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3-12-25 07:37:00 数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锦集14篇)由网友“rtfgbhyf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一)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主,以导学案为辅,让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共同协作完成课堂目标。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方面,高中生面临这高考的压力再加上课业量的繁重,对于数学课本身就没有多大的兴趣,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生的课堂积极性。这种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学生被动听得灌输模式,充分发扬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的能力,对于高中生自身数学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锻炼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

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强烈的冲击,也启发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还要结合当下的教学环境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也具有反思学习目标、巩固学习内容、增强所学知识的意义。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对于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有一定的帮助和积累作用。

二、导学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实施

(一)制定学习目标进行自主预习

探究式教学模式导学案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指导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明确了目标以后就有了学习的方向,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先进行提前的预习。比如,教师要讲高中数学中“圆的方程”的教材内容,教师先将导学案发下去,让学生提前了解并自己对圆的方程的相关概念和公式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

(二)创造问题情景制定学习方案

在技术环境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自主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式的数学学习,例如高中数学中的“离散型随机变量”,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多枚骰子,在课堂上先用一枚骰子进行演示,和学生一起进行可能性的交流,然后把骰子发给学生,让同学之间互相配合,一起探讨事件的可能性。

(三)教师进行点拨抓住重点进行例题讲解

这一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非常强了,教师根据高中数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对于重点的例题,尤其是历年高考中的例题中的要点进行精讲,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启发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答案,并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在例题的精讲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问题解题步骤的严谨与规范,另外也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假设、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

三、自主探究式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自主探究式导学案需要满足的基本要素

导学案的完整包括目标要素、情景要素、问题要素、知识要素、学法要素和评价要素。目标要素在于课堂目标的体现,它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向,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也是课堂知识掌握的重点。学生根据课堂目标的要求加上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有没有充分利用体现在导学案要满足的要素是否充分解决,由此看出导学案的编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体现。

(二)自主探究式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的使用并不是随意将学案发下去,让学生自主探究。导学案的设计目的虽然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强化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但教师在教学应用导学案也应该做到以下要求,不放弃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以导学案为本精细师生交流,进行课堂总结例题精讲点拨。导学案的使用时教师学生的双相配合交流,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经过转变自己的教育思维模式与学生之间加强课题之间的交流,配合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目标,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先学会根据导学案的课堂预习,对于课堂目标的相关数学概念先进行理解。

四、结语

通过对导学案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高中数学的应用探究,告诉我们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要发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被动听讲到主动学习的角色转变。高中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枯燥难学的科目,通过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对于教师的数学教学方面也带来一定的思维启发,也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讲课效率,从侧面来讲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篇2: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郑 丹

(辽宁省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中学)

摘 要:随着新教学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已得到广泛的注重,高中教学教育的传统方式弊端尽显,没有很好地在实际的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将导学案应用于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能够营造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开启学生的自主思维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学习效率

正确地实施与贯彻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编制相应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做到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多种能力,显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下从导学案的自身特点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做出相关的阐述。

一、课前预习带着疑问上课

教师通过探讨的教学设计方案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务必要得到学生的主动参与,该方案才能更好地执行,这也关乎学生对该门课程是都有一定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带着自己的使命融入课程的学习去,自主标志出哪些是需要掌握的重点,根据教师的课前指导,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就能按照自己课前的疑难、紧跟教师的步伐,一步步去寻求真理。

二、课堂上拓展学生的求知思维

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相关,课堂上的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能理解课本上的内容,还要有自我的思考的创新意识,通过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题过程,对细节、侧重点的重视,再由线及面,从一道简单的方程式引申到其他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更改题目,就会得到全新甚至新颖的.解题方式,从而活跃学生创造性地去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在自我思考中创新。

三、课后讨论总结,改进学习方式

教师既要安排好学生的课前预习,也要对教学质量做总结。因为高中数学总是灵活多变的,学生是否掌握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必须得到重视并给予帮助。建议学生课后要以小组的形式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总结中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式。

从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该教学模式按照课前预习、课堂上的尝试到课后集体总结,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正确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质量,教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舞台勇敢地自我展示。

参考文献:

茌家梁。学案导学在不同课型实施的有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篇3: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高中物理的难度比较大,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生当中学不会物理、不愿意学物理的声音越来越多。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物理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学生开小差的情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前根据导学案中教师的提示和问题对物理内容进行有效地预习,明确学习的目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找出自己的疑难之处,当教师进行教学时,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开动学生的脑筋,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逐步形成物理学习的意识,促进物理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2、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高中物理知识难度比较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可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的欲望,顺利地导入新课。

(2)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自学。导学案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生带进学习状态,教师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点拨,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更明显。例如在学习《向心力》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指导学生自学《向心力》:

①向心力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②无具体条件,仅知物体做圆周运动,能否指出向心力的施力物体?

③向心力是合力还是某个具体的力?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这种自主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疑问,有助于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学兴趣,促进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

(3)加强课堂上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导学案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或教材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学习。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共同探讨和交流,逐步完善自己的问题答案。合作学习讨论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彼此间交换意见和想法,对于发展自身的能力,培养物理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探究:

①课本中是如何研究打桩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关系的?机械能守恒吗?条件是什么?

②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是什么?

③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应该如何表述?

④你是怎样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的?

通过合作探究,交换彼此的观点,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培养。

(4)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设计问题时要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需求,指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通过问题的逐个解决,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入和发展。例如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通过实验观察,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①如何正确地测单摆的摆长?

②怎样才能满足摆角小于10°的要求?

③如何正确测出单摆的周期?

④如何正确使用秒表?秒表的读数如何正确读?

⑤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单摆做圆锥摆运动?

通过问题的逐个分析和解答,实现学生思维的开发和锻炼。

3、结束语

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导学案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长期被动的局面,通过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求知的欲望,并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篇4: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学案导学”概述

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成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互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无疑成为新式课堂的载体.“学案”是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课堂中的活动线索、课后复习反思的辅助,具有“导学、导思、导做”的作用.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学案的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学案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给老师用的,学案是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用的,在学案中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添加学生动手填写的部分.学案和教案的区别主要在目的、性质、角色、表达等方面,具体来说:教案的目的是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教案的性质以教师为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的性质以学生为中心,互动性,开放性;从角色来看,教案是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是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从表达形式来看,教案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学案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我认为从教案到学案,那是教学上质的飞跃,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却彻底变换了.

三、学案的编写

“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它的内容一般为学习课题、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达标测评,学案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目标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渐进性原则、挑战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和评价性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案设计应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从教材的理解到练习题的设计和学生的反思小结都应以目标的达成为宗旨.学案,作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启动、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2.启发性原则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学案设计的时候应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问题,以引导学生自组学习、探究.学案要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旧知识,开展丰富的联想,构建较为明晰的个人意义,要有利于学生开展对知识的研究,经历抽象概括、归纳猜想、实验验证、演绎证明等过程,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的内心的体验去学习数学.

3.渐进性原则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以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深入.

4.挑战性原则学案设计时,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引导学生去深入地研读教材,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发现能力.

5.指导性原则由于学案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是连接“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

6.评价性原则学生在学案的'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其效果如何需要及时地予以评价,而且对有些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是在相互评价中完成的.除了以上原则,我个人觉得在学案编写时还应注意以下这些问题:(1)使学生学习有路.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预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2)使学生学习有劲.“学案”的编写应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勇气.(3)使学生学习有法.学案要尽量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如何思考等学习方法.

四、学案的使用

由于“学案”的编写还不是很完善,并且教学时课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使用时要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灵活对待.

1.自主探究.依据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之“疑”,巧用“导”术,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解释疑团,从而扫清预习障碍,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合作交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基础内容,但“学案”中问题不一定全部解决,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针对“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确保课堂教学效率.

3.巩固练习.“学案”中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注意多做案例、多设疑,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评讲时教师围绕学生疑难点、重点、关键点提问、追问、反问.五、使用学案后的心得使用学案后我发现课堂上我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比以前活跃了,提出的问题变多了,由于学案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上课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多了,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其次,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含义,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者.我觉得学案导学的加入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大趋势,是今后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教学手段.因此,我们还应下大力量进行学习研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篇5:浅谈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通过“学案导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依“案”而“导”,学生依“案”而“学”,从学案的设计、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验等方面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学案导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初中的学生,尤其是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好奇心强,兴趣浓,若能利用这一特点,在初中的起始阶段,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习惯,培养专业的生物素养,逐步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生物实验,做实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具上,不注意听讲,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有效操作,使实验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有什么办法既能提高实验课堂的有效性,又能关注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案导学”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学案导学”是以“不待教师教,学生自己能学习”为宗旨,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素养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下简称为《酒精》)为例,谈谈“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一、学案的创新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基础

实验学案的一般组成应包括学习目标、实验过程、学习检测三部分。

学习目标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落实。这一部分还包含有学习重点、难点,主要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即学习准备。

实验过程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DD制定计划DD实施计划DD得出结论DD表达和交流”这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设计。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探究实验。

学习检测是为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练习,选题要力求典型,有梯度,力争全部学生均能完成基础题,优秀学生能完成拓展题,使各类学生均可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要激发学生这种内在的动力,需要一份让学生感兴趣的学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学案的设计应在上述基础上有所创新:

1、加入情境内容

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酒精》一例中,我以“水蚤国国王离奇暴毙”为诱导,结合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中的人物“古灵精探”,创造出浓厚的情境氛围,学生很快就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想了解当中的原因,也就有了做实验的兴趣。

2、结合生活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重要手段,其设计是学案设计的关键环节。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如《酒精》中,我先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酒精会影响水蚤的心率?”,继而提问“白酒和啤酒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一样吗?”,联系生活,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实验。

二、教师的引导是“学案导学”的关键

导学的目的,就是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出学生潜藏的且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联系和能力,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说,导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少教,“不教”,让学生针对问题多思考,多交流。导学是让学生能在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交流,主动应用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中,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1、示案导学阶段

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以后,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在《酒精》一课中,创设情境后,教师马上引导学生思考引发“水蚤国王”死亡的原因,从而联想酒精对水蚤心脏的影响,继而查找喝酒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资料,通过比较后,作出问题的假设。

2、引导讨论阶段

在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然后巡班指导,并在这个时候进行个别的辅导,提醒学生做好学案的记录。

学生的分组要提前做出干预,确保组员的层次性,提高分组讨论的效率。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尝试解答学案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如《酒精》的实验中:“为什么可以用水蚤来做实验?”“水蚤心跳很快,如何数水蚤的心率?”等。

3、集思广益阶段

如果小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集思广益,在全班的讨论中提出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这个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通过“互问互答”的环节,让已经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巡堂时的准备,快速确定要讲的内容,抓住问题要点,层层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互问互答”环节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既加强了小组间的合理竞争,又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归纳巩固阶段

教师根据课堂学生实验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梳理概括,总结在学案上,使知识系统化。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创新为本的价值理念,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迁移应用阶段

教师要善于在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迁移获得新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如《酒精》一课中,便可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如果您是一个医生,如何劝告人们避免水蚤国王暴毙的悲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活跃,纷纷在学案上写上了“给广大群众的健康建议”等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内容。这个阶段是学生是否理解实验目的的检验,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创设民主的氛围,倡导自由讨论。

(2)在“互问互答”环节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一位学生发言后,允许其他学生的补充,或者请另一位学生来判断前一位学生讲得对不对,为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可以要求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要说明理由。

(3)教师要充分备课且对课堂有较强的驾驭能力。自由讨论的课堂不同的意见较多,对教师的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互问与互答、主题与个性化问题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各抒已见,又不能干扰课堂正常进行,更不能偏离主题,要做到课堂秩序活而不乱,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效实验的核心

学生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但实验课和一般的.授课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最明显的不同是学生必须要动手做。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做,教师先讲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全过程,然后让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实验,这种教法一成不变,学生的思维难以发散。“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体现出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接手。

(1)要让学生接手,必须在学案的设计上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明确学生的学习,不但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固化的思维变灵活,让灵活的思维更灵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践体验。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归纳和总结实验要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质疑也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解疑释难的方式,可以把“假设与结论不一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操作可能产生的误差或错误的操作等。

(3)“学案导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讲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上应用“学案导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和学科素养,也有效提高了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世卿,邱烈..“学案导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9(4)514~516

[2]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7~73

篇6:学案导学法在人体免疫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学案导学法在人体免疫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当今的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高效率的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学案导学法是一种能充分体现这两方面要求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把握教材的相关概念,我认为教师编写的学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的确认、学习重难点确立、温故知新、学习探究、质疑问难、当堂达标。通过以上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我就以学案导学法在“人体免疫系统”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例,简单谈谈我对这种方法的认识。

一、学习目标的确认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在备课的时候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写在备课本上,然后,在备课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整合课本知识、查找相关资料。而学生很少直接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自学的时候,能够明确自己行为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标准。只有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本节课中确认了以下学习目标:

①、探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②、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概述抗原的知识,解释特异性免疫中特异性的原因所在,树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学习重难点的确立

学案中学习重难点的确立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攻坚的方向,合理的分配时间,避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本节课的重点是抗原和抗体的知识;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难点是抗原、抗体、抗原决定簇、抗原识别受体等概念的理解。

三、温故知新

学习的过程就是重复学过知识,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温故知新这一部分有利于学生复习前知,同时又为下面将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点埋下引线,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进入新知学习阶段。因此,在学案编写中温故知新的编写必须注意采用上节课重要且能与本节课知识有联系的题目,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学习探究

这一环节内容实质就是:通过教师提供的一系列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供了讨论的议题。所以,在编写学案时,必须认真的整合课本知识,掌握考纲要求。

同时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将重要的知识点转化为适合学生回答的问题或议题。

该项内容分为课题导入和新知学习两部分,在课题导入这部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设计与课题相关的问题或现实中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实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知学习这一部分一定要注意设置一系列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一定要注重衔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既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习到新的知识,又能在学习中获取乐趣。

1、课题的引入由当今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疾病——艾滋病,以及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自然地导入免疫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的分类”打下基础。

2、新知学习教学过程如下:

(1)、阅读教材的“探究活动:探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分析判读实验中涉及了哪些免疫器官?

②根据实验中对不同免疫器官的处理以及输入的不同免疫细胞出现的实验现象,试着推断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关系?

③除了实验中涉及到的免疫器官之外,联系实际思考一下,人体中还存在那些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阅读教材中的“免疫的分类: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课本知识回答: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②特异性免疫中淋巴细胞为什么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五、质疑问难

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解决那些经过学生思考、讨论仍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那些教师根据对考纲的理解经常考察但是课本中又没有的知识点。这一部分的编写必须建立在老师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拓展性,通过这部分知识能够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这一部分知识主要是对本节课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是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窗口。教师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批阅,有利于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从而实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承诺。因此,在编写是一定要选取那些有针对性和突出重点的典型题目,以期获得良好的效果。

以上所列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学案,编写学案的关键就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将课本中的知识分解成便于学生探究和解决的若干问题,便于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正如古人所云“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也证明学案导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的实现了教学中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编写学案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而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了知识,使整个教学过程顺畅、轻松、快速、高效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

篇7: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对于学生而言,高中地理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其在高考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法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一、学案导学法概述

学案导学法是基于新课标要求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地理作业的布置、生活常识的理解及地理知识文字阅读等,通过任务的执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知识的教授与梳理,充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及教师补充的有效性,从而充分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在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兴趣往往不同,在学习意识与学习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一般在公开课中进行短暂或表演性的授课时会采用这种方式。高中地理对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及知识梳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将其知识技能的获取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具有较大的难度,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1]。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方式的应用策略

检验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是否充分,就应当积极探索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看其能否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重点知识的.掌握,能否加强高中地理预习的进行、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及加强学生记笔记意识的提升。

(一)加强地理学科重点知识的掌握

任何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都有重点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重点进行把握,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也不例外。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形成,利用学案中的材料充分梳理教学知识点,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提供具体的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从而全面概括教材中的相应知识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精简与提炼,促使学生充分把握课程教学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避免了学生将全部教学内容都看作重点从而产生识记效果较差的现象。教师采取的方式一般是对导学的内容进行类似论文关键词的排列,利用关键词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梳理,从而充分标示出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

(二)利用学案导学加强高中地理预习的进行

由于高中地理学科的难度比较大,预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预习的充分进行。学生在课下写作业的时间进行预习,对于自制力不够强的学生而言,预习环节难以充分保证,而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是在课前的十五分钟或十分钟之内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解答疑惑,或者是在课后的二十分钟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基础习题的解答,将答疑解惑环节放在最后的几分钟时间里。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由于知识有限,学生一般在预习环节难以对知识有充分深入的了解,导致出现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的现象,难以充分把握住核心问题,而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参与学生的预习环节中,提升了学生预习的热情,全面促进了学生预习效率的提升,从而切实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2]。

(三)利用学案导学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材有着核心的作用。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采用学案导学能够对教材进行充分利用,对课程知识进行精炼处理,从而做出条理分明的导学案。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浏览教材最少要花费十五分钟,而以学案导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只需要花费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学生而言,地理教材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学习与阅读起来比较吃力,而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其对教材知识进行精准提炼,从而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掌握。地理教学对学生地图概念的掌握及地理知识思维的训练等有较高的要求,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充分把握高中地理教学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将其中的重要环节以导学案的形式梳理出来,或者将其中价值性比较高的问题直接组成学案,指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

(四)利用学案导学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在制作导学学案时应当对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充分挖掘,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全面理解与体会。学案设计应当涵盖比较全面的知识点,教师对其内容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出精准的学案以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在地理学习中学生的提问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积极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按照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小组,每组四至六人,在不同的组内安排相应不同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积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小组成员在完成学案教学后对其他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对其加以有效补充。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现象充分点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对导学案中的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从而进行提问,从而提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提问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高中地理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提问,提问能力对于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地理提问能力的提升[3]。

(五)加强学生记笔记的意识

对于学生而言,笔记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理解与识记,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学习习惯,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浓缩教材知识,促进学生把握教学重点,由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充分理解与把握,将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加强学生记笔记的意识,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把握教学重点,并加强对其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其充分运用,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从制度上促进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采用学案导学法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学案导学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其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概念、形成地理思维,促进学生对地理教材进行充分利用与挖掘,加强其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依腊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13):185.

[2]尹丹.“学案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

[3]朱玉婷.“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6.

篇8:“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文/贾雷涛

摘 要: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怎样能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应该在课堂中教给学生些什么?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案导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案导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训练;应用

“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优点,它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现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为例来说。

第一步,提出学习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立足于自己所带的学生提出本节的学习目标:①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②理解机械能守恒及其条件;③学会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目标的提出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新课标的要求,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第二步,学生自学,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我在本节设置的问题是:①回顾机械能的概念。②打桩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动能与势能怎样转化?下落的苹果呢?过山车呢?③课本中是如何研究打桩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关系的?机械能守恒吗?条件是什么?④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是什么?学生自学的同时,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辅导学生些什么呢?我认为: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机械能守恒有没有条件?能量之间是怎样转化的?引导学生去思考;第二,让学生把自己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做一标记,等教师讲解时认真听讲。这一环节学生在课前都应该完成,为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第三步,讨论交流。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只需一带而过,如上面提到的问题①,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如上面提到的问题③④。我在这节课上组织讨论: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应该如何表述?你是怎样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进入教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第四步,疑难讲解。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本节讲解(一)守恒条件:①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②受其他外力,但其他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EK1+EP1=EK2+EP2或ΔE=0等,学生其实已经都把表达式推导出来了,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教师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认为在讲解过程中,语言要精练、内容要精确、讲解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要有启发性。

第五步,当堂训练。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几个小练习:

1.下列运动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有( )

A.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B.物体沿竖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C.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D.沿光滑面自由下滑的木块

2.如图1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B.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3.如图2所示,均匀铁链长为L,平放在距离地面高为2L的光滑水平面上,其长度的1/5悬垂于桌面下,从静止开始释放铁链,求铁链下端刚要着地时的速度。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当然,学案后面还有针对的练习作业去为学生补缺。

第六步,课堂小结。先让学生自己小结,教师点评,总体回顾本节知识要点,便于学生归纳记忆并巩固所学知识。操作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特点进行详略处理。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内容。

由以上几个过程可以看到,“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发挥最大效益。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实践中我感觉到它非常适合物理一般规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

篇9:观察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观察学生的活动状态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课堂还是经常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忽略了学生的活动状态,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如果教师仍然采取“独白式”的教学模式,只会进一步降低偏科学生的学习动力,难以提高整体的学生学习水平。 因此,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更新教育观念,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在教学中随时观察学生的活动状态,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主,不能盲目追求教学进度,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在学生已经掌握“多项式乘法法则”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根据已学知识轻松地写出:( a +b)2= a2+ b2+ 2ab,( a + b)3= a3+ 3a2b + 3ab2+ b3。 教师可以提问: 同学们,能尝试写出( a +b)n,( n∈N+) 的'展开式吗? 在这种情景下,学生都非常有兴趣去尝试,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做出来。 此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状态,一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并动手尝试; 一部分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展开式的规律; 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问题有心无力,无从下手,比较困惑。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关注绝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同时兼顾边缘化的学生,在讲解时多留意他们的神情,判断他们是否掌握,并在课下多加指导和帮助。

二、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

高中数学更加强调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更要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的思维状态主要表现在: 是否积极思考问题; 所提出的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是否具有发散性; 等等。 教师从这些方面来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并进行恰当引导,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兴奋度,把学生的思维状态调整到最佳。

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 x + a+ 2)4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给予适当的引导。 刚开始时,学生普遍没有思路,教师可以提示: 结合二项式定理对原式进行分析。 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发现这道题是三项式不能直接用二项式定理。 然后学生中有细声讨论的,有埋头苦算的,也有一脸茫然的。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蠢蠢欲动,想回答但又缺乏底气,不够自信。 这些都是学生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的表现。 教师应该继续引导学生: 我们能否将原式转换为二项式来计算呢? 此时,有几位学生终于敢举手回答,并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 只有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才能及时给予学生正确指导。

三、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由于学生的性格方面和学习主动性方面的差异,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会有所不同。 要调动起整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需要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根据学生的参与状态,对个别学生调整教学方法。 学生的参与状态主要包括: 学生的情绪是否高涨; 学生是否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活动;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集体讨论等表现,这些都需要教师细心留意观察。

例如,在讲“椭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教师可以让三个学生到台上进行演示实验。 其中两个学生固定绳子的两端,另一个学生用绳子绕着粉笔,在黑板上画图。 学生会发现画出的是椭圆,但在某种情况下会画出直线。 在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台下学生的参与状态,大部分学生都看着台上同学的演示,但会有个别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对此,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将演示教学改为分组实验,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接着探究刚刚发现的问题,找出画出直线和画出椭圆的条件,以此来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度。

总之,观察法是每位高中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好观察法,能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相对应的调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篇10:导学案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导学案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吴盛玮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教育局教研室)

摘 要:为了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在学案导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导学案的概念内涵,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实施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导学案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实践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导学案;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在材料选择上,导学案设计要体现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在教学思想上,突出科学性,关注学生的发展;在知识形成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以活动为教育手段,既要遵循运动规律,又要关注自身的思想,注重知识的生成,突出化学课的实践性;在教学方式上,体现综合性,导学案设计内容与初中政治课程特点相适应。教学方法的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相贴近,学习知识、传授技术、培养能力,符合学生的经验系统,实现终身参与的教学目标。

一、导学案的概念内涵

导学案源起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起初,该校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教师集体编写教案,学生参与教案的编写,讲学稿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中的文本材料被融为一套师生共用的课程材料。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镇初中,将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转变为学案,在导学案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让学生课前预习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学前预习、课堂答疑,课后巩固,打破了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改变了教师的课程身份,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导学案是教师导学的方案,也是学生自学的方案,由备课组成员一人主备,其他成员再备,是有学生介入的集体成果。导学案把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训练,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学生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导学案在选用材料时,不仅要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以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使用导学案,要关注学生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实践中感悟体验,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实施实践

1.更新教育理念,引入导学案模式

农村部分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足,教学行为落后,课堂教学缺乏恰当的点拨,课堂教学沉闷没有活力,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注重实验探究,只注重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训练,忽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中,学案的开发设计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为学生的课程参与提供空间,实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通过“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以学生自学为基础,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对展示者的成果做出评价,检测自己的成果,在教师的点拨中反思自己的言行;根据教师的总结,对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形成认知,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有效设计导学案。例如,在教学石灰石的利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钟乳石等梦幻般的溶洞奇观,引出课题并提问:“它们的成分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前预习的反馈信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寻找问题答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课程设置理念,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恰当的导学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合理设计,科学实施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直接关系到学案导学的效果,初中化学导学案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准确设置学习目标;注重情境设置;科学合理设置问题;重视知识的生成,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农村很多中学化学实验室设施不全,实验教学条件达不到要求,实验仪器、药品配备不足,农村中学没有能力完善化学实验室,教学创设简单而真实的情境,弥补化学实验的缺憾。

例如,在教学石灰石的利用时,探究碳酸钙的检验方法,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出示一条珍珠项链,让学生想办法检验项链的真假。学生积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让一名学生利用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分析,经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碳酸钙的检验方法。教师出示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钾等碳酸盐的化学式,让学生比较这几种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由个别到一般,得出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归纳出检验碳酸盐的一般方法。在完成教学后,用于谦的《石灰吟》结束,并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古诗反映的化学道理,总结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关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注重情境的设置及活动环节,师生互动,加深情感体验,在活动中生成知识。初中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自尊心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结合学生特点,合理拓展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注重体验性教育,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健全人格。

总之,导学案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学案运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实效,显示了独特的魅力,在学案导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探究,大胆尝试,恰当设计导学案,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总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

[2]张良。论“导学案”的现实问题与可能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01)。

[3]洪明,余文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实施条件[J]。中国教育学刊,(03)。

篇11:浅谈教学反思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论文

浅谈教学反思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论文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1、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兴起并迅速向普教领域延伸的新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也是近年来国外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张扬人的主体性,提倡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特长,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因此社会、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追求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

2、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方法更加完美。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有多高,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自我纠错的能力,然后再回到实践进行新的一轮反思,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另一方面通过对反思的探索,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反思基本理念进行确认,将理论回归实际。这样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三、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遵循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第一是将自己的经历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第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第三就是要多与同事交流因为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合作解决问题——共同从事教学设计,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到教学重心,基本教学过程,甚至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要为其后的教学反思留下空间.

第四就是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篇12:合理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合理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循循善诱,注意启发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对这些数学问题乐于探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是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都能使学生的探索能力逐步提升,并在这些探索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深入贯彻启发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逐步获取新的知识内容。

因此,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循循善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必修1第二章中的指数函数时,数学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在黑板上板书两个解析式:y=2x;y=1。53x(x,x≤20);教师让学生进行比较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个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两个解析式能否构成函数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启发,与之前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这两个解析式是一个新的函数模型。数学教师通过对教材重点内容的解析,让学生对教材章节中的重、难点有基本的掌握。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

二、以问引趣,拓展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注意挖掘一些新颖、具有吸引力的数学问题,让数学教学中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得到逐步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提问以“问”引趣,使他们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延伸与拓展。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必修2第一章中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时,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先在黑板上画好长方体、正方体的三视图,学生必然会对教师所画的图形颇感兴趣,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知道长方体的三视图是怎样的吗?”教师的问题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再结合教材给学生讲解知识重、难点,让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整体的掌握。

教师根据所讲的知识点延伸到生活中的空间几何体,如圆锥的三视图、圆台的三视图等,让学生对空间几何体充满了学习的欲望。教师对学生提问,要注意引导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方式都能得到逐步提升,思考问题逐步深入。这比起以往教师的一味灌输,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深刻地领会知识,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以问过度,突破难点

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在给学生传授新知前,教师要注意把之前讲过的旧知识进行回顾,以旧导新,再对学生进行提问,有效迁移,突破难点内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把旧的知识点作为前提,促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新知的课堂学习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必修1第一章中函数的奇偶性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函数概念、表示法、单调性与最大值,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函数的奇偶性是什么性质呢?”教师通过提问直接过渡到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函数的奇偶性,对函数的定义域有更深的理解。教师通过回顾旧知识,掌握新知识,逐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重点融入到新知识的`思维中去,不仅可以助推学生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更可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消除学生对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异常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四、及时转换,注意灵活

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提问环节中,还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这种提问的方式必须要与教学效果相吻合,二者达到统一。如果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效果的提问,将会浪费课堂的有效时间;如果只注重效果而忽视提问的方式,将会让学生非常被动。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必须要注意提问形式与教学效果相互协调、统一,及时转换提问方式,非常灵活地对学生进行提问。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必修2第二章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灵活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线与线之间除了平行、相交的关系外,还有什么其他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可能想不到其他的什么关系了,这时教师顺着学生的疑问,给学生讲解线与线之间的另一种关系―――异面。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有节奏地给学生讲解。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要注意简单讲解;反之,如果很难的知识点,教师就要给学生仔细讲解,注意灵活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在给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转换提问的方式,让提问方式与教学效果达到相互统一,既给学生形成了耳目一新之感,更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使数学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新奇。

总之,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师科学合理地掌控好这个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逐步成长,不仅让数学课堂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更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基础。

篇13: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影响论文

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影响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和教育的进步,我国已经实行了素质教学和新课改,希望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必须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给学生创造出更好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主要研究了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影响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转变思想和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出更好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将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情境教学便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

一、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进行数学情境的创设,让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非常的困难,并且和实际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关系,而造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便是,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非常的呆板,无法将其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教师想要做好情境教学便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心态,这样教师创设出来的情境才会真正地和学生的生活贴近。比如说,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建立坐标轴,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这样数学学习趣味性会更强,学生的兴趣也会提高。

2.利用一些实物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实物作为情境创设的工具,这样数学课堂的生活气息会更加的浓厚。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掌握知识会更加的迅速和牢靠。

3.利用一些竞赛进行情境的创设

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比较枯燥乏味并且难懂,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开展一些竞赛,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明显的提高,无论是学习的兴趣还是学习的质量都会大大的提升。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影响

1.情境教学能够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数学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兴趣往往会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其参与到教学中去。

将情境教学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去,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更加快乐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便会大大的提高。

2.情境教学能够让师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互动,这对师生感情的增进是有重要作用的。师生关系的融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这个科目的兴趣。情境教学不但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还能够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凸显出来。情境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感情上的交流,这样课堂氛围会更加的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在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之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学习本身便比较困难和抽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地意识到这一点,认识到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情境创设的时候,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实物进行情境的创设,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其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只有学生对数学真正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效率才会真正的提高,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黄光荣。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2)。

张雯红。浅论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才智,(7)。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新课改视阈下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篇14: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

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智能、信息、资源和网络早已渗透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为我们提供便捷。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有机结合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利用信息技术能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辅助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灵活有效开展教学,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升我国的教学水平。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对学生后续教育、国家社会人才需求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三年的学科教学必须紧跟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势,以多样全新的手段为学生进步发展保驾护航。其中,数学是高中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信息技术为课堂氛围、数形结合、空间几何和抽象逻辑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可能性。[1]本文将重点从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提出高中数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的重点在于七大思想和六大素养的培养,七大思想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和或然与必然思想,六大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用和数学分析。

一、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是我国教育取得进步的必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各个教材版本的更新替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高考改革变更等,这些变化都在说明国家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培养全面型人才作为目标。众所周知,我国教育难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缺乏师资力量和专业设备的农村地区,如何转变教学方法、实行创新型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它可以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能力去进行及时的调整,比如农村地区可以安装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城市地区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室、一体化信息电脑设备等,使现代科技深入多维式教学。[2]同时,在疫情背景下,信息设备为各个学科搭建了线上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稳定地开展教学,使“停课不停学”政策落实到实处。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必然,虽然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发和应用不够成熟,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教学必然取得成功。

(二)信息技术是数学知识多方位解读的关键途径。

数学知识是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尤其是针对高中数学而言,空间立体几何、建模逻辑推理和想象思维发散等重点知识都对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能力和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从这个层面出发,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而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则能有效帮助知识进行多方位解读,比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黑板的板书是平面的,而信息技术的呈现往往是立体的,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去学习、思考和探究。同时,信息技术的渗透可以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利用情境和氛围导入关键核心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悟。

(三)信息技术是改善数学死板传统的有效形式。

不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描述词是死板、枯燥、乏味和单调等,因为数学不像语文、英语学科那样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和人文性,也不像音乐美术学科那样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数学建立在数学、符号、定理、公式和图形上,导致教学往往不具备趣味性和多变性,因此,从根本出发改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传统印象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而信息技术的渗透能有效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减少了教师口头叙述的内容和时间,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和情境去自主思考知识,这改变了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其次,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究、总结、反思,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此外,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合理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形式的选择开展,使学生对每一次课堂教学产生好奇和期待,从根本出发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3]

二、高中数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策略

(一)课件PPT为课堂打基础。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课堂的内容和编排,这是很多教师常常忽略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容易对课堂产生内容和重难点上的疑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课件和PPT为课堂内容、流程和重难点做出解释说明,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为例,章节内容包括随机事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三个小节,各个小节下又包含了定理、性质、事件判断和实际问题等多个章节要点,因此,教师可以在章节先导课的PPT课件上先有效梳理下章节内容,比如在第一页PPT课件上简要引出随机事件,介绍到随机事件的概率、意义和性质时,引出第二页PPT上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第三页PPT说明古典概型的性质、第四页PPT说明几何概型的性质、第五页PPT说明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之后再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详细的教学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课件PPT向学生简要介绍了章节重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紧密性和关联性的认识,同时,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此外,课件PPT是信息技术下最简单常见的教学形式,它能有效帮助教师去拓展和浓缩教学内容,把握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从而达到加强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微课穿插便于课堂整合。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手段,具备较强的资源流动性、精炼简短性、内容针对性和重复利用性等优势,在学科中,教师即可以制作微课或网络搜集微课课堂教学上的整合和学生课下的复习。微课对于教学的穿插性很强,很少受到环节上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前回顾导入、课中思考讨论、课后总结回顾和课下交流复习等多个环节。[4]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章节以三个小节展开,小节之间是独立的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对小节内容进行浓缩和提炼,比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小节中,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平行判定定理的解释、定理的图形解释、如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定理运用时的常见误区等,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因此微课的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不可出现脱节现象。

(三)动画视频还原知识推理。

知识的推理过程是学生真正去挖掘、去探究知识的关键,现阶段的教学更加追求知识的得出过程,而不是知识的死板照套,利用动画视频区还原知识推理的好处在于,它的每一个步骤是可以进行保存和修改的,即具有“快照”功能。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函数与方程》为例,在此章节中,学生会学习到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之一核心内容,利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是有步骤的,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去还原步骤,包括在坐标系上确定区间,判断精确度、求得区间的中心、计算f(a)f(c)<0、f(c)f(b)<0、f(c)=0三种情况,最后,还原精确度的判断。数学的步骤是具有紧密性和逻辑性的,教师利用动画的形式去还原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得出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促进对知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理解。

(四)引导学生培养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不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运用上,更在于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和对信息操作的锻炼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探究讨论等有机环节,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进行成果的展示等。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为例,教师可以将此章节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将课本划分为多个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小组完成预习、交流、讨论、探究、总结、PPT制作、微课查找制作等多个环节,最终利用电子设备将小组的合作成果进行展示阐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现阶段,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从它对教学的意义来看,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教学的趋势和动力,因此,各个学科教师应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多重形式和开展方法,保障信息技术能与学科教学相吻合,与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和高效课堂等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从多个方面出发保障学生的进步发展。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炜.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45.

[2]黄晚桃.微探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N].科学导报,2020-07-14(B03).

[3]韩永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18.

[4]尕让.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51-52.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的论文

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论文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效课堂五步教学模式

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提问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讲堂”模式教学――高效课堂实践记

“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锦集14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2023-06-21

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2023-11-12

[政治论文]「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2022-05-08

高二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2-10-13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2022-08-28

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2022-10-01

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2022-05-07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用于高中语文的实践探讨2022-07-27

体育教学“导”为先2022-10-18

物理总复习高效课堂模式探究之物理实验课论文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