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时间:2022-06-24 05:16:54 三年级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范文(精选28篇)由网友“傲游小土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篇1: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

新北区实验中学     郭惠芬、王唯亚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2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 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2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 学生思考回答。

3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 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 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 朗读课文。归纳、交流。

5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思考交流。

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课时《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课堂学习:

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 集体回答。

2 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交流。

3 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 读课文,寻找,交流。

4 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小组讨论后交流。

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

2 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由。 各抒己见。

3 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思考归纳。

4 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

5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朗读。互评。

第三块:拓宽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创设活动情景: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导入) 明确要求。

2 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 交流,点评。

3 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4 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楹联。 交流,评选。

第三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内容。

收集一些古人写月的诗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音乐导入,引导“咏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启发联想:月亮,以其皎洁的光辉,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诗人的灵感和词人的遐想啊,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走入月光下,一起来吟咏“写月”的诗句。 学生吟咏课前准备好的诗词。

2 .总结:一缕月光能抒发人的情怀,或壮烈或缠绵。当人有心事时,把心托给明月,何尝不是人生一种情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宋代大学问家的美文《记承天寺夜游》 进入新课学习。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 提问:作者写此文时心情怎样?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 独立思考,交流。

5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体验作者的心情。

第三块:品味赏析,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闲中生愁,对愁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就是苏东坡,人生仕途不顺,难免心中不快,但却表现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旷达与磊落,问:文中哪一句描写最能体现这一心境? 独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横,盖竹柏影也。”

2 引导联想:这短短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笔调描绘出这月下美景。 学生书面描绘,交流,评点。

3 品味赏析:说说这月下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什么感受,是如何传神地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的。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投入地朗读

课后学习:熟练背诵课文。

本文篇幅很短,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贬期间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贬期间,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查一下,看看这期间作者还写了哪些优美诗句,把你喜欢的诗句整理下来。

第四课时:《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欣赏歌曲《高山青》,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阿里山。 每组派代表发言。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解说。如实物投影展示图片等。时间:每人2―3分钟。

2 导入:阿里山的风光真是迷人,听了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跟着吴功正再去游览一番吧。

第二块: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复朗读,体会它好在哪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写的好的地方并做批注。独立思考。

2 指导:从多个角度去赏析 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

如词语用的精当、修辞、节奏感等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讨论。

4 布置任务:课后将好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第三块:欣赏歌曲,朗读优美语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篇2: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

常州第二十四中  刘霞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 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 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 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 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语: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教后反思

3 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 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 “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 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出示评价内容: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2课时 《春》(一)

学习目标

1、 能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2、 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3、 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读课文2遍,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组织学生了解朱自清。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2 播放《春》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边听边想、班内交流。

3 要求学生在协作组内模仿朗读录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 组内朗读、互相改进朗读方式,推选出代表在班内做示范朗读。

4 要求学生在听示范朗读时,用简洁的语言理出全文的线索,并分别用“xx图“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做好批注。

5 组织交流、评价 班内交流、互评。

第二块:赏析“春景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并做好点评。 阅读、勾画、批注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交流

3 布置协作组任务:在“绘春”部分任选其中一幅图画进行赏析,可从描写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精彩语句等多角度赏析。 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一篇简单的赏析性文章

4 组织交流、评价 小组推荐交流,组与组之间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组织、参与活动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古诗名句或自拟小诗圈点评注春草、春花、春雨等图,并展开想象为文章配相应图画。

课后学习:1、背诵全文。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3课时 《春》(二)

学习目标:1、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生活哲理。

2、能欣赏绘春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体会 谈体会

2 创设问题情境:作者眼里的春天具有怎样的生活哲理。 阅读、思考、圈画、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4 师生共同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描写、交流、互评

第二块:领悟“春“的内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颂春”部分,体会其含义。 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2 组织交流、点拨、评价 交流

3 学习评价: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情感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思考、自由发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读比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组织、参与活动 朗读、评比

课后学习:

1、 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作品选》

网络资源 1、http//glx.zjc.edu.cn/zhuziqingsanwen.htm www.oklink.net/swzw/essay/zhuziq/

第4课时  《三峡》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水经注》的一些常识。

2、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3、朗读成诵,学习洗练的写景笔法,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篇3:小学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

小学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2分)

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 )

A.风雪载(zài)途 销声匿(nì)迹 充(chōng)耳不闻 丢三落(là)四

B.相(xiāng)安无事 濒(bīn)临绝种 天衣无缝(féng) 在劫(jié)难逃

C.随风飘(piāo)荡 物竞天择(zhé) 五彩斑斓 (nán) 无动于衷(zhōng)

D.束(chù)手无策 参(cēn)差不齐 视(shì)而不见 唠(láo)唠叨叨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翩然归来 流逝 追溯 啸聚山林 B.哀草连天 蟾蜍 归咎 物竞天择

C.周而复始 劫难 滨临 束手无策 D.草长莺飞 骨胳 尘埃 天衣无缝

3.指出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话。可当看到严厉的班主任时,都销声匿迹了。

B.这个题目很难,许多同学都听不懂,因此王老师唠唠叨叨地再讲了一遍。

C.老师要小东上台讲自己的学习经验,小东忸忸怩怩地不想上去。其实他是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

D.小明把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妈妈怎么说他也无动于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比赛进行到第33分钟,辽宁队的李金羽在对方禁区前带球突破,被判犯规,辽宁队获得一次前场任意球。

B.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进行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C、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5.选出填在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 )

当微风 柳梢,当清风 明月,当狂风 巨浪,当台风 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A.吹过 拂过 扑过 横越 B.吹过 拂过 横越 扑过

C.拂过 吹过 扑过 横越 D.拂过 吹过 横越 扑过

6.根据下面文字,提取信息,回答问题。(2分)

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l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仅为世界人均值的l/6和1/8。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9%,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我国矿产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尤其是铁、铜、铝土、铅、锌、金等多为贫矿。煤炭、天然气大体供需平衡,石油资源远不能满足需要。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达ll0个。

①过去我们总喜欢自夸“地大物博”,上述数字表明我国 。

②面对这样的资源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

7、古诗句默写。6分

(1)、挥手自兹去, 。(2)、 ,白水绕东城。

(3)、 ,我言秋日胜春朝。(4)、好峰随处改, 。

(5)、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与郦道元《三峡》中引用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描绘的意境相似。

8、名著阅读:(4分)

(1)、《骆驼祥子》这篇小说以祥子一生的 为发展线索,他和 的“爱情”纠葛为中心。

(2)、“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意思。”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他的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 》,全书共十篇,外加一篇《小记》,一篇《后记》。

二、现代文阅读。

(一)、父亲睡了(12分)

①父亲退休以后,顿顿饭喝点酒,天天骑着自行车四处转转,乐呵呵的。那次我带回家九华山的画册,父亲掀来翻去看不够,我猜他是想去九华山看看。

②那年五一长假,我陪父亲登上了九华山。那是个阳光很好的日子,父亲颇有兴致。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我一直紧紧抓住父亲的手,紧贴着他走。他自然地顺着我的身势,脚步扎实,像有了安全感的孩子。参加工作多年了,我还是头一次和父亲手拉手这么长时间。他的手指又细又硬,如根根小棍,刺得我心酸得有点心疼了。(A)山路上,每每歇息时,父亲总是让我站在里面,他站在外面,用身子当着我,生怕我不小心跌下去。

③晚上,父亲觉得有点不舒服,脑袋发晕,早早就上床了。我说给他做做头部按摩,他便顺从地躺下,枕在了我的双腿上。我哪会做按摩,只是在他的脸部、脖颈、耳根和头心揉来揉去,轻轻的,缓缓的。他 。没多一会儿,父亲就睡着了,呼吸均匀,一脸的慈祥。我揉着、看着,想起父亲搂我睡觉的情景……

④小时候我经常生病,父亲心疼,总搂着我睡,读初中时我还跟他睡一个被窝。他喜欢让我枕着他的胳膊,还不时地摸摸我的身子,用胡茬子扎我的脸,亲得没法再亲了。夜里我多少动一下,他就醒了,摸摸我的小屁股,问我想喝水还是尿尿。有一回,我忘了因为什么,父亲冲我大发脾气,我委屈地哭了,就赌气去跟母亲睡。天亮醒来时,却发现父亲正紧紧地搂着我呢。原来半夜时他又把我抱进了他的被窝。他朝我挤弄一下眼睛:“好小子,不搂着你我还真睡不着呢。”等到我毕业回家,确是大小伙子了,父亲不好意思再搂我睡觉。有时趁我睡时他会像犯瘾似的搂搂我,他身上的那股烟味酒气很熏人,但我还是假装睡着,品着热茶般浓郁醇香的父爱,眼角渗出了泪水……

⑤此刻,看着躺在我腿上瘦弱的父亲,看着他那根根白发和道道皱纹,我的眼睛、鼻子已酸涩不已了:父亲真的老了。

⑥从九华山回来,父亲逢人便说:“儿子带我去安徽旅游了!”他眼神中流露出的兴奋与自豪却平添了我几分内疚与不安,让我意识到陪父亲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也许因为心情好,父亲更贪杯了,而且常常过量。我劝过他几次,他却像犯了错的孩子,嘿嘿一笑:“难戒呀。”有一次,舅舅来,他们两人对饮不停,父亲醉倒了。(B)我哈腰抱他上床,却没费多大劲儿,印象中原本高大的父亲,没想到却那样轻!而我的心却沉了许多……

⑦父亲枕在我的臂肘间呼呼地睡着了,睡得好香好沉。睡梦中,父亲含含糊糊地说:“吃药了吗?”我明白这句话是对我说的。我有糖尿病,每次他都记得提醒我这一句。此时醉倒了的父亲竟在梦中也执著地嘱我吃药。泪润湿了我的双眼,浸湿了我的内心。这一夜,我没怎么睡,生怕手臂的翻动会惊醒父亲;但父亲睡得很好,也许是因为睡在儿子的怀抱里吧。

⑧几年后,父亲得了不治之症,躺进了医院。最后的日子里,他肝疼腹胀,尽管疼痛难忍,也从不呻吟一声,不让儿女心疼着急。只有倚在我的怀里,他才能稍睡一会儿。他说:“躺在儿子的怀里,我就不觉得遭罪了。”可我分明看见有一行泪从父亲的眼角流出来。

⑨3月6日,父亲躺在我的怀里睡了,静静的,很安详。⑩他这一睡,再也没有醒来。

9、文章以“父亲睡了”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10、.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处填写描写父亲神情和动作的语句。(在下面填写)(2分)

11、.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选择一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角度进行品评赏析。(3分)

我选 句,品评赏析:

12、.通读全文,根据相关内容,仿照下面的句式补写句子。(2分)

小时候,病弱的我睡在父亲宽大的臂膀里,温暖而舒适;长大后,

, 。

13、读原文和下面的材料,请说一说文中的“我”和田世国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材料:田世国是山东枣庄薛城区人,38岁的他毅然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的生命,他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共同之处:

启发:

(二)雪的功能令人惊奇(13分)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4.本文说明了“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3分)

15.第②段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3分)

16.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给“超软水”下一个定义。(3分)

17.“雪”除了具有文中所说明的神奇功能之外,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请任选一个方面举例说明。(4分)

正面:

反面:

三、古诗文阅读:(24分)

送狄宗亨① 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②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注释]:①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 。②鸣皋:地名,在河南省嵩县东北。

18、诗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情谊非同一般的一个短语是 (用三个字回答)( 2 分)

19、这是一首送别诗,试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作简要赏析。(2 分)

答:

(二)、三峡 (12分)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略无阙处( )

(3)晴初霜旦 (4)哀转久绝 ( )

21.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B.绝: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C.故:故渔者歌曰 两狼之并驱如故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22.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3.文中第四自然段中引用渔者歌谣有什么作用?(2分)

(三)、陈万年教子 (8分)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①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注释:大:敬词,对对方的尊称。

24、 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4分)

万年尝病( ) 欲仗之( )咸叩头谢曰( ) 具晓所言( )

25、下面句子中“之”字用法与“欲仗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天下之伟观 B、 何陋之有

C、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石青糁之

26、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文中的人物(选一个)。(2分)

第四单元答题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6、①

7、⑴ ⑵ ⑶

⑷ ⑸

8、(1) (2)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12分)

9.

10.

11.我选 句,品评赏析:

12.长大后, , 。

13.共同之处:

启发:

(二)(13分)

14.

15.

16.

17、正面:

反面: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一)(4分)

18、

19、

(二)《三峡》(12分)

20.(4分)

⑴ ⑵ ⑶ ⑷

21.(2分) 22、(4分)

23、

(三)(8分)

24.(4分)⑴ ⑵ ⑶ ⑷

25.( )(2分)

26.(2分)

篇4: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 学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 学案

第四单元  理清顺序 品味语言

1. 大自然的语言

2. 奇妙的克隆

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4.生物入侵者

5.你一定会听见的

兴趣情境导引

初二(一)班主题班会

主持人:今天班会的主题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首先由王浩同学演讲。

王浩: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科学之光驱散迷信的阴霾》。同学们知道恐龙吗?这个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然而在6500万年前它却突然销声匿迹了,是上帝灭了它们吗?可地球上哪来的上帝呢?大家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吧?可我奶奶却说,那是鳌鱼翻身。我想同学们一定读过吴承恩的《西游记》。孙悟空有一个绝招,真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们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子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你相信吗?人类从远古走来,从洪荒走来,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不断壮大,日益成熟,而今已步入了科学文明的新纪元。

同学们,让我们告别混沌,破除迷信,驱逐愚昧。我们青少年应该热爱科学,倡导科学,用科学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具备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热爱生活吧,生活中有科学;热爱读书吧,书中有科学……

……

师:这个班的主题班会很有意义,形式也很好。

生1:意义在哪儿?

师: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2:王浩同学的演讲很精彩,听了之后,使人精神振奋,激起了我们探索自然、崇尚科学的热情。

师:说得对。我们所处的的年代,科学日新月异,你们应与时俱进,千万不能成为科盲。

生3:老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师:首先要有科学意识,其次要有科学态度,还得具备科学思维方法。对于你们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将主要来源于书本,因此,你们必须认真读书,不断学习。课文将会为你们打开一扇扇科学的大门。

生4:老师,我们知道了,我们应该从书本中获取科学信息和知识。

师:是的。我们马上要学习的第四单元大都是科普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通过学习,你们将获取许多新的科学知识。尽管这几篇文章说明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但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则是一致的。

生5:学习这一单元有什么具体目的吗?

师:学习这一单元要培养语文基本功,品味语言,积累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求证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在“综合性学习”中应该注重培养我们利用搜集、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下面我们就学习第四单元的要点:理清顺序、品味语言。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概括主要内容

生1:老师,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简言之,一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说记事的文章,大致要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哪些人参与了这件事,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结果又怎样。又如写人的文章,大致要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再如状物的文章,就得知道这个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有什么特征。写景的文章,就应该了解是怎样的景色等等。

生2:老师,我知道了。那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好处呢?

师:在阅读中,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简明的理解课文的要旨,为进一步领会文章中心,概括中心思想打下基础。因此,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有助于发展我们的思维。

生3: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师:第一,要注意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要整体的把握,要从整体上加以归纳,不能以偏概全,以次要充当主要,以部分代替整体。第二,分析文题进而概括主要内容。文章的标题与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标题是文章的“窗户”,我们往往可以透过这个“窗户”去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题,就是从标题入手,适当展开,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做法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标题提出若干问题,再把这些文题的答案归纳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讲,凡是课题能启发、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第三,抓重点段概括主要内容。一个文章有若干个段落,其中有主要段落和次要段落之分。主要段落就是对表达文章中心起关键作用的段落。我们就可以用抓重点段的方法去概括主要内容。第四,还可以采用段意归并概括主要内容。

生4:何为段意归并?

师:段意归并,就是把段落大意合并起来。对一篇文章来说,段落大意是“局部”,主要内容是“整体”,整体总是由部分组成的。如果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都是围绕同一个内容写的,这时就可采用段意归并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相关知识链接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点要点提示。

1.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分析。

2.抓住文题,可运用课题扩展的方法。

3.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尤其是那些直接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

4.因为是主要内容,就得从内容的角度去概括,要能与中心思想区别开来。(主要内容是指“写什么”,中心思想则是回答作者“为什么写”,两者不能等同。)

5.抓住关键段落概括文章内容,品读精彩章节。

6.根据课前提示、书后注释和课后习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范例1:《大自然的语言》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分析:

1.注意文体特征。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也是事理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首先必须通过整体感知,认识说明的对象。通读全文,可以知道文章说明的对象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文章介绍的是一门科学――物候学。

2.分析标题与作者。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而作者竺可桢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根据这些,本文内容应该着重介绍物候学方面的知识,如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

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层次。文章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现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解答:

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物候、物候学、影响物候学的因素以及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四个: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解题方法链接

文体是说明文的内容要点如何概括,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分析标题,了解说明对象。

2.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身份、职业、取得的成就等,这就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

3.理清结构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范例2: 克隆技术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分析: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这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要概括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的内容,可从小标题入手。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知道文章第四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解答: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的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解题方法链接

通读全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弄清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小标题的直接从标题入手

范例3: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的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对“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做出了直截了当的回答:“是大陆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显然一部分恐龙正是搭乘这班“航船” 来到南极的。那么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一年的恐龙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了呢?作者在第二篇短文中作了深入的探讨。“被压扁的沙子”成了证据。“被压扁的沙子”也就是石英,它具有两点性质:(1)斯石英不十分稳定,它会变为普通沙子,但在自然状态下的“反弹”非常缓慢,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另一方面,斯石英在很高的温度下又会很快恢复为普通沙子。(2)斯石英“只出现在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它的形成来自于巨大的压力。作者讨论这些话题是为了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提供科学根据,最后作者用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的“研究”、“检测”的结果有力的证明了在6500万年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因该是“撞击”。

解答:

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范例4:《生物入侵

篇5: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学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学案

第四单元  理清顺序 品味语言

1. 大自然的语言

2. 奇妙的克隆

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4.生物入侵者

5.你一定会听见的

兴趣情境导引

初二(一)班主题班会

主持人:今天班会的主题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首先由王浩同学演讲。

王浩: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科学之光驱散迷信的阴霾》。同学们知道恐龙吗?这个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然而在6500万年前它却突然销声匿迹了,是上帝灭了它们吗?可地球上哪来的上帝呢?大家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吧?可我奶奶却说,那是鳌鱼翻身。我想同学们一定读过吴承恩的《西游记》。孙悟空有一个绝招,真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们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子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你相信吗?人类从远古走来,从洪荒走来,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不断壮大,日益成熟,而今已步入了科学文明的新纪元。

同学们,让我们告别混沌,破除迷信,驱逐愚昧。我们青少年应该热爱科学,倡导科学,用科学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具备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热爱生活吧,生活中有科学;热爱读书吧,书中有科学……

……

师:这个班的主题班会很有意义,形式也很好。

生1:意义在哪儿?

师: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2:王浩同学的演讲很精彩,听了之后,使人精神振奋,激起了我们探索自然、崇尚科学的热情。

师:说得对。我们所处的的年代,科学日新月异,你们应与时俱进,千万不能成为科盲。

生3:老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师:首先要有科学意识,其次要有科学态度,还得具备科学思维方法。对于你们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将主要来源于书本,因此,你们必须认真读书,不断学习。课文将会为你们打开一扇扇科学的大门。

生4:老师,我们知道了,我们应该从书本中获取科学信息和知识。

师:是的。我们马上要学习的第四单元大都是科普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通过学习,你们将获取许多新的科学知识。尽管这几篇文章说明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但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则是一致的。

生5:学习这一单元有什么具体目的吗?

师:学习这一单元要培养语文基本功,品味语言,积累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求证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在“综合性学习”中应该注重培养我们利用搜集、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下面我们就学习第四单元的要点:理清顺序、品味语言。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概括主要内容

生1:老师,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简言之,一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说记事的文章,大致要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哪些人参与了这件事,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结果又怎样。又如写人的文章,大致要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再如状物的文章,就得知道这个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有什么特征。写景的文章,就应该了解是怎样的景色等等。

生2:老师,我知道了。那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好处呢?

师:在阅读中,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简明的理解课文的要旨,为进一步领会文章中心,概括中心思想打下基础。因此,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有助于发展我们的思维。

生3: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师:第一,要注意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要整体的把握,要从整体上加以归纳,不能以偏概全,以次要充当主要,以部分代替整体。第二,分析文题进而概括主要内容。文章的标题与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标题是文章的“窗户”,我们往往可以透过这个“窗户”去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题,就是从标题入手,适当展开,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做法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标题提出若干问题,再把这些文题的答案归纳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讲,凡是课题能启发、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第三,抓重点段概括主要内容。一个文章有若干个段落,其中有主要段落和次要段落之分。主要段落就是对表达文章中心起关键作用的段落。我们就可以用抓重点段的方法去概括主要内容。第四,还可以采用段意归并概括主要内容。

生4:何为段意归并?

师:段意归并,就是把段落大意合并起来。对一篇文章来说,段落大意是“局部”,主要内容是“整体”,整体总是由部分组成的。如果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都是围绕同一个内容写的,这时就可采用段意归并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相关知识链接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点要点提示。

1.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分析。

2.抓住文题,可运用课题扩展的方法。

3.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尤其是那些直接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

4.因为是主要内容,就得从内容的角度去概括,要能与中心思想区别开来。(主要内容是指“写什么”,中心思想则是回答作者“为什么写”,两者不能等同。)

5.抓住关键段落概括文章内容,品读精彩章节。

6.根据课前提示、书后注释和课后习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范例1:《大自然的语言》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分析:

1.注意文体特征。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也是事理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首先必须通过整体感知,认识说明的对象。通读全文,可以知道文章说明的对象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文章介绍的是一门科学――物候学。

2.分析标题与作者。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而作者竺可桢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根据这些,本文内容应该着重介绍物候学方面的知识,如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

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层次。文章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现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

[4] [5] [6]

篇6: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第二十四中  刘霞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 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 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 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 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 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语 :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教后反思

3 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 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 “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 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出示评价内容: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5、你有自己

[4] [5]

篇7: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新北区实验中学     郭惠芬、王唯亚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2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 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2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 学生思考回答。

3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 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 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 朗读课文。归纳、交流。

5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思考交流。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课时《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课堂学习:

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 集体回答。

2 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交流。

3 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 读课文,寻找,交流。

4 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小组讨论后交流。

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

2 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由。 各抒己见。

3 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思考归纳。

4 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

5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朗读。互评。

第三块:拓宽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创设活动情景: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导入  ) 明确要求。

2 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 交流,点评。

3 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4 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楹联。 交流,评选。

第三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内容。

&n

[4]

篇8: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知识点 一看拼音写词语。 yuè shèng pīn mìng xìng gé  quán shì tán zòu gāng qín shú liàn mù yù   yuè lái yuè dà gān rǎo xùn chì  qǐ tǎo yòu shǒu shī shě  bān zhuān huà dòng   shí tou luàn fà tiē zài  jiàn quán  xī zhuāng qì dù bù fán yīng dě bān qiān   二、多音字组词 倔    结    钢   熟    薄 晃   舍   解    模   难 撒   任   挨   几 三、 补充词语 旁若()   怒()()遏   ()()解囊   气喘(    )(   ) (    )(   )革履气度(   )(   )   (   )(   )细算   与众(    )(   ) 四、下面各组字的字形都很相似,你能给它们组成词语区别一下。 训(    ) 唯(   )乱(   )拂(   )沸(   )稍(   ) 驯(    ) 推(   )刮(   )佛(   )狒(   )梢(   ) 消(    ) 销(   )椅(   )骑(   )畸(   )倚(   ) 秦(    ) 奏(   )寒(   )塞(   )熟(   )然(   ) 2、试一试,仿照下面的例句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深深地 空空的 淡淡地 有---有---有---有---- 要---还要--- 不是---而是--- 五、日积月累 1、(    )与(    )是相辅相成的,没有(    ),绝不会有(   )毛姆(英国) 2、站着的`农夫(   )。―富兰克林(美国)    3、富贵不能淫,(    ),(   )。―《孟子》 4、尊重别人,(   )。―笛卡尔(法国) 5、爱人者,(    );敬人者,(    )。―《孟子》 六、原文填空 贝多芬坐在钢琴旁    的《   》。   的旋律在大厅里   ,(    )的乐曲使大家陶醉,大家(    )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    )在风雨中听(   ),(    )的月光中。 七、朗读下面每组句子,体会语气表达上的不同 1、我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我绝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2、你成为亲王,是因为你的出身,而我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篇9: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 :《散文家谈散文》

常州市清潭中学 于伟军

一、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本单元,要能从对散文、小说、诗歌三种文体的评论中感悟到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如何正确地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评价,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能从自我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评价完成习作;与同学有条理、有见解的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交流、抒发感受;能查阅资料,确立主题对自己感兴趣的某种文学体裁或作家作品讨论分析,写出研究报告。

二、重点难点:能从三位作家对三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评论再深入,敢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同时学习三位作家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本单元的难点是能从自我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评价,能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发表见解要做到有条理,有中心,恰当准确。对单元中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能确立专题学习。

三、教材内容的解读:

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的内容“学会读书”阅读有独特的感受,包括“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三篇文章分别对散文《白鹭》、小说《百合花》、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评论。及诵读欣赏、综合实践与探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共需14课时。《白鹭》 “散文家谈散文”3课时;《百合花》 、“小说家谈小说”4课时;《一个深夜的记忆》、诗人谈诗4课时。作文及修改文章专题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

学法指南:本单元的学习,是对散文、小说、诗歌三种文体作品的评论,首先要了解三种文体的基本知识;同时,我们应在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赏。通过阅读,力求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高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通过熟读先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哪些是作者写得好的地方。其次,阅读文学作品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评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对于散文作品的鉴赏必须掌握要领,诸如把握立意,抓住中心。善抓文眼,按图索骥。明白情物,即景、披事、体物从而悟情、入情、察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分析结构,弄清特点。体味情言,仔细回味,注意修辞手法,明白其表达作用。咏物散文要整体阅读,感受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分析所咏之物的精神品格,进而理解散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对于小说作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所描述的环境、情节和人物;填补小说虚构世界的空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进行理性思考分析,作出审美判断。通过小说情节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对于诗歌作品,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乡愁》通过给“乡愁”赋予了一定的意象,从而表达出了浓浓的“乡愁”。我们应抓住关键性的诗句,把握全诗的主旨。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其次,要了解作家,了解.写作背景。再次,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如《诗人谈诗》作家密切联系生活,从常见的事物身上发现了美。这样才会对作者的情感感同身受,也才会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揭示的现实意义。

学习模式板块设计:

一、 自主阅读;二、走近作家作品;三、比较讨论;

四、专题学习;五、成果交流展示;六、学习反思。

篇10: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

学习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时安排

1、布置任务 明确任务 1

2、简介作家作品 了解作家作品、补充

3、组织讨论 比较阅读

4、指导确立专题 自主组合确定专题

5、提供帮助 提出疑难

6、指导学生形成成果 完成专题 课内1课外3

7、组织交流展示(班上汇报或板报展出) 交流展示成果 1

师生共同反思

专题示例: (1)走近郭沫若或走近晓雪,了解其人;

(2)郭沫若或晓雪的某类作品的风格初探;

(3)文学作品中的白鹭;

(4)我眼中的某位散文家及其作品等等。

1、作者简介

晓 雪: 1935年生,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

218.4.156.91/zhq/web/ShowArticle.html?ArticleID=439

www.yndlzs.com/minren/minren32.htm

www.snweb.com/gb/people_daily_os//04/29/g0429005.htm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散文家谈散文》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1:一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复习知识要点

一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复习知识要点

汉字家园(二)

知识要点:

1、 学会64个生字:上 下 大 小 多 少 远近听 声 在 来 马 牛 羊 鱼 鸟 虫 独 坐 高 飞 去 不 只 开 动 两 间 门 关 能 千 万 粒。

2、 会写18个生字:上 下 大 小 多 少 马 牛 羊 鱼 鸟 虫 五 开 子 门 千 万。

认识2个笔画:提 竖折折钩。

认识一个多音字:只

注意一个字的笔顺:鸟

积累词汇:多少 大小 上下 亡羊补牢 远走高飞 只争朝夕 一枝独秀 坐井观天 坚定不移 两个 米粒 中间 关闭 千山万水 千门万户 风风雨雨 五花八门

3、 继续完成流利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和短文。

4、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篇12:五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期中复习纲要

关于五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期中复习纲要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提供了五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期中复习纲要,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13、钓鱼的启示

1《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终生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理解句子: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

举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3、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②“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4、课文理解:

“我”和爸爸去钓鱼,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得意,当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急切地想知道原因,当爸爸坚持要“我”放了鱼时,“我”乞求;当“我”把鱼放回湖中,“我”依依不舍。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严格的教育是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5、本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课文理解:

本文记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时,是父亲对“我”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别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从而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事实,从中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15、落花生

1、《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作者许地山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3、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4、理解句子: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А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

В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5、父亲的话有几方面的意思?

答: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赞美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二是教育“我们”要学习花生优秀的品格,做一个有用的人。

6、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答:父亲希望“我们”做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7、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

16* 珍珠鸟作者:冯骥才

1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3、文中从哪些地方体现了“我”对小鸟的关爱?

答:(1)、给它准备了舒适又温暖的巢;(2)、在鸟笼外面覆盖上吊兰,让他们感到安全。(3)、从不去打扰他们。

4、小鸟对大鸟的呼唤前后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答:起先,大鸟一叫,小鸟就回去了,时间久了,大鸟再三呼唤,小鸟才回去。这种变化说明了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和留恋。

5、鸟对“我”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鸟对“我”的态度经历了从害怕,到渐渐胆大,到开始亲近,到完全信赖的变化过程。

篇13: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续写故事写作素材

【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续写故事写作素材

阳阳老师

好词集锦

沉默不语    心事重重    恍若梦中    五颜六色    小心翼翼    毫不在乎    千载难逢    依依不舍    心慌意乱   刻骨铭心    笑口常开    万事如意   心想事成    其乐无穷

好句搜索

①天空阴沉沉的,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李晓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窗外,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②看着同学们热悉的身影,眼泪又一次充满了眼眶……

③“爱”可真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无限的爱――

家庭的爱、社会的爱、朋友的爱、同学的爱…你看,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友爱、友谊、友善和关爱的美好班级里。

④团结友爱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情感。

好段展示

①下午放学,他心事重重地回到家里。突然,他看到桌子上有个大蛋糕,想也不想,就急急地把蛋糕上的塑料罩拿开。蛋糕上的图案是四朵粉红的小花,旁边长着几棵小草,漂亮极了,还写着:李晓明生日快乐。他看着看着,仿佛走在童话的世界里,过了好一会儿オ回过神来,可蛋糕是谁送的呢?

②当他踏进家门的时候,屋内一片黑暗。他正准备伸手按开关,突然“砰”

的一声,吓得他站在门ロ不敢动,接着,几个熟悉的身影从黑暗中走了出来。灯亮了,他看清了,原来是他的同学们。李小刚拿着生日蛋糕走向他,整齐的生日歌响了起来。

③睛朗的夜晚,满天星斗闪烁着光芒,像无数银珠,密密麻麻嵌在深黑色的夜幕上。银河像一条淡淡发光的白色带子,横跨于繁星密布的.天空。流星常常化为一道白光,划破夜空,坠至远方。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好开头

◆下课了,王小东他们几个围在一起,商量什么呢?

◆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下课后,组长梁伟东把高小木他们几个同学找来,围在自己的座位旁,让大家说说应该怎样帮李晓明过生日。

◆黄东刚是李晓明互助小组的组长,他聪明、机灵、组织能力很强,常常能想出好办法来,为班集体做过很多好事,小组的同学都十分信赖他。

◆听着大家兴奋地说自已的生日,李晓明想起来了,再过两天就是自已的生日。大家过生日,爸爸妈妈都在身边庆祝,可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远在外地,今年的生日还是一个人过……

◆咦?奇怪!明明自己没有订生日蛋糕,怎么有人送这么大的蛋糕上门呢?

◆没等其他几个同学说完他们怎样过生日,或准备怎样过生日,李晓明就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好结尾

◆这是李晓明这么多年来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虽然只是一个小猪玩具、一个生日蛋糕和一通电话,里面却有满满的关心和爱。

◆听着整齐嘹亮的生日歌,看着同学们欢笑的脸庞,再看看写着自己名字的漂亮的生日蛋糕,李晓明感动得热泪盈眶。

◆雪白的蛋糕上插着九支彩色的蜡烛,烛光摇曳,映红了同学们可爱的脸庞,烛光中的歌声响彻云霄。

篇14:小学语文五年上第八单元知识点

1、易写错的字:诞生 瞻仰 爆发 悬崖 飘拂 电钮 汇集

2、易读错的字词:

磅礴(páng bó) 拟(nǐ)定 地域 (yù) 奔赴(bēn fù) 踌躇(chóu chú) 黯(àn)然 石碾(niǎn)

簸箕(bō jī)笤帚 (tiáo zhou) 夜以继(jì)日 舀(yǎo)水 沏(qī)茶 殉(xùn)职

3、易混淆的形近字:丸——九 崖——涯 珉——泯 宾——殡 泽——择 嗓——搡

协——胁奏——揍——凑——秦钮——扭——纽拂——佛——弗

25 七律 长征

1.课文内容: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大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3.(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不怕”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更能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颔联承接“千山”。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表现山势雄险,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表现渺小,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3)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4)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26 开国大典

1.本文记叙了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2.课文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描写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3.词句解析。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语文高效读书的10种方法

1.通读法

不明思议,通读法就是什么什么书都看一遍,通常刚入门的人都会这样,不知道读什么好,就拿起什么就读什么。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妨像秋叶大叔一样,反复读几本相对结构化、体系化的关于某一领域框架和业务的入门经典书,反复读,读透了,某个领域的方法论就有了。

2.主题阅读

圈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列一个大纲你要学习语文这个领域那么有哪些问题是需要了解的。然后找到这个领域最经典的一本书,对照自己列的大纲梳理,然后再阅读其他书籍,相同内容的选择巩固或者跳过,有疑问的也可以引发思考或者补足。

3.图读法

增强提炼能力、形象化表达能力、展示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别人快速了解一本书,还可以增强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提炼精华,名言警句(鸡汤类);梳理框架(成体系的书);选择合适的角度,挑重点。借助这两种发放消化和输出知识,提高读书的有效性。

4.框读法

框读法和图读法一样,都是以输出的方式促进阅读。框读法是先写书评的框架,利用已有的框架,对应着阅读(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写读后感)。

秋叶大叔的框架:1、列出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2、作者看到目前的社会存在的状况是什么。3、作者认为此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4、作者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总结;你认为是否可行)。5、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5.逆读法

“传道书”是作者貌似很专业,很大咖,或者提出的观点很有名但其实有偏颇的书。读这些书可以反着作者的观点来说。但读之前最好学点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才能看的时候看出冲突,哪些逻辑是错的。

6.抄读法

对于真正大咖的书,可以摘抄作者书中的观点,再适当写写自己的感受或感悟,会记忆更深刻,理解更深入。

7.目标阅读法

有些同学总是疑惑自己阅读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你不妨试试目标阅读方法,比如读《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你专看赵云的一些章节片段,再专挑张飞的一些片段来看,这样有目标的阅读,读一本书,书自然就浮凸起来。

8.联想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联想的习惯,联想可以将知识联系起来,编制大网,形成知识体系。

9.输出法

读书一个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找到读书的趣味。而写文章甚至写书也有其乐趣,只有对书有足够的思考,才能有输出,所以不妨用输出来检验自己读书的成果。

10.充分利用想象力

读文学作品,不仅仅体会其中的文字之美,还需要经常将文字换成图像。读一本历史,可以设想自己和历史中的人物把酒言欢,谈笑风生。因为很多时候,你仅仅是读文字并不能对书本产生深刻的印象,反而是一些具体化的图像和场景可以让你经久不忘。

结尾某句话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篇15: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悔的边缘》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悔的边缘》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悔的边缘》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悬念、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2.树立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如何层层推进人物心理。 难点:对“悔”的多层次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阅读全文,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大家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这是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甚至饰演男主人公的演员走到大街上,也不断有人朝他扔石头了。不仅如此,此剧的篇名一时成为人们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甚至在网上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信任危机的争论。在如潮的人海中,我们到底要不要信任、帮助陌生人?难道陌生人都是坏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心武的一篇小小说《悔的边缘》,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二、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 )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61年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员。195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6年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引起巨大反响,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黑墙》、《SS白牙》,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长篇小说有《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纪实小说《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等。并从事《红楼梦》研究和建筑评论,到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曾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是国际笔会中国中心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熙攘(xīr259;ng)  穿梭(suō)  执拗(niù)  栅(zhà)栏  嚅(rú)动 岔(chà)口  颀(qí)长  煞(shà)住  奢侈(shē ch301;) 四、阅读全篇,整体感知,把握全文的行文脉络和思想感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老者与一位年轻的小偷之间的一段邂逅:老者钱包被偷之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真诚地为问路的小偷引路,引领小偷到问路的地点后才放心地折身返回。老者的真诚让年轻的小偷在被引领的过程中,心情一直处于极为复杂的交织状态……事后,两者的心思都同时徘徊于“悔的边缘”,两者都作出了各自不同的决定: 年轻的小偷:一种浓酽的悔意涌上心头,他想马上找到那不见身影的老人,把钱包奉还……他朝三益大厦的反方向快走了几步,却又站住了。他在悔的边缘徘徊。他还是觉得以他个人的遭遇而言,像这位老人这样的人社会存在还是太少,他还不能放弃他报复心理…… 花甲的老者:心思也一直在悔的边缘徘徊。当他往家里走去时,他这样想,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断定是那年轻人偷窃了自己的钱包,自己以后把钱包保护得更好就是了:他以十二分的善意去帮助陌生人并没有错,这样的事情过去倒是做得太少了,而且,应该有更多的人乐于以自己的行动――哪怕只是热情为人带路这样小善,来点滴增加这社会的人际温暖与亲善…… 2.请同学们默读第1-4自然段,归纳出事情发生过程中表现小伙孑和老人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词语。 明确: 小伙――从侧面撞  问路  又问别人  表情复杂惊讶 婉拒不让带路 老人――并不在意  回答  慨叹帮助  热情带路理解 体谅叮嘱 3.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小伙子和老人怎样性格心理? 明确:小伙子为了偷东西假装从侧面撞老人,又假装问路,说明他富有心计,而对老人主动要帮他带路他的反应是表情复杂惊讶,说明他难以理解别人的善良真诚,婉拒不让带路则说明他对他人有很强的防备心理。 老人被撞一下并不生气,还是回答了年轻人的问题,说明他很热心。当他看到年轻人又去别人,觉得年轻人不信任自己,非要建立起一种信任不可,这说明他性格中有执拗的一面。热情带路和体谅叮嘱则体现了老人热心善良的一面。 2.请大家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学情分析:以下六个问题是围绕着文中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来设置的,意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中小伙子和老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1)小伙在老人如此信任的举动中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 明确:产生了“悔”的心情。 (2)老人知道钱包被小伙偷走后心理如何? 明确:也是后悔的心理。 (3)两人都有过后悔的心理,他们各为什么后悔? 明确:小伙:良知示泯,奉还钱包;老人:好心相助,遭人偷窃。 (4)题目能否改为“悔”?和“悔的边缘”有什么不同? 明确:不能。“悔的边缘”不仅表现了“悔”,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它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在两种思想之间徘徊。 (5)在短暂的徘徊后,两人的心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不悔。小伙:继续偷窃,报复社会。老人:助人无错,多做好事。 (6)你怎么看待这两个人最终不悔的行为? (学情分析:可以让学生各抒已见,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得到充分体现,应该引导学生明了并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观。) 明确:要像老人那样,人们多做好事、善事,改变那种“像这位老人这样的人社会存在还太少”的社会现状,使年轻人这样的人尽快改过自新。 还要像老人那样并不因某种具体的损失,改变自己的善举善行;老人是可敬的,这年轻人应当感到羞愧。 (7)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态度吗? 明确:人与人之间应真诚信任、乐于向善。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词句品味・积累”,品味加点词运用的效果。 2.如果给本篇添加结局好不好?试着学学前两片的写法,给它加个出乎意料的结局,看看能否比原故事更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例: 讲到小说,人们往往从小说的“三要素”出发,就是:情节、人物、环境。有时把环境换成“主题”。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符合许多小说的实际。但是,并不全面,有许多小说并不都具备这样三个要素。有的小说是淡化环境的,有的小说是淡化情节的。说到情节,人们又往往把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当成是绝对正确的模式。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有些小说,情节不能说是没有,但省略了许多环节,线索并不完整。鲁迅的《故乡》,只有开端和结尾;《孔乙己》,涵盖孔乙己的一生,但是整篇小说,他出场的只有两个场面,其它都在幕后,很难找出开端、发展、高潮来。 我们这篇课文从情节来看也是并不完整的,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它在情节方面的特色。 二、探讨《悔的边缘》在“情节”方面的特色: 1.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传统的模式来说,课文只具备了哪些环节? 只有开端和发展。 刘心武的这篇《悔的边缘》从情节来看,并不完整;勉强算也只有开端和一点发展。老人热情为小偷指路,而小偷却偷了老人的钱包。从一般的情节观念说,光是这样还不能说是情节。情节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对转,也就是情境向相反方面转折,这就是“高潮”。但在这里,却不了了之,没有后续的发展,更没有构成“高潮”的对转。 然而,它仍然是小说。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性小说,而是一种非情节性小说。 从传统情节意义上来看,这样的小说,情节结构不完整。传统的情节就是人物的动作,情节完整就是动作连贯,转折要有前因后果,都表现为曲折的动作。所谓动作,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一般行为具有外部的可感性,故可以称为“外部动作”。外部动作的不连贯和转折不完整,就是情节的不完整,残缺。 2、但是,阅读《悔的边缘》,读者并没有感到小说的不完整,相反的感觉到它有头有尾,首尾一贯,应该是完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使这个本来有头没尾的“情节”给了我们以完整感呢? 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小偷在摆脱了老人以后,在“悔的边缘徘徊”。他曾经想过把钱包还给那个热心的老人,但是没有付诸行动。因为他觉得社会上人与人充满了敌意和恶意,像老人这样的善意还太少。而老人在发现了自己的钱包被盗以后,也曾经在“悔的边缘徘徊”。他也曾经怀疑过乐于助人的正当性,但最后觉得自己以十二分的善意待人,没有错,以往所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今后要继续以乐于助人“来增加社会的人际温暖与亲善”。 从外部动作上来看,老人和小偷的内心活动缺乏联贯性,也没有发生直接关联。但是从审美情感来说,老人的内心活动恰恰是回答了小偷的问题。小偷因为人世间乐于助人的太少,才没有真正的悔悟;而老人恰恰是觉得自己的善意不够,还要继续努力。这样就连贯起来了,而且构成一种因果关系,也就是老人做得越多,小偷从“悔的边缘”上回归社会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个意义说,小说的结构还是完整的。不过这种完整不是外部动作的,而是内心活动的。在戏剧理论中,把这种内心活动叫做“内心动作”。可以说,这样的小说结构的完整,是一种内心动作的完整。 3.请大家进一步探讨这种完整表现在这些方面? 开端:老人以主动的带路争取陌生人的信任,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 发展1:小偷偷了老人的钱包,是出于对世界是否有真善和信任的怀疑;受到老人的热情帮助,在“悔的边缘徘徊”,因为觉得世界上善意信任太少。 发展2:老人发现钱包丢了,也在“悔的边缘徘徊”。 以心理活动代替高潮并结局:帮助陌生人没有错误,继续以善意助人,以增加社会的人际温暖与亲善。 这种结构的完整,不是外部可见的动作的完整,而是心理活动的完整。而心理活动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于小说结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外部行为动作更具重要意义。因为,外部动作的连贯和对转,都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甚至可以说是为了揭示心理的奥秘服务的。 从某种

篇16:巴中二中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检测题

巴中二中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检测题

巴中二中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检测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书写(4分)

把薄伽丘的名言端端正正地抄写在横线上。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耀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二、语言的积累。(45分)

1、下列加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3分)

A、观测(cè) 贪婪 (lán ) 狩( shǒu )猎 弥漫(mí) 预兆(zhào)

B、篝(ɡōu )火 大颚( è) 飞跃(yuè) 篡夺(cuàn) 窸窣( sū )

C、静谧(mì) 海域( yù ) 喑哑(àn) 崩塌(bēnɡ) 轻盈(yínɡ)

D、骸骨(hái) 哀号 ( hào ) 谚语(yàn) 畅谈(chànɡ) 轨道( ɡuǐ)

2.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葱笼 喧嚣 奇幼 蜃楼 B.莴苣 崩蹋 幽雅 劫掠

C.弥漫 顷刻 溅落 拢乱 D.朦胧 狩猎 篡夺 猛犸

3、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错误一项 (3分)

A、它们有时会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变成)

B、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的窃窃自语。(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C、那最轻盈、站最得高的云,叫卷云。(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D、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远古的时代)

4、《看云识天气》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3分)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5、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 )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B.云很低,变得很厚,太阳和月亮好像都躲藏了起来。

C.这种昆虫非常漂亮,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D.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6、根据提供的材料,概括其中的语言信息,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材料】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现代汉语词典》)

A、化石是由年代久远的石头变成的。

B、化石可分为遗骸化石和遗迹化石等类别。

C、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演化进程。

D、研究化石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7、下面与天气无关的一句谚语是()(3分)

A、天无百日雨,人无一世穷。 B、朝霞主雨,晚霞主晴。

C、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D、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化石吟》是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在这里有赞颂的意思。

B、《月亮上的足迹》一文侧重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

C、《绿色的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是德国著名的昆虫学专家。

D、《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生动形象的科普作品,文章从云、云上光彩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9、填入下列空白处最合适的一句是( )(3分)

蝈蝈有着 ,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A、优美的身材、轻盈的步伐 B、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

C、清脆的叫声、敏捷的动作 D、吃素也吃荤的习惯

10、选词填空(5分)

(1)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___。(A冒险B探险C 探测)

(2)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____天气的情况。(A推算B推测C观测)

(3)那是一只蝈蝈正在___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A喙B咬C吃)

(4)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五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A、猛烈;B、剧烈;C、热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5)长眠地下刚 (A、沉醉;B、清醒;C、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11、理解填空。(7分)

⑴《山市》选自 ,作者是清朝文学家 。

⑵《绿色蝈蝈》一文选自 ,是 国著名昆虫学家写的。

(3)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尽量用课文中的原话):, ; , 。(2分)

12.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6分)

⑴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⑵……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

⑶它们对这道菜吃得(形容非常有滋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是蝉的头骨和胸骨。( )

三、阅读(51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在飘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从原文找出与加点词相呼应的句子(各选一句)。(4分)

(1)姿态万千:

(2)变化无常:

2、能概括全篇课文中心的句子(原文中)是:

(2分)

3、云的特征是: (2分)

4、这段话所用修辞手法主要有 、 等(2分)

5、扩句.(4分)

天上的云,有的像峰峦,

天上的云,有的像奔马,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6、选出对“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中加点词“可能”分析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2分)

A、将信将疑,不敢肯定。 B、表示推测,无法证实。

C、留有余地,表达准确。 D、模棱两可,不够严谨。

7、将文段中的中心句抄下来。(2分)

8、文段中运用谚语进行说明,其作用是 。(1分)

9、文段中第一句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与后文在结构上形成什么关系?(4分)

10、列图表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试将本段的内容按下表的提示填写。(8分)

光彩识天气简表

光彩名称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云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1、解释带点的词:(6分)

相顾惊疑( )碧瓦飞甍 ( )

裁如星点( )危楼一座 ( )

人烟市肆( )窗扉皆洞开( )

12、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 )(2分)

A、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B、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

C、恒不一见:永远不能看见一次。D、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

13、“一切乌有”中的“乌有”一词意为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常用成语是 (2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①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译:

②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译:

15、“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4分)

从与 出现为初生阶段, 出现为发展阶段, 出现与消失为高潮阶段.

16、那时的人们为什么把“山市”称作“鬼市”?(2分)

答:

四、附加题 .(10分)

1、下面三个词是从句中抽出来的,怎样还原才适合?请将其序号填入句中的横线上(2分)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他最善于利用生活中很多能够照出自己的真实表象的镜子,______________。

①完美自己②剖析自己③调整自己

3、与下面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2分)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抬起你的头,大步往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挺起你的脸,抬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迎着太阳走,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4、你还知道其它有关动物与天气的谚语吗?(每写对一条附加1分,最多不超过2分)

5、请你写出二个月亮的美称与雅号:、。(写对一条附加1分)

6、某学校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创设良好校风:(2分)

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__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___”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字。

五、课外作文训练(50分)

题目:我的天空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这里可以把”天空”看成比作了什么,可填”下雨了,今夜有暴风雨,阴雨绵绵,晴转阴,晴朗无云,遭遇暴风雪,绚丽多彩,多晦暗,变了,夜沉沉,起风了”等) 2、写成写人记事的文章。

篇17: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检测与评价试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检测与评价试题

一、我能数出下面的字有几笔,写在横线上,并能在括号里写好这写字。(8分)

藏___( ) 卧___( ) 旅___( )震___( )

二、我会读拼音,写词语,写句子。(20分)

kě xī  tū rán  xìnɡ qù tuī dònɡchénɡ ɡuǒ

(  )(  )(   )(   ) (  )

jì zhě  wǒ shì yī mínɡ shào xiān duì yuán .

(  )(            )

三、我会组词(12分)

记( )胶( )穷( )准( )

纪( )郊( )究( )推( )

四、我能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2分)

天空 说 唱着  科学家 仔细 事

欢快地________  _______地打量 自言自语地_____

奇怪的________  著名的_______ 仰望着________

五、我会选词填空。(8分)

果然 突然

1.今天晚上九点,进行一场亚洲足球半决赛,中国队对伊朗队。我说中国队会赢,( ),我说对了。

2.我正在书房里看书,( )弟弟跑进来,大声对我说:“姐姐,有好电视看!”

观察 考察

3.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学家。他从小虚心好学,经常到野外( )地质。

4.我们想写好作文,平时要注意( )周围事物,积累材料。

六、下面左边是四个刚学过的词,右边是四个词语的解释,请你恰当地用线连起来。(8分)

严寒   古代遗留下来的事物痕迹。

打量   抬头向上看。又比喻敬仰。

遗迹   非常寒冷。

仰望   对人进行上下观察。

七、我能填空,把句子写具体。(10分)

1.校园里有一棵( )的木棉树,树上有三只( )的鸟。

2.李四光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 )的石头旅行几百里。

3.列宁问:“会飞回来?”“会飞回来!”小男孩( )地说。

八、我能读懂短文,回答问题。(9分)

蚂蚁吃青虫才有趣呢。一天傍晚,我看见一群蚂蚁拖来一条大青虫,到了洞口怎么拖也拖不进去。它们不咬青虫的.皮,却专啃青虫的嘴,有的蚂蚁还从青虫的嘴里钻进去。第二天早晨,我发现蚂蚁洞口的大青虫只剩下一张皮了。

1.作者两次观察蚂蚁吃青虫,第一次时间是_________,第二次时间是______________。

2.蚂蚁是这样吃青虫的:首先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13分)

请你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照片(相片或书刊的图片也可以),贴在下面的方格里,并介绍一下他(她)的事。

篇18: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角的测试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角的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直线是长的,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点叫做它的(),这两条射线叫做它的()。

3.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是()度。

4.107°的角是()角,57°的'角是()角。

5.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应是()度。

6.1周角=()平角=()直角。

7.直线、线段和射线中,可以量出长度的是(),没有端点的是(),只有一个端点的是()。

8.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是()度,1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角是()度,4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大角是()度。

9.锐角()90°,钝角()90°而小于(),直角()90°。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同一平面内,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三点可以画()条线段。

A.2B.3C.无数

2.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A.1B.2C.无数

3.度量角的大小要用()。

A.三角尺B.直尺C.量角器

4.一条()长8厘米。

A.线段B.直线C.射线

5.三个相等的角组成了一个平角,这三个角一定是()。

A.锐角B.直角C.钝角

6.()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

A.B.C.E.F.G.H.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把这条直线分成了4条射线。()

2.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在一条直线上可以截取无数条一样长的线段。()

5.射线可以量出长度。()

四、连一连。(10分)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80°90°60°55°360°133°

五、实践应用。(20分)

1.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分别是23°,61°,另一个角是多少度?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2.下午3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角是多少度?6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多少度?9时呢?

3.把一个半圆对折再次后展开(如下图),你能在图上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4.毛毛说:“爷爷用一个可放大2倍的放大镜看一个40°的角,结果这个角变成了80°。”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5.实验小学上课时间表:上午8:00预备,8:10上课,一节课时间是45分钟,课时休息10分钟。从上课到下课分针最多走了几个直角?上第二节课时是几时几分?说一说并在下面第二个钟面上画出上第二节课时的时针和分针。

篇19: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月球――我来了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月球――我来了

作者/ 刘思逸

人教版七(上)第四单元写作・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

特邀指导:任敏霞

杭州市清泰实验学校,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上城区新秀奖获得者,上城区作家协会会员。

【概说・指导】

有人说“月圆是诗,月缺是梦”,仰望星空,总会不自觉地寻找月儿的身影。怀念起儿时在农村的生活,夏夜,躺在平台上,望着如蛋黄般的圆月,想着月中阴影处会是一棵怎样的大桂树,吴刚有没有在砍树呢?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里,我们的先祖也一定这样寻找过月儿。月亮给世人留下了多少美好的想象啊。它是一支歌,是一首诗,是我们美好的寄托。你听,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因为月亮,人类不曾寂寞。它带给我们祖先的歌、异国的诗,还有我们这代人在水泥玻璃大楼上眺望星空时的美好回应。

自从阿波罗号登陆月球,它表面上尖尖的突起和深深的凹裂,打破了多少纯真的梦,然而它也开启了另一扇想象之门。它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们由来已久的各种飞天梦想在刹那间被它如此真切具体地实现了,太空旅游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人类的飞天之梦是与生俱来的.,不论是中国的嫦娥奔月、轩辕黄帝御龙飞天,还是古希腊的伊卡尔之翼,能够让人读懂的都是人类对茫远太空的深深向往。从登月幻想到登月实践,从有史料记载的“飞天第一人”万户到阿姆斯特朗,人类的飞天之路充满着激情与悲壮。

望着荒芜庞大的星球,我们从文化诗意的月亮走进科技月亮,那么未来的月亮呢?也许就在你们的手中。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其中《月亮的距离》充满传奇和神秘,他从奇特的角度重新讲述了关于月亮和地球的故事。我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结合自己的想象开启前往未来月球的奇妙之旅。

本单元写作可以月为线索,借月抒怀,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对童年的怀恋,对田园的向往。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月亮文化,充分发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编写故事。还可以结合月球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关于未来月球的科幻作文。

篇20: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月球――我来了

(指导老师 张鲜华)

[何以攻玉]

作者借助梦境,对月球作了一次成功的探索,惊险、刺激,充满童趣,令人忍俊不禁。小作者笔下的月球,尽管陌生,但可以兼容,可以亲近,充满了人情味。月球地球一家亲,折射出孩子渴望了解未知世界和期盼“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但“月球――我来了”,来干什么,作者的想象还是比较模糊和稚嫩,对月球的探索也是浅尝辄止、仓促收笔,不免有点遗憾!

(张鲜华)

篇21:小学语文四单元测试卷题目

小学语文四单元测试卷题目

一、看拼音写词语

piāo miǎoqì phé ǎi chuǎi mólín xún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骏()浆()熬()刑()

竣()奖()傲()形()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心惊肉()完()归赵()积月累 聚精会()

神机()算赞叹不() 一言九()同()协力

四、用直线把下面左右两边的词语连起来,搭配好。

发现电灯提高见识

发明变化增添效率

发生问题增长情趣

五、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两句诗出自()

(1)《卜算子*咏梅》(2)《菩萨蛮*大柏地》

(3)《春夜喜雨》(4)《江南春》

2.《示儿》的作者是()

(1)陆游(2)李白(3)杜甫(4)苏轼

3.凡卡()在城里受罪,()希望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宁可……也不……(2)因为……所以……(3)即使……也……

六、按要求写词语、写句子。

1.照样子各写两个词语。

例:津津有味

深入浅出

2.改写拟人句。

天上的星星亮闪闪的。

3.修改病句。

这里的景色对游人着迷。

4.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竞技体育难道不是一种艺术吗?

七、填空。

1.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

2., 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

3.《匆匆》一篇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请你写两句珍惜时间的诗句或格言。

八、综合训练

(一)

小猴居住的地方离水源很远,用水比较困难,于是它准备挖一口井。第一天开始挖,挖了几尺深,没有水;第二天它挖了几尺,还是不见水;第三天又接着挖了几尺,可还是看不见水。累得气喘吁吁,它索性撂下铁锹不干了:“原来次地没有水。”小猴猴妈妈知道了,接过小猴手里的铁锹,在它挖过的洞里只挖了几下,一股清凉的水就涌了出来。再努力以下就能成功的事,如果缺乏恒心,就前功尽弃,是实在太可惜了。

用“‖”给短文分三层。

短文是按顺序叙述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

渴望

外文类书架上排着琳琅满目的书,可就是找不到那一套英语简易读物。难得来一次深圳伯伯家,第一个目的就是来买它们,可就是没有!

书!凭着我2.0的视力,我发现了目标,一本英文版的《白雪公主》!就只这一本了!我急忙拨开人群,这时,另一只手已经拿起了书。我急忙抬头一看,是一位姑娘,身穿淡蓝色滑雪衣,恬静的脸上微微透着青春的气息。她先是疑惑,随后便朝我微微笑了笑,好像在说:“你晚了一步!”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她拿着书,走向付款处,付了钱,正当她将要离开时,我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她面前:“同志,您这本书能给我浏览一下吗?只要五分钟!”“好的。”她又是微微一笑,好像已看透了我那渴望的心,把书递给我。然后,又去翻着那些令人眼花的书了。

我贪婪地抚着书,急忙小心翼翼地打开,一行行令人羡慕的英文字体,呈现在眼前。我多么渴望能得到这本书啊!我们全体同学多么希望能得到这本书啊!英语课上,老师常常给我们介绍这些读物,可我们班里一本也没有,要是我能买到的话……我失望地摇了摇头。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目的( ) (2)渴望( )

2.用“”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我”内心的语句,这些句子表现了“我”感情。

3.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习作

“把握生命里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大家熟悉的旋律《真心英雄》中的歌词,当你唱起这首歌时,你会想起些什么?以此为内容,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事例具体,有条理,语句流畅,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小学语文四单元测试卷,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语文网!

篇22: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2、学习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理解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排序操作,对数量的排序活动感兴趣。活动准备:一片荷叶、两朵荷叶、三只虾、四只螃蟹、五条小青鱼、六条小鲤鱼、七个河蚌、八块小石头、九个田螺、十根水草的卡片各一;1—10的数字卡片;幼儿用笔;荷叶点数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内容

教师策略:出示小青蛙

指导语:小青蛙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它有许多的好朋友,它的好朋友都有谁呢?

二、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教师策略:

1、逐一出示十张卡片,请幼儿以目测的方法数。

2、看卡片上物体的数量,集体进行拍手数数。

指导语:

1、它的数量是多少?

2、一片荷叶我拍一下、两朵荷花我拍两下……

三、学习按1—10的数量排序

教师策略:

1、幼儿按图片的数量从少到多进行排队

2、给图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

3、教师给对的小朋友一个五角星

指导语:

1、小青蛙的朋友这么多,请小朋友帮助给它的朋友排排队。

2、在小红旗后,把数量最少的朋友排在最前面,数量最多的朋友排在最后面。

3、排好后在卡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

四、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教师策略:

1、把1—10的数字按从少到多排列一排在黑板上,教师手指一个数字,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2、幼儿操作

指导语:3的后面是数字几?4比3多多少?3比4少多少?

在荷叶空格处画上圆点,使每排图的顺序按数量从小到大排列。

篇2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1、我在设计这一活动中,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将这个小故事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角,在背景音乐的帮助下,以“我”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让幼儿讨论过河的方法时,我给他们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3、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初步学习创作连环画,把自己创编的故事画下来,以简单的情境组合,然后通过自己的画册把故事讲给同伴听,以这种方式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2、幼儿能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学会创作简单的连环画。

3、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录有轻快音乐和雨声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2、鸡妈妈头饰一个,小鸡头饰每人一个。

3、图片两幅,图一:小鸡的家;图二:小鸡过河情景。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到草地上做游戏。突然,天下起了鱼,鸡妈妈带着小鸡回家去。(出示图片一)

2、回家路上,鸡妈妈问道,前面有一条河,我们怎么过去呢?(出示图片二)

3、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

4、鸡妈妈启发小鸡们将刚才遇到的事情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谁的最有趣,说给同伴听。

5、请幼儿根据自己创编故事的情节,把它画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篇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雪花片,石头,海绵,点心盘(幼儿操作材料)。

2、木制积木,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过河?

幼:造一座桥……

二、 认识沉与浮现象。

1、教师做沉浮实验。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

2、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师:我现在请一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

三、 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教师先请一幼儿操作,同时将结果记录下来。(规则: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来的就把这种材料的图片贴到小河里,沉的则不需贴。) 集体纠正。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篇25: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活动目的:

1、 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故事《小鸡过河》。

2、 幼儿能按照游戏情节的发展初步学会创编故事。

3、 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教学重点: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幼儿教案《故事《小鸡过河《。

教学难点:幼儿能运用自己想出的过河的方法创编到故事里。

活动准备:

1、 录有轻快音乐和雨声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2、 鸡妈妈标志一个,小鸡标志每人一个;

3、 图片两幅,图一:小鸡的家;图二:小鸡过河情景。

活动过程:

1、 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到草地上做游戏。突然,天下起了雨,鸡妈妈带着小鸡回家去。

2、 雨不停的下,鸡妈妈启发小鸡猜想这会对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发生什么事。

3、 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选出比较可行的办法。

4、 正当小鸡们讨论完过河的方法时,鸡妈妈告诉它们,河里突然出现了一座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桥是谁搭的。

5、 鸡妈妈带领小鸡们从桥上过河,到草地上做游戏。

6、 鸡妈妈启发小鸡们将刚才遇到的事情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谁的最有趣。

7、 听着轻快的音乐,鸡妈妈和小鸡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篇26: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按各种动物的特点编出合理的情节并画下来。

2.注意绘画中动物所处的环境,能够画出主次,前后。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片,幼儿画过其中的几种动物,纸,记号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 学习故事

1. 教师讲述故事《猫医生过河》

2. 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图片,观察故事所处的背景。

3)猫医生怎么过河的呢?

二. 幼儿续编故事并绘画

1.你认为猫医生会怎么过河。

2.请你将猫医生过河的情景画下来。

3.请注意猫医生过河时河边是什么样的,河对岸是什么样的?

4.辅导个别幼儿想象绘画。

三. 讲述续编故事,介绍作品

1.你画的猫医生是怎么过河的?你来介绍一下你的画。

2.你喜欢谁的主意?谁的画?为什么?

活动反思

《猫医生过河》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幼儿知道故事又开头、中间和结尾,引导幼儿依据故事的前丰部分内容,续编完整的故事,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抽象思维的能力有所提高,对词汇的理解及掌握有一定的积累。组织他们对故事进行续编不仅仅能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事情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创造力。

篇27: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并能在独立解决问题时学以致用,本节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

1、在引入小括号之前,注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当学生列出错误的综合算式时,抓住契机,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结合问题情境明确运算顺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及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在学习新知之后,注重安排学生的实践应用。

在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并掌握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之后,及时安排学生独立解决需要小括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关于小括号由来的资料

学生准备关于小括号由来的资料

教学过程

⊙解决问题,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并口答。

(1)一辆出租车能坐4名乘客,一个旅游团有36人,需要多少辆这样的出租车?

(2)三(2)班有24人去南湖公园划船,每条小船可乘坐6人,这些人一共需要多少条这样的小船?

2、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观察讨论,发现新知

1、观察教材8页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1)独立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组织学生交流各自获取的数学信息。

师:现在把你获取的数学信息向大家说一说吧。

(学生汇报)

师:这些数学信息你们都看懂了吗?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引导学生理解“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的含义)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师(出示教材8页第二个问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哪些相关的信息呢?

(请学生把要解决的问题叙述完整:同学们过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2)尝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3)交流解题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29+25=54(人)54÷9=6(条)

师:为什么先算29+25?54÷9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确:要求需要几条大船必须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看54里面有几个9,有几个9就需要几条大船)

方法二:列出错误的综合算式。

29+25÷9

师:你认为这样列式正确吗?

师:按照前面学习的除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25÷9,而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先算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29+25,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运算顺序呢?

(4)引入小括号。

师:如果我们要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一位朋友可以帮忙,它的名字叫“小括号”。

(5)介绍小括号的来历。

师:在没有发明运算符号以前,人们运算都要用很复杂的文字进行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需要有密切联系的各种计算也逐渐复杂起来。这些计算常由两个或几个算式合成,而且在计算时常常需要先算某一个算式,再算另一个算式,于是便产生了区别先后运算顺序的符号。大约400多年以前,在大数学家魏芝德的数学运算中,首次出现了“”“[ ]”和“{ }”。“()”叫小括号,是荷兰人吉拉特最先开始使用的。

师:由于小括号可以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所以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小括号的来历,使学生对小括号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小括号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记住小括号。

篇28: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对话平台

1.说一说。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试着做一做。

2.想一想。

由情境入手,领会理解运算顺序。

(1)议一议。

29+25÷9这样列式对吗?

(2)教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3.试一试。

试着做一做(29+25)÷9。

学中做

1.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的习题。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

(2)再独力计算。

2.比一比,算一算。

16+24÷818-9×230-6÷3

(16+24)÷8(18-9)×2(30-6)÷3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7×9-〇7×7+7

30÷5+1〇30÷(5+1)9-2×4〇(9-2)×4

8+32÷8〇(8+32)÷818+36÷9〇(18+36)÷9

(2)判断。

①(8+6)×7与8+6×7都要先算乘法。()

②81减去6乘以6的积,列式为:(81-6)×6。()

③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初三学期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教案――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写作教案

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2

五上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学期初一语文备课组计划

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5

品读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教学方案

六年级语文二单元作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范文(精选28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作文:味蕾记得2024-03-31

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2024-04-14

备课组学期教学计划2022-05-26

统编教材七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美妙而深刻的哲理2022-08-11

六年级三单元作文2022-09-05

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2024-05-06

统编教材八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024-01-29

六年级作文三单元范文2023-07-06

第一学期初三思品教学工作总结2024-01-23

五年级一单元作文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