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名字作文

时间:2023-02-16 07:42:04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中的名字作文(推荐18篇)由网友“kanahe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诗中的名字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诗中的名字作文

篇1:乐天诗中作文

乐天诗中作文

你没有极其优美的语言,但你的诗歌平易浅切,却胜过它。你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

几处早来的莺儿争着栖息向阳的树枝,不知哪家刚归来的燕子在啄泥衔草构筑新巢。莺儿似通人意,喜春飞跃。莺飞燕舞展现了新春的活力。莺在啼,燕子在呢喃语,那是新春的美妙语言。于是,你写下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初春,读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月光的青辉下,露珠闪烁着光泽。抬头看,一弯新月刚刚爬上天空,如同在碧蓝天幕上悬挂着的一张精巧的弓。宁静又和谐的夜晚,蕴藏着你对大自然的喜悦与热爱之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江水绿,红日普照,江边的.花伴随着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面,江水为之绿波荡漾。红花红,红得胜过火焰,于是红得更红;江水绿,绿得像蓝草,于是绿的更绿。春天色彩绚丽,耀人起眼。

古原上的草斩之不尽,锄之不绝,蔓延了整个原野。虽野火燎原,烈焰可怕,瞬息间,大片的枯草被烧个精光,但是,再生的力量是巨大的!于是你写下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野上的草,性格跃于你的诗上,更体现了从烈火中再生的精神。

你,因为政治上的失意,选择了一条“吏隐”之路。政治上遭受打击,遭贬谪的你,充满了抑郁之情。与自己的风尘知己,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融为一体。于是你写下了《琵琶行》。

篇2:诗中“月”作文

从小我就知道我们中国有赏月的习俗,尤其是中秋节或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人们更要欣赏月夜的美景,而诗人们便也借此机会以月抒怀。

我学到的第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仿佛看见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洒满了房间,照在乡愁满怀的诗人身上。诗人抬起头来,仰望明月,更加思恋故乡的亲人……我想诗人李白的故乡也有如此皎洁的月光,所以他才会借月抒情吧!

在妈妈的教科书上,我还看到了李白的另一首五言律诗《渡荆门送别》,其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我非常喜欢的两句诗。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月亮高悬在静静的江面上,犹如天上飞下了一面闪闪的明镜,东升的朝霞像是空中结成的海楼,那真是一种瑰丽奇妙的的景象啊!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这是一首词,里边有两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亲人长久平安,彼此珍重,共同沐浴柔美的月光。这是多么感人的诗句呀!诗人把他对亲人的惦念、关切全都融在这美好的月色中,千百年来令人难以忘怀,可真算是千古绝唱了!

其实,像这样的借月抒情诗还有很多,它们既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感受,也同时让我学会了珍惜——珍惜自己的亲人,珍惜我现在的拥有!

篇3:诗中“冬”作文

冬季,本是一年中最萧条的季节——漫天大雪,没有一点生机。它不像春天朝气蓬勃;也不像夏天绿树成荫,更看不到农民伯伯在秋天的灿烂笑靥。可我对冬天却是情有独钟,季节不分贵贱,更何况冬天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

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发给我们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60首》,其中,一首《江雪》引起了我的兴趣。读到这首诗时正是寒风呼啸的冬季,即使坐在教室里也依旧会感到有一阵阵寒风往衣服里钻。但诗人柳宗元却不讨厌冬天的寒冷,我从《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能看出。儿时的我读诗都用毫无依据的推断力解决,幼稚的以为柳宗元下雪天去钓鱼,还是独自一人,没有丝毫美感,直到后来才知道作者是为了抒发自己遭遇迫害后心中凄凉的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诗也有了一些独到的见解。白朴的诗《天净沙·冬》中“一声画角憔门,门庭新月黄昏”,初读我不了解诗意,便拿之前学过的一首《天净沙·秋》做对比,《秋》中有这样的诗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既然如此,我揣摩片刻之后,便觉得应该是作者在冬季时看到了月亮挂在半空,至于谯门,应该是些古代时的城门吧!白朴的诗很有画面感,意境优美,一字一句都写得恰到好处,每句结尾都有精彩的押韵,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每次读他的作品,就像书中开出了朵朵五彩缤纷的花儿,争奇斗艳,真可谓妙笔生花呀!

冬天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被描绘画得如此美丽,我们这些读诗之人自然也要好好品味,如同品茶一般,不求速度,只求心有所获。诗,就像一座屹立在知识海洋中的灯塔,我尽情徜徉在海洋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篇4:诗中“冬”作文

小时候,我最喜爱的就是春天,然而当我走进诗的世界时,才发现冬天也是那么美。诗人呕心沥血,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么地美啊,就像真的有这么一幅画面在我眼前闪动:雪在空中飞舞着,飞了一夜,它们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了树枝上,一簇簇地,待到明早来看时,雪已经停了,它落在树枝上,从远处看,就像是梨花开了一样。

我喜爱诗的世界,因为我从小就被爸爸感染了。每当我睡不着的时候,爸爸就会在我耳边吟诵诗歌,如:“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记得爸爸讲给我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时我并不知道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诗中有个霜字,所以应该是写深秋的。由于爸爸从小的培养,我便更爱诗,特别是描写冬天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直接赞美了梅花,虽然这首诗没有提到冬,但梅花也是象征冬天的意思。这句诗一直被我牢记在心,并做为我的座右铭,时时鼓励我,鞭策我。它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就是胜利。人或许要经百磨、经百难才能成功,才能成才,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唐朝诗人柳宗元有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韩愈曾写过一首诗“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还有……太多太多了,说也说不完。现在,我是越来越喜爱诗了,特别是描写冬天的诗,所以我想说:“诗的世界等我,我来了!”

篇5:诗中“冬”作文

在冬天的一个晚上,那时我还很小。北风呼呼的敲打着寒窗,因为这里是南方,很少下雪,所以我从未见过雪。老爸瞧着这天气,不禁吟起了“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两句诗。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就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呀?”爸爸笑着说:“等你长大见过雪了,自然会明白这其中的奥秘。”

渐渐地,我长大了许多,可还是经常会读到一些不理解的诗句,不理解时,我就会去请教我那博学的老爸。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在冬天时的一个夜晚,作者感觉春风吹来了,满山的树都开了花。可我仔细一想,不对呀,在冬天怎么会有梨花开放呢?更不会每棵树都开花呀。我不怎么明白,只好硬着头皮去问老爸了。老爸看着我那好奇的目光,也不得不回答我了:“这是作者的比喻手法,作者把树上的冰雪比喻成了梨花。”哦,明白了,原来是这样。

除了问人,我也会自己去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场景,让自己身临其境。我读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里是南方,梅花很难种活,所以我就只有想象那种场景了:“墙角的几枝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远远望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原因是有阵阵香味传来。”这样就理解出来了。

随着我的阅读量越来越大,我又读到了《江雪》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两首诗可不好理解。我怎么想也想象不出来,又不好意思去问老爸,就只有靠电视记录片来理解了。《江雪》应该是一个渔翁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独自钓鱼,说明了渔翁的孤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的意思应该是一个游人在旅途中遇到了风雪,刚好夜幕降临了,游人也就只有在芙蓉山主人家里留宿了。

是爸爸的启蒙让我迷上了古诗,我也因此创造出了我自己的理解方法。

篇6:诗中冬作文

诗中冬作文

记得小时候的我酷爱背古诗,我一背古诗爸爸便夸我将来的`语文成绩肯定好,因为积累多嘛。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冬天,所以我刚背会的古诗是《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问爸爸暗香是什么意思?爸爸说:“妈妈的人品多好啊!和香饽饽一样香,不是吗?这就是暗香。”哦,明白了。

就这样我一首首古诗背了下来,背了很多关于冬天的古诗。像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还有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谁不想把它背下来?当我在冬天和同学们打雪仗的时候,每首关于的冬天的古诗都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脑海。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我懂得,上千只的鸟都飞没了,在路上,人们都因怕冷没出来。读到这儿,我也感到了一丝丝寒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话我也懂,两个黄鹂在呼唤翠绿的柳树,一行白鹭飞上了青色的天空,我感到了动物们渴望春天来临的心情。

我对读诗的兴趣越来越深,好像我也是一位诗人似的,与诗中的事物、人物也起了浓厚的情感。因此我增长了不少知识。

篇7:诗中四季作文

诗中四季作文

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这是我对四季最初的理解。但是通过对唐诗宋词的学习,却让我感知到了更美的四季,这让我无比陶醉。春天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让我期盼不已;夏天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我驻足痴望;秋天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让我遐想连篇;冬天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让我倍感凄凉。

我开始学诗的季节一定是一个秋天。《静夜思》是我学的第一首古诗,这首诗中李谪仙的思乡之情让我难过不已,常想他为何不归家。接下来学了张籍的《秋思》更使我难过,认为秋天就是一个和家人别离的季节。因此我非常怕秋天,怕和家人分别。

最让我着迷的就是夏天,尤其是诗人笔下的夏荷,美丽至极,竟然可以赛过牡丹和玫瑰。宋代诗人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瞧,他把荷花描写地淋漓尽致,完美无瑕。这美丽的夏荷怎么能让人不喜欢?

春天我是不怎么喜欢的,因为我不喜欢翠柳呆板的叶子,像是刻意剪出来的一样。但是冬天的梅花却吸引了我的眼球,“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让我永远难忘。

诗中四季,四季有诗。诗是我心灵的寄托,灵魂的归宿。我坚信,诗一定会与我相伴一生,它会像母亲那样,可以教会我为人处世的。所以,我很爱诗,你们呢?

篇8:诗中读友作文

诗中读友作文

盼顾今昔,人世间的友情弥足珍贵;回首往事,古仁人之中有情有义者颇多……

他,一代诗仙,却因安史之乱,流放夜郎……暮春时节,杨花早已落尽,子规啼鸣凄厉,政治上失意的他,听到好友被贬龙标,于是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感伤自身的他还来不及挥去自已不幸的阴霾,就开始了为朋友的将来担忧。子规声声悲鸣,李白心中同悲,只恨路途遥远,不能与朋友相伴同行,只有托无知无情的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合称“初唐四杰”,却因为沛王李贤征写了一篇向英王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被其罢斥,又因罪除名……遥望蜀州,风烟迷茫,他为送别杜姓友人,拭去悲凉、哀怨,抛却缠绵之调,一反常态劝勉友人,留下了千古佳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曹植《赠白马王彪》虽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民间亦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之语,却不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凝练概括,质朴易懂,友人受此美好的祝愿,怎会不懂王勃的情真意切?

他,曾写下众多佳篇名作,被誉为诗豪。因为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政治革新失败,人生之路变得得异常坎坷。先贬为朗州司马,再贬为连州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径扬州,巧遇白居易,两位友人惺惺相惜。白居易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他深知刘禹锡的才气、名望及心中的`愁苦,也为朋友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诗中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也为朋友的深情厚谊不胜感慨,表明要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为了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他在诗中诉出了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愤懑,道出了对旧友遭受迫害的不满,言出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共勉。只有朋友,才懂他的悲愤与委屈;只有他,从友情中悟出了更高的境界,看透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这种豁达的襟怀,惟有朋友才懂。

回望古今,灯火阑珊下的深情守望者,依旧是友人!

篇9:诗中四季作文

在古代,苏东坡宁愿吃没有肉也不愿活在竹子里。 我宁愿没有钱也不愿读诗。 这首诗有其自身的四季。 天空的街道像草一样小,但没有。 春雨的迹象是春天的到来。当我们在春天睡觉的时候,它总是潜入夜晚。当春风像剪刀一样切断我心中的悲伤线时。 结果,我们的心变得高兴起来。 总是说黄梅的时候,家里的雨草池里满是青蛙,荷叶在绿色的阳光下,莲花是不一样的,所以夏天真的很热闹。

难怪小莲花刚刚露出蜻蜓的锐角。 五颜六色是秋天的一个主要特征,没有霜冻的叶子和二月的花朵。 然而,当马在夕阳下折断他的肠子时,天涯;当范仲淹的酒变成相思的眼泪时,张继江的枫树钓鱼火伤了人们;当王炜在山茱萸上插入少了一个人的时候。 秋天似乎很郁闷,仿佛春风吹来了成千上万的树木和梨花。 学习的是冬天的美丽和白色的美丽。 远程知识并不是为了有一种情况。

梅的不知名度让我看到了冬季强烈诗歌中栩栩如生的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篇10:诗中四季作文

诗犹一股清泉,浇灌你的心灵;诗犹一幅油画,使生活多彩多姿;诗犹如一床棉被,温暖你的心房。诗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好朋友,是我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它带我畅游,领略四季的风景。

迈开轻盈的脚步,走进春的世界,我感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和谐,尽情领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勃勃生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

在那春的天地里,是他——诗,让我感受到了春的.魅力。

知了的叫声渐渐奏起了一曲动听的乐章,那偶尔掠过的微风,稻田里此起彼伏的蛙声,一片丰收的喜悦,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的情景。池塘里微波荡漾,荷花绽放,让我又一次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鲜艳美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楚楚动人。

在那夏的童话里,是他——诗,教我体验夏的多姿。

秋风萧瑟中你看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凄凉景象;拾起一片枫叶,又想起了杜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动人。听到鸡鸣之声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看到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落叶撒满山路,枳子花明灭于驿站外,在“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中体会着行人羁旅的幽思。

在那秋的怀抱里,是他——诗,让我感到了秋的萧条冷落。

一片片大如席的雪花从天空飘落,若洒盐,如柳絮,大地静悄悄的,让我领会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沉寂,体会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美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气势。

在那冬天的诗歌里,是他——诗,让我发现冬的壮美。

在诗的世界里,我如一只彩蝶,翩跹起舞;如一只野鹤,在秋日高洁的蓝天里无所羁绊;在这书的世界,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缩影。我乐意徜徉其中,永不止步。

篇11:诗中美景作文

贾岛的《雪晴晚望》便是我最喜欢的诗。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生活在南边的原因,我从小就对雪很神往,没见过雪景,总听他人说那厚厚的雪铺在地上,像一层柔软的地毯。傍晚时,落日在雪上闪着金色的光是我最想看到的风光。结冰的溪流下面的生命,以及溪流上空升腾起的.鱼鳞般的云朵,一层一层。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然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草屋,安静、吉祥。站在山脊上小息的落日在北风的突击下总算坠下山沟。山峰在晚照中显得愈加雄奇。这个场景尽管透露出的是清凉,可是也勾勒出山间的气愤和动态。

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焚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时断时续生于石松之间,而傲立的古松又突破烟雾耸向云天。一阵向晚的钟声,沿一条弯曲的小径隐约传来,诗人在回家的路上,远远的,就听见了。这般安静吉祥的美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但在读完这首诗时,我的脑海中呈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这首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时期,但在其间却看不见有愤激,只如贾岛诗风相同的清凉。山间风光空阔寂寥,不知那悠悠钟声有没有敲醒诗人,鼓励诗人继续前进呢?

篇12:诗中“月”

诗中“月”

小时候,妈妈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古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好处。我问妈妈什么叫“好处”,妈妈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月光正洒进来,风吹杨叶沙沙伴唱,还有龙山河里的青蛙愉快的呱呱的叫声,把妈妈的吟哦声衬托的很“古典”。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月夜,因为《水调歌头》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古诗。“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问妈妈宫阙是什么意思,妈妈说,你不是天天想住在宫殿里吗?宫阙就是宫殿。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地读了下来,读了许多描写月的古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哦,这首诗我懂得。窗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诗人抬头遥望清冷的明月,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读着读着,这诗句中的意境就慢慢浮出水面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不喜欢古代的小孩子的思想,美丽的月亮不应该只是白玉盘,它更应该是明镜。读到“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时我笑了,原来几千年前的小孩子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啊!

李商隐有一首《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还有明朝的诗人边贡的《嫦娥》:“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两相对照,嫦娥的寂寞和对人间的思念跃然纸上。

渐渐的,我读诗读出了乐趣,也试着开始写一些小诗,同时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这就是读诗的好处。

篇13:诗中话别(网友来稿)

路来森

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别而已矣。”古代交通不便,今日一别,就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因此,古人把送别看作是一件悲壮的事情。送别亲友,不仅讲究场所,更讲究方式。这一点在古诗词中得以传达。

送别的场所,概而括之,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陆路,一是水路。

陆路送别主要在“亭”和“馆驿”。《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早在秦汉时代,便开始置“亭”,又名“官亭”,原是设在大道边,供旅客停息休憩的,唐宋以下兼为饯别送行之地。“亭”与“亭”之间的距离不一,一般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白孔六帖-馆驿》:“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所以在古诗词中,经常有“长亭”“短亭”的意象。如李白的《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是描绘了“长亭宴饮送别”的依依不舍情景。《西厢记》中更是有一折《长亭送别》,专以演绎离别之情。“馆驿”,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设置。“馆”是指“侯馆”,原指我国设置的候望之馆,唐宋时即指旅馆;“驿”,是指驿站,它是古代公家传递公文或往来人员途中休息的地方。如唐代,一般是每三十里置驿,“驿”又分为陆驿和水驿。如此,“馆”“驿”也就常作为送别之所,也成为古诗词中的常用意象。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扬帆借天风,水驿若不缓。”

水路送别,在古诗词中出现的最多的意象是“南浦”(《说文》:“浦,水滨也。”)。“南浦”最初的含义有两点:一是指在某一地区中,位于该地南侧的水浦,二是泛指河流分口处或渡口。自江淹在《别赋》中有:“送君南浦,伤之如何。”的名句后,“南浦”就渐成为“水路登舟送别之地”的泛称,特别是在唐宋诗词中,“南”字并不实指方位,“南浦”只是借指送别分手的地方。诗人在其诗词中,借助“南浦”这一意象将离愁别绪的情怀倾注其中,令人读之,生黯然神伤之情思。如盛唐诗人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思洛阳时。”白居易写有一首《南浦别》诗曰“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直接以“南浦”为题,诉“离别断肠”之愁。由于“南浦”积淀的特殊含义,“南浦”在唐代成了曲调名,到了宋代,词人又借旧曲另制新词,“南浦”成了词牌名,并且 受“南浦”这一意象中所包含的离别情绪的影响,凡是填“南浦”词牌的词,在内容上大多与羁旅愁怀、惜别伤离等相关。

古人送别的方式也情趣盎然,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

“折柳送别”。这一送别方式,始于汉,在唐代最为盛行。《三辅黄图》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都也在长安,所以这一折柳赠别的习俗得以延续。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词句描绘的就是,秦娥在月下回忆和爱人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的情景。早在汉乐府横吹曲辞中就有“杨柳枝”(或“折杨柳”)的曲子,曲中内蕴伤别怀人之情,唐人将其翻为新声,成为“杨柳枝”词(或《杨柳曲》)将“折柳赠别”之意蕴于其中。如白居易有《杨柳枝》:“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这就丰富了“杨柳”这一诗歌意象的内涵,使“折柳”、“杨柳枝”等也都成为诗歌意象,它们都摇着这“悠悠柳枝”,寄托进人们的离别相思之情,于是“笛中闻折柳”也让人“一怀愁绪了”。

“饮酒作别”。这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送别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长亭”、“短亭”、“南浦”等送别地点,同时也是古人饯行宴饮之处。因此,一个有一定的古典诗歌修养的人,一旦看到“长亭”、“短亭”等意象,眼前便会自然地浮现出在长亭古道、衰柳斜阳的背景上设宴饯别的情景。这样的诗歌举不胜举,最出名的当数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说此诗入乐以后,成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歌辞,成为别席离宴的绝唱。

“引吭高歌”以送别。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行歌”的习俗,即一边走一边唱歌。《论语-微子》就记载了楚国隐士接舆“歌而过孔子的故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后来,引吭高歌也成为一种送别的方式。荆轲要前去刺杀秦王,众人送至“易水之上”,于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唱出了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壮歌,向世人宣示出一种壮怀激烈,一种慷慨悲凉,一种义无反顾。李白登上船要走了,岸上传来汪伦送别的“踏歌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我想,这时的李白,定然感动的热泪盈眶,于是感情喷涌而出,“桃花流水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怎样的一种雅人深致,古人从风雅中传出一种挚情。其实,高歌送别,更多的是表现在宴饮的酒席上,将“饮酒”和“高歌”两种送别方式合在了一起,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的就是一种既饮酒又歌舞的送别场面。

作者邮箱: lulaisen123

[诗中话别(网友来稿)]

篇14:诗中的月作文

漫步在月光下,阵阵微风拂面而来,在这寂静的中秋之夜,不如拿着一本唐诗宋词,去和诗人一起感受诗与月亮的完美结合。

诗中的明月,好似一幅水墨画,月光透过松枝间,清泉从石头间流过。此时,在诗人王维的眼里,他们美得无可挑剔,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留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千古佳句。

古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不亚于我们。当诗人李白自己孤独地站在窗前,看着对面的那户人家正吃着团圆饭,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家人,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然而,诗中的明月更多的是对亲人的祝福。宋代诗人苏轼,在中秋佳节之时,抑制不住思念自己远在故乡亲人的情感,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远方的亲人送去美好的祝福。

而大诗人李白又在这中秋佳节望着天边的明月,举起酒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足以说明李白向往自由浪漫的情怀。

钱塘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在每年的中秋节都会涨潮,唐代诗人张若虚就目睹了这恢弘大气、豪放壮观的景象,写下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的名句,显示出了张若虚不拘一格的情怀。

在这中秋佳节,谁人都会有难以抑制的思乡情怀,诗人王建也是如此,于是写下“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以表达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有月,有诗,有浪漫,更有博大的中秋文化。在诗词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与月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所以让我们以赏月为契机,赏月、品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篇15:诗中的月作文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古人的离乡游子常用月亮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他们为站在远处,借着月亮照耀着大地,一个背影,一轮明月,真有几分思乡游子的味道。

第二天,爸爸给我买来一本《唐诗三百首》,里面就有好多写月的诗,像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我读《月夜忆舍弟》时,问爸爸“舍弟”是什么意思?爸爸说,“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哦,我懂了。

慢慢的,这本书中的事我都能背下来了。我又问爸爸,写月的诗就这么一点儿吗?爸爸说,不是的,还有好多这样的诗呢!这只是一个开头,不过,剩下的诗你要自己去寻找哦!

我照爸爸的话,果然“找”到了很多写月的诗。我也把它们一一给背了下来,也试着去自己去理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诗我懂:我去过钱塘江,那时,潮水慢慢上涨,与岸面齐平,金黄的圆月在江面上缓缓升起。读着读着,诗的意境慢慢体会到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句我也懂,只是我并不喜欢夜晚,黑黑的,什么都看不见。而且,在黑夜中,一切似乎都是未知的,让人害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在细腻如雪、平铺万里的黄沙上观赏碧青燕山上的弯钩黄月,是何等的享受啊!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亲人的情感写活了吗?

后来,我自己还理解了许多诗,对诗起了兴趣,也了解了许多诗人的身世遇际,我也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直至现在,我已经自己写了很多诗了。

篇16:诗中的月作文

四月里的空气很闷,走几下这闷的空气就钻进身体里,很让人烦躁。七点半。刚好黑夜的精灵冒了出来。我提着手提袋,看着天,这晚虽没有圆月,但也十分静谧祥和。不过三个小时没碰电子产品的我,心和手都已经痒痒的了,实在是无心再仔细欣赏这夜色了。

我加快着脚步像家里走去。途中,也看见橙黄的路灯一簇簇撒在路上。还有,听见耳后的朗读声,是很标准很有语感的一阵声音,一道清泉,缓缓从闷热的空气中流开。虽然朗读声很正常,并没有什么。不过,这朗读的正是我们学过的《水调歌头》。很奇怪的是,这声音让我产生了共鸣,渐渐放缓了脚步。

趁着这夜色,我偷偷转过头想去看看这清泉的源头。一位大概四五十岁的女性,牵着一个小女孩,她的背挺得很直,没有一点驼背的迹象,镜片反射出的光,也衬出她在夜色中不一样的气质。然后就看见她轻启两唇,再次从口中吐出那让我有共鸣的声音:“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过了一会儿,她好像发觉夜中的某一角落有目光聚焦在她身上。于是,她看到了我。被她发现,我尴尬地笑了下,又说:“阿姨,你念的很好听,哈哈哈……”

她对我报以一个很端庄的微笑,我讪讪地也回了一个就走了。转过身,刚抬起脚步又听到接下来的那部分内容,不过这次清泉加进了一股小溪,是那小女孩的声音,她跟着一起背。一声成熟端正,一声清脆童真,这实在是这夜里最美的声音了。

她们念到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也在心里默读了一遍。

今夜没有圆月,但心里却有一轮最圆最美最洁白的月。那是诗中的月,那是最美好的祝愿,是中国文化魅力所在,是中国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

篇17:诗中的月作文

我小时候就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诗,《月下独酌》、《望月怀远》、《水调歌头》、《静夜思》等等,我早已烂熟于心。“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也曾经和李白一样,对于月亮有很多的遐想。

《静夜思》是我背会的第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很短,但是这寥寥数笔却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月下独酌》这首长诗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和妈妈一起背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刚开始不懂诗的意思,妈妈给我讲解后才知道:李白独自在花丛中饮酒,因为身边没有一个亲友。所以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可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及时行乐吧。遗憾的是明月不能理解喝酒的乐趣,影子也只是跟着自己而已。无奈之下,作者只好暂时与明月和影子做伴,而且相约在银河相会。诗人想象丰富,语言工整,将他的情感写的活灵活现。

因为意思总在脑子里闪现,所以背得滚过烂熟。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也想像着能和月亮一起做游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两句我非常熟悉,前几年爸爸在北京学习,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妈妈就这样说。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行旅诗《水调歌头》,是作者在中秋佳节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尽管身处异乡,相隔千里,但同享一轮明月,苏轼愿弟弟平平安安,也愿天下所有人幸福安康!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今年中秋佳节的时候,常老师通过校信通发给我们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甲流传染,我们不能与老师、同学一起赏月,老师用这首诗表达了我们的师生情!

描写月亮的诗很多,每一首流传千古的诗都聚集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和美好愿望。我爱月亮,更喜欢品读月亮的诗歌!

篇18:诗中的月作文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尽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两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易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达意抒情。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

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滴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描述我喜欢的诗的作文

我的梦想初三语文优秀作文

初三语文优秀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诗

冰心《纸船》教学设计

我的校园作文600字

初中作文诗

诗歌文化作文

篱笆作文600字

我画中的粉色世界作文

诗中的名字作文
《诗中的名字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中的名字作文(推荐18篇)】相关文章:

关于文化的作文2023-07-14

初三语文优秀作文2023-05-01

错误优秀精选2024-03-19

诗中之仙李白六年级优秀作文2024-02-06

文化作文2023-05-16

诗意人生作文600字2022-12-19

川蜀作文500字2022-08-16

小升初分类作文范文2023-09-13

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2022-09-26

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小学作文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