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行动作文素材(合集15篇)由网友“溪水长流”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行动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篇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行动作文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精神为世界所瞩目。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14亿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充分发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共产党员争当先锋、敢于奉献,吹响中国精神的“集结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份份要求奔赴一线的请战书、一个个饱含责任担当的鲜红手印、一句句坚定有力的“跟我上”“我先上”让人动容。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能看到共产党员舍身忘我、争当先锋的身影,同时,也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身影。据了解,全国共有31.5万人在上一线前或在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截至3月2日,各省区市和部门(系统)共在抗疫一线发展党员9397名。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负重前行”,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在共产党员的初心里,在争当先锋的骨子里,在敢于奉献的奋斗里,吹响中国精神的“集结号”。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乐观坚韧,奏响中国精神的“最强音”。护目镜遮不住的坚毅专注眼神,口罩勒出深深压痕的脸庞,与时间赛跑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为居民代买药品、浑身挂满药袋的社区工作者,昼夜转运物资、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一个个感人瞬间充满震撼之力,被历史铭记。在武汉方舱医院看书的“清流哥”,闲暇时间跳广场舞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们……无不代表中国人民的乐观坚韧。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致,抱有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挺起民族脊梁,让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人民“为全人类作出贡献”,这贡献背后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和乐观坚韧,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奏响中国精神的“最强音”。
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砥砺奋进,唱响中国精神的“主旋律”。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不仅快速甄别出病原体,并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公开透明向外界通报疫情,并且举全国之力,采取了严格的防控举措。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线,且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复杂形势,中国共产党居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作出决策,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砥砺奋进,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华夏大地上,唱响中国精神的“主旋律”。
灾难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每一次磨练终究会铸成阻挡风雨的铜墙铁壁。从战“疫”中见证,在磨难中历练,“中国精神”奏响“凯旋之歌”,让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篇2: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行动作文素材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这一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3.7万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白皮书指出,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白皮书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在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方面,白皮书说,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前所未有地采取大规模隔离措施,前所未有地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医疗救治,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 白皮书强调,面对未知病毒突然袭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国之力,快速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白皮书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白皮书指出,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中国本着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中国对疫情给各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感同身受,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 白皮书指出,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各国应为人类发展计、为子孙后代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篇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行动作文素材
经过举国上下艰苦努力,我国基本阻断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本土传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面对史无前例的严重疫情,我国何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果?这里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从价值取向、制度体系和实施效能一体化的角度思考,可以看到,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内核、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意识,在助力我们坚决抗击疫情的同时,也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内核:以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价值取向
人民利益至上不是一个新命题,而是一个老原则。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而今,面对汹涌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为中国人民保生命安全、保身体健康。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内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对人民利益的多层次内容和优先选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什么是人民的利益?这有着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多程度的丰富内容。一般说来,可以将其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不同方面。此次疫情,把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作为人民利益的重要维度凸显出来。从价值层面说,生命安全是前提,身体健康是基础,生活幸福是目标。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美好生活的主体性存在遭遇到挑战。在此危急时刻,必须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优先选项,唯此,才是从根本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对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原则;不是时有时无、可有可无,而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疫情汹涌袭来,如果不能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上升势头,阻断其蔓延,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然面临不可预测的威胁。党中央果断作出正确选择,宁可接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严重损失,也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老年人是易感群体,加上各种类型的基础性疾病,很多成为危重症病人,但经过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救治,很多高龄重症患者得到康复。在这次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人民从总体到个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以举国体制和万众一心彰显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次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抗疫中,我们将举国体制与万众一心内在结合起来,激发出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抗击疫情的强大效能。
第一,以总体性、全层次、多形式的举国体制抗击疫情,彰显制度优势。疫情暴发后,党中央果断决定武汉封城,湖北的其他16个市州相应跟进,全国各地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迅速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的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全国各地支援武汉,军地结合、平战结合,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展示出抗疫共同体的特有生机与活力。
第二,动员起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感人局面。党中央一声令下,全民响应,14亿多中国人民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彰显,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社区工作者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无数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小哥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在两个多月里宅居家中,支持抗疫。广大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第三,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家国情怀,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在抗疫中,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的命运、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看,保护国家安全、民族安全,就是要保护好每一个人的健康,保护好每一个家庭的安全。从每一个个体来说,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保护好家人的安全,就是在保护国家安全、为国家尽责。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通常所说的“忠”与“孝”在抗疫特殊条件下的统一,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前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凝聚力与重视个人安全、重视家庭健康、尊重社会规则、保护乡土安全、履行公民责任等内在结合起来,每个人通过不同方式为抗疫作出自己的贡献。
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激发巨大潜能,提升治理效能
此次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构成了对全人类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地提升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第一,构建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以提升治理效能。疫情防控中,全国人民守望相助,构建起了多种形式的抗疫共同体,如生活共同体、社区共同体等,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些共同体中,从个体到家庭、楼栋、小区、社区、城市乃至全国,从保护自我健康,到保护家庭安康,再到创无疫情小区、无疫情社区等,人们的智慧与热情、使命与责任意识被激发出来,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质得到彰显,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团结精神、仁爱精神、担当精神、奋斗精神、合作精神、志愿精神等,汇聚成为命运共同体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贯注到全体民众的公共意识之中,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时代内容,化为守望相助的具体行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第二,拓展和深化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强调各国之间相互依赖、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并将之作为全球治理的基本前提。此次疫情凸显了这一主张的重要性,并丰富了人们对这一主张的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各国为单元,以人类为整体展开的,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有机整体,在此共同体中,不同国家和民族共谋发展,共创属于人类的整体辉煌。特别是在遭遇到天灾人祸、重大风险挑战之时,各国携手互助、共同抗击。此次疫情严重威胁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威胁到各国的国家安全,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单独应对,这使人们更加深刻意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重要性。
第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支持全球抗疫,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大流行状态,遍布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短期内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急剧增加,目前疫情还在迅速蔓延。让人担忧的是,如果没有得力的检测、隔离和治疗手段,疫情会在全球发展到何种态势,会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何种影响尚未可知。目前疫情所造成的次生灾害正在显现,全球生产链条受到影响。正是在这样的严峻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方案,提出中国倡议,表明中国担当,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价值。国际社会精诚合作、共同应对,必将为尽快有效控制疫情、尽早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注入强大力量。
篇4: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行动作文素材
中国精神的战疫书写中华民族历史上历经磨难,但从未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新时代中华民族遭遇的一次重大考验,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当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战疫过程是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过程,也是彰显中国精神力量的过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舍己为人、勇于奉献,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大国担当、命运与共等伟大精神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历史上历经磨难,但从未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新时代中华民族遭遇的一次重大考验,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当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战疫过程是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过程,也是彰显中国精神力量的过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舍己为人、勇于奉献,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大国担当、命运与共等伟大精神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磅礴力量。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单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事情,而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各地方、各部门、各领域都动员和组织起来,以不同方式投入这场战斗、贡献自身力量,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合力的形成,首先来自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发展态势和疫情防控进展,多次召开会议进行战略部署,多次作出指示进行具体安排,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正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方、各部门、各领域各司其职,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汇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疫情防控做到了全国一盘棋,无论湖北还是其他省市自治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地方还是军队,都做到了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使疫情防控有序推进。疫情防控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党政军民齐参与,各方力量齐动员。集中力量办大事要求集中使用有限资源,这次疫情防控物资实行全国统一调度,确保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医务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并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救治患者,提高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救治水平。集中力量办大事,赢得了疫情防控的高效率,为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合力形成的制度支撑。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当民族面临危机之时,爱国主义精神集中迸发出来,成为化危为机的精神力量。同时,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深受集体主义熏陶的中国人民,在国家面临灾难之时,能够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自觉为国家分忧、为民族担责。抗击疫情过程中所体现的团结精神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释放,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涵养,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合力形成的文化底蕴。
舍己为人、勇于奉献
抗击疫情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新冠肺炎传染性强,稍有不慎就有被感染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面对风险、面对威胁,医务人员、党员干部、广大志愿者和各界群众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冲到疫情防控最前线,彰显了舍己为人、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
医务人员需要面对患者、接触患者,与患者沟通交流,是最有可能被感染的群体,正是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激励他们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不仅担负本地患者的救治任务,还担负起对口支援湖北的任务。在与疫情的战斗中,全国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规模之大、力量之强,前所未有。从医疗机构接到指令到医疗队组建完成,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从医疗队集结到抵达武汉,一般不超过24小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世所罕见。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医疗防护用品极度短缺。为了节省防疫物资,医务人员尽量不喝水,不吃饭,减少上卫生间的次数,不断突破自我的生理极限;面对自身随时被感染的威胁,面对患者病情随时可能恶化的风险,医护人员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生理、心理上的挑战,体现了广大医务人员舍己为人、敢于担当的伟大精神。
党员干部是联防联控的中坚力量,在深入一线的工作中,同样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各级党组织担负疫情防控的领导责任,是党中央疫情防控方针政策落地落细的责任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担负疫情防控的责任,为遏制疫情向基层扩散蔓延,各地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成为联防联控的重要力量。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党员干部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的精神品格。
志愿者也是抗击疫情的“逆行者”。“封城”之后的武汉,志愿者在城市正常运转、居民基本生活保障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医务人员往返住地和医院之间的交通,不少是由志愿者协助的。全国各地联防联控过程中,也有志愿者的身影。广大人民群众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做到令行禁止,不聚会、不扎堆、不串门,改变以往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尽量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担负起作为国民应尽的责任,同样是一种担当和奉献。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尊重科学”“科学防控”,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人文理性精神,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国家制度的价值取向,国家制度将保障人民权益、实现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人的所有权利中,生命权是第一位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无法挽回。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围绕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而采取的系列举措,体现的是对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尊重和敬畏。治疗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现成的治疗方案,通过不同治疗方案的尝试,千方百计拯救每一位重症患者,彰显了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对患者的关心,而且体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全体人民生活的关心。尽管疫情给交通、生产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有关部门设法保证疫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关心、爱护,从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提供支持保障;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帮助解决医护人员家属生活的困难;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部分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满足特殊困难人员基本照料服务需求。这些举措生动诠释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旨归,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疫情防控决策、患者医疗救治都离不开科学,这次疫情防控彰显了科学的价值和力量。一方面,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依法防控、联防联控,切断传染源,等等,都是依据疫情发展态势作出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科技部等多部门组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争分夺秒进行科技攻关,以研究成果、研究结论支撑疫情防控。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可诊、可治、可防三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和进展。已有多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检测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并正在推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技术用于治疗研究;新冠病毒疫苗正按五条技术路线加快研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到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政策,尽可能减少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尊重科学防控疫情、依靠科学战胜疫情,是理性人文精神的深刻彰显。
大国担当、命运与共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员流动加快,一旦疫情发生就会超出国家范围,波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不仅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展现了世界大国的国际担当,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国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遏制疫情向外输出和扩散,对国际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合作,及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与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通过专家研讨、远程会议等方式开展技术交流,及时分享中国有关病毒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疗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考察中国后指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尽管世界各国国情不同,治理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但疫情防控有共同的技术要求,中国的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未来提出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响应和认可。病毒没有国界之分,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当中国疫情防控最困难、医用物资最短缺的时候,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中国以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的援助,并在舆论上、道义上给予中国支持。当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世界其他国家疫情开始扩散时,我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世界其他国家抗击疫情。比如,向伊朗派出一个由4名疾控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支持伊朗抗击疫情;向日方捐赠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向世卫组织捐款万美元,用以支持其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体现了人类命运与共的信念,向国际社会阐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
实践是精神形成的沃土,灾难是精神升华的契机。抗击疫情催生的精神形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作支撑,我们就没有迈不过的坎、闯不过的关,抗击疫情体现出的这些伟大精神,将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力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篇5: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行动作文素材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声令下,千里驰援;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多线并举,有力有序。在抗疫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巨大能量威力尽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
灾难终会过去,精神永留人间。在疫情大考下,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将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华树成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坚韧不拔、顽强奋战,演绎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民族品格,同心抗疫,尽显中国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各地和军队的医疗队,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呼吸科和传染科专家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华树成代表所在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也是全国“最美逆行战士”队伍之一。
华树成代表说,在这场抗疫中,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团结奋战的强大合力,树立起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信心。
华树成代表介绍,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63岁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郑杨教授,是援武汉医疗队的主心骨。郑杨教授第一时间请缨,要求去武汉前线支援,为所有的年轻医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每天晚上7点,她作为医疗组组长,带领大家展开疑难危重病例分析讨论。77岁的刘玉忠是郑杨教授的患者,也是郑杨教授所负责患者中最危重的一个,被成功救治。4月8日在武汉天河机场,在医疗队列队离汉进入机场的路上,刘玉忠老人十几名亲属拉着两幅长长的横幅欢送,队员们热泪盈眶。
华树成代表认为,以郑杨教授为代表的吉大一院援鄂白衣战士,以实际行动和无私奉献诠释了新时代医者的价值。这场英雄的抗疫战斗,更精彩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
篇6: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写作素材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3.7万字,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和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通过这4个部分,详细记录了中国人民的经历,与国际社会分享了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阐明了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
白皮书指出,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回顾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这是一段艰辛的历程,尤其是在迎击疫情的最前线湖北武汉。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对病毒的认识的不断深入,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1月23日10点,武汉市,这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关闭了离汉通道。此后,武汉市又全面实施社区24小时封闭管理。
武汉在行动,湖北在行动,全国在行动,全国各地根据防控需要实行分区分级的精准施策。春节假期延长,取消或延缓各种人员聚集性活动,全员尽最大可能减少出门。白皮书指出,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强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此时,武汉市内的病例数还在不断攀升,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着湖北、武汉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的极限。
为了解决医护紧缺的问题,从除夕开始到3月中旬,从全国各地和军队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和965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和武汉市,和本地医护工作者及人民一起共同抗疫。
当时,床位远远不能满足不断攀升的病患人数的需要。为了解决床位问题,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火神山、雷神山在加速建设,依次收治患者,2月3日,首批能够容纳3400名患者的三家方舱医院也开始搭建。
2月5日,首批方舱医院建成开始接收患者。短短十多天里,共建成16座方舱医院,提供14000多张床位。
同时, 630多所宾馆、学校、培训中心和医疗机构改造成密切接触者和疑似患者的隔离房间。到2月中旬,武汉真正实现了由“人等床”到“床等人”。但是,这些病人如何救治,如何进行精准施策?2月2日开始,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武汉市部署实施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懈的努力终于迅速迎来疫情的转机。2月12日,中国境内当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峰值15152例,此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逐渐减少。转机出现,但依旧不能放松。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强调要 “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救治重症,成了当务之急。在中央指导组的部署下,武汉的重症床位从不到张迅速扩展到9100张,国家卫生健康委组派委属委管医院和各省级医院重症专业团队,成建制接管重症病区,建立专家巡查制度,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对武汉市定点医院重症患者救治进行巡诊,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
这位正在做康复的患者崔志强是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他曾使用ECMO人工肺长达60多天无法脱机,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救治像崔志强这样的病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紧急成立肺移植专家组,调集全国权威力量开展肺移植手术,给他们生的希望。崔志强在多名专家的救治下,成功完成了肺移植手术。
不遗余力、不惜成本、不惜代价。在救治过程中,像ECMO人工肺这样的医疗设备,还有其他医疗资源,不断驰援武汉和湖北。白皮书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截至5月31日,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人次,总医疗费用13.5亿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都由国家承担。
白皮书指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紧急行动,依托强大综合国力,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抗击疫情,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3月中旬,全国除湖北省以外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中共中央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复工复产重大决策。4月8日,武汉解除持续76天的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4月26日,武汉市所有新冠肺炎住院病例清零。截至5月31日24时,全国新冠肺炎治愈率94.3%,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白皮书指出,在全国进行抗疫之时,国际社会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而中国也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加强高层沟通,分享疫情信息,开展科研合作,力所能及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突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中国抗疫斗争的艰辛历程,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在这过程中,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到这场人民战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
篇7: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写作素材
“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是14亿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中国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白皮书以清晰、详实的时间线,记录下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
“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是14亿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指出。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中,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策略,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救治原则,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截至5月31日,全国新冠肺炎治愈率达到94.3%,超过了病毒性肺炎的平均治愈率。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重点谈到中国当前高度重视的常态防控这个关键问题,指出整个社会要实施系统行动,在有效防控和生产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指出,中国政府秉持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迅速建立起应对机制,争分夺秒地开展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研究,8天时间确定病原体,16天研发成功检测试剂盒,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第一时间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时间经纬非常清楚,中国政府和中国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能够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正是这些涓涓细流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也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答卷”的密码在哪里?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点,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积累的雄厚综合国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效,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深感动中国人民,也令世界印象深刻。徐麟表示,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
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彰显中国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0天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10余天建成共有1.4万余张床位的16座方舱医院……中国上下紧急行动,依托强大综合国力,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
人民是中国抗疫斗争的最大底气和力量源泉,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14亿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有记者提问,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成功,民众发挥了什么作用?徐麟讲述了两位中国青年的抗疫故事,让现场人士动容。武汉有位女青年一家三口都患上了新冠肺炎,父亲因病重去世后,她忍着悲痛,一边坚持自己治疗,一边每天登录父亲的微信号,以父亲的口吻与母亲保持联系,鼓励她坚持治疗,母女俩先后痊愈出院。一位湖南长沙小伙子看到武汉“封城”后人们出行不便,驾着私家车来到武汉,几十天如一日,义务接送医务人员和武汉市民。徐麟说,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90后”,他们是14亿中国人民的缩影,也是14亿中国人民在抗疫中的真实写照。“他们孝亲爱国、朴实善良、勤劳勇敢、宽厚包容,是抗疫的伟大战士。正是这些涓涓细流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也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我们的朋友更‘铁’了,我们的朋友圈更大了”
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宝贵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加强高层沟通,分享疫情信息,开展科研合作,力所能及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指出,国际社会普遍赞赏中国在国际抗疫合作中的杰出贡献。许多国家的民众在网上点赞中国,在城市点亮“中国红”,在小区播放中国国歌,在街头高呼“感谢中国”。“经过这场疫情,中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关系非但没有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改善。我们的朋友更‘铁’了,我们的朋友圈更大了,这是事实。”
日前,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高度,深刻阐释中国的抗疫主张,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举措。“中国一向言必信、行必果,说到一定做到。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举措都在积极落实之中,并且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马朝旭说。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中国在整个新冠病毒疫苗研制过程中开展了很多国际合作。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会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作出的承诺,将其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无论是阻击病毒的传播蔓延,还是抵御不断恶化的全球经济衰退,都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中国是病毒受害国,也是全球抗疫贡献国,应该得到公正对待而不是责难。
“我们也看到,有些外国政客和媒体在病毒源头问题上搞‘有罪推定’,把病毒‘标签化’、将疫情政治化,还炮制炒作所谓的‘中国源头论’‘中国隐瞒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这是毫无事实依据,也是不讲道理、不尊重科学的,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徐麟指出,针对对中国的造谣诬蔑和攻击抹黑,中国必须也必然会作出回应。“这种回应不是‘打嘴仗’,而是正本清源、明辨是非,是还原事实和真相、传播公理和法理、维护道义和良知。”
全球疫情防控战,已经成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之战、维护人类健康福祉之战、维护世界繁荣发展之战、维护国际道义良知之战,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这一重要文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宣布发布会结束不久,国外媒体纷纷进行报道。有媒体评价指出,白皮书向世界说明中国在抗击疫情中采取了透明行动,体现了中国的自信。
阳光总在风雨后。展望未来,中国将始终同各国紧紧站在一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我们相信,团结就是力量,胜利一定属于全人类!
篇8: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写作素材
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这场持续约1小时40分钟的发布会由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主持。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新办主任徐麟,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介绍了白皮书记录的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历程和有效做法,重申了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并回答了中外媒体的提问。
涓涓细流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徐麟首先介绍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他表示,白皮书记录的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
白皮书指出,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是14亿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徐麟说。
在回答巴通社记者关于中国民众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作用的提问时,徐麟分享了两个90后的小故事——一个是武汉女青年每天登录已故父亲的微信号,以父亲的口吻鼓励母亲坚持治疗,最后母女双双战胜病魔;一个是湖南长沙小伙自发来到武汉,每天义务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
“他们是14亿中国人民的缩影。”徐麟说,孝亲爱国、朴实善良、勤劳勇敢、宽厚包容——这是中国人民在抗疫中的真实写照。正是这些涓涓细流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也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中国新冠疫苗若成功应用,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白皮书指出,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
王志刚说,下一步,中国新冠疫苗如果完成了研制和临床试验,可以应用的时候,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疫苗研制一定要把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王志刚说,在疫苗研制过程中和今后的临床试验应用,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国际合作。
王志刚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关于新冠肺炎有效药物研发和救治技术的提问时表示,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可利霉素、托珠单抗、恢复期血浆、干细胞治疗等已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其中有10种药物或治疗技术被纳入诊疗方案。一些特效药研制也有突破性进展,如抗体治疗药物。最近,国内第一个抗体药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
中国有哪些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举措可以在国际上分享、哪些可以为今后的传染病疫情救治提供经验?马晓伟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中,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提出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策略,同时提出了“四集中”的救治原则,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
马晓伟说,经过广大医务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努力,4月26日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清零;截至6月2日,全国新冠肺炎治愈率达到了94.3%,超过了病毒性肺炎的平均治愈率。应该说通过这次救治,中国对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救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回答关于中国如何改善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时,马晓伟说,国家卫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立足于更精确更有效地防,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加强预警能力、提高人员素质、改进投入机制等五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摘口罩的场合和适宜人群“越来越多”
在回答有关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问题时,王辰表示,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病例和疫情,应尽早、及时、有效应对,并突出对重点环节、易感和高危人群的防控,强化科技支撑保障和组织领导。
白皮书指出,在人民生命和经济利益之间果断抉择生命至上。王辰说,整个社会要实施系统行动,在有效防控和生产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针对大家关心的口罩问题,王辰也给出专业建议:摘不摘口罩不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场合和情况而定。但总体来说,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情况下,摘口罩的场合和适宜人群是越来越多了。
中国的朋友更“铁”了、朋友圈更大了
在回答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关于中国与他国关系受疫情影响的问题时,马朝旭说,经过这场疫情,中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关系非但没受消极影响,反而进一步巩固和改善,中国的朋友更“铁”了、朋友圈更大了。
马朝旭说,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以及300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向中国领导人来函致电、发表声明表示慰问和支持。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中国尽己所能向各方提供支持和帮助。据白皮书介绍,截至5月31日,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
同时,中方还为世界各国在华商业采购尽可能提供便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出口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
“这些事实都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以及务实合作的发展,这就证明疫情实际上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马朝旭说。
篇9: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写作素材
中国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真实记录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多国学者指出,中国的抗疫经验具有全球性的指导意义,抗疫成果非常了不起。
巴基斯坦前驻华参赞、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泽米尔·阿万: 我已经看了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的新闻发布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献,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献。中国政府汇总了相关数据、(抗疫)历程和行动步骤,它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指南之一。
多国学者指出,中国在抗疫行动中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也是在全体人民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了不起的抗疫成果。
巴基斯坦前驻华参赞、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泽米尔·阿万: 实际上当中国暴发疫情时,政府作出抉择,最珍贵的是人的生命,他们优先考虑的是人的生命。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支持。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 拉卡尼诺: 中国所做的是控制住了一种呼吸道病毒的传播,这是我们都认为不可能的事。要阻止呼吸道病毒非常困难,因为人们都要呼吸和相互交流,有时候你都不知道自己病了,所以传染性非常强。中国所做的非常了不起。
篇1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精神作文素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全面记录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介绍中国人民历经疫情磨难的感受和体会,分享中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有效做法,传递团结合作、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透过白皮书,可以深切感受到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的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巨大精神力量,书写出的中国精神崭新篇章。
在党的领导下凝聚中国精神。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面前,唯有坚定必胜信心,才能挺起脊梁、迎难而上、赢得胜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果断决策、指挥若定,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抗疫壮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必胜信心,振奋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强大的抗疫正能量。
在伟大斗争中激发中国精神。人同心,则力同向;力同向,则战必胜。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抗击疫情。军地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和96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为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供应,医疗企业开足马力、扩大产能,其他行业企业迅速转产。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武汉人民、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海关关员、基层干部、下沉干部不辞辛劳、日夜值守,快递小哥、环卫工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企业员工、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等各行各业工作者敬业奉献、任劳任怨,广大民众扛起责任、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
在铁肩担当中彰显中国精神。疫情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灾难,疫情之下没有人能置身局外。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人民宝贵支持和援助,中国对此深表感谢、铭记在心。中国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对生命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国际社会负责的态度,积极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引物探针序列信息,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基础性支持。面对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中国积极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交流,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经验,力所能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这次抗疫斗争所展现出的中国精神,既蕴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体现了团结合作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合奏曲”。当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国际社会一定能够战胜这次疫情,人类文明也将在经过洗礼后,朝着美好明天迈出坚实的步伐。
篇1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精神作文素材
中国抗疫斗争艰苦卓绝,值得永远铭记。白皮书指出,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这次疫情暴发正值新春前后,人员流动大,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未知病毒突袭导致湖北省和武汉市医疗资源挤兑,湖北省、武汉市关闭离汉离鄂通道,6000万民众身心面临巨大压力,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和生活保障物资需求巨大;在全国采取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隔离措施,经济面临下滑甚至短期“停摆”。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勇抗疫,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是14亿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白皮书指出,疫情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统揽全局,在重大关头作出重大决策,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面对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快速传播蔓延的严重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果断作出对湖北省和武汉市实行封闭管控的重大决断,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加强对抗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要会议,赴北京、武汉等地考察调研,提出抗击疫情的重大方针、总体要求和防控救治的重大原则,因时因势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等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中国抗疫斗争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白皮书指出,中国采取一切措施,不计一切代价,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患者,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对重症患者,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进行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收治率、治愈率。截至5月31日,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治愈率94.3%。
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彰显了中国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白皮书指出,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抗击疫情。军地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和96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为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供应,医疗企业开足马力、扩大产能,其他行业企业迅速转产。全力加强湖北省、武汉市物资供应和保障,从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到解除管控措施,全国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生产物资、生活物资数百万吨。
人民是中国抗疫斗争的最大底气和力量源泉。白皮书指出,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武汉人民、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海关关员、基层干部、下沉干部不辞辛劳、日夜值守,快递小哥、环卫工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企业员工、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等各行各业工作者敬业奉献、任劳任怨,广大民众扛起责任、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及时、公开、准确发布疫情信息。白皮书指出,中国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对生命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国际社会负责的态度,完善疫情信息发布机制,有效回应了公众关切。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引物探针序列信息,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中国感谢国际社会对中国抗疫给予的宝贵支持,并积极回馈国际社会。白皮书指出,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的民族,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人民宝贵支持和援助,中国对此深表感谢。面对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中国积极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交流,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经验,力所能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白皮书指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形势令人担忧。各国应为人类发展计、为子孙后代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团结合作,就一定能够战胜病毒,走出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刻,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12: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精神作文素材
疫苗问题在疫情发生以来,各国都十分关注。在白皮书里也包括了科技支撑抗疫的相关内容,例如药物、疫苗等科研如何和临床一线治疗实践相结合,以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支撑抗疫等。就疫苗本身来讲,从历史上人类应对疫情的认识来看,疫苗仍然是当前我们战胜新冠肺炎病毒的根本之策。各国都把研制疫苗摆在抗击新冠肺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疫苗研制是一个非常严谨、非常复杂的科学活动,难度非常大,周期也很长,同时因为它是科学研究,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不确定性。疫苗研制的这种严谨性,有的科学家把它比作是一个精确排练的舞蹈,而不是一个拉开帷幕就可以展示的即兴表演。所以疫苗研制一定要把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及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疫苗研制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有些疫苗的研制也走过一些弯路。
疫苗成功的标志,最重要的是坚持安全、有效和可及。从科学研究上讲,疫苗研制一般要经过病毒分离、实验室疫苗构建、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研究,然后才是规模化生产,最后要经药监部门注册批准才能上市应用。我国按照五条技术路线部署疫苗研发,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核酸疫苗。在疫苗研制过程中和今后的临床试验应用,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国际合作,前期我们在整个疫苗研制过程中,都开展了很多国际合作,中国的科学家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都是为了应对疫情,都希望在卫生健康方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下一步,中国疫苗如果完成了研制和临床试验后,可以达到应用的时候,我们会认真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WHO大会上的承诺,把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篇1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精神作文素材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控制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更是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战略性成果,有力的扭转了局面,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健康。防疫斗争中的实践证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突发事件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在斗争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短板。
6月2号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专家和学者的座谈会,强调我们要构筑起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立足于更精确更有效地防,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加强预警能力、提高人员素质、改进投入机制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总的来讲,是要在这几个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的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的基础条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公共卫生的服务项目。
二是完善功能定位,在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当中,进一步加强对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明确国家CDC、省级CDC、市级CDC、县级CDC各自的功能定位,国家CDC要解决科研研发、实验室检测、业务指导和病原学分析等“一锤定音”的能力;省级CDC要加强区域防控工作的指导、监督、质量评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市和县级CDC要进一步加强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对地区性传染病疾病谱的日常监管和监测;县级CDC和社区医疗机构要夯实基础,加强社区的管理和防控,在基层筑牢防病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明确四级CDC各自的功能,理顺体制关系,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协作机制。
三是要创新医防结合的机制,把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体系和医疗救治的体系,在机制上打通,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因为大家知道,生病了是要去医院的,发现在医院,报病在医院,CDC的体系必须和医院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将在体制创新上、在机制保障上、在人员管理上,将防治结合真正落地。这是我们一个短板,应该说我们长期就存在这一个防治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一些工作应该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是优化监测体系,强化预警能力。“四早”的核心是早发现,对于重大传染病的控制早发现是关键,所以预警上,除了在非典以后建立的网络疫情直报系统,现在还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政报告。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这两个系统。比如说建立舆情监测的系统,医务人员的报告系统,科研发现报告的多元化信息收集渠道,建立智慧化的预警多元触发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现、报告、预警和响应的能力。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激发人员的活力,着重培养病原学检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形势研判和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得我们对重大传染病日常监测、应急预警、现场调查、形势研判以及流调过程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使我们在这方面上一个台阶。同时在健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准入、使用、待遇、考评和激励机制方面要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大家看到报道,中国预防控制体系的人才过去有一些流失,所以在人才培养和待遇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使得我们的队伍平时能够在日常的监测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在战时能够上得去,能够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有一个大的进步和提高。
篇14: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精神作文素材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中,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提出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理的“四早”策略,同时提出了“四集中”的救治原则,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经过广大医务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努力,在4月26日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清零,截至6月2日,全国新冠肺炎治愈率达到了94.3%,超过了病毒性肺炎的平均治愈率,应该说通过这次救治,我们对重症病毒型肺炎的救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主要做法是这几个方面:
一是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控制传染源、降低感染率。首先我们修订了六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对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实行严格的隔离和管控,做到“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应隔尽隔”。在中央工作组的指导下,武汉市两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社区拉网的排查,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按照这样的标准实现了病例存量清零,把在社区和社会上流动的病人和传染源完全清点清楚,并且收治控制,这对疫情的防控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从一般规律上来讲,传染源一旦被控制,经过两个潜伏期疫情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实践证明我们这些措施是非常管用的,是非常有效的。
二是加快检测。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下,没有检测的能力就谈不到发现传染病、控制传染病。前方工作组到了武汉以后,加强对这方面的指导,下放了检测传染病的权限,从完全由CDC检测下放到所有二级以上医院,扩大实验室,培养人员,同时发挥第三方作用来加强检测工作,使武汉的检测周期从2天缩短到4-6小时,从每天只能检测300人/份提升到5万人/份,构起了“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12小时内完成检测信息反馈,24小时内完成流调”这样一个闭环系统,因此对控制传染源发生了很大的作用。疫情初期确诊一个病人平均间隔时间是15.4天,到我们中期以后确诊一个病人缩短到3天,疾病传播的机率被大大的减少,流调工作和检测的闭环系统的形成,使我们掌握了控制疫情的主动权。
三是千方百计保障医疗服务供给,提高收治率。全国指定了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和重症治疗医院,同时又有1万余家发热门诊。在武汉,中央指导组推动扩大病床,建立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和隔离点梯次布局的应急救治网络。改进一批定点医院,比如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改造同济、协和、湖北省人民医院等综合性医院,使定点医院从35家增加到86家。同时,在这次疫情防控当中,我们建设方舱医院,方舱医院的建设对收治大量的轻型病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我们在社区排查出来的病人能够有床收治。从2月3号决定建立方舱,2月5号方舱医院收治病人,到2月16号我们建立了16所方舱医院,扩大了12000张床,在那个时段内完全实现了“应收尽收”,所以在2月16号我们就实现了“床等人”的愿望,掌握了疫情防控的主动权,到2月19号,我们的出院病例和确诊病例持平,疫情出现拐点。
四是增用一批隔离点。把630多所宾馆、学校、培训中心和医疗机构改造成密切接触者和疑似患者的隔离房间,有效的采取了隔离措施,落实了防控点工作。这是在提供服务供给方面增加床位,是我们前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五是全力以赴救治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刚才徐麟主任介绍,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疗救援工作,346支国家医疗队,4.2万名医务工作者,1.9万名重症医务人员赶赴湖北和武汉进行治疗。在这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由国家队接管所有重症患者,整建制接手重症病房,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循环内科和感染科的医生担任主力,大批重症医学的护士前往武汉,一个重症患者三个护士进行看管。在这方面我们把重症患者集中进行治疗,水平不断在提高,同时我们也在方舱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轻症病人,阻止轻症病人由轻症转为重症。经过这样的治疗,我们的治疗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这方面主要实施了“五个结合”:一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病毒学、病理解剖学和免疫学和药理学的医生和临床医生共同研究病例,病理解剖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前方和后方的结合,前方的医疗工作出现问题,从后方进行视频连线,多学科进行支撑,调动全国的重点学科支援武汉。三是医生和护理的结合,重症呼吸病人的护理十分重要,早期上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使得病人的转归率有大大的提高。四是医疗和管理的结合,是我们这次重大的特色,4.2万多名医务工作人员井然有序在疫区开展工作,表现出了很强的业务素质、专业素质和行政指挥能力。在一周之内就建立起了重患病人五项制度,一是24小时病危报告制度,二是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三是国家级专家巡诊制度,不仅要管理武汉的病人,还要管理武汉市以外19个城市的重症患者的病人。四是医疗护理的管理制度,实行护理的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规范。五是垂直的行政领导制度,建立医务部、护理部、院感控制部,4.2万名医务人员无一感染,方舱医院做到了零死亡、零感染、零回头。我国救治工作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更要提到的就是无论在轻症治疗还是重症治疗中,中医中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这次应该认真总结和借鉴的。同时,在这次救治的过程当中,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现出了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风貌,在这方面体现出我们的队伍长期建设的成果,我们要继承发扬。
篇15: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心得感想
2020抗击疫情中国精神【1】
我们都说疫情没有国界。这次疫情发生以后,各国根据世卫组织的指南,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针对人员往来包括人员出入境,都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可以说这也是国际惯例。从中国的情况来讲,我们坚持依法、科学、精准防控,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公共卫生应对举措。这些举措的出发点是要维护本国和外国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在蔓延,中国外防输入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全球包括各国疫情形势的发展,加强同各方的沟通、协调,及时完善应对输入性风险的防控策略,在确保国内疫情防控大局的前提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动态调整有关的政策举措。
我们正在同各国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包括开展国际联防联控,以稳妥的方式逐步有序地恢复中外人员往来,服务于复工复产以及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同时,我们也为重要的商务、物流、生产和技术服务的急需人员来华提供“快捷通道”便利,以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位记者来自韩国,你知道我们首先同韩国建立了“快捷通道”的安排,目前总体运转顺利。在韩国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同德国、新加坡等国也建立了“快捷通道”的安排。我们将继续推广借鉴这个安排,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同世界其他国家商讨建立“快捷通道”,服务复工复产的需要,促进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2020抗击疫情中国精神【2】
常态防控是个很关键的问题。首先取决于对当时的风险等级和应有响应级别的总体判断,这些都有对应的防控措施。整个社会要在这些规定和社会管理的要求下,实施系统行动,在有效防控和生产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5月7日,经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五个方面20个工作要点,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指导方针。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强调预防为主。指在没有病例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出现病例和疫情传播。首先是要在民众中提倡戴口罩,注意保持社交距离,加强对易感人群的保护等。通过这次疫情,应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健康素养,比如勤洗手的习惯,适时适度适场所戴口罩的习惯,提倡公共用餐时使用公筷的习惯,咳嗽、喷嚏时注意遮避,控烟戒烟等。
二是要特别注意,一旦出现病例和疫情,应尽早及时有效应对。落实“四早”措施,第一是早发现,及时确认病例,作出反应。第二是早报告,迅速采取社会行动。第三是早隔离,迅速阻止传播。第四是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防止轻症变重症。
三是突出对重点环节的防控。尤其是像医院、养老院、学校这些人群聚集的特定机构,有很多易感和高危人群,要给予额外关注,采取特别措施,从防控意识到防控措施,都要特别加强。对一些易感人群,像老年人、慢病人群,要给予特殊防控。因为,他们一旦被感染,与一般的健康人群或体质比较强壮的人群相比,病情更重,病死率高。社区是防控的重点单元,常是疫情播散的首发地,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疫情情况、不同的社区特点,适情适度进行工作安排。中国在基层防控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应当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更好地体现和发挥。
四是强化支撑保障。在科技研发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像刚才王志刚部长介绍的,科技研发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和推进,取得了很多成绩。在一些可用的现代手段上,像大数据等方面,有办法来提高防控的效率和效果。在国际合作方面,除了中国自己取得的经验,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防控经验和科技进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特别强调国际合作。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党委和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政府要对风险等级、响应级别作出判断,从而动员组织社会各方力量防控疫情,同时积极地安排好生产生活。
关于口罩的问题,现在北京已经降到三级响应水平了。按照这个水平,实际上大部分人在大部分场合可以考虑不戴口罩。具体应根据不同情境来判断,第一要判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戴,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可以不戴,比如在空旷的地方,在通风很好的地方,在社交距离比较大的情况,就可以不戴,但如果面对一个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在密闭的、人多的空间,或者到医院时就应该戴。口罩有科学的戴法,不论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还是国际上有关机构,都发布了一些民众戴口罩的指引,可以参考。此外,应当随身常规携带口罩,以备不时之需。对一些重点人群,包括特殊职业性人群,如在医院和一些密闭场合工作的人群,像医务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等与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该戴口罩。还有染病之后风险大的高危人群,如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等,应该戴口罩。有呼吸道症状者应主动戴口罩。口罩的问题,不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场合和情况而定。但总体来说,在中国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战略性的防治成果的情况下,摘口罩的场合和适宜的人群是越来越多了。
2020抗击疫情中国精神【3】
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因为疫情受到消极影响,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事实是,经过这场疫情,中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关系非但没有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改善,我们的朋友更“铁”了,我们的朋友圈更大了,这是事实。
我们说患难见真情,白皮书里面也专门提到,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以及300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向中国领导人来函、致电、发表声明,以多种方式表示慰问和支持。有77个国家和12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提供捐赠,各国人民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为中国加油。我们不会忘记这份珍贵的情谊。
所以,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中国感同身受,投桃报李,尽己所能向各方提供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这在白皮书里面有大量的阐述。比如说,截至5月31日,中国已经向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物资援助,向27国派出了抗疫医疗专家组,同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了180多场专家视频会,我们的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包括个人也积极行动起来,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物资。同时,我们还为世界各国在华商业采购尽可能的提供便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出口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件。这些事实都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以及务实合作的发展,这就证明疫情实际上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
国际社会普遍赞誉中国在国际抗疫合作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我这里引用一位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说的话:“在这一艰难的时刻,中国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同我们站在一起,给予我们帮助。我想郑重地感谢习近平主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家都看到,许多国家的民众在网上“点赞”中国,在城市点亮“中国红”,在小区播放中国国歌,在街头高呼“感谢中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个别国家逆历史潮流而动,为了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疯狂地对中国进行攻击抹黑,制造和传播政治病毒,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对于这种“甩锅”的做法,中国当然要坚决反击,我想强调,疫情当前,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同舟共济才是战胜疫情的正路。
2020抗击疫情中国精神【4】
新冠病毒发生以来,在全球迅速蔓延,应该要进行溯源,来还原其过程,明确病毒到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传播发展轨迹。这是全球科技界的责任,也是疫情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中国自疫情发生以来,就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溯源研究,力争还原疫情的发生和发展的自然过程,了解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这件事情,从一开始我们就看的很重,并且已经作了安排。
从内在逻辑上来讲,因为溯源活动是一项科学的活动,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刚才马晓伟主任和王辰院士讲到的流行病学,以及病原生物学、分子信息学、数理统计以及大数据等多学科。另外,整个病毒溯源过程对逻辑、实证的要求是非常严谨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依靠科学家、坚持科学态度、坚持运用科学方法来做溯源工作。
同时,病毒溯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科学地应对人类共同的威胁,也就是新冠病毒。具体来讲,一个方面,怎么样能够防止同类疫情再次发生。我们要搞清楚它从哪来,到哪去,作为一个蛋白,怎么样寄生,怎么样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以及怎么样从动物身上来,现在有各种说法。总之要服务一个总的目的,就是不要再发生类似疫情,以及如果发生了如何应对。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制定一个科学防控疫情和治疗疾病的方案,也必须要对病毒本身的溯源工作做得更科学。疫苗也好、药物也好、检测试剂也好,只有把溯源这项工作做得更科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才能使我们在疫苗研发、药物筛选、新药研制以及在检测试剂的科研工作中,能够随着病毒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所以,病毒溯源的目的就这一个,没有其他目的。它是一种科学的活动,应由科学家为主来开展,解决和回答的是科学问题,最后要用科学来支撑人类应对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最终能够阻止它。
从工作布局上来讲,溯源工作的主体就是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包括王辰院士所在的医学科学院,包括各个大学、企业等等,他们是主体,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包括刚才讲的病原生物学、分子信息学、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方法,围绕动物溯源、人群溯源、分子溯源、环境溯源等重要方向,开展科学溯源。目前有一些成果,都反映在学术论文中,大家都看到了。截止到5月底,国内的科学家发表论文已经有206篇,国外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也有282篇,中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外团队联合发表溯源相关的论文有19篇。建成了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信息库,已经收集分享了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36442条,其中高质量的病毒序列达到18967条。这些成果都是科技界为了回答刚才溯源相关的问题所做的贡献。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上病毒溯源一直是一个科学难题,特别是像新冠肺炎病毒这样一个新的病毒,我们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下一步,还要继续坚持科学态度,继续依靠科学家,继续在科学的方法论上多研究,同时也要保持一种对科学的尊重和科学的敬畏,把研究的目的纯粹了,就是为了应对人类共同的威胁——新冠肺炎。我在刚才回答疫苗的时候也讲到,疫苗也好,药物也好,防控方案也好,检测方法也好,包括动物模型的建立等等,都需要溯源的支持,所以这件事我们还要继续做。整个中国科技界目前还在为疫苗研发,药物筛选和新药研制,包括抗体药物研究都在努力工作,这些工作也都需要溯源工作一步步地深化来加以支撑。
2020抗击疫情中国精神【5】
新冠病毒发生以来,在全球迅速蔓延,应该要进行溯源,来还原其过程,明确病毒到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传播发展轨迹。这是全球科技界的责任,也是疫情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中国自疫情发生以来,就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溯源研究,力争还原疫情的发生和发展的自然过程,了解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这件事情,从一开始我们就看的很重,并且已经作了安排。
从内在逻辑上来讲,因为溯源活动是一项科学的活动,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刚才马晓伟主任和王辰院士讲到的流行病学,以及病原生物学、分子信息学、数理统计以及大数据等多学科。另外,整个病毒溯源过程对逻辑、实证的要求是非常严谨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依靠科学家、坚持科学态度、坚持运用科学方法来做溯源工作。
同时,病毒溯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科学地应对人类共同的威胁,也就是新冠病毒。具体来讲,一个方面,怎么样能够防止同类疫情再次发生。我们要搞清楚它从哪来,到哪去,作为一个蛋白,怎么样寄生,怎么样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以及怎么样从动物身上来,现在有各种说法。总之要服务一个总的目的,就是不要再发生类似疫情,以及如果发生了如何应对。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制定一个科学防控疫情和治疗疾病的方案,也必须要对病毒本身的溯源工作做得更科学。疫苗也好、药物也好、检测试剂也好,只有把溯源这项工作做得更科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才能使我们在疫苗研发、药物筛选、新药研制以及在检测试剂的科研工作中,能够随着病毒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所以,病毒溯源的目的就这一个,没有其他目的。它是一种科学的活动,应由科学家为主来开展,解决和回答的是科学问题,最后要用科学来支撑人类应对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最终能够阻止它。
从工作布局上来讲,溯源工作的主体就是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包括王辰院士所在的医学科学院,包括各个大学、企业等等,他们是主体,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包括刚才讲的病原生物学、分子信息学、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方法,围绕动物溯源、人群溯源、分子溯源、环境溯源等重要方向,开展科学溯源。目前有一些成果,都反映在学术论文中,大家都看到了。截止到5月底,国内的科学家发表论文已经有206篇,国外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也有282篇,中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外团队联合发表溯源相关的论文有19篇。建成了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信息库,已经收集分享了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36442条,其中高质量的病毒序列达到18967条。这些成果都是科技界为了回答刚才溯源相关的问题所做的贡献。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上病毒溯源一直是一个科学难题,特别是像新冠肺炎病毒这样一个新的病毒,我们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下一步,还要继续坚持科学态度,继续依靠科学家,继续在科学的方法论上多研究,同时也要保持一种对科学的尊重和科学的敬畏,把研究的目的纯粹了,就是为了应对人类共同的威胁——新冠肺炎。我在刚才回答疫苗的时候也讲到,疫苗也好,药物也好,防控方案也好,检测方法也好,包括动物模型的建立等等,都需要溯源的支持,所以这件事我们还要继续做。整个中国科技界目前还在为疫苗研发,药物筛选和新药研制,包括抗体药物研究都在努力工作,这些工作也都需要溯源工作一步步地深化来加以支撑。
★ 疫情作文素材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行动作文素材(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关于李兰娟的人物事迹作文素材2023-11-25
关于疫情的作文800字素材2022-05-06
2022疫情的作文500字2022-10-31
《开学第一课》主题弘扬抗疫精神小学生观后感素材2024-01-12
新型肺炎疫情作文 抗击肺炎疫情救灾作文素材2022-11-02
榜样5观后感作文素材2023-02-20
抗击疫情战役英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2023-03-05
疫情的作文素材400字2023-05-14
2022疫情再次来临作文2023-07-07
抗击疫情作文高考素材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