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七单元作文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小学生活(通用14篇)由网友“程子的老刘”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西师大版七单元作文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小学生活,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西师大版七单元作文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小学生活
时光在滴滴答答的钟声中流逝,岁月的风铃也在摇落中巨响。一眨眼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每次想到这里我的心便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垂首沉思,感慨万千,一瞬间,许多十分美好的回忆浮现在我的眼前,操场上留下我们矫健飞奔的英姿,语文课上回响过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校园里犹着我们追逐嬉戏的身影……六年(2)班,59名同学自发的聚集在这里,便是一种缘分。我们一起挥洒过汗水,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乘着风帆前进……这些宝贵的友谊是我一生的财富,这些生活的缩影将在我的记忆里永存。
六年的学习生活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幼小孩童变成了富有知识的青少年,让我从之前的孤陋寡闻到如今的小有见识,但是还不够,都说“十年寒窗苦”我却刚刚掌握了仅有的3/5,剩余的还要慢慢领悟。老师经常教导我们:“一个人要有气质和自信,而拥有它们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好好学习,满腹才华。”因此,我深深的记住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记住了经久不衰的真理和不可磨灭的现实。
我永远忘不掉那次大扫除,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清理班级,负责擦玻璃的把玻璃擦得如水晶一样透明,负责擦瓷砖的把瓷砖擦得如镜子一样闪亮,负责扫地的把地扫的一尘不染……最后经过我们的辛勤劳作我们的班级被学校授予“最干净的班级”,并得到嘉奖,同学们欢呼雀跃,手舞足蹈。
我永远忘不掉,那几次班级辩论会,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正反方都振振有词,唇枪舌剑,你方唱罢我登场,互相不甘示弱,为各自的观点据理力争。
在母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收获了许多,有了知心朋友,得到了老师的言传身教,这使我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少年,得到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愿望,也留下了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更重要的是汲取了最好的知识,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我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方向。是的,我在母校学习的日子已屈指可数,猛然回首,平易近人、体贴入微的师长还有可爱的校园,都要在我们轻唱的歌声中封存,不知何时,我们已经成了校园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成了弟弟妹妹们学习的榜样。
忘不掉,忘不掉,一幕幕生动的画面,都记录着从入学到毕业的丝丝毫毫,记录着我们获得知识的分分秒秒,正是这一幕幕的画面,让我们更加留恋,更加难忘,更加珍惜。
在这里,我们一起笑过,哭过,努力过,团结过,经过风雨的冲刷,冰雪的洗礼,把我们对班级、对母校、对老师的爱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化作一片真情洒落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并且结果,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再度来到这里时,见到的定是一片桃李之园。
篇2:西师大版七单元作文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小学生活
时光飞逝,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眼看,就快要离开母校了,可心却牵挂着它。老师的关爱,同学的笑声…这一切无不令我难以忘怀。在这些一切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她——庄老师,我的数学老师.
庄老师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教师,但她却使我对数学这一门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
从前我的数学成绩只是一般而已,没什么突出的成绩,一直默默无闻,但自从遇到庄老师以后,这种情况彻底改变了。庄老师的课很有趣,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思维和反应能力,而且,庄老师的鼓励使我都学习数学加倍用功。这学期,为了迎接“华罗庚金杯”奥数竞赛,班上几位同学都十分用功,我当然也不能落后,我每天认真完成奥数作业,但在初赛时,我只考了60分,勉强闯过初赛,这是我的自信心很受打击,但不久后的一件事情,使我又重新找回了自信。一天中午,庄老师把昨天做的练习卷发了下来,有一道计算题得数很大,我算了5遍,才终于算对了,我想,我练基本功都不扎实,谈何成功,正如物理学家丁肇中所说:“一个人是否成功,在于他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像我这样的,参加竞赛也不过是白交报名费。到了下午,庄老师照常辅导奥数,通常一次辅导1个小时不在话下。在辅导时,老师说:“个别同学对学习很不用功,他明明能学好,但就是不努力,不像有些人虽然一次次做错了题,但他肯用功,就一定有做为。”是啊,正如诗中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老师的一番话,使我又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决赛时获了奖,虽然只是三等奖,但这里面融入了我日日夜夜的拼搏,还有庄老师的鼓励。
我对庄老师的敬爱不仅仅是因为它对学生的鼓励,还有她的教学方法。
在庄老师刚接我们班时,据说我们办的数学成绩一团糟,90分以上的很少,但通过庄老师的不断努力,现在,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在级部数一数二。为什么,这是因为庄老师的教学方法。庄老师经常给我们补充一个类型的练习题,以至于我们考试时的所有提醒我们都见过,练习过,有的题甚至完全一样。虽然平时累一点,但考试时我们去轻松许多。这真是像庄老师所说那样:“小考小玩,大考大玩,不考不玩。”意思是:在没有考试,学习轻松的时候,不要放纵自己,要努力学习,为考试作准备,这样,即使在大型考试之前,你也不会有任何恐惧心理。”我对这种教学方式很喜欢,所以成绩还算不错。这可要感谢庄老师了。
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将踏入初中着一个新的殿堂,也意味着我们会接触更多任课老师,但不论在何时何地,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小学时,曾有一位老师,她用汗水换来了我对数学的兴趣。我崇拜伟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庄老师。
……
篇3:西师大版七单元作文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小学生活
我忘不掉童年在操场上追逐的身影;忘不掉,童年在教室里相互学习时交流的目光;忘不掉,童年在升旗时的庄严神情。别了,我亲爱的同学们;别了,我敬爱的老师;别了,在我们奔跑的操场
心中的不舍,几滴眼泪是无法表达出来;心中的不舍,喜剧性的话,也不能表达出来;心中的不舍,几个温暖的拥抱,也不能表达出来。眼泪滴在地上,很快被太阳蒸发,眼泪的`蒸发也代表着我们的离别时刻到了。几句不舍的话语,很快的消失在耳畔,消失的那一瞬间,代表着你我各奔东西;几个温暖的拥抱,温暖也不会太长久,一丝的温暖,很快被冷风吹散。消失的时刻注定这分别。
分别后是否会再次相遇?一切都是未知。
我开始后悔。当初为何没有珍惜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为何在你犯错时没有原谅你的过错?为何没有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再助你一臂之力。
分别后的每一个夜晚,在看星空时,都会想起你是否和我一样在看同一片星空。
分别后的每时每刻,都希望在某个有着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再次遇到你。哪怕只是一句问候,或是寒暄。然而等待我的只是无数次红绿灯的交替。
分别每到听到他人说起你的名字时都会问:他是不是很高了?是不是戴着眼镜?是不是很瘦?证实后都会非常惊奇的大叫,不错,他是我的小学同学,当时我们很要好。一起玩过,一起闹过,一起挨罚过。
可事实总是:那时过去,一切都过去了。不会再回去了,只存在你的脑海里。
每当这时我多么希望有一种“时光回首”的仙丹,能让我回到那段美好的时光里,可现实告诉我,不可能。
我只想问一下,与我一起走过童年的你,是否还记得美术课上,团纸团相互击打;还要在老师不注意时偷喝水,传个纸条告诉放学到哪里去玩?艺术节时为了获奖,中午宁可不吃饭,也要练节目,把动作一个个做得更标准;体育课上,为了赢得全班第一而挥洒汗水。每个画面现在回想起来都是那么优美,那么令人陶醉。
后来在毕业旅行上因炎热一起坐在树荫下,这次我才知道我们要离开了。开始不舍,开始流泪,开始说离别的话语。在这一瞬间,我更加不舍,更恨离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是我童年写作文中常用的一句话。儿时只是为了写作,而如今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重要含意了。一眨眼六年过去了。我好像在不舍的情感中昏睡了一番,刚刚睁开眼,才发觉你早已离开。
在那有着青春的校园里,你我共创辉煌。
若不是岁月流逝,让我走出了小学校园,无法想象现在的我的模样。就是这一走,我明白了,离别的真正含义。离别成就青年。
时光流逝,变的是我们的外表,不变的是我们童年成长的足迹。
篇4:西师大版七单元作文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小学生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也快为一名中学生了。在这六年中,发生了许多许多有趣的故事,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有我的哭笑,有我的懵懂,有真诚的友情,有令人感动的师生情,这些像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珠,留在我记忆的大海中。
我就要毕业了,在这二千多个日子里,我们就像一珠幼苗,受老师的灌溉后,将成为一颗大树。
似乎在教室里还有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在操场上还有缭绕着我们的嬉戏声,在校圆里还有我们欢笑的身影。在每一个脚落,我们都曾留下难忘的回忆。
记得在一到二年级时是刘平老师教我,她教我数学,是我们的班主任,到了三年级我便和二班的几个同学加上我们班的几个学生(那时候小记得不太清楚了)一起转到了七班,
在七班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在母校的教育下,我们得到了许多。我们得到了许多新知识,使我们成为彬彬有礼的学生。我们得到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往事,更多的得到了今后为人处事的指南针。但是我们现在就要毕业了,蓦然回首,仿佛督促我们的老师,鼓励我们的师长,还有可爱的校园,都要从我们的歌声中消失。而且,不知何时我们已成为校园中的大哥大姐,成为弟妹的榜样。
难忘,老师慈祥的脸庞;难忘,老师严肃的话语;难忘,老师深刻的教诲;还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是老师那温暖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把我领进了知识的殿堂,用一把熔铸着希望的钥匙开启了我心中的大门。让我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有一次测验,温老师(数学老师)发下了卷子,说:“这是一次小测验,题很简单,希望大家认真做,做完了好好检查。”卷子发下来了,我阅了一遍卷,题很简单。我心中暗喜,这算什么!于是我拿出演算纸答了起来……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不到20分钟,我便答完了。我看了看温老师没注意我这里,便有拿出一张白纸画起了画……漫长的两节课终于过去了,我自信满满的交了卷,便和同学对起了答案,天啊,怎么都不一样?“算了,算了,爱谁错谁错,不管了!”说完就出去玩了。
难忘,同学们幽默的表情;难忘,同学们幽默风趣的话语;难忘,同学们关切的问候。还记得,伤心时,是同桌那温馨的话让我得到安慰,是同学那风趣的语言逗我开心,看到他顽皮的鬼脸,我笑了,他也笑了。前些日子,我奶奶死了,悲痛犹如魔鬼向我袭来,我成天闷闷不乐,心里的苦又不知与谁去说,只好成天用上网来消磨时间。王双兴见我这样,成天逗我,但真正的笑容也未在我脸上绽放,班上几个开心果似的男生,大家平时关系都不怎么好,但在我不高兴时,他们幽默的话语令我笑了,我又成了那无忧无虑的小鸟。
而今,六年了,我们即将迈向人生的新起点,迎接一个崭新的旅程。大家一起玩耍,一起读书,一起跳大摇绳,一起呐喊助威,还都历历在目。
篇5:六年级下七单元作文西师大版:小学生活
一想到就要辞别美丽的校园和朝相处的老师、同学,心中就涌起一阵阵眷恋之情。
还清晰地记得,六年前,我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带着对老师的敬爱和对学校的神往走进学校。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讲堂,平和的老师,尚有灵活壮丽的同学、披发着油墨香味的讲义,统统都有是那么的诱人。六年的进修糊口多像一张五彩斑斓的画卷!记实着无数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
记得本年春天,老师带我们去广场放鹞子,我很是兴奋——影象中第一次嘛!我已经等不及了,火烧眉毛地把鹞子投向蓝天,它飞啊飞啊,越飞越高。假如我们能像鹞子一样在空中自由遨游,那该多好啊!这样想着,一阵风吹来,鹞子像脱了疆的野马,在空中翩翩起舞百尺竿头,终于,我避免住了鹞子,但神色却避免不住了。
有一次,我异常难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异常恍惚,像一只只蠕虫在移动。“怎么了?”老师体谅地问:“……没……什……还没说完“么”字,我“哇”的一声吐了出来,同学们见了,全都忙活起来,有的帮我拂拭,有的给我水喝,我打动极了,泪水恍惚了双眼。
虽然不只同学体谅我,老师也很照顾我。前几天,我测验没考好,老师叫我去办公室,我觉得狂风雨要来了,没想到来的却是平和的话语:“怎么没考好?为什么?”我没措辞,泪水把衣襟打湿了,“别哭了!汲取这次的教导吧,往后进修再踏实一点!”我使劲所在了颔首。
我们像一棵棵小树,天天少不了浇水、施肥,进修和生长是必不行少的,待到小树长成参天大树时,我再返来道一声“老师,我没有辜负您的祈望!”
篇6:六年级下七单元作文西师大版:小学生活
我们五(3)班即将要变成六(3)班了,意味着我们要离开母校。但是我怕六年级的时间比以前走的跟快,就像在翻一本书翻完了就是失去了。所以为了在最后一个年级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我向姐姐借了旧版的语文书来看而且是下册的呢希望能派上一点用场!
第一篇是《别了,我爱的中国》,我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姐姐写下来的,已把这篇文章读懂了。它的中心句是: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三句话的意思也不同。我读了一会儿,感觉到累了就拿起笔来写一些把我和姐姐不同的答案写下来。
第二篇是《一夜的工作》作者是何其芳(1912——1977),描写了一个工作负责、体贴群众的周恩来总理。分为三段:1、“我”送稿子给总理审阅,交代了了亲眼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原因。2、“我”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到他一夜工作的情景。3、在回家的路上,“我”的感受和心情。
……下面我就不一一说过去了,说说我最喜欢的吧!
我最喜欢的是《养花》了,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字舒“人民艺术家”。他爱养花,只要开花,什么都不计较。但是都不是一些奇花异草,因为在北京气候不适宜养花,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所以老舍选择了可以自己奋斗的花来养……写得有模有样,简直让我闻到了花香,我躺在花海之中!
这本书这么有趣,简直是课外书一本。当初为什么不看呢?还说太难,现在才知道——小菜一碟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买!这本书最终只告诉我一的答案:写作文也好,看书也好,都需要一双眼睛来观察、一个脑袋来想象。这就是我的感受和总结!为下个学期加油!
篇7: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犀、黛、沼”等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对大自然之美的细致描绘。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2.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自然美景图片。
教学方法:
朗读法。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寻美兴趣
学生展示搜集的自然美景的图片。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宗白华去体会不同时期他对大自然的种.种感受。
二、初读课文,初建对大自然美景的印象
1.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有些比较长的句子,要多读一读,断句要合理,教师适当指导。
3.想一想:作者不同时期描写的自然美景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深入精读,寻访作者笔下云、风、山、湖之美
1.在作者小时候、少年时、青年时究竟以什么自然风景吸引了作者?你从中哪些词或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读一读,品一品。
2.找出相关语句后,即可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边读边谈边想。
(1)先请学生读,紧扣关键词语,然后谈感受。
(2)在把感受带到课文深入地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四、再读全文,颂大自然之美
1.带着赏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读全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作者对这些美景所引发的感受和怎样的想象。
五、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文章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2.在笔记本上摘录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六、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2.读句子,体会引号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水边石头上看天上白云的变幻,心里浮动着幼稚的( )。天上的流云,一会变成( ),一会变成( )。
有一天我根据云的各种境界,分出( )云、( )云、( )云( )云,等等,真想做一个“云谱”﹗
七、实践活动
1.课文文字优美,配上合适的音乐尝试配乐朗诵。
2.课外再搜集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优美句段。
篇8: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知识:认识2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丹柯为了拯救大家而牺牲自己的爱心的高贵品质。
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有关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朗读课文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法:读中感悟,自读自悟。
教具:课件
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今天我们来共同读一篇伟大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通畅。
2、小组合作读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丹柯的一件什么事?
3、小组汇报读文情况及问题。
三、精读体会:
1、丹柯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大家遇到了什么危险?
2、你对“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是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气力浪费在悲哀和恐惧上呢?走,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段话怎样理解的。
3、“因为在他的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力量和火一样的光芒”中“坚定的力量”是什么?“火一样的光芒”又是指什么?
4、找出人们对丹柯愤怒、不满的句子。讨论该怎样读呢?
(随机指导朗读)
5、面对人们的质问、怀疑、愤怒,丹柯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丹柯处境的艰难、他的勇敢和坚强。)
6、最后,丹柯怎样拯救族人的,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哪些人物的品质令我们感动?
五、积累内化: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故事读一读。
篇9: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等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2、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对丹柯的敬佩和崇拜之情。学习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指名阅读。
师引导学生按自学指导的要求自学本课,时间8分钟。(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学,以学生为主) 小组内交流3分钟
四、汇报点拨
1、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师适当点拨,指导朗读(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人物形象)
2、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师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为习作课做铺垫)
五、小结
布置作业。
篇10: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散步》教案
《散步》课文原文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
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板书)
三、深入探究,挖掘“尊老”内涵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注意:至少让两名学生回答。
师:我先不评判大家的回答,请大家听培根怎么说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文明之举。”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生解释。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 “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四、揣摩词句,体味语言
过渡: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与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如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我将洗耳恭听。
师注意: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时间,适时的打住。如学生在这一环节打住,则教师可以提示下面语句引导学生来体会课文语言妙处,之后归纳:。(板书)
附文中的妙语(仅供参考):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六、作业
过渡: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劳,也唱出了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一份孝心。
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的一篇优美散文,它篇幅短小,语言隽永,但又情意浓浓。主要通过写一家三代四口人外出散步的经过,表达了浓浓亲情以及强烈的生活责任感。文章虽只有580字,读来却意蕴深长,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历来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也常常成为语文老师上公开课的选择对象。
打算上《散步》一课时,其实一直在犹豫:那么多人上过这篇课文,包括我本人也在几年前作为公开课上过,怎样才能上出新意呢?于是,我仔细阅读了单元提示及课文,课文文字较少,且内容简单,编者的要求也不高。当我读到课后练习题时,引起了我的注意。课后一共设置了三道题目:一是为课文该换标题,意在把握课文内容;二是研读课文最后两句话,意在把握文章的主题;三是比较阅读作家林文煌的《三代》,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及鉴赏能力。于是,一个大胆的思路便形成了,我何不围绕三个题目来设计教学呢?针对三个题目我设置了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故事三个教学环节,后来,我又加入读出感悟的环节,作为前三个环节的补充,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同时,这节课我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不让学生带课本进教室,更不准带教辅资料,只准带新华字典、笔、本子。这样做的目的,只想让孩子们去思考,而不是做一名搬运工。把资料书上别人整理好的答案搬到书上,然后再进行所谓的交流,这种做法学生获得的阅读感悟是极少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根本没有去思考。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很懒,不是手脚懒,而是大脑懒,不愿多用脑,倒是愿意动手抄,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提高的很慢很慢的。我也一直认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朗读、写作、交流表达等等,都需要在老师的示范、引导下来训练提高。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基本上还是可以的,七年级的小孩毕竟还小,思维、表达的能力还有限。虽然分析肤浅,但有真意;表达生涩,但有真情。我相信,通过长期的熏陶、训练,他们的阅读、表达、思考、写作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篇11: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窗》语文教案
《天窗》课文原文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jiè)。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bà)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yō)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天窗》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
教学难点:
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2、说说你对天窗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过渡:天窗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部分内容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指名读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乡下的房子只有一排木板窗,但碰上大风大雨或冬天,木板窗一关,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加深对天窗的理解。
齐读课文第一到三小节。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天窗》是作家茅盾所写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藉、霸、宙。
2、理解词语。(说说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新的词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默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段:(1—3)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第二段:(4—7)夏天阵雨来了时,晚上,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第三段:(8—9)天窗是神奇的,想象丰富的孩子会因此产生种种联想。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第二课时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茅盾的名篇《天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内容?
(学生读课文后简单交流自己已经读懂的内容。)
二,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2、交流汇报。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2)“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3)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4)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5)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些问题中有两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其它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梳理问题。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2)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1、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学习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第二、三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第二、三部分。
2、默读课文二、三部分,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交流汇报,深入理解。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请两个同学分别朗读第二段中的两个事例。
(2)“慰藉”是什么意思?(“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3)比较句子:
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是慰藉。
(读一读,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老师引读第4、6节)
2、为什么说天窗是的慰藉呢?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1)(交流汇报:明确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2)教师引读:我们把孩子的所看所想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3、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再来思考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们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小组讨论,交流。
4、出示: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齐读。
那是不是有了天窗,我们人人都能看到种种事情呢?
5、有了想象,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的世界。实际上,我们周围有许多机会,文章最后一节中加引号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机会,我们要抓主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
五、体会文章中的想象。
1、怎样才能想象得好呢?我们来看看文章中的孩子们是如何想象的?
我们先来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
“雨脚”是怎样形容的?(卜落卜落跳)
“卜落卜落”写出了什么?(声音)
他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观察仔细)
还从哪些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带子似的、一瞥、掠过)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想象得好,首先要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呢?
孩子通过天窗看到了雨脚和闪电,又怎样会想到雷和风呢?(因为两者有联系。)他不仅想到了雷和风,还想到了什么?
个别读,齐读。
他怎么会从“一颗星”、“一朵云”想到“无数星”、“无数云”?(从数量上展开想象。)
还有什么?(从“一朵云”想象到千姿百态的云,从形状上展开想象。)
齐读。
为什么从“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
(从黑色的颜色、大小、形状想象,而且这三种动物都是夜晚出来活动的。)
男女生比赛读书。.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象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
4、大家要不要也像文中的孩子那样展开想象?老师也为大家打开一扇天窗,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5.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六、总结课文。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个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拓展阅读:《童年,再这里留下脚印》、《月光饼》
《天窗》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在中年级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里面提出,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其实这几点要求是在语文的工具性上面给我们确定了一个尺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生动形象,及由此而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我认为,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讲,还应在体会语言的优美生动的同时,鼓励学生模仿运用,从而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在我的阅读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的生动形象这一点,总是落不到实处。感觉自己的教学总是浮在表面,学生学得也有些勉强,说白了,很多时候都是我“灌”给他们的。在五年级上学期,这一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我于是开始在这上面动起了心思。在教学第二课《天窗》时,我进行了第一次尝试。
这一课课后的“词句积累”中列出了五个带有修饰词的名词性短语,下面还有一句提示的话:用上修饰性词语后,蝙蝠、夜莺……描写得更形象、更真切了。在备课时,我发现,课后的提示正好是该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的内容,而那些短语也刚好出现在文章的重点段落中。(原文如下: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圆眼睛的猫头鹰……)于是,我决定要在这里好好做一做文章。
在教学中,我对这一环节作了如下处理:出示了一段将原文进行删改之后的文字(如下: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可爱的星,无数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蝙蝠,也许是夜莺,也许是猫头鹰……)然后请了两名同学分别读了这段话及原文,让学生们边听边体会,比较一下两段话有什么不同,哪段话写得更好,为什么。交流时,学生们都说黑板上的句子写得简单,喜欢原文中的句子,但表达不好理由。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回答了下面的问题。问:奇幻的云彩是什么样的云彩?答:奇形怪状的云彩。变化多端的云彩。五颜六色的云彩……问:奇形怪状和五颜六色两个词,一个是说形状,一个是说颜色。那这里的奇幻到底是说形状还是颜色呢?读一读黑板上的这段话,看看有没有告诉我们。(没有)再读书中的原文,知道了吗?(知道了)他怎么写得我们就知道了呢?答:书中写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这些都是写它的形状。师:嗯,加上了这几个词就具体明确了,不会让人有争议了。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它的具体明确。(学生读,我将缺少的词添在了黑板上)在这一段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句子?答: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这一句加上了闪闪烁烁这个词,就写出了星星可爱的地方是什么。(学生一起读,我板书“闪闪烁烁”)问:还有没有?答:还有后面写得蝙蝠、夜莺、猫头鹰,也都加上了修饰的词,让我们好像看到了这些动物一样,很形象。师:真会读书,大家一起把这句话也读一读。(学生读,我板书补充)最后我总结道:在写文章的时候,适当的举例子,或者使用一些修饰的词语,可以使文章更形象生动、真实具体。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你的文章就会更精彩了。
这样的引导体会过程中,学生切实的体验到了文中语言的生动具体,也深刻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好处。在经历了这样一个理解过程之后得出的结论,更让学生信服,因为,这是他们亲身感受到的优点,而不是老师灌输的结果。不知教师这样引导的做法,算不算将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篇12: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
《访兰》课文原文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看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访兰》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整体读文的基础上,分部分读课文,概括段意,说出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访兰过程中“我”的所见、“我”与父亲的对话,读出“野兰”和“家兰”的不同特点;对比特点,说出“野兰”与“家兰”的不同格调。
3.紧扣“不敢”、“后悔”读出作者对“野兰”的敬仰,学习“以兰喻人”的写作方法,谈做人打算。
教学重点:
访兰过程中“我”的所见,“我”与父亲的对话。
教学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读出兰的品格,明白做人道理,学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1.课前热身——“君子”与“小人”之辨。
(PPT出示词语):“正人君子”、“卑鄙小人”。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学生联系实际谈生活中所见的两类人。
(PPT出示两种人的特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PPT出示君子的人生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导入新课
下面我向你们推荐四位君子。(PPT出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图片。)
揭示课题(PPT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
引导学生从课题产生质疑
为什么用“访”而不用“赏”?
“我”是如何访兰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打开学生话匣,认识何谓“君子”,为后文学习蓄势;质疑课题,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质疑问难
1.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ppt出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勾画出“我”随父亲进山访兰所见,找出父亲说的话,找出我说的话。
不懂的地方多读多想,可以举手提问。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文章主要内容;所见;父亲的话;我的话。
3.分部分用不同方式读文,说出大概内容,理清线索,大胆质疑。
⑴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概内容。)(PPT出示内容小结。)
学生质疑:父亲为什么愠怒?父亲为什么不再培栽野生野长的兰草?
⑵抽生读第二、第三自然段
大概内容:访兰所见美好景物。
⑶分角色读4——15自然段
大概内容:父亲同我谈兰,比较家兰和野兰的味儿。
⑷PPT出示内容小结。
4.齐读最后自然段,说出内容。(PPT出示内容)
5.理清文章思路,进一步明确文本内容。
(借助PPT显示的文章思路流程理清文章思路。)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是读,用读把握文本言语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是文本原生价值的开发。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质疑,有利于学生不断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2——15自然段
1.“我”随父亲进山“访兰”的所见。(出示PPT图片,欣赏瀑布兰草。)
读课文2、3自然段。(读出景物的优美,读出兰的高雅不俗。)
(板书:野兰 清妙 仙品)
2.父亲同“我”谈论什么?
(野兰与家兰的特点。)
(板书:家兰)
3.野兰与家兰有些什么特点呢?
⑴家兰“好看”,野兰“清爽”。(板书:好看 清爽)
⑵野兰是空谷的幽物,得天地自然的原气,长山野水畔的趣姿。
家兰是玩赏的盆景。
(板书:空谷的幽物 玩赏的盆景)
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得天地自然的原气,长山野水畔的趣姿”,理解“空谷的幽物”。
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读出供人玩赏的家兰的特点:叶更嫩,花更繁更大。
⑶家兰美得太甜太媚,为被人欣赏而生长,格调俗。
野兰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格调不俗。
(板书:为被人欣赏而生长 俗 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不俗)
4.抓住野兰与家兰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对比手法的写作方法。(板书:抓住特点 对比)
5.解释父亲为什么不再带回野生野长的兰草培栽。(板书:敬仰 鄙视)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具有语文味,关键是咬文嚼字,关键在于“批文入情”。抓住我的所见反复研读,让语言文字生成具体美丽的画面;抓住野兰与家兰的特点在对话中进行对比,体会兰的格调。此环节既学习表达又为情感升华蓄势。
四、情感熏陶,提升人格境界
1.齐读最后自然段。
2.我为什么再也不敢挖野兰了?我为什么后悔毁了野兰?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野兰是什么情感?
3.野兰不愧花中君子,父亲不愧教子有方。父亲用野兰教育了孩子要怎么做人。学了文章后,我们也应该懂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做一个像野兰一样有格调的君子了。
齐读出:(PPT出示)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4.重复:我们也应该懂得做一个像野兰一样有格调的君子了。
再次齐读: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5.现在大家明白课文为什么以“访兰”为题吧?
(板书:以兰喻人)
设计意图:育人,这是选这篇文章的目的;学习表达,是选文具有的言语形式。此环节让学生得意得言,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五、驻留内容,及时运用。
1.同学们或许在不断警示自己做一个像野兰一样的人: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2.谈收获:表达方法方面的收获;做人方面的收获。
2.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将如何做到:“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可小练笔也可即兴交谈。)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结果在于学生驻留了什么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知识。此环节学生及时说出学习收获,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学习内容的驻留;学生小练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访兰》课文理解
教材简析
课文写了父亲养兰、赏兰,“我”随父亲访山中之兰的一段亲身经历,一种真切感受。文章或写景,或抒情,或问答,丝丝入扣,娓娓叙来。作者把“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的空谷之兰的底蕴和神采,和盘托出。这些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它不俗,叶纯,开的花纯,有灵性,原因在于“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作者借父亲之口,赞美了兰花的不俗,直透人生的真谛,切入生活的本质,让人读来可思,思之有悟。
课文以兰喻人,探寻做人处事之理,行文如风行水上,极为自然。全文以“访兰”为线索,结构谨严,层次清晰。以“我”和父亲访兰过程中的对话为重点,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揭示了父亲约“我”赏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尤其通过“家兰”和“野兰”的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旨。文中写野兰的生存环境,尤见功力,只觉扑朔迷离,别有洞天,风光旖旎,极为感人,为下文议论铺了有力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家兰”的“甜、媚、俗”与“野兰”的“清爽、纯朴,有灵性”比较,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建议本课教学用2课时。
解读与提示
课题:“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教学中可让学生将“访兰”与“赏兰”比较。
第1段: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代。教学中可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
第2段:景物描写突出了野兰的生长环境:深山空谷,瀑布垂落。优雅的环境衬托了野兰的高雅不俗,为下文赞美野兰作了铺垫。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并适时背诵。
第3段:“连声叫好”,可以让学生想象“我”叫好的具体语言,配之以兰草图片,以深刻体会兰草的“清妙”。
第4~13段:这是“访兰”过程中父子的对话,这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将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教学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对话,了解对话中包含的思想内容。
第10段:这里的“味”既指兰草的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第14段:“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特性。
第15段: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可先让学生勾画出后反复朗读,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认识。
第16段:可以抓住“不敢”、“后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态度。
课后第1题: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反复朗读体会后,选择如第3段、第15段这一类相关段落背诵。
课后第2题:需要在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我”和父亲在访兰的过程中的对话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后,方可解决这一问题。
“两个味儿”,既指兰花的香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提出的问题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进行,在深入学习中开展讨论解决问题。
篇13: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
《翻越大雪山》课文原文
1935年,红一方面军渡过大渡河,乘胜向北进发,到达了四川西部边境的宝兴县。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的去路。
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那里没有人烟,山上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十分困难;那里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那呼啸着的狂风,会把人从山顶卷到山脚。
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走了八个月了。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茧,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碰到这样奇寒的雪山,能走过去吗?
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
12月上午9点钟,红军指战员每人拿着一根拐棍出发了。长长的队伍迤逦而行。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降低,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咯”的响声。大家爬到山腰,举目一望,只见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十分险峻。雪山的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峭的雪壁,中间是硬滑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摔下雪壁。一路上,先头班用刺刀挖成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手拉着手,踏着这些脚窝,小心地前进。雪坡高高低低,随处都有一些雪坑。一不小心,踩滑了脚,就摔进雪坑里。要是有谁摔下去了,周围的人就立刻把木棍伸过去,把绑腿撂下去,帮助战友爬上来。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
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踹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在中央纵队的行列中,一位名叫江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了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用雪埋起来。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的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它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翻越大雪山》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ɡ qiànɡ。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四、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
学习第5段。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学习第6段
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6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颤”体会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晕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军将士迈步前进极端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翻越雪山。
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五、感受红军的革命情深
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
1、读7~12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
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读12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六、感受胜利的喜悦
红军胜利会师,想象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七、作业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有何收获。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
翻越大雪山教学反思
《翻越大雪山》记录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在困难之中同舟共济的战友情。
认真阅读文本,环境描写成为本文的亮点。教学之初,我将研读环境描写的句子作为重点内容学习。一方面鼓励学生勾画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方面自主研读描写红军战士怎样克服困难的句子。鲜明的对比,发现环境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最初的想法在课堂上进行了实施,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消极表现让我不由得反思教学。本想从环境描写这个点深入下去,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低效的现象。结果是老师不停地引导,而孩子们不为所动,这不是我的`初衷。
我对教学做了一些调整。在谈话导入之后,用一个问题引发思考: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红军长征遇到的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请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勾画出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批注,完成与文本对话,进而同桌交流,班内汇报。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回过头来让孩子议议环境描写对于表现红军战士有什么作用?在比较中朗读,在讨论中发现,在总结中点明。
分享精彩句段时,通过“换词”等方式揣摩语言精准,体会文字背后传递的信息。例如:“拼尽”一词,学生们尝试用“竭尽”“用尽”“使尽”等换词鉴赏,体会“拼尽”背后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在研读长征途中感人故事,对比发现内容有详有略;细节探究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圈点勾画,进一步交流。
反思今天的教学,问题出在课前准备上,一心想着带孩子发现环境描写的妙处,生硬地摘录,破坏了整体性。课堂上过多的牵引,弱化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结果是好心办坏事。
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注意从整体上入手,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动起来,进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去,真正实现其主体地位,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篇14:六年级上3单元作文西师大版:生活中的感动
我舒适地躺在温暖的床上,我捋想着生活的往事,温暖突然涌向心头。牵拽着我的情绪,带着我走进那感人的一幕。
炎热的下午,和几位同学在跳长绳,轮到我时本想着也像别人一样连跳几个。可才跳一个,就不幸摔了一跤。倒霉的事,摔的地方正是水泥地。
一股疼痛感飞快地向我袭来,眼泪一下子从眼眶里“蹦”了出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关系和我格外好的紫樱,连忙小跑到我身边来,立马看了看我的双手:手上满是灰,和沙子一只破了皮,另一只还出了血。紫樱并不慌张。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把我的手放在她的腿上。对我的手受伤的地方,慢慢的吹气。现在正好是太阳最强烈的时候,光芒照在身上,就像针刺一样疼。站在太阳底下,一分钟就会满头大汗。可她想办法让我晒不到太阳光,而自己却晒到了。她蹲着给我吹,一连就蹲了十几分钟,一吹就吹了十几分钟,也被炎热的太阳给晒的'十几分钟。豆大般的汗水不断,从她的额头和鼻尖上流淌下来,滴进嘴巴里带着咸丝的碱味。但她并没有找这样的地方去凉快,而是将汗水用手抹去,继续吹。我看了她一会儿,心想:唉,她被晒到了,而我却没被晒到。按道理,我应该被晒到。停止了哭泣,心仿佛被温暖笼罩了起来。
“还痛吗?”她的声音轻轻的,很柔和。
我慢慢地摇头。“脚也受伤了吧?”“嗯!”我小声回答道。
“不如这样,这里也晒。我背你去树荫下看看好吗?”她小心谨慎地扶我起来,将两只手放在她肩上,身子蹲下来。两手抓住我的腿。她背着我慢慢的向树荫走去。我心里很明白:从这里到树荫底下,差不多足足有100米。差不多也得走上三四十步。就等于要在太阳底下晒上四五分钟。还要背个人。本想让她不背,可她不同意。不知是我太重了,还是她力气太小了,还没走几步口间念到:“哎呀,哎呀,好累呀!”过了许久,她终于把我背到了树荫下。一边气喘吁吁,一边抹掉头上的大汗。只不过她累成这样,也没休息。又迅速把我的裤子往上拉,仔细看了看膝盖,确定没事了才松下这一口气。
“你下次跳绳一定要小心点呀,幸好只有一点小伤!背你可累死我了!”紫樱又把裤子拉下来,我呆呆的看着她朝操场走去……
回想起她满头大汗的场景,我念念不忘……
★ 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 辨认方向的说课稿
【西师大版七单元作文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小学生活(通用14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西师大版《海滨仲夏夜》教学反思2022-05-23
七年历史下册教研计划2023-08-05
西师大版《网上呼救》教学设计2024-03-27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2022-11-30
神奇的玻璃作文2023-09-18
五年级下册语文送你一片绿荫教案及说课稿2022-11-27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松坊溪雪景》教学反思2023-11-16
西师大版五年级《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2022-08-05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2022-09-14
小学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案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