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200字作文

时间:2023-01-30 07:45:11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春蚕200字作文(共18篇)由网友“从不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春蚕200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蚕200字作文

篇1:春蚕200字作文

春蚕200字作文

・ 一天放学,我和妈妈一起买了一盒蚕,蚕的身体黑白相间的很可爱。我每天都细心观察,精心照料,终于有一天,蚕结茧了,我兴奋不已。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给我的蚕宝宝带些他们喜欢吃的'桑叶,日子一长,结茧的蚕越来越多。但是,也有些蚕宝宝没抢到食物,就有些营养不良,结果丝吐完了也没结成茧,就变成了蛹,最后死掉了。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  现在已经有四个蛾子破茧而出了,一只蛾子已经产完了卵,有两只正在产卵,还有一只快要破茧出来了。这次观察给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定会继续细心观察,精心照顾他们的。

篇2: 春蚕的作文200字

春蚕的作文200字

我家书柜上摆着一个精致而美丽的小盒子,那就是蚕宝宝的小屋。

打开小屋,你会看到许多白白的`蚕宝宝,很难想象它们是从芝麻大小的蚕卵里破壳而出长大的。那条最大的蚕宝宝又白又胖,像蚕宝宝王国里的国王,它旁边的比它小一点的蚕宝宝一定是皇后吧!它们生活得很快乐!它们的头一摇一摆,津津有味地吃着桑叶,有的爬在叶梗上好像在荡秋千,有的爬在别的蚕宝宝身上在和它玩游戏……

我拿起一片桑叶,轻轻地盖在蚕宝宝身上,蚕宝宝们争先恐后的爬在那一片桑叶上,小嘴不停地啃着桑叶。不一会儿,桑叶上就出现一个个洞,蚕宝宝们吃得多开心啊!

我特别喜欢这些蚕宝宝!

篇3:《春蚕》

《春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照例”、“慈祥”、“渗”等词语。

2、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那两句话的含义,从养蚕的过程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母亲对子女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照例”、“慈祥”、“渗”等词语。

2、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母亲是平凡的、伟大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课文《春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的慈母为供子女上学而饱尝养蚕艰辛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共同体会这位母亲养蚕的艰辛,感受这位母亲对子女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板书课题: 《春蚕》

师:谁见过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家蚕。

二、整体感知

出示思考题:(.课件)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生词,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你都初步知道了什么?

4、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词投影片,指名读。(.课件)

强调“桑”、“增”、“扎”、“烛”、“渗”的读音。

2、出示生词(.课件),指读,说说词意。

(学生不懂的,老师作补充介绍)

蚕种:带有蚕卵的纸叫蚕纸,也叫蚕丝种。

榆钱:榆树的果实,形状圆而小,像小铜钱。

匾:用竹篾编成的器具。

烛台:插蜡烛的器具。

蚕沙:家蚕的屎,黑色颗粒,可入药。

上山:本课指蚕眠四次后,在吐丝的时候,需要依附在一些交叉的细棒或麦秆上,开始吐丝结茧。

上述这些词语,讲课中教师可联系实际,通过图片、实物让学生理解。

3、指名分节读课文。

目的: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4、口头填空:(出示.课件)

(1)蚕的生长顺序是:极小极小的蚕→(   )→(   )→( )→蚕“上山”了。

(2)带有蚕卵的纸叫_____,也叫______。家蚕的屎叫_______。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叫_________。

5、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点拨。

四、默读思考

读文,理思路。

(1)蚕初生长过程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标画出来。

(2)在蚕生长过程中,母亲都做了哪些事?从文中找有关句子画出来。

同桌两人为一组,按照蚕的生长、母亲干了什么这两个问题,对应着读有关句子,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准备。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

2、训练学生在了解句间联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初步理解中心句的意思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了第一段,谁能说一说,蚕的生长过程大致经过哪几个阶段?母亲为什么要养蚕?

(过渡)勤劳的母亲干得多,说得少,课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一处,请大家把它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1、投影出示母亲的话,指名读。

2、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交流)

(过渡)母亲的这两句话道出了养蚕的艰辛,对子女深深的爱,道出了对子女殷切的希望。母亲养蚕的艰辛和对子女的

篇4:春蚕

大千世界里,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东西,身上也潜藏着巨大的价值。它们可能相貌并不出众,却有着美好的品质。

有一次,奶奶在给家里的蚕宝宝喂食,我也好奇地跑去凑热闹。第一次看见蚕宝宝,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只见它们那白白胖胖的身子在桑叶上蠕动着,黄色的小嘴,在桑叶上不停地啃食着。我拿出一片干净的叶子,放在蚕的身上,想给它们出个大难题。咦!没想到它们还真有办法,用那收割机式的嘴巴,三下五除二地就把桑叶吃得只剩下茎了。

过了些日子,等我再去看这些小东西的时候,它们完全变了模样,用白白的丝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我知道这就是蚕茧。看到它们的变化,我不禁感叹到:它们人生的电影放得真快呀!快得我都无法和它再度美好时光了。

终于有一天,蚕宝宝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憧憬,留下蚕丝,破茧而飞了。

对人类而言,蚕是善良、美丽的化身,它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青春、激情都在这一世绽放了。可对它自己而言,除这些品质外,又剩些什么呢!从幼年到死去,每一个转折点都是为别人而活着。原本盼望能破茧成蝶,可老天却只给了它短暂的灿烂年华。它与蝴蝶之间,虽过程都是坎坷艰辛的,但结果却没有得到恩惠。一生虽然来去匆匆,但细细想想,何曾不是因为有它们,展现出来的瞬间美丽,生活才如此满足。

篇5:春蚕

四月份的一天,张嘉欢同学送给我十几只蚕卵。我用棉花团将蚕卵包起来,没过几天这些像小芝麻粒儿一样的蚕卵由黑变灰,由灰变透明。哦,小蚕终于出生了!刚出生的小蚕象一条小黑线头,妈妈要挑出来扔掉,还差点捏死它。幸好我及时阻止了妈妈。

大约四五天后,小蚕们由黑变成灰黑色,再由灰色变成土黄色。每当要进入下一个褪皮环节的蚕,它们的头上就会堆起一道道皱纹,像极了老奶奶的额头。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总要吃绿油油的桑叶,吃饱了,就昂起头,挺起半身,像是老人在等待什么,又像是士兵在站岗,还像是海边矗立的雕塑……

“沙沙沙,沙沙沙”就在这样的吃桑叶的节奏下,蚕由最开始的三四毫米长到七八毫米,再由七八毫米长到一厘米两厘米,再长长的同时小蚕的身体变成灰色,灰白,浅白,深白色。当我用羽毛拨动它时,明显地感觉他们的体重也增加了。

长大的蚕宝宝的身子一节节的密密地像是小火车,每一节上面还都有2个黑点。腹部还有密密麻麻的吸盘式的小脚。每当它变化一种颜色,残破的桑叶上总会留下一张张皱皱巴巴的皮。我想脱下一层层皮一定会很痛。

唐朝诗人李商隐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无私的为人们奉献其终生,所以我们经常把老师比做蚕或蜡烛以颂扬教师的平凡和无私。

我爱春蚕。

篇6:春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照例、芝麻、蚕卵、又细又匀、增加、隔壁、烛台、慈祥”。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养蚕的过程,体会母亲养蚕的辛劳,从中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教育。

4.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篇7: 春蚕

在我的心目中,除了爸爸妈妈,我最敬佩的人莫过于老师了!老师,多响亮的名字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没错的,老师犹如春蚕,犹如蜡烛,犹如蜜蜂……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我们。我们的茅老师便是我敬佩的老师之一了。

我们的班主任茅老师严格中不乏幽默,幽默中不乏智慧,他也非常关心我们。

有一次,我的同桌周商琦牙疼得厉害,在语文课上一点儿没精神,在桌子上靠着,显得一点没心思。只见茅老师走了过来,他低下头俯下身子,关切地问道:“怎么了,生病了吗?”“牙疼。”身旁传来无力的回答。“要不要打个电话?”“不用了。”茅老师这才走了回去。

可茅老师也不是对每位同学都这样。对于那些平时作业懒惰,对一些重要知识囫囵吞枣的同学,他可是一个都不会放过。记得五年级下册的暑假作业有许多人都没有完成,茅老师便把他们一一记录下来。后来,茅老师不厌其烦,把他们一遍一遍地叫到办公室里去,为了提高效率还翻了倍。茅老师对待一些实在太拖拉的同学也是一丝不苟,要别的老师可能早就放弃了。

茅老师在课堂上也是别有一番风格。课上到一半,便随着课文讲起了课外知识,有时还会逗我们笑呢!

一次,我犯了错误,在办公室里待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还真“享受”呢!听君一席话,如读十年书。茅老师先是给我们讲道理,后来竟放起了音乐,还不时说几句幽默话语。每次我都是哭丧着脸进,笑着脸出,我们的茅老师是不是很有个性啊!

老师永远是叶子,春天鹅黄嫩绿,深秋姹紫嫣红,有了绿叶,才有红花。红花如果没了绿叶的陪衬,再鲜艳也是会油尽灯枯的!老师啊,我赞美你!!!

篇8: 春蚕

大家好,我是一只春蚕,一只可爱的春蚕,一只为人类而无私奉献自己生命的春蚕。

最初,我们像一个个小园疙瘩,鼓溜溜的,我们粘在纸上,就像撒了一层黑芝麻粒,又黑又亮。过了几天,我们从“黑芝麻粒”里钻出来,变成了一只只小黑蚕,又细又长,主人把采来的桑叶放在纸盒里,我们看见桑叶可高兴了,爬过去就吃起来,连头也不抬,吃得可香了。不一会儿,就把桑叶啃出了一个个小窟窿。我们吃饱了,身子一弓一弓的爬起了。又过了几天,就像大家换衣服一样,我们脱了一层皮,个子长大了,不换衣服行吗?慢慢地,我们越来越白,越来越胖了。

当我们的身体长到一寸时,我们不吃桑叶,开始吐丝了。丝从我们嘴里吐出来,又细又长,我们一个个昂着头,挺着胸,慢慢悠悠地晃来晃去,吐啊,吐啊……没完没了,好像我们肚子里有团丝线,永远抽不完扯不断。我们躲在纸盒子的角落里,用吐出的丝把自己裹起来,没几天,就吐了厚厚的一层蚕丝,最后裹成了椭圆形的蚕茧。蚕茧有的是白白的银丝,有的是黄黄的金丝,仔细一看,还闪着光呢!

我们把丝吐完了,就在蚕茧里慢慢变成了蛹,蛹的大小像花生米,形状一头大一头小,大有鼓溜溜的,小头尖尖的。

过了10多天,蛹变成了蛾子,蛾子是白色的,没有嘴,也不吃东西,两支翅膀不停的扇着,身体摇摇摆摆地向前移动。雌蛾从蚕茧里爬出来两三天后,就开始甩子了,一个个的蚕子均匀地甩在纸上,肚子越来越瘪,甩完了,就默默的死了。

我们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却是金丝、银丝。我们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人类。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啊!

篇9: 春蚕

我是一个非常爱养小动物的小女孩。我养过小鸟、小鸡、小松鼠、鸽子……今年我又养了一种小动物。就在昨天,妈妈给我带回来了几条蚕,我欢天喜地得把它们放在了皮鞋盒盖里,并放进了几片绿油油的大桑叶。

它们有糯米那样长,是土黄色的,头部只能看到一点小黑点,嘴和眼睛几乎就看不到。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沙沙沙”的响声,我把一片新的桑叶放在它们旁边,它们就丢下旧桑叶,开始吃新桑叶。

吃饱了的蚕很自在,一会儿爬到还没吃饱的蚕身边捣乱,使别的蚕不得安宁,等它们都吃饱了,就一个个东倒西歪地休息了。

过了大约一周,它们不吃也不动,我还以为它们死了,就伤心地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别伤心了,那是蚕要脱皮了,蚕一生要脱四次皮呢!”我半信半疑地问妈妈:“您说得是真的吗?”妈妈说:“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呀!”我还是有点放心不下,因为我害怕妈妈在哄我不哭。过了几天,我发现它们果真脱了旧“衣服”,换上了新“衣服”,它们的身体变长了一点儿,食量比以前大了,吃桑叶的速度也随着加快了。它们脱一次皮,就长大一点,慢慢的个个都变成了“白胖胖”。

到了要吐丝的时候,它们就在盒盖里找一个角落开始工作了。它们吐丝的样子很可爱,晃头晃脑的上下编织着,辛勤地工作着,肚子里好像有抽不完的丝,等它们完全把自己包裹好以后,才停下来。就这样一个个漂亮的茧就做成了,样子很像花生,有白的,也有黄的。过了一个星期后,蚕在茧里脱了最后的“外衣”变成蛾子从茧里钻出来开始甩子,等甩完子以后,他们便悄无声息的死去,而它们的丝可以用来做衣服。

我小时后背过这样一句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把它那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类,多么伟大的春蚕呀!

篇10: 春蚕

四月份的一天,张嘉欢同学送给我十几只蚕卵。我用棉花团将蚕卵包起来,没过几天这些像小芝麻粒儿一样的蚕卵由黑变灰,由灰变透明。哦,小蚕终于出生了!刚出生的小蚕象一条小黑线头,妈妈要挑出来扔掉,还差点捏死它。幸好我及时阻止了妈妈。

大约四五天后,小蚕们由黑变成灰黑色,再由灰色变成土黄色。每当要进入下一个褪皮环节的蚕,它们的头上就会堆起一道道皱纹,像极了老奶奶的额头。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总要吃绿油油的桑叶,吃饱了,就昂起头,挺起半身,像是老人在等待什么,又像是士兵在站岗,还像是海边矗立的雕塑……

“沙沙沙,沙沙沙”就在这样的吃桑叶的节奏下,蚕由最开始的三四毫米长到七八毫米,再由七八毫米长到一厘米两厘米,再长长的同时小蚕的身体变成灰色,灰白,浅白,深白色。当我用羽毛拨动它时,明显地感觉他们的体重也增加了。

长大的蚕宝宝的身子一节节的密密地像是小火车,每一节上面还都有2个黑点。腹部还有密密麻麻的吸盘式的小脚。每当它变化一种颜色,残破的桑叶上总会留下一张张皱皱巴巴的皮。我想脱下一层层皮一定会很痛。

唐朝诗人李商隐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无私的为人们奉献其终生,所以我们经常把老师比做蚕或蜡烛以颂扬教师的平凡和无私。

篇11:春蚕作文

春蚕作文

春蚕

今天我在阳台上发现一个盒子,我走近一看,里面装满了蚕。我特别喜欢它的`样子,它的头上有许多皱纹,像个小老头,身子像一列火车,它有一十六条腿,腿上长着茸毛和吸盘,很可爱。

妈妈说蚕喜欢吃桑叶,我真希望蚕宝宝快快长大。

春蚕作文1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12:春蚕作文

春蚕作文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如果有人说,这些美丽的蝴蝶是由难看的毛毛虫变来的,许多人可能不会相信。其实,大自然中有不少的动物在生长的各个阶段有很大的变化和差异。蚕就是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的昆虫。3月31日,教我们生物课的熊老师,给我六条像蚂蚁那么长的黑黝黝的蚕宝宝,我把它们放在纸盒里,蚕宝宝蠕动着身体嚼着细碎的桑叶末儿。几天以后,我揭桑叶看,灰白色的小蚕的身体露出来了,它们把桑叶吃成各种形状,有的被吃穿了一个大洞,有的吃成了一张地图,有的被吃成碎片。小蚕爬起来可慢啦,样子有点像海参,身子一缩一伸,可有意思啦;又过了几天,有两只蚕不吃也不动,如同死了一般。我很着急,早晨起来去看它们,晚上放学回来我都要看上几遍。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它们在脱皮。蚕开始脱皮了。它先把身子缩紧,接着尾部一挺――啊!一对金黄色的小脚首先从肚子下面露了出来,这样一直到尾部就不动了,大概是在休息吧。不一会儿,它又用嘴咬住皮,尾巴一缩,皮又脱去一点------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它终于把土黄色的脏旧皮脱去了。脱得白白胖胖的,柔软而富有光泽的蚕身,好像穿上了一件雪白的`衣裳,漂亮极了。大约四周之后,春蚕脱了四次皮,它们便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吐丝。蚕吐丝时的样子很好看,时而低低头,时而昂着头,挺着胸,慢慢悠悠地晃来晃去,吐出长长的、柔软闪亮的细丝,那样子简直就像灵巧的绣女在挑线绣花。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直到最后。春蚕就是这样结束了它短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它们这种一代一代地繁衍,把茧子献给人们的可贵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赞美。春蚕作文650字

篇13:春蚕作文

今天我的蚕宝宝有动静了,

春蚕作文

。我发现一条胖胖的蚕宝宝正在找地方上山,它爬呀爬,忽然爬到了盒子的边缘,我赶紧告诉妈妈,妈妈立刻跑来拿一片桑叶把它慢慢地引了下来。在妈妈的帮助下蚕宝宝最后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结茧的地方住了下来。它从嘴里吐出一条条长长的丝,牢牢地系在盒子上。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蚕宝宝,我眼睛突然一亮,经过一夜辛勤的劳动,蚕宝宝结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茧――金黄色的茧,

小学生作文大全

透过薄薄的茧,我还能看见蚕宝宝还在里面不停的忙碌着,它在为自己建筑美好的家园努力着。我觉得我们学习上也应该向它们学习,学习它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篇14:语文 -春蚕

语文 -春蚕

.教案示例

7、春 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照例、芝麻、蚕卵、又细又匀、增加、隔壁、烛台、慈祥”,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养蚕的过程,体会母亲养蚕的辛劳,从中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教育;

4.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那两句话的含义,从养蚕的过程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照例”、“慈祥”、“渗”等词语。

2.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教学步骤

-、导入

师:母亲是平凡的、伟大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课文《春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的慈母为供子女上学而饱尝养蚕艰辛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共同体会这位母亲养蚕的艰辛,感受这位母亲对子女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板书课题: 《春蚕》

师:谁见过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家蚕。

二、整体感知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词,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你都初步知道了什么?

4.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词投影片,指名读。

强调“桑”、“增”、“扎”、“烛”、“渗”的读音。

2.出示生词,指读,说说词意。

(学生不懂的,老师作补充介绍)

蚕种:带有蚕卵的纸叫蚕纸,也叫蚕丝种。

榆钱:榆树的果实,形状圆而小,像小铜钱。

匾:用竹篾编成的器具。

烛台:插蜡烛的器具。

蚕沙:家蚕的屎,黑色颗粒,可入药。

上山:本课指蚕眠四次后,在吐丝的时候,需要依附在一些交叉的细棒或麦秆上,开始吐丝结茧。

上述这些词语,讲课中教师可联系实际,通过图片、实物让学生理解。

3.指名分节读课文。

目的: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4.口头填空:

(1)蚕的生长顺序是:极小极小的蚕→(   )→(   )→( )→蚕“上山”了。

(2)带有蚕卵的纸叫_____,也叫______。家蚕的屎叫_______。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叫_________。

5.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点拨。

四、默读思考

读文,理思路。

(1)蚕初生时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标画出来。

(2)在蚕生长过程中,母亲都做了哪些事?从文中找有关句子画出来。

同桌两人为一组,按照蚕的生长、母亲干了什么这两个问题,对应着读有关句子,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准备。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

2.训练学生在了解句间联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检查复习,初步理解中心句的意思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了第一段,谁能说一说,蚕的生长过程大致经过哪几个阶段?母亲为什么要养蚕?

(过渡)勤劳的母亲干得多,说得少,课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一处,请大家把它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1.投影出示母亲的话,指名读。

2.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交流)

(过渡)母亲的这两句话道出了养蚕的艰辛,对子女深深的爱,道出了对子女殷切的希望。母亲养蚕的艰辛和对子女的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深入学习课文。

二、课文学习

(一)第一自然段学习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常常”是什么意思?“这时候”指的什么时间?为什么“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母亲为什么要养蚕?这一小节说了什么意思?(学生交流)

(二)第二、三自然段学习

1.默读课文,出示思考题:

这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母亲养蚕的艰辛以及对子女的爱,把它划出来。

2.讨论交流。

投影出示: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

先让学生读句子,再引导学生说说“照例”的意思。让学生理解“照例”就是按照惯例,年年都这样做。理解母亲养蚕不是一年,而是年年如此,母亲年复一年地养蚕,不怕辛苦,正是表现了对子女的爱。

指导学生用“照例”练习说话。

3.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照例”这个词,我们通过联系中心,体会到了它的作用。还有哪些词语也能体现出母亲的艰辛,体现出母爱?(学生自学后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布满”(数量极多)、“极小极小”(表明难养)、“微笑”(一种希望的微笑,蚕宝宝的出世与子女的学费是紧密相关的)、“抖落”、“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说明母亲精心、细心)等词语来理解这段话。

4.指导朗读。

5.归纳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两个自然段的?谁能用“先”、“再”、“最后”说一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们把学法归纳为三步,第一步默读课文,勾画词语;第二步联系中心,谈谈体会;第三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过渡)下面我们就按照这种学法,继续学习。

(三)第四自然段学习

师设问:按照刚才的学法,第一步我们应该干什么?

(学生回答:默读课文,勾画词语)

师:好,我们就先默读第四自然段,勾画出关键的词语。我们比一比,看谁勾得全,勾得准。

学生默读后,教师引导:

现在我们进行学法的第二步,联系中心,谈谈体会。谁先发言?(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一天天”、“吩咐”、“擦干”、“轻轻”、“均匀”,联系中心,进行体会。一方面体会母亲在忙碌中,艰辛地度过了“一天天”;一方面理解母亲对蚕儿爱护备至,爱蚕儿正是爱儿女的表现。)

待学生理解到位后,教师再指导朗读。

教师讲述:好,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学第五、六自然段,看谁学得好,懂得多。

(四)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注:二至五自然段重在教学法,体现“教”,第四自然段体现“扶”,第五、六自然段则体现“放”。如果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如:“每天……总要……”、“常常”等词语,深入理解、体会母亲深夜添桑叶的情景,应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理解。)

(五)自学第七自然段

(六)第八~九自然段学习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2.联系全文体会母亲那两句话的含义。

(1)请联系全文,举例说说这学费来得怎么不易。

(2)听了母亲的话,“我”和姐姐心里怎么想?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会对母亲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母亲的话。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思考:“又添了一丝银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母亲为“我”和姐姐操尽了心,越来越苍老了,而母亲向子女索取了什么呢?

三、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四、小结全文。

课文为什么用“春蚕”做题目?

课文写了春蚕的生长过程,赞颂了母亲的辛劳、伟大(可适当讲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思)。母亲就像春蚕一样,一生只知默默地奉献,把她全部的心血、全部的青春都献给了下一代。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回忆母亲对自己深沉的爱,准备交流。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文字朴实,但却深刻的揭示了母爱的伟大,是一篇很好的情感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一段富有深情的话导入到新课中,在一开始就给学生读文章的情感定好了位。在第一课时里没有贪太多东西,重点就抓了字词和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这也比较符合阅读习惯,给了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也给第二课时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教案示例二

.教案示例

7、春 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照例、芝麻、蚕卵、又细又匀、增加、隔壁、烛台、慈祥”,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养蚕的过程,体会母亲养蚕的辛劳,从中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教育

篇15:春蚕读后感

春蚕读后感

春蚕读后感

短篇小说《春蚕》是茅盾着名的“农村三部曲”之一,(其它两篇为《秋收》和《残冬》),写于1932年11月1日。组成“农村三部曲“的三篇作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生动地反映了30年代初期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破产,指出农民中人有组织起来实行武装斗争才有出路。

老宝通的形象:相信靠了自己的劳动可以挽回厄运,具有鲜明的爱憎观念,他对劳动有着深沉的爱,对帝国主义及国民党有着无比的憎。这种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刻苦和反抗压迫的精神。思想落后保守。对现实的急剧变化无法理解,他便求之于菩萨鬼神。反映出了小生产者的.思想的局限。老宝通的形象的深刻性在于说明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下,小生产者希冀以自己诚实的劳动换取生存是不可能的。

多多头的形象:具有反抗性格的农民形象。他没有老宝通那样忧愁、固执、和迷信,他对生活充满兴味,他是样那快活,爽朗。在《秋收》和《残冬》中,多多头反抗性格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终于走一了武装斗争的道路。(www.Fwsir.com)多多头的形象意义在于表明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旧中国农村中的贫苦农民从灾难中觉醒过来,走向反抗斗争,暗示着在国统区崛起的农民的自发武装斗争必定走向自觉的斗争道路。

《春蚕》则从容不迫而且相当简练地展示了众多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揭示了深广了社会风貌,表现了斗争的主题。

篇16:17.春蚕

17.春蚕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从中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

2.通过重点句的教学,训练学生在句与句的联系中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一天天……也一天天……”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养蚕的过程,着重从养蚕的过程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教学难点

怎样将了解母亲养蚕的过程与母亲养蚕的辛劳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蚕吗?谁能简单说说你对蚕的了解。

2.课题为什么说是春蚕呢?(春天是养蚕的季节。)

二、完成预习

1.读预习提示,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2.找出预习的要求有几项?指名读

①读读课文,看看母亲是怎样养蚕的,她在养蚕过程中付出哪些辛苦。

②要注意读懂每句话,还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把自己亲自做的和看到的事情写清楚的。

3.初读课文,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4.找学生把预习中的两个要求简单回答一下。(回答不准确,可留作讲读课文时解答。)

三、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把握不准的字音可划在书上。

2.注意读准下面带点字的字音:

照例(lì) 蠕(rú)动 抖(dǒu)落

小匾(biǎn) 渗(shèn)着汗 扎(zhā)成

两鬓(bìn)

3.检查生字的读音:(将生字抄在小黑板上。)

指名读,齐读,特别注意加黑字的字音。

母 换 株 桑 榆 丝 喂 增

隔 搬 添 烛 慈 祥 茧 簸 箕

4.注意本课书中多音字的读音与组词:

簸bò(簸箕) 扎zā(扎辫子)

bǒ(颠簸) zhā(扎实)

5.默读课文将生字组成的新词画在书上,指名读,读准字音。

四、朗读课文,思考

母亲是怎样养蚕的,她在养蚕过程中付出了哪些辛苦。(问题写在小黑板上挂出。)

板书设计  (请学生上黑板填写)

17.春蚕

注意加粗字的字音: 多音字:

照例 蠕动 抖落 簸______( )

小匾 渗着汗 扎成 ______( )

两鬓 扎______( )

______(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到养蚕,这对于我们大家还是件很陌生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看幻灯,了解蚕的一生。

2.在我们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后,我们看看蚕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指名读1~2自然段。

二、理解三至八自然段

1.指名读3~8自然段,其它同学在书上找出哪些语句介绍了蚕的生长变化?

2.从蚕的生命开始以后,母亲又是如何喂养的?(分组讨论,找出有关母亲喂养蚕的语句画在书上。)

3.蚕生命开始时,母亲怎样做?(找出句子。)

4.找出句子后,再从句中找出表示母亲动作的词语。(抖落,擦叶,剪叶。)

5.蚕一天天长大后,一直到“上山”前,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分匾、清室、添叶、清蚕沙。)

6.蚕快“上山”了,母亲又是如何做的?(扎“山”,摘茧。)

7.通过讨论母亲喂养蚕的语句后,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母亲养蚕的辛苦。)

8.蚕生长到哪个阶段是母亲最忙的时候,看看母亲这时候是怎么做的?(分析重点句,打幻灯。)

①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

②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③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为什么这几句能看出母亲的辛苦,哪些词又最能突出?(指名说一说,重点字的'意思。)

9.母亲养蚕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喂养?(交学费。)

从课文中找找哪句话能看出母亲只能靠养蚕换钱?

(第1段,“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就靠”说明了什么?

10.当妈妈从麦秆上摘下茧子的时候,她又是如何说的呢?(齐读妈妈的话。)

为什么说“来得不易”?为什么要让我和姐姐知道“不易”?

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这学费来得容易吗?有感情地朗读母亲说的话,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11.养蚕这样辛苦,可妈妈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当小生命“开始”时母亲怎么样?(微笑)当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时母亲又怎么样?(慈祥的脸。)

养蚕这么苦,这么累,妈妈却总是微笑,总那么慈祥,为了子女甘心情愿吃苦受累,说明了什么?(母亲对儿女的疼爱。)

12.妈妈养蚕这么苦,换了你,会留下什么印象?(很深的印象。)

找出课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第1自然段中:“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

13.我们知道,喂蚕是为了结茧抽丝,好织成美丽的丝绸,蚕吃桑叶却吐丝,喂蚕人就更辛苦了,文章实际上去借题赞美母亲“春蚕”般的精神。

三、齐读第九自然段

蚕叶的银丝怎么爬到了母亲的头上?母亲头上的银丝是怎么来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带有“……一天天……也一天天……”“增加”“慈祥”的句子读一读,再练习用这些词语说话。(“增加”造句时必须有前提,“慈祥”可和面庞、微笑搭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母亲是怎样养蚕的?

2.母亲在养蚕过程中付出了哪些辛苦?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第1题抓住蚕的生长过程,第2题主要说出母亲养蚕动作的词语和讲读课文时的重点句。)

三、注意下面生字的字形

1.注意笔顺:

2.利用熟字和生字对比记忆字形:

换――唤 株――蛛 叠――桑 榆――偷

增――普 隔――融 搬――般 祥――样

比较字形后让学生分别组词。

3.下面生字是要特别注意的:

“茧”和“烛”都是生字,特别注意部首不同字音和字义也就不同。

四、记忆字形后,听写生字词

五、课文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找出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篇17:春蚕吐丝

蚕,刚从卵孵化出来时,很小,名叫“蚁蚕”,吃几天桑叶以后骤然长大,就开始睡眠。睡眠一天左右,脱去旧皮换上新皮,又开始吃桑叶。桑叶当中,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蚕吃进桑叶以后,经过消化分解,吸收桑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造成绢丝蛋白质,绢丝蛋白质再形成绢丝液,绢丝液经过蚕的吐丝和凝固作用,就成了丝茧。

目录艺术上的笔法春蚕概述吐丝习性历史收缩展开艺术上的笔法

起初用来形容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笔法。又称高古游丝描。其特点是线条描法形似游丝,表现比较均匀缓慢的节奏。

春蚕概述

蚕是一种黛绿色的、圆圆的、胖胖的幼虫儿,以它生命的结晶一那精美、闪亮的银丝,为我们人类造福,已经有近五千年的历史了! 蚕,刚从卵孵化出来时,很小,名叫“蚁蚕”,吃几天桑叶以后骤然长大,就开始睡眠。睡眠一天左右,脱去旧皮换上新皮,又开始吃桑叶。这时候,蚕就是一周岁了。接着,蚕继续吃叶,长大,又要睡眠、脱皮,就是两周岁。这样连续四次,到第五岁后期,它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透明,准备吐丝了。吐丝完了,便结茧自缚。

吐丝习性

人们根据蚕的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习性,把蚕比作出生不久的婴儿,亲切地叫它“蚕宝宝”。其实,蚕的睡眠并不是消极的休息,而是它在成长中进行自我更新的一种方式。 蚕的一生要进行四次脱皮,脱一次皮,就长一回身体,而每次脱皮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蚕睡眠时,体内并不平静。原来,蚕的脑神经能分泌一种脑激素。脑激素又能使体内产生保幼激素和脱皮激素。保幼激素的本领是使蚕脱皮后仍然保持幼虫的面貌,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使蚕保持青春年少;而脱皮激素的功能是促使幼虫加速成熟。这两者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推动着蚕的成长。当蚕到了五岁中期的时候,体内保幼激素的分泌基本停止,脱皮激素的机能加强起来,蚕就很快成熟了。

历史

在我国古代,大地上桑树遍野,青枝绿叶之间,紫色的桑椹,散发着香气,那饱食终日的野蚕,摇头摆胸,悠闲地蠕动着……。生息在这神话般世界的我们的祖先,在采集野果中发现,这些绿色的虫儿能够吐丝结茧,茧壳能拉出细细的长丝,丝又可以制作成丝绒。他们想,这丝绒要是做成衣服、可比麻纤维和葛草之类好得多。于是最早利用蚕丝的事业开始了。 他们先是利用野蚕,后来随着人们定居生活,野蚕开始在室内饲养,丝织技术也越来越高了。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吴兴县一座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掘到炭化了的.丝绒、丝带和绢片。文物表明,最迟在公元前十六世纪,蚕已经在我国广泛进行家养。古书中描述商纣王的豪华生活时写到,纣王穿的是“锦衣”,宫中以“锦绣为席”。这就说明,早在殷商时期,丝织技术就已经发展到绫织阶段,可以织平纹、斜纹、花纹等各种样式了。 考古工作者发掘到的战国时期的“采桑图”就十分逼真地描绘了当时劳动妇女采桑养蚕的场面。我国历史上桑蚕业发展的最盛时期是汉代。汉武帝时向西方各国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沿着昆仑山北坡西行,经中亚、西亚,到罗马等国,成为我国联接各国人民的友好纽带。这条“丝绸之路”一直通行到唐代。今天它仍然是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通过贸易进行友好往来的一个古老见证。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蚕的民族。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对蚕有着特殊的感情。“春蚕到死丝方尽”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是用这样的千古名句来比喻爱情的坚贞。蚕儿吐丝至死而造福人类,它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忠诚的生物。你看它,吃的只是片片绿叶,给人类献出的却是晶亮闪光的丝;睡的是土炕、苇箔,给人类送来的却是美丽、温暖的衣衫。它的一生只有四十几天,却一刻也不停息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吐丝、结茧,牺牲自己,直到吐完最后一根丝才停止了自己的奋斗。 一只在野外自然生长的桑蚕可以吐丝一、二百米长,经过人工驯养、选择的家蚕,一只就可以吐丝三千米以上。如果把一万四千只家蚕吐的丝连接起来,就能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圈儿。 蚕的食粮――桑叶当中,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蚕吃进桑叶以后,经过消化分解,吸收桑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造成绢丝蛋白质,绢丝蛋白质再形成绢丝液,绢丝液经过蚕的吐丝和凝固作用,就成了丝茧。所以蚕丝既不同于麻纤维,也不同于毛纤维,而是一种生物蛋白质,它完全是由蚕的生命化成的。

篇18: 《春蚕》读后感

短篇小说《春蚕》是茅盾著名的“农村三部曲”之一,(其它两篇为《秋收》和《残冬》),写于1932年11月1日。组成“农村三部曲“的三篇作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生动地反映了30年代初期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破产,指出农民中人有组织起来实行武装斗争才有出路。

老宝通的形象:相信靠了自己的劳动可以挽回厄运,具有鲜明的爱憎观念,他对劳动有着深沉的爱,对帝国主义及国民党有着无比的憎。这种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刻苦和反抗压迫的精神。思想落后保守。对现实的急剧变化无法理解,他便求之于菩萨鬼神。反映出了小生产者的思想的局限。老宝通的形象的深刻性在于说明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下,小生产者希冀以自己诚实的劳动换取生存是不可能的。

多多头的形象:具有反抗性格的农民形象。他没有老宝通那样忧愁、固执、和迷信,他对生活充满兴味,他是样那快活,爽朗。在《秋收》和《残冬》中,多多头反抗性格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终于走一了武装斗争的道路。多多头的形象意义在于表明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旧中国农村中的贫苦农民从灾难中觉醒过来,走向反抗斗争,暗示着在国统区崛起的农民的自发武装斗争必定走向自觉的斗争道路。

《春蚕》则从容不迫而且相当简练地展示了众多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揭示了深广了社会风貌,表现了斗争的主题。

我是春蚕作文

春蚕喂养记作文

春蚕记叙作文300字

春蚕赞750字作文

春蚕作文600字

《无题》教学设计

观察春蚕作文

春蚕优秀作文

蜡烛的作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赏析

春蚕200字作文
《春蚕200字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蚕200字作文(共18篇)】相关文章:

春蚕赞初二作文600字2022-04-30

借物喻人小学作文蜡烛2023-05-29

老师是本教科书-感谢师恩作文700字2023-05-08

师恩的味道作文2022-07-01

蜡烛赞作文借物喻人300字2023-12-14

关于蜡烛的说明文作文2023-06-23

关于蚕的优秀作文:蚕赞2022-07-21

告别小学生活作文精选2022-08-14

借物喻人的作文蜡烛2023-08-27

蜡烛历险记550字作文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