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四点尝试(共12篇)由网友“longhe055”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四点尝试,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
远的不说,从八十年代我上小学那时起,就有很多同学怕上作文课,一提写作文就头痛,时至今日,虽教材教法几经变革,但这种现象仍然存在。鉴于此,我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努力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我的做法谈几点心得,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写作文的兴趣,就不会对写作文产生恐惧心理,而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写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指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这几年我所教过的班,学生们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作文集”,这些作文集封面设计精美,里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什么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 应有尽有。这些作文有同学们从报刊上裁剪的,从老师、同学那里转抄的,从网络下载的,还有从自己习作中挑选出来的“得意之作”……由于对编撰自己的作文集感兴趣,同学们兴致很高,为使自己的作文集更吸引人,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拓宽了知识面,写作水平也逐步提高了。
2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我举办了多姿多彩的展览。优秀“作文集”展(这当然是同学们自编的),优秀习作展,优美句子展……作文能力较强的同学自不必说了,自己的佳作“上墙”了,当然喜上眉梢;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也尝到了甜头,因为他们文中的佳句也参展了。全班同学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写作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3 、放手让学生写特色日记。 我没有把日记当作一种普通的课外语文作业对待,而是把日记本当作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谈日记达到师生心灵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有烦恼事向它倾诉;我建议学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梦写在日记本中,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在日记本里,还可以写想象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实践证明,写这样的特色日记学生喜欢。
二、训练观察
1、指定内容观察。为了便于比较同学们的观察效果,我先是指定内容,比如:观察一个同学的外貌、言行,一周之后在班上汇报,汇报时不能说观察的是谁,说出自己的观察记录让同学们猜,谁说的能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来,就说明谁观察最细致,表达最准确。
2、不指定内容观察。经过多次的指定内容观察,同学们有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技巧和方法,就可放手让学生自选观察对象了。每周举行一次观察汇报课,让同学们说自己观察后的收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发现不少大自然的奥秘呢,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应的提高了。
三、引导积累
1、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鼓励学生多与别人交往,多参与班、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做”中采集教材,为写作文创造出第一手材料。提倡学生每天一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哪怕是三言两语,东西积累多了,写作时就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2、从多种渠道积累优美词、句、段、篇。 我班有一种特殊的果子--“智慧果”,这些果子是同学们阅读课外书、报时精心摘录下来的,同学们用彩笔把自己选中的优美片断、格言、古诗等工工整整的抄写在各种自制的水果形状的小卡片上,我们称其为“智慧果”。每天都会有一部分同学把各色的“果子”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全班同学任意采摘最鲜美的“果子”放入自己的“果篮”里,谁的“果篮”装得满,当然谁写作时就会“肚里有货”。
四、尝试让学生互评习作
1、口头练习说评语。在进行作文讲评课时,由老师读几篇较有代表性的习作,学生听后说出自己的看法,既要说优点,还要说不足,如能说出怎样修改更好。等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分组互评,老师巡视指导。
2、书面互评。 经过一段时间的口头评作文练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审文”能力,这时可大胆尝试让学生互评作文,让每位学生都有一次当小老师的机会,为自己的一位同学画出习作中的错字、病句、佳句等,最后还要写出评语。作文本收齐后,老师不仅要看作文,还要看评语, 如评语写得好,老师还能略减负担呢;如评语不太恰当,老师就要辛苦辛苦,为作文再写评语,为评语也要写评语了。实践证明,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兴趣,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和作文能力。
总之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说、记、想、写的能力。给他们创造机会,打开学生的心扉,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畅所欲言,乐于表达,作文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
篇2: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培养尝试(网友来稿)
观察是心灵的门户,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认识事物常常先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他们能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是学生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
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观察习惯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认识小学生观察的一些特点:(一)观察随意性强,由于少年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自控力弱,观察时爱赶新鲜,注意力时常分散。(二)观察时走马观花,不去认真细致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不形象,也不具体。(三)观察时见大不见小,对于观察到的事物记叙过于笼统,不易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能突出主题的闪光点找不出来,给读者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如此种种都是小学生在观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特点,那么该怎样针对儿童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
第一、观察要培养兴趣。
学生的观察兴趣是推动学生观察活动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观察,关键条件是培养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如春暖花开时,带学生去公园上作文实地观察课,让学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摄取自己所爱的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习作素材;星期日,让学生每人动手做一项有趣的小实验,然后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节假目,让学生跟随父母或自己去商场,农贸市场买东西,细心观察一笔买卖是怎样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把自己买东西的心情、想法、挑选过程记下来……。这些都成为学生们倍感有趣的观察作业。这些事情,他们做来爱做,因而有心;因为细心体会观察,自然颇有收获,这种积极的意识,便转化为一种推动力。又如观察一种动物,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带进课堂,这时学生都会想老师为什么带来一只可爱的小猫来上课,不知不觉地对这只小猫外形特点观察起来,就会议论份纷地研究这只小猫的外形特征和动态特点。这样就无意中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观察要明确目的。
教师在指导作文观察之前,先得指导学生在观察前明确目的,了解要求,确定观察内容,指出任务。如观察一种值物,在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利用《爬山虎的脚》一文作典型,让学生明确目的,仔细观察值物的根、茎、叶、花的特点;观察一个人,就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观察时有目的地观察,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写的作文就自然具体。
第三、观察要抓住重点。
由于小学生观察时易犯随意性或走马观花,见大不见小的毛病,因此教中年级观察作文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抓住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地方,也就是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地方,那就是观察的重点。观察时要点点滴滴,面面俱到。例如《赵州桥》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设计的一座石拱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桥洞”上的独特设计,因此这就是我们要抓住的观察重点。又如指导小学生观察小鸡,就要求学生从小鸡身上找山与其它小动物不同的地方。形态“毛茸茸的”、叫声“叽叽的”……,学生能抓住这些方面的观察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第四、生观察要确定顺序。
世界万物在自然界无论怎样纷纭复杂,观察时都必须有序地进行。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等;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如“我走进这条大街……”、“我来到了大街最热闹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尽头……”。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零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求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进行观察,但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第五,观察要捕捉细节。
细流之汇,可成大海,在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小学们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可是,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因此,在观察生活时,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如《苦柚》中的:
她大约和堂妹一样年纪,红红的脸蛋上印着两个浅浅的酒窝,胸前别着一枚中学校徽。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打开的书,看样子她早已忘了自己是卖抽子的了。
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小姑娘娘的素雅可爱、勤奋好学。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生动而具体。
第六,观察要结合想象。
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加的知觉进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老舍看到林海的美景,想到了兴国安邦,才萌生了对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如果只看不思,作家们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产生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写不出传诵千秋的佳作了。同学们看自然景物要想,如看夏日天空的云朵,你就要想一想它像什么,或狮或虎或牛……;看到了雾,又想象到雾像一团团白色的烟,从薄雾中的远处看像隔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看人物的行为举止,言情神态时也要想,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根据一个小朋友在马路上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回家,可以想象出他可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考试得到了好的成绩……,这样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另外,在观察中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或按事物特点列提纲,写观察日记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
上述几点,不能孤立运用,或侧重于某一点,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互相渗透,综合利用,使作文训练系统化,科学化,同时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观察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兴趣、观察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多彩。
[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培养尝试(网友来稿)]
篇3:基于尝试教学法的学生能力培养浅议
基于尝试教学法的学生能力培养浅议
尝试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化学教学中,尝试性教学更能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尝试性教学需要教师认真谋课,创设尝试的教学情景、提供尝试的教学条件、关注尝试的过程,培养尝试的创新思维力.尝试性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性教学,实践出真知是该教学法的基础理论支持.
作 者:单栓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朝阳中学,山东平度,2667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6) 分类号:G633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化学教学 实践性教学篇4:中学生能力培养尝试
中学生能力培养尝试
教学是有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要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在“思想境界”中使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并且培养其具有多种能力,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我在多年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着重做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当一次“教师”让学生当一次“教师”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新课讲完后,我总是找一部分同学到讲台上去当一次“老师”,并且让同学们根据老师所讲述的内容按照以下环节精心准备,并且要广闻博长,不能照本宣科,其次,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精心设计自己的“小教案”,并且要注意重点和详略;第三,是大胆上讲桌去当“教师”,起余同学注意听,并把他所讲述内容和教师所讲述的对照加以记忆,积极回答问题,第四,自己写出体会。 以上四个环节中,不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了与学生多种能力,比如:组织文字能力、语言逻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解分析研究能力、演讲能力等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参与意识,比如:我在讲完法律课中正当防卫以后,让同学们又上了一节课,整套课效果很好,讲课同学组织得力,其余同学积极回答并且挖掘了教材,有的同学大胆向所讲同学提出了多种多样问题,正当防卫杀死人为什么不偿命?我们同学之间打架可以实施正当防卫吗?等等这问题不管讲课同学能否回答上来,都为教师下一步教学辅平道路,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 二、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讨论法这种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是非常适合于政治课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能力考核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由于讨论自始至终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并且和是通过发言争辩来共同揭示事物的矛盾。这样在讨论中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才能和独到见解,而且抛掉了模糊认识,培养了多种能力,同时解决了教师只讲而不结合同学的缺点,我所教过的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由于经常上讨论课,大都具有极强强的竞争雄辩能力。 三、以情传教,注重对差生的能力培养。教师面对的是身心各方面都不成熟的表少年,处于这个时期的表少年更需要教师情感温暖。在教学中要注重以情说教,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后进生的学习性绪及回答问题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学习能力能否增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遗忘他们,而且尽量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诸如:在学校组织听讲活动中,及时提供差生展示自己才能机会,并且要抱着“多表扬,少批评”的想法去促进他们转变。 四、注重政治小论文写作和练习。政治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和社会联系非常密切。经常性撰写小论文是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一个有效途径。学习思想政治课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韩光峰篇5: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才能将知识学牢学活,将其转化为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作 者:王芳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市绣湖中学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培养创新 标新立异 激励创新 集体创新篇6: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创新教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改的主题之一。本文通过课堂试验证明:创造性地运用好“合作教学法”是数学学科教学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学习来讲,他们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控制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可能强迫任何学生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试图强迫学生学习总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自然地带有浓厚的情谊色彩。学生合作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我所采用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的STAD教学法----
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一年的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具体作法是:首先,我把学习提纲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每个小组派代表抢答;第二步是必答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给每个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给大家演示。最精彩的是第三个环节,就是让每个小组根据老师指定的类型自己给自己出题,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每个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的学生虽然平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也敢于代表小组给大家演示,从而获得大家的阵阵掌声。第四步是独立作业,即:每位学生自己在电脑上做题,每个人的题目均不相同,做完题目后,电脑自动评分,以检验本课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每一项都要给每个小组打分,几项累计分数最高的两个小组为优胜小组。
我用这种教学方式上过复习课、新授课、习题课,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我现在就用一堂复习课来具体说明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效果。
以上四步的课堂效果分析:
[1] [2] [3]
篇7:培养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尝试论文
培养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尝试论文
数学课堂上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来,有助于教学者了解学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学生的集中力,更重要的是击活了课堂,使老师的独角戏,一下子变成了热闹的师生双边活动。下面就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
问题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刺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必须使学生面临一种“令人困惑”、“充满张力”的环境,或是说给学生一种“刺激”,主体学生只有面临新的未知或情境才会产生问题,引发新的思维,因此教者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数学环境,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发掘他们质疑、猜想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如下基本要求:首先要以一定的知识点为依托。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以教学内容紧密相结合。其次,要符合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的深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在力,只有当创设的数学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呈现给学生的一个“似懂非懂”的场景或一个“似懂非懂”的现象,使问题具有能被学生“摘得到”的难度,才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教师少问
适当少问是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不要垄断提问,不要只管自己问而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应适当地把提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课堂上教师恰当的提问也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适当少问是让学生真正掌握提问的主动权,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提问的主动权,探求的欲望才会真正提高。此外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也要不挤学生提问的时间,要给学生充分的提问时间,避免学生有问题而没有机会问。
三、培养技巧
1、明确标准。
对学生提问的训练,首先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实践提出和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价值取向。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从数学的角度看,一个好的问题应符合以下标准,有较强的探索性,有多种不同的解法,甚至多种可能的答案,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思考,问题的表述应该简单易懂。
2、了解途径。
教给学生产生问题的一些常见途径,抓住事实的实际与理论之间的矛盾,抓住事物的逻辑矛盾或错误,抓住争论中的不同意见,抓住事物之间的关系。
3、掌握方法。
提出问题的一般性数学方法,观察与实验的方法,类比猜想方法、归纳猜想的方法,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否定假设法”(如果不是这样,又是什么),即通过对原问题的条件,限制或结论进行否定性的改变而产生新问题。
此外为了引起学生对提问行为的重视,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者应将学生提问能力纳入数学成绩评定。在考试中,可以适当增加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如改编数学问题、增减条件或补充结论等开放性题型,以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深刻性。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学生应大胆提出问题,教者要放一定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课堂主人,让难起齿、难开口的学生尝到在课堂提问的甜头,从而使数学课堂更热烈、更精彩。
篇8: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鲁迅先生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旬、段删去,毫不可惜。”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然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因此修改作文往往教师一个人代劳,为改好一篇作文教师是花费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其实,让学生自改作文,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那么,如何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更新写作观念,大胆交出写作主动权。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使某些学生养成了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惯,其作文效果可想而知。而教师每一次练习后要面对数十篇作文,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只能写写“中心不够明确”、“事例不够具体”、“人物不够鲜明”、“语言不够生动”的简单批语,甚至一些批语学生都看不懂。所以我们教师真的要解放思想,放手让学生试一试了。怎样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每次习作后,留时间让学生自改,反复改好后再交给老师批阅。其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学生的习作由学生自己拿主张修改,这时,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二、培养修改能力,精心指导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引”、“助”、“放”的方法。
所谓“引”就是先就一篇作文作修改示例,由老师指导,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一下。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制成投影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讨论,集体修改。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要作示范。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简单说明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通顺,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使语句更通顺,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积极性。通过修改,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改的理由,从而达到了知识的迁移。集体修改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在其间加以个别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收益。
所谓“助”就是作文上标记号,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修改。例如:
1 符号批示。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教师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______?”。对表达直白的甸子用“_____!”,对错别字用“_________”,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学生修改后,再进行检查指导。
2 点拨提示。教师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从各类中抽出几篇,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如这个词能不能换个更好的词,这句怎么说更生动。
所谓“放”就是让学生自改或互改。
自改:(1)着眼全篇,从整体上进行修改。面对已写好的作文,要求学生先从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2)局部修改,先求“清通”,后求“工巧”。所谓“清”,就是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所谓“通”,就是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修改。做到文从字顺,简洁明了。2 互评互改:(1)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针对优点和不足展开辩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畅所欲言,在辩论中,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作文水平有很大的提高。(2)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发给别的学生批改,老师提出修改要求,学生修改完成后再二轮互相打分。学生改到好作文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三、鼓励学生自改和互改,积累修改经验。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师还得注重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要多提供训练平台,逐步提升学生写作及修改能力,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写作水平的进步。批改作文时,学生进人教师角色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既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师也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救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新方法,何乐而不为!
篇9: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方,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
(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
(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例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这段文字选自《少年闰土》,文章之所以生动形象,得力于作者在动态中描写人物外貌。教学中我抓住这个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的训练,让学生把这段文字跟自己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进行比较,有何不同。从中学生明白描写人物外貌不能孤立静态,应该放在环境中动态地去描写人物外貌。
明白了写作方法,学生改起来就有的放矢了,经过学生修改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烈日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他那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身上,穿着一件旧的红背心,下身穿一件短裤衩,不时抹去头上的汗珠。”
学生作文时拟题往往缺乏新鲜感,例如写事的习作,就直接以事件为题,如《学游泳》。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题目的训练。要求学生给写好的习作从多个角度拟题,比较哪个最合适。学生有例可循,改起题目来得心应手,效果颇佳。只要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长足进步。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如今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批改常由他一人完成,没有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很好的效果。
(2)互批互改。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他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写作文相对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锻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少而精。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作文通病进行确定。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够典型,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2)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的事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为的能力。
篇10:观察能力培养尝试的作文指导
观察是心灵的门户,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认识事物常常先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他们能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是学生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
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观察习惯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认识小学生观察的一些特点:(一)观察随意性强,由于少年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自控力弱,观察时爱赶新鲜,注意力时常分散。(二)观察时走马观花,不去认真细致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不形象,也不具体。(三)观察时见大不见小,对于观察到的事物记叙过于笼统,不易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能突出主题的闪光点找不出来,给读者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如此种种都是小学生在观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特点,那么该怎样针对儿童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
第一、观察要培养兴趣。
学生的观察兴趣是推动学生观察活动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观察,关键条件是培养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如春暖花开时,带学生去公园上作文实地观察课,让学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摄取自己所爱的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习作素材;星期日,让学生每人动手做一项有趣的小实验,然后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节假目,让学生跟随父母或自己去商场,农贸市场买东西,细心观察一笔买卖是怎样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把自己买东西的心情、想法、挑选过程记下来……。这些都成为学生们倍感有趣的观察作业。这些事情,他们做来爱做,因而有心;因为细心体会观察,自然颇有收获,这种积极的意识,便转化为一种推动力。又如观察一种动物,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带进课堂,这时学生都会想老师为什么带来一只可爱的小猫来上课,不知不觉地对这只小猫外形特点观察起来,就会议论份纷地研究这只小猫的外形特征和动态特点。这样就无意中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观察要明确目的。
教师在指导作文观察之前,先得指导学生在观察前明确目的,了解要求,确定观察内容,指出任务。如观察一种值物,在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利用《爬山虎的脚》一文作典型,让学生明确目的,仔细观察值物的根、茎、叶、花的特点;观察一个人,就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观察时有目的地观察,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写的作文就自然具体。
第三、观察要抓住重点。
由于小学生观察时易犯随意性或走马观花,见大不见小的毛病,因此教中年级观察作文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抓住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地方,也就是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地方,那就是观察的重点。观察时要点点滴滴,面面俱到。例如《赵州桥》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设计的一座石拱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桥洞”上的独特设计,因此这就是我们要抓住的观察重点。又如指导小学生观察小鸡,就要求学生从小鸡身上找山与其它小动物不同的地方。形态“毛茸茸的”、叫声“叽叽的”……,学生能抓住这些方面的观察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第四、生观察要确定顺序。
世界万物在自然界无论怎样纷纭复杂,观察时都必须有序地进行。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等;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如“我走进这条大街……”、“我来到了大街最热闹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尽头……”。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零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求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进行观察,但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第五,观察要捕捉细节。
细流之汇,可成大海,在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小学们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可是,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因此,在观察生活时,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如《苦柚》中的:
她大约和堂妹一样年纪,红红的脸蛋上印着两个浅浅的酒窝,胸前别着一枚中学校徽。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打开的书,看样子她早已忘了自己是卖抽子的了。
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小姑娘娘的素雅可爱、勤奋好学。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生动而具体。
第六,观察要结合想象。
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加的知觉进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老舍看到林海的美景,想到了兴国安邦,才萌生了对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如果只看不思,作家们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产生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写不出传诵千秋的佳作了。同学们看自然景物要想,如看夏日天空的云朵,你就要想一想它像什么,或狮或虎或牛……;看到了雾,又想象到雾像一团团白色的烟,从薄雾中的远处看像隔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看人物的行为举止,言情神态时也要想,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根据一个小朋友在马路上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回家,可以想象出他可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考试得到了好的成绩……,这样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另外,在观察中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或按事物特点列提纲,写观察日记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
上述几点,不能孤立运用,或侧重于某一点,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互相渗透,综合利用,使作文训练系统化,科学化,同时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观察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兴趣、观察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多彩。
篇11: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尝试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尝试论文
【关键词】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以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创新训练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例,分析了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设计依据、创新实践训练的意义、具体实施举措。
【关键词】创新训练 旅游俱乐部 实践
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积极参与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训练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从起根据我系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优势,创立大学生创新训练与实践基地旅游俱乐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平台,从系领导到具体的指导老师在导游俱乐部的建设过程中投入辛劳与汗水,注重过程管理,保证训练计划的实施成效。
1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设计依据
1.1 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高职院校,为江苏和南京地方经济服务责无旁贷
南京是中国的旅游胜地和十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旅游人才的需求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持续增长,面对高职教学大众化趋向以及社会经济转型期高职生源素质有所下降的状况,组建经贸旅游俱乐部,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旅游人才。
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是实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的创新措施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建设是针对旅行社业务管理实践进行过程模拟,达到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知识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旅行社的实际经营和管理过程,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培养锻炼学生将所学的旅游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缩短学生实际工作时的适应期。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和岗位竞争能力,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实现“共赢”。是实施有效的产学合作教育培养高技能的旅游人才的重要举措。
通过创建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为全校师生开展旅游服务,激励旅游管理系学生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树立爱岗敬业和优质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旅游管理系学生队伍的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建设一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服务规范、献身于旅游业的队伍。
1.3 创建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立足自我,服务全校,服务大学城
旅游管理系拥有在校生一千多人,绝大部分学生均持有导游证。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所有成员由持有导游证的正式成员及未持有导游证但热爱旅游的成员组成。项目主持人和成员皆为经贸旅游俱乐部骨干力量,由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旅游管理、应用韩语、商务英语、涉外等各专业方向的优秀学生组成。已完成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旅游法规、实地导游、华东旅游、会展旅游、旅游英语、韩国语、旅行社管理、客源国概况、饭店管理等旅游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还通过了皖南实习、南京景点实习、华东线、旅游口语训练、礼仪训练等实习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并持有普通话导游证、英语导游证、朝鲜语导游证,已经具备了组建旅游俱乐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基础。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项目成员平时对旅游及其相关行业具有极大的兴趣,经常在报纸书刊及互联网上了解旅游各行各业的发展动态,并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实践中。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有一万多名在校学生,500名教职院工,每年学生的春游、秋游活动,教职工的联谊活动等旅游的需求量很大,再加上学校周边的其他大学的学生的旅游活动需求,旅游市场广阔,组建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以江苏经贸学院省中旅光华旅行社为依托,大力开展“立足自我,服务全校,服务大学城” 旅游服务工作。
2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的创新实践训练的意义
2.1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认为“大学应教给学生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创新应是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是一所大学的灵魂。”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各界志士仁人的共识,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中的突出缺陷,更是创新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呼唤与期待!我校正在进行课程重塑工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是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第一课堂、第二课程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以江苏经贸学院省中旅光华旅行社为依托,为全校师生提供旅游咨询、导游服务、班级旅游活动策划,预订车票、机票、户外拓展训练并出售各地旅游纪念品等一系列服务项目。通过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的平台,深入开展导游、旅游产品促销、会展等方面的能力培训,在活动中学生们对旅行社业务操作、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导游服务技能有充分的实践机会,不仅锻炼能力,提高学生们综合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2 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创新之根,创立大学生创新训练与实践基地旅游俱乐部,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强化学生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的过程就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旅游俱乐部建立,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旅行社业务的顶岗实训,而且能够面向全校和周围的大学城提供旅游咨询与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旅行社业务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系统全面了解旅行社门市实务,产品开发、外联实务、计调实务,掌握基本服务技能、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等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空间。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导游服务、旅游咨询等活动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制作经贸旅游俱乐部的网络服务平台,导游会员电子档案、游客档案数据库和旅游产品信息资源库等提高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运用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旅行社服务与管理能力也通过旅游俱乐部的实训得到发展与提高,而且在活动中学生的社会能力如团队协作、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独立操作,也能把所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所谓教学相长,要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须有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教学能力,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占有较高比例的教学团队。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建设,也大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科研水平,成为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和“双证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实训场所,突出旅游管理类专业高职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加强校企联合办学。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每个学期邀请2至3名旅游业的知名专家学者,举办知识讲座或技能培训。教师分批带领学生参加实训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同时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学术创新能力整体进步,促进旅游管理系的全面发展。
3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创新实践实施举措
3.1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强化管理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模拟旅行社业务设三个部门:导游管理部,产品开发与营销部和综合部,在骨干老师的指导下全部由学生自行组织分工,在全员市场营销为导向基础上各部门分工明确,共同努力,沟通协调发展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工作,部门负责人带领会员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发挥窗口作用。①导游管理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导游培训,接待与联络、考核等工作;②综合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做好大型宣传策划工作,外联工作,对俱乐部工作计划进行全程协调、控制等;③产品开发与营销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开发如制定适合大学生的旅游信息,推出具有特色的旅游计划、对重要客源制定和实施具体营销策略等。
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注重过程管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保障实践计划实施
指导教师负责协调指导重大事件处理:①指导教师和骨干共同制定会员的考勤、考核、奖惩制度和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并张贴在工作室以便检查与监督;②各部门负责人每月制定好工作计划,每周三中午俱乐部召开工作例会,指导教师听取各部门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调整、协调有关工作,每月各部门做好工作总结。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③导游管理部负责所有导游的信息搜集、工作活动的情况记录分析,分类整理形成导游会员的电子档案和文档,作为安排导游任务的参照。④产品开发与营销部和综合部共同协作搜集有关资料形成游客档案数据库和旅游产品信息资源库。⑤财务收支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在起步阶段学校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在经贸旅游俱乐部工作走上轨道后,目前经贸旅游俱乐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组织。
3.3 以点带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发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至旅游俱乐部成立以来,已成为旅游系学生的实践基地,为社会大型短期接待任务选送接待人员,安排导游会员参加导游接待服务,与世扬旅行社,省中旅、市中旅,人人旅行社、风华旅行社等合作,每个学期至少安排200人次学生参与实习工作,完成港澳专列、华东线、南京地接等导游服务实践活动,做好跟踪服务反馈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提升学生服务技能和水平;利用业余时间为全校师生、社区、江宁大学城提供免费旅游信息咨询,旅游线路宣传。举办各类活动,如导游词讲解大赛、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旅游诗歌朗诵比赛、旅游歌曲大赛、旅游摄影赛等,经贸最佳导游大赛,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实践锻炼。9月以来旅游管理系与江苏省养老协会世扬旅行社合作,共计接待10批1万1千人次游客,为旅行社港澳专列提供120人次学生导游服务,与德高、风华、人人等旅行社合作,为华东旅游线、南京一日游等提供优质学生导游服务;此外,还参与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江苏省国际友好城市交流30周年庆祝大会,第四届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等大型会展旅游接待,“万名大学生走进苏州”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旅游管理系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得到好评,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许多俱乐部的同学在实习期间就被用人单位看中,并提前签订工作协议,很快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每年毕业生在提前半年时就有旅游企业来我系挑选人才,通过几年的合作,省中旅、南京旅行社、德高、风华、人人等旅行社对我系毕业生满意度很高,并且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创新教育来自教育的创新,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改尝试与思考[EB/OL]-02-13 www.mianfeilunwen.com
[2] 苗志全,靳文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益尝试--从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看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1).
篇12: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尝试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尝试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贯于始终的教学目标.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可帮助学生形成其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制图的'能力.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如何在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谈谈一些看法.
作 者:周和平 作者单位:汉寿县第二中学,湖南,汉寿,4159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43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图 多媒体技术 读图能力【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四点尝试(共12篇)】相关文章:
外国名著选讲课程读后感2022-04-30
四点起床读后感2023-04-01
一个高考状元的四点高考经验2023-12-26
《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总结2022-07-09
《咕咚》教学设计2022-11-18
一年级语文上青蛙写诗教案2023-06-02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023-06-07
青蛙写诗说课稿板书设计2023-03-16
《花钟》教学设计2023-06-06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