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记叙文的写作六要素(共10篇)由网友“莫黑白灰”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考语文记叙文的写作六要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高考语文记叙文的写作六要素
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点题,也的确能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同时又能品味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1.点题的时机
在一篇文章中如何点题,什么时机点题一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还要看行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看作者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也并不是想什么时候点题就什么时候点题的。点得好,相得益彰,点得不好,弄巧成拙。
1)开头点题。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从许许多多文章的开篇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篇点题既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怀着迫切心情去读下文,还有一点就是能很快地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感情倾向。
开篇点题对考场作文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入题手段。
2)文中点题如《背影》
3)结尾点题《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从上面的这些结尾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结尾点题既有点题的作用,有时也是点明文章的中心,还能达到照应开头,或者是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作用,同时做到结束全文。考场作文中,一个好的结尾点题,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作文主题,还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联想,让人感觉很有品味。特别是在考场命题作文中,有些考生的作文主题在行文中表达得不太明确突出,扣题不是太紧,有些模糊,这时结尾点题,点示中心,更有一种扶正的效果。
2.点题的要求。
由于点题的'时机或者说位置不同,对点题语言的内容要求和作用也不同。
1)开头点题:开头点题首先应该做到有入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其次应该有较精练的语词点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让读者初步了解你的文章所要写作的主要内容。
2)文中点题:文中的点题必须是在一个部分之后,这样的点题必须有对前一个部分的小结作用,或者有启示下文的作用,如果能同时做到点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
3)结尾点题:结尾点题首先必须有结束全文的作用,然后根据行文的情况或抒发感情,或表达愿望,或提出警示,或进行描写等等。结尾点题应该是最灵活的,也是最容易出新的地方。希望大家用好这个结尾点题,使自己的文章达到一个高度。
总的来看,点题一定要找到文章的内容、主题与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组织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3.点题的方法。
从我们初中生的中考[微博]记叙文来看,这里主要说的是结尾点题的方法。
1)用议论警示的方式点题。如:《故乡》
2)用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方式点题。如:《背影》。
3)用描写诠释的方式点题。如:《敬业与守业》
4)用直接点示文题的方式点题。如:《济南的冬天》。
5)用引用的方式点题。
结尾点题的方式是非常之多也是很灵活的,这里只是就本文所举例子的一个小结,如果我们再去翻阅一些名家文章,你会看到更多的更精彩的结尾点题形式与点题语。
篇2: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文的六要素
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人认为此提法不妥,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甚至不交代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记叙文时必备的,孩子从小写习作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至于现在文学的模糊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可是这些基本的文体知识还是需要严格掌握的。
记叙文六要素作用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技巧总例: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要把事情写具体。能不能把事情写具体,那就看你是不是善于把事情一层层展开记叙,即把事情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生动。
6.渲染环境,生动感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环境,抓住环境的特点来写,会很好的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附:中考满分记叙文一篇
中考满分记叙文作文:最美的声音
有人说最美的声音是婉转动听的歌声,有人说最美的声音是清脆悦耳的鸟鸣,但对我来说,最美的声音却是车床(一种机器)的隆隆声。
我的爸爸靠五金加工维持一家生计,他的车间与我的卧室仅一墙之隔。每天晚上,隔壁发出的机器的噪音把墙都震得似乎在动,那声音刺耳嘈杂,让我心烦,难以入眠。为此,我不止一次地向爸爸发牢骚,但爸爸只能无奈地笑笑,又继续干活。
直到那一晚,我才明白爸爸那一笑中包含的辛酸。
那天晚饭时,爸爸和我开玩笑,说要把我这个不听话的小孩送到别人家去。我这人很容易就会把玩笑当真,一听很不高兴,撂下饭碗,阴沉着脸上楼了,留下爸爸妈妈面面相觑。爸爸本想再逗逗我,忽又闭上了嘴,去隔壁车间干活了。我早早上床,躺在床上生闷气。过了好一会儿,我的气才渐渐消了。这时,我的耳边又传来了那熟悉的声音,可我却突然从中明白了什么。爸爸每天都要在车间里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光吵闹,还十分劳累,可他却从未抱怨过。而我呢,不光不体谅爸爸,还要跟他怄气,我真是不懂事。此刻,我正舒舒服服躺在床上,他却仍在努力工作,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洒下了多少汗水,这么爱我的爸爸又怎么会把我送到别人家去呢?我感到十分懊悔羞愧。听着从隔壁传来的隆隆声,这在我平时认为是噪音的声音,这时却让我感觉是世界上最美、最悦耳的声音。爸爸不善表达对我的爱,这车床声恰恰是最美的父爱之声!想着想着,我的泪水悄无声息地划过了脸颊。
就在那一晚,我从车床的隆隆声中领悟到了父爱的真谛。父爱默默无闻而又无处不在,做子女的只有用心感悟才能明白。每晚,车床的隆隆声都在我的耳畔回响,我不再感觉这是噪音,我不再因此而难以入眠,这声音比妈妈轻柔的摇篮曲更优美,我就在这声音的怀抱中枕着父爱入眠。
篇3: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
一.什么是记叙文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写人物的记叙文以塑造性格鲜明而又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它的情节安排不是以“事”为主,而是以“人”为主,文中的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等表达方式都是为写人服务的。
内容清楚是记叙文的最基本要求,要准确具体地描写人物,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对人物具体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其中主要的是要写好人物在事件发展中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思想。
记人的作文还要详略得当,有的地方需浓墨重彩,有的地方轻描淡写,还有的地方干脆空着。
二.写作要点
1.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始终围绕着主题而展开,避免空间的叙述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 一篇记叙文,无论长短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因此,在下笔时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应该提供何种事实才能使叙述完整。
3. 一篇好叙述文需要直接或间接表达以下六个问题,即:when——该事发生的时间;where——该事发生的地点;who——人物角色是谁;what——发生的是什么事;why——该事发生的原因;以及how——事件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等等。
4.写作顺序可以采用“顺叙”、“倒叙”和“穿插叙述”的方法,但初学者最好采用“顺叙”的方法进行训练,以情节发生时间的先后为序。
篇4: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结局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行动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此类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
(2)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2.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2)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3)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4)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5)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二)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几种方式。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三)情节
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个”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情节的构思将直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物别是写事的记叙文,当然写人的记叙文也要通过一个事儿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这样在设计结构的时候就应该斟酌了。
作文虽然不是文艺创作,但其中也少不了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记叙文在写人或记事中要善于借鉴一些表现手法,当然这也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怎样可以写出一波三折的作品呢?
1.设置悬念 2.一波三折 3.突破常规(依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一则具有突破常规的作文:冬天的冰雪路、清晨、上学去的小芳、买豆腐的老奶奶)
四.记叙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结构文章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
可作线索的内容多种多样:物为线索;感情为线索;一件事为线索;一句话为线索;游踪线索。
2.要有复杂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
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往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学艺术感染力。
3.要综合调动多种写作技法,从形象的刻画,到语言的使用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学表现技巧来。
篇5: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附:中考满分记叙文一篇
中考满分记叙文作文:最美的声音
有人说最美的声音是婉转动听的歌声,有人说最美的声音是清脆悦耳的鸟鸣,但对我来说,最美的声音却是车床(一种机器)的隆隆声。
我的爸爸靠五金加工维持一家生计,他的'车间与我的卧室仅一墙之隔。每天晚上,隔壁发出的机器的噪音把墙都震得似乎在动,那声音刺耳嘈杂,让我心烦,难以入眠。为此,我不止一次地向爸爸发牢骚,但爸爸只能无奈地笑笑,又继续干活。
直到那一晚,我才明白爸爸那一笑中包含的辛酸。
那天晚饭时,爸爸和我开玩笑,说要把我这个不听话的小孩送到别人家去。我这人很容易就会把玩笑当真,一听很不高兴,撂下饭碗,阴沉着脸上楼了,留下爸爸妈妈面面相觑。爸爸本想再逗逗我,忽又闭上了嘴,去隔壁车间干活了。我早早上床,躺在床上生闷气。过了好一会儿,我的气才渐渐消了。这时,我的耳边又传来了那熟悉的声音,可我却突然从中明白了什么。爸爸每天都要在车间里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光吵闹,还十分劳累,可他却从未抱怨过。而我呢,不光不体谅爸爸,还要跟他怄气,我真是不懂事。此刻,我正舒舒服服躺在床上,他却仍在努力工作,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洒下了多少汗水,这么爱我的爸爸又怎么会把我送到别人家去呢?我感到十分懊悔羞愧。听着从隔壁传来的隆隆声,这在我平时认为是噪音的声音,这时却让我感觉是世界上最美、最悦耳的声音。爸爸不善表达对我的爱,这车床声恰恰是最美的父爱之声!想着想着,我的泪水悄无声息地划过了脸颊。
就在那一晚,我从车床的隆隆声中领悟到了父爱的真谛。父爱默默无闻而又无处不在,做子女的只有用心感悟才能明白。每晚,车床的隆隆声都在我的耳畔回响,我不再感觉这是噪音,我不再因此而难以入眠,这声音比妈妈轻柔的摇篮曲更优美,我就在这声音的怀抱中枕着父爱入眠。
篇6:写作基础-记叙文的六要素
写作基础-记叙文的六要素
有人认为此提法不妥,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甚至不交代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记叙文时必备的,孩子从小写习作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至于现在文学的模糊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可是这些基本的文体知识还是需要严格掌握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记叙文三要素为环境,人物,主要内容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详细记叙文六要素。欢迎大家阅读!
作用: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常用修辞:
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无知: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鲁迅《“友邦惊诧”论》)(间隔反复)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编录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篇7:记叙文的六要素的写作基础
记叙文的六要素的写作基础
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
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
(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
(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
(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7.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开拓意境,深化主题。很多是各种表达方工综合运用。
(1)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 )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 )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8.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小结:
1.记叙文的要素
2.记叙文的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5.记叙文的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总结:
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主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篇8:中考写作六要素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简单地说,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中考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中考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中考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
1.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2.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3.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在提示本质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这可能更多地关涉到议论文。
对于记叙文的深刻更多地是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与感悟。
4.思维要创新
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
考场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考生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
但是,创新决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标新立异的胡编乱造,它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入情入理而眼前一亮。
我们明确了立意的方向,那么,在初中记叙文中一般有哪些具体的立意内容呢?
一般来说:
1)符合当今社会公德和时代精神的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守法、诚信、环保、无私奉献、敬业、自强、与时俱进、和谐社会等等。
2)表达个人感情的如:爱戴、崇敬、怀念、赞美、爱好、情趣、愿望、讽刺、批判、抨击等等。
3)思考生活的主要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感悟与启迪。
4)追求个性表达的主要是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的。
立意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跟别人的风,无论是怎样的题,选择立意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平时训练过的内容从小处切入。切忌一时心血来潮写一些不熟悉的东西,勉为其难,这是写不出优秀作文的。
篇9:中考写作六要素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语言除了基本的要求准确、通顺之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语言是人类千百年来后天的造化,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掌握一门语言是需要花大力气的,而作文的语言更是经过锤炼的精华,那就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
就初中学生的记叙文语言而言,首先应做到准确、明了、通顺,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对于初三中考总复习的作文训练,我们重点需要训练的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语言的表达是多角度的,词语的组合也是极富变化的,你选择的表达角度不同或者说你选择的词语组合不同其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如文言文《满井游记》,课下有一些对文句的注释,其中有一句“山峦为睛雪所洗”的翻译。课本上是这样的:“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这的确是翻译得很清楚,学生都能理解,可是,却没有一点美感。
如果我们要加强一下这句的节奏感应该是: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得干干净净。
如果我们要强调一下这句的意象美应该是:山峦被温暖的阳光所融化的晶莹雪水擦洗得清新动人。
这里就是我们中考作文要追求的语言方向。一句话,要有美感。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语言具备一定的美感呢?
下面就文章语言的美感提五点建议:
1.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整齐的美。
在我们的视觉美感里,有一种美就是通过整齐来表达的。中国古典建筑里的对称性就是一种整齐,的阅兵也讲究的是一种整齐,它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达到一种美的效果。反映到文章里也如此,中国古典文章里有一种骈文,也就是一种整齐的句式,虽然现在已经不讲究这种整篇整篇的整齐了,但,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用上一点,也会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天空依旧湛蓝,突然想到,我不能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分析一下这段语言,它的确不失美感。但,当我们读过之后总是会觉得有一些美中不足的。是什么呢?就是语言的一种均衡性、对称性。前面的“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与后面的“天空依旧蓝”很不对称,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显得很不整齐。
我们可以修改一下再读: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沮丧而失去光茫;天空依旧湛蓝,它也不会因为我的情绪暗淡而去黯然神伤。突然想到,我不应该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这样再读,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段文字均衡得多,节奏感也强了。也就是让其中的文字有一定的对称性。
2.让你的语言有一种错落的美。
语言的错落就是在文章中你的语言要尽量富于变化,长句、短句、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你的文章有较强的节奏感,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摇曳多姿,极富美感。
我们来看一段本班学生的作文语言: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你已经大汗淋漓。但你仍须背着硕大的背包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着。你累、你热、你烦躁……,但,突然,迎面吹来一阵凉风,你凉、你爽、你快乐……飘逸的风给你送来飘逸的快乐。
这段话虽然写的是一件非常平淡的事,也就只不过是放学回家,背上背着一周来的一些衣物杂件,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可是,读起来却是那样的富于美感。它的美就在于它的语言的长短交错,排列恰当,而在总体上又不失语言的均衡性,使语言的节奏感极强,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有很多的时候,就整篇文章来看整齐与错落是交叉的,就是整齐中错落,错落中有整齐,那才是一种更理想的表达效果。
3.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情感的美
感情常常充溢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但是,要把我们心中那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却是要在语言上多加琢磨的。
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句话精炼地概括了人生的三种情: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显然,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是亲情,在我看来,亲情是不单只发生在亲人之间,如果友情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便升华为亲情。
这段话也是很常规的,当然也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它就是很平静地告诉我们友情有时也可以与亲情等同。读者读过之后,可能会颔首称同,但,很难被感动。
如果我们换一种词语选择和语句组合方式,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请看:
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这不知是谁用如此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情。显然,在人们看来,这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一定是亲情,“血浓于水”啊!然而,在我看来,这浓于水的血不一定只流淌在一脉相承的亲人间,如果友情也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又何尝不也是一种血的流淌啊!
这样一改后,我们再读一读,就不仅仅只是告诉你什么,而是感染了你什么,其抒情性与感染力就大大加强了。
4.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意象的美
所谓意象,就是我们描写时所选择的对象,也指我们在运用比喻、比兴时所选择的喻体对象。我们知道,很多写景的文章,总是选择那些具有相当美感的景物加以描写,很自然地使语言产生美感。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描写对象很难从视觉上给人什么美感,而这时还只是直白在叙写就会显得很浅露、平实,甚至是粗俗,缺乏美感,如果我们能换一个与之有某种相似之处且有一定美感的意象加以描写,做到言此而意及彼,就会产生一种意象的美,增加语言的美感。
5.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深刻的美
语言的深刻性主要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没有一个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有深刻的语言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对身边的人或事,对社会的人或事多加以思考,联系你所学过的各科知识,给出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价。当然一般这都是在自己的平时训练中进行的、积累的。
有很多老一辈的作家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如台湾作家林清玄、刘墉、本土作家贾平凹等,他们都是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当然,使语言美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多用美词,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等等。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想着这些方法,在写作中在适当的位置,自然地运用它们,一定会使我们作文的语言增色不少。
篇10:中考写作六要素
作文中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即便是内容有些偏,但只要你点题点得好,也能达到一种扶正的效果。而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点题,也的确能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同时又能品味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1.点题的时机
在一篇文章中如何点题,什么时机点题一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还要看行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看作者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也并不是想什么时候点题就什么时候点题的。点得好,相得益彰,点得不好,弄巧成拙。
1)开头点题。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从许许多多文章的开篇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篇点题既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怀着迫切心情去读下文,还有一点就是能很快地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感情倾向。
开篇点题对考场作文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入题手段。
2)文中点题如《背影》
3)结尾点题《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从上面的这些结尾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结尾点题既有点题的作用,有时也是点明文章的中心,还能达到照应开头,或者是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作用,同时做到结束全文。考场作文中,一个好的结尾点题,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作文主题,还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联想,让人感觉很有品味。特别是在考场命题作文中,有些考生的作文主题在行文中表达得不太明确突出,扣题不是太紧,有些模糊,这时结尾点题,点示中心,更有一种扶正的效果。
2.点题的要求。
由于点题的时机或者说位置不同,对点题语言的内容要求和作用也不同。
1)开头点题:开头点题首先应该做到有入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其次应该有较精练的语词点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让读者初步了解你的文章所要写作的主要内容。
2)文中点题:文中的点题必须是在一个部分之后,这样的点题必须有对前一个部分的小结作用,或者有启示下文的作用,如果能同时做到点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
3)结尾点题:结尾点题首先必须有结束全文的作用,然后根据行文的情况或抒发感情,或表达愿望,或提出警示,或进行描写等等。结尾点题应该是最灵活的,也是最容易出新的地方。希望大家用好这个结尾点题,使自己的文章达到一个高度。
总的来看,点题一定要找到文章的内容、主题与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组织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3.点题的方法。
从我们初中生的中考记叙文来看,这里主要说的是结尾点题的方法。
1)用议论警示的方式点题。如:《故乡》
2)用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方式点题。如:《背影》。
3)用描写诠释的方式点题。如:《敬业与守业》
4)用直接点示文题的方式点题。如:《济南的冬天》。
5)用引用的方式点题。
结尾点题的方式是非常之多也是很灵活的,这里只是就本文所举例子的一个小结,如果我们再去翻阅一些名家文章,你会看到更多的更精彩的结尾点题形式与点题语。
★ 赏花阅读答现代文
★ 高三语文答题方法
【高考语文记叙文的写作六要素(共10篇)】相关文章:
记叙文阅读题2024-03-03
小升初考试作文9大技巧2023-02-22
学习作文的心得:获得满分作文的技巧2024-03-10
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2023-06-15
记叙文写法2023-11-08
记叙文的写法2024-02-15
记叙文要点2023-11-20
医学论文写作的五大要素2023-03-14
小升初语文作文的答题方法2022-05-07
高考语文题答技巧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