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作文800字(精选18篇)由网友“Millionsminio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年俗作文800字,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年俗作文800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了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篇2:年俗作文800字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贴春联春联也叫做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的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是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了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的,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是早早的起来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篇3:年俗初三作文800字
过年了,我又长大了。以前小的时候,我以为过年的习俗就是吃吃喝喝;现在长大了,发现自己家里也有很多过年习俗。
首先就是清理房间,我和爸爸一起打扫家里卫生,花了几天时间呢。我们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打扫,先拖地再擦灰,最后把房间的东西整理一番。最后一天,我们打扫客厅,爸爸和我把不需要的玩具清理掉,然后把需要的玩具重新放进箱子里。我们还整理了客厅的布娃娃,他们都好乱啊。经过我们认真努力的打扫和整理,家里各个角度看上去都舒服多了。
清理卫生
过年前两天的上午,我和爸妈去天虹买了一堆吃的喝的,爸妈告诉我说,这些零食叫年货。买了我喜欢吃的薯片、海苔、棒棒糖等,还有很多水果。下午,我和爸妈一起贴对联和贴“福”字。妈妈告诉我贴对联是有讲究的,有的先念左边再念右边,有的先念右边再念左右,这是由横联确定的。还有,不管怎么念,最后一个字是第一声或第二声,可不能贴反哦。对联贴好了,我们开始贴“福”字,贴之前先喷点水,然后把它贴上。我们贴了很多张,有的贴在阳台的玻璃上,有的贴在房间的窗户上,还有的贴在厨房的玻璃上……真好看!
贴对联
除夕那天,午饭后不久,妈妈就给我洗头洗澡。妈妈说过年,身上要干净,而且洗完澡还要穿新衣服哦。妈妈帮我和弟弟洗完澡,我们都换上了崭新的衣服,可开心了。
“吃年夜饭啦!”餐厅传来了爷爷的声音,经过爷爷的精心准备,年夜饭很丰盛,摆满了餐桌,有鸡汤、鱼肉、酿豆腐、扣肉、牛肉等。妈妈告诉我,酿豆腐是我们客家人的特色菜。爸爸最喜欢吃扣肉,虽然我不是很喜欢吃扣肉,但我觉得爷爷做的扣肉还是很香的。爷爷可是我们家的大厨,他之前还在老家当厨师呢!
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妈妈给爷爷奶奶、我和弟弟都发了红包。过了一会,爸爸又给我们全部人都发了红包。又过了一会,爷爷奶奶又给我和弟弟发了红包。没过多久,我的钱就变得很多很多了,我开心极了。弟弟拿着红包,玩啊玩,我们假装来抢,他还藏到后背去。爸妈告诉我,这叫压岁包,是用来保平安的,可以把它们放在枕头底下。
新年就这样悄悄的来了。新的一年,我要更认真听讲,写作业更快,争取学习进步。新的一年,我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篇4:年俗
转过街角,看见邻居那一幅红红的对联,听见邻居家人的欢声笑语,闻见那炒饭炒菜的香味,我的心情不觉平静了下来。千里迢迢从杭州赶到这儿来,就是为了赶上即将来临的春节。我也有任务在身找年味。
走在马路边上,我边走边想:马上就要到家了,不知今晚除夕,有什么好吃的呢?去年有肉丸、鸡汤、鸡腿。
不知不觉,就来到家门口。那依旧是原来的模样,黑黝黝的门槛,凶神恶煞的两位门神依旧瞪着大眼睛看着我,唯一不同的是又挂上了两个大红灯笼,更添了几分年味。家门口那条小溪依旧潺潺,溪中的蝌蚪依旧欢快地游着,螃蟹一如既往打闹着,与去年国庆回来时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溪旁的小桥上,有了几道车的痕迹,又是小鸟归巢了。
走上餐桌,那是熟悉的味道。耳边响起新年的歌曲,家人已经端上了几碗炒米,和一碗炸粉肉。这炒米,是家乡特有的小吃,只需将事先制好的炒米放入水中稍稍泡一下,捞起来,便是一碗美味的食物。而炸粉肉,更无须介绍,家乡无一人不爱。看着今日那丰盛的伙食,我们快乐地吃着喝着,享受着这过年的味道。
几个玻璃杯碰在一起,那清脆的声音,似一眼清泉流经,如一阕乐章,开启了新年的画卷。家人的欢声笑语,是画卷中翱翔的鸟儿;那飘香的饭菜小食,是画页中飘香的瓜果。我们,在新年的铃声中,开启了新年的旅途。口中香脆的炒米,脆脆的声音充实了新年。门外的小狗也汪汪地叫了起来,欢庆着、欢呼着,同大家一起欢度新年。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应该说点什么吧!”于是,场面便更加热闹起来,弟弟首先来了一句:外公,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让我们一同干了这杯吧!”听了这句,我打趣道:不能说是干了这杯吧?”这幽默的话语使大家笑开了花,弟弟摸摸脑袋,轻轻地打了我一下,但嘴角仍禁不住地扬了起来。该我大显身手了。我端起酒杯(虽然里面装的是饮料),伸直双手:外公,新的一年,祝您身体健康,开开心心,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我们一起喝一点酒吧!”说罢,我喝了一点儿,在看着外公喝完后,我又对着大家,还是刚才那个姿势,来了一段演讲:同时,也希望各位长辈,朋友,亲人,新的一年,新气象!愿大家20xx,财源滚滚来,疾病源源去!事业蒸蒸日上,学业有成,天天开心,天天快乐!”言罢,与大家一碰杯:新年快乐!”
年,总是那样的快乐,有趣,总给人们一段美好的回忆。
也许,年味就是那泥泞路上的车轮印,一年在外后回家团圆;年味就是那家乡特有的美食,予人故乡的味道;年味就是一顿团圆饭,年夜饭,给人幸福快乐。
篇5:年俗文化的作文800字
转过街角,看见邻居那一幅红红的对联,听见邻居家人的欢声笑语,闻见那炒饭炒菜的香味,我的心情不觉平静了下来。千里迢迢从杭州赶到这儿来,就是为了赶上即将来临的春节。我也有任务在身——找年味。
走在马路边上,我边走边想:马上就要到家了,不知今晚除夕,有什么好吃的呢?去年有肉丸、鸡汤、鸡腿……
不知不觉,就来到家门口。那依旧是原来的模样,黑黝黝的门槛,凶神恶煞的两位门神依旧瞪着大眼睛看着我,唯一不同的是又挂上了两个大红灯笼,更添了几分年味。家门口那条小溪依旧潺潺,溪中的蝌蚪依旧欢快地游着,螃蟹一如既往打闹着,与去年国庆回来时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溪旁的小桥上,有了几道车的痕迹,又是小鸟归巢了。
走上餐桌,那是熟悉的味道。耳边响起新年的歌曲,家人已经端上了几碗炒米,和一碗炸粉肉。这炒米,是家乡特有的小吃,只需将事先制好的炒米放入水中稍稍泡一下,捞起来,便是一碗美味的食物。而炸粉肉,更无须介绍,家乡无一人不爱。看着今日那丰盛的伙食,我们快乐地吃着喝着,享受着这过年的味道。
几个玻璃杯碰在一起,那清脆的声音,似一眼清泉流经,如一阕乐章,开启了新年的画卷。家人的欢声笑语,是画卷中翱翔的鸟儿;那飘香的饭菜小食,是画页中飘香的瓜果。我们,在新年的铃声中,开启了新年的旅途。口中香脆的炒米,脆脆的声音充实了新年。门外的小狗也汪汪地叫了起来,欢庆着、欢呼着,同大家一起欢度新年。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应该说点什么吧!”于是,场面便更加热闹起来,弟弟首先来了一句:“外公,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让我们一同干了这杯吧!”听了这句,我打趣道:“不能说是干了这杯吧?”这幽默的话语使大家笑开了花,弟弟摸摸脑袋,轻轻地打了我一下,但嘴角仍禁不住地扬了起来。该我大显身手了。我端起酒杯,伸直双手:“外公,新的一年,祝您身体健康,开开心心,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我们一起喝一点酒吧!”说罢,我喝了一点儿,在看着外公喝完后,我又对着大家,还是刚才那个姿势,来了一段演讲:“同时,也希望各位长辈,朋友,亲人,新的一年,新气象!愿大家,财源滚滚来,疾病源源去!事业蒸蒸日上,学业有成,天天开心,天天快乐!”言罢,与大家一碰杯:“新年快乐!”
年,总是那样的快乐,有趣,总给人们一段美好的回忆。
也许,年味就是那泥泞路上的车轮印,一年在外后回家团圆;年味就是那家乡特有的美食,予人故乡的味道;年味就是一顿团圆饭,年夜饭,给人幸福快乐……
耳畔又是一首“花好月圆”……
篇6:年俗文化的作文800字
晨起的第一声鸡鸣把我从梦乡中唤醒,拉开紧闭的窗户,一股清凉的空气迎面吹来,屋外的小树林里有那尚未迁徙的鸟喳喳的鸣叫,这一切让我沉醉在富有民俗传统的乡村气息中。
今日的民俗文化似北方树林的鸟儿一样难觅,它被汽车的鸣笛声堙没,它被各家各户紧闭的门锁住,它在点的时代渐渐消失了踪迹,我寻找着这冬日北方的候鸟,不经意间发现我鼻下萦绕着它纯朴的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夕的夜晚,打破了冬夜的沉寂,爆竹声不断,烟花点缀着漆黑的夜空,屋内各家各户都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共同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女人们索性不睡了,连夜包上好几盘的饺子,年纪稍大的带着像我这样补水的孩子在一旁叠金元宝,然后夜深了,四周爆竹声也似识趣,渐渐停止了,爱闹的孩子也累了,钻进了暖和的被绣着喜字的大红绸缎被子里,女人们不再拉家常,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桌上的老式摆钟静静的摇摆,桌前的老人用手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依旧叠着金元宝。
时间凌晨4点,爆竹声再次占领了整个乡村,女人们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将包的饺子送到了大铁锅里,拉着风箱,老人端着满钵的金元宝走到神像的贴纸前虔诚的跪下,手中用蜡烛引燃了钵中的金元宝,眼中闪烁着新年的喜悦,孩子们被爆竹声吵醒开始哭闹,大人们成群结伴各家各户串门拜年。
我是亲眼看过他们是怎么拜年的,走在前面的往往是家中的长子,手里捧着女人们连夜做好的饺子挨家挨户给村里的长辈拜年,他们少的三五人一群,多的十几人一伙,走进正屋,双膝跪下,两手作揖,然后寒暄几句,把饺子留下又前往下一家,4点多到7点多才渐渐不再有人来,孩子到爸爸妈妈手里,有的孩子稍大了,自己可以保存压岁钱,年纪小的孩子投向羡慕的目光,看着屋外的眼花默默地期待快快长大,自己保存压岁钱。
今日座座高楼平地起,一人一家小蜂室,下班回家后个子飞回各家后,大门紧闭不相往来,这就是城市化带给我们的。
鼻下民族文化的气味似乎渐渐淡了一些,可爱的现代人,此刻你们的重担既是传承这份淳朴。
篇7:年俗文化高中作文800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了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篇8:年俗作文
全国各地家庭普遍要在家中张贴“福”字、春联等,一边起到装饰作用,一边也是新年讨个吉利。而在我国东北一些地区,贴过春联还要贴“零碎”,那么什么叫“零碎”呢,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东北传统年俗:春节贴零碎。
所谓“零碎”,是相对于对联、楹联而言的。在东北一些地区,年节之际家家要在大门上、窗框上贴上大红的对联和楹联,这是节日里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写对联、楹联时裁剩下的边角下料,则要写上一些相对不太工整的词儿,贴在家中不起眼的角落里,这便是“零碎”。
过去农村过年写对联,通常要找村里喝过墨水的“文化人”。“文化人”在桌子上铺好了纸,沏好了茶,卷起袖子,把一本泛黄的《农家历》前翻后瞅、左斟右酌,选好了对子,再用毛笔有模有样地抄写上去。
而写“零碎”就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了,村里但凡粗通文墨的人甚至是刚刚背上书包的孩子都可以抄笔,因为“零碎”写的那些词早已储存在乡下人的脑海里,根本无须构思,提笔就来。
于是,一块块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的“零碎”像从天散落的爆竹碎片,袅袅亭亭,飞遍了农家院的角角落落:灶台上贴的“零碎”是“四季菜鲜”;院子中贴的“零碎”是“满院春光”;鸭舍鸡埘贴的“零碎”是“鸡鸭成群”;羊圈牛棚贴的“零碎”是“六畜兴旺”;牲口槽头贴的“零碎”是“槽头兴旺”。
井台上贴的“零碎”是“清泉长流”;粮囤上贴的“零碎”是“五谷丰登”;门神像旁贴的“零碎”是“开门大吉”;门框旁贴的“零碎”是“抬头见喜”;马车上贴的“零碎”是“出入平安”;厕所里贴的“零碎”是“如厕如意”,各有说道,不一而足。
这些“零碎”有的是善意的提醒,有的是虔诚的企盼,有的是美好的憧憬,有的是真诚的祝愿,反映了乡下人对舒展畅顺、幸福生活的期冀和祈盼。“零碎”写的都是乡下人的心里话、大实话,比起文绉绉的对联和倒贴的大红“福”字来,显得更加翔实而亲切,因此不少家庭过年除了贴对联、年画,也要贴“零碎”。
“零碎”中的“大哥大”当是贴在墙上的“春条”――报春的条幅。“春条”通常是长长的一幅竖条,长度虽与对联一致,但比对联要窄得多。上面通常会写一些乡下人最爱听、最想说的话儿,如“宜入新春喜气发,全家老少乐开花;去年挣了三万五,今年挣它八万八”。通篇是大白话、大实话,却透着追求和希望。
当然,也有个别人利用“春条”调笑、捉弄于人。曾有位老者嫌一个后生家穷,遂搅黄了女儿和后生的婚事。春节前,老者请这位后生写“春条”,后生把心窝里一肚子火都撒在“春条”上:“金鸡满架,一个蛋不下,憋得满院乱咯嗒;肥猪满圈,全都完蛋,剩下一头还得送庙里还愿!”老者大为丢脸,一时传为笑谈。
篇9:年俗作文
过年总是一件令人十分期待的事。家乡的年味总是那么浓稠,让人回味起来总有种甜丝丝的感觉。
家乡的年似乎是从每年的腊月初八开始生根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大米、枣、花生、红豆等五谷杂粮凑在一块,再放上一些腌制的瘦肉,小火慢熬,等到香气扑鼻的时候,就算是成了。盛上一小碗,趁热吃下,整个身体熨帖了,那股舒坦就甭提了。
过了腊八后,小年也快了。农历二十三是南方人的小年,不同于北方的祭灶,海门这片的习俗是要“烧经”的,也就是祭祖。这事一般都由家中的长辈操持的,买上些酒菜,点上香烛、烧些纸钱,告慰下先人们的在天之灵。吃馄饨也算是小年的一大特色,因馄饨形似元宝,寓意可以“兜财”。据说这样来年便可财源广进,不愁吃穿了。
小年一过,年味便愈发浓郁了。家家户户忙着打扫卫生,置办年货了。蒸糕绝对是其中的重头戏,从磨粉、备料开始,工序繁杂,劳心费力,但是大家乐此不疲。糕点师傅在那蒸腾的水汽里快乐地忙碌着,把碾好的糯米粉一层层地均匀撒上去,考究一点的人家还会放上桂花和切碎的红枣。等到蒸制好了,几人合力将糕笼倒扣于桌上,用手沾上水,进行揉打,据说这样揉打后的糕才有那种韧韧的口感。蒸糕其实更是为了讨个“年年高”“步步高”的好口彩。
到了除夕,忙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大家开始有点悠闲的感觉了。吃过午饭,便是贴春联了。以前,贴春联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熬浆糊。将水烧至沸腾后,导入适量的面粉,搅拌均匀后再加热几分钟就可以了。可别小看了这浆糊,用浆糊粘贴的春联,一年到头都不会脱落。红彤彤的春联映红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显得那么喜庆、热闹。
夜幕降临,年夜饭开始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且不论吃什么,光是那种和谐幸福的氛围就是“过年”的最好的注解。天空中礼花飞舞,鞭炮声不断,这天晚上的鞭炮声定然是会延续到大年初一早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然成了守岁的最佳伴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的红包那是一定要收好的,放在枕头下好“压岁”。等着零点的钟声敲过,便又大了一岁了!
大年初一是个神圣的日子,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扫地,不能打开后门,大人也万不可于这一天发火骂小孩,所有好动的孩子在这一天也自觉变得乖巧和文雅了许多,个个穿了新衣,循规蹈矩得很!
过了年初一,年味便由盛转淡,但大年初五财神爷生日,又会掀起一个小高潮,之后,得到春节休整的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奔向四面八方,待到正月十五,一碗元宵吃过,这年便算是过了。
篇10:年俗作文
十四号清晨,我满怀着激动与喜悦,与爸爸妈妈一起贴了春联,粘了窗花,糊了福字,收拾好了年货与行李,便踏上了回家乡的路程。
大年三十,在我们家乡也算是过了一个小年。这天,或许是这七天春节假期中最忙碌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只听见爷爷在门外叫道:‘起床啦!准备杀鸡。’这一叫,立刻吧我从睡梦中惊醒,也意味着除夕开始了……
这一天人们要杀鸡,拜佛,准备年夜饭以及看春晚。当然,对于我来说,弄得最隆重的无疑是拜佛了。
拜佛,也可以称为谢佛。因为在古代,过去的一年是为凶神恶煞的一年,为了这凶神恶煞的一年不毁害新的一年,所以要弄很多的食物给这个年吃。那么这旧年便不会再危害我们了。
拜佛需准备的东西非常多:八仙桌,蜡烛,桂圆,年糕,酒,碗……寓意着下年能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拜佛时,烧香是必不可少的,大人排前,小孩儿垫后,按年龄顺序依次鞠躬敬佛,保佑自己与家人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事业蒸蒸日上,学习天天进步。所有人拜完后,将香交给爷爷,只见爷爷用家乡话保佑着每个人,拿着所有香上下拜着,向三个碗中倒了三次老酒,这拜佛也圆满结束了。
其实,在我的眼里,拜佛仅仅只是每个人对新生活的希望与寄托;是爷爷对全家人无微不至的爱与关心;更是我们自己对自己新年的期望。经过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拜佛,保留着最原始的习俗,但其中的意义却已经不同往日:这是发自内心地,最真切的祝福。
我握着双手,默默地祝福着: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年初一,是我们家乡上坟的日子。因为在大年三十晚上,传说是要把祖宗,上一辈的先人都接到家来会一会,来个大团圆。所以在年初一我们就要去帮他们扫扫墓。毕竟新年就看着一次,所以要带的东西也不少。例如:金元宝,银元宝,黄纸,冥币,花篮,蜡烛以及必不可少的香。
上坟的人比较多,大多是和亲戚一批一批地来,或者成群结队地来。尽管来的时间不同,可步骤都是惊人得相似而简练:先点燃蜡烛,再用蜡烛的火点燃香,每人将会被分到三支。拿着三支香拜三拜,也是让逝世的亲人保佑我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拜好后,再将香统一交给一人,插入土内。最后便是将金、银元宝,黄纸与冥币点燃,这些东西可以让逝世的亲人在天上丰衣足食。我也在心里暗暗祷告,愿亲人们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
年初一过完后,便开始走亲访友,去各个亲人家拜年吃饭,在我们家乡,过年是不逛庙会的。从年初二到年初六便都是这样,没有过于复杂的习俗,在我的印象中,春节便快快乐乐、热热闹闹地过去了。
可谓新年,最重要的依旧是家人能和和睦睦。暂时告别繁重的工作与学习,与最心爱的人说几句吉祥话,与此同时,再传承下祖辈们过年的习俗,回顾一下那温馨的画面,随着新年的倒计时,对你最亲爱的家人们说:“新年,快乐!”
这个年,也就过充实了,这个年俗,也得到了传承。
篇11:年俗作文
家乡的年俗很美,家乡的年俗在农家人的厨房里,青烟袅袅的烟囱飘逸着迷人的年味。温暖、祥和的气氛笼罩着隆冬时节的村庄,别有一番乡土风情。此情此景,不由让我穿越回了天真可爱的童年时代,昨日历历在目。
磨刀霍霍杀猪新年。小时候,每年新年的时候,我家总要杀猪的。每年的春天,娘总是要买两头黑毛猪,一头到年根底卖掉,一头杀掉新年用。
腊月二十五,娘请来杀猪匠二狗哥为我家杀猪。麻利的二狗哥跳进猪圈,两手一较劲,就把一百多斤的猪按在地上,三下五除二把肥胖的家伙捆绑起来。黑家伙不停地嘶叫着,向二狗哥发着抗议。但它也许忘记了,“猪羊一道菜,”那可是佛祖给人类的福利。
早已备好的一锅热水在呼呼的火苗助威下,咕嘟咕嘟地翻滚着。不一会儿功夫,二狗哥就把一头猪大卸了八块。娘把其中的一块儿大约有10斤的肉块作为二狗哥的辛劳费。
我和一群淘气的小伙伴没有被杀猪的过程吸引。等着缠着二狗哥为我们取出“猪尿泡”,然后,靠他那丰足的肺活量把“猪尿泡”吹起来,“猪尿泡”鼓胀成了一个大气球,然后,娘用绳子把它扎起来,挂在阴凉处风干。那时,我们的玩具少,这所谓的球就成了小伙伴们年间的玩具,一群捣乱小子围着“足球”,跑满大街小巷。
杀完猪,安排肉的活就是娘的了。按照亲戚的户数,娘把猪肉分成若干份。剩下的肉娘就腌制下来,来年要吃到出正月,或更长的时间。从大年初二到初七,爹和娘就开始走亲戚。七大姑八大姨、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亲戚,总是要拜访的。大年初二,外甥给舅舅拜年,舅舅可不好惹,那是娘的娘家人。初三是侄子给姑姑拜年。初四,爹娘总是要带着我们去到姥爷姥娘家走一圈。“一个女婿半个儿,女儿是娘的贴心小棉袄”,爹要做女婿应尽的义务,娘要做女儿应尽的孝心。
煮熟的肥肠、心肝肺,那是我们兄弟的所爱,香的流油,香的整个村庄都在流口水。只有新年的时候,才是我们最解馋的时候,在那个年代,过了年,吃肉的日子就很少了。
忙忙碌碌蒸年干粮。“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家家户户发面蒸干粮,准备新年的吃食。为了图个来年有个好兆头,家乡人总是要把年干粮,蒸很多很多。我印象中,娘总是要用挂在过道里的柳条簸箩,蒸上满满的一簸箩各种样式的干粮,有枣卷、米团子。枣卷是白面的。米团子是小米面和白面参合在一起的,有咸的是用南瓜做馅,还有甜甜的豆馅。
“吃了隔年瓜活到八十八。”每年春天,娘总是要在菜地里种下几棵南瓜的。秋收过后,在娘的精心保护下,南瓜熬到新年。娘边包包子,边念叨着这句话。我知道的,这是盼望着家人每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幸福安康。
那豆陷,更是香甜。豆馅儿是用红小豆红枣蒸熟后,弄成枣泥豆泥馅儿做成包子。弄豆馅儿时,我总是围在锅台边,等待着豆馅儿的出锅,嘴馋的我总是在奶奶的疼爱下,瓦上一小碗儿让我吃个够。
过了二月二,这年就过完了。新年的干粮,总是要吃到出正月,因为没有保鲜的冰箱,天气转暖新年的剩余干粮,都吃的咧嘴笑,都吃的长出了绿毛毛。
吃罢饺子遍村拜年。“圣娇娇”,取得“剩饺子”的谐音。每年的大年三十,一家人有说有笑。家家户户的女人家都要热热闹闹的围在一起,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要包出很多篦子饺子,放在过道的阴凉处。
我家的辈分在村里是比较大的,所以给奶奶拜年的比较多。大年初一的早晨,天刚蒙蒙亮,院子传来一阵阵嘈杂声。“奶奶,包好饺子了吗?我们给您拜年了。”在一伙伙儿人群的喧闹声中,我从酣梦中醒来。从被窝里向屋外窥探着。在嘈杂的喧闹声中,我欢快地从炕上爬起来,穿上衣服跑到院子里。我们几个堂兄弟跟在娘、大娘、大婶们的后面看热闹,也会不断遭到爹娘的阻挡。这时,奶奶会出来打圆场,让我们跟在后面跑着。自然到了那些爷爷奶奶大娘大叔家,会得到很好吃的糖果。五颜六色的糖纸成了我和哥的宝贝。大白兔牛奶糖、花生酥、酸酸糖,甜在嘴上,美在心里。
年结解恩仇常笑在。年结在家乡人心里是一个洒脱的时刻。街坊邻居难免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小两口误解闹分居……年结就是彼此间互谅互让互爱的时候,通过长辈的说和,恩仇没了。兄弟情在,夫妻情亲,年让一家人又团圆了。“饺子就酒越喝越有”,邻里兄弟坐在一起,小酌几杯。说一说一年的快乐,倾诉一下上年的不满不理解。一年有个好兆头,从头再来,旧年翻过去了。什么恩怨情仇,年味的芳香让大家“相逢一笑泯恩仇”。
幼时的记忆,已属昨日。奶奶已故去了,我也进入了不惑之年,我的儿女们也经过了我的儿时。如今的年,娘早不再喂猪,也不再宰猪。如今的肉食店,各种猪肉更是多之又多。平常日子的吃喝和新年也没啥区别,父老乡亲们想吃啥喝啥,要啥有啥,然我更想念那当年的香香肥猪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怀恋童年的年俗,那时的年味那样的香甜,那样的浓,飘逸着乡土气息,父老乡亲间容有的是一种淳朴的乡情。
篇12:年俗作文
每个地方过年时都有自己过年的'习俗,我的老家呀不例外呢!虽然和其他地方差不多,但我很喜欢。
我们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呢:我们在除夕要吃团圆饭,大鱼大肉的。但大年初一时只能吃素的。我曾多次问过妈妈;“为什么?”“为什么?”妈妈就只会回答说:”我怎么明白为什么,就是传下来的咯!“我们还有好多习俗呢,等我来一一跟你说吧!
我们过年时会做一件每个地方都会做的事情――放烟花。我们放的可不是一般的烟花呢!而是专门定做的烟花,在过年的前几天,我们会到叔公家里订烟花,让叔公在烟花上刻字,因为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以前,老天爷每天要干很多事情,直到新春才可以休息,但新春要有新春愿望吧!要是老天爷听不见我们的新春愿望,那该怎么实现呢?于是,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烟花吵醒老天爷。但吵醒又有什么用呢?老天爷又不明白我们的新春愿望。大家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烟花上刻字,这样老天爷就会看见了。“虽然定做的烟花放上去的时候跟其他烟花没有什么人区别,但是啊,听说愿望是朝上的,只有老天爷才能看见。还与欧一种说法叫做,给别人看到自己的愿望,就不灵了呢!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啊!
我们啊,过新春时还要吃自己做的年糕,因为年糕寓意着”黏高“,听说只要小朋友吃了年糕就会在新的一年里越长越高呢!每次过年,我最想吃的就是年糕了,香香的,甜甜的,可好吃了呢。在老家,有许多小朋友,每次与小伙伴们一起吃年糕时,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也许是因为年糕太好吃了吧!
在我们老家,刚结婚的夫妇要吃一种名叫”桂紫“的紫色馒头。(”桂紫“是我们那边自己取的名字。)还要边吃边看烟花呢!而且放烟花还要在早上放,你们也许想问,早上放做什么,早上才不好看呢,晚上才好看。其实你错了,因为做的这些只有四个字来形容”早生贵子“(”早升桂紫“)。怎么样,是不是别有一番风趣呀!
我们过年还有贴对联的习俗呢!在老家,要让家里最有文采的老人来写,写完后,要自己加上装饰,装饰一般都是由儿童来画的。当然我也不例外,每一次画画的时候,我都会兴奋地手抖,总是画不好,可是大人还在那里一直说:”画的真好啊,画的真棒啊!”。大大家觉得好看,我到一点不觉得,我觉得我画的丑不拉几的。跟怪物一样。虽然不停地失败,但我还是很喜欢贴对联的习俗呢!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象征着:“新的一年又来啦!”
篇13:年俗作文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贴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春联的特点是工整、对偶、简洁、精巧。
贴窗花
剪纸――窗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开门爆竹,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祭祖
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
挂灯笼
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
篇14:年俗作文
每个地方都有年俗,我家乡的年俗也很有趣哦!大扫除,年夜饭,守岁,贴对联,放鞭炮,发利是。
我最喜欢的年俗是收压岁钱,相信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这个节目吧,嘿嘿。每到新年,晚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身体健康,长辈们就会给我发红包。我将每年收到的红包攒下来,存到银行,到现在已经比较可观了。
新年时我们都会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宣告了新年的到来。“爆声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买很多鞭炮,焰火,在晚上放,特别好玩。
吃团年饭。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聚会。不管平时工作/居住隔有多远,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和亲人聚在一起享受这快乐难得的团聚。
贴对联: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还记得去年春节我家门上贴的对联呢:
上联:合家欢乐迎富贵
下联:满门平安好运来
横批:万事如意
这就是我家乡新年的风俗,怎么样,丰富多彩吧!
篇15:年俗作文
说到年俗,我想大家都明白吧,咱们中国的年俗可是多的是呀!例如:大家都明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国庆节、端午节、圣诞节?这些都是每年一度的节日,大家称之为年俗。
过节要突出一个“喜”字,这种节日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散发着招人喜爱的魅力。农历除夕和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在这一天所有人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尤其是除夕夜,家家户户几乎一夜不睡,叫做“守岁辞岁”。三十晚上的团圆饭,讲究在半夜子时合家聚在一起吃,叫作“更岁饺子”,当时民间有这样一段话:“煮饺子,皮儿薄,馅儿多,婆婆吃了笑呵呵,一家满张罗!”这也意味着吃完饺子即将进入新的一年,也是为了取个吉利。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梦想,所以大家都非常敬重这些节日、喜欢这些节日?
年俗,中国的色彩!年俗,中国的骄傲!
篇16:年俗作文
有趣的年俗文化节 六(3)班 彭洁清 上个星期五,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年俗文化节。“咚咚咚”,忽然我们听到了一阵锣鼓声。向校门口的方向望去,原来是一头栩栩如生的醒狮向我们走来。伴着锣鼓的敲打声,醒狮如愿以偿地吃到了青菜。大家看到后,都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随着醒狮表演的结束,我们的年俗文化节活动,也渐渐拉开了帷幕。
年俗文化节正式开始后,同学们有的去相应会场猜灯谜,有的在班里的展区里,为参观的同学进行解说,有的则在欣赏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茶的插花比赛。
在每班的展区里,都摆放着许多作品:有剪纸,手抄报,关于春节的工艺品,精美的图画......这些作品都来自与同学们的巧手。有些同学在欣赏作品,不禁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同学在品尝别班同学带来的各地特色食品。在吃到食品的同时,还能听到解说员给我们介绍这些食品相应的文化知识,真好!
在猜灯谜的现场,有的同学为了猜到灯谜的正确答案而手舞足蹈起来,有的却为了猜错了答案而十分沮丧。不过,不要紧,我们重在参与嘛!
在插花比赛的现场,同学们用自己聪明的脑袋,和一双灵巧的手完成了一份份成功的插画作品。博得了在场同学和老师们,发自内心的掌声。
这次年俗文化节,举办的非常成功。当天的场景会一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却!
篇17:关于年俗作文
每个地方过年时都有自己过年的习俗,我的老家呀不例外呢!虽然和其他地方差不多,但我很喜欢。
我们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呢:我们在除夕要吃团圆饭,大鱼大肉的。但大年初一时只能吃素的。我曾多次问过妈妈;“为什么?”“为什么?”妈妈就只会回答说:”我怎么知道为什么,就是传下来的咯!“我们还有好多习俗呢,等我来一一跟你说吧!
我们过年时会做一件每个地方都会做的事情――放烟花。我们放的可不是一般的烟花呢!而是专门定做的烟花,在过年的前几天,我们会到叔公家里订烟花,让叔公在烟花上刻字,因为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以前,老天爷每天要干很多事情,直到新年才可以休息,但新年要有新年愿望吧!要是老天爷听不见我们的新年愿望,那该怎么实现呢?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烟花吵醒老天爷。但吵醒又有什么用呢?老天爷又不知道我们的新年愿望。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烟花上刻字,这样老天爷就会看见了。“虽然定做的烟花放上去的时候跟其他烟花没有什么人区别,但是啊,听说愿望是朝上的,只有老天爷才能看见。还与欧一种说法叫做,给别人看到自己的愿望,就不灵了呢!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啊!
我们啊,过新年时还要吃自己做的年糕,因为年糕寓意着”黏高“,听说只要小朋友吃了年糕就会在新的一年里越长越高呢!每次过年,我最想吃的就是年糕了,香香的,甜甜的,可好吃了呢。在老家,有许多小朋友,每次与小伙伴们一起吃年糕时,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也许是因为年糕太好吃了吧!
在我们老家,刚结婚的夫妇要吃一种名叫”桂紫“的紫色馒头。(”桂紫“是我们那边自己取的名字。)还要边吃边看烟花呢!而且放烟花还要在早上放,你们也许想问,早上放做什么,早上才不好看呢,晚上才好看。其实你错了,因为做的这些只有四个字来形容”早生贵子“(”早升桂紫“)。怎么样,是不是别有一番风趣呀!
我们过年还有贴对联的习俗呢!在老家,要让家里最有文采的老人来写,写完后,要自己加上装饰,装饰一般都是由儿童来画的。当然我也不例外,每一次画画的时候,我都会兴奋地手抖,总是画不好,可是大人还在那里一直说:”画的真好啊,画的真棒啊!”。大人们觉得好看,我到一点不觉得,我觉得我画的丑不拉几的。跟怪物一样。虽然不停地失败,但我还是很喜欢贴对联的习俗呢!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象征着:“新的一年又来啦!”
篇18:年俗作文
1、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尘――陈,辞旧迎新、破旧立新,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2、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吃豆腐渣的习惯,是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3、 腊月二十六,杀
猪割年肉。
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4、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集市。
杀家禽,买年货。年货如鞭炮、春联、香烛、纸钱、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头花饰物等。
5、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马。
6、坟请祖上大供。
7、初三初四拜街坊。
初二去岳母家过年,初三初四是亲戚朋友间相互走动拜年。贴花花就是张贴年、 腊月二十九,上、 初一崽,初二郎,初一在丈夫家过年,
★ 新春新标话作文
★ 春节作文800字
★ 我们的高二作文
★ 寒假活动方案示例
★ 家乡作文初一
★ 马灯随笔
★ 小学寒假总结作文
【年俗作文800字(精选18篇)】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的高一800字作文2023-02-04
春节高一800字作文2023-04-20
2022描写春节话题优秀作文素材2023-12-31
有趣的年俗400字作文2023-03-04
关于年俗说明文作文2024-02-14
关于春节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2023-09-13
关于春节的论文范文2023-03-06
城固年俗作文2023-01-16
年俗的作文500字2022-12-31
热闹的民俗年会作文600字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