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时间:2023-12-10 07:35:23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推荐14篇)由网友“独行天涯”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篇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率呢?本文从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分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多元化评价等方面来探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分层教学;多元化评价

当今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它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信息技术课程在这样的时代召唤下应运而生。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上好这门课是我们一直在思索和探究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来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要做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从理论上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1.教师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明确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坚实且良好的基础。

2.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学习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整合,以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家庭环境以及学习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他们在步入初中之后,信息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极易造成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学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不良局面。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使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无法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具体操作如下:我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为学习基础比较好、电脑基础知识和操作熟练的优等生,第二层次的学生为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生,第三层次为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也相对较低的后进生。在备课过程中,我会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三、教师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智慧的火花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绚烂的光彩。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以倾向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但是在课外的时间里,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继续学习和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师要采用小组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减轻教师的辅导负担,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基本上都是在微机室里完成的。在具体的上机操作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刚刚开始进行操作学习的阶段,教师在微机室里忙来忙去,还是无法兼顾到全体学生,以至于部分学生因为无法得到教师的帮助,不能及时解决操作时遇到的问题而逐渐失去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想出了一个小组互助学习,用学生来辅导学生的办法。这个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解决了教师忙不过来的难题,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办法是这样的:在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观察哪些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然后我会大力地表扬这些学生,并且宣布让这些学生来充当教师的小帮手,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这些学生分别负责辅导一组学生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开展小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更是干劲十足。在学生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重点地辅导某些学生或者班内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一举多得。而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比师生的交流更容易,因此学生辅导学生的效果甚至比教师的讲解更好。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我们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避免传统教育的缺陷,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桂开.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实践与思考[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4).

[2]司清清.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导刊,(2).

[3]滕飞.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教学版,(18).

[4]李志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发展性评价的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5).

篇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如何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本学科的相关特点、在教学中出现的几个常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信息技术学科的部分特点

1 、实践性

信息技术课的大部分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给学生提供好的条件(如机器数量、上机操作时间等)是学好这一学科的前提。

2 、综合性

信息技术课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而且与各科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特别是“课程整合”概念的提出,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全方面知识。

3 、发展性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不断创新。这就需要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发展的教学需要。

4 、合作性和自主性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十分重视合作性和自主性,合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乃至大范围的各种活动,与他人共同探讨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5 、创造性

信息技术课有时要求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必须利用一些信息资源或工具去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并整理、分类、比较、分析、综合这些信息,再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新的知识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几个明显的问题一起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很多还处在起步阶段。

解决策略:进行分组教学与学习。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的兴趣、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学习小组。由于小组学习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所以既能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问题的发现与思考,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问题二:学生对理论课兴趣比较低。

解决策略: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学习即是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地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问题要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因此会采用各种手段来回答一些问题,以实现这个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去学习是培养智力、提高能力的好方法。

问题三:在操作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和教师配合不协调。

解决策略:实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在学习初期的人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和模仿心理,在好奇和模仿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产生好奇和模仿逼真的时刻。信息技术课的实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恰好在这两个时刻能发挥其最佳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范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模仿对象,让学生产生好奇;情景教学恰好让这一好奇得以实现,即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问题四:学生缺乏独立的自学能力,或者自学能力不强。

解决策略:利用经验兴趣学习法。这个过程是指让学生利用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举一反三,利用以往的旧知识和经验学习来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再发现再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根据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总结并采用合理的解决策略,我相信我们一定会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来。

篇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论文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论文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我认为至少包含这样二个方面的内容:

1、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简单地说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将抽象的用形象的展现出来,把变化快的过程变慢下来,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达到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图象、动画、视频、音乐等数字资源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播讲变成互动的双向交流。还可以创设、模拟教学所需的情景,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2、互联网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包含有大量的信息,为师生提供了探索的广阔空间,老师可以通过网站收集学习素材,应用于备课;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主动学习,互相交流,查找学习资料,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比如一些数学史料:像无理数的发现、勾股定理、黄金分割等,互联网上都有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借助网络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在平时的听课和下载的一些课件中,我发现不少教师过于注重课件的整体性和精美程度,课件往往是从“同学们好”开始点击鼠标到“同学们再见”为止,整个课堂流程全部预设得一清二楚,每个环节的内容都被事先写在了点击后出现的页面中,不可更改一次到位。更为有趣的是这里每一个环节都在课件中被事先做好了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演示和学生观看”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圈,学生的思维都一致的.沿着这个圈不断的、同步的循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

2、正确处理学生动手操作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在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动手操作对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更为重要。但是,在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时,有的老师往往忽略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把课本丢开,一节课都由媒体、软件包办代替教学内容的发展过程,学生只需机械地回答“对!”“不对!”,这样学生的学习便成为被动学习。然而现代化教学中,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没有变。不能心中只有“技术”,而忽略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正确处理教师板书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关系

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不记笔记,问其原因,比较一致的回答是“来不及”,因为信息的转化非常快,不少学生记了笔记就耽误了听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了扩大课堂的容量,把本来准备板书的内容都事先输在了电脑里,上课时直接投影显示出来,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在黑板上没留下任何痕迹或数字,学生就像看了一场电影,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记录,其效果事与愿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和粉笔,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内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删。其次,板书能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一些解题的格式、步骤需反复强调学生才能完全掌握。此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特别是在复习课时,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显得重要,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章节的重点一目了然。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时间。如果所有结论、规律都呈现出来,学生思考的空间就狭小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成为完善的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用的恰到好处,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正确处理“下载者”与“学习者”的关系

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们并不是每天都做课件,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下载一些课件加以修改后用来上课。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下载来的东西就是你的吗?不是!那些只是作者的,是真正认真去学的读者的,不是你的,什么时候是你的?只有装进了你的脑子才是你的!在备课时,我总是先进行构思,明天的课想怎么上,画个流程草图,然后再看下载的课件,依据自己的思路进行调整。有时也下载得到一些设计得相当棒的课件,我就认真的去体会,别人为什么这样上,和我的想法比较,好在哪里。希望我们都能把自己从一个下载者变成一个学习者。

有一句话,给我的感悟很深,是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里的这句名言: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篇4: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文/张海英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随时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应用越来越广泛,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已经相当的重要。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信息技术已经超过了“狭义的一门课程”的概念了,现在的信息技术更是一种工具或能力,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查询、整理及归纳自己所需的各方面信息。那么,初中信息技术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创新能力,以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作为当代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技术课,值得我们深思,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目前要深刻认识并积极地推进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当代的教育重点是全面促使人的个性和谐而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应当放在如何培养学生适应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对社会发展的创新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以育人为本。

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更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有就是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需求,通过网络、书籍、调查等方式有目的地去发现和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鉴别,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将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当前信息化的社会,正面的和负面的信息量都快速增长,例如,网络有害信息、网络游戏、网络犯罪等。很多学生在网络中浏览、阅读不良信息,这些行为都非常令人担忧,迫切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素养。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大教育力度,抵制不良的信息,创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氛围。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受小学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学生个体各方面差异的影响,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差异性较大。如果在教学中不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组别,不同的组别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有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PPT课程时,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目标,程度好的组别要完成的PPT要有动画、背景音乐,放映方式都要有严格的要求,而对于程度比较弱的学生只要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就行,不要有太多的修饰就可以,这样既能保证程度较弱学生的成就感又能保证程度较高学生的进取心,激发所有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迅速,比如现在的软件版本更新较快,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现有的软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软件的能力。再有就是要充分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讲授办公软件的使用时不仅要学生掌握软件讲授版本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到使用软件的能力,软件版本更新如此之快不能出现版本及界面更新后软件就不会操作的现象,再有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如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和整合自己生活和学习的资料等等。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完成了办公软件的学习后,我们可以设立一个项目,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项目,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性地完成任务。例如,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和学习中,让他们建立家庭旅游开支计划书,学生要利用所学知识到互联网中搜索旅游知识、旅游路线、注意事项、旅游行程、旅游费用等,根据所学的Word、Excel等办公软件自制外出旅游详细的计划表。通过项目的完成既可以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又可以有力地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综合性较强,其考核评价体系应该更加灵活。考核时应该设立一些综合性的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激发学生灵活运用的兴趣。例如,考核试题多放在实际操作中,尽量减少一些选择或填空的形式,通过让学生完成一项实际的任务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加大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进行操作。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创设培养创新人才的氛围,培养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能力。

(作者单位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篇5: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思胜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上机操作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提高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几点思考;初中

在初中信息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关注学生本身,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本文通过深入思考详细指出了当今信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指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个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绝不容忽视。下文详细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错误。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喜爱,促使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的运用技能。当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认识,不仅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对于信息库技术课程的认识错误。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不是主要学科,所以并没有认真对待教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掌握也没有严格要求。这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散漫,信息技术课程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其次,学生没有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教学。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影响,学生想当然地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要。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认识使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兴趣关系着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也关系着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缺乏是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它不仅使学生在信息教学中难以收获知识,还导致学生存在应付心理。首先,信息技术课程缺乏趣味,学生兴趣缺乏。教师在信息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无趣致使学生兴趣缺乏,难以提起学习劲头。其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存在偏差。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得以普遍应用,人们主要用来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等娱乐活动。这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比起老师讲授的基础知识,更愿意接受娱乐性质的活动。这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偏差和缺乏也为教师的有效信息技术教学造成了阻碍。

3.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不足。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不足会导致难以高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难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首先,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时,并没有设立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这种教学设备不足的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做到一机一人,学生学习的机会不均,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同时教学条件的不足也使信息课程课时少,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少,难以及时学习和巩固知识。其次,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经济制约等,学校招聘的信息技术教师不符合教学要求。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之情。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今信息技术教学也应当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力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做独特的事情,创造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前景。教师优化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和想象,就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word文档的使用时,可以先向学生演示一下各种工具的用法。在讲解完后,让学生通过word文档中的工具制作静态的电子贺卡。这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贺卡,既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潜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虽然对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学习要求,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可少的。现今时代信息技术不仅运用于人们的生活,还在人们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减少阻力。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word、ppt等办公软件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并努力加强记忆和操作。这种总结式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相似软件时减少困难,推动学生快速有效的学习。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信息技术的运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能够让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在不断挑战和进步中成为社会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教师通过有趣的讲解和神奇的操作能够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之情,使其投身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初中信息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积极加以改善,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

1.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意义,改进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首先,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积极进行教学设计,使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教学课堂更加自由,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其次,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和操作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优化,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增加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2.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导者,应当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可以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正确打字时,可以选择一定的`文本内容,规定时间,看看谁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最快打完字。这种比赛的方式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动力,从而锻炼学生的打字速度和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寓玩于学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画画,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谁赢了谁就可以操作一次,最后看谁先画完。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寓玩于学,教师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玩游戏的快乐。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练习。

3.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的学习。多媒体是有效的教学媒体,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首先,教师采用多媒体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详细了解操作步骤,可以将每一步操作都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从而能够让学生更仔细地了解操作步骤,同时教师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及时进行讲解。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使学生了解和喜爱信息技术课程。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播放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4.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有效优化课程。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高效展开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者,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还应当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优化课程。首先,教师应当亲和教学,改进教学气氛。教师在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也使学生更愿意听课和参与。其次,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互动,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学生操作时,可以多走动走动,对于学生的疑问要积极地给予回答。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拉近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四、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开展有效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增长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3)。

[2]张为民。探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3):154.

篇6: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精彩纷呈的信息时代,要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就要加快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就要培养出一批具有一种新思路、新观念的有信息意识和能力的人。

关键词:兴趣 操作能力 互帮互助

当今,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因此,信息技术这门课就被列入必修课之一,这也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那么对于信息技术老师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好老师”,教育学家们经常把兴趣两字挂在嘴边来说教家长及学生,可见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就被更好地体现出来了。例如在学习Flash时,一上课就给学生讲些专业术语、图层、背景等时,学生会有很茫然、不理解。于是我为了让学生对Flash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新课前先用Flash做了一个漂亮的水滴波纹、把正方形变成圆形及小鸟越飞越高的动画,上课时先给大家播放,只见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背投上,个个满怀着好奇、喜悦、兴奋的表情看着动画,这时我告诉他们这是老师通过Flash软件做出来的,从现在开始老师要教会你们做动画,你们也能做出美丽、漂亮的动画,学生们一听个个兴奋起来,对Flash产生了兴趣,大家都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每一个环节,跟着我学习每一个步骤,最后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都理解和掌握了基本要领。从这节课中,我深深感受到兴趣的重要性,更体会到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一说。

二、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中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点难度,不易理解,于是课程中主要是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重在让学生上机动手练习,但盲目地上机练习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边讲边练,每节课的内容一般在25分钟左右讲完,同时做到讲解一步演示一步,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同步操作一下,然后再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等学生掌握后再讲下一个新内容,最后再布置一些综合的练习让学生操作。这种方法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能把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巩固操作,最终达到熟练的效果。还可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当地调整讲课的内容,做到精讲重、难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多多练习,多多发挥。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准确操作的能力,我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他们自我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操作的效率。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上机操作是较轻松、易懂的,但有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对于难理解的我就把每节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然后分派到每个小组中,让每个小组来完成不同的任务,接下来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和信息从书中找到正确的讲法,然后由小组派人讲解,同时我会对学生不理解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通过这种具体的任务,我发现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教学中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督促并提高了学生从课本中自学的能力。

四、要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能力

在给初中生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时,别看他们的年龄小,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表扬和评价尤为重视。因此,每学完一种新的章节及内容时,我都会把学生操作的一些好的'作品用多媒体教学网在班里展示,同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当然对一部分还未掌握的学生我会让一些学会的、学懂的并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耐心地去教其他学生,认真负责地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教会了一部分学生,同时又让能这些“小老师”们的知识得到了巩固与复习。经过这种互帮互助的模式,大家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很多学生为了要体会一下“小老师”的感受,认真学习,努力做好老师交给的作业,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有部分学生还提前看书预习,这样大大减少了老师的辅导时间,提高了教学进程,学生个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在以上四项达到后,学生能制作出令老师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作品,他们想象丰富,对计算机兴趣浓厚,喜欢钻研、操作,完全成为计算机的“小主人”,这也给老师带来很大的鼓励,师生互相促进,共同为信息技术教育做出贡献。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精彩纷呈的信息时代,要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就要加快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就要培养出一批具有一种新思路、新观念的有信息意识和能力的人。

篇7: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谈建构理论下初中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的培养模式

文 刘 巍

摘 要: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关键词:教育建构主义;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的培养模式

教育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是在理解、感悟、批判过程中建构知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和利用信息为目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其中,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具体地说,科学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下面笔者将在建构理论下谈自己实践的几个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的培养模式。

一、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与启示

1.个人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

知识是通过经验建构而来,学习产生于个人对知识的阐释,学习是学习者在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对意义理解的过程。这几个关键假设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学就是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制造适当“困惑”,帮助并引导学习者解决“困惑”为核心,来支撑个体对知识的建构。

2.社会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

学习是磋商不同观点的社会性协作过程。这个假设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与境说的关键假设

学习应发生或置身于真实的场景。这个假设给教学带来的启示是教育应跟情境脉络有关,称之为“情景认知”,这种学习类型叫做“真实性学习”,这种教学称为“抛锚式教学”。

二、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一 ――观察法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1.课堂演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起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

2.活动与探究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既接收信息,又传递和加工信息,诱发悟性的启动,学生获悟后就进入新颖别致的构思设计,最终获得准确而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二――分析法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磋商不同观点的社会性协作过程,因此它需要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教学活动中,而不是以权威者去剥夺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

例如,在指导学生制作网页的过程中,安排学生自愿组合来制作网页(要求至少两人一组),学生通过合作制作出各小组的网页后,再让各小组之间充分地交流,引导每位小组成员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观摩、体验,学会欣赏和发现其他小组的优点。经过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后,正确认识自我,对本小组的网页作出修改、补充,使本小组的网页进一步得到完善,逐步丰富小组成果。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得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学生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十分扎实,实践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这一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者不是被动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教学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允许多元价值的存在,并形成相对共同的价值进行分享。

四、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三――任务驱动

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特性。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在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一幅图片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图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教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再自己去操作、尝试。在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这正是建构主义中与境说理论的体现。

参考文献: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篇8: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让课堂教学“熠熠生辉”――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初探

文/董 显

摘 要: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学工作者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辅助学生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初中必修课,在学生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处于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地位。大体来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们都非常期待和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但是,这种积极性绝对是一种假象,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吸引他们的是游戏、QQ聊天、看动漫和听音乐等。若没有这些吸引学生的因素存在,他们就不能很好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去。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活动进行潜心设计和研究,抓住学生的心理,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主要是指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准备工作,让学生由“躁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的学习状态。这种做法对于开展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型课程,课堂涉及的绝大多数内容都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充分的课堂准备作为铺垫。

1.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

教学工作者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和探究教材,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和实践操作。否则,将导致学生操作的结果和教学工作者预期的目标发生较大偏差。假如教学工作者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那么教学工作者安排的教学内容将易于被学生接受。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躁动”现象,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

2.充分了解学生状况

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落脚点是充分了解学生状况,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工作者想要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知识水平、学习状态和操作习惯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行业,教学工作者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够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做到因材施教。

二、多重勾兑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是学生能够持之以恒进行学习的助推剂。如果想帮助学生摆脱因为爱玩游戏而爱上信息技术课的状态,使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就必须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出发点,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潜心安排教学活动,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构建起有效的学习过程。

1.从兴趣入手开展教学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动画导入信息技术课程的主题,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提升教学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尽量做到课堂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食物导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开展电脑绘画的教学课程时,教学工作者可以先用电脑为学生展示精美的动画,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看到教学工作者插入在电脑屏幕上的字:“同学们,这些图画是不是很美呢?这些都是用电脑勾画出来的,你们在学习本节课后,也可以画出如此精美的'图片哦!”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激发。因此说,从兴趣入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借境生情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学工作者的帮助下,运用所学知识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和创新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使得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例如,在开展“Word自选图形的设置”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两张对比图片,让学生找出差异,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来开展,使得学生尽可能快地找到两张图片间的差异。在学生完成操作后,鼓励学生对怎样通过自选图形的工具功能将两张图片变得一致,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自发对Word自选图形的设置进行摸索,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3.寓学于乐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涉及的一些专业名词术语和学科理论知识是较为单调无趣的。教学工作者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得学生较为容易地接受这些专业词术语和理论知识,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教学工作者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恰当地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将电脑具备的人机交互性以及多媒体的多样性特点结合到游戏中,充分做到在玩耍中开展教学活动,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多元反馈

如果教学活动不能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反馈,则教学活动的开展毫无意义。若是能够选择恰当的时间来对学生的“躁动”和“主动”课堂表现作出合适的评价,则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反馈的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客观和公正,只有做到客观和公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和多样性的反馈。在进行教学反馈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那些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那些反应速度较慢的学生,也需给予肯定,通过“有进步、提高了、有创意”等鼓励性的词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的反馈评价能够为学生的操作提供及时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将课堂作为主要阵地,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注重各种教学手段和设计的运用,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此同时,还要重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信息技术和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反馈评价,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扬长避短,真正做到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卫坚。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09):166-167.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体育运动学校)

篇9: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轻松快乐的学到技术,这也正是做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正是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发现与探索问题这些年龄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实验;快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更确切的说是一门“技术”课,而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轻松快乐的学到技术呢?这也正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发现与探索问题,正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这些年龄及心理特征,决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对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灵活、自由,但是,这种灵活与自由并不是漫无目的任学生我行我素,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寻快乐。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爱动,爱问个为什么,爱探究个所以然,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灵活性也正是学生喜欢这门课的原因所在。喜欢这门课的同时,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呢?这也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求的效果。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了,是很难让他做好这件事情的。同样,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习兴趣之上。我在讲授flash“逐帧动画”这一节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看了一个小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来了,开始询问是如何做出来的,很迫切的希望自己也动手去做,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做好引导,虽然学生刚一接触会感觉比较吃力,但是,决不能让学生丧失信心。既然有了学习兴趣,再大的困难也要让学生想办法去克服。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这种乐趣。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可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只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整个结果的呈现却体现在学生的“学”上。信息技术这门课,更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信息技术课素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美誉,所以,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至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复习“图文的混合编排”这一章的时候,我让学生为二十年后的自己设计一张名片。此话一出,学生积极性突增,马上开始动手设计了起来,一节课下来,我看到了学生的作品有公司经理,有房地产老板,有演员,有IT总裁……而设计的版面更是丰富多彩。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一下图像的插入、艺术字的插入以及文字的编排与修饰。

通过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复习了本章的相关知识点。这就比教师一直强调,学生反复练习效果要好的多,相对来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这样的设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乐趣。而在整节课中,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出学生所做设计中的不足和建议,当然,仅仅是建议而已,更大的自由性还在于学生自己。

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了学生的潜能是如此之大,一些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制作的名片相当漂亮,而学生这些能力的挖掘与呈现是其它课程所难以发现的。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了名片,并在小组内互相做了交流、展示与学习,最后我们评出了“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实用奖”等多个奖项,不仅鼓励了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并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为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规划。

三鼓励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更多体现的是一门“技术”,既然是技术,一个问题就有多种方法解决。在讲授word中改变字体的时候,学生滔滔不绝,班里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一口气说出了三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对话框来完成;一种是通过格式工具栏上的相关按钮来完成;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快捷键,选择“字体”命令。正是由于计算机的灵活性、计算机的特点,才使学生善于探索与研究,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并且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这也正是计算机的神奇之处。条条道路通罗马,信息技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让学生牢记知识点,有利于这门技术课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思索、探究、实验、证明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使这门课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感受到了计算机的强大性与趣味性。

四以形象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的去操作,去练习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可是,这样下去,会使信息技术课变得比较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如果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能够穿插进一些实际的内容,就比单纯的讲授知识容易理解,学生也更愿意听,更愿意去思考,去操作。例如,我在讲授如何完成文件夹中文件的移动与复制的时候,我以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对学生说:“问大家一个问题: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学生一边笑着,一边回答我的问题:“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学生可能都看过赵本山曾经演的这个小品,所以,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于是,我赶紧引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然后又问学生:“既然大家都知道把大象放进冰箱的步骤,那大家一定也知道如何在文件夹中移动与复制文件的步骤,请大家先想一下,然后试着做一下!”于是,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开始在小组内探讨,如何打开“冰箱门”,如何把“大象”放进去或是拿走……不一会儿,已经有学生成功的完成了“大象”的转移,在学生的互相帮助下,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

最后,我只是对本节的知识点做了个总结与强调。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高兴劲儿,我也体会到了本节课的乐趣。信息技术课本身也是一门很抽象的课程,如果能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就能使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更加形象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五以竞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课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之一,因为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了一种活动课,把微机室当成了活动室,这种放松方式学生固然喜欢,那又如何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学到知识呢?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至于每个同学之间的竞争。在讲授photoshop中“图像的合成”这一节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就被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站在了一起所深深吸引,迫切的想知道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时候,我充分利用了学生急于求成的这一特点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余地,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与实验、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在小组内带动其他的学生,也让学生明白了合作的力量。竞争激励制度也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意识,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竞争激励、优胜劣态也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如此变化多端的社会,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理想,也是每一位学生应该拥有的一种生活。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范成英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参考文献

[1]彭扬.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反思[J].中小学电教,(Z1):73-74.

[2]卢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之分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4(3):90-91.

[3]倪仲勋.游戏与教育能否“喜结良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63-64.

[4]李艺,殷雅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化问题[J].教育研究,(10):57-61.

[5]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12):54-58.

篇10: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参考论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参考论文)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信息科技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计算机的有效教学呢?我在从事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巧妙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这门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多钻研教学方法,在上课时多用易被学生理解的、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怎样插入自选图形,然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合理地插入各种各样的图形,并加以修饰,还可以让他们从网上自己搜索一些动画、图标等,插入到自己的演示文稿中,从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生动活泼的演示文稿,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将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放映给其他同学看,其他同学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这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学,他们会学的更轻松、更愉快。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精讲多练,耐心辅导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0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精讲多练,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有时候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讲一小时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实践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效果,采取少讲、精讲、多练习,通过精心设计、细致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讲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节课一般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实习熟练操作,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知识认知程度进一步提高。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对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在实践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为了吸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某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差异、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可以有文字,还可以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漂亮的动画及视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立即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一些情境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三、开展第二课堂,培养思维能力

在给所任的计算机班进行课外辅导时,经常进行编程提高的训练。这时,我就注意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教育,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集体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即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愿,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编写软件,服务于各个部门。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老师不控制每个组的进度,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指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在小组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了自学本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老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总之,“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教师如果按传统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先讲后练的方法,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为他们后续学习计算机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面临各类问题时,要以学科思想为主线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能力及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对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以学科思想为主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以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科思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1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并不缺乏对解决问题方法的传授,但缺少一种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因此,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学科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上,更应引导学生形成以信息技术学科特有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没有形成较成熟和系统的学科思想,尤其是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是难以寻觅规范和权威的学科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方式主要以技术传授和操作为主,而忽视了不同章节中的某些教学内容,它们有可能是相关联的学科概念,割裂了整体学科概念的系统性,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技术相对分散和孤立,因而对学科整体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难得到提高。通过对本问题的剖析,期望改变“用什么、教什么”的教学形态,以学科思想为主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就成为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问题之一。利用学科思想来贯穿教学内容,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对学科思想的探寻如此重要,而现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并没有规范的、系统的学科思想,在教学中如何寻找、发现并应用这样的思想,任课教师可以边实践、边总结,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2以学科思维为主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2.1学科思想的收集和整理。2.1.1收集问题,按照规律分类。学科思想是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思维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的高级工具,它的根基必须是教学中的真实问题,而问题必须来源于真正的教学实践。所以,研究的第一阶段应收集相关的教学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甄别和分类。有很多分布在不同章节的教学问题,实际上是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如果从思想层面上予以整体把握,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系列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与之相关的解决同类问题的思想和方法。2.1.2通过发散探求类似问题。对比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发现在初中阶段的四个教学模块中,均涉及与此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具体教学单元及内容归纳为:A.信息的.获取。搜索:在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字搜索时,呈现的都是相关的地址链接。B.信息的管理。管理:桌面快捷图标,引用的是一个存储路径。C.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文档处理:文字处理、演示文稿中出现的书签、热点等各类超链接。通过引用自动生成和更新目录及题注信息,使用标题格式,可以建立文稿索引结构。D.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网页制作:插入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均是引用了某个地址的内容。将以上内容标注在初中阶段教学内容的表格中,发现其涉及面相当广泛,尤其是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几乎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从中挖掘出有关引用的能力目标教学线索。可见,信息技术教学在多个教学内容上涉及与“引用”相关的教学,但是由于教材的章节结构所限,学生未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而教师也忽略了对类似概念的总体把握。如果能在更高的学科思想层面给学生以指导,通过对各章节的不断演示和分析,对信息技术中使用“引用”的意义,在什么场合、怎样使用“引入”的讨论和实践,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在今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它的理解更高效地使用技术,则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2.1.3通过收敛,抽取核心要义。在获取以上与“引用”相关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便需要将上述内容与“引用”的理解相结合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不断通过对学科思想的再现,逐步深化学生的理解。而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则需要提前预设好,需要教师对问题本身有深入的理解。因此,要抽取出对该学科思想研究的要义,可以从“引用”概念、应用意义、应用需求、应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引用”概念的探讨。引用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中信息存储的优势和方法,对某个事物的另一种简单表述和使用,以解决原表述或相对复杂、难于表述、需要复用等需求,而现实中,信息技术的引用最常见的方式是对存储地址的管理和使用。第二,应用意义的探讨。A.使用简单,提高打开效率。在传统生活中查找一样东西,即使分类规范,仍然需要一定的查找时间与步骤。计算机硬盘中存有相当多的文件,而使用“引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更快捷地寻找某些文件,尤其是经常使用的文件。B.灵活智能,提高复用效率。计算机的作用不仅是把数据和信息电子化,当进行深入研究时会发现,如:大型软件,它会为程序化工作、协同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只是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样的目标存在。在讲解演示文稿时,通常从设计开始到收集素材、进行编辑、直至测试发布。可是,信息化的高效率体现在哪里?演示文稿的模板、文档处理的目录和题注等“引用”,非常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这样的引用,不仅可以让使用变得更简单更灵活,由于“引用”的内容有日期、页码等,这样还可以根据当前的情况即时修正所引用的内容。C.优化存储,提高阅读效率。在网页制作中,也常常遇到引用和效率的问题,引用帮助我们提高了研读速度。首先,在浏览网站时,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视频的加载方式不同,文字和页面结构嵌在整个网页文件里,而图片、视频、动画等通过链接的方式加载进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软件的运行负载。从另一个角度讲,可以先读快速加载的文字,不必等页面中所有元素全部加载完成,提高了阅读效率。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通过“引用”可以让工作更高效。其次,无论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的信息,还是自己制作的网站主页,超链接是常见的技术,当然,它也是一种引用。搜索到的信息,通过引用的方式呈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不同指向的内容供进一步筛选,主页上的信息,通过引用的方式呈现,可以让观众更快速地到达自己的选择,这些都体现了信息时代高效阅读的特点。第三,应用需求的探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尝试用“引用”来解决问题。A.需要快速调用某个文件或文件夹。B.需要复用相关位置(单元格、占位符)内的不同数据。C.需要减少软件运行资源。第四,应用方法的探讨。A.确定引用者的表达方式与存储位置。B.确定被引用者的位置或内容。C.确定建立引用与被引用两者间关系的方法,学习不同引用的规则。2.2学科思想的教学应用。初步接触某种学科思想时的教学案例,可对它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结论必定是文本化、概念化的,从具体抽象而来的规律,但这并不适用于教学。若只是把结论简单陈述给学生,将起不到思想建构的作用。学科思想这条暗线只能把握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而不能体现在学生显性的学习内容中。若成为明线,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于理论化,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在给学生初步埋设学科思想这条暗线时,正确的做法是只做设问与思考,不做归纳与总结,避免理论空泛,从而对学生知识建构的教学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3结语

以学科思想为主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可提高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进而成为可以融于信息化社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庞丽存.初中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张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视觉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领导重视,彰显特长

“绵羊带领的狮子队永远胜不了狮子带领的绵羊队。”这一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领导的决策机制,一些学校领导,尤其是农村中学较为突出,为了一贯追求升学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只是挂在嘴上,其实质是背道而行之。具体体现在师资的不合理分配方面,一些基本功扎实,具有计算机专业的高素质教师专业特长得不到充分展示。相反,安排一些非专业的教师上信息技术课,这些非专业教师基本是身兼另职的中层领导,由于忙于处理政务,导致正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实施。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二、精心准备,删繁就简,适当调整,合理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教学工作也如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巧妙构思,绝对不能上没有准备的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结构,对七到九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删繁就简。绝对不能照本宣科,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授课方式。要做到查缺补漏,即夯实基础,又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三、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业水平考评实际和素质教育纲要,抓住中间,牵动两头,促前带后,整体提高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向标,没有明确的目标,信息技术教育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计划,目标体系,认知结构,评价方法,软、硬件设施要根据时代特征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前辅后、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篇1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运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认知的难度

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规律,而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而信息技术,具有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优势,将其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在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概念定义进行讲解时,单纯的语言描述会让学生觉得复杂、难以理解,所以,这时我们就可用动画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表示出来,如此,学生就能对垂直平分线的特点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起到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事物理解的良好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教材内容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展示出来,并同时插入一些优美的背景图片、悦耳的背景音乐等,从而创设一种直观式的教学情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从而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轴对称”这节内容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在电脑的投影屏幕上出示了多张形状的图片,如天安门、蝴蝶、窗花、脸谱等等,然后让学生观察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学生回答出具有对称特征之后,我继续说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妙,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现在,就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去探索对称的奥妙吧!”这样,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顺利地引出了本节课课题,为下面内容的讲解奠定了基调。

三、总结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的优势作用,并大力探索、研究将二者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在这一教学工具的辅助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篇14: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那么,初中信息技术课怎样上才能培养出既会学习又懂创新的信息技术预备人才呢?

上好信息技术第一课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的文化和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为此,我每学期都会精心准备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激发学生的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一节课,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动手做网页》时,我先让学生浏览《合兴初中》网站,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画面赫然呈现在眼前,同学们感觉既熟悉又亲切,都惊讶地问道:“生活中自己这么熟悉的画面究竟是怎么被做到网页里去的呢?我能够学会吗?”然后教师再介绍网页制作方法,同学们就会很乐意接受,效果也会很好。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采取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比如我们农村初中的学生一部分来自中心小学,另一部分来自村小,由于条件有限,有的村小没有机房,导致他们从未接触过电脑,个体差异悬殊。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让学生每次上机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上机时确有事做、确有收获。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精美的课程表;在页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班级网页,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探索的余地

如果上课时生怕哪个问题没有讲清楚而面面俱到,那么留给学生的则是简单模仿、按部就班的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讲过的问题都能解决,而一旦遇到难题便会束手无策。为此我在上课时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如讲Word表格修饰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边框粗细”、“边框颜色”、“设置单元格底纹”等的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合作探究等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他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

多元化评价

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意义与实效的论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题目

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分析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初中化学教学在生活中的整合与应用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推荐14篇)】相关文章:

数学论文函数范文2022-04-30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途径研究论文2023-10-22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2023-07-21

优化教学行为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024-02-06

初中美术教学实施学讲计划思考论文2022-08-0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023-06-05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思考论文2023-08-0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三种方法论文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