者增加了“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一节课”等等教学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外扩展环节里,布置了通过PowerPoint制作市场推广计划等练习项目。

(三)对文秘、社会工作与管理等专业的教学

文秘、社会工作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各单位从事文秘、行政等相关工作,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而是对办公软件的运用较为频繁。所以,笔者在教学“两步走”的第二步,也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花大量时间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情景教学。

篇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今已成为信息化的时代,在信息化的时代里计算机作为人们通用的工具。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信息的意识,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视越来越加强。

我从事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教学工作已10多年了,教材也发生了多次变化。虽然现在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开设计算机课程,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计算机的操作还是不熟练。所以如何对电大专、本科层次的学生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 让学生认识到电大教学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性

目前,电大的各类专业、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显然,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对本课程的教学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并对本课程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1、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

电大是一所远程开放教育的成人高等院校,它采用了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基础、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是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而设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电大学生必须掌握以计算机应用及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的手段,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很多电大学生对计算机仍然比较陌生。即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电大学生用起计算机来,也常常捉襟见肘,表现出基本技能的欠缺。

2、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大学生现实状况的需要

由于电大是一所成人高校,学生的来源非常复杂,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较素质偏低,所以电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渗透性和变革性都很强的基础课,它综合了诸多现代科技领域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切实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克服学习计算机的几个误区

1、英语不好,所以计算机学不好。

经常听到一些成人朋友抱怨自己英语没学好,所以计算机自然也学不会,有的甚至因此不愿接触计算机。

2、年龄大,计算机就学得慢。

很多人不愿或惧怕学习计算机,认为计算机这东西小孩子学得快,成年人的记忆力差,手指不够灵活,学起来太困难。

成年人较强的理解能力及学习主动性,同样他们成为学习计算机的优势。因而,年龄不是学习计算机的障碍。

3、学计算机就是上网。

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使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最快的速度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许多人一接触计算机,便马上开始学上网。如果问他了解计算机知识吗?他会很肯定地回答:“会!我每天都上网” 。

4、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我们对于学习知识一直提倡的是:勤奋好学、善于钻研,学习不留死角,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有些朋友把这种精神用在了学习计算机知识上,结果却事倍功半。

3 优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

1、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同时结合本地区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商贸等方面的应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练习时间占70%,理论教学、演示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4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能力

1、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

2、充分用好“帮助”功能

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可以借助Windows程序中良好的帮助系统,当我们对某一功能不了解时可以随时按下F1键来打开帮助。如:Word 的“帮助”功能中隐藏着不少小窍门,如显示“日积月累”、快速获取帮助主题等等,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其功能,就可以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3、借助网上别人的学习经验

网络是一个大课堂,上面的东西是五花八门,凡是不太清楚的知识点等,都可以上网去查,“拜网为师”,诸多问题在网上都能找到一定的解决办法。

总之,学好计算机基础,以便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在熟练中总结出一些技巧,这才是计算机基础这门程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为其他相关学科打下基础。

篇4: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

作者/席爱平

摘 要:针对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兴趣;效率;能力

我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已有十多年,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高职学生往往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一到计算机课程上机时间,大多数学生就会马上登录腾讯QQ或者玩游戏、看电影。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的一般做法是关掉网络,但是有些学生就会开启单机游戏并专注游戏。虽然有些学生最初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但是,在其他学生玩游戏、QQ聊天等负面影响下,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就逐渐发生变化,导致他们无法学到真本领。对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1.开展实用的计算机培训活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参加一门较为实用的计算机课外兴趣小组进行培训,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为配合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一般可以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如下的兴趣培训活动:汉字录入培训,网页的制作、计算机语言的提高培训等。

2.引导学生理性上网

如今,学生上网需要正确引导,不然的话,不仅不能有效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反而会造成极其不良的后果,影响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理性上网,理性就是要有理智,作为高职计算机教师,教会学生理性上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生理性上网就是教会学生上网时,要注意掌握时间,要注意分清主次,特别注意内容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健康地上网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手脑并用,小组合作

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是让学生自主开发、自主领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学生的手脑并用

计算机课程图文并茂,但操作较复杂,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他们貌似听懂了,但是,到学生实际操作时便一塌糊涂,有些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同时自己动手,到实际操作时一般很难做到正确、全面,因为他们只接受了部分知识。因此,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实际,以学生手脑并用为基调,设计间接讲解式的课程安排,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应马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一边回忆一边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再演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步骤,及时改正,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此外,还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做到手脑并重,即在课堂中不提前给学生做课堂演示,只提供所用到的工具,并限定时间,让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寻求结果,而教师演示环节,学生就会虚心向教师求解,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

2.注重小组合作,提高两人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效率

合作式学习可以产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尤其是在计算机课程上,两人组的效果会更加突出。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能力,在两人组的团队合作中,教师应把不同个性的学生分为一个团队,只限定结果不限定过程,这样的做法可以促使团队之间的做法多种多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现小组合作的效果,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就要确保探究目的,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组员互相帮忙,完善自己对学习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参与讨论观点,发挥最大的合作效能,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

三、教学形式多元化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正在逐步完善,计算机教育逐渐转化为完整的信息技术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其重心转变为信息技术教学,要在计算机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注重多元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实践魅力。

让学生感受实践魅力。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新型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让学生感受实践带来的学习效果,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教材为本,多层次地扩展实践领域。边实践边总结,用理论推动实践,用实践拓展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让学生来讲解解题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发现,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有些方法并不是很完美,但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实践性的探视和能力的扩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理论和大纲为基础,设计相应的问题和操作内容,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定向指引中边实践边探究,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储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案例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带到课堂中,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中,丰富课堂实践的内容。

四、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一般,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精神上的追求,想要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要调动他们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关键是要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小组团队进行打字比赛、动漫制作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着课堂的效率,教师应将人本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更新教育理念,启动多元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实践魅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真正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马延辉。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率[J].新校园:中旬刊,(8)。

篇5: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结

现阶段的五年制高职学生,都是90后,而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早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如今作为一门五年制高职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各级各专业的开设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让每位同学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后,最起码能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证的一级证?这是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师要思考的。

以下是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在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而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学习情境。如:每次上课时,我首先会向学生展示案例的效果,将课前精心准备好的PPT文稿式样用计算机演示出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他们将要学习的而且要求每人完成的,以增进学生一些感性上的认识,让他们有个准备。

2、设立互助小组,组织学生讨论: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学习该课程呢?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飞速发展、迅速传递的信息时代,不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也就不能够抓住快速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每位学生无论是哪个专业都应该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技术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教会学生编辑排版文章、处理表格,甚至图形等,学生往往觉得很有用、很有趣。我便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习过度共同探讨,利用计算机可以做一些什么事?又决定做些什么事?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我们计算机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学的东西有用有价值,一方面要逐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我发现,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话,他们就会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以致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这些作用往往是教师所无法取代的。

4、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结合实用需求,讲解课本外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因为生活质量提高,好多家庭配有电脑,所以在介绍主机时,给学生讲解主机背段接口(如键盘,鼠标,USB等接口),并打开主机箱,让学生认识机箱内的硬件设备.讲到网络应用时,教学生下载手机铃声,图片等。因此,只要学生能把所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在运用中再学习、再发现,不断创新,就能不断发展。

我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做实验或进行辅助学习等等。此类做法,确实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充分发挥了他们自主创新的劳动和集体智慧的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5、让学生领会到这是一种美的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得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的陶治,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鼓励他们追求美、创造美,从而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注意培养他们的艺术观点和美的鉴赏能力,以及他们想象的直觉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发展完善,成长为创造型人才。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编辑出版自己的小报刊以及广告设计策划等,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欣赏美、鉴赏美,也享受由劳动而来的快乐和美的熏陶。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是艺术,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创新。

篇6: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他们纷纷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重点发展,我国也不例外.而技校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熟练灵活的计算机和信息技能对他们而言是必备的素质,成功的关键.因而,作为技校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计算机的基础课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 者:魏文萍 漆智勤 作者单位: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江西,南昌,330096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20xx “”(23) 分类号:G 关键词:技校 计算机 基础课教学

篇7: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1MOOC概述

近年来,MOOC(MassiveOprnOnlineCourse)在社会的高等教育中掀起了一场极其重大的改革。维基百科将MOOC定义为:大型开放式网络在线课程是一种专门针对于大众人群的在线课程,人们在平时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在线课程的学习。MOOC是当前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式教育资源的形式进而发展成立的。其实,在线教育也不是多么新鲜的事物,就在MOOC出现前,部分的企业公司以及学校早已尝试过类似这样的教育了,只是并未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已。MOOC的出现能够让人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或者使用各种设备进行学习,这一方式可使人们都能够学习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顶尖的高校课程。MOOC的出现带给大众的不仅仅只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教育观念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

2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的对比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然而MOOC却是不同的,其在时间与地点上没有任何限制,并节省了教育的成本。传统的教学采取被动型的教学模式,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主要将知识传授予学生,而学生就要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传授的信息一样,进度也一样,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以及各自的基础都不尽相同,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本身个性化的学习。但是MOOC不同,它能够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选择观看视频或是做练习,还提供了充分的学习体验,学生能够参与、评价或者反馈,以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为目的。MOOC的特点是能够大规模的开放在线教育,它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向全世界提供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在大众应用时基本是免费的。MOOC与当前高等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能够使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化,并真正体现了教育公平。当然,MOOC也有它不足的地方,虽然MOOC有讨论以及评价功能,但由于学生的数量极多,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受到了限制,所以MOOC比较适合自主能力较强的学生。

3MOOC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MOOC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还是不够。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应有效借鉴MOOC的优势,从而提升高校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3。1有效设计并采用翻转课堂

高校计算机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计算机课堂上讲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而学生则是在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在课后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相关作业。而翻转课堂恰恰相反,它以学生为主体并在课外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能够为学生解答疑惑,还能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帮助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将MOOC引入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其课程的设计重点在于如何设计翻转课堂。在布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之前,需要用心设计课前准备的相关作业。学生在课前能够充分合理地安排好时间观看MOOC相关的教学视频。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完成自学的学习任务,教师所布置的'课前准备作业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可根据MOOC视频中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来作答,又或者可让学生自行提问。此外,在高校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可组织或者引导学生参与做题、讨论,使学生能够巩固并验证自主学习期间的成果。教师还需积极与学生交流与互动,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还可在MOOC上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或者进行讨论、评价以及考核等,并且教师能够在MOOC中布置、批改学生的作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作进一步的指导。

3。2有效开发MOCC高校计算机课程在应用

MOOC进行教学时,MOOC的设计是最关键的部分。当前已有很多国家都已推出了自己的MOOC平台,其中Coursera(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Udacity(盈利性质的在线教育机构)以及edx(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被称为世界三大MOCC平台。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被视为中国当前最大的MOCC平台。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MOOC对课程进行充分有效的整理,当然,如果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师能够有效开发自己的MOCC是最好不过了。开发讲课视频与练习作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把计算机课程的每一个单元中的内容知识的讲解过程逐个拍成微视频。微视频中的知识内容讲解要足够有趣味,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拍摄微视频时要尽量拍得相对较简洁一些,如若视频时间过于长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感、疲惫感。在拍摄、制作微视频期间教师可在视频播放时合理安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练习题插入视频中让学生作答,待学生作答后再继续观看视频,这样合理的安排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够加深对课堂中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4结语

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MOOC的理论研究分析与实践都在逐渐增多,MOOC的出现使高校计算机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创新。MOOC有着新兴技术,能够支持教师、学生以及各平台之间随时随地交流与互动,还能够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等。MOOC的出现与应用带给大众人群的不仅仅只是一种网络开放性教学模式的突破与改革,更是掀起了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热潮。作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广大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更需要不断吸收MOOC所带来的最前沿技术、理念,借助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广大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最有效的支持,从而促进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明瑞,汤少珍。基于MOOC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科技风,20xx(6):68。

[2]柴艳妹,王坚,吴靖,等。融合MOOC理念的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xx(8):4―7。

[3]赖晓燕,林娟,程铃钫。MOOC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时代,20xx(11):84―86。

篇8: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讨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讨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结合我院实践状况,深思计算机教学,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变革的思绪和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引言

计算机被普遍应用于教学中,美国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和应用最早的国度。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应用理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呈现,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提高,推进了教育观念、体制的革新和教育的现代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此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才能,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在不同专业的应用场景的差别,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充沛理解、正确认识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学问,依据不同专业的应用请求,调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构造体系和内容,变革教学办法和思绪。

1教学现状及剖析

1.1生源差别,程度良莠不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针对大一重生开设的课程。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重生来自不同省区,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程度、学生先前的计算机基础学问储藏、智力程度等的差别及各中学对计算机相关学问的请求各异,重生起点不一样,程度良莠不齐。大局部学生可以纯熟运用Win7操作系统,可以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文娱和学习,接触过office办公软件但不能纯熟运用。有的学生可以控制office办公软件的根本操作技艺,也有的学生已获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证书,以至已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但是也有少局部学生很少接触电脑,基础学问简直为零。因而,教员应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

1.2教学内容根本相同

目前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置的教学内容根本都是相同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是Win7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运用、网络基础学问、IE和OE的运用及关于计算机的一些根本概念、根本学问和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这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构成一定的学问构造,但触及到的操作相对简单,难以和学生的本专业学问相衔接,很难到达较高的应用程度,不能更好地应用于本专业。

1.3教材组织构造不合理,局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很多,但存在的普遍问题:大局部书中根本操作内容的应用性价值不高。教材以内容为导向,注重操作步骤,触及到的操作相对简单和单一,缺乏详细的实例,难以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比方在word模块,大局部教材中按步骤解说如何设置字体、如何设置段落、如何插入图片等,学问点很零散,难以将这些学问点和实践的应用有机的交融到一同,看不到实践的效果。计算机的软、硬件开展很快,在对计算机配件和常用软件进行引见时,局部教材的学问点相对滞后,不能及时的更新产品型号和软件的版本。局部有一定计算机基础学问的学生,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任务很简单,无非就是应用word打字、复制、粘贴文件和文件夹。这局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缺乏积极的主动性,不愿意入手去操作、去练习,而在项目理论中却无法处理实践问题。

2变革思绪及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开展,计算机学问一日千里,这就请求教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既要不时更新内容以顺应科技的开展,又要思索到现阶段学生本身的学问程度。这对教员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请求。

2.1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不同专业的学生控制的计算机基础学问不同,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学问差距悬殊,因而教员需求梳理出不同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学问和技术的不同需求与偏重点,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腕,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1]。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关于计算机基础学问和操作技艺请求都比拟高,而非计算机专业更注重学生的根本操作才能,对计算机理论学问相对请求较低,教员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所辨别和偏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院大一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请求学生控制计算机相关的根本学问和根本操作,辅助学生经过国度计算机一级考试。国度计算机一级考试比拟注重根本应用。因而,教员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保证学生控制根本学问的同时应加大应用型学问点的解说。为了顺应科技的开展和社会的需求,教员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应用性又要与时俱进,不时更新教学内容以顺应时期请求[2]。为了进一步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互联网应用学院教员结合目前计算机的开展和学院学生的详细状况,主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和配套的实训教材,此教材的最大特性就是以学生为导向,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引入大量的实例,将学问点融入实践。比方word模块这局部内容的编排,将触及到的学问点融入到详细的任务中,任务1:写求职信,经过任务1解说word中的`根本编辑功用;任务2:制造简历表,经过任务2解说表格的制造;任务3:简历封面制造,经过任务3引入图文混排;最后任务:综合实训,制造培训材料单页,经过最后任务完成对word模块的综合应用。学院级重生已开端运用,目前效果良好。

2.2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创新教学理念

由于重生在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学问差别很大,因而,在授课初期,教员首先要理解、剖析学生的根本状况,在布置课堂任务时,首先结合学生的本身状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基础结实的同窗与基础单薄的同窗搭配分组。组内同窗相互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基础结实的同窗对基础单薄的同窗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基础单薄的同窗对基础结实的同窗起到了稳固、升华的作用,同窗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到达了助人自助的效果。关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解说过程中要有所偏重。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一:组装家用办公计算机(这局部内容为组装家用办公计算机和相关学问拓展)。教员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求细致深化地解说这局部内容,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开展简史、特性及开展趋向,控制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从而为本专业学生后续的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系统组成、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等学问点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计算机的系统和原理,并为以后学到的C言语程序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教员只需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理解一下计算机的开展简史、特性、计算机系统组成,明白计算机工作的根本原理,没有必要细致引见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3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更新教学办法,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很大水平上取决于教学办法,教员要不时更新教学办法,改动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时俱进,以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程度、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办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学问与才能的培育在很大水平上依赖于实践操作。教员在授课时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办公软件的优越性能,在授课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采用案例教学,创设与应用情境类似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员在授课过程中能够设定情形,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进行详细的情形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践动身,遵照由浅入深、按部就班的准绳[3]。例如任务3:word图文混排。教员在解说之前先让学生看一组海报,针对图片中触及到的元素,提出问题,引入主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从书中找到相应的学问点,再进行简单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教员对触及到的学问点进行归结和总结,为学生分配当日的课堂任务。当日的课堂任务———图文混排操作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员全程辅导,鼓舞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尝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认识。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学生将本人的作品上传至教员机,并对小组共同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现和解说。在展现和解说的过程中,经过对不同作品的交流和评价,能够开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充沛发挥本人的才智,提高本人的审美观。学生展现和解说后,教员要及时归结总结,引申提高。在授课过程中还能够引入大量的实例,例如任务1:word根本编辑模块。教员在解说完毕后能够设定学习情境,设定与日后运用所学学问内容的实践情境相相似的情境。布置任务:毕业论文的排版。教员也能够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布置任务:期刊排版。学生作为报社编辑,需求完成这项任务,教员把文字素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制造一期期刊。经过完成这项任务,学生综合应用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期刊排版作品,见下图1、下图2。当然教学也不能只依赖课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能够互相促进,互相交融。教员能够充沛应用网络学习的平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4变革教学考核手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计算机的才能,完善学生的学问体系和构造。由于这门课程的操作性很强,传统的考试方式比拟单一,考核方式板滞,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应用才能和创新才能。教员要改动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才能培育,淡化考试请求。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性,采用灵敏多样的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能够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努力的水平、作品的创新展现三局部,结果考核主要是测试学生实践操作才能,对操作过程中相关学问点的控制和应用。只要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才干更好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完毕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变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需教员改动传统的教学思绪,不时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理论中不时积极探究、理论,总结经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变革定会获得丰盛的成果。

篇9: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法

1.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为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面临的形式与问题

2.1教学内容零起点,学生水平差异大。

目前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软硬件基础、中文打字、Windows、Office和网络等基本知识和操作。

然而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学存在着严重的重叠,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但当前的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统一的教材讲授同样的内容。

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就能很快完成任务,之后就打游戏、聊天消磨时间,基础差的学生却完不成实训任务,致使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进度不好掌握,很难顾及全部学生。

2.2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目前,教学方式大都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在教授理论课时,教师往往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以教师为中心按照课件的内容顺序讲授。

这种单一的“理论+上机”模式,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模式化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学生只能在课件和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3教材内容滞后,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繁多,但针对高职教材的相对较少,一般都是本科教材的简单改版,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有的教材内容滞后,已不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例如:操作系统除了常用的Windows XP外,如今又有了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Office软件已从版本换代到更高版本,但教材中却还是Windows 与Office 2000的内容。

有些教材包罗万象,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不符合教学规律。

有的教材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但可操作性差,不适合高职生使用。

3.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提升教学内容。

该课程应能帮助学生把中学零散的感性认识整合和提升为比较系统的理性认识,进而对计算机应用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共性技术与基本方法建立起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轮廓。

对于在中小学时已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操作不再作为独立的内容讲解,改由学生自学。

在内容的选择上以“理论够用”为度,舍弃过时的内容,及时引进最新的技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表述、交流、检索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高效率、高质量工作的意识。

3.2教学内容层次化,体现因材施教理念。

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教师可将每个模块有层次地按简单、综合、高级的形式进行组织,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递进,这样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

而每个实例可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其中提高篇在满足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目标,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和领悟能力的差异,以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要。

3.3以应用为驱动,在应用中学习。

教师应通过案例应用和实践教学环节,切实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

因此,计算机教师在授课前要适时了解自己所讲授班级的专业概况、专业课程特点,经常与专业课程教师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在讲授和训练中要结合专业问题的处理来进行。

当学生深切感受到应用计算机工具处理专业问题的'便捷和实用时,学习兴趣才会提高,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3.4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充实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教师可把讲义、相关课件、多媒体教材库、素材资源都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学习、参考;根据各章节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拓展的需要分别设计习题,按照教学进度随机指定一定难度和数量的作业,让学生在网上完成,直接提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在线交谈方式进行实时交流。

3.4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高职生教师应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高职院校可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这种考试形式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将考生的水平真正地发挥出来,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

同时,考试系统可自动评分,迅速且准确,减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可以避免人为误差及人情分等问题。

其次,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评定中平时的实践环节应占有相当的比例。

3.5加强实验室建设与教材建设。

机房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要的实验场所,高职院校应重视机房的软硬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定期对软件、硬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同时,高职院校对实验室人员也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定期派出进修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搞好教材建设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前沿与最新动态,并且以最适合的案例融合到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知识,保持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先进性。

此外,教材要与高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突出相关专业的知识特色。

3.6强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展教学科研,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处于学科前沿。

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鼓励教师自学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提高业务水平;邀请行业专家到校讲座,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前沿与最新动态;参加计算机学术会议,或到别的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外校先进的教学经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撰写论文和编写教材;教师可定期到企业或计算机公司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

4.结语

总之,面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高职院校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与探索,尤其是计算机教师要努力寻求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新知识层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凡,余建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170-172.

[2]蔡春梅.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J].滨州学院学报,2007,23,(3):84-86.

[3]康建萍.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27-28.

[4]龙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110-114.

[5]刘艳丽,许.高职第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体系建构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8,(2):29-30.

篇10: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实用性强。

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用考核促进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让学生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上学有所得,教师能教有所悟,教学相长。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硬件配置;认识计算机的功能作用;学习并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文字录入及Office等常用应用软件;了解互联网相关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共享。

这是一门看起来上课内容浅显,但实际上并不好上的课。

面对学生原来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如何让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的学生能够在同一课堂内静下心来,学到他们想学的知识,每人每天能有收获,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自发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个任课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差,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入学目的往往就是混个毕业证书。

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一个班里面,会有一些学生打字速度能有60汉字每分钟以上,会上网、上Q、登录邮箱,会下载图片音乐电影;但是同时会有一些很少接触电脑,不会用键盘,不会拼音打字,认不全26个字母,没用过QQ,不会上网,甚至连打开关闭电脑都不会的学生,学生间计算机水平相差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讲深点,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讲浅点,基础好的学生不耐烦。

第二,电脑课的教法大同小异,上课的一般流程是:先观看教学课件、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学生上交作业,最后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和小结。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单一的课本素材和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和厌烦情绪,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上课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中职学生很少有看电脑课本的习惯,课本发下去时是新的,上面除了写了个名字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空白,到他们毕业时,仍然很新,明明是课本上的知识,却不知道;学生没有上课带笔,记笔记的习惯。

少数的学生开始时带了,但看到其他多数人没有带,后面也跟着不带了,不能坚持自己对的立场。

没有做笔记的结果就是没有复习,知识点记不牢,水过鸭背,课堂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交,缺乏学习自主性。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水平

根据实际中的教学情况,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课程产生兴趣时,他才会主动去学,有主动探究的行动;学生想学,愿学,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有在学习过程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最终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收获和喜悦。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能对学习进行关注和能够持续性地进行学习的保证。

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上好每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上好每一节课,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的学生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类型,如果老师上课之前没有明确地告诉他们,学这个软件有什么用?学了之后有什么好处,学生学起来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是那么高。

例如:教打字时,告之学生,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打字比赛,比赛获胜会获得证书和奖金,30汉字每分钟是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的底线;教计算机组成和电脑硬件配置,上课之前去市内电脑店写好几张2000到3000元左右的组装电脑配置单,给学生分析比较,给学生讲了上课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辨别,学这个可以判断一些电脑品牌硬件的性价比高低;教WORD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可以做个人简历、课程表、通知,以后一定用得着;教EXCEL的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EXCEL用于数据统计和财务核算,举个例子,让学生同时用计算器和EXCEL电子计算表格算一个工作表里的结果,哪个更快?计算器点个半天,自动填充功能一下子算好一个表的数据,亲眼所见更让学生信服。

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所有的教和学都要随时根据课堂变化来进行调整,不管是什么课程,在教学中都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刚开始,在大多学生不会什么电脑操作的时候,用“先教后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先讲课,后面学生跟着进行操作;当课程讲授过半的时候,就应该改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在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开始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让学生试着先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检查之后,再集中讲评作业过程中的学生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把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可以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遇到问题时相互学习,因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让基础好学生去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给帮助同学有相应的加分,提高学生互助的积极性,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用“考核”促“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用每天作业的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设计时最好能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

有对学习的爱好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并非所有学生都爱好学习,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对于没有学习爱好的学生就需要用其它办法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其中教学考核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

学生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就不得不迫使自己努力学习,养成一个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即课程开始之前就找到上课班级的班主任拿到上课班级的学生花名册,做成一个课程相关的EXCEL电子表格,上面有班别,学号,学生姓名,作业名称和作业当天日期,严格从平时的第一次课堂作业开始就执行记录每一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明确告之学生,完成平时作业的次数越多,质量越高,成绩就会越高;反之,成绩就会越低甚至可能要补考。

成绩高低基本上由学生本人的努力程度决定。

学生有查看、下载全班所有同学的作业记录的权限,这样可以激励、鞭策学生完成作业,使其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个作业或者几个作业就能设置成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学到课堂知识,相互协作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潜力。

一个学期的十几个学习任务如果能做下来,这些学生基本上能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4 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是一门需要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指导,但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主要是实践,教师要少讲,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多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可以把上网作为一种奖励,在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检查过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可以连接二十分钟的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完成作业的动力。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成的;只有教师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实践、经验积累。

教材的改进能与时俱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能关注学生每一次课的成长,能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3).

[2]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11).

[3]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8).

[4]王力强.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4).

篇1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论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逐渐多元化,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博客等社交网络的兴起,使中职学生每天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迫使中职教师决策越来越依靠数据分析。大数据正以一种庞大的信息力量影响着中职教学的发展,从教育角度来看,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学习行为、教学评估等方面,无不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因此有理由相信大数据将掀起新的教育革命。

1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BigData)从字面含义理解,即是大的数据集。作为一个较为抽象且新兴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定义。从狭义上讲,大数据是指庞大的数据量,即人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数据集,也就是大数据的字面含义;从广义上来讲,大数据是应对庞大数据集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工具的集合。归纳起来大数据有四个特征,分别是:

1.1大量性(VolumeBig)

大数据的数据量巨大,TB的数量级已经不能满足其数据的需要,而是延至PB以及ZB、YB级别。

1.2多样化(VariableType)

数据的结构类型从单一的结构类型变为多样化类型,包括网页、图片、音频、视频、地理位置等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料。

1.3高速化(VelocityFast)

数据产生的`节奏与生活的快节奏如出一辙,因此需要高效、及时的数据监测、处理方法。

1.4价值高和密度低(ValueHighandLowDensity)

连续不断的监控数据流,实现360度监测,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2用大数据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信息的获取方式直接影响技校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能与时俱进,适应大数据时代,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并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机遇。

2.1教学理念的转变

伴随着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大数据、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将给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将不再仅限于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在目前在线学习盛行之时形成的,在这样的形式下传统教学模式则起到辅助的效果。与限定时间空间、按部就班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将逐步改变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更适合中职学生,更能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中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有效减少中职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学习过程中可避免产生疲乏,提高学习效率。中职教师可通过挖掘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模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即可得出学习规律,进而判定出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强调,并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复习指导。通过大量的教学数据,对中职课程资源进行反复检验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教学资源的优质性。

2.2教学内容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教育活动中,知识是海量的,技校生获得知识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还有更多的知识是从“网络”中获得,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技校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也被记录下来。因此,教师应针对各专业的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以中职各学科培养目标为基础,合理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将大数据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将相关的教学问题、应用问题等进行合理配置、分类,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合,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开放式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不但能激发技校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还可引导技校生形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模式,对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大数据引导下的创新教育不是单纯地只注重操作的结果,它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因此需要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有效利用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等先进手段于教学中。“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已经在我国各个地区得到了积极推广,使得大量的优质资源共享共建成为了现实。相对于“慕课”而言,“微课”走的是精兵之路,即精细化管理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困惑,可暂停、重放,方便个人达成学习目标。在这样的模式下,课程设计上就有很大不同。技校生可先通过微课实现自主学习,如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请教师提供指导,在课堂上则主要通过实验、讨论、作业等活动消化所学的知识点。在充分了解“慕课”、“微课”、“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的实践,实现由知识培养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

2.4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

考核评价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把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算法运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估工作之中,找出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等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给教学管理部门带来更加科学的决策信息,让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师需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科研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以适应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是对中职教师对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的新要求。

3大数据为中职计算机应用

基础课程教学带来的机遇探索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寻找未来教育的方向,从而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入大数据技术,才能给教学带来真正的变革,让每个技校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步骤和方式来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1有效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评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以往教师存储的教学问题、解决方案,为有需要的教师推荐类似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实现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教学问题解决,调整教学法和教学策略,从而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优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从依赖于教师有限的面授转向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完全有可能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自适应性的个性教学,即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数字化,并与大数据测试分析系统建立联系,包括教材、学习活动和学习兴趣偏向。通过数据分析,如通过对错题分析发现学生哪些知识点的掌握有问题,并因人而异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补救辅导,如自动推送相关问题知识点的对应知识讲解与测试等,进而对教学步骤进行合理安排,助力于教学改革。大数据使自动发现学生学习爱好、学习习惯和成就评价成为可能。

3.2提升中职教学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通过对大数据教学分析的应用可引导学生形成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逻辑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

3.3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时性

将大数据技术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上,可结合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在课外用在线课件、微课等资源预习、复习课程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互动,拓展了师生学习和交流的渠道,强化学习效果,无形中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能够加深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4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课题,需要较长的过程。要紧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引进先进的思想、方法与理论,在不断的尝试中发展的越来越好,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12: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途径

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途径

梧州林业学校 张 韬

【摘 要】分析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现状,提出从更新教育理念、启动多元化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探讨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方法。

篇13: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03B-0120-02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生往往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一到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操作时间,大多数学生就会马上登录腾讯QQ。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计算机教师的做法一般是限制网速,但是有些调皮或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会开启单机游戏并专注游戏,忽视学习计算机知识。虽然有些学生最初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但是,在其他学生玩游戏、QQ聊天等负面影响下,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就逐渐发生变化,导致他们无法学到真本领。对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

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区别。计算机课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体现者,能否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是让学生自主开发、自主领悟,教师的任务就是适时讲解,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手脑并重,从教师演示到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课程的图文丰富,但操作较复杂,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他们貌似听懂了,但是,到学生实际操作时便一塌糊涂;有些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同时自己动手,到实际操作时一般很难做到正确、全面,因为他们只接受了部分知识。因此,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实际,以学生手脑并用为基调,设计间接讲解式的课程安排,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应马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一边回忆一边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再演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步骤,及时改正,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此外,还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做到手脑并重,即在课堂中不提前给学生做课堂演示,只提供所用到的工具,并限定时间,让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寻求结果,而教师演示环节,学生就会虚心向教师求解,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注重小组合作,提高两人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效率。近年来,传统教学逐渐被淘汰,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两人组的合作学习可以产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尤其是在计算机课程上,两人组的效果会更加突出。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能力,在两人组的团队合作中,教师应把不同个性的学生分为一个团队,只限定结果不限定过程,()这样的做法可以促使团队之间的做法多种多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有些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列为课堂教学的必备形式之一。为实现小组合作的效果,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就要确保探究目的.,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组员互相帮忙,完善自己对学习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参与讨论观点,发挥最大的合作效能,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

二、启动多元化教学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正在逐步完善,计算机教育逐渐转化为完整的信息技术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其重心转变为信息技术教学,要在计算机课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应注重多元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实践魅力。

(一)注重多元化教学,启发是教学的永恒主题。教师应以智能启发为主题来实现优秀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不是单一的群体,而是富有各种不同个性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智力、思考能力都不尽相同,因而课程设计也要让不同个体的学生享受公平的学习,教师要将多元化教学与启发课程教学进行整合。例如,针对具有言语―语言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侧重Word,WPS的编辑排版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人对机、人对人的对话学习英语、语文等;针对具有视觉空间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侧重于灵活运用Photoshop,AutoCAD,Coreldraw,3DMAX等软件进行制图、作画;针对具有自我认识智能优势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其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进行个性化学习,获得学习自主权;针对具有人际沟通智能优势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结识更多的良师益友。

(二)让学生感受实践魅力。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新型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让学生感受实践带来的学习效果,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教材为本,多层次地扩展实践领域。在实践的过程中边总结边实践,用理论推动实践,用实践拓展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让学生来讲解解题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发现,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有些方法并不是很完美,但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这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实践性的探视和能力的扩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理论和大纲为基础,设计相应的问题和操作内容,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定向指引中边实践边探究,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储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案例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带到课堂中,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中,丰富课堂实践的内容。

三、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精神上的追求,想要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要调动他们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关键是要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学习Photoshop抠图时,要求学生把班里任意两个人的相片合成在一起,或者把班里的学生和任意的元素融合一起,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玩闹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小组团队进行打字比赛、动漫制作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着课堂的效率,教师应将人本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更新教育理念,启动多元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实践魅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真正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士恒。略论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技术教育[J]。河南社会科学, (2)

篇14:《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论文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必须进行一定的调研,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课程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为了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必须要进行系统的调研,对全局的情况有一个良好的掌控,这样才能在改革的过程中,倍添助力。

本文认为,应该分不同专业调研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提出各专业实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实现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其他计算机课程无缝连接,把专业应用案例嵌入到本课程的教学案例中,据此制定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

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我国的发达城市和地区,之所以高职院校能够成为全国的标杆,并且一直久居高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进行系统的调研,对全局的情况都一个较好的把握。

在现今的情况下,只有掌握全局,才能改革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篇15:《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论文

【摘 要】高职院校的发展,不仅仅为社会带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对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之所以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获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能够供应社会的需求,将计算机专业放在首位。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高端的社会,计算机成为了必备的专业技术之一,因此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成为了必要的工作。

【关键词】计算机 课程 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让众多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较多的知识,同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之后的发展中会获得较大的突破。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直都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因为我国一直都在提倡计算机教育要从小抓起。

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直接能够投入社会应用的知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要有所成就。

因此,现阶段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办法完全的学习基础,而是要在就有的基础知识上,进行一定的深化和加强,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都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篇16:《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论文

一、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

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革,有些课程虽然符合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但对于社会的需求来说,还是有所不及的。

因此,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考虑到社会方面,毕竟学有所用才是最重要的。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分析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各专业除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外,还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同开设其他计算机类课程,机电类专业主要开设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AD/CAM 等计算机类课程。

由此可见,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国家在某些方面规定了一些标准,但从实际的情况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始终都是要为学生服务。

每一个地区的教材和教学方式都不一样,必须要将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当地的标准为主。

二、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求差异

从严格的教育角度来说,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过去的教育当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无差异的课程标准,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以目前的情况而言,无差异的课程标准已经不再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

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实践,因此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不同专业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和发展方向都不同,鉴于这样的情况,需要一定的差异存在。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凸显出教师和学生的优势,对于将来的发展而言,也会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从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承担着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知识支持的作用,由于各专业后续课程内容不同,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提供的基础知识也应有所差别。

如机电类专业后续课程包含计算机控制方面的内容,二进制方面的`知识用得比较多,因此二进制的概念、二进制运算是重点的基础知识内容,经管类专业后续课程涉及信息系统的应用,因此信息编码、信息系统软硬件组成对这类专业是重点的基础知识内容。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统一、忽略了专业差异

从全国的整体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在将来的发展中,埋下较大的隐患。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说,改革意味着要获得一定的突破。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统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虽然计算机在专业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对于基础课程来说,基本上不需要存在教学内容的差异,只要统一就好。

这种观点在过去的发展中,是允许存在的。

但对于现阶段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而言,如果教学内容高度统一,就会逐渐的减小整体的专业差异性。

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也不会凸显出优势和个人特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全院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内容,忽略了专业差异,这显然不符合不同专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要求的差异。

(二)未考虑因材施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然属于基础部分,但在高职院校中,必须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端人才,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良好的发挥出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

本文认为由于地域不同,新生入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别较大,部分同学已学过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部分内容,但教学组织仍然按照零起点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进行因材施教,将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同时无法进行有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很多的高职院校,之所以没有像其它院校那样获得较大的成就,原因就在于“因材施教”方面,做的不是特别的突出,而且对问题长久的视而不见。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专任教师数量有限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课量大,本课程的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往往聘用其他部门的非计算机专业老师上课,教学质量难于保证。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的教师愿意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大部分的教师都在从事一些其它方面的工作。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在福利待遇以及日后的发展中,都没有达到教师的理想要求,因此在这方面的教学,教师数量非常有限。

而高职教育又要求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重重矛盾之下,对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对这部分的师资力量不断的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一)调研

篇17:《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就是在依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班,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与能力考核上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学习过一段时间,进行单元测试,通过测试来发现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复习.

作 者:董兵波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434020 刊 名:金山 英文刊名:GOLD MOUNTAIN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分级教学   分步推进   单元测试  

篇18: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专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需要大专院校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大专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如教学目标单一、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加快对大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大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以期为大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篇19: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不足

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缺乏自主的学习习惯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懒于思考、不会思考,缺乏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使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失去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1.2 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只重视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操作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对计算机知识的讲解,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从而在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上的提高有限。

1.3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强,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策略,很少实施自主学习教学实践。因此,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更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合理的自我评价,这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阻碍。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意义与实效的论文

”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究?计算机基础教学体会

《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

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论文如何写

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中电子白板的应用研究论文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体会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体会(精选19篇)】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2023-12-1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023-07-05

计算机教师培训总结2022-08-09

信息技术的心得体会2022-11-24

教学设计论文2022-06-20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12-19

计算机培训心得体会2022-08-06

大学计算机实验心得体会怎么写2023-05-06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2024-05-05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