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8-21 07:35:0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集锦19篇)由网友“哭哭唧唧”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1: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结合实践谈几点关于计算机教学的'看法.

作 者:于海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大学,黑龙江,鹤岗,1541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71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看法   方法  

篇2: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四点看法

关于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四点看法

关于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四点看法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特别是中学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才刚刚起步,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还未能得到普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迅速得到普及,许多学者和专家都在研究和探索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我认为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统一:

一、坚持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强调基础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的训练,教学内容应该涉及有关信息技术学科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充分的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从而逐步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工具学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强调实用性教学

在开展基础性教学的同时,教师应

该教给学生一些当今社会普遍实用的知识,如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逐步感受到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便捷性与高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致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只有这样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才能迅速的、真正的得到普及。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1、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与先导

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联系实践,切忌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完全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状态。如果说理论教学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教学的实践性。那么教师就应该使所教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行性。

2、实践是

[1] [2]

篇3: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四点看法

关于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四点看法

关于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四点看法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特别是中学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才刚刚起步,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未能得到普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迅速得到普及,许多学者和专家都在研究和探索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我认为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统一: 一、坚持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强调基础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的训练,教学内容应该涉及有关信息技术学科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充分的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从而逐步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工具学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强调实用性教学  在开展基础性教学的同时,教师应  该教给学生一些当今社会普遍实用的知识,如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逐步感受到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便捷性与高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致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只有这样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才能迅速的、真正的得到普及。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1、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与先导  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联系实践,切忌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完全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状态。如果说理论教学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教学的实践性。那么教师就应该使所教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行性。  2、实践是理论的深化与验证  在中学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实践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十分重要,教师必须努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就是要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加强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机房教学、现场指导教学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上机实习,掌握操作技巧,增强操作技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巩固和深化。 三、坚持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相统一 1、抽象概念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发展非常迅速,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在不断的更新,教师所教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可能就已经过时了,那么教师就应该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发现它们内部存在的共性,从多个具体概念中抽象出固定不变的客观规律,把这些不变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变化之中总结并发现规律,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具体概念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各方面的知识错综复杂,丰富多采,涉及到许多具体的概念,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具体概念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清楚、准确地讲述每一个具体概念,帮助学生搞懂每个概念的实际含义与引深含义,并且能够正确地区别这些概念,以及怎样灵活地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  。  四、坚持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统一 1、坚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设计假设,进行推断,解决问题,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发展他们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上机去实践、调试、运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坚持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许多形象、直观的实践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WINDOWS图形化操作系统的诞生,许多知识能够形象、直观的展现我们面前,从而激发了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够换醒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展开广阔的想象去探索新知。教师应该根据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直觉思维的示范,提高学生对直觉的敏感性,教给学生捕捉直觉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上四个方面的统一,使我国中学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进入正常的、科学的轨道。

篇4: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坚持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强调基础性教学

在开展基础性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当今社会普遍实用的知识,如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逐步感受到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便捷性与高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致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只有这样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才能迅速的、真正的得到普及。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强调实用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的训练,教学内容应该涉及有关信息技术学科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充分的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从而逐步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工具学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与先导

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联系实践,切忌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完全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状态。如果说理论教学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教学的实践性。那么教师就应该使所教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行性。

2、实践是理论的深化与验证

在中学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实践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十分重要,教师必须努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就是要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加强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机房教学、现场指导教学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上机实习,掌握操作技巧,增强操作技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巩固和深化。

篇5:对组织教学的一点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 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实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有各活动的方式,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

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 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动用组织方法,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即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 ,顺利过渡。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篇6: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看法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北更乡塘太小学    覃颖妮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识字明确提出“学会”和“会认”两种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尽多地识字,为尽早进行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在识字的编排上独其匠心,科学合理。例如:

1、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将八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教材的开头,使识字教学不再枯燥、繁琐;

2、每个语文园地都编排了“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不断渗透识字方法。

3、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不断地教给学生课外识字的途径和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识字空间,而且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外识字成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自主识字、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激发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因为,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往往凭兴趣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密度又较大,如果教师不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热情会骤然下降,这样就很容易走入“呆读死记”的死胡同里,以至于事倍功半。

为了激发学习识字的兴趣,我们从导入新课,读文识字,巩固练习三个环节入手。

1、新授前激发兴趣是前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识字教学开始前,我们可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猜谜揭题、故事导人、音乐渲染、彩图诱发等。

2、教学中维持兴趣是关键:

我们在教学中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兴奋状态,在不觉负担中认识生字,采用图文结合、读演结合、生字与生活结合等方法。

3、巩固时强化效果是保证:

经过大半堂课的读、背、识记,学生已基本认识了生字,为了强化学习效果,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游戏性地练习,如动手“贴一贴”,小组或个人“赛一赛”,音近字、形近字“辨一辨”等。

二、改进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识字能力”,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先学基本字,教好基本笔画、笔顺规划、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就可以自行分析识字了。学生识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部件识记法”:

这是学生常用的方法,如把“章”看成由“立”和“早”字组成,而不是“立”“日”“十”部分。

2、“以旧学新”:

这是温故而知新的好办法,如识生字“披”,学生往行为表现会和熟字“被”联系 起来。

3、“比较对照”:

有时我们在教一个生字时,往往出示几个形近字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记住字形。如“晴、睛、情、清”,它们是带有同一母体字的一族字,学生只需记住形旁,进行区分,就能很快掌握。

4、“自编字谜”:

如“金”字可编自字谜:一个人它姓王,一边口袋一颗糖。这些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课外延伸,拓宽识字渠道

识字教学如果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课本所容纳的东西实在大有限了,所以,必须向课外延伸。首先是开设阅读课,并规定必读刊物和课外阅读量,因为阅读能使学生品尝到识字的乐趣,同时又能巩固识字效果,减少回生率,从而能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即读一读文章认一认字,认一认字再读一读文章,边阅读边识字,边识字过阅读,这样学生认得快,记得牢,效果好,同时还锻炼了阅读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教材,如认招牌和物品包装袋上的字、码头名、车站名等。我们让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定期巩固、交流、展示,比一比谁的课外识字量最大、识字渠道最广,学习兴趣盎然。再次,利用课前五分钟指导学生背古诗、背成语接龙(一般每周背一到两首古诗、一条包括十六个成语的成语接龙)。教师把古诗、成语接龙写在黑板上,在教师进行浅显地讲解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边背诵边识字,既积累了语言,又学习巩固了新字。

[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7: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

闫玉亮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中学)

摘 要:通过多年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讨,提出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看法,希望能增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就要依靠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学习和传承,而初中是开始学习历史的新起点,我们必须在这个起点上培养、启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从而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历史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必须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也应不断创新,以适应学生当前的思维认识,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对学习历史的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过去,我国一直处于应试教育中,这让许多初中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认识不清,错误地认为学习历史只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片面追求成绩而对历史教材内容死记硬背,提不起兴趣去深入了解和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历史。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开设历史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就无法达到。

2.历史教材编写简单化,使得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初中学生课业繁重,为了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初中历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删减和省略了许多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只是简单介绍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粗略概括一些重大事件。没有深入展开描写,导致许多精彩有趣、富含哲理和教育意义的历史事实被三言两语概括。

3.教材内容涵盖的东西太多而学习时间太少,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一个课时45分钟,在这一节课里,教师有可能要将一整个章节的内容都教授完毕,短短的45分钟里面要消化这么多知识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比较吃力,而很多学生又不愿意在课后花时间去重新咀嚼消化这些知识,所以,最终的教学效果甚微。这一系列高强度的历史知识教学对于刚接触历史的初中生来说,犹如囫囵吞枣,尝不出个中滋味。缺乏细节的掌握,也就难以真正了解和掌握历史,历史这面镜子就会失去其光泽。

二、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1.拓展教材知识,用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材虽然枯燥乏味,书本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教师可以挣脱教材的局限性,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打动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花时间去看、去学、去想,才能从不断的思索中成长进步。

2.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

历史是由一个个事实构成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教师需要借助图片清晰直观地呈现历史事实,让图片代替语言把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在当今这个多媒体的时代,画面往往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结合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人为本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清晰认识到考试只是作为一个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明白初中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教育和帮助学生“明事理,辨是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4.利用互联网实现师生一对一互动学习

网络科技的不断革新,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进步和发展,也给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网络平台上蕴含着大量有关初中历史教学的资源,有效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课外互动教学将会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大改革。网络的功能十分强大,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学生作业进行验收评估,还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了解学生的兴趣,以便在课上更好实现教与学。学生有任何问题,或者想与教师探讨任何一个历史事实,都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综合以上观点,在当今新形势下,随着新课改浪潮的滚滚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人们不谋而合的共识,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当今教育明确了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服务对象,一切的教学工作都应该围绕他们进行,只有针对当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让初中历史教学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胡冬梅。浅谈课程改革与初中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1(01)。

[2]刘艳敏。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地位的影响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9(12)。

篇8: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文章作者]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焦玉琨 [文章来源] 中国园丁网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造力?创造思维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与探索,讨论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 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积极探索面向21 世纪的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造教育是最佳选择,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开展创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又怎样实施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唤起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激情。 创造力包括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品质和创造技能。创造思维品质是重心。而创造思维过程大体又可分为4个阶段:准备阶段 、酝酿阶段、顿悟阶段、检验阶段。关键在顿悟阶段。产生顿悟要有必要的心理环境。如对计算机知识有主动获取的追求,对计算机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对计算机问题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等。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样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1.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造意识。 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计算机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因此,我们备课时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们先提出问题:“计算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可以玩游戏;可以看影碟;可以辅助学习……我们接着问:“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们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如有一次,在讲“计算机与信息社会”一节课时,我问学生:“最近我国信息产业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吗?”学生纷纷摇头,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告诉他们:这件大事是我国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联想公司与我国软件业巨头金山公司联手合作。大家都知道联想集团是我国信息产业界硬件领域的骄子,而金山公司则在我国软件业一枝独秀。这一“硬”一“软”相联合,必将推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借这件事,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与某些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强调了美国微软试图垄断我国软件业的企图及金山公司的WPS作为唯一与微软的WORD抗衡的汉字处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经历的艰难,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信息产业要赶超世界,需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全体国人努力拼搏。由此学生更迫切地想要学习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学习,从而引发了强烈的创造激情。 二、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志。 1.尊重个性发展,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一位教育者罗伯特・马金所说:“当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天才,启发引导学生不但成功地取得了超越他们过去水平的优良成绩,而且达到了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想目标时,使命中的要求就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了。个性化教育成为鼓励学生自信的工具,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它在师生之间创造了一种不同的责任制,即创造了一种为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实质性改善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精神”。 我注重在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并且愿意学好。在每届新生入学,开始本学科学习的.第一节课,我都请学生回答一份问卷,以了解他们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及对计算机学科的态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他们愿意学好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感动,更加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创造。同时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是以促进达到最根本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在这样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受到欢迎。上机实习课上,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问题,学会尽情地思维、用心地学习,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在小组里,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需要团结协作而不只是竞争,进而感到全班同学、学校乃至国家与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决不能仅仅考虑个人进步、成功与否。平时,我则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并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学生可以感受到尊重、信任和鼓励的环境中,他们可以精力充沛地学习,全神贯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反映出对DOS学习无兴趣,认为这部分内容“不象游戏那样好玩”。我送给他们一句话:“生活中不只有糖和蜜,还有茶和咖啡。”糖和蜜吃得过多,就可能觉不出甜,甚至会感到苦,而茶和咖啡初尝时可能觉得苦,细品后却会体味出甘甜与清香。学习也是这样,贪图安逸舒适,是难以学到真本领的。对此,我要求学生“向追求安逸的思想挑战,增强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也提醒自己承担起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负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间形成的良好的关系也培育了学生真正好学的风气。我号召学生成为“探索者”,要求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能。学生能够获得轻松自在的感觉,能以通常习惯的方式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成绩的新标准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新标准。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则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程度。 2.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主动性。 没有主动性,便无法充分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教学过程中,我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经常思考:学生的潜能怎样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学会学习了吗?计算机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上机实习时,我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开始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依赖性很强,希望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故意不理他们,也不许相邻的学生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好自己摸索,当他们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时,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创造的思维;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志。有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阶段总结中说:“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基本的知识能自己摸索出别的知识与技巧。”我认为学生的这种收获,就是教师的最大收获! 三、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创造才能。 要使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展,必须“因材施教”。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还难以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特点则决定了“因材施教”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很好地实行。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毕业于不同的小学,有的学生小学学过计算机课,有的家里有计算机;有的学生在市级竞赛中多次获得过一等奖,有的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针对这种状况,我在讲课时先向学生提出:学过这部分内容的同学可以不听课,但要学会自学,把时间利用好,要借助已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能力的优势,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走在其他同学乃至老师的前面;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不必心急,踏踏实实从头学起。上机实习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练习与实践,如让基础好的学生学习Basic语言,让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练习指法、输入汉字等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使他们分别得到提高。 怎样让学生去迎接学习上的挑战?怎样培养他们勇敢地去面对和熟悉一个复杂、令人迷惑不解、始终变幻的世界?思考着这些问题的同时,我深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他们健康成长,比教给他们知识本身更重要。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成长以后,他们的创造力无疑会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参考资料: 《美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示范中学” 》?牛道生?《比较教育研究》?.4 《电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思考》?吕?钊?《中小学电教》?1998.5

篇9: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看法论文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看法论文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问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文对有效提问谈几点看法。

1、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因此教师提问时,尤其需要考虑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提问要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多种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3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3种类型提问常用于间接教学模式。

2、提问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要尽量减少。“大问题”首先要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时间和数学(一)”,在这节课里,教师创设了一个“每当周六、周日的时候,只要爸爸休息或妈妈休息,他们就会带飞飞出去玩,这不12月份到了”的教学情境,情境呈现后学生情绪高涨。然后,教师提出“飞飞会想些什么呢?”的问题,提问一经提出马上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小问题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一般要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来解决,因而具有了很强的挑战性。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问题直指要寻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一教学活动,因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3、根据学习进程,适时使用探询性问题

探询性问题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一个问题,提出探询性问题对教师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和环节目标的把握上非常清晰和恰当,只有做到心中有教学目标,才能及时追问或补问。

(1)使用探询性问题澄清对知识的理解,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的答案,或者,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理由是错误的。当你不能确定在一个正确的回答背后,意味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时,应使用探询性问题来加以澄清。

(2)使用探询性问题诱发新的学习信息,在得到一个至少是部分正确的.或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的回答之后,使用探询性问题可以诱发新的学习信息。

(3)使用探询性问题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向,使讨论转向新的方向,为后续学习问题设定新的情境。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学生明白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之后,教师提出“现在有没有同学要说说其他分数的大小比较”,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思维方向马上发生转变,进而自然地进入另一个知识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建构阶段。

总之,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篇10:统计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的几点看法论文

统计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的几点看法论文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弊端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搜集、整理、汇总、描述和分析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和决策的方法论科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统计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非统计学专业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基本技能,为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实务提供方法论基础。在开设此课程时,更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使学生具备利用统计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灌输理论、枯燥的公式讲解,学生无休止的计算器的按压等。手工计算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减,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统计教学的途径

(一)采用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在统计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日益突出:一是可以克服传统板书的局限,可以演示数据、呈现数据,处理数据,探索数据和研究数据分布的具体过程,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下,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处理同一组资料,无法同时显示多种统计计算公式、相关图形及计算结果,无法直接利用结果和图形进行预测,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后,则可使绘图、制表、数值计算、预测一气呵成。另外,利用计算机特有的模拟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还可使统计学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二是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统计软件,并以此为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掌握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的现代信息处理手段,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可以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强化统计软件、特别是EXCEL

软件在统计学习中的作用统计的学习与运用必须与计算机结合,才能事半功倍,而统计软件的应用作为载体恰恰起到了这一作用。现代统计软件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习统计变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EXCEL作为一款优秀的电子表格软件,它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与表格的计算EXCEL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几乎包括统计数据采集和整理、统计数据描述、统计概率分布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等统计学习中所有常用的统计数据模型。使得统计计算和分析变得容易多了。例如统计整理作为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大量的原始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得出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数字资料的工作过程。运用EXCEL软件则只须输入数据,学生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多种数据整理工具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组、排序和筛选、利用其分类汇总功能将数据归类、并进行求和、均值等计算,就可将计算结果通过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只要学生掌握了 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方法即可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过去需要数倍时间完成的作业。

三、计算机应用与统计教学真正相互交融下的教学设想

(一)计算机的应用,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统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概念加解释,即使举例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只充当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角色,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靠死记硬背学习专业知识,难以从实质上抓住理论,概念的要点。统计学中繁杂的公式,抽象的术语,枯燥的数据,经常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然而,利用背景材料进行实际的统计案例分析,并对统计结果给予实际意义的解释,则会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功能与作用,感悟到现实生活中统计规律的存在,便于真正地掌握统计方法,在大量的不确定现象中寻求事物的本质。国外多数统计学教科书都集统计理论,统计案例分析和统计软件为一体,使统计学不仅保持了其理论性与科学性,同时又体现出较强的应用性与实用性。由于统计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应用,只有结合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与分析,使教师在应用中教,学生在应用中学,统计教学才能活起来,所以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见,计算机应用与统计教学的结合使案例教学法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与效率大大提高。

(二)增加实验实训课程

计算机与统计教学的结合一方面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EXCEL等软件教学生如何使用,另一方面学生必须能在电脑上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际“案例”。但单在课堂上只有老师的一台教学电脑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操作需求。必须开设实验实训课,使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增加在计算机房上课的时间,至少应有二分之一的教学课时在机房进行。

(三)改革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程度的手段,在统计学教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合为一体的同时,要改变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在过去的《统计基础知识》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基础知识》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考试方法的改革不应再是几张考卷,应要求学生能在计算机上利用统计软件,结合具体的案例,从统计调查表的设计、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统计表与统计图的输出,数据的分析,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得出结论,整个统计工作过程能够作为一项技能任务来完成。而考试方法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导向,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篇11:文言文教学看法

文言文教学看法集锦

文言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学习文言文实际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总是因为种种原因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现结合教学实际,就文言文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兴趣是前提

中国古诗文博大精深,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相对狭窄,加之对工具书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够,因此就不能进行“大课题”的研究,他们研究的范围最好局限于课本,或与课本密切相关的材料,他们在课堂与老师共同学习的时间有限,最好能在课堂上进行完,即便需要课下查阅资料,也不宜占用太多的时间。鉴于此我们不妨尝试研究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这些课题”往往可以当堂完成,何况这些“研究课题”和中考紧密相连,平时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也愿意去下功夫进行研究。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针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偏颇,新课标理念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转移到基本的字词句的学习上来。文言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特殊形式。这些是文言文中基本的建筑材料(词语)和建筑形式(句子)。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解词语,掌握句式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堂堂有所得,课课有所获,这样才不会让逐字逐句的讲解充斥课堂,才不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榨取干净。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独立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朗读是关键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时,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的写景文字,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后面的教学自然就轻松许多了。所以说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了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

三、讨论交流是补充

讨论交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等方面的疑问进行切磋、探讨、交流的过程。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在诵读试译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立意等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为各人的阅历、切入角度的不同,他们的见解往往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的习惯。首先,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要营造一种“茶馆”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思维高度活跃,鼓励学生“质疑”。其次,针对重难点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强求一致。教师再适时抛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重点在于领悟文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主要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选文涉及A、学习方法与态度B、交友C、为人三个方面的内容,说说文中十二则分别侧重哪方面内容?2、精读课文,谈谈你印象最深的一则。提出以上的两个问题后,我让班上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各自的意见供其他人参考,辩论。最后,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写下来,推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各组的意见出现差异后,小组代表可以相互进行辩论,最终使问题得以合理地解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随意选了两三个小组,加入他们的讨论行列,倾听他们的意见、观点,并适当的对一些深层问题作一点必要的启发、引导。这节课,课堂讨论的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心情畅快,或面红耳赤地进行难点争论,或心平气和地进行疑点讲解,或条分缕析地进行问题解剖。大家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受到了许多启发。经过对课后布置的巩固性练习题的评阅发现,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都非常好。在这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他们的“一家之言”得到了尊重,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拓展延伸是根本

文言文教学同样应注意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在现代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注意了课内外知识的巧妙链接,可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却往往在这方面有所忽视,可能是因为课内学得不轻松,拓展就免了吧。其实我们所学的文言文应该是一个“点”,我们应该通过这一个“点”的学习,去带动整个面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去链接、去拓展、去延伸,把我们学习的触角伸到更远、更高的地方。当然这种延伸不一定是整篇文章,可以是一段、可以是几句、甚至一句。可以是一个作者的简介,可以是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总之,只要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开了,你还担心什么呢!

文言文——古老的文字、古老的文化。相信只要我们教之以据,晓之以理,学生定会和“之乎者也”交上朋友,文言文教学辉煌的明天也定会和我们握手。

篇12:对愚公移山看法作文

对愚公移山看法作文

愚公移山看法一:

首先,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片面无限夸大而违背自然规律.愚公的愚就在于无视客观条 件和客观规律.让世世代代都去移山,且不说子孙们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去挖一座山去填一个 海,破坏了山和海的自然生态,将是怎样灾难性的后果,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和谐的存在.

其次,我们知道,问题有多种,有的只有一种解决方法,那么我们无法选择.而有的则有多种方法,正如愚公所面临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打破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提倡功效结合的思维方法.这也意味着人员、物资、信息的合理流动.而这些也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

再次,不管愚公采用哪种方法,它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的与外界沟通.既然解决的问题相同,那么肯定要选择一种既现实又可行的方法.试想,山就这么移下去,至少需要多少代人,而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难道应该用来移山吗?如此劳民伤财,还不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打破封闭的凝固,创造开放和流动是历史进步之所在.

而今,君不见愚公之愚;君不见破坏自然之厄运;君不见有效的实现目标的科学手段;君不见,近代中华儿女转战南北,四海为家,创万世伟业.看今朝,神州大地上开放和交流,中华民 族务实之中求应变,应变之中求进取的科学精神,是时代旋律、时代需要的新思维.有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只有务实,应变进取,才能破旧立新,再造辉煌.

愚公移山看法二:

以前一直以为愚公是一个像故事中描绘的那样的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回头去想想这篇故事,才发现愚公还真是愚公,是愚蠢的老公公。别说我不尊重前人,其实仔细想想,移山这样的活动既耗费人力,又耗费物力,还浪费时间,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如开个山洞更好。所以说愚公做事情似乎没有用大脑想过的样子,开个山洞显然比移山要省力得多,如果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样的事情其实是显而易见的。那位老邻居说得其实很正确,愚公有这样的举动,真是不枉了“愚公”这个称号。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越来越发现这则寓言故事真是太有趣了,说是寓言故事,其实不如说是笑话,大人们拿它来教育不懂事的小孩子倒还有可能,可是孩子一旦长大懂事,这则所谓的寓言故事自然而然就演变成了一则小笑话,再也不会想到类似以前的想法:愚公好厉害,好像神仙一样,连神仙都来帮助他了。而大人们则顺势说:“对啊,只要你像愚公一样有恒心,有毅力,并且就去做,一定会像愚公一样得到神仙的帮助。”其实世界上是根本没有神仙这么一回事的,只是一些好事者凭空想像出来的,因为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不解之谜,所以就想像出了类似上帝、如来佛祖样的人物,事实上是根本不存在的。

愚公的举动,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简直就像个傻瓜一样,抛掉这则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恒心、毅力等教育孩子的东西,单看愚公移山的举动,就知道他其实完完全全就是傻瓜,只是因为有了教育孩子的东西,才使这则故事便得有声有色,也成了寓言故事罢了。

愚公移山只是一种精神,大概是人定胜天,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但客观的说愚公移山只是理论上的说法,现实来看,就算愚公和子孙不吃不喝的工作,最少也要一千年才能完成,而一千年的时间里这两座山则仍旧阻挡着愚公和子孙们的路,为什么不能想想更好的办法呢?若愚公笑着对人说:“我要移山。”或是埋头苦干、汗流浃背,真正去干。但其实说白了,前者是作秀,后者简直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自己和自己怄气罢了。

试想一下,也许可以从别的地方绕过去嘛,何必要子子孙孙都墨守成规地遵循祖宗的规定呢?套用电视剧《神雕侠侣》中小龙女的话说:“活着的人为什么要让死人来约束呢?”而同理,没有用的东西要取其精华而弃其糟葩。

简单说,愚公其实只要直接搬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事了啊。所以说,个人认为,愚公移山这样的事,完全就是多此一举、无聊透顶,作秀而已。

愚公移山看法三:

其实愚公移山时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者也认识到了这点,所以最终派出了天兵天将帮助.个人认为,愚公只是一种执着的代表,可是现实是很残酷的,就像羽毛里唱得那样:不是只要够勇敢够善良,就会有天使帮忙实现愿望.假使天神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如果愚公的执着不借助神的力量就没有价值的时候,我们只能说愚公值得敬佩绝对不值得推崇,因为他选了一种完全不可行的方法实现目的,而且油盐不进.个人认为这未尝不是一种刚愎自用的表现.

篇13:对《老人与海》的看法

对《老人与海》的看法

最近我慕名拜读了海明威的大作《老人与海》,它不愧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典之作。一个简短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在海明威的笔下显得如此得不平凡,又如此得发人深省。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84天都没有捕到一条鱼,在第85天早上驾驶着渔船来到了一个离大陆很远的地方,准备最后的一搏。中午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太大,把老渔夫和他的船整整拖了三天,虽然老渔夫已经累得筋疲力竭,但他还是凭他的坚毅与倔强战胜了这条大鱼。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这条鱼的血向海里扩散,血腥味弥漫在这浩瀚无边的海洋里,结果引得鲨鱼接踵而至。而老人仅凭他最后一点力量,和鲨鱼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于在其超越极限的意志力下击退了鲨鱼。可当他归航后,那条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光秃秃的、却又十分硕大的骨架。虽然鱼肉已经被完全吞食,但老人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我认为本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描写细致。从老人用椰壳做成的简陋的草棚,睡觉时用长裤卷起当枕头,用旧报纸铺成床垫,用毯子裹身子取暖,这些点点滴滴都说明老人生活的贫寒。再从老人那只为了征服大鱼而抽筋甚至被勒出血的手,在饥饿下无奈得吞食那些难以下咽的生鱼,在鲨鱼的围攻下勇敢地和它们搏斗,这些在捕鱼过程中的种种,又能看出老人的不畏艰难、宁死不屈。像这类细致的描写不仅能让文章更加精彩生动、内容丰富,而且能够帮助突出文章主题。我想这是本文获得极高评价的原因之一吧!

《老人与海》是一篇小说,但它却有超出小说的意义;它记叙了一个故事,但它又不仅仅是为了记叙而记叙。它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时候,人都要面对大自然的考验与磨练,只有像圣地亚哥那样不屈不挠的人才能经受得住它的考验,才能得到真正的胜利。所以说,即使老人没有带回一条完整的鱼,他也是胜利的!因为他胜在没有向鲨鱼等困难妥协,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一样。

我很赞赏海明威的这篇小说,其出色之处也远不止我所举的这两个例子,但我对于其中的一些情节还是有点疑惑的,或许我的疑惑是不必要的,也或许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不深,以下仅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首先,我认为文章中把一个关心老人、成熟懂事的孩子设定为5岁,可能有点不符合实际。一般来说,一个5岁的孩子,才刚上幼儿园,对什么事情都不太懂,试想那样一个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的孩子,怎么会知道要经常去帮老人送早饭(而且还是出自于这个孩子自愿的,不是大人让他这样做的,而这个孩子和老人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又怎么会知道老人在故意隐瞒自己没有吃的呢?(因为老人是个固执倔强的人,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穷得连吃的都没有了,所以故意问孩子是否在他家吃饭,而孩子却十分知趣地拒绝了)我想作者的目的大概是为了塑造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而没有考虑到其现实性。

其次,老人在捕到鱼后为什么要一直用手拖着,而不把绳子系在船的某个部位,这样自己就不用这么吃力地扛着绳子,甚至把手都扛到抽筋出血了。在我看来,作者是为了通过制造这一系列的艰难困苦,来反衬出老人坚强的意志。但我仍觉得这部分不太符合逻辑,有种生搬硬套的感觉。

以上仅是我对《老人与海》的一些看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包涵。

篇14:对愚公移山看法作文

对愚公移山看法作文

首先,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片面无限夸大而违背自然规律。愚公的愚就在于无视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让世世代代都去移山,且不说子孙们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去挖一座山去填一个海,破坏了山和海的自然生态,将是怎样灾难性的后果,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和谐的存在。

其次,我们知道,问题有多种,有的只有一种解决方法,那么我们无法选择。而有的则有多种方法,正如愚公所面临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打破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提倡功效结合的思维方法。这也意味着人员、物资、信息的合理流动。而这些也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

再次,不管愚公采用哪种方法,它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的与外界沟通。既然解决的问题相同,那么肯定要选择一种既现实又可行的方法。试想,山就这么移下去,至少需要多少代人,而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难道应该用来移山吗?如此劳民伤财,还不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打破封闭的凝固,创造开放和流动是历史进步之所在。

而今,君不见愚公之愚;君不见破坏自然之厄运;君不见有效的实现目标的科学手段;君不见,近代中华儿女转战南北,四海为家,创万世伟业。看今朝,神州大地上开放和交流,中华民族务实之中求应变,应变之中求进取的科学精神,是时代旋律、时代需要的新思维。有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只有务实,应变进取,才能破旧立新,再造辉煌。

以前一直以为愚公是一个像故事中描绘的那样的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回头去想想这篇故事,才发现愚公还真是愚公,是愚蠢的老公公。别说我不尊重前人,其实仔细想想,移山这样的活动既耗费人力,又耗费物力,还浪费时间,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如开个山洞更好。所以说愚公做事情似乎没有用大脑想过的样子,开个山洞显然比移山要省力得多,如果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样的事情其实是显而易见的。那位老邻居说得其实很正确,愚公有这样的.举动,真是不枉了“愚公”这个称号。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越来越发现这则寓言故事真是太有趣了,说是寓言故事,其实不如说是笑话,大人们拿它来教育不懂事的小孩子倒还有可能,可是孩子一旦长大懂事,这则所谓的寓言故事自然而然就演变成了一则小笑话,再也不会想到类似以前的想法:愚公好厉害,好像神仙一样,连神仙都来帮助他了。而大人们则顺势说:“对啊,只要你像愚公一样有恒心,有毅力,并且就去做,一定会像愚公一样得到神仙的帮助。”其实世界上是根本没有神仙这么一回事的,只是一些好事者凭空想像出来的,因为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不解之谜,所以就想像出了类似上帝、如来佛祖样的人物,事实上是根本不存在的。

愚公的举动,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简直就像个傻瓜一样,抛掉这则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恒心、毅力等教育孩子的东西,单看愚公移山的举动,就知道他其实完完全全就是傻瓜,只是因为有了教育孩子的东西,才使这则故事便得有声有色,也成了寓言故事罢了。

愚公移山只是一种精神,大概是人定胜天,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但客观的说愚公移山只是理论上的说法,现实来看,就算愚公和子孙不吃不喝的工作,最少也要一千年才能完成,而一千年的时间里这两座山则仍旧阻挡着愚公和子孙们的路,为什么不能想想更好的办法呢?若愚公笑着对人说:“我要移山。”或是埋头苦干、汗流浃背,真正去干。但其实说白了,前者是作秀,后者简直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自己和自己怄气罢了。

试想一下,也许可以从别的地方绕过去嘛,何必要子子孙孙都墨守成规地遵循祖宗的规定呢?套用电视剧《神雕侠侣》中小龙女的话说:“活着的人为什么要让死人来约束呢?”而同理,没有用的东西要取其精华而弃其糟葩。

简单说,愚公其实只要直接搬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事了啊。所以说,个人认为,愚公移山这样的事,完全就是多此一举、无聊透顶,作秀而已。

其实愚公移山时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者也认识到了这点,所以最终派出了天兵天将帮助。个人认为,愚公只是一种执着的代表,可是现实是很残酷的,就像羽毛里唱得那样:不是只要够勇敢够善良,就会有天使帮忙实现愿望。假使天神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如果愚公的执着不借助神的力量就没有价值的时候,我们只能说愚公值得敬佩绝对不值得推崇,因为他选了一种完全不可行的方法实现目的,而且油盐不进。个人认为这未尝不是一种刚愎自用的表现。

篇15:对职业规划的看法

即将走上社会,面对多彩而纷杂的行业和职位,无所适从的毕业生朋友,或者已经步入职场,但却感觉职业道路越走越窄的职场中人,是否需要暂时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职场人生,为今后的事业发展作全面、长远的打算?认真规划一下你的职业生涯?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从立场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组织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对于企业而言,它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管理工程,因为它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组织机构的设置、企业文化、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晋升机制等;同时,随着个体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职业期望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它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个体的人生目标是多样的:生活质量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对外界影响力目标、人际环境等社会目标……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各因子之间相互交织影响,而职业发展目标在整个目标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引起成就与挫折、愉快与不愉快的不同感受,影响着生命的质量。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方法上需要注意以下要素:

1、确定个体理想生存状态;

2、了解个体各方面素质特征和大的不可改变的社会现实环境,修订理想状态为可行的目标;

3、确定职业兴趣、理想职位和适宜工作氛围;

4、确定达到理想职业的可行性路线,制定短、中、长期职业进程;

5、确定目前状态和短期目标间的差距,寻找切入点,开始执行职业生涯规划;

6、阶段性小结、反思,并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科学的修订;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在逐步的完善,开始关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些公司甚至开始尝试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列为部门工作的战略组成部分,以协调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愿景,以此来组建更有凝聚力的职工队伍,更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精密的工程,要做好这个工程,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经验、学历、热情、责任,更需要严谨的思考、科学的方法体系、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等等。在职业生涯设计方法体系上,大致形成了如下认识:

1、对员工的个性特征、倾向性及发展潜能进行测定和评价;

2、在了解员工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进行目标设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等;

3、经常性地与职业指导师、人力资源专家开展关于员工职业发展的谈话交流,评析案例,听取专家意见;

4、开展基于员工个性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这些培训开发不仅限于技能训练和知识培训,更重要的是在职业层面的岗位实践活动,岗位工作与员工的职业发展应是一致的;

5、关注职场信息,与人才市场等机构取得联系,了解各种职业信息及职业发展动态,如职业特征及职业要求,就业需求状况等。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借鉴和听取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意见、与当事人密切沟通、了解外部本职外职场和社会环境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篇16:对职业规划的看法

记得看过一本书,书的作者是一名职业设计师,这样的工作在中国似乎还没有。他们的工作是帮助人们找到最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最能有幸福感的工作。看到书中很多因为做了不喜欢的工作或是对职业前景迷茫的人,我不尽也在思考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呢?

我是一个绝对的以兴趣为导向的人,对我来说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最痛苦的。那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同时对此有浓厚兴趣的工作呢?这一切的疑惑将我引到了职业规划的面前。与其在进入职场后叹息迷茫,不如现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探索。职业规划是要依据个人的特殊情况、特殊才能,考虑社会背景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结合职业发展的阶段,提出相应的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和教育的一个综合体系。做一个适合自己的、合乎现实的职业规划,不仅能帮助我们学生在进入职场时省时省力,还能帮助我们能健康发展职业能力。在大学阶段,为自己规划一条职业之路是很有帮助的。

一、自我盘点:

我是学习工程造价专业,英语水平可以,能流利沟通;造价专业扎实,略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较流畅;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很有热情为自己的将来奋斗。

(1)学历目标:大专毕业(以后有必要了 还有要“充电”)。

(2)方 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建立自己的公司(建筑)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三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建筑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建筑科学发展较晚,建筑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建筑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建筑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建筑人才。因此企业建筑职业市场广阔。

三、大学三年规划

一年级:为试探期和定向期:首先要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在职业认识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三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在学习方面,要巩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要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应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但不要盲目地参加。 在定向期,应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

二年级:为准备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地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上。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确定自己是否要升本或考研。要积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积极常识并加入校友网络,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三年级:为分化期(冲刺就业):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两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可大胆提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另外,要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目标分解与目标组合](毕业五年计划)

(1) 目标分解:目标可分解成两个大的目标—— 一个是顺利毕业,一个是成为一个有一家公司的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

对于第一个目标,又可分解为把专业课学好和把选修课学好,以便修完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学好每一门课程(精通一两门自己喜欢的课,如建筑力学);在选修课程中,需要选择哪些课程,如何学好…….

对于第二目标,又可分解为接触社会阶段,了解市场阶段、熟悉公司运营阶段。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接触社会阶段,要采用什么办法,和哪些公司保持联系.如何锻炼自己…….

(2) 目标组合:顺利毕业的前提是学好专业课程,而专业课程的学习则对职业目标(成为一个有一家公司的 建筑方面的 技术人员)有促进作用。

五、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不这样认为。在30岁之前有自己的家庭就可以了 .

六、对大学生就业规划的认识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职业锚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结束语:通过对职业自我的分析和职业信息的搜索,我对自己、对职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将职业自我和职业信息的匹配,我初步判断出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合适的工作方向。进一步规划,让我对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公司类型有了了解。思索自己的职业环境要求和职业目标计划,让我对职业有了一个细致的描绘。现在我比较清晰的理清了自己的职业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职业规划,拨开迷雾,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职业之路。但是我也了解现实变化很多,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所以我有了心理准备,面对不同的情况适时调整职业规划的细节,长期目标是明晰的,职业自我系统是明确的。我会有原则的根据现实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

篇17:对科学技术的几点看法

对科学技术的几点看法

本文围绕着科技精神能否独立、科学技术负效应的本质、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对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科学技术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人的世界观的问题,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作 者:黄小寒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871 刊 名: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年,卷(期): “”(3) 分类号:C1 关键词:科技精神   科技负效应   科技态度   人与科技  

篇18:对考试的看法

我是一个喜欢“灵”这个女孩,一个经常灵感突然一现的女孩,一个精灵古怪的女孩,一个讨厌被束缚的女孩。

对于我来说,我的“佳作”大多数都是在一个灵感突然闪现后,心血来潮写出来的。其实我很渴望有这样的考试作文要求: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虽然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对于我这个思想古怪的女孩来说,我仍然会渴望有这样的考试作文。

我想,一些有比较开明思想的老师都会知道,孩子们在作文课上学会了“撒谎”,学会了编故事,学会了胡编乱造,学会了无中生有。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用我的老师的话说,叫“谁让你生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呢?”没办法,谁让我倒霉呢!

其实这些老师也有苦衷,虽然他们会强调要在文章中要“主题明”,“表达巧”,并会让我们的文章变得“矫情”,可是他们也并不希望这样呀!这还不是形势所迫吗?

还有一点我想说,虽然这一观点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跑题,但我还是要说。我希望长辈们不要老是给孩子们举雷锋、毛泽东、列宁等一些人的事迹,并按照他们去做。对于他们,我认为只要了解就好,更多的例子要符合、贴切生活,不要用“你看人家”这样一种似乎看不起人的气话,还有的一些就要靠长辈们以身作则了。毕竟现在是一个和平甚至是比较富裕的社会了,尤其是象我们这些城里的孩子,哪里有这么多英勇事迹让我们做呢?

声明:以上只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篇19:对成功的看法

谁都想成功,当一个成功人士。可成功是怎么一回事呢?没有多少人知道。

在国人的心目中,大多数人认为,凡是官比别人大的、钱比别人多的、学历比别人高的、这就是成功的标志了。于是,从古到今,想当官的人如若要排队,可以从海南岛的天涯海角10人一行排到北京的故宫;想拥有钱财的人,你随便在东北的马路边,在南海村庄,在建筑工地,在四川的麻将桌旁问1000个人:“您想当一个有钱人吗?”大约有95%以上的人说:“去!问这么傻的问题,谁不想当有钱人呢!”

读书的事就不用说了,全国的孩子,从读小学开始,就被家长、老师灌输一个“成功”的梦:必须赢,必须不输在起跑线上(尽管他们也搞不清什么是起跑线),必须交1份满意的答卷,考上大学!而且,不少地方还出台了奖励标准,凡是考上清华、北大等全国著名大学的,奖励现金几十万元!决不食言。

这些成功的标准,几乎家喻户晓,几乎是国人的梦。你要说“这梦是不对的”,人们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你,觉得你才是疯子。你说这梦是“代表了我们的心,人就应该这样”。于是,有识之士冷漠地看着你,认为你太肤浅了,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有多种成功的标志,成功要有丰富的内涵。所以,很难表达什么是成功,不同的阶层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近日,笔者看到一个朋友转给我的一个视频,是一个美国女教师,对了,是黑人女教师的演讲,这个演讲十分成功,感动了许多人。当然,也包括了笔者。她这个演讲为时7分钟,十分简单,整个演讲内容就是说1个道理: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成功人士,关键是你怎么塑造他,关键是你怎么理解“成功”两个字。在她的眼里,一个调皮,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只要有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进步,都属于成功的标志,不必用一个很高大、难以做到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

听了这个演讲,笔者很感动。笔者的感动来自于这位教师对教育深刻的理解,但又通过十分自然的细节、小事释放出去,很感人。笔者认为,这才充分表现了一位教师的责任感,把真正爱的教育落实在每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是爱的感染、传递,是闪着人性之光的大爱的传承。

我们的先贤孔子就是这样的人,有教无类,能来上学的人即便没有钱,交几斤腊肉干肉也可以上学。而且,他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是培养人认识自己,向别人学习,认识社会,知道规矩,懂得礼仪,做好人,做善事,为天下。孔子的成功就在这里,他讲授爱的教育,礼的教育,律己的教育,宽恕别人、理解别人的教育。因此,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敬重他。当然,也有人不同意孔子的学说、观点,这也是正常的。就像有人从小被父母亲打骂,长大后他说“打是亲,骂是爱”。也有人从小成长在讲理、讲人情的环境,长大后他说感谢父母给予我这么好的人文环境。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观点,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非要把人往几个狭隘的标准上靠呢?如果都想着当官、当有钱人,学历高,那么,全世界大多数的学校都是不及格的,基本上所有的中专、中技、职业学校都是不大成功的,基本上大多数的工人、农民、体力劳动者都沾不上“成功”的边。这种传道,这样肤浅的评价人的氛围,正常吗?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和偏见。

我们有些地方教育的不成功,就是因为抛弃了孔子那一套教育规范,不是孔孟的教育的本意,是另搞什么“应试教育”、“文凭教育”、“英才教育”,大搞一些愚人之见的分数、排名、机械记忆以及批量生产尖子生。这其中有些学校,有些家长,有些培训机构,他们高喊:“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他们通过训导在暗示你、明示你:“你要成功,而且你要把别人打下去,不能让他成功。”这种声音天天灌输进学生的耳朵,使他们慢慢成为一个只关注自己、仇视他人的人。最终,每个人都难以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想自己好、自己成功,去打压别人、控制别人。结果谁都是这样想的,谁都忙着窥探,忙着打别人、打对手,天下便不可能太平,心里便容易纠结,人生的目标全搞错了,大错特错!这是教育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谨记!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提高自己,并助人为乐,你助人成事了,人家忘不了你,便会亲近你,推崇你,一旦进入良性互动,大家便都“成功”了。如若只想自己成功,想别人不成功,容易“互斗”,结果都忙于内耗,那是难以成功的。即便有个别被别人认为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人,也已伤痕累累,风光不再,只能捂着伤口往前行。

三年级下册教案(二)《和时间赛跑 24.计算机之父的童年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基础英语教育》的基础特色──一位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看法

步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误区论文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初中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反思

学位论文评语 范文

第一单元手拉手范文

初中数学随笔与反思

从对过去进行时教学引发的看法教学反思

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集锦19篇)】相关文章:

高校实习报告2023-01-23

学术论文评语范文2024-01-19

研究生论文评阅人评语2023-12-25

高中数学课改的心得体会2023-04-23

为什么海水是蓝的学生作文2023-11-01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2022-04-29

毕业社会实践目的2022-11-18

活跃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力2023-08-12

创设运用教学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2023-12-29

实践报告题目2023-03-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