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 论文

时间:2022-04-30 13:13:18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要过来啊”为你分享16篇“谈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 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谈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 论文

篇1:谈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 论文

谈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 论文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浦承祥)

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整体试验,是跨世纪的教育工程。我校是上海市重点中学,1991年被命名为上海 市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学校并全面正式进行试验,历时近六年。我有幸始终参与这项重大的实验工程,从事于英 语教学第一线,为高一至高三英语首轮试验的园满成功、为学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成绩 会考成绩 AB率 及格率 高考成绩 升学率届数\ 94届 89.31 83.1% 100% 118.78 99% 95届 91.9 89.25% 100% 111.2 100% 96届 94.88 93.7% 100% 117.32 98.4%

96届市重点中学平均分114分,我校超3.32分。六年来我在不断学习、探索新教材教学实践中, 对教材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体会。

一、结构・功能体系

新教材是以《结构功能法》为体系编写的。它适应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英语教 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多层次的人材。

新教材吸取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在丰富的多样化的情景中学习语言知识,以语言 交际为纲,重视激发学生学外语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大量听、说、读、写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中掌握四会 技能。

统编教材是以语法为体系编写的,教材强调英语语法结构知识,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为目标。教学中强调 机械操练,学生往往被动地听,呆板地记,机械地读,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学生难以用英语表达思想,培 养的学生常患“聋哑症”。

对比新老教材的编写原则、课程教材安排和教学方法,归纳起来结构功能体系的新教材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现代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体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 本质功能。

2.符合语言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3.课程中设置大量情景,强化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在各种不同情景中学生能较得体地进行言语交 际活动。

4.教材体裁丰富多样,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思想性,寓教于乐,寓思想教育于外语 教学之中。

5.课文短小精悍易于理

[1] [2] [3] [4] [5]

篇2:谈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

谈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浦承祥)

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整体试验,是跨世纪的教育工程。我校是上海市重点中学,1991年被命名为上海 市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学校并全面正式进行试验,历时近六年。我有幸始终参与这项重大的实验工程,从事于英 语教学第一线,为高一至高三英语首轮试验的园满成功、为学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成绩 会考成绩 AB率 及格率 高考成绩 升学率届数\ 94届 89.31 83.1% 100% 118.78 99% 95届 91.9 89.25% 100% 111.2 100% 96届 94.88 93.7% 100% 117.32 98.4%

96届市重点中学平均分114分,我校超3.32分。六年来我在不断学习、探索新教材教学实践中, 对教材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体会。

一、结构・功能体系

新教材是以《结构功能法》为体系编写的。它适应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英语教 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多层次的人材。

新教材吸取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在丰富的多样化的情景中学习语言知识,以语言 交际为纲,重视激发学生学外语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大量听、说、读、写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中掌握四会 技能。

统编教材是以语法为体系编写的,教材强调英语语法结构知识,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为目标。教学中强调 机械操练,学生往往被动地听,呆板地记,机械地读,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学生难以用英语表达思想,培 养的学生常患“聋哑症”。

对比新老教材的编写原则、课程教材安排和教学方法,归纳起来结构功能体系的新教材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现代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体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 本质功能。

2.符合语言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3.课程中设置大量情景,强化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在各种不同情景中学生能较得体地进行言语交 际活动。

4.教材体裁丰富多样,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思想性,寓教于乐,寓思想教育于外语 教学之中。

5.课文短小精悍易于理解,有利于交际。语法知识采用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循环编排,难点分散 ,以低引高,逐步掌握。

6.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易于激发思维,学得主动,用得生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7.听、说、读、写合理编排,循序渐进,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解题能力。

8.课文中设置Guide Writing专项,给出关键词组句,并用范文指导,在反复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9.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投影仪、广播、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等,大幅度提高了 外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0.三个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诚然,新教材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再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教师要不断进修,更新知识,自 我提高;要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丰富的知识进行三个板块的教学。

二、优化课堂积极学习的模式

1.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模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以学生是外语学习的主人翁为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 各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注意建立优化课堂的整体―部分―整体的积极学习模 式,具体化为情意、情景、结构、规则、交际,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1)激发兴趣,创设英语学习气氛

激发兴趣是激励情意的重要因素。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 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

为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中,在课前我常用Daily Talk作为热身运动。根据课程要求和实际需 要,分为以下几类。

定向型:把所学课文前两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自编对话进行表演活动,如前两课语言功能为“Giving Warni ngs”和“Espressing Compliments”,要求学生围绕这些功能编写对话,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思想教育型:有“谈学习体会”、“上海的变化”、“介绍伟人”、“新闻交流”、“学习习惯和计划介 绍”等。

知识能力型:有句型练习、天气预报、写通知和Free Talk等。

兴趣型:有乐器演奏、英语歌曲、讲故事、小品等。

2)创设情景,激活思维

言语交际是人脑思维对客观情景的反映。言语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离开情景交际活动就 难以实现。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 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表达思想,即言语交际活动,要有语言材料和语言 信息为基础。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基础上,才能激活思维,畅所欲言,这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关键。

以教学高中英语第六册第2课中Expressing Certainty/Uncertainty为例,我补充了如下语言材料以创设 新的语言情景:

a.Asking if sb.is certain or uncertain about sth.(询问某人是否确信某事)

&nb

sp;  Are you certain of a welcome? 你肯定会受欢迎吗?

篇3:谈钢琴教学创新模式论文

谈钢琴教学创新模式论文

高校钢琴课是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教师通过钢琴弹奏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确保景观两年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必要的弹奏技能、音乐表达能力和相应的视奏水平,并熟悉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程度的乐曲。因此在当前的新环境下,高校钢琴教学必须要将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来推动创新,有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恒心,有效提升高校钢琴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真正推动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一、引入创新活动,激发学生思维

对于钢琴教学创新活动的引入,可以从创设教学氛围开始,只有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信心,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立足在高校钢琴教学内容和要求之上,积极引入创新活动,突破原本单一、枯燥的讲授型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于钢琴知识的掌握情况,积极开展课堂即兴表演活动,在满足学生表演欲望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特色风格。

二、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高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引导和启发,这同样也是构建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当前钢琴教学过程中,普遍都是采用传统集体式的教学方式,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同时还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专业基础都是不同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对于乐谱、技法和表现能力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存在差异的,那这样就形成了教学中的矛盾,甚至还会影响钢琴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关注主动探索

探索式教学作为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探索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激发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主动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基础,去自主研究钢琴学习和练习中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探究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减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利于学生自主感悟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并有效掌握各个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建立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独特认知,利于形成学生独特的演奏风格。

四、重视音乐设计

高校钢琴教学本身就有八个级别,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的技术水平,来进行定级和音乐设计。比如在三级练习过程中,就可以进一步加强手指的独立训练和较灵活的跑动,学习和掌握装饰音、颤音和节奏较复杂的技术,并学用踏板,进一步加强音色和力度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有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弦、减七、属七和弦等。学生可以练习叶露生编曲的《兰花花的故事》、贝多芬编曲的《献给爱丽丝》、储望华编曲的《闪闪红星放光彩》等。而一些学生在四级练习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各种弹奏技术,加强学生的速度训练,提升学生对于声部、音色、音量、力度控制的能力,其在曲目练习过程中,可以选择储望华编曲的《南海小哨兵》、陈培勋编曲的《旱天雷》、巴赫《二部创意曲》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技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真正推动学生的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钢琴教学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及时反思自身的问题,纠正自身的错误,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技巧,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钢琴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非非.钢琴教学理论与方法的融通-评《方百里钢琴教学法》[J].大学教育科学,(05).

[2]方璇.论钢琴教育的基本要素[J].艺术教育,2017(19).

篇4:动画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动画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为了推动我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的动画产业基地,各大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动画专业,招收了大量的动画专业学生。在这种形势下,动画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高校动画专业为例,探讨基于数字艺术的动画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数字艺术;课程设置;“知识树”;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益革新,数字和信息处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领域,拓展出数字艺术。“所谓数字艺术,可被诠释为这样一种艺术形态:艺术家利用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类数字信息处理设备,通过构建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的创作平台,对自己的创作意念进行描述和实现,最终完成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作品,并通过各类与数字技术相关的传播媒介(以网络为主)将作品向欣赏者群体发布,供欣赏者以一种可参与、可互动的方式进行欣赏,完成互动模式的艺术审美过程。”①与数字艺术同源的有数码艺术、数位艺术等。数码艺术延伸到教育领域,直接催生出众多的专业,如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网络交互设计专业、信息艺术设计专业等等。动画与数码艺术的联姻,使动画自身的属性得到了拓展,也使动画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具有了新的特点。因此,基于数码艺术的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动画专业是传媒或艺术类院校的重点专业,每所院校都会讨论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分析基于数字艺术的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等问题。

一、“知识树”教学模式的确立

众所周知,一粒种子必须有足够的养分和充足的阳光,才能够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学习过程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提出“知识树”的概念。

(一)人文科技知识的吸收

基础理论课程,比如设计美学、影视动画编剧、科技概论、戏剧文学、中外美术历史、中外文化概论等,不但能够提供足够的基础文化知识,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大学生不仅要谋得职业,还要做得事业。这是知识树的根基部分。

(二)知识技能工具的掌握

相关学院和系部建成了电脑工作站机房,开设了多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应用、数码造型基础、动画运动规律、原画、场景、角色设计、平面立体动画造型软件如ADOBEPHOTOSHOPCS,ADOBEIILUSTRATORCS2,FLASHCS,ANIMO,3DSMAXMAYA的使用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动画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完成专业领域的基础绘制与创作。学生找到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方法,能够描述和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念,学习成为一件体验创作快乐的事情。这相当于知识树的枝叶部分,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机会。

(三)创意思维表现的训练

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引导性。在掌握基本的技能之后,还需要专业的思维,也就是动画的思维。动画具备电影的.视听特性和动画的绘画特性,要训练动画思维,就要在课程设置上加入剧本写作、视听语言、分镜头脚本创作、导演基础、表演基础等内容。通过训练动态思维、想象思维等,使每个学生的想象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这个过程好比修葺知识树的枝叶,使树木茁壮成长。

(四)实践项目成果的转化

经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创意思维表现的训练之后,加上项目实践环节,目前有些学校实行的短学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夏季实践学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成项目创作小组,完成短片的创意、制作以及成果的转化。或者学生进入公司企业进行实践,接受市场检验。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得到锻炼,也可以让教师查找教学上的缺失,以便及时弥补,可谓一举两得。创作的动画作品可以参加每年举行的动画节、电影节。如果作品能够吸引到投资,可以进行下一步商业开发;如果作品可以拿到奖项,还有助于学生获得工作的机会,这就是收获果实的环节。目前,“知识树”教学模式的成果收效日益显现。

二、“知识树”教学模式的分析

古人云: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②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要切合实际,符合教学规律和相关教育理念,数码艺术的教学既要继承传统的教育观念,又要符合现代大学的教学理念。

(一)模式特点分析

“知识树”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渐进式”学习和“捆绑式”教学。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形成“井”字形的框架结构,一年级和二年级为横向黑色区域,三年级和四年级为竖向黑色区域,交叉的白色区域为实践环节,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体现出捆绑式教学和渐进式学习模式的特点。大学四年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属于获取人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阶段,三年级是知识总结和思维训练阶段,四年级是实践和成果转化阶段。而每个年级的知识结构都环环相扣,中间都有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就是实践环节,展示学生作品和教学成果。这样,教师可以查找教学上的缺失,学生也得到了实际锻炼。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位,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起始阶段进行干预和把握,做到教与学的捆绑。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教师就应在哪个环节及时纠正和调整。学生要在渐进式学习过程中完成一系列作品,就不能松懈。这种层级递进的模式,既符合传统的教学规律,又贴近现代教育的理念。大学的“教”应该尊重教师的权利,让教师发挥教学热情,使之能够从教学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大学的“学”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提升。这两个方面互为关联,缺一不可。针对这一模式,相关教学系部可以对一些课程进行调整,分为专业骨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针对专业骨干课程,每个学期结束都要进行一次作业和作品的汇报展出,每一个学生的平时作业和考试创作作品都要在专业展厅进行展出。这样有助于消除一部分学生“混”学分的思想,有助于对于全体学生起到督促作用,使教师易于进行教学管理。

(二)专业特色凸显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开设动画专业的本科院校不少于400所,加上民办院校、高职院校等,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多达1000余所。这些院校的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质量也良莠混杂,如何差别化办学、特色化教学是这些院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实现专业化办学、特色化教学,首先就应该明确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动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具备人文基础、创新思维、表达技巧和实践运作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凸显特色,在软硬件建设上加强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要专业化,管理要科学化、人性化,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特色化教学的关键是要有特色课程设置,目前相关学院动画专业正在建立一套主干课程教学计划。比如,正在准备实施的“实践项目”教学,每个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至少要完成两个短片,在二年级学期末,学生要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短片,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至少要完成一部成熟的短片制作。到毕业设计阶段,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要有制作短片的经历,都能参与到创作的环节中。另外,除了特色课程设置以外,还要有特色化教师。有专长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特色项目的设计,能使有天赋的学生发挥一技之长,专业特色也就此产生。

三、总结

基于数码艺术的动画专业设置要构建厚实的创作基础,包括人文基础、技能保障、思维训练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国产动画的原创实力靠的就是创造性思维。另外,学生的培养最终要贴近动画行业的实际。学校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生最后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教学模式的革新离不开社会的实际需求。针对实际项目和市场进行教学模式探讨,根据动画业界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实现教学成果转化、凸显专业特色,是目前各院校动画专业的立足之本。

注释:

祥忠:《数字艺术论(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版,第12页。

②参见《百度百科》“朱子读书法”条目,

篇5: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论文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缺少护理专业的专用教材,且其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护理专业的需求,未能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现有供本科护理专业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与供其他专业用的教材并无明显差别,如国内大多数高等护理教育使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仍与临床专业共用由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教材;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针对护理专业编写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打破了长期沿用的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教材编写模式,但大多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内容的选取侧重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坚守基础课程的定位;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人体结构学》教材,把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内容融合为一体,但90%以上护理学院本科生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属于两门课程,分别由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承担,教学与考核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近年来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教学借鉴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形式,部分高校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护理应用解剖学两门课程分别开设。实践已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对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切实可行的。不但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也为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鉴于国内高等护理教育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合近年来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理解剖学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近几年我们开发的《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1]融为一体,编写适合本科护理教育的《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势在必行。

篇6: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论文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为学生以后临床护理服务,但临床上到底需求哪些内容?如何根据护理职业岗位需要重组《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真正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如何确定教材结构、教材形式以及编写思想上的创新点?特别是教材编写思想上的创新;如何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护理解剖学》教材的编写中?首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各级护理工作统计中急危重症监护病人显著上升;随着介入治疗的大量开展深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急剧增加,术后导管护理大量增加;尤其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专科护理操作如心内注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泪道冲洗等逐渐增多。其次,分析以上述临床护理工作调查结果设计座谈提纲,组织高年级学生、临床护理专家召开座谈会,主题贴近护理岗位来确定编写重点内容。如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定位编写教材突出全身体表标志内容;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编写教材突出表浅血管神经体表投影;为提高学生防范失误的能力编写教材突出与各种注射、穿刺、插管、急救等操作定位、操作技术控制的解剖学知识。最后,结合对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学教研相关文献检索分析,最终确定编写思想、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的创新,形成详实的文字材料并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最后通过课堂实践,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用于教材内容的调整上,以编写出既能够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又能兼顾终身教育的高等学校《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篇7: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论文

3.1思想创新

在教材编写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为护理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必须够用理论知识的基本原则,重在基础,贴近临床,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人文精神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2]。

3.2内容创新

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紧贴护理岗位需要,同时保证人体解剖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凝练。内容选择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职业需要,以够用为原则,尽可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教材编写中。对与护理专业关系密切的内容充分描述,如运动系统内容突出全身表面标志、易于发生骨折和损伤部位的解剖知识;如内脏学突出各系统重要脏器位置、结构功能,尤其要突出内脏插管涉及的脏器和部位;如脉管系统突出心、全身动脉主要分支、表浅动脉压迫止血点和全身浅静脉等内容;如神经系统突出周围神经重要分支、与注射和体位性神经损伤等有关内容。同时在护理专业工作领域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在各章节中尽可能渗透环境保护、人文知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对其他内容只作一般介绍。如腹腔血管和神经的分支分布、出入脏器的结构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运动系统部分内容等进行删减和压缩。

3.3形式创新

在教材总体结构和表现形式上尽可能做到贴近专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3]。根据高等护理教育需要,重组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本教材是医学基础课程贴近护理专业教学的有机尝试。全书分为9章,每章前设置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大纲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每章内容分基础模块和护理应用模块2部分,基础模块在内容选择上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护理专业需要,使其内容符合护理专业岗位执业标准。基础模块中“知识卡片”是护理专业知识的拓展(如学科进展、学术前沿等),体现专业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护理应用模块结合临床常用的诊疗、护理操作技术,从解剖学知识应用的角度上,研究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阐述操作的定位、局部层次结构与操作的关系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提前感受基础知识与应用的结合。在护理专业工作领域、服务人群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专业模块中尽可能渗透环境保护、人文知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每章末设置思考题,紧贴执业考试内容和题型,尽可能利用临床护理案例展现解剖学基础知识点,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4]。如第七章感觉器:上部基础模块包括第一节视器(分眼球、眼副器、眼的血管和神经)、第二节前庭蜗器(分外耳、中耳、内耳);下部护理应用模块包括泪道冲洗术、球结膜下注射术、球后注射术和咽鼓管导管吹张术共四节内容,每节内容包括应用解剖和应用要点;正文后临床护理案例如:某高校大一男生,游泳后出现双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接着出现眼皮红肿、怕光、流泪,早晨起床眼皮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就诊后医生诊断为:急性结膜炎。请运用视器相关知识指导结膜炎病人局部滴眼药水,如何滴入眼药水才能使其与结膜完全接触?滴完后常常需要自己用手指尖按压该眼内眦角处,请解释其原因?为避免急性结膜炎的传染流行,如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编写《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将人体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即使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又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增强学习兴趣,是解剖学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革新的一种尝试。期望这种尝试能使学生不再感到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枯燥无味,难学难记,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应用它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护理应用能力。形成人体解剖学教学与临床护理应用的零距离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充分体现《护理解剖学》教材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刘桂萍,张伟宏,吴爱群.护理应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8.

[2]张伟宏,赵秋民,刘桂萍.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的临床与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4):492-493.

[3]张伟宏,郑老须.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156-224.

[4]范真,张伟宏.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14:192-243.

篇8: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论文

摘要:鉴于国内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融为一体,编写思想创新、教材内容创新和教材形式创新的《护理解剖学》教材,切实体现《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的专业性,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

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近年来护理教育发展迅速,护理教育研究也日渐深入,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构建适应护理专业岗位特点,符合护理专业知识结构需要,符合高等护理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进而形成独立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加强教材改革与建设直接关系到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现已成为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如何建设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和目标要求的教材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篇9:教学模式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一

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新药研发概论整合(中)药学专业的多门专业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案例讲解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新药研发概论;案例讲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新药研发概论整合了(中)药学专业的多门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开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程首先介绍新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思路与程序,介绍如何利用文献情报和市场情报等进行新药研发的选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然后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介绍新药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原则要求等,最后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介绍新药注册申报资料的撰写要求及申报与审批的规定,为学生打下药品及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的基础。

根据新药研发概论课程的特殊性,该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合新药研发概论课程的教学情况,采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较为适宜。

1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介绍

1.1案例教学法

[1-3]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即围绕一定的培养目标,把真实的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分析和决断的案例。

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在精心选择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代表性案例的基础上,具体讲解案例,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将基本原理与方法融入其中,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该方法一般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使用,比单纯的理论教学生动易学。

1.2任务驱动教学法

[4-5]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

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蕴涵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轻松主动地掌握新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案例讲解结合任务驱动在新药研发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2.1教材选择

目前虽然有少数关于新药研发方面的专著,但由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新药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相继颁布实施,

其他的政策法规也相应出台,这些专著的内容已经不适用于教学,又无更新的版本,造成教学上无教材可选择的窘况。

教研室根据多年的新药研发课程教学和实践经验,结合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指导原则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自编新药研发教材。

2.2教学准备

确定采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班级,向学生介绍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办法,从而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奠定基础。

2.3案例讲解

上课前一周教师先提出案例,并提出一些思考的重点和要求,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认真思考,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与准备。

在上课过程中,将新药研发的相应内容融合到案例中,这样学生既学习了基本知识,又学会了综合应用。

例如,在处方研究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处方前研究、处方设计、处方筛选和处方优化等研究方法和要求。

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一个案例:某个具体药物如厄贝沙坦分散片的处方研究。

首先了解厄贝沙坦有关关键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粒度、晶型等,对厄贝沙坦生物膜的通透性,在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及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了解。

同样,了解有关辅料的理化性质以及厄贝沙坦与辅料的相容性。

在此基础上,设计几个基本合理的处方,制成厄贝沙坦分散片,再根据厄贝沙坦分散片的性状、硬度、分散均匀性、溶出度等基本性能及稳定性筛选出较满意的处方。

在案例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请不同的学生来回答。

由于学生进行了前期准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案例既学习了处方研究的方法和要求,又学习了这些方法和要求在新药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经过实际教学发现,这种方法与单纯讲解学习内容相比,学生的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2.4任务驱动

2.4.1任务驱动教学步骤a.任务设计: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准备,查阅参考资料,结合教师和相关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设计合适的新药研究开发任务。

b.任务实施:学生分成3~4人一组。

每组学生根据新药研究开发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设计、撰写研发方案,模拟完成新药研发。

c.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PPT展示新药研发方案。

d.讨论总结。

学生和教师针对各组展示的研究方案进行讨论和总结。

2.4.2任务驱动教学首先,任务要科学合理。

教师不仅要根据学时数来设计新药研发任务,还要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及当前的新药研发动态,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较好地完成或基本完成任务。

由于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任务,如果任务太难、太复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完成,或者学生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完成任务,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敷衍了事。

如果任务脱离当前新药研发的实际,不仅完成任务没有什么教学意义,还同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对于学时数比较多、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比较好的专业班组,可以给予比较大、较复杂的任务。

比如,根据当前临床需要、市场供应情况及国家的政策法规,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开发项目,并完成所选项目的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资料的撰写及申报程序的说明。

而对于学时数比较少或者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比较差的专业班组,可以给予比较小、比较简单的任务。

比如,完成一个新药开发项目的选题,并撰写选题的目的与依据;或者完成某个新药的处方工艺研究方案设计;或者完成某个新药药学研究研究方案、药理毒理研究方案的设计等。

其次,在任务实施阶段,小组成员间要分工协作,明确每个部分的主要责任人。

首先每个成员分头查阅文献,然后把每个成员收集的文献集中起来供小组成员共享,每个小组成员利用共享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或撰写申报资料等,

然后由该部分的主要责任人综合每个成员的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形成最终的方案,最后每个成员分头制作PPT,再由该部分的主要责任人综合每个成员的PPT,通过小组讨论形成最终汇报用的PPT。

在任务实施阶段,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要避免一个人只负责一部分,不管其他部分。

比如,一个成员负责查阅文献,另一个成员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再一个成员负责制作PPT,还有一个成员负责PPT汇报,每个成员都不管其他成员的事。

这种形式的分工协作,每个成员只能掌握某个方面的知识,在某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能系统完整掌握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

在任务完成情况展示阶段即PPT汇报阶段,最好由研究方案设计部分的主要责任人来完成,因为该责任人对整个方案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能够把方案设计的理由及优缺点阐述清楚。

在汇报过程中,全班学生不仅要认真听,同时要积极思考。

汇报完毕后,向汇报的小组提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具体的任务和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性、探索式学习,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试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论文

试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论文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有效进行教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课堂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场所,变成展示他们自主学习结果的舞台。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学生自主精神;优化课堂

1平衡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学习方式

论文联盟

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是课堂上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促使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作出迅速、及时的回应,但对学生的回答有限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未留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课堂语言流动形式,基本是师生间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话,未发生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和生生互动。基于这种局限性,我认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以先进的学习观念指导教学,教师首先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才能让学生学会一以贯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善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应该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从问题出发,注重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尊重与关怀,不能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注意将书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已有认知经验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学习、生生合作的作用,寻求教师主导取向的有意义的教学和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学习的折中和平衡,既注重基础又鼓励创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

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它同样具备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如下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完美性。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诱导下形成交际能力是该学科的目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处理好互动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学生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力,本着在情景中掌握匀型结构、启发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进而在情景中探究解疑,培养言语交际能力和发展创造力。

2 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现行的考试内容还是以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如果我们的课堂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创造和探究,必然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基本知识训练,如词汇练习、语法讲授、篇章结构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但很枯燥,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创造能力更是困难重重。

鉴于以上制约课堂教学和激发学生兴趣两大原因,我们应该怎样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整体来看,现在我们的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但我注意到,一旦在课堂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获得创造和表现的机会,学生也能对英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即使是平时学习不是很认真的学生,也在努力与尝试。

3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有效进行教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课堂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场所,变成他们自主学习结果展示的舞台。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利用第一模块《未来生活》话题的阅读内容,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尝试进行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次探索,谈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可以采取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一是教师的辅助作用体现在指导上。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自己作决定。三是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兴趣,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四是侧重语言的'交际性胜于语言的准确性。五是学生不仅进行语言学习,还学会通过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和小组合作来提高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是注重信心培养。

(1)课前准备工作方面。事先要做好知识的铺垫与思想工作。分组进行阅读课文的学习之前做动员,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完全有能力完成自学任务。布置任务细致、明确,学习指导到位。教师的指导在这个模式中尤为重要,因为指导不到位,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结果,影响学习的效果,会让学生失去对这种上课方式的期待,转而倾向于教师一言堂的灌输,最终还是影响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缺乏必备的学习能力。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布置任务后给学生一节正课的时间准备。从学生上课的情况看,由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各小组成员都积极配合,查阅了各种参考资料,上网收集了相关背景知识。

(2)课上评价方面。课堂评价要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得体适度地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这种完全由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师的角色就是报幕员、旁观者和专业的评论员。最后这个身份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期待自己努力与合作得来的学习成果得到老师的肯定与积极的评价。在整整两节课中,笔者适时地让同学们注意台上同学发言的精彩之处。由于学生精彩的发言,笔者用尽了所有能用英语表达的夸赞词语。学生们愉快学习的同时,笔者也收获着当导演的快乐。

(3)课后检测方面。阅读课后知识要点一定要注重落实,以防止在学生中产生课上热闹但试卷上苦恼的印象,认为这种活动课就是娱乐,学不到考试知识,影响今后参与此类课堂活动的热情。我利用单元基础练习题,采取多种方式反复强化知识的落实,从单元测试的结果看,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和积累多种学习策略和方法进行学习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形成自信心的过程。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有其局限性,要想其发挥作用,要求做教师的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每单元、每课时的教学方法时,同时要研究与之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必须严谨、科学、认真、细致,然后才能展开教学。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改进,好的学习方法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教师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学水平,更要让学生在获得学法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积累经验,促进更深入的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努力使自己的教学不再僵化,不再机械化,而是走向互动、开放和创新的新局面,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知识传播者和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篇11:新教材作文教学摭谈

新教材作文教学摭谈

《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方面的修订,一是提法的改变,把中高年级的“作文”改称为“习作”,旨在进一步明确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即“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二是由淡化文体的要求,《新课程标准》高年级作文的提法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和常用的应用文等。”在表达上没有明确提出“有中心”的要求,条理方面由“有条理”降低为“有一定的条理”。这样做,旨在减少学生在作文上的压力,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真实地写出来。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依据“新标准“进行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培养阅读积累语言的习惯     大量的阅读和扩大语言积累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语文教改实验中已有定论,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和背诵量作了具体的规定:课外阅读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我认为,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尤其重要的是应配备充足的课外阅读书籍报刊,要跟上指导检查。要搞好“班级图书角”这个博览天地,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手头拥有课外书籍与要求甚远,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想尽一切办法,配备充足的图书。如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优秀少儿读物,其它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也应占一定的比例。其次,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比如采用摘录、剪报或运用电脑等方式收集、积累信息资料,养成及时记录、写出感受的好习惯。再者,一定要定期的指导检查,定时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这样才能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二、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记实作文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因此,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调动学生观察、实践、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掘流。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观察自然与社会。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要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走进农村生活,了解农村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去目睹春耕秋收的场景,去体会“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含义,从而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萌生自然真实、朴素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美好的自然景观,如日升日落、山河湖泊、田野村庄、孩童捕蝶、群鸭戏水等。这样学生让在真实生活中感受,并把它们引进课堂,使之跃然纸上。其次是引导学生实践,家务农活、手工制作,自然课的各种实验都要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有所悟。只有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才有话可写,有真实的见闻,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 坚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学生的实践出发,让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每周摘抄3条新闻标题及主要内容,坚持写周记,记叙自己真实见闻感受;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学期办4期手抄报;让学生每学期种植一种植物,并写一篇说明实验过程、结果和体会的短文;根据个人兴趣特长,每学期参加一次讲故事、朗诵、书写等语文竞赛活动。这样,通过各种形式实践活动,加强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联系,以及学科间的融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四、 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的差异,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或“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僵化的模式。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记得习作《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时,全班近一半的同学描写清洁工人大清早清扫街道,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敬佩。我们知道,作文是个性化的产物。“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说得好:“我看作文教学‘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既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地释放出来。”要让学生情感释放出来,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任何强求都会影响到“尽情释放”的效果。如让学生写《――我想对您说》,大部分学生都是想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们将努力学习,用优秀的成绩来报答您。”可有这样的一位同学,他说:“老师,借这次习作的机会说几句平时不敢说的心里话。教师,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回家除了温习功课,我们还要做许多家务活。您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我们课余时间忙于机械练习, 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更不说去发明创造了……老师,我怀疑您有没有过快乐的童年?”这篇作文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写出了真情实感,令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时常提醒自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得主动,敢于在写作中思考,发现自我和展示自我,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要勇于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的兴趣,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敢于表达真情实感,敢于写出个性的语言。

篇12:新教材口语交际教学摭谈

新教材口语交际教学摭谈

新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际中进行;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话强调了从教学环节、交际情境、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努力体现口语交际的交际性和实践性

重交际。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行为,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营造交际环境。多层次是指在二人、小组、班级等各个层次上开展交际活动。二人交际可以是同桌、好友、师生,小组交际可以是课内学习小组、课外学习小组、社区活动小组等。多渠道是指口语交际的渠道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渠道。三者有机结合,互通信息,形成交际网络,构成信息影响的全方位状态。多形式是指口语交际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如“课前一分钟要事谈”、“学校一日生活谈”、“上学见闻谈”等,还可以辅之以“跳蚤市场”、“逛超市”等活动,教学形式各有千秋。在交际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热情的态度投入其中。如:“有表达的自信心”,“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等。

重实践。重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交际。教师要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组织教学活动,将口语交际训练贯穿于生活的始终。要创造机会,教育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注日常的生活,关注社会大事,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交际。

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口语交际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课,教师组织教学时,必须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忌上成语言技巧课。作为教师,对交际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要高屋建瓴,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以引发学生“深层互动”为前提,以 “活化教材,深化教学”为方略,把培养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设语境,激兴趣。语境,就是指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将激起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

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声像、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如:一位老师在上《请到我家来》,她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家园,并配以儿童歌曲《我的家》:“看那边绿水青山风景美如画,弯弯流水,几支野花,围着竹篱笆……”稚气的童声感动了孩子们的心灵,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在轻快悠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活蹦乱跳地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题……

联系生活,再现情境。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的一时、一事、一物……让孩子们触发灵感,激发兴趣。有位教师在上《打电话》一课时,有意设置了这样几个情节:

①放学时,要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

②因为天气变化,学校临时通知明天的春游改期进行,可是我们的主老师开会去了……

③爷爷生病了。一大早我们全家都赶到了爷爷家,还没来得及请假……

④下午排练节目去了,我不知道今天的作业是什么……

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打电话”。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稍作引导:如果对方不在家呢?给家长和老师打电话与给同学打电话有什么不同?这样,借助生活,引发话题,循序渐进,点拨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行为和习惯,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实际交际能力。

讲互动,重参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较为基本的有这样几种:

生生互动。这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法是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这种方式特别容易激活学生思维,因为,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在互动中,学生会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获得平等交谈的权力,合作精神、交际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而应该走出师生圈,转换角色,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交际网。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群体互动。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全班式的集体讨论,甚至包括走出课堂与人们交流。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接触的人更多,探究的问题更深入,效果会更明显。

一位教师在上《请到我家来》一课,教师安排了三个环节:①同学们,找到你们的好朋友,热情地请他到你家里做客吧!②同学们的家真好玩,老师也想去你们家,谁来请我呢?③听课的同学和老师也想到你们家去看一看,你愿意与他们交个朋友,请他到你家里去吗?拿上你的名片,热情的邀请他们吧!这样,生生、师生、群体互动,场内场外融为一体,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全部蕴涵其中了。

给“自由”,扬个性。这里的“自由”是指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学龄前的儿童,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能够随心所欲的表达心声,但有的儿童入学后口语发展反而出现倒退现象:说话瞻前顾后,甚至不言不语。因此,教师首先应创造一个任其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保护,千万不可限制孩子们的自由,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提意见,甚至允许插嘴。总之,在交际中要做到:形式上自由组合,思想上放胆随意,表达上言无不尽。要让学生充分建立表达的自信心,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下面是某一年级班在课前一分钟交际时的说话内容:

生1:昨晚你看了电视吗?

生2:我看了新闻。美国的飞机撞了我们的飞机。我们有一个飞行员失踪了。

生3(插话):哼!真可气,撞了我们的飞机还不讲道理!

生1:我看了《蜡笔小新》。蜡笔小新会唱“加油”的歌。妈妈很累的时候,我就给她唱──

生2(打断生1的话):我会唱,我会唱。“打起精神来,打起精神来……”

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感到孩子的天真、稚气,同时还能体会到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这些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将促使个性的发展。

三、高度重视学生在口语评价中的参与意识

口语交际教学除了分年段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的评价外,还应重视在教学中及时评价。教师应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小学生参与评价,从内容上说,一是评价交际的语言是否清楚明白;是评价交际的方式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三是评价交际的习惯(说话姿势、心理因素、普通话准不准确)。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不要求全责备,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一位教师在听了两个学生介绍从学校到自家的路线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应该到谁家去做客呢?”学生纷纷发言:“您应该到女同学家去,因为她说话很热情。”“您应该到男同学家里去,因为他说得很清楚,他家比较好找。”“您不应该到女同学家里去,因为她说话的声音太小,我没听清。”这样,两位同学说话的优劣在孩子们的评价中一览无余了。

另外,在两人或小组间进行口语交际时,要让学生互相评价,可推荐优者、进步者给予鼓励。

总之,让学生参与评价,就是要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树立自信心,敢想敢说;虚心听意见,取长补短。

篇13:新教材作文教学摭谈

新教材作文教学摭谈

《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方面的修订,一是提法的改变,把中高年级的“作文”改称为“习作”,旨在进一步明确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即“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二是由淡化文体的要求,《新课程标准》高年级作文的提法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和常用的应用文等。”在表达上没有明确提出“有中心”的要求,条理方面由“有条理”降低为“有一定的条理”。这样做,旨在减少学生在作文上的压力,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真实地写出来。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依据“新标准“进行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培养阅读积累语言的习惯     大量的阅读和扩大语言积累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语文教改实验中已有定论,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和背诵量作了具体的规定:课外阅读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我认为,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尤其重要的是应配备充足的课外阅读书籍报刊,要跟上指导检查。要搞好“班级图书角”这个博览天地,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手头拥有课外书籍与要求甚远,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想尽一切办法,配备充足的图书。如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优秀少儿读物,其它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也应占一定的比例。其次,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比如采用摘录、剪报或运用电脑等方式收集、积累信息资料,养成及时记录、写出感受的好习惯。再者,一定要定期的指导检查,定时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这样才能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二、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记实作文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因此,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调动学生观察、实践、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掘流。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观察自然与社会。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老师,要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走进农村生活,了解农村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去目睹春耕秋收的场景,去体会“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含义,从而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萌生自然真实、朴素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美好的自然景观,如日升日落、山河湖泊、田野村庄、孩童捕蝶、群鸭戏水等。这样学生让在真实生活中感受,并把它们引进课堂,使之跃然纸上。其次是引导学生实践,家务农活、手工制作,自然课的各种实验都要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有所悟。只有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才有话可写,有真实的见闻,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 坚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学生的实践出发,让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每周摘抄3条新闻标题及主要内容,坚持写周记,记叙自己真实见闻感受;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学期办4期手抄报;让学生每学期种植一种植物,并写一篇说明实验过程、结果和体会的短文;根据个人兴趣特长,每学期参加一次讲故事、朗诵、书写等语文竞赛活动。这样,通过各种形式实践活动,加强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联系,以及学科间的融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四、 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的差异,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或“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僵化的模式。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记得习作《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时,全班近一半的同学描写清洁工人大清早清扫街道,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敬佩。我们知道,作文是个性化的产物。“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说得好:“我看作文教学‘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既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地释放出来。”要让学生情感释放出来,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任何强求都会影响到“尽情释放”的效果。如让学生写《――我想对您说》,大部分学生都是想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们将努力学习,用优秀的成绩来报答您。”可有这样的一位同学,他说:“老师,借这次习作的机会说几句平时不敢说的心里话。教师,我们都是农村的

[1] [2]

篇14:新教材作文教学摭谈

《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方面的修订,一是提法的改变,把中高年级的“作文”改称为“习作”,旨在进一步明确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即“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二是由淡化文体的要求,《新课程标准》高年级作文的提法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和常用的应用文等。”在表达上没有明确提出“有中心”的要求,条理方面由“有条理”降低为“有一定的条理”。这样做,旨在减少学生在作文上的压力,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真实地写出来。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依据“新标准“进行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培养阅读积累语言的习惯   大量的阅读和扩大语言积累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语文教改实验中已有定论,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和背诵量作了具体的规定:课外阅读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我认为,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尤其重要的是应配备充足的课外阅读书籍报刊,要跟上指导检查。要搞好“班级图书角”这个博览天地,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手头拥有课外书籍与要求甚远,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想尽一切办法,配备充足的图书。如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优秀少儿读物,其它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也应占一定的比例。其次,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比如采用摘录、剪报或运用电脑等方式收集、积累信息资料,养成及时记录、写出感受的好习惯。再者,一定要定期的指导检查,定时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这样才能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二、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记实作文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因此,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调动学生观察、实践、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掘流。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观察自然与社会。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要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走进农村生活,了解农村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去目睹春耕秋收的场景,去体会“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含义,从而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萌生自然真实、朴素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美好的自然景观,如日升日落、山河湖泊、田野村庄、孩童捕蝶、群鸭戏水等。这样学生让在真实生活中感受,并把它们引进课堂,使之跃然纸上。其次是引导学生实践,家务农活、手工制作,自然课的各种实验都要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有所悟。只有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才有话可写,有真实的见闻,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 坚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学生的实践出发,让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每周摘抄3条新闻标题及主要内容,坚持写周记,记叙自己真实见闻感受;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学期办4期手抄报;让学生每学期种植一种植物,并写一篇说明实验过程、结果和体会的短文;根据个人兴趣特长,每学期参加一次讲故事、朗诵、书写等语文竞赛活动。这样,通过各种形式实践活动,加强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联系,以及学科间的融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四、 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的差异,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或“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僵化的模式。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记得习作《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时,全班近一半的同学描写清洁工人大清早清扫街道,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敬佩。我们知道,作文是个性化的产物。“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说得好:“我看作文教学‘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既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地释放出来。”要让学生情感释放出来,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任何强求都会影响到“尽情释放”的效果。如让学生写《——我想对您说》,大部分学生都是想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们将努力学习,用优秀的成绩来报答您。”可有这样的一位同学,他说:“老师,借这次习作的机会说几句平时不敢说的心里话。教师,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回家除了温习功课,我们还要做许多家务活。您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我们课余时间忙于机械练习,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更不说去发明创造了……老师,我怀疑您有没有过快乐的童年?”这篇作文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写出了真情实感,令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时常提醒自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得主动,敢于在写作中思考,发现自我和展示自我,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要勇于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的兴趣,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敢于表达真情实感,敢于写出个性的语言。

篇15:新教材口语交际教学摭谈

新教材口语交际教学摭谈

新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际中进行;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话强调了从教学环节、交际情境、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努力体现口语交际的交际性和实践性

重交际。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行为,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营造交际环境。多层次是指在二人、小组、班级等各个层次上开展交际活动。二人交际可以是同桌、好友、师生,小组交际可以是课内学习小组、课外学习小组、社区活动小组等。多渠道是指口语交际的渠道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渠道。三者有机结合,互通信息,形成交际网络,构成信息影响的.全方位状态。多形式是指口语交际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如“课前一分钟要事谈”、“学校一日生活谈”、“上学见闻谈”等,还可以辅之以“跳蚤市场”、“逛超市”等活动,教学形式各有千秋。在交际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热情的态度投入其中。如:“有表达的自信心”,“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等。

重实践。重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交际。教师要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组织教学活动,将口语交际训练贯穿于生活的始终。要创造机会,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注日常的生活,关注社会大事,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交际。

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口语交际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课,教师组织教学时,必须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忌上成语言技巧课。作为教师,对交际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要高屋建瓴,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以引发学生“深层互动”为前提,以 “活化教材,深化教学”为方略,把培养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设语境,激兴趣。语境,就是指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将激起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

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声像、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如:一位老师在上《请到我家来》,她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家园,并配以儿童歌曲《我的家》:“看那边绿水青山风景美如画,弯弯流水,几支野花,围着竹篱笆……”稚气的童声感动了孩子们的心灵,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

[1] [2] [3]

篇16: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更新的研究论文

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更新的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在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市场经济格局下物流业的发展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障碍。作为教育的“输出端”,高职院校的”特殊产品”也进入了物流发展的第一线。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应用成了我们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应尽快地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职物流教学,物流教学体系,物流教学模式

一、物流人才需求与目前的教育状况

近年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物流理念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各地区掀起了规划与建设物流园区的高潮,我国现代物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物流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核算,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货运总量达到226亿吨,增长11.8%,高于GDP的增长水平。2008年虽然经历了金融海啸的洗礼,但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8万亿元,同比增长19.5%,货运总量达到245亿吨,增长9.3%。物流业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通畅的物流服务,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人才供不应求,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O万人。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l2类紧缺人才之一,尤其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人才匮乏的缺口尤其明显。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占全国服务业人数的5%左右,也就是说全国将近有1500万个物流人才岗位。截止2007年初,全国能够提供物流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有200多所,在校接受物流教育大约有50万人。即便从2000以来,我国的物流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每年在校接受物流教育的学生规模日渐扩大,但是这样的人才供应还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伴随着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呈现持续性增长。有预测,2007年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仍会保持求大于供的态势。但是高等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如何能很好的为企业所用,值得进一步探讨。从目前各高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中了解到,很多高等院校的物流本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高层次和多样性需求,造成了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屡屡受挫。一方面是人才需求的大缺口,另一方面是不甚理想的就业现状。在求职过程中造成这样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不一致。

二、目前高职物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大量的物流人才需求,高职院校纷纷开办物流管理专业,以本人所在的学校为例,06年开始设置物流专业,在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向其他同类院校学习,修改和完善教学环节,志在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物流人才。然而受教学经验的限制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稀缺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需要大批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的教师队伍,然而物流也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型教师太少。本人所在的系,不少从事物流教学的老师是半路出家,由交通运输或者管理类相关专业转过来,也有一些是物流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一出校门就从事物流教学。他们根本没有或者很少有机会亲自从事物流的操作和管理,对物流行业的理解比较平面化,对学生讲解起来难免就“空对空”,没有实践经验,对于物流的相关业务流程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往往讲授的知识与企业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仅占l0%,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比如《物流项目管理》,大多教师要么懂工程项目管理,要么懂物流管理,而既懂项目管理又精通物流管理的教师是少之又少。

(二)专业教材选择不当,技术教材相当滞后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本身就没有形成很系统化的理论,不同出版社的物流类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就是同一系列的物流教材也会有系统性不强、内容重叠冲突的问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目前的教材规范性也不强,大多数高职高专的教材只是采用市面上已有的教材改编,存在理论性强、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如果学校或教研室再不加强教材的甄别和挑选的话,就容易造成教学体系混乱,教学质量无从保证。现行使用的教材,大多一个模式,不同的教材之间内容雷同,相互抄袭严重,质量不高。同时,有关物流技术方面的教材跟不上实际的需要。比如,在我们重点放在讲授条码技术上时,国内外已经兴起了RFID及EPC的研究热潮了。

(三)授课过程理论教学太多,实践教学较少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都由老师口头讲解,有的时候会在学期期末安排一到两周的实习时间。而且就是在实习中也缺乏针对性和合理安排,管理松散,敷衍了事,使实习沦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象征性的点缀。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和专业要求严重脱节,造成了物流专业建设的积弱不振,很多学生走出校门进人物流行业后都要从头开始学习,这也进一步制约我国物流行业整体水准的提高。受限于教师自身的经验、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国内高质量的配套实验软件、以及国内该领域的系统性教材等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课课时占了绝大部分,实践课的课时却相当少,与该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不符,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很多的课程,重复性内容太多,而不同的授课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重复讲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冗余的教学体系。比如,在《物流技术与装备》中,有信息技术的内容,而在《物流信息系统》中有同样的一章。其次,课程的设置不是非常科学。核心与非核心课程的分类,课程的时间安排,课程的层次性等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有些专业基础课到大二第二学期都没有安排,导致学生在理论运用上缺乏连贯性。

(五)教师授课过程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虽然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采取电子教案和案例讨论的形式,而且不少教师误以为有了课件课就上的生动了,穿插了案例就说明内容讲清楚了,所以往往采用大量的案例,结果把案例变成了象教材内容一样枯燥无味了。高职学生本身学习主动性不强,并且物流专业本身的课程自带趣味性不足,若缺乏教师的引导性讲授与多样性教学方式运用,在课堂上基本提不起兴趣,导致逃课,迟到,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等现象普遍。

三、合理组织高职物流专业教学的对策

(一)物流教学体系的完善

1.切实加强物流师资建设

要把高职物流专业建设成为品牌专业,就应该痛下决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这里主要有两个强化方向,一是引进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以及“双师”型教师,也可以聘请从业经验丰富的人士作客座教师,多邀请有一定成就的物流明星到校园讲座。或者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担任某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像《物流方案设计》之类的课程,可以聘请企业教师任教。由于企业人员具有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讲授的真实案例将会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使学生受益匪浅。二是对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尤其是参与现场的流程管理,或者安排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为期数月、半年甚至一年的顶岗锻炼,也可以要求专业教师参加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专业资格考试等。

2.明确人才教育的定位层次

加强对物流专业内涵和外延的研究,科学规划、正确定位物流专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具有扎实的物流理论基础、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以“为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为目的,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主要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运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对学生“人格能力”、“知识能力”的培养外,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的培养也特别重要。这是学生掌握专业综合核心技能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面临就业机会时所拥有的独特优势。

3.构建完善的物流课程体系

从系统的观点来进行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规划。围绕核心专业课程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调整和建设。尽量避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重复性教学。课程的时间安排要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规律。不要出现诸如《仓储与配送管理》已经上过了,再来安排《配送管理》课程的情况。

4.加强物流专业教材建设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专业,缺乏现成而完善的教材,因此,就要求我们做好专业教材的建设工作,使教材既要有针对性,解决我国物流管理落后的现状问题,又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根据国情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及能力,有的放矢的建立物流管理理论体系,通过系列教材的编写,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理论比国外物流理论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学校或者教学系应严格挑选专业教材,统筹规划,先确定好专业的课程体系,再组织教师确定好每门课程的教材。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课程间的知识空白及重复讲授。有能力的院校可以尝试着组织自己的专业教师从事教材编写,一方面可以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方法。

5.利用协同知识管理的方法来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利用网络技术把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沟通、决策和学科的建设有效结合起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顺畅。教师要以物流与供应链知识为主线,把知识采集、知识创造、知识分享融合到教学的日常工作中,同时也为教师的能力提升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由于物流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采用一套有效的研究型拓展学习方案也是以后教学工作中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物流教学模式的变化与创新

作为具有很强综合性的专业,物流专业的教学不同其他专业,加之物流教学的模式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很成功的典范可以鉴戒。很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必须教学实践中摸索。作为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首先从课堂理论教学上谈谈一些心得。

1.引导学生走出观念上的误区

大多学生对物流以及物流管理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仓储与运输上,总认为,物流专业学的就是管理仓库和运输管理,以后的就业不外乎仓库保管员或货代业务员。这样狭义的理解物流专业,使得在学习中仅仅学习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就认为学好了物流的课程。同时,这样的目标定位使得学生很难有内在的驱动力来学习和研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拓展了物流概念的深度和广度,着重让学生了解物流除了仓储和运输,还有一个很多重要的领域,诸如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战略规划、物流营销、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物流等。

2.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点,对于喜欢营销的学生,将物流与服务营销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作为现代典型的服务行业,物流企业的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注重的方面以及物流企业的营销内容。而对于有些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对物流信息管理的学习。课程考核也不宜单纯以卷面考试来决定,应逐渐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如学生平时的参与度、作业情况、实习及论文水准等,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心态和投入学习的状况

3.层次性教学

现代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到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货代管理等一些基本操作与管理,进一步讲授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并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的课程基础上,以讲座的形式着重讲解与物流组织有关内容,如,精益物流、六西格玛物流、物

流组织的绩效管理等。然后利用供应链管理的讲解将之串联起来,同时让学生课后学习企业ERP以及APS(高级排程计划)等与物流管理和生产管理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的深度和宽度。

4.加强物流装备和物流信息技术内容的学习

由于大多物流管理的学生都是文科学生,长期对理工科学科学习的忽视和逃避,养成了对理工科类的知识恐惧感和神秘感。而在实际的物流管理中,大多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的管理的人员,都必须与设备打交道,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由浅入深地展示与物流有关的装备,首先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有个直观的认识,从物流的公属具到信息识别设备,从一般的物流企业的装备到食品企业的物流和生产装备,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参观和实习中可以容易的将实物与概念相关联,也有利于学生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现场管理。基本的装备与信息技术的认知是物流学习的基础。

5.直观性和鼓励性教学

考虑到物流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许多事物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教学上直观性原则,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知。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直观性原则,对于抽象的概念与原理,我尽量利用图片、图表为学生讲解,如配送与采购的基本流程。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如手推车、托盘、堆垛车等,我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的图片与影片,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视觉上的感知。通过一年的教学,基本上能够给一年级的学生灌输一种物流的总体理念,让他们感受到物流领域里面的万千世界。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大多本科学生对物流专业的学习目标仅停留在高职高专学生的水平,而象对于有关物流系统规划与优化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因此,适当鼓励学生,要将目光放长远,要成长为一名物流行业的专家,要想从事高层次的物流工作,如物流与供应链咨询等,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相关的数学知识和优化理论,为将来自身素质的提升打下很好的基础。

6.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学

比如,在讲解自动化电子货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一个身边的可以利用EPC的系统,因此,有学生就每个学期买教材所遇上的问题,设计出一个利用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有总线控制式的,也有利用FRID技术的。这样,加强学生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能活学活用。在物流信息管理教学上,大多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欠缺比较大,学生们仅仅乐于学习一些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而不敢也不能涉及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流信息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EXCEL的熟悉掌握,采用基于EXCEL的信息管理软件,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熟悉的行业,设计一个针对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既打破了学生对软件设计的神秘感,又熟悉了企业生产与物流的流程,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企业的高级计划排程。

其次,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实践教学的严重不足是制约物流人才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恰恰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因此,对于高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来说,加强实践教学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对于以物流技能培养为主的高职院校,更应该把实践教学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1.课堂教学中实操运用

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等显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参与——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可以在课堂上尝试“团队式学习”和“项目参与”方法,让学生转变角色,主动参与到课程内容掌握中。

2.充分利用网络信息

要求学生多充分利用网络与外界沟通,多参与物流论坛的活动和建设,就论坛上提出的一些实际问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参与讨论。既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又能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中的情况,有利于以后真正参与物流管理工作中对问题的解决。通过实地参观或实物图片展示安排以下实践教学内容:认识车站、港口、码头、货场、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认识叉车、集装箱、货架、托盘、吊车等物流设备;认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流程。还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物流方面专题性的市场调查,如了解物流企业的部门设置、岗位职责;了解物流企业的业务来源等。

4.校内模拟实习

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投入适量资金,构建物流实验室,并且购买相关的物流软件,在校内实验室进行货物出入库管理、货物搬运管理、货物日常养护及盘点管理、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代理、报关业务代理、集装箱堆场管理、订单处理、分拣、补货、配货、送货、流通加工、信息系统管理等训练,以此了解掌握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装卸搬运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和物流设备的操作使用,掌握企业物流、连锁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物流的主要业务流程和重点管理内容。实习过程中要保证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校内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根据物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5.校外生产实习

即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物流实务工作。校外生产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物流包装、配送、仓储、运输等诸方面的业务。通过校外实习,还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生产实习应该说是教学环节最好的一种方法,需要校企合作,一方面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为就业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长期的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和企业都是双赢的。

6.撰写论文

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问卷调查、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论文的答辩,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我校高职学生必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并答辩合格才准许毕业。

综上所述,面对物流人才的紧缺,高职院校肩负着物流人才培养的重任,面对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从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大量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物流人才,促进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波.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china56cb.com.on/

2 蒋长兵.现代物流管理案例集[M].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 高和鸿,郝建彤. 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的现和趋势[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

4 白世贞,陈化飞. 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研究[J]. 物流科技,2004,(5)

5 王健.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2006,(2).

6 嵇成舒. 电子商务物流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 陈兴威,李瑞东.高职物流教学的几点思考[J]. 维普资讯 www.cqvip.com

8 蒋伟,孙红菊.合理组织高职物流教学,提高物流人才技能络捷斯特物流教育论坛 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9期

9 王晓蜀. 物流教学改革与创新 现代企业文化 20(0总8第年第911期5期)

10 汪长飚. 物流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 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8月·下期

11 赵习频.“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6).

新课标下物理试题的编写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谈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观

试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教育论文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初探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基础会计》有效教学的策略的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点评

谈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 论文
《谈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 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教学模式 论文(推荐16篇)】相关文章:

对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的认识2023-09-15

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题与障碍2022-05-21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2023-10-19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观念的教育理论论文2022-05-02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2023-12-09

新课改下的高一数学教学体会2023-01-09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2022-07-23

优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对策论文2022-08-14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2023-08-27

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