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论文

时间:2022-09-15 08:01:02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论文(共24篇)由网友“甜甜的小青蛙”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浅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论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论文

篇1: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的论文

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的论文

摘 要:用生活经验的方法教学,学生易接受,而科学化法,学生期待在更高层次上去系统知识后,才能从大脑资料库里检索出来。所以相对于复杂、深湛、思维式的理性教学方式,感性教学往往更直接、更浅显、更注重感觉和经验,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关键词:农村小学 感性作文 生活

一、重视生活——丰富生活、积累感受

1、扩充生活源泉,积累生活素材

作文教学强调“言之有序”,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和词语上下工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所以往往产生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启发”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口授”,是“你照着我的意思写”。所以,学生怕写作文,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烦恼,一种包袱。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咸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物心灵的色彩。所以教师应尽量的充实学生相对单调、有限的生活,极大的扩充生活源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小家庭,走进大社会,尽量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生活,积累生活。在生活中生成作文,升华学生的人格。

2、学会感想生活,丰富生活感受

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的启示和波澜;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而应学会作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对生活有所感想!思想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一个思想感情贫乏的人,作文就无灵气,而一个充满热情,思想丰富的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技巧训练,只要具有基本的表达能力,也会写出动人的东西,哪怕是凡俗的事情,只要有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受就有了新意。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充满了缤纷绚丽,生活中处处有我们的感动、思考和想象!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雪亮的眼。“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感想生活,想象生活,一枝一叶,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一言一语,一件小事,一段笑话都能令我们发掘出至善至美的地方,都会引发思考,令人感到生命的意义。

二、重视阅读——感悟作文方法:

1、课堂精读,以读促写

叶老在议论读与写的关系时,曾提出阅读和写作是彼此相联系的两回事,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联系点”。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的。

而语文阅读的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上课形式相对灵活多样,学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较之作文课更爱阅读。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作文练笔,以读促写。以下这些方面证明以读促写是受学生欢迎、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2、课外博览,广泛吸收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的:“提倡少作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道出了教语文学语文尤其是教作文学作文的真谛。

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会读、不肯读、不能读等问题,让“读书”成为儿童习惯,不但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让读书成为儿童的习惯。撑起“课外阅读”这一片晴朗的天空。

3、教师下水,直接示范

在阅读文章感悟写作上,笔者觉得尤其可以以教师下水文为梯子引路,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生活的表达和记叙,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启发学生。

三、重视体验——感悟习作过程:

通常在作文动笔时,我们是不会去想该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等等。如果过多考虑策略,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不要老是以规范化的理念统一成批的制造同类产品,用太多的框架、范围牵引,尤其要因人而异,少进行枯燥死板的作文理性指导,而应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自由表达,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鼓励唤醒。

1、激情表达

如指导学生写作《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作前笔者跟同学们谈话:为什么要选这件事写?想起这件事是否给你过强烈的感情刺激、印象特别深刻?如你想写一件激动过你的事,就一定要选最激动的。也许,它曾让你热泪盈眶;快乐得欢呼雀跃;生气得七窍生烟;忧愁得郁郁寡欢;惭愧得后悔不已;伤心得现在想起来还要落泪;恨不得这件事马上能重新来过……同学们已经是十多岁的孩子了,亲身经历过的事有很多很多,那么哪些事那些感情你曾经深深体验过,哪些事曾经深深撞击了我们的心灵,甚至终身难忘呢?从而激发动笔抒发的欲望,达到非表达不可的境界。

2、欣赏语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写好文章,时常感受到作文的成功,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效果很有必要,可是也不能专门为语言的优化而专门针对性的找技巧、寻方法苦吟苦练,或者为积累而积累。可以开展各种形式渗透这种优化语言的意识。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主动优化自己的作文语言。

综上所述,用生活经验的方法教学,学生易接受,而科学化法,学生期待在更高层次上去系统知识后,才能从大脑资料库里检索出来。所以相对于复杂、深湛、思维式的理性教学方式,感性教学往往更直接、更浅显、更注重感觉和经验,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注重感性会使学生更加细腻,因为细腻才会用心去感悟生活点滴;注重感性容易让学生“头脑发热”,而激情却是作文的催化剂;注重感性能使孩子体验到作文的快乐,如久入芝兰之室,作文方法如花香熏陶渗透、默化潜移;头脑中的积累鲜活了、语言功底更加深厚了,何愁作文不能“我手写我心”,不能融会贯通、水到渠成呢?所以,不妨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加感性化吧!

篇2:农村小学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下面是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请参考!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直走老路,无法适应教育新环境,为了转变这个现状,本文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际出发,提出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要深入教学实际

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走进课堂。农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深入教学实际,从教学实际之中发现具体的管理工作的问题。具体来讲要做到:第一,从课堂教学之中发现农村小学管理工作存在的制度问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走进课堂,能够发现教师是否做好了教学准备,备课效果是否理想,能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出主动性。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领导推门进去听课,发现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无限小数等数学概念关系的讲解”,通过这个内容的发现就能够明白当前学校对于“教案”的检查过于简单,要加强监督。让教师能够合理安排课时,按课时提前两天备课,教案节数达到课标规定,书写规范、详细,既要背出教师活动,也要背出学生活动,还要有设计意图。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学校的特点和学校的方向。学校的特点就是学校的窗口,如果一个学校在外面世界上似乎没有特色和明确的方向,那么学校不是一个成功的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要使自己的特色和办学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很难的。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可以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上找到校长问题。

2.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研究业务。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教育教学管理要重视对教学业务的研究。首先,农村小学的校长及管理工作人员要做一个教学的行家里手。好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家,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要了解教育和教学规律,并了解教学业务,并熟悉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总是把自己当教师,始终保持教师的身份,经常深入教学的一线班,讲座,评估,掌握第一手材料;坚持和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问题,教育,参与教学和研究工作,使教师在实践和竞争中不断增长的人才,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好校长还应该是优秀的管理者,治学治校,既要带好班子,管好教师队伍,还要管理好学生。引导师生确立并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评价观、管理观、质量观的教学质量愿景,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作用,引领和促使广大教师朝着这个被广泛认同的、期望的目标,主动地逐步接近。其次,农村小学的校长及管理工作人员要带头搞教研,以此带动教风。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领导要经常亲临课堂听课,及时与老师沟通与探讨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二、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要关注成长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关注教师的成长,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很多教师因此丧失工作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教师积极性的培养更需要进一步的受到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首先,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对教师队伍进行整体塑造。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每个教师工作的“点”,明确责任,准确把握权利,让每个教师都明白“什么时候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其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对教学活动工作的“线”的发展与塑造,规范加工,科学管理,做好“线”。把岗位分成四个层次的领导、团队成员、部门、重要岗位,按规定,上级和发展岗位、独立风险防范管理流程图、各岗位规范、分层工作流程、职能更加明确、操作风险进一步下降、相互制衡、相互制衡。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其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走入教师的心灵,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看到每一名教师的闪光点,然后重点培养教师的个人能力。

三、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敢于创建名校

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问题就是不受重视、家长不认可,更多的家长会将孩子送到城市里去念书。这样的现实问题,要求农村小学能够勇于面对问题,敢于创建名校。农村小学名校不同于城市的明星小学,更多的是要脚踏实地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想家长之所想,想学生的长远发展,让更多的人信任农村学校、感激农村学校。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善于宣传自己的教学优势。其次,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展示,要在农闲时节召开家长,让家长看到我们农村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探索,看到自己的孩子多方面展现出来的才华,进而放心地让孩子在农村学习。综上所述,提供优质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将难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如果农村学校不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流的教育,我们将无法履行机会均等的国家承诺。正因为如此,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高瞻远瞩,重视课堂实际的深入调查,全面关注农村教师的成长,努力创建高素质的农村名校。

篇3: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文/白贺楠

摘 要:从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争取让农村小学英语有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取得实效。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学习环境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重在说,在交流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现在的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高考做准备。小学就应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是孩子的天性,英语本身就非常枯燥,如果没有游戏,学生就很容易对英语感到厌倦。农村小学生初学英语,有害羞、怕出错等心理,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如果发现表达有错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启发他们大胆开口说话。说错不要紧,重要的是敢说。教学气氛要轻松愉快,也就培养了小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学生学习英语有了乐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增强,成绩也会慢慢地提高。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习方法适合自身

对小学生而言,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小学生在学英语之前已较熟练地掌握汉语,他们习惯用汉语思维交际。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总要自觉不自觉地把英语与汉语联系起来。我在教授学生学习时,先注重发音。比如,有的学生学习bus时,会用汉语注上“爸死”,这严重影响了单词的正确发音。在我发现之后,严加制止,反复地纠正发音,让他们多听录音。(www.fwsir.Com)教师不要仅仅让学生去背单词、学音标、记语法,还要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多听、多说、多玩、多练,在活动中多接触英语知识。小学英语没有高考的压力,更是改变学习方法的好时候。对此,我采取的办法是少讲多练多重复,让学生多听、多说、多参与,提高其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三、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如果让小学生在美国呆上几年,肯定能学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可见语言环境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小学生学习英语时,缺少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创造出一个语言环境来。在课堂上要尽量讲英语,创造语言环境。学校里的英语课成了农村小学生学习和接触英语的唯一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去用英语组织教学。课堂上教师多用英语来表达,学生的思维也会随着英语的思路和方向去转,自然而然会慢慢地去说英语了。农村小学生接触的世界都是汉语的世界,要尽量传递英语知识,使农村的小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不要让孩子在起跑线就掉队,当他们不能跟上队伍的时候要停下来等待,要伸手拉一把。这样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方英。高中英语教学心得[J]。新课程:教育学术,(02)。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烧锅镇小学)

篇4: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提出美术课程学习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美学熏陶的捷径。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论文【1】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因地制宜

农村小学由于硬件实施的落后,再加上学校一般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或者美术课不在考试范围之内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学校虽开设这门课程,但到“关键”时刻,如期末复习考试、毕业复习,这些课程就让位于“主”科。

在农村小学,学校虽开设美术课,但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学校只好用不懂美术知识的教师任教,教师既不会讲美术知识,又不会给学生范画。

一上课,只能让学生把纸拓在课本上拓画或蒙在玻璃窗子上描画,自己乱涂乱抹。

然而,农村孩子却喜欢上美术课,很多孩子对绘画非常感兴趣,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和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因此,农村孩子一旦有美术课,他们便会很高兴很珍惜那一周甚至两周才有的一节美术课时间。

只要从电视媒体中看到一些东西,或者从课文中学过一些东西,在课后一点业余时间就在用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就在这时,我想,如果这些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那样充分地享受到美术的阳光,他们同样可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来。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这给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去丰富农村小学的内容,完成大纲教学任务,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查阅资料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要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美术与人的天性息息相通,是人与人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可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应改变思想、改变观念,我们的美术教育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简单地哄孩子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太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看他的画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独特,多给学生一些权利。

二、灵活运用教学法、因材施教,活用教材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有趣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在上每一节课时,要认真思考。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

面临农村学校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只盯着教材上的内容,我们还可以添加学生们熟悉的乡土教学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三、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去培养。

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办法让他们从要你画变成我想画、我要画。

比如在美术课上,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先画自己喜欢的,从而产生“阶段性”的成果。

我们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四、把握有利条件,因地制宜

1.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就给我们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把学生引向工艺美术的殿堂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如,可利用同学们身边的材料学习美术知识,比如利用鸡蛋皮、麻绳、石子、树叶、树枝等进行贴画造型艺术教学。

因为在农村的小河旁、小山上,石子随处可见,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材料整理干净、修剪整齐,指导学生进行制作,设计精美的图案。

2.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条件

经常有组织、有纪律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里,到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

可以画小河上的独木桥、石桥,可以画一些老房子,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可以把自己家的院子或家禽家畜画出来,让学生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净心灵。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只有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转变观念,真正地做到重视美术教育,有效利用教学工具,因地制宜,了解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

这样,才能开展好我们的农村美术教育,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2】

摘要: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遗憾!我觉得,美术教育是一门即遗憾的又很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我找到美的不足。

如果我们的。

美育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民主融洽、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

那么,一颗颗跳动的活泼的火花瞬间就会被点燃。

教师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关键词:美术教育

“美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创新中成长的,学校的美术课堂里就更离不开创新了。

发挥学生的创造欲望就更能够在美术课堂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我相信教师有着创新欲望,学生们会更加热衷于创新的。

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创造,给他们相应的自信心,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更加地活跃。

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

而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我们今天培养的孩子们,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他们将面临21世纪的高科技和快速的社会前进步伐。

因此,他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高瞻远瞩。

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多才多艺。

美术,就是他们多才多艺之中不可缺少的一抹彩虹。

今天,孩子们在美术课堂上既要学习真、善、美,又要认识假、恶、丑。

也可以说,美术教学是利用艺术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主义人生教育的大课堂。

从课堂教学来说,不论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得多么丰富、生动,缺少了充足的资源供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农村小学在上美术课时往往受条件限制,学生的学具材料很难齐全,常常令教师犯难。

其实教师只要肯动脑筋,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环境资源,就可以指导和带领学生根据季节和地域特征,就地取材来拓宽美术课的课程资源,培养农家孩子的审美意识。

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

富”起来。

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视,教育投资意义比较强,抓住家长这个心理,就可以向家长做思想工作,为孩子买好一点美术学习用品以此来带动班里其他同学的进步。

当然,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

农村的田野春意盎然,一派生机。

教师们可以利用好身边的自然环境资源,组织孩子们开展“走进大自然”的课程活动,指导孩子把这美丽的春天带回学校,装扮教室,让小朋友时刻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美丽。

比如,让孩子们采摘些自己喜爱的鲜花杂草和青青的柳条,随手编个花环、插只花篮,将它摆放在教室的特色栏里;或者还可带领孩子到附近的小池塘里捞几尾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放在自然角的玻璃缸中,观察它们如何自由自在地甩着尾巴追逐嬉戏,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为学生表现春天,描绘春天打下了基础。

花草的芬芳伴孩子度过了美丽的春天,当迎来瓜果溢香的夏季,农家小院的窗户上爬满了各种藤条时,教师可让孩子将自家栽种的各种瓜果和蔬菜带到学校,指导孩子将它们布置成一个个小小的“爪果超市。

那色彩纷呈、形状各异的爪果、蔬菜定能成为美术课程资源的新角色:红红的西红柿把碧绿的菜叶当假发戴在头上,再贴上亮亮的眼睛和嘴巴就变成了漂亮的小娃娃。

紫色的茄子也装扮成了可爱的“蓝精灵;长豆儿成了小精灵们争着玩耍的“秋千架……在布置过程中,孩子们想象丰富、创意叠出。

一个个小故事就在一边动手一边叙述中诞生。

置身于这样的活动中,你不能不佩服孩子们的“创意”,也就不会再羡慕城里孩子花钱购买材料了。

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有兴趣。

秋天,美术课上的材料可以由各种美丽的落叶和孩子们捡来的树种、花籽、稻草来帮忙。

你可别小看了这田间随处可见的材料,将它收集起来,洗干净了,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就能赋予这些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可以让孩子将这些落叶贴在铅化纸上,将稻草儿涂上颜色变成了树杆,指导孩子们将一些形象的树叶描绘、剪贴成小动物,再用菜籽、树种当眼睛,在树上为它们安个“家”。

或者,在你的指导下,让孩子将捡来的大些的树种或草杆子用线穿起来,就成了一件件作品:可以大到门帘、窗帘,小到工艺品项链、手链等装饰品。

这样不仅能完成美术课程目标,还可以利用学到的美术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使新课程产生无穷的动力和生命力,使新课程更丰富、更完善。

冬天的农村看似单调,但只要开动脑筋,也能与小朋友们一起找到丰富美术课程资源的材料:腊月,正是农家宰杀生畜的时候,我们可以发动小朋友回家找来家禽家畜的羽或毛,再带领小朋友到附近小山坡上找来一些干树皮、小松果、松针等,用这些材料启发孩子大胆想象,将美术书上的秋景换成有趣的画面:厚厚的树皮成了小房屋的屋顶,金黄的稻草编织成帆船、小桥,松果瓣成了米老鼠的大门牙,松针则变成了小动物的尖胡须,各种羽毛就成了一群群小动物的“外衣”……

室外寒气袭人,教室里孩子们热情高涨,小手不停地剪贴,不停地爬上爬下,忙个不停,他们正精心地营造一个个暖暖的童话……物换星移,四季交替。

农村广阔的田野、丰富的自然环境为农村的美术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课程资源。

为美化和丰富学校的活动环境提供了材料。

不仅使身处农村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美术课的生动有趣,还更有效地促进了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坚定了农村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了农家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

是提高学生素质、改变校风、校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农村美术教育浅见。

学校应对美术教学引起重视,购置一些教学用具,创设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与此同时,适时开展美术展览、竞赛、课外活动等,给学生以展现自我、发挥自我的空间。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遗憾!我觉得,美术教育是一门即遗憾的又很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我找到美的不足。

如果我们的。

篇5:农村小学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教学论文

《品德与社会》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解决问题和清除烦恼,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充分享受成长的快乐。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小学生对某一个学科的喜好,由于年龄认知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无论课内课外,教师都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谐。师生之间做到了心相通、情相连,学生的心扉就自然地向老师敞开了。在这种师生关系下进行教学,肯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欧洲新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和指引注意流下来。”因此,要根据教材和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汇报收集的材料,看图说话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在上课前几分钟,我脸带微笑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学生讲述后给予表扬与肯定,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接着让学生介绍图片,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社会》课,由此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

三、走进生活、学会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堂上学生受到教育,纷纷议论学校的环境卫生做得不够好:校园内学生乱扔废纸、食品袋 ,走廊、教室的墙壁乱涂乱画,有部分学生把垃圾倒在垃圾池外。如何改变这些现状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便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号召全班学生见到垃圾主动拾起,见到不良的行为大胆指正。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体验、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结合语文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性

语文和品德与社会两学科存在着关联性和融合关系,虽说语文课和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但对人的培养却是异曲同工。语文和品德与社会两学科之间的融合,增强了知行合一的力度。这两门学科在携手走向共同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道”──好的品行和素养。以语文和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的内容为例: 语文第二组《詹天佑》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就有着关联性和融合关系,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包含了三个学习主题:(1)不能忘记的屈辱;(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詹天佑》的历史概念促进了对《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的历史学习的理解,《詹天佑》一文用具体的人物事迹印证着“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人们所做的努力。同时,詹天佑作为首批留洋儿童之一,作为日后成长起来的工程师而非政治人物的角色和行为,也丰富了品德与社会的历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历史地、发展地理解和认识社会。可见,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教材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更精彩,更圆润,更智慧。

五、面向农村,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教育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良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以美冶人,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教育

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教师还应该运用美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道德情操的陶冶。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着力刻画、揭示人的灵魂美――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的美。我在上六年级下册《男生和女生》这一课中,时时教育学生如何和女生交往,男生如何对待女生,男生要处处树立美的男子汉形象。男女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学习,互相提高,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空间。此外,我还经常运用艺术的手段,如唱歌、绘画、听音乐等来熏陶学生的心灵,强化道德意识,做到情理交融。,积极的、健康的、高尚的、美好的道德情感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陶冶之下,逐渐在学生身上形成。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如果没有美育的渗透,是决不会取得成功的。

目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我们这些乡村老师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以实际行动去参与;只要我们自我实践、自我突破;只要我们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我们的课堂达到和谐高效。

篇6: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文/刘媛媛

摘 要:小学英语课从无到有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在农村学校有限的条件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通过听、说、唱、玩、演等方式,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兴趣;氛围;语言实践;创新归纳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在农村教学中一直都没能被重视起来,其一是农村英语师资相对紧缺,其二是英语教学缺乏语言环境。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一直在研究怎样上好英语课。大中城市有的是全封闭英语教学,学生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由外国人全英语教学,生活全用英语;有的是在多媒体上播放英语故事、对话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听力和模仿能力;再不济的城区学校也能满足像配备专职教师和安排比较科学的课时量等条件。但相对于城市和城区的农村学校来说,这些都是难以实现的。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实现了“班班通”,配备了“点读机”,但由于缺乏专职教师以及学校和家长的不够重视等,使农村的英语教学困难重重。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想让农村的孩子们把英语学好,教师就不得不更加用心了。经过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并借鉴其他课程教学理论,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我渐渐摸索和总结出几种方法: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尽量能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学的内容能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book,pencil,rubber等学习用品是他们平常学习中最常用到的,而像apple,pear,orange等水果或My family,My mother,My father等又都是如实反映他们的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学生在学过这些英语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强了理解。

二、在趣味情境中学口语,增强记忆力,加强口语训练

小学生的注意和记忆的指向往往受兴趣影响,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增强口语训练的趣味性,在趣味学习与训练中增强记忆力。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对话内容设计有趣的呈现情境,激发学生急于学习、模仿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仿读、跟读甚至表演,使学生在想学、爱学的心理状态下学口语。在多种形式的操练中,巩固英语口语,增强记忆力。之后还可以进行一些内容相近的大量口头训练,促使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三、重视语言实践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就明确指出“此次英语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归结起来就是“能力”和“实践”,能力来自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戴头饰分角色表演、小组练习等,教学方法多样,让学生在运用中增长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创造和归纳,拓展学习渠道

由于农村孩子受经济条件和地域条件的约束,孩子们没有太多的钱来支付更多的参考资料,所以他们对于教师这个知识来源更加依赖。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知识进行加工、总结,把大量的.知识浓缩成精华,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容易记忆。例如,教单词,免不了涉及音标,复杂的发音让学生容易混淆记不牢固。对有一些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根据汉语声母排序来记英语辅音的音标,此外,我们可以利用多年来前辈们积累下来的顺口溜来帮助孩子们记忆,这对于一些难掌握的知识点很奏效。如,be动词的用法,就可以这样记忆:我用am,你用are,is用于他她它,复数全用are。

总之,事在人为。在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只有我们教师开动脑筋,才能让学生的英语课充满欢笑和活力,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也才能努力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师。也许除了我以上所述的方法外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共同的努力和共同的智慧,把我们的农村英语教育事业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单位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龙蟠小学)

篇7: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的现状

近几年来,虽然由于改革的开放,政府的扶持,农村劳动人民的努力,但是其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其中教育成为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下面我们浅要分析农村德育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农村德育教育流于表面。

农村教师似乎并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传授的要点所在,虽然有很多大学志愿者到农村支教,但是真正真正留下来的屈指可数,农村教师整体的素养并不能得到改善。在很到课堂上也仅仅只限于背书的层面,至于其中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教师并没有将其进行讲解,甚至不能做到正确的言传身教。在有些农村教师的心中,德育教育传授的方式仅限于“学生守则”“弟子规”等字面上的教育等。久而久之,农村德育教育也就成为书面或口头上的形式,并不能达到其真正的目的。

2.家庭教育的环境。

农村居民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普遍不高,其整体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相较于城镇居民几较为落后。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家庭环境的教育也应该受到重视。改革开放后,农村家长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拼命的让孩子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都是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去教育孩子,但是他们却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素养的培育。家长由于过分重视成绩,甚至用过于直接的方式教育孩子,没有从根本上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甚至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

3.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互联网,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增加孩子接触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孩子并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过早的接触外面繁杂的世界,更容易形成扭曲的世界观。部分学生受到网络或社会环境的影响,走上行为艺术的道路,过于张扬个性,对于家长和老师形成逆反的情绪,这一现象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壮大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

农村教师应该深刻认识新教改下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德育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做好人好事,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教育。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学校对于教师进行统一的培养再教育,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传授途径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从而提升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运用科学的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院校也应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向家长灌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双方共同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

2.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孟母三迁”告诉人们,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只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校园的环境中,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改变农村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良现状。一方面是创建文化校园,在校园随处可见“弟子规”“学生守则”“校规”“政治方针”等宣传语言;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思想品德、语文等课程上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拿到课堂上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面临类似事例,作为中国优秀少年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例如四川大地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团结友爱的力量,李光耀的国葬可以该受到对待伟人的`敬意等。

3.引导学生正确操作网络。

现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五花八门的信息共同涌向没有确立人格的少年,很容易将其引入歧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操作网络,抵制诱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意义的网络视频对其进行评判,将一些有趣的图片、漫画等形式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推荐一个有意义的网站,告诉学生不仅仅可以玩游戏,还可以是学习的小助手,课外阅读阅览室等。同时教师也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于暴力、色情等信息的处理方式,正确理解这些有关青春期的话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主要结合教师素养、文化校园、网络信息三方面逐步展开,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社会、校园和家庭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全面展开,培育出我国德才兼备的人才。

篇8: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而社会对于人才的发展需求也要求学校必须注意德育教育工作。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初级阶段,德育的实效性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施行,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育曾经越来越遭到广阔教育同仁的注重,新教改更是把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学教学作为我国教学方案的初始阶段,其对学生早期潜认识的培育至关重要。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育,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性展开教学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本人的教学办法,把培育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的,实在地做到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分离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经历,谈谈对小学教学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些战略。

一、肯定目的,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普通很喜欢集体活动,教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由于个人缘由损伤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我们能够经过各种行为标准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活动中,如学校展开的拔河竞赛,让学生逐渐培育起了集体荣誉感,晓得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取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表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标准本人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树立在学校实在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经过日常行为标准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性相顺应的德育标准放入其中,理论证明,将德育的请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详细的斗争目的,能够鼓励全班学生向着目的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本人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经过集体的力气培育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遭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办法。

二、强抓常规,施行德育教育

学校生活,请求孩子们树立严厉的集体和时间观念,恪守学校纪律。小学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假如不经过重复锻炼,也不一定做到。因而从开学起,教员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答复问题、尊崇师长、团结同窗等等,都做了明白的请求,然后,进行重复锻炼,对做得好的同窗给予褒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窗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诲人不倦,屡次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由于错了一次而批判,应真诚地鼓舞他们树立自信心去做好。

三、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员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教材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本人的见地,经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通知我们的内容归结出来,学生经过本人的讨论能够很容易控制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能够养成认真细致的优秀习。各学科都可发掘爱国主义教育要素。小学生在道德学问的了解上是从比拟浅薄的、外表的了解逐渐过渡到比拟准确的、实质的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了解常常是浅薄的、外表的,详细性很大,概括程度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络生活实践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论。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干使学生既晓得为什么去做,还晓得怎样去做。要让学生分离本身进行比拟,确立明白的导行目的,构建课堂多维交往构造,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能够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愿望,经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互相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员能够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经过纵向比拟:看本人能否比以行进步,或者横向比拟: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本人是不是和他人做得一样好,在比拟中,逐渐进步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褒扬为主,强化德育教育

爱听褒扬是儿童心理特性,褒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要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作连锁反响。例如:上课了,大局部同窗在喧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假如泛泛批判,收效甚微,假如点名批判,他人常常同病相怜;假使从乱糟糟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窗进行褒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次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褒扬有批判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判。我常用褒扬某个学生道德质量、思想行为上的积极要素去影响和克制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要素,寓批判于褒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到达扬长避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树立德育典范

小学生模拟性很强,教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厉请求本人,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请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请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言语;请求学生要保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增强家庭德育教育

能够展开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构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树立教员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员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普遍展开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领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厚多彩。经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树立家庭教育联络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间隔,亲密了家校关系,构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进步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德育是做人的基本”。要进步德育的实效性必需树立新观念,必需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必需面向全体,必需抓德育活动,必需立足课堂,必需锲而不舍,确保德育内容的落实。只要这样,才干最大限度地进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篇9: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论文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论文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改革列车行进速度加快,许多农村小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例如:破旧的房屋被重新搭盖,校园环境建设相对较好等。但是,许多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未能得以有效落实。农村学校的许多教师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只有学校教务工作有序开展就达到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对校园环境的改善和校园文化的建设。首先,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所以未能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效落实。其次,农村学校教师的素质较低,能力有限,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小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更有甚者,农村一些小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普遍较低,工作态度极其不认真。再次,农村小学生自发形成的堕落行为,受到农村地区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多小学生被不良之风所潜移默化。然后,一些农村小学领导和教师意识到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但建设工作缺乏一定的风格。最后,农村小学校周边文化的层次较低,校园文化势单力薄,难正不良之风。

二、促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具体主要有:

1.在校本观念的基础上重构小学校园文化

学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有其独有的校本观念,这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所遵循的重要思想。所以,农村小学校要想更好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以校本观念为基础。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能量。学校校园文化如同肥沃的土壤,为如同花朵般的学生提供成长所需供给,使学生可以充分汲取营养,在优秀文化氛围中更好塑造人格魅力。

2.小学校园文化注重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发展,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即便如此,我国一些农村小学校的教育中仍然被传统教育思想所占据,其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更加凸显传统教育思想和文化,这便失去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意义。小学生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对小学生施以现代教育,才能使小学生遵循先进思想,塑造健全人格,以新的姿态迎接未来。小学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凸显以人为本的主题,对促进学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3.打造学校品牌和提高校园文化品味

现阶段,由于我国重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学校在安逸中难免缺乏忧患意识。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多数农村人忽视教育对人的塑造作用,加上国家对学校办学的支持,更加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因此,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时,未能重视打造品牌和提高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我国农村学校,要想有效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必须注重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文化。

4.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共筑校园灿烂文化

教师对学校贡献较大,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因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兴建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农村学校领导需要关注教职工的生活质量,积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政府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进修条件,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贡献更多力量。总而言之,小学校园文化对小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小学生的成长有较大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更好发展和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必要性,通过建设校园文化,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文化的耳濡目染下健康成长、健全人格,成为有用之才。然而,我国许多农村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层次较低,甚至没有形成校园文化,不能对小学生发挥出更好的教化作用。作者对农村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有效分析,并且针对其存在问题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篇10:农村小学音乐论文

摘要:

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 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 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 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想对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课质量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 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 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 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 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三、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 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 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 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 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四、更新教学方法

对学生音乐天赋的培养要在学生适当年龄开始。因此,低年级的 音乐教育更为重要。农村有的学生在入学前,虽然对音高、节奏、节拍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经过听辩、比较等训练,因此在唱歌过 程中时常会走音,节拍、节奏也不稳定。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农村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及时培养学生的音高、时值概念,使他们更好的帮助 以后的音乐学习。

五、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 间留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 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 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 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 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在音乐课中改变过去我说你听、 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选择简单而且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音乐作为一项基本 体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音乐教学也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 的音乐素质。都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儿童的听觉能力。因此,听觉训练就显得 更为重要了。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 学生听觉感受性的基础上进行还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 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在 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 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即巩固又发展了对学 生听觉的训练。马克思曾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说明音乐 听觉能力需要早期培养。

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 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 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乐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 乐曲时,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欣赏 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大 多数学生本来就对音乐有兴趣,只是不喜欢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 似乎只有看学生是否喜欢上音乐课,才能判断学生是否喜欢音乐。而 作为音乐教师只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育人为本,音乐教育一定会 在农村小学结出丰硕的成果。

篇11:农村小学音乐论文

摘要:

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好的音乐作品既能启迪智慧又可以陶冶情操,因此音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笔者曾有农村任教的经历,对这种情况更是有深刻的体会,且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对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在很多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基本是由文化课老师占用的,很少有专业音乐老师上一节专业的音乐课,五、六年级的学生甚至连简谱都不知道,更别提五线谱,教材里面的音乐知识和常识,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就是一片空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能叫得上名字的没几个,除了会唱一些流行歌曲,一个班没有人会识谱,校园歌曲或者是民歌基本都不会唱,学生都是人手一个小笔记本,里面抄满了流行音乐的歌词,没课的时候一帮人坐在一起胡乱哼唱,这个歌本也成为学生唯一与音乐沾边的物品。学生还受到社会和家长等方面的影响,对音乐不重视,认为不是正课,所以无心去学。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这种现状不能一味的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一直以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因为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管理者意识也比较落后,始终只注重语数外等课程,对艺术类课程忽视的相当严重,音乐教师也严重缺乏,教学设备屈指可数,因此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多阻力。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与农村任教的经验对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具体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家长的因素是首要的,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基础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是根深蒂固的,但农村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音乐既不懂也不去重视,除了语数外之外认为其他艺术类科目都会影响学习,这种原因导致了学生一开始就将音乐课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然后就是学校因素,学校因素里又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简陋等,教师师资不足直接导致学生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有几十万所,但音乐教师只有区区几万人,而且很多音乐专业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农村任教,毕业之后家里人会想尽办法给孩子在城市找工作,在笔者曾经就职的学校里全校将近三十个班一千多名学生却只有一名音乐老师,可想而知音乐课对学生来说有多么稀罕了,在很多中小学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一些学校有甚至连像样的乐器都没有一件,这对音乐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最后就是社会因素了,社会不够重视音乐课,大家普遍认为音乐课是副科,包括学校的文化课老师,很多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一心扑在自己所带的文化课上,霸占音乐课,音乐教师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音乐教师也因为没有考核很难晋职评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阻碍了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造成学生们把音乐课当成写作业的课程。

三、农村音乐教育改进策略

农村音乐教育的薄弱状况得不到改观,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研究农村音乐基础教育对于促进农村发展及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水平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要从家庭因素开始,学校应给家长做一些相关的知识灌输,让家长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对音乐教育提起重视,还需要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意识,鼓励孩子去接触、学习音乐。然后要加强音乐教师师资的培养,解决农村音乐教师缺乏问题,可以通过动员专业类音乐院校和师范类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之后积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政府也可以提供相应的鼓励政策,吸引他们主动选择去农村任教,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壮大教师队伍,从而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对学校已有的音乐教师要提供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和福利,鼓励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教学设备也应增加投入力度,音乐教育教学设备,不但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硬件,还是学校完成教育部各项音乐教育教学要求的必备要素,没有音乐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再优秀的音乐教师也没有办法上一堂专业的音乐课。还有一个需要改进的就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观念停滞不前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各级领导和学校相关领导,对于音乐教育应重视起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在一些特殊的地区还应实行因地制宜音乐教学,我们国家是一个幅员辽阔且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地方都有传统的民间音乐,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民间艺人就可以作为音乐教师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解决了师资问题,还能传承民间艺术。学生是核心,以学生为本,家校共育,充分挖掘学生艺术潜力非常重要。在现阶段,我们提倡素质教育要全面发展,音乐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大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全面且优秀的精神品格,自古以来音乐教育就非常重视,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将音乐教育重视起来,尤其要使农村音乐教育沿着正规的、科学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开斌,王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N].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周莹莹.新时期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概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6.

[3]张红田,莉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N].赣南师范学院学报,,02.

[4]谢佳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0.

篇12:农村小学音乐论文

摘要: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主要的构成要素,属于我国民族的瑰宝。从音乐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必须要从小学就开始着重进行主抓,不过从农村小学音乐的教育现状来看,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和不足,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发展非常不均衡。农村很多地区的音乐教育止步不前,同综合素质的要求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就必须要注重发展落后的农村音乐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对于农村老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改良农村的办学条件。本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入手,提出具体的改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手段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要素,同时也是美育的关键内容,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阶段中,音乐教育发挥了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推动力。音乐教育是普通青少年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也是激发青少年自身潜力的良好方法,总体而言,音乐教育自身拥有修身养性,以及提升素质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状况入手,具体罗列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专门性措施和手段。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首先就是音乐课程无法得到落实,常规的教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学校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从学生升学进行考虑,进而制定和安排专门的教学计划。对于一些并不属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学,尤其是音乐学科的教学活动,并没有依据教学计划安排进行具体实践,一些农村学校甚至直接没有设置这门课程。其次就是音乐教师素质偏低,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进行,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很多都是临时由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兼任,但是一些教师可能在音乐上具有一些特长,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教学方面的培训。因此也就使得一些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甚至一些学校将音乐课开设为唱歌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再次就是忽略了音乐教学重要性,音乐教育属于美育构成的关键分支,也是不断落实党教育方针的重要方式。优美的音乐节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唯美。音乐教育的意义是其他学科根本上很难替代的,必须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从实际生活实践来看,政府以及家长对于音乐的注重程度偏低,觉得音乐课程可有可无,音乐教师的地位并不是非常突出。甚至在进行职称晋级等方面没有其他正常升学学科科教师具有同样的资格,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音乐教师的主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和进步。最后就是音乐教学相关的设备非常简单。在对一些农村小学音乐器材设备调查分析中不难看出,仅仅只有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学器材设备符合国家在音乐教学器材方面的相关标准,很多学校音乐教学设备只有不到30%的水平。音乐教学自身所需要的音像资料以及专门的教师更加稀缺,同相关的建设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

二、改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措施和方针

首先就是提升认识,改革观念,强化小学音乐教学,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美育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高效措施和方法,所以应该不断的提升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充分认识,更加关心和扶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要依据音乐课程相关的标准要求设置音乐课,经常举行相关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注重质量,大多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音乐培训,即便教师具有较高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不过因为自身的经验不充分,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如果无法得到提升的话,奈于学校整体基础设备不健全,领导没有引起高度的注重等,都无法取得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所以,必须要吸纳专门性的人才,对当前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还必须要求音乐教师进行规范教学,提升自我的教学手段和措施,最终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总体质量。再其次加强投入,注重质量,音乐教学基础设施是保障课程标准有效实施的基础。不同地区政府以及学校必须要加强对于音乐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另外还应该加强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的投入力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配套一些设备较好乐器以及教具,条件偏低的学校也应该配置一些乐器以及教具,符合音乐教学的常规需求。学校必须要注重音乐专门性教师建设以及音乐设备的配置力度。学校图书馆和教研组必须要配置一定数量的音乐书籍以及音像资料,这样可以让教师进行一定的参考和运用。最后就是深化改革,提升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音乐教育理念,方法以及评价机制已经很难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标准。影响到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发挥,限制这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所以必须要更新理念,推广全新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意识,全面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从本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入手,提出具体的改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手段和措施。众所周知,音乐教育自身具备了培养创造力的效果,音乐教育还具备了推动学生身体健康的效果等等。因此全面的发挥出音乐教育在农村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不但是社会的呐喊,也是培养出更加综合性人才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佟贺.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C市小学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1):13-25.

[2]王甜.淄博市淄川区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15):15-24.

篇13:农村小学音乐论文

摘 要:音乐课是一门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的音乐素质包括唱、奏、舞、听、知等多方面的能力。。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不用说奏了,连最基本的唱,都不是很好。而唱才是最直接的体现音乐本质特性的。学生要学会唱,要敢唱,更要放声歌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唱出的音,根本就是不在调上,难以入耳。因此解决学生的歌唱问题是解决农村学生唱歌中的一件重要的事。

关键词:音乐 农村 音准 歌唱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大部分人都喜欢听音乐,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常说我没音乐天赋、音准不好、唱歌跑调等。虽然先天的条件很重要,但是后天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高你的唱歌的能力。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如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是很关键的。

一、想唱是前提

通常我会将农村学生的音乐能力,比作一张白纸。在纸上,只要你愿意去写愿意画,即使不能将纸变成一幅美作,也会让它有了颜色,这就是笔的作用。而音乐教师,同样也是起到一支笔的作用,让你的学生拿着你给的笔在自己纸上画下自己心中的图画。鼓励学生去唱,多放好听的音乐去让学生去感受,学生自然会喜欢上音乐。喜欢音乐自然就想唱了。

二、会唱是条件

1.怎么样训练学生的唱

(1)从音准入手,鼓励学生想唱。《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标准的综合。”意思是说音乐课要突出它的学科特点,任何的综合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的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和声等)并贯穿于教学始终。

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中,有很多时候老师一味追求着课堂的互动、课堂的气氛。将音乐课变成了一节综合课,将原本以唱为主的音乐课变成了四不像。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从只能随着磁带唱到随着钢琴唱,这需要一定的过程来适应。对于音准感觉好的孩子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可是对于条件一般的学生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音乐教师意识到音准问题的重要性,在自己的课堂上,在保证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不打破自己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加上一些音准的练习,会为你的音乐教学增加艺术魅力。音乐学习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不断的练习,量变的同时质也在变。

(2)教会学生聆听,鼓励学生大胆唱。

“聆听”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大工程。不仅仅是在音乐课上,在其他的课上,学生是不会听课的。聆听是一个感知型的倾听。一般人获得语言的途径“听”占45%以上,幼儿在不识字以前“呀呀”学语,背诵唐诗,凭的就是听觉,靠的是反复“聆听”,音乐初学更是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在“聆听”时虽然对音色音区、节拍节奏、音量强弱、旋律和声、意象塑形、情致心态、人格意境一下子不能理解,但他们能初步感受到音乐很迷人,能给他们带来欢乐。虽然还是生理感情上的,但恰恰是对音乐审美的出发点和基础。“聆听”是最直接的感知方式,学生能最直观地得到艺术地享受和审美愉悦,能在感性中积淀理性,在瞬间潜藏艺术实践经验。这样为审美反射提供了条件,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因此学生只有学会了听才能对音准问题有一定解决。 (3)从单音到音阶训练,鼓励学生反复唱。学生在这堂课中反复演唱多次,在反复体验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4)重视歌曲的模唱环节,让学生唱准。模唱就是模仿唱出。模唱可以用音名,也可以不用音名。模唱用音名或者不用音名,两者是有区别的。就像孩子叫姐姐,但不知道姐姐的名字一样。对于懂音名的孩子,要试试他的音高感觉,可以不用唱名。但要说明的`是当孩子模唱不出时,千万不要就认为孩子的听觉不好,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而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只有用不唱音名的方式,为了是感受音高而进行的训练的。对于学生的模唱要加以重视。往往学生不注意这个就会使他在歌曲的演唱中,在音准方面吃亏的。这个环节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音准的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整体的体验。

2.能唱是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了学习音乐的各种手段,让学生从不想唱到想唱再到会唱,让农村的孩子也会唱了,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嗓音去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欢。这就是我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

3.敢唱是希望

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舞台,将自己对音乐的喜欢,对歌唱的喜爱,能大胆的表现出来,让农村的孩子也同样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舞台。让学生通过各种的锻炼,会唱、能唱、敢唱的真正的“唱”出自己。

篇14:农村小学教育的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的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的论文:浅谈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摘 要:现今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仍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国家对贫困生救助力度虽在逐年加大,但仍然不够;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留守儿童”和部分学生辍学等,这些都不利于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本文着重于论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教育中资师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育 问题

一、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

1.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原因

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也就是说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虽只有18条,但“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成为法定义务。

第一,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硬件设施上,城乡学校的差距已进一步缩小。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偏低,优秀人才不愿从教,城乡学校教师待遇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交通通讯等多种因素,一直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

第二,现今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师资严重流失教师队伍极其不稳定。还有的优秀教师不愿意待在农村,千方百计寻找关系转到城市里教学,因为那里有他们所期望的待遇和他们期待的生活。有的教师则是辞职外出打工或者进一步深造,因为这里的环境部好,压力还很大。农村学校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就这样远走高飞了,怎能不令人感到凄凉。

第三,从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两免一补”是指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提供教科书费,对农村初中家庭困难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农村小学校除可代收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外,严禁再向学生其他任何费用。学校不能向学生收取学杂费,导致导致学校自由支配的经费减少,教师的`代课费和奖金等经费没有了来源,学校失去了调节教师收入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如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

为了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我们就需要把优秀的人才留在教育行业。就只有把教育行业打造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才能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所以我们必须从精神上给予教师慰藉,给教师很多的荣誉光环。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报酬和社会地位是很难留住优秀教师,更难吸引优秀人才,更不能把教师留住贫困的农村地区。

2.1从起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与教师工作相适应的绩效工资制度来提高教师的待遇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教师待遇。第一,因为长期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师工资偏低,如果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可以整体提高教师的收入。第二,绩效工资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现在小学的骨干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他们付出多、收入少。然而有的老教师工作少,但是拿的工资却很高,因此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以后,教师的表现和工资相连,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同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正在平稳推进。

2.2提倡教师管理人性化,首先要让农村的教师有安全感和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即使只是精神上的回报也能让他们感到满足。其次,应该让他们受到尊重,如果作为一名教师,最后连自己的尊严都没有了,得不到别人的尊重那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意义呢?最后要使教师的价值得到体现,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我们一直把教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师德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教育质量,也影响了年轻一代的道德素质。

2.3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一方面,必须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尤其是长期在农村执教的优秀教师,鼓励他们从事教育事业,以确保他们会因待遇问题而跳槽。要通过待遇的提高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来农村任教,以更好地发展农村教育。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师教学所需资源,还有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用温情的方式去感动教师,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工作。

2.4完善教师的聘用制度,保证期专业对口。如若专业不对口,对孩子的教育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样的教育往往是没有效果。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效果则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失去信心,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

2.5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问题,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的生活问题。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师往往是需要住校的,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所以要尽可能的为这些远离家庭和亲人的教师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首先,应该确保他们有一个安全的住宿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工作;其次要改善他们的就餐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神体能够认真地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把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温家宝总理曾高度赞扬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奉献精神,他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恪尽职守,默默耕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和发扬。”

二、“留守儿童”和部分学生辍学

1.“留守儿童”和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

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落后,家长需要养家糊口,于是许多的家长便外出务工,常年在外,留下年幼的小孩和年迈的老人在家里。小孩就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说生活上有人照应,但是行为上却没有人管教,家庭教育缺失,学习上没有人为其辅导。都说隔代特别亲,在家里爷爷奶奶根本舍不得责备孩子,而有的爷爷奶奶则是不敢责备小孩,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务工回来后对自己有意见、有想法。诸多原因造成了现在许多小孩特别的娇惯,脾气还特别大。

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只能用金钱来补偿孩子。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孩子极易养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以至于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同样许多农村小孩到了学校就什么都不听,只知道玩,不求上进,在教室里就只会瞪着眼睛看着老师,却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因为他们完全不懂。因此便造成这些孩子绩普遍较差,而他们自己也会越来越厌学。最后看着村里许多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回来了,随着自己也就辍学随着大众被淹没在人海中。

监护人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约束管教,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不关注。孩子们基本没有家庭辅导,导致了他们知识面狭窄,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导致这一群体普遍产生了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家务负担加重,学业隐忧增多,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等诸多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很不利,同时也是造成孩子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2.我们又该如何减少“留守儿童”和部分学生的辍学率呢?

首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自信,逐渐地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走出去。这将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让在外打工的家长了解学校的情况,了解教师的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使学校、老师、学生了解家长的想法和要求,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更多的支持和对学生学习、生活更多的帮助和关心。

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最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及对农村教育的付出与支持。我深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让农村小学教育变得丰富多彩;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真正的做到让他们能够走出去。

篇15: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科学课程是近年在小学才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中设计了大量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 实验 实践 学生 主体作用

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农村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动手实践活动为重点,实验是以动手、动脑活动为主的操作活动。实验教学是把科学理论在实践中进行的验证和拓展。它起着把书本知识转化成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把抽象枯燥理论知识变成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动手能力劳动能手,这是农村科学课区别城市科学课的标志之一。这些人才的培养光靠灌输书本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实验教学在这方面起一种特殊而不可替代的的作用。实验教学是书本理论应用实践的重要过程,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实验的过程是巩固理论并深化理论的有效过程。当前,农村科学课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科学课专业人才的缺失和没有实验器材严重制约着农村科学课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农村科学课要立足现实、立足本土,让科学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改变农村科学课先天不足的良方。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实验材料的制作是重要的环节。

实验材料除了老师收集制作以外,同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和制作一些易做的材料。在收集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并探究科学奥秘,发现科学规律。农村有广阔的天地,这是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厚条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人人得到了参与,个个得到了发展。知识技能的生成经历了观察、实验、研究,学生在假设中思考探索,教师科学实验的一员而不是说教者。

二、实验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科学课实验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浓厚的兴趣。例如:《淀粉鉴别》一课的实验,农村的实验材料很多,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查阅各种资料和收集实验材料。在实验中我没有过多强调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了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红苕、板栗、玉米、芋头、南瓜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了充分情感体验。

三、实验教学要重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科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智力、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合理搭配,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互补。例如:在研究“火山爆发”实验中,各小组学生共同准备实验材料,成员之间一起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制作火山爆发模型,哪些材料不合适,小组内有材料员、记录员进行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并且学生开展小组制作比赛,极大的培养了了学生协调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能力。

四、实验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养成。

任何科学发明都源于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实验教学要充分加以利用,很多实验的教学过程都是从对实验结论进行猜想和假设开始的。例如《种子发芽》这课,学生们知道种子发芽与温度有关,就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种子发芽与水分有关吗?这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进行解释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试验,让他们在家中把一些种子,按不同的条件进行处理,通过自己实验可找到提出的问题答案,或的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锻炼了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但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实验教学是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书中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交流与合作,同时更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合作,形成优势,转化成具有农村特色的科学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感受科学世界的无穷魅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亲历亲为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更要为学生开创一片科学实验学习的园地,让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开拓者,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试验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篇16:农村小学电化教学现状论文

农村小学电化教学现状论文

于敏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白沙完小(426100)

【摘要】①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走进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各个农村小学的电化教学工作起步都较晚,发展到现阶段,还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②怎样摆脱农村小学电化教学现状的想法。

篇17:农村小学电化教学现状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走进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等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广泛、合理、适度的运用多媒体,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特别是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各个农村小学的电化教学工作起步都较晚,发展到现阶段,还面临如下一些突出问题:师资紧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不强;多媒体设备使用效率低,使用过程中的实效性不强;所配备的电教设备与教材的更新不一致。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接轨,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

1观念落后,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意识不强

目前,在农村学校,多数教师都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笔加黑板的方式,不少教师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他们认为用电教手段教学,不仅使得课前备课量增大,而且还要找课件、借设备,甚至有些课件还要自己动手去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一堂课,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等到上课还得组织学生去专用教室,准备工作麻烦,时间久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家就对其敬而远之了。

其次是学校用于教学的可用性软件少,绝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深刻体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上公开课就用电教手段,平时上课能不用就不用,他们只是把电教看作是公开课上“锦上添花”的工具。

而在随堂课上又让其销声匿迹。教学中由于他们的观念落后,怕添麻烦,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的认识不足,不理解运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让学生更好地、轻松把握教学法重点、难点这个特点,从而无法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了。

2缺少应有的设备和教学资源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多媒体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硬件环境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学科整合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了。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一些农村学校改变教学现状,但仍缺少一些应有教学设备,如:上课时只有电脑、电视,缺少投影仪;信息技术课程中所需要的软件而在电教设备中没有;没有便捷的摄像设备,不能将生活中的适用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中。

此外,由于电教设备少,多数老师没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不能制作课件、不会运用电教媒体上课,教学仍然处于“几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枯燥乏味的教学状态,基本上没有施展运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舞台。

3农村教师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知识

虽然这几年教育部门花大力气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由于教师们的课余负担重,有的老师一个人一个班,没有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信息技术上,加上电教设备少,多数老师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少,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导致减弱对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严重地还视其为苦差事,太浪费时间。而对于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只是忙于应付,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只掌握了计算机的入门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还不能得心应手。因此,当前农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农村小学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缩短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还需在许多方面寻求方法,解决软、硬件的不足。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学校老师(我们学校虽然是县城内小学,但不是中心小学,电教设备跟农村一样,还很缺乏。有一间电教室,但是只有座位,没有多媒体。)我为此产生了一些摆脱现状的想法:

3.1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认识。

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关键在于第一线的教师,农村地区必须首先要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不但要掌握办公自动化,还得要认真学习网络、多媒体的相关知识。学习多媒体工具软件从事课件开发,来提高课件的交互性、多媒体、网络化,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鼓励教师们敢于动手,勤于实践,建立激励机制。可以开展一些让教师们有机会将自己所学一展身手的活动,如课件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多媒体辅助教学评优、集体备课设计、电教论文评比等,以此来检验其电教水平。

3.2应有的设备和教学资源要落到实处。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一些农村学校改变教学现状,配备了一些电脑、录音机及一些幻灯机。但仍缺少一些应有教学设备,如:上课时只有电脑、没有电视,缺少实物投影仪;信息技术课程中所需要的软件而在电教设备中没有;没有便捷的摄像设备,不能将生活中的适用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希望上级部门多引起重视。

在农村学校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有力措施,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更多更精深的教育技术,学校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体现教育现代化。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实践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会拥有灿烂的明天。

篇18: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今天,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由于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其审美取向的偏差,人文关怀的不足,以及在此背景下凸显出来的技术化、功利化、世俗化取向都日渐成为不争的现实,不仅左右着小学音乐教师的判断与选择,而且关涉正常的教学活动及其育人效果。因此,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如何才能适应变迁的社会环境,在目前教育环境下强化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音乐教育作用,便成为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首要问题。下面我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听赏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听赏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所拥有的资料很少;其次,他们还不懂得怎样去欣赏。这样,他们就不喜欢上听赏课,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听赏的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1、身临其境

意境是美学的核心范畴,是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在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鸟叫虫鸣、水流草动、雨落风起,等等,这些都是音乐语言的重要来源。如《野蜂的飞舞》、《雨滴前奏曲》等表现的'就是大自然的声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没有反复的听、鉴别、训练,听觉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农村学校周围有着广阔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场”,具有城镇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田间听各种鸟叫,听风吹禾苗的声音,听各种农机具的声音,听各种劳动的声音;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下雨时红薯地和玉米地雨打叶子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记忆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声音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

2、借景生情

音乐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听觉享受。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也能把你带进崇高的文化世界。在那欢快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忧伤,多了几分快乐地笑声,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教音乐欣赏课《小傩面》时,我出示仫佬族的风土人情景图,在欢快的歌声中把学生引入少数民族的原始世界,让学生细细体会作者欢快的心情,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多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和原始文化。让学生通过带面具反复感受歌曲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同时使自己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3、鼓励表述

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大致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三个阶段。欣赏者必须通过亲身聆听音乐,直接接受音乐信息,获得直观审美感受。特别是在音乐审美体验阶段后,欣赏者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再创造活动。想象、联想和情感在欣赏审美体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欣赏者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与音乐作者发生了情感共鸣。这是更高层次的欣赏,是欣赏的深化。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接触面较窄,而且语言能力低,我对学生表达不做任何规定,可以不用专业术语,也不分对与错,只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认识与感受,重在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不论学生说得好不好,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二、音乐课欣赏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当代世界大小民族约有两三千个,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加上各国文化交融下生成的新生音乐,现代音乐呈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就我国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音乐都不尽相同,我们想通过某人的演唱或演奏来完成都是不可能的。另外音乐的体载、演奏形式,演唱特点的多样化,都决定我们不可能亲身亲历。这时,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为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喜欢动画形式的音乐作品,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我们的音乐课形式多样,上得有声有色。例如动画片《狮子王》中的很多曲子都很好非常具有表现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让学生分析音乐情绪的变化在片中的运用。音乐随生动的情节而变化,加上漂亮的画面深受学生的喜爱。多媒体的运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突出所欣赏音乐作品鲜明的基本形象,确定“听”的内容。

二要重视生动形象的歌词,明快的节奏,符合乐曲主题的解说,并以此选择不同的“听”的方法。

三要合理处理欣赏与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侧重积累听觉记忆和欣赏经验,积极进行教师演示“说”和学生表述“说”,引导学生将欣赏到的模糊的音乐感受“说”出来,深化欣赏,将欣赏“进行到底”。

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处理好了这几个方面,音乐欣赏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19: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改革在我县自秋季实施以来,已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天把这些问题疏理出来,愿与大家共勉。

新课程改革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由教育部组织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能力和实际运行情况,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在农村能否成功,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程改革运行多年来,大部分农村教师已普遍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新课程教学,但一些实际问题仍困扰着农村教师,并成为他们进一步推进这一实践的障碍。

篇20: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论文

1.1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课程实施资源缺乏。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在我们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于保障,无法满足教育的正常需要。虽然国家对农村教育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密切的关注,但是由于农村已有的资源条件比较差,现在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1.2评价改革的滞后,致使学校和教师顾虑重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农村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传统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唯恐学生成绩下降抹杀了自己一年半载付出的艰辛劳动。传统的评价导向就像牵牛鼻子一样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目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很健全,学校基本还是采用原有的评价标准,偏重结果,忽略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这种评价无形之中使教师说归说,做归做,不自觉地又走到了重视分数的老路上来。许多教师不敢做“冒险”的实验,担心一旦学生成绩不好,因此,只好固守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1.3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

在课下,一说起新课改,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www.fwsir.Com)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不深入。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

1.4教师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大多数老教师对新教材不适应,教学方法不灵活。

新教材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乐于参与探索过程。而有的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把握教材的脉搏。只了解教材的外表形式,不懂得教材的科学内涵,不能灵活掌握教材。

1.5校本培训还不到位。

农村教师缺少课改中的过程培训。如果说教师上岗前的培训是“未雨绸缪”,那么上岗后的过程培训则是“雪中送炭”。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培训在农村学校仍步履艰难。主要表现在:雪中送炭的机会太少。教师在岗前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一接触到课堂实践,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往往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2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2.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针对当前农村新课改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政府应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给予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课改专项经费”支持、加快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步伐等方式,支持农村的课程改革,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科的整合提供物质保障条件。

2.2内外并重,从根本促进农村小学教师发展。

新课程条件下,农村小学教师要实现真正发展,应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教师外部环境方面加强建设,以使教师真正适应新课程要求,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师自身建设方面,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在新课改中,农村教师应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教师发展等理论,了解教育科学的发展现状。教师应注意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并及时传播出去,使农村学生能够了解当今社会的变化和最新科技发展的动态,提高教师对新文化、新技术传播的社会效益。二要提倡教师参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教学研讨。教师要将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及时写成问题,并形成教学研究档案。可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沙龙,在反复交流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三要在教育实践中,提倡教师敢有所作为,善于有所作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先做表率。教师更应该根据自身和当地的'情况,将学过的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应用到教育实践中,要善于创新,创造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风格。

2.3加强教研培训的力度。

教研培训方式应多样化,从实际出发。加大校本培训是最为有效、最经济的培训方式,对于农村学校更是如此,使学校变为培训的中心,教室是培训场。组织者和实践者在教学行为中是对话、交流的和谐方式,使课程改革处于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能使问题真正得以发现和解决。

2.4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

⑴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的导向有了改革,才能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程度来评价,使评价既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又能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更能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对学生的评价应有利于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应是科学的评价,不能只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知识而轻品德。要把知识和品德视为同等地位加以评价,对知识的考查可以是多元的、多次的,改变单纯的“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对学生品德等方面的评价可采用建立学生成长的记录卡,让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考评,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活动方面一定结合农村的实际,联系日常生活、组织开展活动。

新课改对农村教育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任重道远,现在需要尽快全方位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积极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村学校在新课改中的行动能力,才能走的更远,才能顺利完成这重大的历史使命。

篇21:农村小学教育督导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督导论文

【摘要】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现代教育,构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它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关键作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如何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特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浅析

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国家三部委“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乡镇现代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使全国农村中小学生能够与城镇学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相对简陋,优质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例如部分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学点只有1―2名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对学生采用的是复式教学方法,学校纵然有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也未能够得以充分利用。

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有待加强

虽然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但一些偏远山区学校的网络接入至今尚未实现;一些学校虽已接入网络但网络速度及稳定性还不够,已有设备和网络条件需要改善;计算机等设备大多需要更新换代,生机比还不达标;缺少教学资源应用的硬件环境,用于实现信息化教学设备比较缺乏。

3.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和信息技术专管人员严重不足

绝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课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一人多岗,一师多“能”,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率低。

4.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落实不到位

一些农村学校添置教学装备的专用经费得不到落实,生均经费中用于设备购置、维护费的专项经费未能按规定使用,上级部门拨付的现代教学设备形同虚设,严重制约了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5.学校激励机制未健全

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与同级教学人员设置的待遇还存在差距,从而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对策

1.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城乡教育质量

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保障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组织督学和有关专家定期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尽快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例如广西从起每年定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同时,还要加强对在职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要把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鼓励信息技术教师下乡支教,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

3.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

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运行维护、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作为投入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信息技术设备购置、运行与维护、教学软件购买及应用等经费列入公用经费使用范围。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切实稳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在提高其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地位和待遇(信息技术教师应与同级教学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相同),充分发挥学校教学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表彰制度,激励学校、教师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建立督导制度,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估

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督导评估方案,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并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督导评估工作,确保农村学校亦能走上信息化教学轨道。

三、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1.高度重视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工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先后实施了“薄改计划”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项目,使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局面,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全面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努力使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学校信息教学装备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工作的督导与评估;要加强信息化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切实稳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在提高其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地位和待遇(信息技术教师应与同级教学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相同),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的使用效益。

3.尽快推进农村现有教学人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目前的农村教师尤其是边远山区教学点的老教师已习惯于“一间屋子一块板,一张桌前站一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开嘴说一天”的陈旧教学方式,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农村学校充分利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项目设备,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篇22: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建议论文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建议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学生教育问题的关注度在逐年提高。现在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学早已不满足仅仅是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现今的教育要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家长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在提高。现在德育已成为小学教学的中心,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中,对于德育工作更加重视。德育要求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可以说在教育未成年人方面,德育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在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并非易事,学校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才能够总结出最适合该学校的德育方法。就现今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思考

在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下一代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祖国未来的希望属于下一代,而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属于下一代的,只有将下一代教育好了,这个家庭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这个国家才能够更有希望。随着人们对学生教育关注的提高,现在的教育体系也在逐渐改变,而且随着人们对于教学的研究,现在教学体系越来越完善。对于小学生而言,全面学习、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对德育工作做到正确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学生仅仅是在学习上优于他人早已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做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而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地基打得好,才能够盖好楼房,对于孩子同样适用,因此就要求小学的负责人员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虽然德育的理论实行至今,但在一部分农村小学中尚未得到重视,因此小学的负责人员正确地认识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正确认识,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在学校中进行德育工作。学校的领导对德育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可以通过许多的方式对该学校的工作人员普及德育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发宣传手册,开会或是先进的工作人员进行讲座的方式来让更多的职工认识德育的重要性。

二、加强教师的德育素养

学生的个性和性格在小学期间并未完全成型,而儿童爱好模仿,喜欢向亲近的父母或是老师学习,而在小学期间,老师与学生会在较长时间内待在一起,因此加强教师的德育是很重要的。而现在,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落后,同时信息也不太发达,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一些小学中存在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不一致对待,不认真授课的情况,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就像对小学生的德育一样,教师的道德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的道德素质是需要经过长久的教育才能够形成的。同时,社会的所有行业都处于一种状态,那就是常常会出现新的员工,所以对教师进行长久的教育,包括新老教师一起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并且,随着现今社会的进步,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愈加提高。当教师具备合格素质时,学生会自主地向教师学习,同时教师在平时授课的时候,融入德育,也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融德育工作于平常的教学中

“教书育人”一词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还包括育人。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是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应把德育工作融于平时的授课中,当然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教师对自身所传授的知识一定要相当的了解,同时教师本身的素质一定要好,并对德育工作有一定了解。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中的课文都是较优秀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于文章中作者所想要赞扬与批判的进行思考,并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同时鼓励学生学习文章中的优秀品德来达到德育的目的。英语亦然。而数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知识背后的事情,了解数学家们的美好品德,并鼓励他们学习。当教师将德育工作融于自身的授课中时,德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同时一定会有很好的成效。

四、应开展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德育工作

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仅仅通过学校是不够的,小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家中的,因此做好家庭中的德育工作,同时也很重要。学校应及时与小学生的父母沟通,并为他们普及德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德育中的重要性。无可厚非,父母在小学生的德育中起到领头人的作用,父母是小学生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他们最崇拜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会不自主地向父母学习。因此父母做好自身的德育工作很重要。

五、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进行是困难的,同时也是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在小学做好德育工作是对孩子做得最负责任的事情之一。学生的个性和性格在小学期间并未完全成型,在此期间树立良好的个性和性格是很重要的。当然,做好德育工作,不是简简单单的,需要学校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断地思考与改进。当然,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儿童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总之,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8).

[2]刘德义.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02).

[3]高双.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

[4]王雅芝.运用学生思想矛盾斗争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S1).

[5]张海云.浅谈增强小学德育针对性的有效方法[J].科技信息,2009(24).

[6]赵正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4).

篇23: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一、我国推行小学素质教育的背景

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国际发展的核心力量还将是人,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剧烈变革的时代,各国纷纷打出教育改革牌,在教育体制、内容、方法上进行了频繁的变革,透过这些变革,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他们的危机意识和对教育的期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整个国际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想在这场持续的博弈过程中站稳脚跟,必须注重对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我国也要进行教育改革。因此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浪潮的大背景下,依据国情以及国家教育发展现状,并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走势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横向参照,提出了素质教育,来对国际教育改革浪潮做出一种应答,同时也把素质教育的推进普及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实现良好融合的良性载体。在这样一种国际国内背景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也开始加入了素质教育的改革轨道上来,并与国内其他教育层次的教育改革在承接和互动上发挥着作用。

二、我国推行小学素质教育的原因分析

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整个生命教育过程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整体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良好培养和发展,使其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我国在小学阶段也推行了素质教育,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模式制约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应试教育首先为了追求所谓的升学率,打着“精英教育”的幌子,对学生进行分化教育,使得教育的导向性明显扭曲,丧失了教育的公平性,导致学生出现厌学逆反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次应试教育的课程教学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他素质教育的地位,就会导致学校培养的只是读死书的“考试型”人才,使得很多学生出现人格畸形发展特征,严重制约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最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材和课程的编写与制定未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主要依据,教材的编写者和课程的制定者很大程度上会把自身的主观价值强行介入到教材编写和课程的制定过程当中,因此就会存在极大地不合理性,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和课程只会造成“让孩子不能够做孩子”的后果,最终会制约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基础教育的关键地位

随着义务教育的日益普及,社会大众逐渐认识到了基础教育的关键地位,同时国家也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加大了向基础教育倾斜的幅度,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但是真正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外在的硬件支持,还需要内在的软件营养对其进行填充。长期的应试教育一直不断的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基础教育的地位曾一度得到置疑,于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基础教育改革客观的呼唤着素质教育的填充,来维系基础教育的社会价值。

3、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要求进行素质教育

由于进入学龄期的孩子会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而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而且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也就表明教育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能力、素质、意识、人格、习惯等心理因子培养和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小学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心理是否得到健康成长。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方法上都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定制定的,所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素质教育。

三、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对策

1、重视德育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德育教育应该始终摆在小学教育的关键地位,重视和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所裨益的。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需要依托于传统的课程和教材,比如《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相长,既要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多做好人好事,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除此之外,还应同时加强学生的孝道教育,通过亲子互动游戏、做家务和向写信父母表达爱等多种方式,开展感恩教育,提升学校的社会责任意识。

2、加强体美劳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体美劳教育是培养学生特长和爱好的重要途径,智育教育可能会培养考试型人才,但如今社会真正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在小学教育阶段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因材施教的强化这种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把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尤其对于个别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更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进行培养教育,提升其学习方面的自信心,最终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素质教育培训

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小学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关注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等的相互关联。[1]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定期开展针对小学教师的素质教育培训,提升小学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认知水平,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高艳红、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教育生态学思考[J]、教育评论,(10):49-51、

篇24: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清末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由此可见,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对于个人与国家的未来都至关重要。

一、改变思想认知,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学生的基础义务教育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许多残存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目前在我国许多边远地区,仍然对于学生的小学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不够。为了祖国的发展与学生的未来,国家与社会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认知,积极致力于小学生的基础义务教育建设。以一所普通的村办小学为例,虽然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校园的基础设施落后,但是学校领导依然要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加强自身的思想方面的建设,积极倡导“让每一农村孩子都有学可上”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把村办小学越办越好。学校领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思想建设。学校领导作为村办小学一切事物的主导者,要为村办小学其他教师起到表率的作用。所以学校领导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地把“弱小的”村办小学一步步壮大。例如,学校领导可以定期开教师例会,在例会上学校领导与其他教师一起研讨在学生小学义务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知识特长,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让学生接受更好的科学文化知识。

2、发挥自身才能学校谋福利。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村办小学总是“缺砖少瓦”,导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害。村办小学的学校领导在向更高级别教育机构,如市教育局做工作汇报的时候,可以发挥自身才能,请求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加大对于本校的教育经费投放,以便更好地完善村办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设备的完善,提高村办小学对学生的教育质量。

二、加强教师教育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由于村办小学教学条件简陋以及教师的待遇不高,使得村办小学很少有专业教育水平高的教师前来任职,从而导致村办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现象的出现。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加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目前村办小学中教师的专业教育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的方法。教师在为学生授课的过程中,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的目的;同时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正确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并完善他们自身的知识体系。基于村办小学的教学实际,提高教师的专业教育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师加强自身教育。一个对学生拥有强烈责任心的村办小学教师在发现自身的专业教育水平有所欠缺的时候,一定会主动地去弥补自身专业教育体系上的漏洞,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教育水平。例如,村办小学数学教师在闲暇之余,可以熟读《小学数学教学要领》这类书籍,并把从书中受到的启发运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的目的。

2、学校开展教师教学大赛。村办小学为了检测教师对学生的的实际教学效果,提高他们的专业教育水平,可以定期开展教师教学成果评比大赛。在教师教学成果评比的过程中,一般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比较对象,看看哪位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成绩更好。让教师在心理上产生“攀比”,激励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对自己学生的教育质量。

三、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提高学生教育质量

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完善的监督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很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办小学虽然教学条件简陋,但是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反馈机制,这样才能让村办小学各项事务正常运转起来,最终达到提高对学生的教学质量的目的。监督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同时也方便了学校领导与家长双方对学生在生活与学习等各方面的保护与管理,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村办小学这段学习时光充满美好的回忆。具体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如下:

1、学校领导的监督作用。学校领导作为学校一切事物的“统领者”,对于村办小学的一切事物,都要从管理水平上负起责任。学校领导大到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管,再到学校基础教学设备的监管,小到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监管,学校领导都要负起责任。在村办学校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体制,为教师分担监督的责任,从而帮助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家长的反馈体制的建立。家长作为学生的课堂外的第二任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学校进行交流互动。让学校教师清楚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让家长知晓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家长反馈机制的建立,加强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两方面都更好地清楚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他们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到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的目的。

3、学生自评体制的建立。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状况最为了解。学生及时地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并把评价出来的结论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自评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科学文化知识,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以此来弥补因为村办小学教学条件简陋,而产生的与其他学校之间的的教学差距。

结语:虽然村办小学教学条件简陋,教师专业教育水平不高,但是通过学校领导加强自身思想建设与监督力度,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教育水平,家长时刻与学校进行沟通,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等各式手段,最终还是可以达到提高村办小学教学质量,让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有关小学教育教学的论文

教育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探讨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论文

小学习作教学改革新思维的论文

小学教育教学随笔论文

谈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 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论文(共24篇)】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2024-01-07

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论文2022-12-20

调查报告教师评语2023-07-27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读的训练论文2022-12-12

有关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论文2022-12-12

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策略论文2022-12-20

小学语文老师写教学论文2024-05-09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大全2023-07-08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2022-05-22

从一题多解角度浅谈创新思想的培养论文202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