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六上作文人教版博客

时间:2023-11-22 07:58:55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学设计六上作文人教版博客(共27篇)由网友“sz12345_net”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教学设计六上作文人教版博客,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学设计六上作文人教版博客

篇1: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2、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3、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4、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5、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累词语。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了解有关祖国山河的知识。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二、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2:识字六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课前准备:助人为乐的图片和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年级学过的对子歌,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文,圈生字。

2、找出文中藏有的对子。出示对子,指名读,齐读。

3、出示带音的生字,指名领读。交流识字方法

出示课件例如:

“炭”(利用儿歌来记):青青一座山,伐木在林间,木材变成炭,温暖留人间。

“ 恨”认识(竖心旁)拓展  怕    忧 悔   惊 情 怜

漠 扩词  沙漠、冷漠、漠不关心 、冷漠无情

贫--富对比

索取 --奉献对比 分别 造句进行理解

5去掉音,指名读,开火车。

6巩固生字,出示词语,摘苹果, 抢读。

三、生字回文,理解课文。

(1)指名读文,在朗读课文中巩固识字。

(2)让学生说说从本课中体会到什么,或者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冷漠、热忱、雪中送炭、饥寒、温饱”,美、丑分别举例子说一说等较难懂的词语,可适当做点解释。

(3)自由练习读文,举行抢答赛:利用反义词词义相反的特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抢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4)自由练习背诵。

四、总结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要善于帮助别人,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识字六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3:识字六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9个生字。

2   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二  学习重点:识字

三  学习难点:较流利地朗读

四  学习准备:音乐磁带

五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为主

六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讲一讲平时看到的认为美的或丑恶现象的例子。

2   引导归纳,谈话导入

(二)朗读课文

1   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学一学

(2)朗读展示,把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同伴听。 正音,评议

(3)引读课文,感受词语的意思及反义词的特点

2   再读入情

(1)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3)讲讲身边助人为乐的人和事。

(4)朗读单元引言

(三)指导认字

1   小黑板出示相关词语,认读正音

2   小组自学要求认识的字

3   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四)熟读课文,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巩固生字,会写8个字。

2   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

四   学习重点:朗读

学习难点:朗读感悟

五   学习方法:朗读

六   学习准备:田字格小黑板,生字卡片

七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复习字词

1     抽读词语卡片,评议纠正

2     多种形式读词语

3     抽读其他生字

4     组词,扩展说话

(二)诵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1   同桌读]

2   自由选择伙伴读

3   读给伙伴听

4   自己小声读

边读边品位课文的思想和韵味

(三)指导写字

1   结合范写,观察字形

2   书空,描红,临写

3   展示,评议,提高

(四)扩展活动

收集反义词,试着组成几句对子。

[识字六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4:新人教版一上《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1.四下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初一上册语文第六课《理想》教学设计

3.初一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

4.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学设计

5.初一上册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6.初一上册语文口技教学设计

7.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学设计

8.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9.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10.初一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5: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介绍一下风景优美的地方,或吸引你的地方。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是第六单元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单元教材是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主题编写的。从导语、课文、语文园地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单元内各项语文训练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按一定的顺序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

2.能在倾听和交流中选择“吸引人的地方”,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吸引人的地方”写下来。

3.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写完后同桌互相修改。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养成动笔写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习作时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2.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具体地介绍景点的特点,习作语言规范、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

课型

习作课

教学准备

课件,片段文章,自己去过的地方的照片或图片。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按一定的顺序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

2.能在倾听和交流中选择“吸引人的地方”,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吸引人的地方”写下来。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感知。

1、 出示课件,谈话引题。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中的小青蛙) 师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坐井观天》中的小青蛙吗? 小青蛙因为天天坐在井里,才闹出了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笑话。它非常后悔,决定跳出井口,到各地旅游,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希望同学们能给他当小导游,同学们愿意吗?

2、课件出示小青蛙的邀请:请同学们给我当小导游,介绍一下风景优美的地方,或吸引你的地方吧!

3、板书课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了解要求,开拓思路。

1、(课件出示小青蛙的请求)小青蛙:请你向我介绍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说说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 ?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或图片,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的名字。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些地方在哪里?美在哪里?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地方找出图片,根据图片说说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例如:

三峡风光:雄伟  用一句诗形容:三峡天下雄。

黄山奇石:奇特  用一句诗形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西湖美景:美丽  用一句诗形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国酒门风光:壮观

( 学生在倾听、认同、发现、补充中,丰富习作素材 。)

三、创设时机,由说到写。

1.小组交流,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小青蛙的建议)小青蛙:多好玩的地方啊! 多吸引人的地方啊! 赶快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你想介绍的是什么地方? 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你?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你介绍的地方有趣吗? 从哪里看出很吸引人? (景区名字来历、景物山清水秀、民俗风情、物产丰富、儿童乐园……)

3、 分享交流,增强自信。

(课件出示小青蛙的建议)小青蛙:你觉得你的好朋友说得精彩吗? 他介绍了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怎样吸引人? 推荐(或自荐)你认为说得好的同学向大家展示展示。

4.铺垫过渡,由说到写。

(课件出示小青蛙的建议)小青蛙:大家刚才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地方,我真高兴! 我建议你们写一写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1)指导学生回忆《富饶的西沙群岛》,掌握写作顺序。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师小结:地点的转移顺序,又叫空间顺序。我们写一个地方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师提出疑问:这次习作,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总结。

(教师适时板书:选择景点     抓住特点     依照顺序     描述特点)

(3)学生动笔习作,教师随堂关心和帮助学生 。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按照我们掌握的习作方法,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写出来,一写为快吧!

板书设计

风景优美的地方

选择景点       抓住特点

依照顺序       描述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完成习作。

2.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修改,同桌互相修改。

3.评讲作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养成动笔写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好已写的片段文章

教师:准备好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鼓励“以说促写”

1、师:请同学们把上次交流的内容,按照习作要求,稍加整理,继续完成习作!

2、学生构思,自主写作、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3.展示欣赏,分享自信。

小伙伴青蛙:同学们写得可好了! 小青蛙等得不耐烦了,谁充满信心地读一读?

(同桌交流读;发现补充读;抽生展示读;点拨欣赏读……)

小伙伴青蛙:啊! 这么多地方! 这么吸引人! 小青蛙太高兴了! 我要记住大家介绍的好地方,到处去走一走,玩一玩,看一看。我要成为有见识的小青蛙。请同学们认真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吧。再见!

二、指导修改

1.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再一次润色

2.同桌互改。

3.学生展示自己修改好的作文。围绕“顺序  抓特点  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来评价。

4.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三、作业设计

课堂: 誊写文章到《作文本》上

课后:寻找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丰富物产的诗歌,做好摘录

板书设计

风景优美的地方

修改方法:按顺序-写清楚

语言生动

描写具体

富有想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教学设计]

篇6:第二单元练习六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2.11 练习六

教学内容:P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360÷4÷5      420÷6+150     750÷5-80

提问: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结: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运算中。

二、新授课

1、练习:完成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小结: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两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2、练习:完成第1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计算。

教师:在计算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可以保留两位小数。

3、练习: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336÷3.2-336÷3.8

提问:这两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练习:完成第3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小括号?

提问:有括号的算式,我们应该怎样算?

5、练习:完成第5题。

学生分析后,列式解答

510÷3÷74

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整理第二单元的内容

篇7:六上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想像来还原理解诗中所描述的画面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陆之夜的宁静与安详,和作者所流露的喜悦之情。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美景,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所体会到的美景。

重点:这是一首译作,因此引导学生的理解和想像诗歌内容,感悟作者情感作为重点。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诗歌,品味诗歌

可以从语速、语调、停顿、重音来指导学生朗读。

形式可以多样化,不强求统一。

1、朗读交流。

(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学生的语感慢慢的培养出来了,他们的情感也渐渐的走进了诗 歌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朗读方式,可以让学生谈谈这样朗读的理由。以次引导学生去体验诗中所描绘的景和情。)

2、朗读后交流。

提问: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

你认为写的最好的句子是那些?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胸怀。)

二、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诗歌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1、读了诗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同学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想像力,调动各种感官,把画面加以再现。)

三、尝试表达

以“ 之夜”为题写一个片断。(如:中秋、国庆、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物来表现夜景的方法。

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诗歌,喜欢诗歌。

实在不会写的,可以用散文的形式,写一段话。

(这可以作为回家作业)

四、课后去读一些诗歌,拿自己最喜欢的诗来班级进行交流。

篇8:六上比教学设计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发展过程。据此,我设计了“欣赏激趣、临摹画图、自由创作”三个教学环节。这样安排既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精选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引导学生欣赏图案的和谐美、对称美、规则美,让他们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美,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在美好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不知不觉中进入课题。

2.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了解情况,我采用“创设情境,分组探究、合作交流,作品展示、自主评价,适时点拨,激励评价”的教学模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观察、讨论、操作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学习“六花瓣”画法时,我没有采用课件演示画图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师生合作的方式,在充分感知画图的方法与要领的基础上,自主画出“六花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规的使用技能,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三花瓣、太极阴阳图结构,自主画出图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评价,使人人都参与了学习过程,体现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创新的课堂环境。

3.为了更好地揭示教材丰富的内涵,分解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制作了课件。通过色彩和动画,充分展示了几何图案的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案的结构,掌握画图的步骤。

4.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临摹画图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考考你”自由创作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用圆规、直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有一定含义的图案。这是本节课设计比较成功之处。令我惊喜的是,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创作能力是巨大的。从随机抽取的四名同学的作品看,第一幅是“禁止吸烟”图案,体现关注环保、关注健康的主题;第二幅是“万箭穿心”,反映了射手高超的技艺;第三幅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表达了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幅是“请照顾好您的孩子”,表达了对下一代的关爱。多了不起的学生,多了不起的构思!试想,要是不放手让学生尝试,这些奇妙设计就会被埋没,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也将熄灭。

5.精彩无限,课堂时间有限。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了解更丰富精彩的图案世界,我提供了“奥博(中文)”网站的网址,供学生在课外浏览。并要求学生为班级创作一幅“学习园地”图案,体现“探究、合作、交流”的主题。作业反馈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按要求完成了图案设计,而且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作品,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

6.通过教学《图案设计》,我感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不仅可为,而且大有作为。由于课堂时间所限,在自由创作环节仅展示了四幅作品,没有能满足更多学生的表现欲望。此外,新教材怎么教,尤其是数学活动课怎么上,对每位执教者都是全新的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篇9:六上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4、初步了解小说的六要素。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作者。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知识渊博、善于教育、幽默、关心穷苦百姓)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爱笑,动作敏捷)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关心平民,深受爱戴)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课前经过预习,谈谈你所了解到的阿累?(课件出示)

二、自读自悟,通过外貌体会鲁迅精神。

1、谈话:当你看到一面这个题目的时候有什么疑惑?经过预习,谁说说一面指的是——(生:一面之交)(板书:一面 之交)谁和谁的一面之交?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快速默读,了解小说六要素

(师巡视: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汇报,师板书。(鲁迅和作者的一面之缘;事情发生在1932年秋的上海;师:那是鲁迅逝世前的四年,作者正是在鲁迅死后回忆四年前的这一面才写的文章。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时间没到,书店看书;经过是——没钱买书,鲁迅赠书;结果——认识鲁迅,受到激励。(板书)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几点就是小说的六要素(板书)

3、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师: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1932年,也就是鲁迅逝世前四年,当时鲁迅五十二岁。那一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

出示课件:(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 发动“九·一八”事变,企图侵占上海作为继续侵略中国的基地。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鲁迅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2月6日,由内山书店朋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5月5日——中国与日本签署《淞沪停战协定》。7月18日——日本出兵攻打中国热河、察哈尔,长城战役爆发。)

我们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样的耻辱的历史背景之下。

4、第二次快速浏览课文,体会鲁迅的瘦。

(1)勾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师巡视)

(2)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读了课文鲁迅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板书:瘦)从哪里看出来?交流鲁迅的“瘦”: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3)交流“瘦”。

师:是啊!鲁迅怎么会这么瘦啊?同桌讨论一下。可以从文章中找出来:正如作者所说:“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以为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课件)

师引导:你会从课文中找答案,真了不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可见,鲁迅先生真的是忘我地工作,他是累成这样的。

生回答,师引导:你会联系课外已有知识学习,很会读书。是的,鲁迅先生是被工作拖垮的,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为曹靖华的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逝世前两天,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5、交流“精神”。

师:作者对鲁迅的外貌描写除了让你感觉到瘦,你还感觉到什么?从哪里看出来?板书:(精神)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朗读指导,读书精神的感觉,读出鲁迅坚强的个性,读出鲁迅的精神抖擞。

6、分组读描写外貌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学习写作方法。

齐读(教师手势指导)后思考:这三次描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相同都是瘦,不同远、近、更近)(课件出示)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8、总结:这些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从对话入手,体会关怀

师:当作者没有钱买书时,鲁迅给予了什么帮助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再次快速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对话入手。在旁边写出批注,从鲁迅的话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出示课件)

通过几次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2、朗读指导鲁迅的几次话以及我的感受,从而体会鲁迅对青年人的关怀。

3、体会一面给我带来的影响。

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5、反复读“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感受作者受到的鼓舞。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的关怀,所以作者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面对饥饿时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被反动派迫害时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在马来西亚被驱逐时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被抓时,还是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现在甚至还可以说鲁迅精神是——“同我们一起的。”

是啊,一面之交,一生影响,萍水相逢,无私关爱。

(板书:之交,一生影响)

四、拓展写作

过渡语:课文学到这里老师已经深深感觉到同学们走进了阿累,走进了鲁迅,为鲁迅这位伟人的精神所鼓舞!

1、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写出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2、出示范文。

3、学生习作,交流。

五、总结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六、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板书:

一面 之交

时间、地点、人物 小

瘦 精神

起因 说

经过 六

结果 要

一生 影响 素

篇10:六上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2、了解藏族的曲调风格

3、介绍藏族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目的:

1 、通过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使学生初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风格和体裁的认识。

2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3、讨论歌曲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 、歌曲的节奏比较复杂

2、歌曲音域较广、跨度大。

三、教材分析:

《一个妈妈的女儿》这是一首曲调柔美抒情,言语朴实简练,主题鲜明的儿歌。其曲调采用了川藏地区的民歌音调为素材,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歌风。它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由五个乐局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二句是曲调的重复变化,旋律从低声区进入,流畅而又舒展。歌词将“太阳和月亮”,“长江和黄河”比拟成一妈妈的女儿,形象非常生动,起到了借景抒情的作用。第三句“啊”及八度大跳一下子把情绪推上高潮,充满激情地唱去了“我们的妈妈叫中国”。突出了主题,表达了女儿对祖国妈妈发自肺腑的心声崇敬的心情。第四乐句又运用了八度大跳,使得这一情感更为深情。最后结束在重复变化了前乐句后,音域向上高扬,最后结束在“la”音上。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现在就让老师跟你们乘坐火车去到一个遥远的地方旅游——西藏。(看视频1)

2、师:我们现在到站了,你们说我们来到了那里呀!哦!原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西藏,你们了解西藏吗?(生……)这里有美丽的大草原,还有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

二、新授歌曲

1、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藏族民歌《一个妈妈的女儿》,现在让我们欣赏一下《一个妈妈的女儿》,在听之前老师首先要提出一个要求:你们要听一下,这首歌曲说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问:这首歌曲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生......

2、再欣赏一遍,感受歌曲情绪、速度?(优美抒情,稍慢)

3、请大家跟琴用啦模唱歌曲旋律(默唱一遍,用啦轻生演唱)

4、学生朗读歌词

5、随琴加入歌词演唱一遍

6、教唱歌曲难点

7、完整演唱歌曲

二、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一比,仔细听老师唱的和你们唱的跟你们有什麽不同?

1、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2、分组比一比

3、同学们可还记得4月14日7时49分,一次7.1级强震,再一次撕裂了祖**亲刚刚开始愈合的源自汶川大地震的深创剧痛,顷刻之间,我们美丽的青海玉树变得满目疮痍,顷刻之间,温馨的家园被夷为平地。(视频)

4、同学们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这生死时刻,我们的祖国妈妈没有忘记她的女儿,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大量的救援部队,这一刻我们13亿华夏儿女紧紧地和玉树心连心、同悲痛,手挽手、齐抗灾,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玉树人民祈福和加油吧!让我们共同歌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篇11:六上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言之美》这篇课文原名《有些语言如此之美》。课文举了只言片语如此之美、值得珍藏心底的`三个例子:第一个是一位多年不曾联系的高中同学在电话中给“我”送来别致的问候和祝福;第二个是刚刚过完米寿的外公用幽默的话语表达了那不曾被山高水远隔断的思念和牵扯不断的亲情;第三个是高度弱视的妹妹平日里言谈表现出了她的诙谐、乐观、豁达。最后在这三个例子的基础上总结,“许多许多这样的只言片语,或许只是不经意,但蕴藏在其中的感情和人生理念,已胜过了长篇的说教铺陈,折射出了原本的生活底色。它们是如此之美,值得我们将之珍藏心底,用一生的时光去念念不忘。”课文层次十分清晰,易于把握。同时课文语言非常优美,许多语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适于潜心诵读品味。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高中同学、外公、妹妹语言的美,以及他们语言中蕴涵的感情和人生理念。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烧”注意右边的“尧”不要加点,“陈”要注意区别于“阵”。要求认识的字中,“瑟”注意读“sè”

2.朗读指导

课文语言清新优美,教学时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语言的美。朗读作者叙述的三个事例时,应该读出娓娓道来的感觉。而作者抒发自己感受的语句,则应恰如其分地读出作者由衷的感动。如“我一下子就被感动了,仿佛真的有一股香气,若有若无萦绕在身边。在萧瑟落雪的寒冷北方,这样别致的问候和祝福,可以使人在心里开出花来。”朗读时应在加点处前稍稍停顿,把加点的字稍微强调一些,表达出自己听到朋友别致的问候、祝福后,那种发乎心底的感动。

3.阅读教学

课文层次非常清晰,先是举出三个只言片语如此之美、值得珍藏心底的例子,每举出一个例子,都在后面用一段话说明这些“如此之美”的语言“美”在何处,给自己的触动,最后总结出这些语言共同的特点、蕴涵的魅力——蕴藏其中的感情和人生理念折射出了原本的生活底色。教学时可通过“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的语言美?他们的语言都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理清课文的层次。

课文语言非常优美,许多语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适于潜心诵读品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精读课文,可以结合课后活动“思考与交流”进行。围绕“读课文,细致体会高中同学、外公、妹妹的语言美在什么地方,哪些词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理解课文第一部分,也就是课文前6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高中同学、外公、妹妹语言的美。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读课文,细致体会高中同学、外公、妹妹的语言美在什么地方,哪些词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旨在推动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高中同学、外公、妹妹语言的美。

(2)拓展与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话,请你也试着写一写这样‘美’的语言,写完后和同学交流交流”,旨在引领学生尝试着以细腻的体验、感受催发生动传神的表达。其实儿童许多语言都是富有诗意、“如此之美”的,像题中给出的“鸡蛋里流出一个金黄的太阳”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教学时一定鼓励学生说出这些“如此之美”的语言。

(3)积累

“读一读,记一记,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的意思”旨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重点词语,加点词解释参考如下: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只言片语:个别词句,片段的话。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读一读”给出的是文中高中同学、外公、妹妹“如此之美”的语言,旨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重点句子。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课安排在《汉语家园》这个板块,理解课文内容固然重要,但侧重点还应放在感受汉语言魅力,积累富有魅力的汉语言以及在表达中使用富有魅力的汉语言上。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这种板块意识必须增强。建议教师结合课后活动“思考与交流”“拓展与运用”“积累”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富有魅力的汉语言。

篇12: 六上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

2、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能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

3、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自古到今,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例如“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星空的美丽传说?生答。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号》。

2、学唱歌曲。

(1)听范唱录音。

(2)简介“银河合唱”。

(3)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和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

(5)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

3、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歌曲录音。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

(3)学习八六拍。

(4)复听。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星空畅想

篇13:六上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八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学习作者展开联想进行表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自主发现,合作探究。

2.以读贯穿,由读悟写,读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体会这一过程中他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贝多芬的感情产生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以“读”贯穿整节课的教学。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目的的“读”梳理内容,潜心体会,表达感受,积累语言。

2.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中解决问题,成为课堂中学习活动的主人。

3.从课文的关键处、学生的关注处入手,以生为本,变序教学,凸显课文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体现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4.关注表达,由读悟写,读写结合,迁移提升。

四、教学过程

(一)漫谈导入

导语:这节课,我们将走近一位著名的德国音乐家,了解关于一首著名钢琴曲的创作传说。这位音乐家是谁?这首钢琴曲又是什么呢?

随学生发言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直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写法,标注不理解的词语。

2.在交流中学习生字新词。

(1)哪些生字特别需要提示同学们注意?(结合学生发言总结易错字,提示注意点)

(2)哪些词语不太理解?(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理清文线:贝多芬两次为盲姑娘演奏乐曲,其中第二首即兴创作的乐曲就是《月光曲》。

【设计意图】在自主交流中解决字词学习的问题,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三)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1.课文的题目是“月光曲”,这首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怎样的呢?请你浏览课文,找一找从课文的哪部分内容能够找到答案。

(1)学生找到第九自然段,指名读相关语句。

(2)小结归纳:这些语句写的都是皮鞋匠兄妹俩倾听《月光曲》时联想到的景象。

【设计意图】从课文题目入手,抓住“《月光曲》的内容是什么”这一学生的未知问题引导学习,符合学生的兴趣点,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2.默读写联想内容的语句,思考:能够从中感受到什么,或是发现什么。

(1)学生自己默读思考。

(2)个人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把握以下几点。

其一:景色发生变化。

随学生发言小结归纳并出示课件: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卷起巨浪。

朗读句子,读出景色的变化。

其二:听乐曲的人联想到的景色发生变化,是因为音乐的节奏、旋律发生了变化。

随学生发言小结归纳并出示课件:

舒缓柔和──渐快渐强──激越高昂。

(1)聆听《月光曲》片段,感受音乐节奏、旋律发生的变化,同时想象一下皮鞋匠眼前所浮现出的画面。

(2)把我们通过文字感受到的乐曲节奏、旋律的变化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通过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其三:乐曲的节奏、旋律发生了变化,是因为贝多芬的心情发生了变化。

随学生发言小结归纳:

平和(平静)──激动(心潮澎湃)。

【设计意图】在研讨交流、自主发现中引导学生理清联想到的景象、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和人物内心情感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根据以往教学情况,预设学生问题:贝多芬的心情为什么会从开始的平和、平静,变得逐渐激动、心潮澎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问题从学生中来,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从已知探究未知的兴趣,深入体会人物感情。

5.默读二至八自然段,思考:贝多芬的心情为什么会从平静平和,变得非常激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了解、把握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进语言文字,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细致揣摩人物情感,体现对于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的尊重,凸显课文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体现高年级阅读教学特点。

6.全班交流。

(1)平静平和。

关键点: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如清幽的月光;秋日的傍晚、幽静的小路;徐徐而来的晚风等都会使人的心情平和、愉悦。

关键点:兄妹俩相濡以沫的亲情让人感到温暖、美好,充满感动──重点品味兄妹之间的对话。

(2)逐渐激动。

关键点:喜遇知音──品味盲姑娘的语言: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可以联系《伯牙绝弦》感受遇到知音的激动之情)

关键点:同情兄妹,慨叹不公,愤愤不平──联系兄妹俩所处的环境等。

适时追问:如果你就是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话语,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角色换位,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7.小组分角色朗读二至八自然段。

8.小结:兄妹俩的联想源于音乐的变化,音乐的变化源于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而情感源于现实。正是这一晚的所见所闻,在贝多芬的内心掀起了情感的波澜,使他的心境由平静平和变为激情澎湃,因而即兴演奏了节奏旋律富于变化的《月光曲》。皮鞋匠兄妹用心地倾听,完全沉醉在音乐之中,因而被深深地打动,产生了美好的联想。是音乐使伟大的音乐家和贫穷的兄妹俩产生了心灵共鸣,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四)感悟课文写法,学习语言表达

1.体会第十自然段的语言,思考并交流。

如果把课文中写联想的语句去掉行不行?

直接写出《月光曲》节奏、旋律的变化行不行?

小结归纳:以上两种方法都不影响课文的完整性,但削弱了表达的魅力,影响了文字之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注作者的表达,体会到在写实的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联想,会使文章内容更加富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

2.导语:伴着优美的乐曲,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再现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借助音乐和文字,实现和音乐家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

配乐齐读、练习背诵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3.一起看“资料袋”的内容,更好地了解贝多芬。

4.教师补充资料介绍贝多芬与疾病抗争的资料并导语激情。

当贝多芬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他放弃参加所有的音乐会。但是后来,出于对音乐无比的热爱,贝多芬又拿起了笔,凭着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才华,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命运》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命运》这首乐曲的片段,感受贝多芬表达的情感,也来做一次音乐家的知音吧。

5.播放《命运》片段,边听边想象:听着这段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6.练笔:仿照第九自然段的方法写一写以上联想的内容。

【设计意图】落实现实与联想相结合这一表达方法的学习,为学生创造条件,尝试从积累到运用的迁移,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7.反馈学生练笔,点评。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2.继续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料,欣赏《月光奏鸣曲》或贝多芬的其他音乐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意境,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篇14:六上语文《花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上语文《花脸》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篇15:六上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学生评价)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五、拓展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评: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篇16:六上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今天下午,我与我们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后,听课的老师们与我交流了许多,我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我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清晰、流畅

通过主要内容中的“”引出15年前和15年后的晋西北的对比,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以“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这句话总领全文,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三、关注语文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自由地朗读走进文本,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环境险恶的晋西北,感受青山的美丽、生机勃勃、勇敢和坚强,感悟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和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孩子们在我的引领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四、存在不足

1、板书不够整齐和美观。

2、课堂中还应再“放”,让学生自主地研读感悟。

3、“青山不老”的两层含义还应讲得再透彻些,延伸拓展中的课后作业最好变成小练笔,通过小练笔的形式明白这种精神的代代相传,让学生能向这些植树人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篇17:四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四年级上人教版)。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3.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发表自己的建议,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教学过程

(一)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2.说一说。

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四年级上人教版)。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3.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4.演一演。

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

(二)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

3.在全班交流。

4.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

5.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6.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

7.写好后先自己读一读,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修改习作。

篇18:六上比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比第六版第六版的应用内容和第六版的相应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理解的生命比分配的意义和这种类型的应用的特点。

2,根据不同解决方案的分布来掌握问题,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学习开发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知识解决问题,了解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分布情况正确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困难:

数字与相应数字之间的比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检查导入

显示:一杯果汁是果汁与水的体积比为1:1,另一杯果汁是果汁和水的体积比为1:2,从上面的信息可以读出什么?

谈论想法

老师:其实,生活中不可能无处不在,而且被广泛使用,今天我们要研究如何根据一定程度的实际问题分配。(黑板主题:比应用程序)

二,探索新知识

(A)制备实施例

我们使用清洁剂进行清洁 浓缩,瓶标记浓缩液和水的比例。现在我们需要1:4比例的一瓶500ml稀释液,这浓缩液体和水量是多少?

(B)探讨该方法

1,分析问题

老师:现在我们可以从标题中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吗?

老师:谁可以解释5是怎么来的4/5和1/5什么意思?

2,独立尝试

老师:现在请学生自己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你可以试试。

老师:谁在谈论你的想法?

老师:现在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回答。

方法1:部件总数:1 4 = 5(部件)

每个是:500÷5 = 100(ml)

浓缩物:100×1 = 100(ml)

水:100×4 = 400(ml)

方法2:浓缩物:500×1/4 = 100(ml)

水:500×4 / 1,4 = 400(ml)

3,分析两种解决方案

方法一:使用整数除法,乘法求解问题;方法2: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找到少数几个 减。

4,检验

让学生交流测试方法,合理正确。

三,巩固实践

尝试完成独立。

四,课堂总结

老师:你对这课有什么样的印象? 老师:比在我们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下课后你可以去生活收集一些材料,并尝试解决问题吧

篇19:六上比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比一比》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的一篇识字课,本单元专题是围绕着生活展开的。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情境图。其间有勤老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第二部分是带拼音的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也是一首琅琅上口,通俗易懂,节奏感强,非常适合儿童诵读的儿歌,在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是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课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为学生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相应的词组。

2、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儿歌,并从中体悟“大小、多少”的含义及量词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

能够认真观察图画及周围的事物,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

2、在诵读中初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感受农家小院的美丽和农家温馨的生活场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图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识字学词。

(二)、教学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及其他量词的用法。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赏识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实物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起立后比一比谁最高,坐下后比一比谁做得最端正。

2、生活中经常都需要比一比。课件出示篮球、足球,说说图中有什么?哪种球较大?哪种球较小?再出示足球和乒乓球,说说哪种球较大,哪种球较小?出示1个篮球、3个足球,说说哪种球多?哪种球少?再出示3个足球和8个乒乓球,说说哪种球多,哪种球少?通过这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可见大小、多少、长短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1课比一比》。

(二)、创设生活情境,读词识字

1、根据图和拼音读词。

课件出示插图——农家小院。

看着碧绿的禾田,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青蛙的鸣唱,我们已来到了一户农民伯伯的家,轻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看看院里有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机在图上相应位置出示相应名称的词(带拼音),请大家借助图画和拼音读这些词语,学生自读——指名读,师注意正音:特别是“~子(zi)”的轻声读-生领读(谁想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这些词语?)-齐读。

2、根据图去掉拼音读词。

3、去掉图和拼音读词(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4、把词语按照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进行归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 前不久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次热闹的比较,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吗?学生读课文并圈出不认识的字。

2、老师范读,同学们注意听自己圈出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

(四)、学习童谣,积累量词。

1、学习第一句:

(1)、今天农民伯伯家的小动物来和我们打招呼了,他们是谁你知道吗?(课件出示黄牛和花猫的图片)今天的花猫心情非常不好,他俩在比什么让小花猫那样生气?谁大谁小呢?齐读第一句话。

(2)、“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

(3)、同学们知道了大小的区别,你能帮大象和公鸡比一比吗?(课件出示一个,一个(),一()大象,一()鸡。)

2、学习第二句儿歌(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1)、瞧!小鸟和鸭子都来到我们的课堂上想和我一起学习,请你从它们的数量上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展示一只小鸟和一群鸭子的图片)鸭子多,小鸟少。

(2)、因为小鸟只有一只所以叫?一只小鸟。鸭子有很多只所以叫?一群鸭子。

(3)、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一群表示,比一比谁的想象最丰富?在我们教室里有一群_______;;在广阔的草原上,你看到了一群________;清清河水里,你看到了一群______;在蓝蓝的天空中,你看到一群_______、。

师小结:有了你们的想象,“群”字来到哪儿,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3、学习第三句: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1)、看到这些动物朋友们在院子里比得这么热闹,水果娃娃们也不甘示弱,它们也要来比一比,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展示实物苹果和红枣)

3(2)、苹果和红枣谁大?谁小?对了,苹果大,枣子小小的。小小的枣子我们就叫他一颗枣子。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一颗来表示?(课件出示珍珠、钻石、星星的图片)你们看像这样小小的,圆圆的东西都可以用“一颗”来表示。

(3)、“一颗”还有一个好朋友和它的读音一样还长得很像,这个“一棵”哪些事物可以用它来表示?和植物有关的就用“一棵”来表示。

4、学习第四句: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1)、老师展示杏的实物请同学填空:一()杏

(2)、课件出示一堆杏的图片,请同学填空:一()杏

(3)、为什么同样是杏我们中间却变了一个字呢?还可以说“一堆”什么?这些东西都可以用一堆来形容只要他们的数量有很多。根据图片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五)、巩固新知 学生齐读词组:

1、巩固词组,讲解量词

一头黄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只鸟 一个苹果 一颗枣 一堆杏子 一个桃

将量词字体变红,解释词组里字体变红的字叫量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若搭配不当会出现很多的笑话。

2、课外延伸

今天树林里的啄木鸟医生在给大树治病,想去帮帮它吗?请你来看你能找到大树的毛病在哪吗?(课件出示一条老师,一台笔,一颗衣服)

3、完成课后题

(六)、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真不错,能认真听还能主动去想去说,学会了字词和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还学会了一些量词的正确用法。

2、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玩这个游戏,课间和同学到操场上说说校园里的设施,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说家里的东西,好吗?

七、板书设计:

大 小黄牛 猫 苹果 枣

比一比

多 一群鸭子一堆杏子少

鸟 桃

篇20:六上比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比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目标预设】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联系比的意义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设计理念】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话题引入新课。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初步认识比,又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都能够在一个宽松、和谐、愉快地数学活动中,获取新的知识,充分体现数学在身边,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更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日常生活引入,引发了学生对美的思考,及时呈现例l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认识到用减法、分数或除法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通过同类量、不同类量间的比的教学,又认识到还可以用比来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适时引出比的意义,有层次的帮助学生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值的意义等知识点,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从情境中引入比

1.谈话:每周一,在学校我们都将参加升旗仪式,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尊严和荣誉的象征。(电脑出示)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3幅有关我国国旗的图片。

提问:哪幅图片的形状看起来更美观?(学生认为第二幅)讨论:同样是国旗的图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最美观呢?(太长或太方,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小结:这3幅国旗的图片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看来长和宽长度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2.电脑呈现例l图。

启发:“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课件出示)牛奶比果汁多一杯

果汁比牛奶少一杯相差关系(减法)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倍数关系(除法)

小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认识比(板书)。

【设计说明】从欣赏3幅国旗图片的角度为切入口,既引发了学生对美的思考,又让学生产生一种期待,这些图片与今天的数学课会有什么关系?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及时呈现例l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此时揭题,能激趣引思。

二、在探索中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谈话:“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2.介绍:2比3记作2:3(板书,同时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3比2呢?

3.明确比是有序的。

提问:2:3是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3:2呢? 引导比较:为什么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中2是比的前项,而在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中2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小结:看来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示出谁与谁在比,不能颠倒位置。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根据“果汁是牛奶的”,换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突出了老师的教。在教师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结合两个比的前后项的“不同”,适时引导学生比较并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力求及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概念。

4.完成“试一试”。(1)全班交流:

①指图中的1:8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1:4呢? ②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③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2)再思考:你知道第几瓶溶液最浓吗?(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电脑出示例2讨论完成表格,问:你是怎么求出他们的速度的?(2)交流板书: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提问:你知道900∶15表示什么吗?900∶20又表示什么?(900∶15是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2.揭示比的意义。

(1)观察:观察黑板上的几个比,想一想,比与什么有关系?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引导:你能说出黑板上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设计说明】再通过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通过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再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在描述比的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师生的共同交流,让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3.弄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1)3∶5=()÷()=

①填写完整,并观察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②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引导交流完成表格。名称 相互联系 比 前项 :(比号)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除数 商 分数 分子—(分数线)分母 分数值

③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④说说比与除法、分数的区别在哪里?

⑤介绍: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两个数的比有时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也可以写成,仍读作“2比3”。注意的写法,从上往下写,它仍表示一个比。

【设计说明】通过试一试这道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既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也弄清了它们间的区别,帮助学生建立了较清晰的认知脉络。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介绍比的另一种写法,显得比较自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4.加深对比的认识。

出示:“在刚刚进行的三跃中心小学学生象棋擂台赛中,红方开局就以3:0领先黑方。”这里的“∶”的后面怎么出现了0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个比分只表示双方的得分,只要反映的双方比分的差,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在意义上是不同的。

【设计说明】联系生活,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相比,产生认知冲突,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问题,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为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困惑,从而加深了对比的认识。

三、在练习中应用比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比是(),比值是()。空白部分和涂色部分的比是(),比值是()。

指出:比的前项和后项是有顺序的,不能颠倒,这里的3∶4和4∶3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比,比值也是不一样的。

(2)张祥买3本笔记本用了元,笔记本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比值是()。

指出:这一题的比值就是笔记本的单价。(3)11÷6=()∶()=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三第1-5题,及时小结。

四、在生活中感受比

1.介绍你知道吗?

欣赏图片:如埃及金字塔、东方明珠塔、展开的蝴蝶等

课件介绍:这些图片都运用了一种很特殊的比——“黄金比”,当比值为时,这个比就称为“黄金比”,“黄金比”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埃及金字塔的'高与底的比值大约是;东方明珠塔的上球体到塔尖的距离:它到地面的距离大约是;蝴蝶身体长:双翅展开的长度大约是。

2.释疑。国旗设计师在确定设计方案的时候也采用了第二种。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第二幅国旗的图片最美观了吗?(它的宽与长的比的比值就很接近。)

【设计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比值的意义及求法,在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与大家共同分享?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篇21:六上比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云、公、车”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3、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赶快拿出你的右手,我们来做一个摸身体的游戏!

2、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尾巴。

师:我们有尾巴吗?我们没有尾巴,可是谁有尾巴呀?赶快想一想,哪些小动物有尾巴呢?

生:猴子。你说,老虎有尾巴。你再说,别着急。兔子有尾巴---------

3、小朋友的知识面真广,知道这么多有尾巴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尾巴”这个词语宝宝,(出示尾巴词语卡片)。巴的拼音宝宝上面少了什么啊?(声调),没有声调,要读轻声,谁会读?

师评:自信的再来一遍。

4、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真多呀,这不,前两天,他们还举行了一场大比赛呢!“动物王国”他们要比什么呢?“比尾巴”。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

比赛开始了,动物王国中究竟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尾巴大赛呢?它们呀,就藏在咱们的课文里面,要认真的读课文才能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翻到83页。好了,开始读课文吧。

2、找出主要人物。

师:读完了,请同学们说一说,动物王国中都有谁参加了这场比尾巴大赛? 生:参加比赛的有小猴子,参加比赛的有小兔子,参加比赛的有小松鼠。师:还有吗?

生:参加比赛的有公鸡,参加比赛的有鸭子,参加比赛的有孔雀。

师:这些小动物都参加了今天这场比尾巴大赛,同学们读的真认真,一下子就找到了他们。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位参赛选手?6位。我们一起看着黑板报一下他们的名字。(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瞧,他们精神抖擞的样子,(师指课件,小动物一一出现)今天小动物们不仅要来比尾巴,而且还想考考你们大家。看看你们认不认识文中的生词宝宝。

3、读词语。

师:请同学们抬头看,你来试一试,会不会读?

生1:猴子

松鼠

公鸡

鸭子

比尾巴

尾巴短

一把伞

最好看(课件3)词语

4、读拼音字。

师:哦,生词宝宝看到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高兴。它们的好朋友生字宝宝也来了,快来看一看,你还认识么?谁来读一读?

生:比

鸭(课件4)带拼音字

5、读字。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响亮,这些生字宝宝要和大家交朋友了,它们非常有礼貌的摘掉了拼音帽子,快来看。你还认不认识它们?

师:我听到好多同学读得很流利,真不错。现在试一试,你能不能直接快速地读出这个字。生:师点名,生一个一个直接读出来。师:小火车轰隆隆的开来了,开到谁家?

生:开到我家,开火车读字。(课件5)去拼音字

6、识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同学们基本上已经能够认识这些生字宝宝了,真了不起,老师也很佩服你们。谁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把我们的好方法给大家介绍介绍。生1:我认识了鸭,左边一个甲,右边一个鸟,合起来就是鸭。师:我们来看,鸭这个字什么旁啊?(鸟字旁)

生2:我认识了把,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巴,合起来就是把。生3:我记住了尾,上边一个尸,下边一个毛,合起来就是尾。

师:同学们哪,真会学习,利用偏旁加上一个我们以前认识的字,就能够记住今天的很多生字。这是我们认识生字的好办法,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加一加、组词啊、说一句话呀等方法来帮我们认字。

7、摘果子。

师:同学们学得真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摘果子的游戏吧!快来看!老师摘下了两个果子,他们是谁?

生:公和松。(师借机板书)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公加一个木字旁就变成了松。(师板书:公+木=松)师:老师又摘下了两个果子,他们是谁?

生:把和巴。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把减去一个提手旁就是巴。(把—提手旁=巴)

师:加一加、减一减是我们识字的好办法。还有几个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我们与文中的生字宝宝都成为了好朋友,认识了这些生字,再读课文就轻松多了,有信心吗?(有)

[三]、激趣导入,引入课文。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72页,快速读一遍,找出比赛项目有哪些?

1、比赛项目

比赛的项目有哪一些呢?一共有几项?请看大屏幕,老师把比赛项目都列了出来。

①我们来看,每句话后面都有个像耳朵一样的符号“?”,它就叫(问号)。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请大家跟我读,像只耳朵是问号(跟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上的问句,把这些问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开始吧。

②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呢,举起你的小手。这一句?,生读,好。这一句?,生读,好。?

师:谁来评价一下刚才的几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声音很大,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③刚才呀,这几位同学读得已经不错,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④下面,向老师一样,自己再小声的读一读这些话吧。

师:读得时候不要着急。不错,同学们读出疑问的语气来了。

2、比赛结果

比赛的项目我们都知道了,从大家的朗读中,我知道大家也很想知道比赛的结果。那这场比赛的评比结果怎么样呢?那就赶快打开书,翻到72页。快速的找一找,看看这一次比尾巴大赛的结果怎么样?

① 师:找到了么?谁能告诉我,评比结果究竟怎样呢?你来说说。生:猴子的尾巴长。

师:我来写到黑板上,还有什么结果呢? 生:兔子的尾巴短。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师:谁还找到别的结果了? 师:嗯,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在文中找到了比赛的结果。

② 师:现在咱们观点一致了,那么咱们就一起把评比的结果给爸爸妈妈汇报一下,好不好? 我们大家一起来说,师用指示棒指句子,生读。

③下面,咱们男女同学合作,由男同学问,女同学答,咱们把课文读一遍,比一比谁学得好。师评:读得真不错,男生的声音真响亮。

④经过激烈的角逐,这场比赛终于落下了帷幕,下面,让我们完整的欣赏一下比赛的情况。谁的尾巴长?(师边说,边课件一一出示小动物图)生答:猴子的尾巴长。??这样再顺一遍课文。

⑤师:现在老师把小动物的图片一一呈现出来了。小动物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弯,有的扁,还有的像把伞呢,多好看呀!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尾巴呢?为什么喜欢呢?起来说一说。

生:自由交流。

师:是啊,这些小动物真是太可爱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下面,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感情,再来读读课文好吗?

⑥这次,老师问,同学们答,可以边读边想象一下比赛的情况。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你和小动物在大森林里玩的开心吗?(开心)

3、找尾巴游戏。

师:可是有几个小动物太贪玩了,把自己的尾巴弄丢了,这可怎么办哪? 师:他们的尾巴都丢了,你能不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呀?

请同学们大开课本73页,为丢失尾巴的动物呀画上它们的尾巴。生:自由画尾巴。

师:画完之后,同桌互相比一比,谁画得好,为他画上一颗小星星。

4、仿写句子。

师:同学们学的都很认真,也帮顽皮的小动物们找到了自己的尾巴,的确,小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形状,老师这里搜集了好多图片,你来看!生:有大马,海豚,大象,猴子??

生:动物们的尾巴真是好看,你能像书上一样编一首儿歌吗?(课件6)谁的尾巴?

()的尾巴()。

生:谁的尾巴细?老鼠的尾巴细。生:谁的尾巴尖,蜜蜂的尾巴尖。

师:刚才,同学们编的都很棒,已经编出一首新的《比尾巴》了。

[四]、指导写字。

小动物比尾巴大赛结束了,为了表示感谢,他们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送来了礼物,瞧——出示卡片:“云、公、车。”

1、请用亮眼睛找一找三个生字宝宝有没有相同的笔画?(撇折用红色的标好)——认识“撇折”,撇折都一样吗?云和公的撇折有点斜,车的撇折平平的。

2、书空“撇折”

3、指导书写云。

4、学生书写,展示写得好的,给予表扬。

世界上的动物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作用。课下,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了解一下有关尾巴的更多知识。下课。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动物间在进行比尾巴大赛,孩子们兴趣很浓。课前我也精心准备了很多,也事先鼓励我们的孩子,所以课上孩子表现很棒,听讲也更认真了,几乎没有同学回头看看我们听课的家长,自然课堂效果非常好。教学目标已经达成,98%的同学把课后11个要求我会认的字都已经认会,清楚知道课文里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100%同学会准确书写“云”字和“巴”字。

但是我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堂永远不会达到完美的状态。课后静下心来反思,我的确看到自己课上的不足。

一.时间安排不合理,认词语和生字的时间偏长,导致后面“我会写” 里的生字不能全在课上一起观察总结示范练写,只一起写了“巴”和“云”,同学也没能在自己本上练习写,只是单纯的书空,若果时间分配合理的话,我可以留有足够时间多教几个字的书写,毕竟孩子刚开始写字,最好有老师的示范、讲解和课堂上的练习指导,顺便可以纠正孩子的执笔姿势和坐姿。还可以展示书写工整美观孩子的字,提高孩子写好字的积极性。

二.要敢于放手,留给孩子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学设计安排了这一环节:仿照课文的句式,让孩子自己编一首比尾巴的小儿歌,在这里我提供孩子自己联系说练习编儿歌的机会有点少,可以提供更多的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上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编一首新的比尾巴的小儿歌,相信很多孩子的表现会出人意料,让我们惊叹不已。敢于适当放手,给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今后教学重点注意改进的方面。以上几点是我对本次上课的不足方面的反思,希望自己和自己的课堂能在反思中成长,希望我们明天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篇22: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篇23: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单元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方对东方的向往,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欧洲国家。2.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迪亚士进入印度洋,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抵达美洲,麦哲伦及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3.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的道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表归纳“新航路开辟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梳理知识。

2.通过阅读《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新航路开辟》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3.通过评价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和新航路开辟影响,初步培养学生从多元史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钦佩欧洲航海家敢于创新和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的精神。

2.体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2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经过两年的中国历史学习,已积累了一些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对他们学习世界历史是很有帮助的。如中古史学习了丝绸之路等内容,了解了传统的中西方商路,在学习本课时与之联系,就容易理解新航路的路线的“新”。

由于主课的学习压力,学生不能对历史、地理投入较多的精力,他们中大多数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较弱,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3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影响。

本课教学难点:评价欧洲航海家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评论(0)学时重点评论(0)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

从很早的时候起,一条条陆地和海上商路就把欧亚两洲联系起来,例如古代中国连接东西方商路——丝绸之路。展示《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请同学说出马可·波罗向东进发路线。东西方传统商路以地中海东岸为中心。

15—16世纪西欧的航海家从大西洋沿岸出发,向东或向西,向着茫无边际的大洋深处远航,努力寻找一条通向东方的新航路。他们前仆后继,终于开辟了环绕地球的四通八达的海上航路。让我们来学习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

活动2【活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去东方追求财富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新兴的资产阶级很想从东方贸易中获取更多的财富。长期以来西欧就从东方进口胡椒、肉桂等高级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之后,更激起上层社会对东方的向往。

(2)客观条件

技术的进步也促成了远洋航行。地理知识的增加,地图绘制的改进,地圆学说的流行,罗盘针的应用,都为远洋航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3)首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新兴国家,濒临大西洋。12世纪中期和15世纪晚期,葡萄牙、西班牙王国先后形成,它们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必备的装备,热衷于探寻新航路。

活动3【活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1)学生阅读课本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内容和《新航路开辟图》)

(2)教师在黑板上先画上世界地图的简图,让学生画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重大地理发现(教师在投影上展示航海路线图)

(3)让学生填写《新航路开辟表》(在黑板上板书)

(小结)新航路的含义:区别于从巴尔干到小亚细亚的东西方商道,15—16世纪开辟的从欧洲绕过非洲或美洲由远洋航行到达东方的商路叫做新航路。远洋航行、东西方交通是两个基本要素。由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因此新航路还包括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

(4)印第安人和西印度群岛的由来

哥伦布认为欧洲和亚洲隔大西洋相望,四次到达美洲,却认为到达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Indian(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的居民;称加勒比海域的岛屿为WestIndies(西印度群岛),16世纪初,意大利航海家American(亚美利哥)也航行到美洲,他认为这里不是亚洲,而是一块新大陆。后来这块新大陆就以他的名字被命名为亚美利加洲,即美洲。

(5)麦哲伦——“英雄”还是“恶魔”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一块石座铜碑。

正面碑文写着:费尔南多·麦哲伦。154月27日死于此地,他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的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反面碑文写着: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入侵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纪念碑正反面对麦哲伦持不同的评价,你同意哪一种?结合史实进行评论。

麦哲伦是是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也是欧洲殖民主义者。

活动4【活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地理大发现,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提高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水平,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被发现了,世界从分散到统一,从地区到全球。

商品种类增多,动植物扩散,如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贸易范围扩大,欧亚贸易走向全球贸易,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这一市场是以欧洲为中心的。

(2)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由原来地中海沿岸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贸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大西洋国家,大西洋沿岸的荷兰、英国、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了。

(3)新航路的开辟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道路。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他们大量掠夺殖民地的财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新航路是一条殖民掠夺之路,开始了西方国家对外扩张之路;同时又是一条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还是一条人类文明之路。

活动5【测试】课堂小结

文艺复兴:反宗教神学、反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新航路开辟:世界走向整体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活动6【作业】比较中西方航海

(课堂作业)比较哥伦布的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从时间、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比较,表格在投影上展示)

活动7【作业】多元史观评价哥伦布

(回家作业:完成P63活动与探究第2题)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不同评价

(参考答案)多元史观评价哥伦布

(1)革命史观:早期殖民扩张,灾难屈辱落后

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破坏和掠夺,带来巨大的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

(2)文明史观:人类文明链接,交流碰撞发展

(3)整体史观(全球史观):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具有划时代意义,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而推动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4)现代化史观:资本主义扩展,落后地区开发

(5)社会史观: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

篇24:六上风景写生1-2课时教学设计

5风景写生(1)

教学目的:

1,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

2,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教具:风景写生的范图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风景画欣赏导入.展示许多风景写生的范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揭示课题,《风景写生》,板书

三,学习新课:

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

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

(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

课堂外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示,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请其他学生来点评,指出画的好的地方和还欠缺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出去写生的感受.

风景写生(2)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学会取景,并运用钢笔淡彩的表现方法画一幅风景写生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和用表现物体的质感及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和用表现物体的质感及特征.

教学教具:

1,在校园内选定一处有特色的简洁面层次分明的景物供学生写生.

2,布置学生携带铅笔,钢笔,水彩.

3,教师准备钢笔淡彩风景作品和示范用品.

教学过程:

一,出示钢笔淡彩作品,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钢笔淡彩作品分析,指导学生从作品的选材,构图,表现方法等去认识大自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绘画兴趣;认识钢笔也是绘画工具,知道本课是要求用钢笔淡彩作风景画练习.

2,分析钢笔淡彩的特点:

“钢笔淡彩”是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 线为主,色彩辅之.

a, 用钢笔勾出风景画稿.

b, 淡淡的涂上水彩色.

c, 着色以固有色为主.

3,绘画方法:(教师示范全过程)

(1) 取景(运用取景框或用双手做框,选取美的构图.

(2) 用铅笔定位置(画面应有前,中,远景,把主要景物放在中景里,使画面层次多,立体感强.)

(3) 用钢笔线条进行刻画.

(4) 着色.用固有色薄涂.

三,学生集队到指定的地点写生,教师指导取风景,提醒学生注意透视现象,本节课完成用钢笔描绘风景的大体效果.

四,讲评对构图好,层次分明,形象较准确的作业给予表扬。

篇25:人教版五上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

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P2-3 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探索新知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根据图意,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方法──竖式笔算。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2.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 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4 0.7×4 12 ×5 1.2×5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

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4 1.35×4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谁来说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篇26:人教版五上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a≠0)当a( )5时,积小于.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2.39个0.2组成的数是( )

A.3.9 B.39.2 C.7.8 D.78

3.100个0.01米是( )

A.100米 B.10米 C.1米

4.75×2.08的积有( )

A.没有小数 B.一位小数 C.两位小数

5.下面各式的结果大于18.4的算式是( )

A.18.4×0.99 B.18.4÷0.99 C.18.4÷1.99

6.0.35×0.17的积是( )位小数.

A.两 B.三 C.四 D.一

7.下列各式中,结果是42.72的是( )

A.85×0.92 B.7.2×4.6 C.8.9×4.8

8.一个大于0的数乘0.98,乘得的积比这个数( )

A.大 B.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篇27:六上语文《中华巨龙》教学设计附反思

六上语文《中华巨龙》教学设计附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的原因。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预习课文。收集介绍长城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去了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登上了气势雄伟的长城。(课件出示自己在长城上拍摄的照片)

2、有同学登过长城吗?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件出示长城图,边看教师边介绍: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横跨北京、辽宁、天津、河北、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市。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5米,而顶部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瞭望之用。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三课《中华巨龙》。很显然,这“中华巨龙”指的就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长城。(边说边板书:中华巨龙)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理解本课词语。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盘旋、绵延、屏障、咽喉要地、甘苦同尝、荣辱与共、英爽、斗志昂扬、矗立、艰难险阻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1)课文介绍了长城哪能些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说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

(3)课文哪部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1.课文介绍了长城哪能些方面的内容?

课文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长城的发展历史、长城的巨大作用、人们由长城产生的联想等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说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

因为长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历史悠久、作用巨大。千百年来,这条巨龙与中华民族甘苦同尝、荣辱与共。它集民族之精华,凝九州之国魂;挟昆仑之神威,扬黄河之浩气。它虽历尽坎坷,饱受风霜,但雄姿英爽,斗志昂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学生交流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教师也可积极参与,交流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部分,并说明原因,再引导学生说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如:课文第1自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自然段展现了长城的雄姿。作者把“长城”比做“巨龙”,把“城垛”比做“巨龙身上的背鳍”,把“城砖”比做“巨龙的鳞片”,把“烽火台”比做“巨龙的利爪”。比喻生动贴切,突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喜爱、赞美之情。

并让学生发挥想象,照样子说两个比喻句。

五、小记者采访站

看到这雄伟壮观的长城,了解了它的发展历史与巨大作用,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六、齐唱国歌,结束课堂

师:看到这雄伟的'建筑,古代诗人曾写下“长城地势险,万里与平云”的豪放诗句;毛泽东在艰难的战争岁月中,曾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抒发一腔豪情;我国的国歌以高亢激昂的音符,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以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现在就让我们齐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吧!

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上课伊始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让学生欣赏我在长城上拍摄的照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理解字词,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我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合作探究,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并通过“小记者采访站”、“齐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上语文教研组计划

人教版数学六上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教学设计

六上二单元作文范文

人教版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六上

六上语文工作总结

人教版六上数学整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作文:味蕾记得

人教六上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六上作文人教版博客
《教学设计六上作文人教版博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学设计六上作文人教版博客(共27篇)】相关文章:

新人教版六上数学圆教学设计2022-04-30

小学语文的教研组活动计划2023-01-18

新人教版六上比的意义教学设计2022-08-05

新人教版六上工程问题教学设计2022-12-31

人教版三年上语文作文教学设计2023-12-10

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2024-01-14

冀教六上数学教学计划2023-03-11

六上语文第四单元作文范文2022-05-06

笔尖上的呐喊作文2023-07-27

《在急流中》课文教材解读小学六年级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