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素材 作文指导(精选19篇)由网友“cbcom龙华”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议论文写作素材 作文指导,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议论文写作素材 作文指导
议论文写作素材 作文指导
情操,由思想和感情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它是评价一个人高尚伟大与否的一个重 要标志。
写作角度
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树立美好情操的基础。
②美好的情操是高尚人格的体现。
③坚守高尚情操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
④情操是人的本性对万事万物的正确认识,应为物质利益所集。
名言
1一身轻似叶,所重全名节--清代李丕《清忠谱傲雪》
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3、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唐代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附常赞府》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5、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代李清照《乌江》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 子告子上》
8、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
1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代谭嗣同《狱中题壁》
1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明代于谦
1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事例
司马迁忍辱著书
我国杰出史学家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被判宫刑。这在封建社会中是极大的耻辱,使 司马迁想到过自杀。但由于心中挂着尚未完成的史著,他最终决定忍辱负重的活下来,发愤著述,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史记》,也开创了以纪传体写史的先例,为中华 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处励志自新
西晋建威将军周处年少时极为顽劣,是乡里一霸。当时,周处的家乡山中有白额虎,水中有 蛟,连周处一起被人们称为“三害”。有人鼓动周处杀虎斩蛟。周处先杀虎,后又斩蛟,沉浮漂流数十里。人们以为周处也死了,就热烈庆贺“三害”皆除。周处出水见此情状,深受 刺激,决心改恶从善。他前往吴地拜陆氏兄弟为师。其时陆机不在,陆云对他说:“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人只怕不立志,而不担心没有好名声。”周处在陆氏兄弟教诲 下改过,终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枕戈待旦、闻鸡起舞
东晋时的'名将祖逖与刘琨两人自小就是好朋友,皆有大志。青年时一同任司州主薄,经常抵 足而眠,联床共话,彻底国家大事。大家为了实现收复中原的大业,他们矢志习武。当时人们认为半夜鸡鸣是不祥的声音,而祖逖却认为“此非恶声也”,正好唤醒他们早起舞剑使刀 。刘琨在给亲友的信中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两人互相勉励,共赴国难,最后都成为一代名将。
陶侃搬砖励志
东晋时,陶侃任荆州刺史,为权臣王敦所忌,调其任广州刺史、陶侃素有大志,时刻不忘收 复中原,而现在平日无所事事,于是每天早上将百块砖头搬到屋处,晚上又搬回屋内。有人不解其故而问王,陶侃答:“吾方致力于收复中原,而今如此优裕安逸,恐不能胜任其事。 ”陶侃用这种方式励志勤力,不坠素志。后来他官至征西大将军,并在平定苏峻、祖约的判乱中被推为盟主,对平定叛乱起了关键作用。
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
19,青年周恩来即将东渡日本,寻求富国强兵之路。临行时,他与师友们珍重惜别,留 下了“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等赠言相互勉励,并写下了“大江歌罢棹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壮丽诗篇,来表达自己的远大 志向。在日本,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此后,他又远涉重洋赴法留学,逐步走上了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职业革命家道路。
要为祖国服务
朱德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早在护国战争期间就当上了旅长。但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放弃高 官厚禄,赴欧洲留学。在德国柏林留学期间,他和青年人一样,努力学习德文和各门学科,钻 研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在和同学谈话时曾说:“到德国留学是很难得的机会。必须勤奋学习 ,归国后才能做一番事业。”在德留学的聚会上,他又说:“归国后为祖国服务。”正是在这一崇高志向支配下,最终成长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伟大领袖之一。
我非掌握知识不可
陈毅年轻时在家乡参加劳动,尽管农活又苦又累,但他始终坚持学习。一年春天大旱,陈毅 和父辈们白天黑夜车水抗旱。可是到了清晨,陈毅早已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了。伯父要他多注意休息。陈毅说:“大伯,您的好心我知道。可是,有志青年,光有强壮身体是不够的,要 想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还得有很多的知识。所以,我非掌握知识不可啊!”后来为勤工 俭学,远涉重洋到法国。他最终成为我党我军中文武全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著名 诗人。
毕加索女儿改姓名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大名举世皆知,但是他的女儿巴鲁码毕加索却不愿沾父亲的光。她说 :“毕加索的名字确曾使我轻易地克服了各种障碍,办事极为方便。”然而她又说道:“我不 认为金钱和声誉能使一个人最终获得成功。我认为,成功靠自己努力。”于是,她在18岁时 ,将“毕加索”姓氏换掉了。经过奋斗,她成为了一名颇受欢迎的服装、珠宝设计师。
李立
篇2:议论文写作指导
1、经典诗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盛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气;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哲思;
“捡来的钥匙,打不开自己的门”的理性……
前人将最宝贵的哲思与情感寄托在这轻盈曼妙、醇厚幽深的诗句中,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源泉。
2、名言荟萃。
阐明天地万物之道理,探究世故人情之变化。言简意赅,包罗万象,尽在名家名言之中。
3、名典荟萃。
仔细想一下,我们会发现我们是生活在前人的经典故事的星空下,孟母断织、望梅止渴的智慧,伯牙子期、卧薪尝胆的志向,普罗米修斯的反抗,潘多拉盒子的灾难,阿基米德的杠杆……人类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经典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人类思考的结晶,灿若星辰。涉足典故的银河,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4、名人小传。
以人为鉴,正己明治的唐太宗;横刀一笑,舍身求法的谭嗣同;
超越痛苦的天才霍金;不畏强权,世界上最伟大的拳王阿里;瞪着三轮车,无私奉献教育的白芳礼……
在芸芸众生中,他们是一座座丰碑。读他们,我们能看到自己的渺小,更能体会到绯红的未来。
5、艺术形象。
被现实不断逼迫,最终完成反抗的林冲;
对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贾宝玉、林黛玉;
一生不幸,孱弱消失的祥林嫂;
个人奋斗,最终精神毁灭的祥子;
卑微但善良的羊脂球、伽西莫多;
倔强敏感,心灵高尚的简爱……
他们的命运虽来自文学创造,但却浓缩了现实社会中每个人与生活对抗的影子。他们的风采足以令现实中的我们敬仰、反思。
6、时政人物。
汶川、玉树抗震可歌可泣的一幕幕,感动中国的一群平凡而不普通的人,伊拉克战争的满目疮痍,日本教育兴国的迅速崛起……发生在身边,而又发人深省;新鲜,而又有力。这些同样是我们值得深入开掘的富矿。
篇3:议论文写作指导
例证法是高中生写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如果例证法用得好,让事实说话,往往会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所谓“事实胜于雄辩”。然而,仅仅有事实是不够的,还要有鞭辟入里的分析,边摆事实,边讲道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那才使人信服。
赏一赏(例一)
心怀祖国,生命精彩。 (论点)
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拂走了牧羊老者的扬扬须鬓;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涤荡着**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苏武的一根竹杖,岳将军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他们精彩的生命,也早已在历史的天空中飞扬。 ( 事实伦据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心怀祖国,在心灵的天空中,他们倾尽了对祖国的满腔热血,用执着与忠心,营造出了精彩的生命。( 分析扣题 )
完整的论证结构应是-----
观点(分论点)-叙事(论据)-分析扣题
评一评(例一)
题目: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行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存在不足:有叙无议(以例代议)
(例二)
因为坚持不懈,所以生命精彩。 (论点)
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惊奇,书写了一段千古的悲歌,他就是苏武。他,用时间与智慧演绎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钱学森。他,用意志演奏出生命的乐章,在失聪的时候,他扼住命运的咽喉,勇创生命的交响,他,就是贝多芬。他们面对困难,战败障碍,坚持不懈,拥有精彩的生命!
篇4: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作文题目的拟定
1、题目的含义和重要性
题:本义是人的前额,目:眼睛。前额和眼睛是人体最为突出部位。文章之名称犹如人体之前额和眼睛,是文章之中心。所以借用题目为文章名称。
2、好题目的要求
准确、简明、新颖
3、牛刀小试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一个作文题目。(7分)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上升。没有差错。人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它怀疑自己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温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它决定了这样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着外面的温度了。
它在墙壁上自由行动。于是人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地上了。
要求:⑴文体为议论文;⑵角度自选;⑶立意自定。
题目:
可拟题为:
? 《自由》
? 《论自由》
? 《我们应该追求自由》
? 《自由与规则》
? 《既要追求自由,又要遵守规则》
? 《从心所欲不逾矩》
思考:阅卷老师最喜欢哪些题目呢?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一个作文题目。(7分)
人体的细胞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一个人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七年之后,从生理上来看已是另外一个人了。 要求:(1)文体为议论文;(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
题目:
可拟题为:
? 《谈变化》
? 《变与不变》
? 《生理之变与心理之变》
? 《正确看待变与不变》
? 《外物流转 我心永恒》
? 《今年花胜去年红》
对比一下这些题目的优劣。
4、见多识广(分类)
论题型:《谈骨气》《论宽容》《最苦与最乐》《位置与价值》
论点型:
陈述判断类:《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疑是进步的阶梯》《利刃弑母折射教育空白》《事
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刷新自己》
否定反问类:《莫让偏见遮慧眼》《班门弄斧有何不可》《大可不必忧心》《道德绑架何时休》《不要轻易说不》《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化用诗文类:《今年花胜去年红》《近墨者未必黑》《为书消得人憔悴》《怎一个“慢”字了得》《一招鲜不能吃遍天》《彼岸,灯火阑珊》《业精于勤辅以嬉》《莫使繁华遮慧眼》《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05福建)
二、议论文的开头
要求:
? 扣材(联系材料)
? 扣题(开篇点题)
? 论点(亮出论点)
? 简明 (百字以内)
结合三篇优秀作文的开头,揣摩这四个要求,加深印象。
1、世间再无真“狂”人(湖南卷)
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滑头滑脑的“圆”。
悲哀也就来了:世间再无真“狂”人。
2、请读懂自己的内心
拥有之前,是对艺术品的惊叹;拥有之后,是对艺术品的失望。艺术品还是同一件,然而,不同的是两时的心境。人们往往只有在拥有一种事物之后,才能清楚地看懂内心对它的评价。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不妨读懂自己的内心,才不会事与愿违。
3、外物流转,我心永恒
千年前屈原悠悠一叹:“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诚如此言,身体躯干可以更换可以支离可以破碎,但于心腔中跳动的那股赤诚,游动的满腔热血,却是无论的侵害损毁,都亘古不变。外物流转瞬间即变,我心永恒万世不改。
三、分论点的切分
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的设置不仅关系着能否充分论证中心论点,还直接影响到文章的结构思路。例如:
1、《踮起脚尖》(湖南卷)
分论点一: 踮起脚尖,是对未来的憧憬。
分论点二:踮起脚尖,是对知识的渴望。
分论点三:踮起脚尖,是对自己的超越。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并列关系,从“是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全国卷)
分论点一: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思想。
分论点二:不同的思想选择不同的角度。
分论点三: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答案。
结论:所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3、《大可不必忧心》(泉州市质检卷)
分论点一:忧心是上一代人爱的表达,却是下一代人爱的负担。
分论点二:忧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分论点三:放下忧心,让孩子们大胆地去走吧。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
4、《我愿生长在一个慢的时代》(20广东卷)
慢,能让人守住约定,让君子之交历久弥坚。(何启治向陈 忠实约稿)
慢,能让人去掉内心的浮躁,静下心来专注眼前的事物。(钱钟书热读冷僻书)
慢,能让人用悠长的眼光看到生活的永恒。(川端康成赏花)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5、《举手之劳 感动常在》(年全国卷)
举手之劳,让生命重拾希望。
举手之劳,让社会拥抱温暖。
思考:这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个体生命递进到社会群体。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6、《勇挑重任不畏艰》(2012年山东卷)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需要心系祖国的召唤。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需要勇于奉献的精神。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不需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小事就能彰显我们的价值。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 从“需要”到“不需要”,从肯定到否定。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7《女钢琴家启示录》(2012年辽宁卷“人要隐于音乐的背后”)
隐于生活的背后,我们多了真诚与友爱,少了浮华和虚伪。
隐于财富的背后,我们摈弃铜臭和诱惑,品味人生真正的追求。
隐于权力的背后,我们能发现人与人最纯洁、最真挚的情谊。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从生活、财富、权力的角度,来探讨生活的真谛。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提出分论点。 8《请读懂自己的内心》(2012年省质检试卷)
请读懂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不心为形役,才能带给自己满足与快乐。
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最终会因失去自我而悔恨。
当今社会,非常多人因追逐自己的“艺术品”而悔恨。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先正面,再反面,最后联系现实。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小结分论点切分的要求:
一篇议论文最好要有两个或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以内。
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来设置。构成一种并列或递进或对比关系。
四、本论部分主体段落段内结构
模式:分论点+论据+分析+小结
示例:《请读懂自己的内心》(2012年省质检试卷)
请读懂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不心为形役,才能带给自己满足与快乐。漫画中的人第一眼看上艺术品,就被它的精美所倾倒。他是一时被美蒙蔽了内心的想法,只注重于艺术品的外观。在他获赠之后,他不再狂喜,他静下心来审视艺术品才发现,艺术品原来也不太精美。假如第一眼看到艺术品时,他能冷静分析,全面考虑,而不是一见钟情地大加赞美,那么,得到艺术品后,他一定不会如此失望。可见,我们应该明白自己心中对美的定义是什么,对每件事情的标准是什么,读懂内心,才能明白心之所向,才能在获得后感谢当初的选择,才能获得自我的愉悦和满足。
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最终会因失去自我而悔恨。拿破仑对圣海琳娜说,他不快乐。这是拿破仑在拥有了许多凡人所不能拥有的财富和权力之后发自肺腑的申诉。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苦恼呢?因为他太迟才读懂自己的内心!在他一无所有之前,在他眼中,这些财富、高位也像是这艺术品一样令他求之如狂,而在拥有之后,才发现拥有的也不尽令人快乐。或许,他发现现在的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模样,现在的一切都无法沁入他的内心,让他的内心感到快乐。因此,行走在世的每一个人啊,万万不可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遗落在现实中,否则将会遗憾终生。
当今社会,非常多人因追逐自己的“艺术品”而付出惨痛代价。他们对财富厚禄、高官爵位趋之若鹜,蝇营狗苟,在钻营得利弹冠相庆之后,并没有得到意想当中的快乐,回顾当初,只是满身的疲惫,一股强烈的失落感又会涌上心头,令他们懊恼不已。究其根源,还是没有读懂自己的内心,没有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没有明白心中的标准,才在拥有许多之后,让原先的模糊认识给自己带来失望与悔恨。
小结常用的标志性语言:可见、因此、总之、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
五、论证要深入分析
简单的“论点+论据”的写作是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加上必要的分析,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议论文是分析说理的文章,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自己的观点阐发得深入透彻,就缺乏说服力论证力。 使论证变得深刻的常用方法:因果分析、假设分析、条件分析、对比分析、综合分析 我们来看两段文字:(点金术)
病文:“自古英雄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凡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常靠着弟弟接济;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改文: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门。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家中一贫如洗;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凡高生活拮据,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这些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的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同样的观点,同样的材料,但两段文字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病文”犯了我们大家写议论文常见的一种毛病:引而不析,例而不议。论据和观点相互脱节,两不关涉,材料
虽好,终是废铁一堆。而“改文”由于作者运用因果分析法紧扣中心论点对事实论据作了具体分析议论,使论据很好地为中心论点服务,因而说服力很强。同样的材料,论证的效果却如此之不同,这无疑是作者的分析议论起到了琢玉成器、点铁为金的作用。
假设分析法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论据和分析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运用这种假设,首先必须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以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和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简单地说,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分析。
常见语言标志:假如??就??;如果??那么??;若(不)??就??
假设分析例:
中心论点:大可不必忧心
忧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忧心让两代人有了分歧,而这并不利于下一代人的成长。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孩子们又何尝不是一心向善的呢?若总忧心,只是徒增上一代人的烦恼,甚至让孩子变得叛逆,想做一些荒唐的事情刺激整天对他们评头论足、苦口婆心的长者。但若能放手让孩子们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在轻松的生活氛围中,他们更能静心去寻找适合的人生之路,更能大胆地去开拓自己生命的这片沃土。都说年轻不怕失败,让他们去碰壁,去跌倒,在跌跌撞撞中收获人生的经验,又何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呢?
道德绑架可以休矣
争议不断的手术签字制度近日又惹出了新事件:广州一醉酒市民因家属拒绝签字进行手术而不幸身亡。一时间批评之声四起。有指责医院见死不救的,有谴责家属道德沦丧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笔者认为,种种以“道德”之名行“绑架”之实的言论,可以休矣。
道德绑架,是指不考虑事件具体的背景来由,单以当事人未履行一定道德条目下的行为而大力抨击谴责,以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应的道德行为。比如“范跑跑”,因他在地震中撇下学生独自逃跑而饱受批评。很不幸,这次事件中,医院成了被指责的首要对象。如果我们尝试换位思考,事情也许不是那么简单。
病人家属拒绝签字进行手术,这本身就置医院于两难。首先,没有行为能力的病人要不要接受手术,理应由家属自行决定,医院强行手术无疑是对家属的不尊重。其次,中国社会历来有以结果论成败的传统,一旦手术失败,医院可能担负“施救不力”的罪名,还要支付高额的赔偿金。再次,无论手术是否成功,手术费用由谁承担?如果成功,后续治疗费用又由谁来支付?如果家属以医院自行手术为由,拒不支付费用,那么,医院难免沦为慈善机构。若开此先河,难保一些爱钻空子的人不争相效仿。一次赔偿尚可,次数多了,势必会影响整个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行,最终造成对公众的不公。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等等。
因果分析示例:
中心论点:请读懂自己的内心
篇5: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初步感受“雄辩”的力量。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也常走入“观点+材料”的误区,认为有了事实,就能自然地证明观点了,其实不然。有了事实,还须雄辩,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请看全国第三界大学生辩论赛上的一段精彩的辩论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看了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语言华美、论辩有力、有理有据等。
二、事实如果没有“雄辩”会怎样呢?
请看我们熟悉的一个故事:
(请一生朗读)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这个故事在吴晗《谈骨气》中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的确,文章中就说:“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可是,如果仅仅是这样材料与观点的组合,能让人信服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对此材料,可能还有其他的理解。那么对于这则材料你还有怎样的理解呢?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师读: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很多人对此都抱赞赏态度,我却不以为然。试想,一个人已饿至将死,形容枯槁,还有何气度可言呢?这食物诚然是嗟来的,但有何妨呢?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暂忍一时之辱,以图有为于将来,有如越王勾践之为,留得青山,卧薪尝胆,方才有重振雄风之日,如此“大丈夫”不更令人击节赞叹吗?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由此可见,事实如果没有雄辩就不能证明观点。
三、有了事实如何进行“雄辩”呢?
请完整地看一下我们的课文(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课文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说理的呢?
――分析饿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原因。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施舍者的态度,吆喝一声“喂,来吃!”,是如此蛮横和冷漠!另一个是施舍的目的,吃他的饭就要乖乖地听命于他,可见其目的之卑劣!这是对饿人人格的极大侮辱,因而饿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亮出了观点:“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极具说服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你看出“雄辩”需要注意什么吗?
――需要仅扣事实材料,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使“雄辩”成为联接观点和材料的桥梁。
四、“雄辩”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1.因果分析法:
如上面《谈骨气》中的这段分析,它是从态度和目的两个方面分析原因的。这样的分析就是因果分析。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皆可。如《想和做》中“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
2.条件分析法:
出示课件《勤能补拙》,“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同学们可以看出这是对其条件进行的分析,用的是条件关系复句。其关联词是:只要……就……。我们还可以用“只有……才……”、“无论……都……”等句式来分析条件。
3.假设分析法:
《想和做》中有这样一段话:“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这段是从危害的角度来进行假设分析的。关联词语是:如果……那么……,其他句式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等。
4.对比分析法:
《想和做》:“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此段是从意义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正反分析的。正面用的是因果分析,反面用的是假设分析。由此可见,一段分析可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这样可使分析更全面,更深入,富有思辩性,令人信服!
另外还有比喻分析法等其他的分析方法,这里就不再多做介绍了。下面我们就运用所介绍的四种分析方法来做一点练习,让刚才所学到的知识能转化为我们的能力。
五、你能运用所学方法为你的观点进行“雄辩”吗?
1.课件出示事例,请学生朗读。思考: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看法?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号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有解释为什么。
在这家效益相当不错的公司,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总经理的叮嘱,也不去8号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员工,总经理对新员工又交代了一次“不要走进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这时,有个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
总经理满脸严肃地答道:“不为什么。”
回到岗位上,那个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吩咐,其他人便劝他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别的不用瞎操心,听总经理的,没错。
年轻人却好奇地偏要刨根问底。众人便拿出公司的规章制度,提醒他别砸了手里的饭碗。
可年轻人偏偏来了犟脾气,非要走进那个房间不可。
他轻轻地叩门,没有反应,再轻轻地一推,虚掩的门开了。不大的房间里只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几个字――送个总经理。年轻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个已沾了许多灰尘的纸牌,走进房间。
这时,闻知年轻人闯入了那个禁区,有人开始为他担忧,有人替他出注意,劝他赶紧把纸牌送回去,大家同情地表示:一定替他保密,谁也不说他曾进入那个房间。可年轻人却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乘电梯直奔15楼的总经理办公室。当他将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的手上时,总经理一脸笑意地宣布了一项让他震惊的结果――“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把那个纸牌拿来了?” 年轻人不解地问。
“没错,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充满自信地看着年轻人。那个年轻人果然不负厚望,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2.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从年轻人的角度,可能提出的观点有:
①不为条条框框所束缚,才能有所创新。
②敢于叩问,才会有所发现。
③勇于探寻,才能获得成功。
④不避风险,方见英雄本色。
⑤勇于开拓,才能开辟新天地。
从总经理的角度,可能提出的观点有:
①任人唯贤。
②科学选拔人才。
③慧眼识英才。
④知人善任:根据销售部经理所特有的素质要求,设定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查,因而他的任命也是成功的。
⑤信任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
3.写作片段练习:
学生运用所学的“雄辩”方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一翻“雄辩”。
4.交流,评价,完善。
六、小结。
结束语:生活中有很多的门都是虚掩着的,如友谊之门、机遇之门、成功之门等等,我说只要我们能勇敢地叩门,大胆地走进去,呈现在你眼前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篇6:议论文写作指导
材料、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阅读材料,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辨析概念含义,区别于“包容”
题目举例:
人心贵宽容
宽容,智慧的选择宽容
宽容,人生中的阳光
开头段例: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国马与骏马同行,骏马将国马的脖颈咬伤,结果国马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骏马。故事虽小,却揭示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我们要学会宽容。
(简要概括原材料,引出论点)
说理段例:
例一:“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冒犯自己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宽容如水的温柔,它使人们冷静下来,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解释概念,阐述宽容作用)
例二:寓言中被咬的国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由此可见,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用宽容消除摩擦。
(扣原材料分析)
论据使用;
(事例概括略)试想,张英如果没有宽容旷达的胸襟,执意要夺回三尺地,定会激化两家矛盾,结下深仇大恨。张英正是用宽容的力量使两家和好。 ――分析论据
分论点设置:
宽容是人和人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宽容是化解恩怨的良药
宽容,是事业成功的加速器
举例:
光武帝刘秀大败王朗,攻入邯郸,在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朗,辱骂自己甚至企图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可是,光武帝却视而不见,他怀着一颗宽容的心,不顾群臣反对,全部销毁。这把宽容的火,烧毁了嫌隙与猜疑,化敌为友,终于成就帝业。
篇7:议论文写作指导
所谓过渡句或过渡段,就是指在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使它们联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在高考作文的评分中,由于阅卷时间有限,学生议论文中过渡句段设置的优劣也就成为了作文评分的一个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谈一谈议论文写作中的几个过渡技巧。
承上启下法
承上启下法是指在议论文写作中过渡的句或段先紧承上文,用极简的文字对上文进行小结,然后顺势转换话题,迅速启开下文。
例如,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感谢挑错》中写道:感谢挑错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远,而拒绝承认错误,则会使人陷入泥沼。这段文字的前句结上,后句启下,语句精炼,很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将上下文连缀成一体,衔接自然。承上启下过渡技巧的应用,关键是承上句要简洁精炼,不能重复上面内容;启下句要迅捷明快,不能拖泥带水。
意反转折法
在议论写作中,常常会出现前后观点相反或有差别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转折句来进行过渡衔接,以使行文曲折深进。
例如,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卷《敢把权威拉下马》中有这么一段:然而,质疑权威并非鲁莽的一律否定权威,面对个人认知与权威的不同,我们应谨慎思考,仔细推敲。此后,再评论权威对错。作者前文重点写“我们要质疑权威”,这里来了个“急转弯”“质疑权威并非否定权威”,使论证不失偏颇,更加辩证。有时还会出现行文一转再转,文意一翻再翻的情况,那就需要使用多个转折句来过渡衔接了。
无疑故问法
一般情况下,有疑方需发问,但有时在议论文写作中,为了衔接下文,明明无疑,却故意发问,达到引人注意、掀起波澜、转换话题的目的。这样的过渡可以是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也可以兼有。
例如,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是谁夺走了我们清亮的眸?》中这样写道:是谁扼杀了我们的好奇心?是现实的裹挟,是家长的错误引导,还是应试教育的压迫?在这个过渡段落中,作者先设问,然后用一个选择问句作答,并不说出答案,而是引人思考,从而引起下文,不仅兼具设问和选择问句的表达效果,还对上文作了一个相当有力和极为出色的收束。
假设推进法
假设推进的过渡技巧在议论写作中的应用,是指在上下文衔接处先紧承上文作一假设,随后根据假设推断出将要产生的结果,从而把议论推进一步,引向深入。
例如,在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让灵魂站立成树》中有这样一个过渡段:有才又怎样,有知识又怎样?如果不能拥有坚忍的精神,不能让自己站立成树,这所有的一切终会付诸东流,徒生一阵哀叹罢了。这里,“如果不能拥有坚忍的精神,不能让自己站立成树”是承上而言的,“这所有的一切终会付诸东流,徒生一阵哀叹罢了”是在上述假设成立后产生的结果,起启下的作用,下文紧接着论述不能拥有坚忍精神的恶果,因为假设推进,上下文的衔接过渡非常自然。
递进展开法
在议论写作中,为达到层进式议论的目的,往往需要通过使用递进关系的句段来实现过渡,达到层层递进、渐次展开的目的。
例如,在20xx 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镜愈明,镜愈清》中有这么一段:明镜之益,不仅于人,于国家更是一味苦口的良药,而这些国家的明镜,亦令人敬仰。这段过渡文字采用的就是递进展开法,使用到了“不仅……,更……”的关联词,这是因为前后两方面有轻重之分。递进展开法使论证的层次更加清晰,加深了论证的深度,也使上下文衔接更紧、逻辑性更强、气势也更足。
列举谬误法
在议论文写作中采用列举错误或片面观点的方法完成过渡也是常用的方法,通过对错误或片面观点加以剖析和否定,从而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和论证更有力,达到“拨乱反正”的目的。
例如,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中的过渡段:也许,会有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最后干脆闭上了眼睛,塞住了耳朵。这一过渡就是通过列举某些人的某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错误想法来转换话题,再通过对这些错误想法进行正确的解剖分析,从而把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把论点阐述得更加透彻和全面,最终取得理想的论证效果。
因果深入法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通常会采用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的方法来进行层次的衔接,如使用到“因为……,所以……”的关联词。
例如:20xx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心中有什么,便看到什么》的过渡段:因为这样,我们更应明白,我们要把内心装满美好的事物,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人间的美丽。在这个过渡段中,原因在前,承上文;结果在后,启下文,先因而后果。因为因果关联词的存在,达到文势一气而下的目的。
除了以上的过渡技法外,在议论文写作中还可以使用穿插引语法、取譬设喻法等等进行过渡。以上技法既可单用,也可混合使用,最终达到文章语脉联属,结构条理分明,语势气韵流动的目的。
篇8:议论文写作指导
写议论文时我们往往会使用到例证法。甚至在今天,一篇没有用到例证法的文章是难以想象的。但同学们在写作时对例证法的运用也感到比较棘手,或例子有误,或以叙代议,甚至例子不能证明观点。尤其是有些例子看似非常漂亮,但细读一下却漏洞百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试图用一篇学生的文章和上课的主要过程来阐释一下原因。
下面让我们先看看这则材料:“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读了这段小诗,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段材料的关键词是“无助的纸片”和“会飞的蝴蝶”。有些同学大而化之,将“会飞的蝴蝶”直接诠释为“有生命力的”或“有目标的”,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有生命力”就一定“会飞”吗?“有目标”就一定“会飞”吗?“会飞”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能飞”。在这句小诗的语境中,“无助的纸片”和“会飞的蝴蝶”对举,只有正确理解了“无助的纸片”,才能正确诠释“会飞的蝴蝶”。“无助”不是“不愿飞”,而是“不能飞”,纸片没有翅膀,也就是说:没有自我飞翔的能力。基于此,“会飞的蝴蝶”应该理解为“拥有飞翔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将“拥有飞翔的能力”做任何合理阐释――比如“理想”、“信念”等――都是可以的。当然,你要写什么“能力”,取决于你想针对什么“风”发表议论。不同的“风”需要不同的“能力”加以抵御。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最是文人应自由》。
最是文人应自由纸片与蝴蝶,两者虽然看似同样地软绵无力,弱不禁风,然而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不同于纸片只能任由风摆布它的命运,蝴蝶能凭借着它的两翼翅膀在风中逍遥自在。陈寅恪先生以“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来嘲讽丧失独立自由人格的文人。他们中的多数都曾向往着成为在风中自由起舞的蝴蝶,可当风席卷而来的时候,却仅仅做了象征性的抵抗,收起了本该展开的翅膀,成为一片片木然的纸片。然而,作为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如同陈寅恪在王观堂纪念碑铭中说的那样:“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也只有这样的蝴蝶,才能保留清明的自我,从而在风中自由地翩翩起舞。
最是文人应自由,精神上的独立是最高的独立,精神上的自由是最高的自由。也唯有在精神上独立自由的文人,才能维护整个文化与思想的独立自由。最初的知识分子诞生在春秋战国这个“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时代,氏族国家瓦解,战争**,在这场风暴中却诞生了许多的蝴蝶――诸子百家,每一个学说都保持了自己观点的自由独立,这种自由独立的精神使他们以先知先觉的姿态站在了那个乱世的最前面,不断地进行理性地度量与反思,发展改善自己的学说,从而把这个古老的民族重新拉回前进的道路上。尽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少蝴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心安理得地变成了纸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人被禁锢在专制统治的风暴里无法舒展翅膀,文化也因此在这些时期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缺失的时代,最是文人不自由,然而,文人便更应求自由,以谋求文化与思想的出路。
在近代思想专制极其严峻的时期,所幸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仍存在于一些文人的心中,蔡元培、吴宓、陈寅恪都有独立不倚的人格,他们在为人处世的每一个方面都恪守这一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不自由,毋宁死”,他们深刻地意识到,无论是学术、思想或是文化,是不能被统治的,它们要保持住独立自由发展的尊严与权力,是建立在他们这批文人能独立自由地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陈寅恪虽说过“最是文人不自由”,他自己作为一个文人仍然是自由的,哪怕他的躯壳被文革的重压而变得沉重,他的精神却化为一只蝴蝶,在风中舒展双翼。最是文人应自由,愿做那一只蝴蝶,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篇9:议论文写作指导
写好高考议论文十分重要。如何写好,我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努力:
审题精心推敲。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牵一发而动全身。审题不准或不全以至完全失误,势必悖旨走笔,劳而少功甚至劳而无功。应刻意在此重要环节上下功夫。所谓审题立意,包括对所给题目或所供材料的深入理解,对具体要求细心推敲,对写作角度的最佳选择。抢时间固然重要,但最初的8―12分钟还是应该舍得花的,一定要集中精力对试题中的一字一句反复品味、捉摸、推敲、吃透,体会材料的层次和角度,揣摩作者蕴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感情的倾向性、目的性,从而选择与自己知识积累、写作能力、思想认识、感情体验有优势的且符合话题范围的角度作为主题或论点去写。这样,我们才能“看准兔子再撒鹰”。只有审题细致,立意准确,结构安排才便于合理进行,写作思路才便于打开,语言表达能力才便于充分发挥。
一、 开头简洁明了。文章的起始段应是靓丽的凤头,应让评卷老师一见钟情,因为人们往往有了好的第一印象,就有了乐意读下去的兴趣,先入为主,这种好的接触印象直接会影响到对文章的评分。好的开头,在审题立意和确定话题范围后,可以引用名诗名句,可以运用对比、排比概括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例子,可以概括摘取生活中或新闻报道中的事件的实例,可以概述作文题本身所提供的材料,用“由此我想到… …”,“它给我这样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这些事例难道它们不正在向我们诉述… …吗?”等等句式,引出中心论点,做到开门见山、高屋建瓴、旗帜鲜明,发挥其提起一纲而振起全文的作用。
二、 正文分解成段。作文最忌“三段式”,即:开头DD正文DD结尾。结构美的作文正文部分应在设问句或其他过渡句或过渡段之后再分解成3DD5自然段为宜。近几年高考写议论文得分占有优势,特别是结构美的作文更受青睐。我们在正文部分一定要根据阐述论点的需要,按主次详略去分段。每段一个分论点(论述中心论点的一个理由),可安排三四个分论点(分论点少了,论证的层次不够就会导致论证不充分,得分就低),每个分论点尽量用简洁明了、合乎情理的一句话概括。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可正反对比,可逐层深入,可类比对照,可并列或分总结合等等,构思好后,再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同时搜索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从古今中外或自然、社会、家庭或寓言、名句、比喻等等方面寻求正反典型的证据进行论证,摆事实、讲道理,既言之以据,让事实说话,胜于雄辩,又晓之以理,富有逻辑力量,加上排比、反问、感叹、呼告等语句,动之以情,让人心悦诚服。平时课外慢作文可试着朝此方面努力,持之以恒,自然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三、 结尾辉映全文。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大忌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而应是照应凤头、辉映全文的豹尾。结尾好会对评卷老师产生惜别印象,加深评卷老师的正反馈,使得分占有优势。为此,不可大写特写,形成赘文,更不能弃之不管,造成残文。结尾应当富有感染力,号召力,鼓动性,概括性,给评卷老师留下回味、深思的地方。具体写法是或总结全文,提出方法;或揭示题旨,深化主题;或置身其中,寄予愿望;或引用名言,寓意深远;或辩证分析,全面周密;或篇末点题,首尾呼应。
四、 语言严密生动。写议论文要突出其语言特点,即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和生动性。突出“四性”就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合理,推理严密。中心论点决不闪烁其词、模棱两可、含混费解;举例简明扼要,例后常运用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等进行议论,做到叙议结合,突出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在叙、析、评时,要善于从修辞的角度锤炼语言,运用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呼告等手法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增添语言的感情色彩;应合理运用关联词、成语,以增添论辩色彩,同时明确其逻辑关系;应高度注重在定概念、作判断、进行推理时使用精当的限定词,也就是说在主语、谓语、宾语前应恰当运用表范围、程度、数量等词语加以限定,不要笼而统之地作判断、下结论,以增强语言的分寸感、精确性,使议论文的语言既生动又严密,既活泼又庄重。
五、 篇幅千字左右。高考作文篇幅规定不少于八百字,但上未封顶。要让作文论证思路清晰,角度分开,层次分明,说理充分,内容有驰骋余地,容纳多方面论据,议论富有深度,使文章充实,且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勉强八百字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会让评卷老师感到你江郎才尽,绞尽脑汁,使你得分处于劣势,一定要在不重复的前提下,论证时多开辟一个角度,多增加一个论证层次,分析更透彻一些,使篇幅达到千字左右,但不能超出试卷所给格子的范围而把字写在格子外。
六、 书写规范美观。不论是对作文的基础等级的评分,还是对发展等级的评分,书写是否规范美观都对其得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卷面是给评卷教师的第一印象,“文若其人,字若其人,其人宛在”。他很能反映一个学生的为人和语文素质,周密、细致、严谨、认真、方正、得体等品格常常寓含在规范美观的书写之中,深受阅卷老师的好评。再者,评卷老师每天要阅很多试卷,对于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的文章,他们很难逐字逐句的细看,常常是根据“坏”的印象直接评分,这就势必影响基础等级得分和发展等级得分,我们难免要吃大亏。而书写规范美观、字迹端正、字词正确的文章很容易博得评卷老师的好影响,赢得评分的优势。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作文方面的得分。
七、 完篇阅读检查。作文写完后一定要阅读检查一遍,一看标题写上没有,是否恰当,无标题,按阅卷规定要在作文各项总分后扣2分;二看有无别字,按规定一个别字扣一分;三看有无病句,四看篇幅是否勉强八百字,若是,可在结尾部分对已结尾的内容作些对比分析或辩证分析,适当展开一些,力争接近九百字,但切忌画蛇添足。检查出问题,该补的补,该改的改,但一定要确保卷面整洁,切勿涂鸦!
总之,同学们可把上述的写作方法作为一个基础,做有心人,反复实践,再结合其他写法,综合运用,形成自己的写作习惯,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到考试时,就能胸有成竹,驾轻就熟,飞越险阻,登上那激动人心的高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从青春的火焰里飞出金色的凤凰,从写作的浪涛里腾出一代骄龙,成就辉煌的学业!
篇10:议论文写作指导
著名哲学家王尔德说:“我时常追随父辈的脚印,结果却迷失了自己。”确实,在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只有大胆出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中国“零售大王”之称的马云说:“背对万人驰行,自然万里独一。”他敢于打破常规,勇敢创新,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坚持用“倒立”的观点看人,使“淘宝”旗下的“阿里巴巴”在初出茅庐时就超过老牌劲敌ebav网,他本人更是名利双收。独特与出格的思维使他成功了。国家如此,公司如此,个人亦如此。余秋雨常常吸收新异奇特的想法,从另类的角度看问题,并将之融入作品中,所以,他的文章使人读来有一种超脱与明澈的感觉……可见,只有敢于出格,独树一帜,不为生命中狭窄的“巷口”所局限,才能长久发展。走出“巷口”,正是走向辽阔世界的开始。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悲剧的发生正是没有逃离这宿命般的魔咒?传奇才女张爱玲说:“生命有它的图案,我唯有临摹。”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因为没有长远的目光。更没有对生命的出格付诸行动,最终只留下了令人悲悯感慨的一生。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就注定会被时代淘汰,与成功无缘。只有走上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才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斯特里马特用阳光中的微尘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不拘地移动,才可能永恒地存在;村上春树用山野的鲜花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任意地绽放,才可能有繁华的春天:大仲马用乱石中的珍珠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改变局势,才可能脱颖而出。所以,万千世界里,不能让风沙掩盖了自己,只有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才可以使灵魂出格,在人生的高地里出奇制胜。
罗素认为,出格之人创造世界,保守之人繁衍种族。当生命之帆落满风尘,唯有打破常规,大胆出格,才可使其在桃华柳密处觅得小径,在大江东去时华丽转身,在万径人踪灭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本文中心明确,笔力集中,论据充分,语言有张力,且能进行理性思考,体现了一定的写作功底。
“出格”是个多义词,文章未能很好地破题,论证语段只是散乱无逻辑的排列堆砌,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语段开头缺少导入句,给读者以突兀之感,且个别语段分析事例时游离于中心之外。
对策
1、破题。“出格”是个多义词,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将论点确定为“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这样,文章的中心便明确了。
2、理清思路。先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打破常规呢?分解理由为二:
一是只有打破常规,才能给事物注入无穷的活力;
二是墨守成规只会阻滞事物的发展。这样一正一反,理由充分。
再说一个“怎么办”:“出格”不是无原则的放纵,不是无理由的包容,而是一种打破常规、特立独行的行为。这样辩证分析,凸显理性光芒。
3、给论证性的语段加导入句。或名言导入,或理性阐释,避免事例叠事例,使语段开合有度。
篇11: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直接引论法
提示语:“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开篇直接点明观点,表明的立场。
例:《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的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总领下文,过渡自然)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胜者在对往昔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二、设问引用法
提示语:“你会因喜爱被过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林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以设问开篇引题,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已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回答问题,提出中心论点)
三、抒情议论入题
议论中饱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赋予议论以强烈的抒情性。议论的语言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因而也许少了一份灵动,俨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由抒情议论入题,打破议论文板起面孔说教的束缚,语言清新灵秀,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例:《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鲜明地表达观点)
四、解题引论
一开篇即诠释题目内涵,明确中心论点。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顾名思义,就是提防人民之口比防河流决口更难。这就决定了当权者一定要做到“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反之,将被历史的潮流、人民的吼声所吞没。
五、名言引论
提示语:“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以名言开篇,可以先声夺人。引用名人名言可以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也可以使用名言作为论点论据,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性,为文章的展开埋下伏笔。
例:《感时花溅泪》
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牵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感情有很大的关系。(引用诗句,提出问题)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六、比喻引题
以比喻开头,入题迅速,富有思辨色彩,语言讲究,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比喻能够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借助形象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读者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
例:《天平和七弦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与感情有关。(将理智和感情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即入题)
七、类比引论
提示语:“燕子追求温暖而长途迁徙,河水追求海洋而奔流不息,人们追求理想的境界而不畏艰险……”
类比引证就是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做出论断的方法,即用与甲事物性质相近的乙事物来比照论证甲事物,从而说明它们具有某种共同点,这种方法属于类比推理在论证中的使用,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使得道理浅显易懂。
例:《学然后知不足》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来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即“学然后知不足”。
八、材料入题
材料作文的写作中,以材料直接入题,以简练的语言,以传神的比喻来明确观点,开宗明义。这样的开头引题,既紧扣材料,又紧扣观点,可谓一举两得。
例:《杯中窥人生》
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了思考。――题记
在一堂课上,老师往空杯中放一块石头,再向其中充入沙子,然后是加水。一个杯子装上石头满了吗?安于现状的人说满了;装进了沙子后满了吗?聪明的人说满了;善于思考的人说还可以加水。
这就是思维,这也就是人生!
篇12:议论文写作指导作文
议论文写作指导作文
议论文固定格式一般是三段式――
1、序论――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即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使读者对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可分为:
a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提出中心论点。
b 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
c 提示内容,对全文作扼要的介绍。
d 因事设问,启人思考。
e 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
g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2、本论――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
本论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 并列式
也叫平列式。它的安排特点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
b 推进式
推进式也叫递进式。它的安排特点是根据各层次之间的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的关系来进行论述
c 推进和并列的结合式
3、结论――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做出答案。结论是全文的综合与概括,总结与提高。
篇13:议论文写作素材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幼名顺官,字雪岩。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胡雪岩999遍写龙虎
1874年,胡雪岩在杭州开设胡庆余堂药店。药店内有‚癫狂龙虎丸‛,因内含剧毒药品砒霜,配置时,如果搅拌不均匀就会危及人命。
当时搅拌全靠手工,没有一个药工敢承担这个冒风险的活儿。胡雪岩想了一个办法,假称药王桐君老人托梦给他,教会他制作龙虎丸的秘诀。他叫人把一间工房打扫干净,关闭门窗,只留下几个操作工,并向他们面授机宜,让药工把研得极细的药粉摊在药匾上,用木棒在药粉上写‚龙‛‚虎‛二字各999遍,每顺写一遍后再倒写一遍。这样一来,药粉自然拌透、均匀。
掌管胡庆余堂制药的是胡雪岩的远房亲戚,他觉得按照胡雪岩的方法搅拌龙虎丸药粉太麻烦,为了省时,就私下要求药工只写300遍。
不料这事被胡雪岩发现,他十分生气,愤怒地斥责亲戚说:‚你虽为我亲,却不知我心,你图个省时,却是害我误我毁我也。‛于是,胡雪岩决定将亲戚扫地出门。
胡雪岩的妻子闻讯赶来,却胡雪岩给亲戚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胡雪岩思虑再三,认为药业关系性命,不能容忍犯错,于是拒绝妻子的劝说,宁愿多赠送亲戚一些银两,也要将他开除。
【名师解读】医药关乎人的性命,因此在这一方面容不得一点儿投机取巧,胡雪岩坚持这样的态度制药,恰恰反映出他的严谨认真的性格和正直的品质,这是成功商人具备的品德,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品德。
【适用话题】良知 严谨 正直 态度
篇14:议论文写作素材
池莉(1957~) ,当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1957 年生于湖北仙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4 年高中毕业,为下放知青;1976 年就读于冶金医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1979年毕业后在武钢职业卫生防预站工作三年,担任流行病医生。任武汉市文联主席,9月22日当选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池莉守信
池莉是当今著名的女作家。
有一次,作家出版社与她签约创作长篇小说《小姐,你早》,离交稿日期只差不到十天时,由于电脑突然出了故障,完成的十多万字文稿顷刻间化为乌有。她呆坐在电脑面前,脑子一片空白,一时间不知所措。怎么办?向出版社说明情况,争取延缓交稿期限?特殊情况嘛,想必编辑会理解,也能谅解。然而,她没有那样做。既然答应了人家,怎好失信于人?她想过,要是这次跟人失信了,别人以后可能再也不会相信你了,进而不会再跟你合作了。在她看来,失信无异于失节,万万不能小看。于是,她把休息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宁可‚蓬头垢面‛、衣裙不整,也要昼夜不停地赶写书稿,结果硬是如期完成了。仅仅一周多时间,人瘦了一圈,两只敲击键盘的手几近麻木。
出版社得知内情后,为她的守信,更为她的人格深受感动。
【名师解读】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就是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最起码的条件就是要讲“诚信”。女作家池莉将诚信顶在头上,认为“失信无异于失节”,即使有意外,也决不爽约的做法,践行了古人的“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的箴言。当我们抱怨失去了机会时,我们是否审视自身是否失信,是否像池莉那样具有“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格魅力。
【适用话题】守信 承诺 言必信,行必果 人格
篇15:议论文写作素材
【名人素材】
1、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2、 曳尾涂中的庄子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挡车却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泥?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3、 不朽的行者:屈原
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4、 俞伯牙、钟子期
一挥手,一拨琴,一段旋律;一高山,一流水,一段传奇。他们艰难地跋涉于七根琴弦,他们用紧扣的十指敲开了心灵之门,他们的生命也由此产生了共振。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但在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知己的音韵。
5、 忘却荣辱书定历史:司马迁
你海棠般的容颜,弹响“史家”千古绝唱?谁,能幽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
6、永恒的美丽:王昭君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默默地离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名字载入史册,也记载下人们对你永恒的记忆。
7、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赤胆忠心,足智多谋,助他人之霸业,成自己之威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亦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穷且坚,不坠青云的傲岸,不“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之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荣辱成败,尽显英雄本色。
9、一代书圣: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兰亭己矣,永不逝去的的《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
10、把酒东篱: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篇16: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指导初探
上海市共和中学 杨家贵
英语作文教学向来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写作的确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让学生从基础抓起,一条条地去克服,显然对于学习任务繁重,而有不得不时时紧张备考各门功课的学生来说,是耗不起如此巨大的精力与时间的. 但是,只要我们英语教师不断地钻研作文的辅导方法,积累更多的切实可行的英语作文写作模式教与学生,这也不失为快速﹑有效﹑全面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议论文的相关要点,提供两种类型的议论文写作模式,用于对学生的指导,使其能利用所提供的议论文模式轻松地完成写作任务.
一、英语议论文写作要点
议论文通过议论或说理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作者对某一问题持有一种看法,为了使读
者同意自己的看法,提出若干理由,企图说服他人.高中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要点:
1. 论点要鲜明、确切.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一般在开头提出,然后加以论证.
2. 论据要充分、可靠.一般是以事实为论据,也可以利用成语,格言,名人名言作为论据.
3. 论证要严密、得法.归纳法(induction)和演绎法(deduction)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归纳法的例子为基础,从几个例子和现象中,归纳出某种道理和看法.例如:报纸是一种媒体(medium ),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现代信息;电视是一种媒体,人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广播也是媒体,人们同样可以从中获得现代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其他媒体,如网络等,一定会给人们信息.演绎法以一个或多个看法为基础,从一般论断,演绎到不同事例,再加以论述,最后再回到一般论断上来.例如:所有的媒体都可以给人们提供信息,网络是媒体,因此人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得信息.在归纳中要注意使用的例子要充分,不能以点概面.如:(课本高二上P81):
I borrowed a book from the library last week .It was very boring and difficult .I read only ten pages. Therefore, I think that all library books are useless.
评注: It does not have a logical argument .The writer dislike one library book, but not all library books are the same. The writer should not make a general statement (All library books are useless) based on his reactions to one single book.
二、 议论文的写作步骤:
1. 引言(introduction).由于英语作文受时间,字数的限制.因此,在引言段中作者就必须简单解释要讨论的问题,并明白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如提倡什么,支援什么,反对什么.
2. 主体段(main body).主体段是议论的过程,作者必须有足够的证据.(adequate proofs)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一般可提出一个或两个proofs, 并对此用一两句话分别进行阐述.
3. 结论(conclusion). 结论段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结束文章.同时要注意与引言段呼应,但不能照搬前面的原话.
例:课本高二上P78 第一封信
Tutorial center is helpful.
I have studied at a tutorial center for two years. My command of English has improved considerably since I started this course.
At my center, the fees are reasonable. My tutors are qualified teachers. I have been helped a lot by them. They are sincere and kind.
One of my teachers was British. At first, I could not say anything to her. But later I learned how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with a westerner.
I think that the tutorial center has given me a lot of confidence in using English.
评注: 第一段提出论点, 体现家教中心是helpful(段划线部分) ,主体段分别从几个方面(划线部分)来阐述家教中心的确有帮助,结论段重申家教中心的作用(划线部分),且语句表达与第一段中的不重复.
三、议论文的写作模式
1. 议论文的类型
英语议论文根据命题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如下类型:
① “一分为二”的观点.如“轿车大量进入家庭后,对家庭、环境、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② “两者选一”的观点.如,期中考试作文题,“乘火车还是乘飞机”
③“我认为……”型.如“你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④“怎样……(how to)”型.如“怎样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⑤ 图表作文.通过阅读图表中的数字与项目得出一个结论或形成一种看法.
按照高二上学期的写作要求,学生主要应掌握①②两种类型的议论文的写作.在第①种类型中命题涉及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正反两个方面: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得出结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论证要围绕所要得出的结论来展开,若利大于弊,则有利的一面要多阐述一点.反之亦然.
在第②种类型中,命题要求在A或B两者之间作一比较或选择,两个对象往往各有优势,所以结论部分有两种情况:
a. 要么支持A,要么支持B;
b. A、B优势均难的割舍,只好依情况而定在结论部分说清楚在什么条件选A, 在什么条件选B.
下面重点介绍第①、②种类型议论文的写作模式.
2. “一分为二”观点的议论文模式
Introduction
第1段: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like everything else, ...has/have both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aspects/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Generally, the favorable aspects/advantage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Main body
第2段:Firstly,.. Secondly,…In addition/What’s more…
第3段: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The negative aspects/disadvantages are also apparent/obvious. To begin with…; To make matters worse…; Worse of all…
Conclusion
第4段: Through above analysis/All things considered, we can see that the positive aspects/advantages outweigh the negative ones/disadvantages. Therefore…
例文1. 看电视的利与弊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watching TV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to watch TV. So TV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our life. But watching TV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Generally, the advantage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Firstly, you can expand your knowledge by watching TV. As we all know, learning things by TV is much faster than by listening to the radio or just by reading books. For it has colorful pictures as well as wonderful music.
Secondly, you may know anybody you want to know such as famous singers, super stars, scientists and so on.
What’s more, you can go everywhere by traveling programs. Let’s suppose, if you like traveling very much, but you have to work on weekends or holidays, you must be very sad. And now open your TV and it’ll take you to anywhere.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The disadvantages are also obvious. For example, watching too much TV can easily become short-sighted, especially for children and students. To make matters worse, some young students are keen on watching TV so that they give up their studies gradually.
Through above analysis, I think watching TV is a way of studying, it is good for us to watch TV. But when we watch TV, we should make a plan otherwise watching TV will destroy our life.
例文2. 谈谈出国留学的利与弊 Where to attend a college
Nowadays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are going to study abroad. Like everything else, studying abroad has both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aspects. Generally, the favorable aspect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Firstly, they think by attending a college in a foreign country they can learn not only useful knowledge, but also the culture and customs of other nations. Secondly, they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is opportunity to gain a good command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they are learning very quickly. Moreover, they can meet different people and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s, which may help to broaden their view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The negative aspects are also apparent. The cost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ir native country. Most overseas students have to work for a living, which can’t allow them to pay all their attention to study. What’s more, they may feel very lonely.
Through above analysis, we can see that the positive aspects outweigh the negative ones. Therefore, I am in favor of going abroad to study.
写作练习:
①谈谈校服 (school uniforms).
提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要求穿校服.对此引发了学生中由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请写一片英语短文阐述你的观点.
Reference: some of the main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school uniforms.
FOR AGAINST
1.Students look neat and tidy. 1.Uniforms are expensive.
2.The public knows which school you are from. 2.Children grow fast, need new uniforms.
3.Parents all pay the same money. 3.Some uniforms are very uncomfortable.
4.Students don’t worry about fashions. 4.Students all look the same, can’t be individuals.
5.Teachers can identify students on school trips. 5.Get bored with same clothes every day.
6.Good discipline for students.
②说广告(about advertisement).
提示:有人说广告在现代社会是很重要,有人认为广告的促销成分太多,你认为……
3.“两者选一”观点的议论文模式
模式⑴:A、B两者优劣势分析,要么选A,要么选B.
Introduction
第1段:Some people hold the opinion that (A) is superior to (B) in many ways. Others, however, argue that (B) is much better. Personally, I would prefer (A) because I think (A) has more advantages.
Main body
第2段: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I prefer (A).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 Another reason is that…(赞同A的原因)
第3段: Of course, choosing (B) also has advantages to some extent, (列出1~2个B的优势)
Conclusion
第4段: But if all these factors are considered, (A) is much better than (B).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final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总结观点)
例文: Which is better? Cars or bikes?
Some people hold the opinion that private cars are superior to bicycles in many ways. Others, however, argue that the bicycle is much better. Personally, I would prefer the use of cars because I think cars have more advantage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I prefer cars.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cars bring convenience and mobility to the owners. What’s more, a car is far more comfortable to travel in, especially in the changeable weather. Another reason is that, when more people buy cars,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will develop more quickly. The growth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can motivate the rise of other related industries such as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
Of course, bicycles can take you to anywhere you like in town and does not need a large parking place. Besides, it is not as expensive as a car and therefore every family can afford to buy.
But if all these factors are considered, cars are much better than bicycles.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final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people can live better with the use of cars.
模式⑵: A、B优势相当,依情况而定,有条件地选择A或B.
Introduction
第1段:Which would you prefer if you are faced with the choice between (A) and (B)? Before you make the decision, you had better make a close comparison.
Main body
第2段:It is true that(选择A的优势之一). It is also true that(选择A的优势之二). But (选择A的劣势).
第3段: Though.(选择B的劣势), (选择B的优势之一). Furthermore, (选择B的优势之二).
Conclusion
第4段: Therefore, if you…, you should choose (A), but if you…, you should choose (B). (总结观点,提出建议)
例文: Listening to the radio or reading the newspapers?
Which would you prefer if you are faced with the choice between listening to the radio and reading the newspapers? Before you make the decision, you had better make a close comparison.
It is true that listening to the radio is quick and convenient. It is also true that we can listen to the radio while are doing something else. So we can save a lot of time. But radio programs have their own time schedule. You cannot get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every time you turn on your radio.
Though newspapers are not as quick as radio, reading from the newspaper can certainly bring us news more clearly and more exactly. Furthermore, while reading, we have time to think about what we are reading, to judge it, to analyze it, and then we will be more aware of its cause and effect.
We are living in an information age. We have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information we can get if we are to achieve our goals.
Therefore, if we want to get the latest news, we can listen to the radio, but if we want to get the exact words, we’d better read the newspaper.
写作练习:
① 健康与财富(Health and Wealth)
提示: 健康与财富哪个更重要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hot topic),请简述你的观点.
② 哪里住更好(Where to live?)
提示: 有的人喜欢往城里挤,有的人喜欢往乡下搬. 各有所好,孰是孰非,你以为如何?
参考文献:
1. Oxford English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hanghai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 王长喜十二句作文法, 王长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7
3. 英语高分指导.写作.高中卷, 郭凤高,第二版,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 高考英语作文直通车,曹越宇,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附录(Appendix):
一、 写作常用逻辑衔接词
根据衔接词本身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即 “起” “承” “转” “合”.
1. 表示“起”的常用词语. 用于开篇引出扩展句.
at first
at present
currently
first(ly)
in the beginning
to begin with
first of all
in the first place
lately
to start with
now
2. 有关“承”的常用词语. 用来承接上文,表递进.
After/after that/afterwards
After a few days
After a while
Also/too
At any rate
At the same time
Besides
Furthermore
In addition
In addition to
In fact
In other words
In particular
particularly
In the same way
Incidentally
Indeed
Meanwhile
Moreover
No doubt
Obviously
Of course
3. 有关“转”的常用词语. 用来表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
After all even though
All the time nevertheless
Anyway nonetheless
At the same time still
Conversely in fact
In/by contrast as a matter of fact
Despite especially
Fortunately however
In spite of luckily
Though/although no doubt
On the contrary otherwise
Unfortunately unlike
Whereas yet
4. 有关“合”的常用词语. 用于小结上文或结束本段落的内容.
Above all in sum
Accordingly in summary
As a consequence on the whole
As a result therefore
As has been noted thus
As I have said to speak frankly
At last to sum up
At length to summarize
Briefly surely
By doing so to conclude
Consequently no doubt
Eventually undoubtedly
Finally doubtless
Hence truly
In brief so
In conclusion obviously
In short certainly
All in all
篇17:中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的写作,总体上来讲,可能它的难度显得要比记叙文大一点。上句下句之间有一种什么逻辑联系呀?材料跟观点之间是不是有个严密的因果关系呀?好多同学这一方面好像水平不太高,注意得不够。议论文很需要语言的连贯,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语气很流畅地下去,把一个理讲了,才能服人,但是不少同学那个语言疙疙瘩瘩的,不是很好。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那么以理服人,人家怎么服你呀?觉得你这个理对他才服你,没理搅理谁服你?怎么才能让人觉得你的理对?你要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你的材料跟你的观点之间必须有一种很严密的因果关系。你在用每一个材料甚至于你在写每一句话的时候,你都要考虑:这个是不是能得出那个果来呀?因为什么什么所以什么啊,要考虑这个;我写的这个跟因果关系能搭得上吗?你要琢磨这个。打个简单的比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者两边加一角,或者两角加一边,角A等于角AP,角B等于角BP,AB等于AB,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你写了这个,对证明这个结论就管用。我发现有的同学写作文,我仍然用这个比方,角A36度,角BP71度,这玩意跟三角形全等有什么关系?没关系,没关系你写它干嘛?咱们这个注意得不够。议论文里面,这是一个问题。
咱们许多同学写作文有一个习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还有什么理吗?没了。有的同学再多,四个例子五个例子,只是写成了证明文,没有写成议论文。论证论证,要论要证,你不论哪行?当然事实论证是一种方法,但是,仅仅是一种啊,你只用这个,不大容易使人服。我们有的同学一到写艰苦朴素,张三艰苦朴素,李四艰苦朴素,王五艰苦朴素,所以我们要艰苦朴素。为什么所以我们要啊?你这个文章能让人服吗?要学会讲理就是要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就例说理,就是结合着这个例子,就着这个例子我来讲一点理。咱们要学会掌握这种方法,例子举完了,然后马上我紧接着这个例子我来讲一点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而我讲这个分析这个例子说的话,也是更好地为观点服务,把这个例和理拴得紧紧的。要做到这一点,或者,我换句话来说,你们不是以例代理吗?用例子代替道理吗?怎样就例说理。第一种方法,叫做假言因果法。就是说,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服你。先说一个例子,你听一听。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我们有的同学写到这儿可能底下就来,“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应当说这个例子是能说,证明这个道理,但是觉得不够。你为什么不对这个例子再进行一点分析呢?好,大家接着往下听。“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你看看假如他仅仅实验一次就停下来了,是不是假设,进行假设性的分析?那么,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它当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大家要注意: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基本要求,因为它是假设性的,所以叫做假言因果法。是吧,用假设性的语言,这是第一个办法。
第二个办法叫做论据引申法。你举了一个例子,是吧?这个例子是不是论据呀?由这个论据里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头,看到了某种苗头,然后你就就着这个苗头你给它引申出去,这是看出苗头来了。而你由这个事例里面,你可以设想出某种结果,你就往那个方向引申一下。那么它跟假言因果有什么不同呢,或者说区别在哪儿呢?就是这个例子里面,它已经有某种苗头可以看出来了,刚才那个是不是完全假设,是不是?人家没有停过,第一次没停,到605次人家也没停。下面要讲的就是这个例子里面它有一种苗头,好,现在先把这个例子说一说。
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好了,这个例子,请看从这儿开始,“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王夺走”,这个是不是出现苗头了?这个璧丢了就不是假设吧?差一点丢,苗头出现了,就此我来引申。假如这个璧丢了,倒霉的恐怕不只是蔺相如了,是不是?你这个缪贤怎么把这个大草包推荐给我呀?必然除了蔺相如要被杀,缪贤也要倒霉。缪贤没有顾虑,是吧?推荐人才要出于公心,从国家利益出发,不要考虑个人,一引申把这个道理是不是讲得很清楚了?更能服人了,是吧?所以,第二种方法我把它叫做论据引申,就是它是有这个苗头的,有这种可能性。
第三个方法,叫做例后解说法。这个例后解说法,怎么用?用在哪儿?要提醒大家。你举了一个例子,当这个例子比较长的时候,可能你有一个担心:对于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认识会不会和我不一样呢?你把它解说一下;二,同样你举的那个例子比较长了,可能你会有一个考虑,我这个例子跟观点是个什么关系,别人会不会跟我认识不太一样?或者觉得我这个例子跟我要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个时候你来把这个例子解说一下,这个例子或者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解说这个例子跟中心有什么关系,在这个范围内你解说一下。同样用一个事例来说话。
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
大家听到这个故事了,这故事的中心是什么,你清楚吗?也许你想到一点。用这个想证明哪个观点呢?好,下面往下听,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古人的话,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没有,从来不想;化学家想了,发现芒硝了,说什么,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一个人要善于质疑,善于质疑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最终可能才能解决问题。这儿讲什么,善于质疑和学、思的关系,因为你善于质疑了,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还暗含着一个才可能得出一个最终结果。解说一下目的是为了说明这个。好了,这样子这个例子就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了。
第四个方法,我把它叫做正反对比法。这个正反对比可不像学生那个作文里面,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还是两例子往这放在一块。当然,免不了要举例,因为我这说了正反对比,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可能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搁在这里。但是,并不是搁在这儿就算数了,要对这个例子还要进一步进行分析。或者,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跟你们说举一个例子、举两个例子一对比就完了不是一回事。好,用一段文章来告诉你们。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例子是不是完了?想说什么,想说“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但是人家没有就此而止,下面做对比性分析。要害在这儿呢。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你看看,如果仅仅是刚才这个例子,跟多了这个对于事例的对比性分析,你觉得效果怎么样?是不是多了分析,说服力就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你要议论,这就是议论。
顺便再介绍另一种方法,这个不叫事例分析。同学们写作文,还有一个习惯,喜欢引用名言名句。某某某说得好,说什么什么,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就完了。某某某这么这么说,他的这个说法不是证明了这个道理吗,这就证明道理了。那么你要不要对某某某的话分析一下呢?要分析,不能简单地引一下就完。简单地引一下就完效果不好。给大家举个例子说说。这个例子干嘛?告诉你,这个方法叫做披文示意。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披露文字解释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我给大家读一个你听一听。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观点出来了没有?出来了。“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我们有的同学写作文,到了这儿,契诃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完了。你能有说服力吗?不行。好,你听下面,人家有一句话过渡了一下,“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大家听出来了,是不是还是沿着契诃夫那个比喻的意思继续延伸比喻下去的,是不是?下面再告诉你一个例子,就这一段话引用完了,有的同学用比较直白的语言就说,不是用比喻了,把这个道理也说出来了。
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小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大狗则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辈。青年人应该尊重老前辈,虚心向他们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像契诃夫所说的:“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辈历年言语作为金科玉律,哪怕是错误的言论,也不敢加以评论。这种做法只能使他们的思想凝滞,缺乏创造性活力。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尤其明显。老前辈的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人敢提出异议,而真正有作为的青年人向来是自信的,他们敢向科学权威挑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因此,劝君不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你看这段是不是用比较直白的话,把道理说出来了,是吧?“不要自惭形秽,不要妄自菲薄,要有主见。”人家不只是说把名人的话一引就完。这种方法也该学一学,这会增加议论文的说服力。
第二个大题,变换一下思路求变求新。也就是说,改变一下习惯性思维。有的同学一看到这个试卷上给了一个材料,马上就想起了一个什么东西。但是呢,缺乏创新,习惯性思维起作用了。我们是不是能够改变改变思维的方向,一个材料一个话题,你是不是要想到许多相关的方面?
比方说这个成语,滥竽充数。你们是不是脑子里边马上反应到那个南郭先生不怎么样,凑数呢,不学无术,不求上进。但是仅仅想到这个行吗?还有新的方面可以想。齐王能不能想到,比方讲,齐王是不是冒充内行?他假如真正地懂音乐,一个乐队里面那个叽哩哇啦的声音他发现不了,他的听觉不敏锐,并不是很懂音乐,还是外行。好了,话题出来了,担任领导工作的人要尽量使自己成为内行,不要仅仅靠权力去领导,要靠学识去领导。这个话题是不是出来了?好了,上百人的乐队大家想一想看,是不是得有一个队长吧?这个队长为什么没有发现南郭先生那个声音吹得那么难听?好了,用人不当,这个话题是不是又找出来了?领导干部要把人放到适合他的位置上去,让他充分发挥作用,尤其不要让那种不大负责任的人去负责某项工作。这个话题是不是又出来了?用人不当,不是说用南郭先生。你这个队长不行,又有新话题了,比方说,从乐队的其他竽手那儿能不能找到话题?也能找到,他南郭先生身边的人是不是能听出南郭先生吹得不怎么样?好了,为什么不揭发?“报告队长,这位南郭同志不怎么样,混事呢。”不揭发,混下去了,好了,老好人要不得,是吧?又有话题来了。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要向多向去想去,去联想。这个材料里边能看出这个来,能看出那个来,你能看出来,看到一个新的,你这个作文绝对有新意了。但是同学们有的时候缺乏这个,从新角度去考虑。
第三个问题叫做不要端着金饭碗讨饭。有好多同学手里端着金饭碗,这个金饭碗多值钱,但是他却讨饭:“老爷爷给点吧,太太给点吧。”你那么富有。这里说的富有是什么?许多同学手里有理,没有自觉地想到用。“老师,怎么说理呀?我不会,我哪来那么多理?”其实你手中理有的是。因此,怎么改变端着金饭碗讨饭的现象?建议你把你手头掌握的理,梳梳辫子,整理整理看看你有哪些方面的理,到考场上根据需要你来用。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说,你手头有哪些理。
比方量变和质变的理,内因和外因的理,原因和结果的理,现象和本质的理,目的和手段的理……你们手头掌握这么多理,梳理梳理,把它梳成辫子。到考场上,讲这个事的时候,要说个什么理,讲那个事的时候我要讲个什么理,哪几种理可以用上。
篇18: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1、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开头,对于作文的成败举足轻重,考场作文,更是如此。对应试者而言,时间紧,压力大,构思要快,下笔要快,有的因为找不到恰当的切入点,打不开文思的泉眼,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耽误宝贵的时间,影响作文水平的发挥;对阅卷者而言,最先跃入他视野的是一篇作文的题目和开头部分,第一印象足以左右他对整篇文章的评判。所以我们如何给文章起一个好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给他以强烈的理性冲击和情感震撼,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在酷热的夏日里,在十分疲倦的工作状态下,在十分短暂的阅卷时间里,如果他把看你的文章当作清风拂面,当作赏心乐事,他的目光肯在你的作文里多驻足哪怕那么几秒钟,——那么,你至少取得了一半的成功了。
2、格式。
议论文大体分为总分,总分总,分总,这个大体文章结构的方向,而笔者建议是采用总分总,并且在主要论述段落中也采用总分总,且几个论述段落结构类似,每段结尾句精炼,发人深省。并且注意古今例证和中外例证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加强文章的论证力度。
3、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
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4、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通俗说,就是文章中“摆事实、讲道理”,所以,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事例(名人故事等),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主要是指文中使用的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等。
论据使用注意事项:
(1)论据必须为论点服务,即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能证明论点。
(2)论据要典型,不能用诸如“我同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同时论据更要丰富(多积累、勤积累才能做到)
(3)论据要新颖。新颖方能吸引人。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记住:写作文时,如果你能一下子想到的事例,别人也会一下子想到,所以就注定你的论据不够新颖了。
(4)论据丰富时,事例排列的顺序应当这样:古今中外。
5、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不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篇19: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正文的写作无非需要注重论证技巧和论证语言两个方面。
通常高考会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仅仅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却没有一点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而这类作文的得分也不会给很高。议论文要的便是分析和论证,议论文不论不证,何以揭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存联系,更何以显示材料中包含的道理?
只有通过讲道理,使论点旗帜鲜明,都使读者清醒的认识文章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而论据通过分析,才能够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论证技巧在此发挥的作用则巨大无比。
有部分教师将论证方法归为10种,分别为:1、因果分析法2、假设分析法3、意义分析法4、论据引申法5、例后解说法6、正反对比法7、比较分析法8、披文示意法9、点面分析法10、辩证分析法。在大部分语境下,一段朴实无华的语句的确没有华丽修辞包裹的语言来得更加具有效果。同样的,文章的论证,也要依托多变的论证技巧来避免出现那平淡地叙述所带来的平凡到平庸的论证效果。
有这样一则故事:五只青蛙来比赛爬高,面对高墙,围观的青蛙不停地说:“太高了!太高了!”结果有四只青蛙“知难而退”,却有一只耳聋的青蛙爬到了顶点。第二次爬更高的墙,围观的青蛙不停地为它们打气,那四只青蛙获得了成功,而那只耳聋的青蛙却面对那艰难的目标摔了下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心态是很重要的因素。
这个故事是某篇文章中的一处论据。虽然哪怕最后一句话不添上,多数人也能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但是这句话对于此寓意的分析绝不多余,更是必不可少。透过故事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所蕴含的意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本就是“意义分析法”的独特魅力。它或许揭示的仅仅是人所共知的浅显道理,但是对本论据乃至整篇文章都有“点明中心”的效果。论证技巧的效果可见一斑。故而,学生对此当加紧探究,学习并灵活运用如此技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昂贵的汽车也要动力才能跑,再独特的生物也要食物才能活。一种观点,一个道理,希望读者能接受,“说清”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这个观点这个道理并不深奥,是浅显乃至尽人皆知的,这时候的“平实”就有可能变成“淡然无味”。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的真理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 如何备考高考作文
★ 高中作文写作技法
【议论文写作素材 作文指导(精选19篇)】相关文章: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论文2024-05-09
议论性散文 范文2022-06-13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指导2022-06-05
高考作文指导:写作八大锦囊妙计2023-12-26
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论文2022-05-08
写作基础知识:高考命题作文2023-11-2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2024-01-16
如何快速构思高考作文2023-11-05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2023-02-25
探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及方法创新论文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