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睡觉”为你分享15篇“善恶的认识议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善恶的认识议论文
善恶的认识议论文
人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我认为是人性本恶。
人性本恶,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向善;人性是靠后天的教育、教化,而非天生;所以才存在教育这个概念,才有各种法律、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才使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加已改造。如果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要是人的自然倾向无限的向外扩张,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向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这说明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类的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并不因为他完美无缺,而在于能有认识自己的勇气,承认人性本恶的事实。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能够矫治本恶的人性;以法律平息暴力,规范道德减少斗争;设立政府处罚叛逆;倡导反对意乱行迷,如果人性本善,那么道德法律、交通规则用来干什么呢?如果人性本善,个人修养;社会教化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正是由于人性本恶的存在,所以;在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中,教化显得尤其重要;相当艰巨。才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通过后天的教化,人是可以加以改变;甚至形成伟大的人格。
正因为有本恶的人性存在,所以,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认识到人性的本恶;并不是人类的耻辱,真正应该反省的。面对着真理,却不敢去正视它。其实,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的尊严这种虚假的虚荣被不断剥去的过程。
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人性的本恶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的样后果呢?
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向上的人格。在历史的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人们才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向善的人格,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恶。
只有认识人性的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手段来“扬善避恶”。我们也相信,通过人类的努力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合理的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才能使人类的教育教化得到发展,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注定用它来寻找光明。
篇2:善恶之分
善恶之分
荀子的人性论,其立足点是区分人性的善恶问题,并进而说明人性是如何由本能之恶,最终归之于善的.可以这样认为,荀子之所以要首先区分性与伪,是要来说明善与恶的问题,所以他讲“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作 者:王志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刊 名:三联竞争力 英文刊名:ACVANTAGE 年,卷(期): 86(5) 分类号: 关键词:篇3:善恶之间
人的心灵常常在会在善与恶之间,有一座心灵的天平,他准确地衡量着一个人灵魂的分量,当心灵里生出邪恶,心灵的天平会滑向邪恶的一端,当心灵生长出善良的花朵,灵魂会因此而芬芳,折射出心灵的高洁与纯正,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座天平,显示着自身的价值和灵魂的善恶。当我们面临心灵的选择时,请把握心中的平衡,没有人没有邪念,那些被我们视为善良的人,只不过善良多一点,邪念少一点。
在善与恶之间选择时,内心必然经历一场风雨般的较量。向恶的一端走,就像随波逐流一样容易;走向善的那一端,却如同登山那样困难,也许善良或许会经历一番内心的挣扎,还必然要有莫大的勇气,也是时间的考验。选择什么,重在自己把握,面对重大的选择,我们会同时面临到困惑。上前一步是人生,后退一步是黄昏,对与错,善与恶,就取决于迈出哪一步。对的,可能会损坏自己的利益,却能获得正义的坦然;错的,也许给自己带来一些好处,却必然损害他人,在心灵中种下恶果,成为永久的创伤和阴影,把自己也扔进了生命的黄昏。选择之时,应抛弃一切利害关系,因为心灵才是我们的重心;选择之时,让心灵的天平去衡量,一切好错都会清晰可见。当恶占了上风,善便会倾斜;当善出现,邪恶就会消失,心灵的选择,就是一场对与错的较量,善与恶的交锋。
在抉择前,让我们的天平来倾向于“善”的那一端吧。
篇4:人间的善恶
人间的善恶_作文
人们都吃过西瓜,也都知道西瓜的皮虽然不好看,但瓜瓤却是让人口水直流。同样,人也是这样,有的人张的确实漂亮,但做的事却让人出忽意料,而有的人,张的虽平常,仍默默的为人民服务多年,毫无怨言。人应是由自然美和心理美结合成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只有一种。
记得那次妈妈带我去郑州玩,回来在车站让我看到的一目,终于明白了漂亮人的丑恶。不远处有一辆豪华客车,我在车上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就等着车出发。刚把头扭到窗外,就看到一为漂亮的售票员在拉客。
这时,有一为中年妇女,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拎着大包小包,走了过来,可能是出来旅游,只见那名女售货员,如同刘翔的师弟,车站哪个跑的最快就是她了,“来做我的车吧,我的车干净,马上就走了“说着还一边,接过那为中年妇女的大包小包,和颜悦色的`说了半天,终于达到目标,将客人拉了上来,人满了,车开动了,售票员就开始售票,“给钱给钱“她毫不客气的对那位妇女讲,那位妇女说:“你是在给我说话吗?““废话,不是给你说给我说啊,快给钱“那位妇女听了,就恼了“你什么态度啊,顾客就是上帝,刚刚还那门友好的拉我上来,我上来了你就这样啊,你怎么能这么说啊“
“你是上帝了,我挣谁的钱去啊,哪那么多废话,快点“那位妇女听了更恼,便当仁不让与她吵了起来,结果谁都知道,当然是两败俱伤喽。车上的所有人,都皱着眉头看完了这一幕,失望的心情无法言表。
通过这件事,你知道漂亮人是什么样的吧,本人并非讽刺张的漂亮的人,张的漂亮是生下来就有的,上天赐给你一张漂亮的脸蛋,你还不报答它?多做点好事?说到这,我再告诉你们一个的故事。已经迫不及待了吧,你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那天晚上,我打开电视,看到一个访谈节目,就停下看了一会儿,看完,我知道这个节目采访的是一对年过半百的老夫妇,他们二人可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抓小偷,呵呵,有点忍俊不禁了吧,可能都会想,这么老的老人怎么可能抓小偷呢,你开玩笑吧,错,本人毫不儿戏,你听我说完啊,别慌,讲的是这一对老夫妇,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到离家很远的街市转圈,可以说是巡逻吧,他们告诉观众,他们原来只是邻居,后来受老爷爷的影响,老奶奶和老爷爷一起抓小偷,后来看彼此都丧了偶,又“志同道合“就领了结婚证一起抓小偷,还好,老爷爷小时侯练过一点武功,一般的小流氓,小地痞抓他们困难不大,但有时候遇到年轻力壮的,风险非常大,也免不了受伤,而且伤的不轻。但他们仍然坚持,政府给予奖赏的时候,他们分文不拿,也不要别人怎么感谢,就是“爱“抓小偷,他们还说,要抓到自己走不动呢,可见这样的精神多么可贵啊。
的确,有的人是无私的,也有的人是自私的,二者是永远不能并力的,我们只能像一者学习,要打击二者。人间有善也有恶不是吗?
篇5:管理有善恶
依从性本善,可抓住人脉;依从性本恶,可强化企业制度建设;而忘掉“善”与“恶”芥蒂,可建立贬抑褒奖的企业环境,
● 欲望乃管理最重要的资源
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常常徘徊于两难境地:是遏止还是催生下属的欲望?因为贪婪的欲望,缇亦明反复强调“不用聪明人”;也因为活跃的欲望,杰克・韦尔奇断言,“有想法的人就是英雄”。这种困扰是跨越时代的,因为这不是简单的管理之术,而是涉及管理之道。管理之术可以与时俱进,管理之道却要有相当的沉淀和积累。管理之道,可以归结为如何琢磨人,怎样琢磨事。而人与事不过是受人们欲望所驱动的某种结果。如此,管理就避不开对人的欲望的把握。
如果一个群体,灭绝了所有个体的欲望楞要捏拿出一个“整体的意志”,这个群体离死亡也就一步之遥了。做企业,最难管的,不是想法特多、野心膨胀的群体,而是死水一潭、缺乏激情的群体。当拿破仑说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话时,他已经掌握了把野心转化为部队战斗力的法宝。我国企业缺乏竞争力,实际上也就是每个细胞缺乏活力,缺乏个性的张扬。张扬着的个性之间的碰撞,正是企业竞争力不竭的源泉。
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是无聊和冷漠。而商业活动说到底是一种使命,是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凭借欲望这种自然力,摧枯拉朽,推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的“罪恶”,正是更高文明的助推器。近现代西方国家的进步,是靠着公司市场制度发展中的问题、困惑、混乱、挑战、应变、罪恶、利益、权欲、英雄、正义、守旧、改革等的交替反复而取得的,是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搏杀中实现的。中国经济的繁荣,同样离不开这一切。杜绝“罪恶”,也就杜绝了发展。
人类已经走过 “物竞天择”的丛林,学会了对欲望的梳理和释放。因为欲望的生长,而有企业的生存;因为欲望的喷薄跌宕,而有管理的翻新演进。如今,管理的理念、技术、制度浩瀚如大海,壮阔如山脉,但是,管理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源,还是欲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欲望的激励、梳理与制约,当是管理的根由和内容。
●从性本善出发,抓住人脉
自然力有建设作用,也有破坏作用;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建设与破坏,善与恶有时往往是同一个东西。做企业当有善良的愿望和信念,不如此就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多能洞穿欲望的价值。他们善于梳理人的欲望,能够洞察哪些是内部人员紧迫的现实的需求,这些需求怎样才能与企业成功的需求汇合,向着有利于总体目标的方向迈进。一个企业实际上能发展多大,主要不是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本规模,而取决于企业获得多少忠实的、有创造力的雇员。而保持一支创造性队伍的关键,是确立具有导向性的企业价值之榜。
当年韦尔奇领导的通用电气,致力于把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作为“核心要素”纳入其中,他树立并守护着GE的价值之榜,并断言这“是让这个公司的运作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机构的原因”。韦尔奇认为通用电气价值之榜中 “第一个而且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是正直”。“正直指的是永远遵守法律,包括它的条款和它的精神。它是我们所有关系的核心。”正直之所以是所有关系的核心,皆因为个人的欲望需要聚焦,需要沿着一定的轨道去实现或张扬,从而实现群体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之榜,是实现企业使命最为重要的东西。企业要么是利润,要么是死亡。持续赢利当是企业最为推崇的价值。为实现这个总体目标,企业往往有不同的价值体系。例如,GE推崇的价值是“速度、简化、自信”,康柏注重“纪律、协调、不懈和团结”,海尔的“对客户真情到永远”,TCL的“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些价值导向,是建设团队、砥砺人格、实现持续赢利的重要保障。
●从性本恶出发,实施法制
古语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企业中流行的却是,“疑人要用,用人也疑”,
对有才能的人弃而不用,是领导人缺乏驾驭能力的表现;而如果对选用的人信任到底完全撒手,则是一种渎职和严重的不负责任,缺乏做企业最起码的常识。
人非圣人,都有杂七杂八的欲望,一碰到合适的氛围,就会膨胀,就会做出对群体不利的事来。因此,在企业价值之榜确立的同时,还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和规范去制约人们的行为。企业所需要的决不仅仅是让人感触到良好的意愿,必须有一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使每个人都明确游戏规则,都受着制度的保护和制约。惟有体制架构上的制约,和明确无误的处罚条例,才能产生企业的聚合力。
开始进入企业,当反复听董事长说,“企业制度就是建立在对人不信任的基础上的”,心里有许多不情愿和抵触。后来,经历多了才发现,严格的、对人不信任的制度,实际上是保护所有人的制度。因为制度不严格,原本不错的人,也很容易堕落;而如果对犯了错或罪的人不给予应有的惩罚,就是对善良人们的伤害和误导。而因为制度严格且有着很多架构上的制约,结果有贼心的人,除了感到不自在以外,也不敢有过火的行为。没有制约的权力导致腐败。政界如此,企业界也如此。人性使然。惟有法制,可以惩罚和抑制恶魔,保护良善。
●忘掉善恶杠杠,建立企业语境
一位很有名望的CEO曾经说过,企业领导人不是除暴安良的独行侠,更不是道德君子;他不会也不能抱有童贞的“善”与“恶”的尺度去遴选人才,而必须学会与狼共舞。
企业中多是被物质欲望充盈起来的人,为了在既定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物质利益,他们往往会铤而走险;企业中也有些精神性很强的人,他们把企业运作成功当成体味幸福快乐的途径,梦牵魂绕的是怎么运作会更有效;企业中也有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他们会讨好所有那些靠近领导的圈子,而不去管对企业运作的好与坏;企业中还有一些卑贱的灵魂,他们靠传递虚假消息、靠制造事端来突出一己的位置,并从中谋得好处。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体味生命愉悦的方式。做企业并不是非要突出一种特定的生命方式,并不一定要塑造善人惩罚恶人,却一定要有一种贬抑褒奖的企业语境。不同企业的语境,最能表征企业现代化、市场化的程度。
一个企业领导人眼中的“恶”与“善”是随时漂移的。“恶”与“善”不是通常道德意义上的,而更多是从企业成功运作角度上划分的。真君子大丈夫,并不一定就是企业中必需的人才;而那些“恶”人或是小人,却往往可以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砥柱。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不会在道德意义上作过多的停留,但是他却不得不随时随地对每个人作出甄别和价值评判,哪怕这种甄别有违善良本性。
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受着只能进不能出、只能升不能降的尴尬局面制约。当初一起创业或是立过功的人,在后来的发展中却成了巨大的阻力,可是却因为种种原因动不得,以至最后很有前途的一家企业却糟蹋在这种企业语境之中。在这方面,我们要向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学习,向美国通用电气GE学习。
GE的企业语境,有着一整套的游戏规则。这些的核心就是“区分”,即“活力曲线”。
每个公司的领导必须对他所领导的团队进行区分,找出哪些人是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属于中间的大头70%,哪些人是属于最差的10%。最好的 20%,可以享受高于B类人员2-3倍的奖励,大量的股票期权和现金会装入他们的口袋,同时也为他们的晋级开绿灯。对于B类员工,每年也会有工资的提高和部分期权。而对于C类员工,等待他们的就是离开公司的时间了。
每年把自己团队的人硬性要划出10%作为解聘的人,这对管理层来说,是残酷的事。但没有这样残酷的企业语境,就没有一个能立得住的企业。对一个新的团队领导还好说,对一个老的团队领导无疑是一场灾难。
企业可以保障每个人都有获得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但是绝对不能保障每个人的市场价值。正如同没有哪一个机构能够保证企业什么情况下都赢,同样企业也不能保证哪一个具体人的长久利益。人的市场价值、企业的市场价值,只能由市场竞争决定。
确实,欲望是最有价值的自然力,也是管理最重要的资源。管理的魅力也就在于:既要从性本善出发,树立企业价值之榜,通过对欲望的开发和激励,抓住人脉;还要从性本恶出发,强化企业制度建设,通过对欲望的梳理和制约,实施法制;而且最要紧的,还是忘掉“善”与“恶”的芥蒂,通过建立贬抑褒奖的企业语境,锻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6:关于善恶的格言
关于善恶的格言
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一言之善,重于千金。――葛洪
3、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莎士比亚
4、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
5、恶意和仁慈都是放大镜,但前者的放大倍数更大。
6、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抑制恶更须努力。
7、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重要的。――罗素
8、行善比作恶明智;温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疯狂适宜。――罗・勃郎宁
9、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
10、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11、惩恶而劝善。――《左传》
12、学佛的要有正见,要相信善恶因果,前生後世,生死轮回,圣人境界──阿罗汉、菩萨、佛能了生死。不要起邪知邪见,以为人死了就完了。――印顺导师
1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14、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15、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16、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高尔基
17、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18、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杨子
19、一个好行为也可能是一个坏行为,谁要救了狼就害了羊。谁为兀鹰修复了翅膀,谁就要为它的爪负责。――雨果
20、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米开朗琪罗
21、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方孝孺
22、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丘明
23、对于恶人善不得。
2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
27、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泰戈尔
28、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罗曼・罗兰
29、在生活中,有的是吃人的人,有的是被吃的人,但是这两种人可以转化,羊渐渐可以转成狼;狼呢,渐渐地到一定阶段也可以转变成羊。就好像是善恶一样,没有绝对的善恶,你这人特别的善良,那也有特别不善良的地方。最可笑的还有许多人,在羊向狼转化的时候,转化成一半,停在那儿了,半羊半狼,自己也闹不太清楚,到底是羊还是狼。――刘震云
30、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萧纲
31、一个人必须要么做个好人,要么仿效好人。――德谟克利特
32、恶行生不出善果。
33、我给英雄下的定义是必须用武力为他人或者是为民族、国家谋求利益的才是英雄。好汉是什么呢?好汉这个词是为了他人,但是不一定是正义的。所以这里面有是非善恶的问题。――吴越
34、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弗・培根
35、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36、越是善良的人,越觉察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米列
37、凡诗人之作,刺箴美颂,各有源流,未尝混杂,善恶同篇也。――颜之推
38、就好像庄子说的浑沌。浑沌北边有个帝,南边有个帝,他们到中间来看浑沌,浑沌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但对他们非常好,这个南边的帝和北边的帝就要报答浑沌,就给他开鼻子、眼睛,凿七窍,要让他看看世界―日凿一窍,庄子说:七日,浑沌死。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就死了。在西方《圣经》里边也有这样的故事:亚当和夏娃摘取了树上的苹果,吃了,知道了善恶,知道了好和坏,开始思想,这时候,就离开了天国。这个过程,是一个文化人的诞生,也是一个自然人的死亡的过程。但是这过程中间有一段最微妙的最美妙的时刻,正是这个时刻产生了艺术。――顾城
39、避免做坏事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做好事,因为世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企图不做任何事。――卡莱尔
40、世界上绝对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善恶两种品德,敌我两种力量,正谬两种主张,资无两个阶级。要善于面对和把握大量的中间状态,过滤状态,无序状态与自相矛盾的状态,可调控状态,可塑状态等等。――王蒙
41、至今为止,我们仍然无法揣测耶和华神把这样一棵树安设在伊甸园的原因,也更无法猜测为什么人一吃这树上的果子就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无论如何,这棵善恶树上的果子必定是寓示着丰富的内涵的,因为我们看到人吃了它就发生了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议的转变,这个转变也就是堕落。――傅翔
42、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戴尔・卡耐基()
43、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及真伪,并使人倾向于善与真,排斥恶与伪。――塞・约翰生
44、念佛之前,先当信佛。必具四信,乃名信佛。一信果佛,如本师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西方弥陀,及十方诸佛等。二信自己的佛,即是佛性。令在因地,能开慧见性者,即名成佛。三信人无善恶冤亲、贤愚贵贱,个个是佛。四信一切四生六道,皆同具毗卢佛性。此四者无先后高下,一体平等。――王骧陆
45、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福楼拜
46、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罗曼・罗兰
篇7:浅谈人性的善恶
浅谈人性的善恶
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文认为人性本质是利己心,利己心本无善恶,善恶是对事物性质的判断,善行恶行只是实现利己心的手段.因此对于人类整体来说,人性不存在普遍的善恶.教化的.目的,就是要教人用善的意志和手段实现利己心.
作 者:刘苏丹 LIU Su-dan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ON UNIVERSITY 年,卷(期): 27(7) 分类号:B017 关键词:人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利己心 无善无恶 教化篇8:善恶的名言
关于善恶的名言
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一言之善,重于千金。——葛洪
3、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莎士比亚
4、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
5、恶意和仁慈都是放大镜,但前者的放大倍数更大。
6、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抑制恶更须努力。
7、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重要的.。——罗素
8、行善比作恶明智;温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疯狂适宜。——罗·勃郎宁
9、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
10、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11、惩恶而劝善。——《左传》
12、学佛的要有正见,要相信善恶因果,前生後世,生死轮回,圣人境界──阿罗汉、菩萨、佛能了生死。不要起邪知邪见,以为人死了就完了。——印顺导师
1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14、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15、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16、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高尔基
17、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18、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杨子
19、一个好行为也可能是一个坏行为,谁要救了狼就害了羊。谁为兀鹰修复了翅膀,谁就要为它的爪负责。——雨果
20、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米开朗琪罗
21、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方孝孺
22、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丘明
23、对于恶人善不得。
2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
27、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泰戈尔
28、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罗曼·罗兰
29、在生活中,有的是吃人的人,有的是被吃的人,但是这两种人可以转化,羊渐渐可以转成狼;狼呢,渐渐地到一定阶段也可以转变成羊。就好像是善恶一样,没有绝对的善恶,你这人特别的善良,那也有特别不善良的地方。最可笑的还有许多人,在羊向狼转化的时候,转化成一半,停在那儿了,半羊半狼,自己也闹不太清楚,到底是羊还是狼。——刘震云
30、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萧纲
31、一个人必须要么做个好人,要么仿效好人。——德谟克利特
32、恶行生不出善果。
33、我给英雄下的定义是必须用武力为他人或者是为民族、国家谋求利益的才是英雄。好汉是什么呢?好汉这个词是为了他人,但是不一定是正义的。所以这里面有是非善恶的问题。——吴越
34、如果一个地方只有一个善意的人,那么大的世界会不会存在很多好人?不是很多。自然地关注自然!
35、心存善念、相信自己的信念,我们都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36、相见时,要心存善念,如初次谋面,离开时,要郑重其事,像最后一次。
37、心地善良是一种实践。善与恶只是思想问题。即使是琐碎的事情也会影响他人。
38、最怕凄惨,最怕背叛,最怕失魂,最怕灾难,心存善念,逢凶化吉。
39、生而为人,心存善念;入世而活,护己周全;恶魔纵横,善恶转眼;纷繁杂乱,愿君安然。
40、世界有爱,所以美好。心存善良,皆是美好!
41、我长的不帅,但我会努力让自己善良。我不会给讨厌的人好脸,但我会真诚对待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
42、发出良好的意愿,并以良好的意愿做善事。如果做不到,则至少应提醒自己不要不时作恶。
43、心存善念就是把别人应该做的当做不应该的付出,把别人不应该做的当做应该的平常。
44、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结好缘,做好人,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45、世上本没有仙与魔之分,心存善念,魔即是仙,心生恶念,仙也可以变成魔。
46、天生为人,在世界上有良好的愿望;加入世界后生活,保护自己;魔鬼是纵横的,善与恶都转了转。
47、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48、惆怅隶属于善良;绝无惆怅感的人也许非常不凡,但毕竟非善良之辈。
49、心存善念者,必是有福人。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50、存善一念失己欲,为求真情付此心,满脑都是一人身,可惜皆成梦幻影。
篇9: 灵魂善恶散文
灵魂善恶散文
那些从人类心灵生出的最为深沉和虔诚的祝祷文,一直在用古老的言语述说着。我们生活于痛苦之中,因为我们是因自我所创造――自我偏执而狭隘,也不能映射光明,因此它对于无限茫然不见。
我们的自我不和谐地大吼大叫――它不是调好弦的竖琴,琴弦随着永恒的乐声震荡着。不满的叹息和败北的失意、对过去碌碌无为的悔恨和对未来的焦虑,正在蚀噬着我们浅薄的心,因为我们尚未找到我们的灵魂,而自显的灵性依然未在我们之中显现。
无限就是在真理与非真理间、死亡与永生间存在的距离。然而,一旦自为的“一”在灵魂中显现自身,这一不可测量的天堑便瞬间“一桥飞驾”。奇迹随之发生,因为有限与无限在此聚首碰面了。因为在恶中,人支持自己的有限与他的无限相对抗。灵魂会被自我所击败。这是一个危机四伏而获胜无望的比赛。在恶中,我们纵欲图乐,不是因为它们确实值得,而是因为激情的炽热火焰使它们显得有价值;我们渴望某个东西并不是因为它们自身的.伟大,而是因为我们的贪婪夸大了它们而显得至伟至大。
这种夸大,这种观物的假象,从方方面面打破了我们人生的和谐。我们丧失了价值的真正标准,而生活中多变的各种兴趣因争斗而生发的邪知邪见,又令人心神狂乱。而这种善乃是对灵魂固有的亲缘关系的体认,是与围绕和养护他的无限沟通交融的渠道。所以有人这样说道:“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这是因为正义是灵魂的神圣食粮,除此之外,无物让他充实,唯有正义让他生存于无限的人生中,唯有正义会帮助他的人生朝着永恒而成长。“那至高的善啊,我们因那人生中的乐都来自于你,而向你俯伏敬礼。”“我们因那灵魂中的善都来自于你,而向你俯伏敬礼。”我们处于你之下而得与万物合一;在和平与和谐之下,在慈悲与爱之下,也是如此。
人类呼喊着要达到最完善的自我表现。正是这种想要自我表现的欲望导致他去追逐财富和权力。但是他必定会发现:渐进不是证悟。是内在的光明引领它,而不是外物。当这种光开始放大光明,他瞬间就会知道:人类的最高启示,就是在自己之中的神的启示。他的呼喊应是为此――他的灵魂的显现,即是灵魂中神的显现。人就成为至善的人,并获得了最完美的自我表现。当他的灵魂在无限的存在中证悟自身的时候,因为无限的存在即,他的本质正是表现。
人类真正的痛苦,在于他不能完全地呈现自己这一事实,在于他的自我模糊不清,因此在自己的欲念中丧失自我。他不能够超出个人的环境之外去感受自身,因此把更伟大的自我盖覆,使得他的真相无法被认识到。这种对自我完美表现的渴慕,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本质,远胜过机体生存时饥而欲食,渴而欲饮,以及对财富和荣誉的贪欲。这种祝祷文不仅诞生于个人,而且存在于万物的深处,内在于他的神――那永恒的显现之灵不断催促他。
万物不息,就是无限之于有限的神谕,并不在繁星闪烁的天幕之下,而是在花朵的美好中,让人得见它的完美。它在人类的灵魂中,因为它将寻求在意志中显现为目的,让自由以舍弃自由来赢得最终奖励。
篇10:善恶的彼岸
善恶的彼岸 -资料
所有高贵的道德都产生于一种凯旋式的自我肯定,
具有坚强的天性的人的标志是根本不会长期地把自己的敌人、不幸和失误看得很严重。
只有在这块土地上,在这块对人类和教士的生存来说基本上是危险的土地上,人才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有趣的动物,只有在这里,人的精神才更高深,同时也变得凶恶了。
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得人迄今为止优越于其它的动物。
语言把所有的作为都理解和错解为受制于一个作为着的“主体”。
在我们停止惧怕人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对他的`热爱、尊 敬、期望,失去了对人的追求,看到人就会事感到格外厌倦——这不是虚无主义又是什么? 我们对人感到厌倦了……
怀恨的人既不真诚也不天真,甚至对自己都不诚实和直率.,
资料
奴隶道德则起始于对“外界”,对“他人”,对“非我”的否定。
一个充满仇满恨的人构想了“丑恶的敌人”,构想了“恶人”,并且把它作为基本概念,然后又从此出发产生了余念,设想了一个对立面,即“好人”——也就是他自己。
篇11:善恶原则论
善恶原则论
无私利他是最高且偶尔善原则,它只应该且只可能指导每个人的偶尔行为;其作用是使每个人在自我利益与社会或他人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时,能够无私利他、自我牺牲而不会损人利己.为己利他是基本且恒久善原则,它应该且能够指导每个人的恒久行为;其作用是使每个人在自我利益与社会或他人利益一致的情况下,能够为己利他而不致损人利己.单纯利己是最低且偶尔善原则,它也应该且只能指导每个人的'偶尔行为,其作用在于使每个人在与社会和他人无直接利害关系的行为领域,能够单纯利己而不致纯粹害己.
作 者:王海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3(1) 分类号:B82 关键词:无私利他 自我牺牲 为己利他 己他两利 道德目的 道德终极标准篇12: 借口与善恶作文
借口与善恶作文
“今天堵车,我不能准时到了!”借口,轻而易举地掩饰了懒惰! 地上有个易拉罐。“我不去捡,总会有人去捡的!”行人若无其事地从这个易拉罐旁边走过。借口,不费吹灰之力就阻止了善举。
“同学,作业借我抄一下!”“啊!真对不起!我的作业刚刚借人了!”其实,这个同学的作业就在书包里,只是他根本不想借而已!借口,让人与人之间多了一道面纱。
“借口”真够狡猾!它无刻不在!无孔不入!叫人拿它没办法!我讨厌“借口”!
念由心生!如果不是内心懒惰,怎么会用“堵车”的借口来逃避?如果不是心无善念怎么会用“总有人干”的借口来推卸?如果不是内心冷漠,怎么会用“作业刚刚借人了”的借口来拒绝?如果不是心存邪念,怎么会寻找那么多的借口来欺骗?借口,是内心冷漠的表现,是心存邪念的表现!我讨厌借口!借口,只是一个被“心”利用的工具!
既然借口是被“心”利用的`工具,它能被坏心利用,就也能被善心利用!
妈妈总是会对我们说:“妈妈爱吃鱼头,而把鱼肚子上的肉放到我们的碗里!”“妈妈爱吃鱼头”,呵,借口,演变成款款深情!
其实,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众相皆幻象,善恶是非都在我们的心里。借口既然已经埋藏在我们的心中,它是善是恶就要看你如何对待它了!
篇13: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
2、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能力】
1、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注意观察社会生活,从中分辨出是非善恶
2、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全面、客观评价人和事物。
【知识】
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
陶冶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收录机、投影仪、影碟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赏析歌曲《苦乐年华》并投影出歌词,让学生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眼中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子”。
【归纳】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交织在一起。生活既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
【导引】
既然生活中既充满着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来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呢?是非善恶又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本课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首先让我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学会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分组讨论】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四个真实事例,分辨出哪些属于真、善、美?哪些属于假、恶、丑?
【拓展】
上述四个事例只是社会生活的个别现象,其实,是非善恶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角落。现在就让我们深入社会去发现更多的是非善恶。
【分组讨论】
P81第一自然段的一些社会现象,哪些属于真、善、美?哪些属于假、恶、丑?
【升华】
我们把属于真、善、美的事例与属于假、恶、丑的事例分别放在一起,找一找他们各自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归纳】
有益于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目的,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就是真、善、美,反之,就是假、恶、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真、善、美与假、恶、丑是完全对立的。那么,真、善、美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些世界名人对它们关系的理解。
【投影】
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济慈)
美也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黑格尔)
……
【归纳】
美总是与真联系在一起的,真是美的前提,离开了真也就谈不上美。善也是与美联系在一起的,而且美必须以善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赞扬美,同时也就是称颂善。可见,真、善、美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完全统一的。
【小组竞赛】
看哪一个组列举的真、善、美及假、恶、丑的事例多
【过渡】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真、善、美与假、恶、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现象。那么,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肯定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二个任务。
【感悟】
P82两个真、善、美的事例。
【思考与投影】
1、李泓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加入义工队伍的?
2、他参与志愿服务后有什么感受?
3、当你了解他的事迹后有什么感想?
4、回想一下,自己有过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经历吗?感受如何?
【小组交流】
除了课本中的以外,大家肯定还会了解其他的许多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让我们在各自小组内相互交流并讨论一下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身上所体现的真、善、美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归纳】
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他们能够起到净化人们的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顺承】
所以,古往今来,人们不断讴歌着真、善、美,弘扬着真、善、美,追求着真、善、美。
【小组交流】
写出自己所知道的颂扬真、善、美的名言警句,把它们写出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块来分享知识带来的快乐。
【读图】
读P83四幅漫画, 不难看出它们属于社会生活中假、恶、丑。
【小组讨论】
分析漫画中的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归纳】
社会上存在的假、恶、丑现象,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而一些贪图享受、意志薄弱者会在它们影响下改变人生追求,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例证】
王宾被比阔气、讲排场、奢侈浪费等丑恶之风所腐蚀,使个人价值观发生扭曲,发展到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王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一定要警钟长鸣,努力做到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做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人。
【课堂小结】
以板书串讲,让学生用精炼语言谈学习本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用歌曲《好人一生平安》结束授课。
【课堂巩固】
智能训练
【教学后记】
假、恶、丑 真、善、美 生活 个人和社会
篇14:善恶的意思和造句
【解释】善指顺理,恶指违理
【拼音】 shàn è
【出处】叙袁仲方(袁可立孙)甲子秋冬诗
篇15:善恶的意思和造句
1.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走进生活,世间善恶美丑都可以映出来。
2.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3. 目不能别黑白,耳不能别清浊,口不能言善恶,则所谓不能也。
4. 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恶的丝线交错成的布;我们的善行必须受我们过去过失的鞭挞,才不会过分趾高气扬;我们的罪恶又赖我们的善行把它们掩盖,才不会完全绝望。莎士比亚
5.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则能建立美满人生。
6. 夫铸伪金钱以有法,而钱之善恶无增损于故。
7. 凡诗人之作,刺箴美颂,各有源流,未尝混杂,善恶同篇也。
8. 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
9. 学生之所以善恶学问,原因在教员自己身上。
10. 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莎士比亚
11. 莫道腐败人不知,善恶有报终有时。
12. 女人最可贵的两种品质,那就是:辨别善恶的能力和羞耻心。乔万尼奥里
13. 人们以为品德善恶的表露,是出于明显的行动;却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泄露出了自己的品格。爱默生
14. 言无有善恶也,苟有得乎吾心而言也,则其辞不索而获。
15. 常警示分清善恶美丑,师贤达明辨是非黑白。
16. 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17.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18. 本来善恶根源的不可解,就是宗教发生的一个原因。李大钊
19. 故善恶之命,若从天堕,若从地出,不得以理数推,非可以智力要。
20. 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
21.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22. 幼儿时,您是我人生的一杆坐标,教会我善恶美丑;失意时,您是我情感的一座避风港,让我正视悲欢喜乐。你永远都那么爱我宠我呵护我,连唠叨都充满爱的味道,谢谢您妈妈,祝您母亲节快乐。
23. 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 高三良心的作文

【善恶的认识议论文(锦集15篇)】相关文章:
韩愈人学思想的三重性2023-01-22
善与恶典语录2023-03-21
论人性与人生态度作文2023-01-13
《寄欧阳舍人书》背景赏析2022-08-03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学计划2022-09-30
善与恶初中作文400字2023-03-20
《何充直言不讳》原文及翻译2023-06-26
善与恶一念之间作文2022-09-19
尼采语录2022-08-02
高中议论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