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腊八节作文650字

时间:2022-05-29 02:05:11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的腊八节作文650字(共16篇)由网友“纱耶香”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的腊八节作文650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我的腊八节作文650字

篇1:我的腊八节作文650字

每年的农历腊月八日都是我们中国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我们全国人民都还在延续着中国腊八节的这一传统习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八粥是每年这一天,奶奶必给我熬的。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点紫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这紫粥。

喝完腊八粥,便开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腊八蒜,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如一个个味道甘甜的杏干,吃着翡翠、杏干样的蒜头,恨不得让你再多吃几个味道美味的饺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紫皮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将各种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盘子清洗干净,将干果、瓜子、水果一个个的放入盘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说道:“我的静静长大了。”摆放好拼盘,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门的拼盘,我从心里不禁地笑了,毕竟这是我一番辛苦摆出来的。

在这一天,这还从奶奶那知道了北京过腊八节的习俗,得知,来北京的腊八节不仅要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要喝一大碗热热的羊骨头汤。因为这了这天,天气便越来越冷了。

这就是我们家腊八节的一天。虽然,天气依旧在变冷,但是我们一家人的脸上却洋溢着欢笑,那温暖的感觉一直洋溢到我们的心间。

篇2:腊八节作文

腊八节作文_学生作文大全

进入腊月,也就是进入了年终岁末的时候了。腊月是农家人最喜悦,也是最忙碌的时候。腊月初八的早晨,家乡人有喝腊八粥">腊八粥的风俗习惯。腊八粥是有黄豆、麦仁、大枣、花生、玉米面等五谷杂粮汇集在一起熬成的粥。“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往往腊八节这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所以早晨的这碗腊八粥,御寒的功能是最强的,喝了腊八粥出门就不觉得特别的冷了。腊八处于秋收后的一段农闲时期,粥料的多种多样,象征着丰收的喜悦。腊八粥对来年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腊八的到来,预示着春节离我们不远了。腊八腌蒜是我们这里的习俗,据说腊八这天早晨起来,在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腌制的.蒜,颜色翠绿,吃在嘴里酸酸的,很是招人喜爱。做法也是极其简单,腌蒜的材料主要是米醋和大蒜。每年的这个时候,腊月初七娘买下2斤米醋,剥下很多白白的蒜瓣。腊八的早晨,用我家那个大罐子腌制好,把它们放到院子的阴凉处,等到过年的时候拿出来招待家人亲戚朋友蘸饺子吃。打开罐子,一股诱人的蒜香扑鼻而来,满屋子空气里弥漫着蒜味。你再看那泡在醋里的蒜已经由白变绿,通体碧绿碧绿的,像一颗颗翡翠躺在那里。用筷子加上几个,放在饺子上,那蒜如同那翡翠碧玉衬托在饺子上,甚是好看,让人看了垂涎三尺,使人食欲大增。故腊八蒜又被称为“翡翠碧玉腊八蒜”,你听这名字,多美呀。冬天经常吃些腊八蒜,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的,既杀菌,还解毒。对治疗高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也有一定疗效,总之,多吃一些腊八蒜对人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年将至,在外漂泊的游子归家团聚,体味着家的温暖,享受着亲情的甜蜜。家,永远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停靠休憩的港湾。今天就是腊八节了,在外劳作的人们已经盘算着回家过年了吧。因为家永远是温馨的,家里有至亲至爱的爹娘,把在外漂泊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带给爹娘。温馨的家,这里拥有着亲情,无论走多远的人,过年过节的时候永远忘怀不了的总是家。

【腊八节作文_学生作文大全】

篇3:腊八节作文

【暖暖腊八节】

腊八节,经常被称为“腊八”,古时候,人们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吉祥。在我国的佛教中,这一天是其创始人释迦牟尼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因此它还有另一种说法“佛成道节”。不论是古时还是当今,一提起腊八,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腊八粥、腊八蒜。

奶奶和爷爷从来不会忘了这一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新升的太阳犹如花朵被包裹在薄雾形成的花苞中,还未绽放。这时,两位老人便已经将这马上要做的事准备好了——红枣、小米、核桃、红豆,从我出生到现在,我们家的腊八粥中,这四样是必不可少的。身体还蜷缩在被窝中,但两只耳朵却已经被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所叫醒。侧耳倾听,便可以听到奶奶用她那粗糙、布满老茧的手在细细打磨着一颗颗金黄的种子。四周很安静,两只手在水中翻滚,可以听到一阵一阵的水波声,与戏水声截然不同,这种声音是很有规律的,这也是老一辈人的手艺啊;爷爷早已熟练,他将枣分为两类,一部分放在瓷碗中,另一部分放在案板上,前者都是外表光滑,由里向外透着大红,放在洁白如玉的瓷碗中,好似碗壁上开出了红花;后者则甚是不好,都是一些有虫眼、表皮粗糙的,便放在案板上等候处理。枣与物体碰撞的声音十分清脆,连续不断。爷爷岁年岁已高,但眼睛十分明亮,好枣坏枣看上几眼便分得出来。很快,这两种声音便戛然而止,接着再有声音,那边是大家该吃早饭了。

打开大灯,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此时已经摆在了桌子上,淡黄色的粥中,点缀着花生红豆,只是看上去,就让人食欲大增。大家就坐后便开始享受这古老而传统的腊八粥了,听说喝完以后整个人就再也不怕这严冬的寒意了。大家一边聊着,一边将这碗腊八粥细细品尝,我尝了一口,甜滋滋的,暖暖的,粥留到心中,我似乎能感受到它的暖意,能感受到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意……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新年马上来了,要说新年是为新的一年增添色彩的话,那么腊八节,一个温暖的节日,便是为这茫茫冬日,增添了一抹暖意了吧……

【腊八节】

元宵节的汤圆让人吃出喜庆的味道,端午节的粽子让人吃出怀念的味道,中秋节的月饼和除夕的年夜饭,让人吃出团圆的味道,而腊八节的腊八粥,则让人吃出温暖的滋味和亲情的味道。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又到了过腊八节的日子。温香绵软的腊八粥,端一碗在手,香喷喷、热乎乎、暖洋洋,一锅浓情腊八粥,与家人团圆,品味那深情的传统节日气息。

小时候,我最难忘的是奶奶熬的腊八粥。看着奶奶准备各种食材,有大米、红米、糯米、黄豆,加上芋头,再放上红砂糖,我就像她的“小尾巴”跟前跟后,问这问那,“奶奶这是什么?”“我的孙儿,是黄豆啊!”奶奶一遍说着一遍用勺在锅里搅着。“奶奶这又是什么?”“乖孙儿,是红糖啊!”“哇!食物的种类可真多!”“对呀!”奶奶不紧不慢地遍搅遍说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围着奶奶,嘴里也一遍一遍重复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呼吸着从锅里飘散出的腊八粥,香软、甜糯、绵滑,那美味是我童年时光里最温暖的记忆。

我稍长大些时,成了妈妈为我们熬腊八粥。前一天晚上妈妈就把做粥的各种食材准备齐全,大米、糯米、玉米、莲子、黄豆、花生米、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泡着,一早就起床熬粥。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渐渐地溢满在家里的各个角落,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地慢慢喝、细细品。妈妈慈爱地、笑盈盈地看着我,我童年腊八节就是在腊八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的记忆中,每顿饭第一碗妈妈总是先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爸爸和我。这一年的腊八节,原本爸爸说好和我们一起过的,但临时工作有安排不能按时回家了,听到后,妈妈先是一愣,脸色暗淡了,随后立马又调整自己的情绪,安顿我和奶奶吃饭、休息。我都睡了,朦朦胧胧中闻到了香甜的腊八粥味。我推开门,朝亮着灯的地方看去,餐桌旁,爸爸正端着碗一口一口喝着粥,“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啊!”“没事,这么晚了,你也要早点休息!辛苦你了!”是啊,我的爸爸工作很忙,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妈妈有了白发,皱纹爬上了额头,走路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轻快。

今天,妈妈依然还在为家里熬着腊八粥,热气腾腾、香气飘绕,浓香浓香的,细细品味,慢慢回味,今天的甜蜜,明天的希望,蕴藏着多少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温暖的滋味和亲情的味道在房间里四散开来,缓缓地飘向窗外,飘向远方。

【腊八味儿】

明儿就是腊八,传统农历上清清楚楚记着一笔,从明儿始,就真的开始过年了。

从深冬清晨天边淡淡的青白色,映在初开白梅还带着浅霜的瓣尖儿上时,腊八儿笑意盈盈地溜进每家每户,趁着当家的老爷子眯着眼睛坐在灶前打盹儿,盘着手舒服地听着砂锅里小火慢炖的腊八粥欢快地“咕嘟咕嘟”响时,调皮的腊八姑娘悄悄一挥手,冬枣儿莲子儿软烂,黑米白米炸开了花儿,红豆扁豆香糯可口。混着冰糖温暖而清淡的甜意,氤氲在湿软的白雾中,袅袅腾起。倏的,老爷子微微一趔,惊得睁开眼睛,仔细一瞧砂锅盖子,已经左右摇晃地在锅肚儿上跳舞,“咕嘟咕嘟”唱得更加欢快了。老爷子忙颤颤巍巍站起来,伸出皲黑的手,平日里的破抹布也忘了垫,徒手一把掀开锅盖,猛地白雾朦胧了眼睛,涌入鼻中,老爷子别过头猛咳嗽了几声,再回头看锅中炖的正好儿的腊八粥,拿着大木勺搅了几搅,翻了几翻,笑意便漾在嘴角、眼角、额头深深浅浅的皱纹里了。

“今年的腊八儿有着落喽!”说罢老爷子又捋捋花白的胡子,盖上了灶火。一转身,从阳台上抱来了已经撂在那儿了一年的老坛,仔细地擦干净,细细地,一滴不漏的倒了白醋,一瞬间小阳台清冷的凉水似的空气升腾起醋的醇香。老爷子将昨日晚上熬夜剥好的一搪瓷碗的雪白蒜瓣儿一股脑儿倒进去,再细细封好坛子,重新置回墙隅间,静等年三十儿的“腊八蒜“开坛。待一切都忙好了后,老爷子一碗一碗将粥盛好,摆在桌席间,开了餐厅暖黄色的灯光。凉菜、酱菜、熏肉、还有一碗碗色美鲜香的腊八粥。

腊八儿的一天匆匆而过。

晚间,老爷子领着小孙女,走到阳台上,拉来两把躺椅,舒舒服服地蜷在柔软的垫子里,浅浅淡淡地望着窗外被霓虹灯染得光怪陆离混沌颜色的夜晚天空。已经晚间八点过半了,这日的晚上和平日并无两样,形形色色的人们都扮演了这条街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西装男举着电话,粗鲁地朝电话那头的客户喊着写什么;打扮的再正式不过的白领低着头,踩着高跟鞋,“啪嗒、啪嗒”的匆匆前行,手里捏着一份密密麻麻的资料,还时不时瞅两眼腕上的表;三三两两的高中生在车站下站着,手里捧着手机,页面不是在近些天火爆的游戏的对局界面上,就是在QQ、微信等即时聊天系统界面上停留,时不时的提示音也显得苍白而机械化;道路的转角会滞留些个年轻人,脸上带着微醺的醉意,和好友坐在长椅上看天空,聊八卦。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腊八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节日。老爷子没转头,只是开口,带了一丝无可听闻的叹息:“爷爷小时候啊,村子里过腊八儿,家家户户都出门庆祝,庆五谷丰登,拜岳飞,演社火,说书,五花八门的看都看不完……那时候,我们村兴吃腊八面,不喝粥的……”

馋嘴的小孙女睁着一双亮亮的眼睛,脆生生的打断道:“爷,腊八面是啥?好吃不?好吃不?”“好吃呢!”“啥味儿呀?”“拿新磨得小麦揉好面,切成丁的土豆、萝卜、豆腐、黄豆做成臊子,浇在面上,再淋一勺肉臊子,三两下一搅,用搪瓷大碗盛着,味道可香着呐!”“那爷你啥时候也给我做呗,我也想尝尝,就定在明年腊八儿,好不好?”“哎——,爷不行,爷老了,没那精力、也没那手艺。我们村那腊八面做的最好的是老李家的媳妇,三年前去了,也就再没人做出来那味儿了……”。老爷子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下去,又恹恹地打起小盹儿来,“呼噜呼噜”,很浓重的呼吸声。这一年的腊八,也就算是过完了呦。

……

腊八,不知道怎的就逐渐在人们的脑海里渐渐谈去了身影,不见腊八粥摆在桌席之间,不见阳台角隅里泡的瓶瓶罐罐的腊八蒜。看着眼前的台历,忽的想起自己还是个小小丫头时,家里过腊八的情形,便忙找到厨房里那个忙上忙下的身影,提醒道:“爷,明儿是腊八节,可别忘了呦。”

【喝一碗腊八粥暖了家】

腊八节,俗称“腊八”,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昨天夜里,我们接上了从新加坡飞回来过年的姐姐。正巧赶上今天是“腊八”,姥姥打算亲自给我们熬腊八粥呢!说到这腊八粥,你可能不知道,有“三宝”。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就在这一锅粥里——米、豆、果。米是指各种的米,都是指各样的豆,还有大大小小的果仁,熬在一起才叫腊八粥。姥姥前一天晚上,就把要用的红豆、绿豆、芸豆、莲子泡上了。

下一步,该淘米了。

这腊八粥用的米可叫多种多样。黑米、红米、大米、薏米、糯米……姥姥叫我和姐姐一起去淘米。在水底下,大大小小的米粒在手中搓洗,又有一种小时候的感觉——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做腊八粥,我总是喜欢抓各式各样的米出来玩。淘完米,我还正准备把用料放进电饭锅,姥姥却说用老方法、普通锅,熬着才会香。于是我们便用大锅熬。唰——米粒与豆子跃入大锅,碰撞出清脆的唰唰声。加水、放米,就只见一同倒在锅里的豆子和米,有的沉了底,有的还对我们依依不舍,使出全身力气向上游。我盖上盖子,他们就好似心灰意冷,沉了下去,但可不知,许久之后,会变得更惹人喜欢。接下来,就把舞台交给火,让时间创造艺术吧。定好闹钟,进入等待的时间里,姥姥给我们讲了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内,一尊挺着大肚子、笑嘻嘻,身背红布袋的佛像,人们叫他布袋和尚,传说他就是‘腊八粥’的创始人。很久以前,他来到苏州西园,每天在斋堂打杂,发现有食物被抛落,都要捡起来放入布袋,三年他收集了许许多多粮食。那一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的日子,西园举行大典。管钱粮的和尚上大殿念经,忘了开仓取米。布袋和尚无米可做饭,就把收集起来的各种粮食拿出来煮了粥。快到中午了,管钱粮的和尚想起忘了开仓取米,知道闯了大祸,难免戒尺加身。当他急忙跑到伙房时,只见大锅小锅都热气腾腾,掀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尝味道真不错,这时他才舒了口气。”

讲着讲着,突然一股糊味儿传来。“呀坏了事!火没关小!”姥姥大喊一声就往厨房赶。还好发现的及时,只糊了一点点,没殃及蒸锅粥。姥姥翻了翻粥,盖上盖子,换成文火,重新定上了时。及时地补救完,姥姥又回来接着讲:

“在开斋的时候,他给大小和尚讲了个故事:‘今天是腊月初八,大家都知道是佛祖得道的日子,佛祖成道之前,为寻求真谛,云游名山大川。一天他来到印度的尼连河畔,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见了,将自己的午餐喂给佛祖吃。牧羊女的午餐是用各种谷物混合做成的粥,叫八宝粥。佛祖吃了粥,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突然悟道成佛。’这八宝粥,今天我也给诸位师傅准备了,请师傅们用斋。当家法师赞扬他一番。这赞扬就成了佛门的规矩,这样一年年地延续下来。因为这粥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吃的,俗家人叫它‘腊八粥’。

“吱吱——”,闹钟仿佛也听得入迷,又猛地想起自己的任务,时间一到,就叮铃铃地叫了起来,家里人都想厨房围去。姥姥做了“揭秘人”的活儿,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面而来,势气汹涌。再细细闻,就能闻出“精致”二字。什么叫粥的最高境界——米不离水,米水不分家。舀上一勺,细细品味,酸酸甜甜,味道极好!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开头节日,想必,一定会有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新年的!这就是家里的节日,就像做一碗腊八粥,需要人们,用心细细的加温!

篇4:精选作文:腊八节

腊八节的介绍

1、腊八节的介绍。腊八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在那一天,老百姓就会吃腊八粥等传统的食品来庆祝,这种习俗在我过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人们会到比较有名的庙宇拜神,以驱邪避鬼,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2、腊八节的历史由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的习俗

1、陕西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肃腊八节的习俗。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宁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4、江浙腊八节的习俗。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腊八节吃什么

1、腊八节的食物:腊八粥。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2、腊八节的食物:腊八蒜。紫皮蒜1000克,米醋500克,白糖400克。选用一干净盛具,作为泡腊八蒜的容器;选好大蒜,去皮洗净,晾干,先泡入醋内,再加入白糖,拌匀,置于10度~15度的条件下,泡制10天即成。

篇5:腊八节作文

农历腊月八日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八粥是每年这一天,奶奶必给我熬的。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点紫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这紫粥。

喝完腊八粥,便开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腊八蒜,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如一个个味道甘甜的杏干,吃着翡翠、杏干样的蒜头,恨不得让你再多吃几个味道美味的饺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紫皮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将各种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盘子清洗干净,将干果、瓜子、水果一个个的放入盘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说道:“我的静静长大了。”摆放好拼盘,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门的拼盘,我从心里不禁地笑了,毕竟这是我一番辛苦摆出来的。

在这一天,这还从奶奶那知道了北京过腊八节的习俗,得知,来北京的腊八节不仅要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要喝一大碗热热的羊骨头汤。因为这了这天,天气便越来越冷了。

虽然天气依旧在变冷,但我们一家人的脸上依然有着过节喜庆那快乐的笑脸。

进腊月的门儿,就有点忙碌着要过年的气象了。首先是腊鼓敲响了。平日里难得听见牛皮鼓声,而一入腊月,十里八村的鼓手们便忙活开了。五人一伙,八人一组,鼓、锣、钹、镲、铙……所有的锣鼓家什儿无论新旧,全都派上了用场。那热烈,那奔放,那派头,那种拼尽全身力气倾吐出自己一年的悲忧欢畅的劲头儿,别提有多威风了,直听得男女老少半夜里睡下了还觉得心房里咚咚作响。也难怪呀!乡下人的乐趣本来就少,一年不就才碰上一回腊月天么!

锣鼓队在自己村里敲遍了大街小胡同还觉得没有过足瘾,便十里八里地挨村表演。锣鼓队一来,你看吧,队后头跟着看热闹的那些小孩子呀,你就是天大的本事也数不过来。我永远忘不了骑在三伯的脖子上,小脸儿冻得通红通红的,挤在人缝里去看锣鼓队的场面。在踩高跷的人前面,锣鼓队起了开道的作用。一身虎皮猎人打扮的鼓手们,在一位步伐稳健的大爷的指挥下,要急有急,要慢有慢,风风火火,不时赢得一阵阵老少爷儿们的喝彩声:“好哇!再来一次哪!”

打锣鼓的越发来劲儿了。三伯有时会挤到挥令旗的大爷面前说:“五爷,身子骨儿硬朗着哪!三侄儿给您捧场来了!给俺来一段《天门阵》好不好?”五爷一捋白胡子,说声:“行啊!你看好了!”

话音未落,令旗向上一指,于是,锣鼓上下翻飞,烟尘升腾不息……

锣鼓队三两天出来一次,直把我们这些小孩子们都看疯了,而大人们却在忙活着筹集东西,准备做“腊八粥”了。腊八粥,当然是腊月初八才能吃的,得有八样东西。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年年的腊八粥总是用大米、小米、红枣、豇豆、栗子、花生、豌豆和干薯丝合在一起煮成的。腊八粥吃起来那个香甜呀,没法说了。

篇6:腊八节作文

我早就听说腊八蒜好吃,所以决定自己试一试。不但可以学会泡腊八蒜,还可以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岂不是一举两得?

腊八那天,我把七、八头蒜剥好,洗干净,哇,这些白生生的蒜瓣儿有的像个小驼背,弯着腰,躬着背;有的像个孕妇,挺着大肚子;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娇小可爱;有的像久别的朋友,两个紧紧拥抱在一起。我把它们放在一个纸盒里,再放到暖气片上烘干。然后,把蒜瓣儿装进一个玻璃瓶,倒进我最喜欢的、最让我陶醉的――界中米醋。最后,将瓶盖拧紧,密封好,就ok了。

转眼间,新春佳节便到了。大年初一早晨,我拿出泡蒜的瓶子,透过玻璃往里“偷窥”,蒜变成绿色的了,浅浅的,看上去十分好看。我打开瓶子的盖儿,一股蒜香扑鼻而来,我满怀希望地用筷子夹出一瓣儿蒜,咬一小口,稍稍有点辣,嚼一嚼,脆脆的,香甜可口。再仔细品尝一下,辣中有点酸,还带点微微的甜,后味无穷。蒜瓣儿的里面颜色更绿,像一块美丽的绿宝石。妈妈打趣说:“你往这蒜瓣儿上扎个洞,穿上线,戴到脖子上可以当玉坠儿啦!”

没想到我第一次泡腊八蒜就泡得这么好,这腊八蒜呀,让爸爸赞不绝口,让妈妈爱不释口,真是“有蒜能使我推磨”,就连平时讨厌吃蒜的我也喜欢上了吃腊八蒜。

对了,为什么腊八蒜会变成绿的呢?上网一查,原来,低温是大蒜变绿的重要条件,醋起到了催化作用,低温和醋使大蒜产生了蒜绿素,所以大蒜就变绿了。哦,原来腊八蒜也有这么大的学问哩。

“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和七宝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

相传中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是传自印度。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见到众生受尽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复不满神权(婆罗门)的统治,因而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这一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释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和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当日吃粥作为纪念,故“腊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地佛寺的浴佛会、诵经等仪式,也都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称“腊八粥”。

寺院并将腊八粥赠送门徒及善信分享,此后,腊八节吃腊八粥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

篇7:腊八节作文

时间可过得真快,想去年的腊八,我还呆在学校里筹备考试呢,呵呵。

今天又到腊八节,可惜好多每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晕头转向如我的人是记不清这部分日子的。一早起来,母亲高压锅做了小米粥,煮了鸡蛋。看到考试吧社区首页有关于腊八的来历,教做腊八粥之类的帖子,这才恍然,原来是腊八啊。

我非常喜欢喝腊八粥。妈妈用红枣、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绿豆、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过去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并无需在腊八,平时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妈妈有没时间,有没心情。每当妈妈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快乐的帮妈妈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量凑着八种材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非常的麻烦非常热闹的事。

今天又到腊八节,我期望大伙都可以过一个开心的腊八节。

篇8:腊八节作文

腊八节由来已久,为国内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有关腊八节的故事,民间也有多种,传闻毕竟是传闻,其中也不乏感人的故事,下面就来看看最容易见到的两种有关腊八节的故事。

腊八节的故事一: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苦苦修行多年一无所获,一直追逐饥饿折磨,在12月初八这一天,释迦牟尼终于再也支持不住,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一位善良有牧羊女从路边经过时发现了他,并用大米、栗等做成的粥给释迦牟尼吃,将他救活,一碗小小的粥米让饥饿中的释迦牟尼感觉神清气爽,感觉是世间美味。后来释迦牟尼潜心修行,终于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腊八节由些而来。

腊八节的故事二: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穷,只好去给财主放牛,有一天却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后食用,感觉很香甜,而这一天正好是腊八初八。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还时常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和腊八节吃粥的风俗。

篇9:腊八节作文

时间可过得真快,想去年的腊八,我还呆在学校里准备考试呢,呵呵。

今天又到腊八节,可惜好多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晕头转向如我的人是记不清这些日子的。一早起来,我用高压锅做了小米粥,煮了鸡蛋,这才跑到网上,这也算一种统筹安排时间的方法吧,做饭上网两不误。看到考试吧社区首页有关于腊八的来历,教做腊八粥之类的帖子,这才恍然,原来是腊八啊。

曾经,我也很喜欢喝腊八粥。母亲用红枣、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绿豆、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并不需要在腊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母亲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母亲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母亲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今天又到腊八节,我希望所以的人都能够过一个快乐的腊八节

不知道是听谁说的,腊八这天采来的映山红花(就是野生的杜鹃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这天一定盛开。那个时候,也没有卖鲜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开的鲜花也不错!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在郊区……

不知道是听谁说的,腊八这天采来的映山红花(就是野生的杜鹃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这天一定盛开。那个时候,也没有卖鲜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开的鲜花也不错!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在郊区的东山上,踩着没膝的积,登山爬砬子去采那些干枝的映山红。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小丫头,也是够龙性的了,干脆就没想到,山上会出现什么野牲口,会随时有坠崖的危险。由于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后,每个人都湿了半截裤腿子,被风打过,冻得硬梆梆的,当然也免不了被家里人责怪。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瓶子的花啊,开得那叫欢实呢?我也终于有了一些成就感,家里人也为这盛开的鲜花感到节日的喜庆。

还记得在同学家吃过一种绿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腻菜肴时,用它做辅餐,那是相当得味。同学的妈妈说:腊八这天,把剥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里浸泡,到了春节时,大蒜就变成了翠绿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腊八蒜。名字好听,也很喜庆。从那以后,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多了这道菜,当然也是我的杰作。

小时候经历过的事物,永远地留在记忆的深处。这欢乐的腊八,这的童年记忆,如今都远远的离去,只是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还让我酸酸地想起。

篇10: 腊八节作文

传统习俗的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任时尚天花乱坠,节该来来,该过过。曾经任性的以为,传统的东西,都是蒙昧的,愚蠢的。于是,以宏大的理由,天堂般的梦想,破旧立新,有形的全扫到垃圾堆,无形的传统文化却韧劲十足,不管怎么贬低和蔑视,还是润物无声的常在。就算扫到垃圾堆,把那些古代精美的建筑毁掉了,也只不过竖起来一片片的真的垃圾堆。中国的城市就像小时候小孩子拓泥模过家家,千城一面,让人以为是移民城市,就连以往古代建筑多多的城市,除了毁于战火的,文革破四旧“狂欢”掉的,就是以改革建设的名义给拆掉了。这最后的拆迁,比古代盗墓贼厉害,直接把中国的城市特色给毁灭的连痕迹也不剩了。最后剩下的也许老天爷看着不怎么过瘾,接连的着火,成片的烧毁,这也算另一种形式的天谴。

总书记提出:“保护古建筑利于城市个性。”话音刚落,部分城市就眼看着要掀起复古建设的热潮,不知道这水泥钢筋的现代建筑工艺,只会拆古典建筑,以砸毁祖宗遗物为时尚的同志哥们儿,怎么赶这时髦。就算有本事,用水泥涂抹出样子来,还是古代建筑吗?会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中国的管理者、市政当局基本是拿城市当作公司来经营的,农地变商地,大大的盈利一次,建成房子,税收一次,也许吃顺了嘴,眼看着用地挣钱的风声紧了,想出来一个房产税,这生意敢情上算,空手套白狼的折腾老百姓手里的俩钱。

中国现在缺的不是钱,不是物,缺的是德行,更缺修养,当然最缺的是文化。没有文化忒可怕,就连抗日剧,都是塑造的农村二流子形象当家。当家主事没文化,只有钱权,城市就好不了。就像大同那个烂尾仿古建筑群一样,可以肯定这初衷不是弘扬传统文化,而是奔着旅游挣钱去的,所以这古建筑建起来,非古更非今,代价巨大,收效甚微。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母体,想要割掉文化的脐带,这个民族也就成了孤魂野鬼。想想犹太人几千年后重回耶路撒冷,如果没有传统信仰,文化维系,哪里去寻根?更遑论建国,成为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虽然后代子孙想着法的造改,但总算一流相传,时到今日,文化的血脉还存在着。

腊八节喝腊八粥,想起小时候那些关于腊八节的故事,以及乡村俗语,很真实的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脉里流淌。是不是到了反思一下文化建设的时候了?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以及文明遗存了?

篇11:腊八节作文

大凡北方人都爱喝粥,炒上三两个菜,熬上一锅粥,再吃些镘头、花卷、大饼之类的主食,这样的一顿饭,对刚从外面出差的人来说,最是能找到家的感觉。

说到粥,便不能不提药粥。春夏秋冬,季节变幻,人的身体也会随着天气变化而有所不适,你尽可随着时光流转去吃各种时令粥。

春季阳气生发,万物萌生,你可以今天吃红枣粥,明天吃首乌粥,后天吃山药粥,再后天吃萝卜粳米粥,只要你不嫌麻烦;炎炎夏日,暑热闷湿,用梨、冬瓜、丝瓜、西瓜皮、薏苡仁等做粥,自会让你食欲大增,暑气尽消;秋季燥邪侵袭,在煮粥时,适当加入梨、萝卜、粟子、芝麻等药食,起到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功效;冬季么,还有点远呢,你先备下些枸杞、龙眼、胡桃便是了。当然,吃粥还是不加带味的中药为妙,假如天天吃饭如吃药,还不如等病了将罪集中起来受几天,好在上面提到的入粥皆好吃,你尽可敞开胃吃。

鲜花也可入粥。南方多梅花,不妨将梅花花瓣与粳米同煮,保你神清气爽;三月桃花烂漫,五月月季吐香,六月百合盛开,七月荷花亭亭,九月菊花清丽,当是入食的好时节,或晒干研末,或切开成条,加蜂蜜或白糖与米同煮,那味道,嬉,不说了。一年吃下来,四大美女看见你也要学阿拉伯女子,拿块布遮面了。

有专门卖粥的,名曰粥屋。简单干净,种类达十多种。放着音乐,一碗粥,一份小咸菜,经济又爽口。

以前天天盼着腊八。上大学时一到那天如果不早起,便吃不上饭。如果赶巧在家,妈妈会早早起来熬,那香味,让贪睡的我会一咕噜爬起来。现在为人母了,虽常有早上来不及做,去外面吃的举动,但到那天,可是一定要早起做腊八粥的。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呵,吃了这么多年的腊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腊八吃粥的习惯是改不掉的。昨晚睡前本是想着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点半,忽然醒来想起忘泡了,赶紧起来洗豆下锅,又眯了会,然后洗漱,炒菜。我这一锅粥,放了小米、大米、薏米、绿豆、莲子、红枣、麦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来种,还没打开锅,那香味已经溢满了我的小屋。

清晨,因了这粥香而愈发迷人了。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妈妈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妈妈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妈妈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妈妈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妈妈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篇12:腊八节作文

20世纪的成都平原,既未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也没有“暖冬”一说。只要进入“三九”,川西坝子尽管没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胜景,结结实实的寒冷却叫人神清气爽。

那时我在一个名叫“新繁”的小县城上小学,学校与东湖公园仅一墙之隔,学生在课间操也能溜进东湖公园玩一会儿。只有30亩大小的东湖,为唐朝西川节度使、著名宰相李德裕开凿。我国现在仅存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新繁东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处为山西XX县绛守居园池);“宋莲”则指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安石的父亲任新繁县令时,曾以东湖并蒂莲为祥瑞大事,写长诗《东湖瑞莲歌》以资纪念。

精巧玲珑的东湖,景物美得叫人心醉。纪念古代先贤的“怀李堂”、“三贤堂”和“四费祠”,掩映在大片古柏贞楠中,荷塘曲水环护20多处楼台亭阁,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还有许多楹联匾额,常让初识字的我平添思古幽情。最让我喜爱的,是“三贤堂”的那副楹联:“何物荐馨香,西蜀繁田,东湖清水;前贤有遗爱,唐封翠柏,宋咏红莲”。记得大哥曾用朗诵诗歌的语调对我解释那副楹联――什么事物的芬芳比祭祀焚香更为悠长?只有川西繁江的沃土和东湖的清澈流水;唐代圣贤留下的苍翠古柏和宋代诗人吟咏过的`红莲芙蕖,都是先哲留给我的深厚仁爱呀!

东湖是我和三弟儿时最爱玩儿的所在。初春时节,我在城墙根一带摘“狗蒂芽”(有清热解毒等药用价值的野菜),还有一种鲜红色的野草果叫“蛇苞果”,据说那是蛇的最爱,我总要狠下决心,才能拒绝它那水灵灵红艳艳的诱惑。盛夏之中,桤木树林是我捉蝉子和“牵牛郎”的胜地,慈竹林则是我捉“笋壳虫”和“丁丁猫”(蜻蜓)的好去处。到了深秋,我跳到干涸的荷塘里,几乎不费力气就能挖菱角和莲藕。

即便进入隆冬,顽童眼中的东湖也是绝佳去处。一个阴霾弥漫的下午,天冷得出奇,坐在教室里百无聊赖的我朝窗外望去,只见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不一会儿,操场旁那株高大铁树的墨绿色针状叶子上就积满白雪,看上去格外赏心悦目。放学铃声还在耳畔萦绕,我已叫上三弟,一边背诵新学的课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边拉着他奋力朝东湖跑。

东湖城墙上,几大片盛开的腊梅被积雪压弯了枝头,那雪松软而洁净,伸出舌头尖舔而食之,冷丝丝、甜丝丝,差不多堪与街头艺人卖的棉花糖媲美,却又胜在多出几分馥郁。我采集腊梅上的积雪打雪仗,弄得满身都散发着腊梅沁人心脾的幽香,眼见天色已晚,这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未进家门,老远就闻到一股诱人的喷香――有腊肉的醇香、蔬菜的清香、干果的脆香,还有若干莫可言状的馨香。来不及放下书包就直奔厨房灶头,揭开锅盖,只见一大锅五颜六色的稀饭。问及外婆此为何物,答曰“腊八稀饭”。再问“何为腊八”?外婆再答“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接下来的“佛成道节”等语我则完全听不明白。

且不管“腊七饭”、“腊八饭”,只要可口就是好饭――好像有点儿“英雄不问来路”的意思。待到晚饭时,对吃喝问题一贯喜欢刨根问底的我再度提出质疑,外婆讲的那些话我仍然一头雾水。让人喜出望

外的是,平素严厉有余和蔼不足的父亲居然给了答案:“腊八”古称“腊日”。早在先秦,人就在“腊八”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云云。咦,一碗稀饭竟然有如此久远的来历和神奇作用,想不肃然起敬也难啊。

以吃喝为载体缅怀先人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事情,倘若套用it业内人士的术语,就是“程序运行正常”。可是,怎么也没料到,今年我煮“腊八稀饭”的既定程序,却因笔记本电脑莫名其妙染上“熊猫烧香”病毒而毁损殆尽。忙完重装操作系统、安装新买正版杀毒软件等烦心事儿,“腊九”也要按“腊八”来过。至于将“腊八粥”刷新为“腊八饭”,不是颠覆传统,不为另类炫酷,不想显摆厨艺,只因自己立志“把日子过成厨子”嘛――糯米、大米以及红豆洗净、分别煮至半熟沥起;腊肉、火腿肠、四季豆、胡萝卜、猕猴桃、红杏果脯、大枣、花生仁、核桃仁均切颗粒,铁锅烧热调和油烧熟,先炒红豆等辅料,再以米饭均匀覆盖,扣上锅盖小火焖之,一刻钟就成。

外婆当年做的“腊八稀饭”,一直是我私人食谱中的一个难以消解的块垒,一种值得永远珍藏的情愫。每年开始“数九”,我都会在潜意识里默默期待“腊八”的到来。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好吃”德行所致,还是味觉记忆使然,抑或生活原本就是一个圆,圆周的起点其实也是终点?

思来想去,似乎豁然开朗――生命其实是一个过程。即便走到那个“终点”,人生也应该该像江河那样激扬奔流,绝对不能冻结为冰山,在上面刻下“孤独”、 “冷寂”、“漠然”等字样。何况长路上总会有关注的目光、友好的笑靥、温暖的双手和亲切的语言,引导我一直向前行;何况镌刻在心灵深处的亲情、爱情、友情,早已谱就明媚的乐曲――那是一首无字咏叹调,只要在心底低吟浅唱着它,我就会依然寄情于初春菜花、仲夏芙蕖、深秋桂蕊,还有那隆冬傲然开放的腊梅。

篇13:作文:腊八节

1、陕西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肃腊八节的习俗。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宁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4、江浙腊八节的习俗。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腊八节吃什么

1、腊八节的`食物:腊八粥。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2、腊八节的食物:腊八蒜。紫皮蒜1000克,米醋500克,白糖400克。选用一干净盛具,作为泡腊八蒜的容器;选好大蒜,去皮洗净,晾干,先泡入醋内,再加入白糖,拌匀,置于10度~15度的条件下,泡制10天即成。

篇14:作文:腊八节

1、腊八节的介绍。腊八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在那一天,老百姓就会吃腊八粥等传统的食品来庆祝,这种习俗在我过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人们会到比较有名的庙宇拜神,以驱邪避鬼,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2、腊八节的历史由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篇15:腊八节作文

元宵节的汤圆让人吃出喜庆的味道,端午节的粽子让人吃出怀念的味道,中秋节的月饼和除夕的年夜饭,让人吃出团圆的味道,而腊八节的腊八粥,则让人吃出温暖的滋味和亲情的味道。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又到了过腊八节的日子。温香绵软的腊八粥,端一碗在手,香喷喷、热乎乎、暖洋洋,一锅浓情腊八粥,与家人团圆,品味那深情的传统节日气息。

小时候,我最难忘的是奶奶熬的腊八粥。看着奶奶准备各种食材,有大米、红米、糯米、黄豆,加上芋头,再放上红砂糖,我就像她的“小尾巴”跟前跟后,问这问那,“奶奶这是什么?”“我的孙儿,是黄豆啊!”奶奶一遍说着一遍用勺在锅里搅着。“奶奶这又是什么?”“乖孙儿,是红糖啊!”“哇!食物的种类可真多!”“对呀!”奶奶不紧不慢地遍搅遍说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围着奶奶,嘴里也一遍一遍重复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呼吸着从锅里飘散出的腊八粥,香软、甜糯、绵滑,那美味是我童年时光里最温暖的记忆。

我稍长大些时,成了妈妈为我们熬腊八粥。前一天晚上妈妈就把做粥的各种食材准备齐全,大米、糯米、玉米、莲子、黄豆、花生米、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泡着,一早就起床熬粥。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渐渐地溢满在家里的各个角落,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地慢慢喝、细细品。妈妈慈爱地、笑盈盈地看着我,我童年腊八节就是在腊八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的记忆中,每顿饭第一碗妈妈总是先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爸爸和我。这一年的腊八节,原本爸爸说好和我们一起过的,但临时工作有安排不能按时回家了,听到后,妈妈先是一愣,脸色暗淡了,随后立马又调整自己的情绪,安顿我和奶奶吃饭、休息。我都睡了,朦朦胧胧中闻到了香甜的腊八粥味。我推开门,朝亮着灯的地方看去,餐桌旁,爸爸正端着碗一口一口喝着粥,“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啊!”“没事,这么晚了,你也要早点休息!辛苦你了!”是啊,我的爸爸工作很忙,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妈妈有了白发,皱纹爬上了额头,走路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轻快。

今天,妈妈依然还在为家里熬着腊八粥,热气腾腾、香气飘绕,浓香浓香的,细细品味,慢慢回味,今天的甜蜜,明天的希望,蕴藏着多少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温暖的滋味和亲情的味道在房间里四散开来,缓缓地飘向窗外,飘向远方。

【腊八味儿】

明儿就是腊八,传统农历上清清楚楚记着一笔,从明儿始,就真的开始过年了。

从深冬清晨天边淡淡的青白色,映在初开白梅还带着浅霜的瓣尖儿上时,腊八儿笑意盈盈地溜进每家每户,趁着当家的老爷子眯着眼睛坐在灶前打盹儿,盘着手舒服地听着砂锅里小火慢炖的腊八粥欢快地“咕嘟咕嘟”响时,调皮的腊八姑娘悄悄一挥手,冬枣儿莲子儿软烂,黑米白米炸开了花儿,红豆扁豆香糯可口。混着冰糖温暖而清淡的甜意,氤氲在湿软的白雾中,袅袅腾起。倏的,老爷子微微一趔,惊得睁开眼睛,仔细一瞧砂锅盖子,已经左右摇晃地在锅肚儿上跳舞,“咕嘟咕嘟”唱得更加欢快了。老爷子忙颤颤巍巍站起来,伸出皲黑的手,平日里的破抹布也忘了垫,徒手一把掀开锅盖,猛地白雾朦胧了眼睛,涌入鼻中,老爷子别过头猛咳嗽了几声,再回头看锅中炖的正好儿的腊八粥,拿着大木勺搅了几搅,翻了几翻,笑意便漾在嘴角、眼角、额头深深浅浅的皱纹里了。

“今年的腊八儿有着落喽!”说罢老爷子又捋捋花白的胡子,盖上了灶火。一转身,从阳台上抱来了已经撂在那儿了一年的老坛,仔细地擦干净,细细地,一滴不漏的倒了白醋,一瞬间小阳台清冷的凉水似的空气升腾起醋的醇香。老爷子将昨日晚上熬夜剥好的一搪瓷碗的雪白蒜瓣儿一股脑儿倒进去,再细细封好坛子,重新置回墙隅间,静等年三十儿的“腊八蒜“开坛。待一切都忙好了后,老爷子一碗一碗将粥盛好,摆在桌席间,开了餐厅暖黄色的灯光。凉菜、酱菜、熏肉、还有一碗碗色美鲜香的腊八粥。

腊八儿的一天匆匆而过。

晚间,老爷子领着小孙女,走到阳台上,拉来两把躺椅,舒舒服服地蜷在柔软的垫子里,浅浅淡淡地望着窗外被霓虹灯染得光怪陆离混沌颜色的夜晚天空。已经晚间八点过半了,这日的晚上和平日并无两样,形形色色的人们都扮演了这条街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西装男举着电话,粗鲁地朝电话那头的客户喊着写什么;打扮的再正式不过的白领低着头,踩着高跟鞋,“啪嗒、啪嗒”的匆匆前行,手里捏着一份密密麻麻的资料,还时不时瞅两眼腕上的表;三三两两的高中生在车站下站着,手里捧着手机,页面不是在近些天火爆的游戏的对局界面上,就是在QQ、微信等即时聊天系统界面上停留,时不时的提示音也显得苍白而机械化;道路的转角会滞留些个年轻人,脸上带着微醺的醉意,和好友坐在长椅上看天空,聊八卦。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腊八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节日。老爷子没转头,只是开口,带了一丝无可听闻的叹息:“爷爷小时候啊,村子里过腊八儿,家家户户都出门庆祝,庆五谷丰登,拜岳飞,演社火,说书,五花八门的看都看不完……那时候,我们村兴吃腊八面,不喝粥的……”

馋嘴的小孙女睁着一双亮亮的眼睛,脆生生的打断道:“爷,腊八面是啥?好吃不?好吃不?”“好吃呢!”“啥味儿呀?”“拿新磨得小麦揉好面,切成丁的土豆、萝卜、豆腐、黄豆做成臊子,浇在面上,再淋一勺肉臊子,三两下一搅,用搪瓷大碗盛着,味道可香着呐!”“那爷你啥时候也给我做呗,我也想尝尝,就定在明年腊八儿,好不好?”“哎——,爷不行,爷老了,没那精力、也没那手艺。我们村那腊八面做的最好的是老李家的媳妇,三年前去了,也就再没人做出来那味儿了……”。老爷子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下去,又恹恹地打起小盹儿来,“呼噜呼噜”,很浓重的呼吸声。这一年的腊八,也就算是过完了呦。

……

腊八,不知道怎的就逐渐在人们的脑海里渐渐谈去了身影,不见腊八粥摆在桌席之间,不见阳台角隅里泡的瓶瓶罐罐的腊八蒜。看着眼前的台历,忽的想起自己还是个小小丫头时,家里过腊八的情形,便忙找到厨房里那个忙上忙下的身影,提醒道:“爷,明儿是腊八节,可别忘了呦。”

【喝一碗腊八粥暖了家】

腊八节,俗称“腊八”,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昨天夜里,我们接上了从新加坡飞回来过年的姐姐。正巧赶上今天是“腊八”,姥姥打算亲自给我们熬腊八粥呢!说到这腊八粥,你可能不知道,有“三宝”。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就在这一锅粥里——米、豆、果。米是指各种的米,都是指各样的豆,还有大大小小的果仁,熬在一起才叫腊八粥。姥姥前一天晚上,就把要用的红豆、绿豆、芸豆、莲子泡上了。

下一步,该淘米了。

这腊八粥用的米可叫多种多样。黑米、红米、大米、薏米、糯米……姥姥叫我和姐姐一起去淘米。在水底下,大大小小的米粒在手中搓洗,又有一种小时候的感觉——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做腊八粥,我总是喜欢抓各式各样的米出来玩。淘完米,我还正准备把用料放进电饭锅,姥姥却说用老方法、普通锅,熬着才会香。于是我们便用大锅熬。唰——米粒与豆子跃入大锅,碰撞出清脆的唰唰声。加水、放米,就只见一同倒在锅里的豆子和米,有的沉了底,有的还对我们依依不舍,使出全身力气向上游。我盖上盖子,他们就好似心灰意冷,沉了下去,但可不知,许久之后,会变得更惹人喜欢。接下来,就把舞台交给火,让时间创造艺术吧。定好闹钟,进入等待的时间里,姥姥给我们讲了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内,一尊挺着大肚子、笑嘻嘻,身背红布袋的佛像,人们叫他布袋和尚,传说他就是‘腊八粥’的创始人。很久以前,他来到苏州西园,每天在斋堂打杂,发现有食物被抛落,都要捡起来放入布袋,三年他收集了许许多多粮食。那一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的日子,西园举行大典。管钱粮的和尚上大殿念经,忘了开仓取米。布袋和尚无米可做饭,就把收集起来的各种粮食拿出来煮了粥。快到中午了,管钱粮的和尚想起忘了开仓取米,知道闯了大祸,难免戒尺加身。当他急忙跑到伙房时,只见大锅小锅都热气腾腾,掀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尝味道真不错,这时他才舒了口气。”

讲着讲着,突然一股糊味儿传来。“呀坏了事!火没关小!”姥姥大喊一声就往厨房赶。还好发现的及时,只糊了一点点,没殃及蒸锅粥。姥姥翻了翻粥,盖上盖子,换成文火,重新定上了时。及时地补救完,姥姥又回来接着讲:

“在开斋的时候,他给大小和尚讲了个故事:‘今天是腊月初八,大家都知道是佛祖得道的日子,佛祖成道之前,为寻求真谛,云游名山大川。一天他来到印度的尼连河畔,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见了,将自己的午餐喂给佛祖吃。牧羊女的午餐是用各种谷物混合做成的粥,叫八宝粥。佛祖吃了粥,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突然悟道成佛。’这八宝粥,今天我也给诸位师傅准备了,请师傅们用斋。当家法师赞扬他一番。这赞扬就成了佛门的规矩,这样一年年地延续下来。因为这粥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吃的,俗家人叫它‘腊八粥’。

“吱吱——”,闹钟仿佛也听得入迷,又猛地想起自己的任务,时间一到,就叮铃铃地叫了起来,家里人都想厨房围去。姥姥做了“揭秘人”的活儿,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面而来,势气汹涌。再细细闻,就能闻出“精致”二字。什么叫粥的最高境界——米不离水,米水不分家。舀上一勺,细细品味,酸酸甜甜,味道极好!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开头节日,想必,一定会有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新年的!这就是家里的节日,就像做一碗腊八粥,需要人们,用心细细的加温!

篇16:浅谈腊八节作文

浅谈腊八节作文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据史料记载,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欢度腊八节作文500字腊八节习俗作文1000字腊八节民风作文素材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从唐宋一直流传至今。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之所以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是因为:“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现在还有争抢老喜殇供品的习俗。

我小时候是人民公社大集体时代,记得每到腊八节,母亲就会提前买一点大米,再掺些自种的谷子经脱粒成小米,加上自产的花生、红豇豆、绿豆、豌豆等煮成粥,出锅时搅拌一点白糖,吃起来清香甜软,非常可口。由于兄弟姊妹多,在那个温饱不及的年代,换了口味,人人顿觉味蕾大开,就像抢食吃的一窝小猪,一顿吃了一大碗还不满足,还要吃第二碗,个个吃得直翻肚(过饱)才算罢休。每到这时,母亲总是最后一个端碗,锅里剩余了她吃一点,假如不剩余,她会说,我吃过的多,不浅这一口。因为我是老大,读小学一年级时语文课本上就有“孔融让梨 ”的故事教育了我,后来,每当看到腊八粥做少了,我也会向母亲学习,只吃一碗,让弟弟妹妹们吃个饱。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是酸酸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明天就是腊八节了,中国民间传统最热闹最隆重的春节又要来临了。“吃了腊八饭,来把年货办”,这是我们豫南老家流传的一句老话。

按时间推算,腊八和除夕只相距22天,若是农历小月,只有29天,那相距又少了一天,在这20天出头的日子里,我的家乡过去人们都准备哪些年货呢?在我的记忆里,大人们主要在吃、穿、用、祭祀等方面做准备。首先是“吃”。家家户户都要买肉做祭祀的刀头,年夜饭吃饺子,年后待客:或杀年猪、宰鸡鸭宰牛羊,或捉鱼虾起鱼塘,因为图个吉利“年年有余(鱼)”嘛!还要蒸白馍、包包子、炸油条麻花、出油锅,过年都要大油大肉,美美地饱餐几顿,上上膘。其次是“穿”。大人孩子都要添新衣,戴新帽,过年总得有件像样的衣裳,特别是孩子,要打扮得花枝招展才有新年新气象,还要有多少不等的压岁钱,希冀快快长大。再之是“用”。从锅碗瓢勺炊具餐具到油盐酱醋调味调料,从针头线脑缝衣织布到烟酒糖块瓜子文具家具,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庆贺用的对联门楣门钱窗花,凡平时没有的该添的都要添,不仅是使用方便,也是装门面给节后的亲朋好友看。最后是“祭祀”。先买香蜡纸炮阴币果蔬等祭祀用品,再于“小年”扫灶祭灶神、摆上供品,焚香敬蜡,顶礼膜拜,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除夕”“春节”祭天公地公神祭祖先,要磕头作揖,口中念念有词,每一样事都必须虔虔诚诚,马虎不得,每一日都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日程满满,约定成俗,真可谓是“忙过年”啊!而最高兴的还是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不但有肉有白馍吃,还有新衣穿,更有家长和亲戚给的压岁钱!

现在过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已赋予了新的意义,大部分人不再信神鬼信迷信,只是利用这一习俗来实现天南地北阖家团聚、亲朋好友见面相会、增加亲情友情乡情之目的,但是,尊老爱幼、孝老敬贤、乐善好施、福荫乡里的传统美德还是要弘扬传承、发扬光大的。在庆贺方面加重了砝码,在吃喝方面有所淡化,在祭祀方面弱化了许多,在生活工作快节奏、经济比较富足的今天,过年早已失去了物质享受的意义,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早已不复存在了,更多的是增加了精神需求和精神享受的层面,追求的是高层次的节日生活,腊八节也是一样。

当然,过年还是从过腊八节开始,人们通过吃腊八粥这一传统习俗,更多的是寄予新春愉快、阖家欢乐、身心健康、来年幸福之厚望,正如一首诗所云:“清香一碗诱人粥,腊八品尝全五谷,祈福来年都健康,风调雨顺全家福”!

小学生作文-《谁吃谁》

Flash5.0和画图作文550字

贵州苗族春节习俗

《过年》优秀作文1000字

暑假趣事-五年级叙事作文650字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650字

六年级数学北师版下册教学计划

小升初语文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写过年的作文1000字

我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我的腊八节作文650字
《我的腊八节作文65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的腊八节作文650字(共16篇)】相关文章:

庆祝元旦作文700字2022-05-22

过年的作文1000字2023-04-09

除夕春节期间事600字作文2022-08-14

介绍一种风俗作文600字2024-04-04

辛丑牛年留甬过年-过年的作文1000字_作文1000字2023-08-11

东北春节作文400字2023-03-06

我们家的三种温度作文800字2022-09-03

庆祝元旦小学作文2022-05-07

3月8日妇女节作文100字2023-02-16

腊八情怀随笔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