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技巧总结(共17篇)由网友“让世界更美好”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辩论赛技巧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辩论赛总结技巧
(一).知己知彼
辩论是一种针锋相对的交战,知己知彼就在这种舌战中显得很重要,知己,使之对于己方的理论自我诘难,反复推敲,以求严谨缜密,万无一失。立论的诘难与推敲,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论点检查;二是论据检查;三是论证方法的检查。只有通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反复检查,确信己方“战旗”鲜亮,充足,“战术”精巧,方能在辩论中充满自信。这就是知己。
知彼及了解对方。辩论中的观察,说到底是辩论双方对于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判断与捕捉。其方法如下:
1.投石问路。是指先提出一两个问题作为试探,探明虚实,才能定出主攻方向。这往往是用于情况不明的时候。
2.捕捉战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往往会通过其举止神态及习惯性动作,流露出他内心的活动。比如双手揉搓这种动作显示思考紧张,颤抖的语言显示慌乱等等。在辩论中要善于抓住这些细节判断对方情绪,捕捉战机,或打乱对方思绪,或层层进逼,这就是所谓的“强势打法”。但这是用于己方队员有相当经验或准备相当充分而对方实力与己方相差悬殊的情况,否则一般而言,在对手与己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是很难抓到这种战机的。
3.缓和气氛。辩论决非争吵,更非斗嘴。因此双方都有责任调节气氛,是辩论在心平气和的条件下进行。若观察到对方情绪激动,就要设法用语言调节,使气氛平缓;若发现对方怒形于色,应考虑以幽默轻松予以调节。无论对方是否做出反应,至少己方不能被对方情绪影响,或跟随其负面情绪。经管学院对于辨风的强调向来以儒雅为主,保持风度,这是一个良好的传统,应该要延续下去。
(二).举事证理
事实胜于雄辩,摆事实讲道理,应该说是辩论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举例对己方进行论证,也可以具实力反驳对方进行驳论。动用举事例的逻辑技巧,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举事例越具有典型性,说服力越强。二是要对所举事例进行深入分析,不是光把它摆出来就够的,因为评判或是观众在场上听取发言的短时间内,都没有时间思考你举出的事例对论证你方观点有何用处,只有靠辩手自己揭发和阐明事例与道理间的必然联系,是举例与证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摆事例,讲道理的`作用。
(三).以退为攻
具体做法是:先行一句虚假肯定,稍作停顿后,立刻是实行逻辑性转折,完成攻击。这种方法的要求比较高,因为逻辑向部分的转折是最重要的部分,要直捣对方要害,令对手措手不及。例如: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是个出身贵族家庭的外交官,在一次会议上,英国工党一外交官发难说:“您是贵族出身,而我家祖祖辈辈是矿工,我们俩究竟谁更能代表工人阶级呢?”莫冷静的回答:“你说得不错,但我们俩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四).以牙还牙
就是在辩论之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者接过对方的话题,将其与己方思路接轨,在行进中偷梁换柱,走向对方观点的反面,完成反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体现对方讲歪理或不讲理的情况。比如要反驳某人自以为清高目中无人的言论:只有羊啊、猪啊才是成群结队的,狮子老虎都是独来独往的。可以这样说:狮子老虎固然是独来独往的,蛤蟆、蜘蛛又何尝不是独来独往的呢?!
(五).演绎辩论
就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逻辑方法。由于前提必然蕴含结论,因此只要前提是真的,结论也必然是真的。在演绎推理中,最常用的是“三段论”,这是一种必然性推理,所以是一种很有力的辩论方法。
(六).二难逼进
就是用两难推理与辩论中。他是由假言判断和宣言判断作前提构成的推理。之所以称为二难,是因为它能使对方陷入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境地,是极有力的辩论工具。
(七).以类相推
类推即逻辑学中的类比,它是在辩论是列出一个对象,与对方提出的对象相比较,再由这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色,可以显示出辩手论证性与机智性,
例如:一位牧师向一位美国黑人领袖提出诘难:“先生有志于黑人解放,非洲黑人多,何不去非洲?”黑人领袖反驳道:“阁下既有志于灵魂解放,地狱灵魂多,何不下地狱?”
(八).归谬反驳
在逻辑学中叫做归谬法,即从对方观点出发,引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题虚假。这种方法堪称逻辑学上的“显微镜”。
篇2:辩论赛总结技巧
辩论是语言的互动,所以必然要表现为语言的竞技。虽然语言技巧是辩论形式方面的因素,但它直接影响着内容表达,体现着辩者对辩论内容的表达能力,所以具备并不断提高语言技巧,也是争取辩论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排比增势
排比句能使内容严谨整齐,气势流畅贯通,感情深厚饱满。
(二).逐条反驳
辩论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方从主观需求出发,运用种种似是而非的辩论术来为自己的言行辩护。对此可以运用针锋相对的方法,将其逐条进行反驳。但是如果失去这种针对性,辩论就丧失了具体性,就达不到征服对方的目的。但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要不然“就直指对方,将其彻底撕碎”,如果没有这种信心,那么就不要冒险走这条路线,把精力放在“建立己方立论的铜墙铁壁”上。
(三).比喻说理
在辩论中如果能恰当的运用比喻说理,则能化难为易,很快为观众评为接受。
(四).仿词套句
是指根据现有的词句形式仿造出临时性新词,将幽默诙谐寄寓于庄重认真的局势、语气之中,进而达到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获奚落嘲讽对手的目的。例如在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初赛关于《温饱是否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的辩论中,正方复旦大学代表队在进行自由辩论时的辩词有如下一段:
姜丰:荀子早就说过“争则乱,乱则穷。”所以我们走向温饱的过程中,更要谈道德,否则不就是越走越穷,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温饱呢?
蒋昌建:对方认为贫困向温饱的追求过程中可以不谈道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理论,就是:天下大乱,才能达到天下大饱。(观众笑)
严嘉: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不是“争则乱,乱则穷”,而是“争则乱,乱则饱”了。(观众笑)
这里复旦大学队的几位辩手使用的就是仿词套句法,作为四辩的蒋昌建和作为三辩的严嘉分别根据现有的词句“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和“争则乱,乱则穷”,临时仿造出“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饱”和“争则乱,乱则穷”。这种机敏过人的反唇相讥,其辩论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诱敌就范
当本方已经发现对方的谎言或破绽,可以不急于戳穿,故意设问诱其重申肯定,然后再予以揭露,使其有口难改,例如:在“艾滋病时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的比赛中,在自由辩论阶段,有这样一段辩词:
反方:我倒想请对方辩友回答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
正方:今年的口号是“更要加强预防”,怎么预防呢?要用医学方法预防啊!
反方:错了!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对方辩友连这个基本问题都不知道,怪不得辩其艾滋病问题来还是不紧不慢的。
在这里,一个平平常常的诱饵,能产生不平常的效果,本方可以以漫不经心的方式提出一个看似并不重要的问题,一旦对方入圈套,迅速发起攻势解释对方言行的矛盾,便能使其俯首认输。
再看一则生活中的例子。一天弟弟从外地进了一批货,告其兄次日凌晨两点进站接,但哥哥贪睡误点,没去接,致使弟弟一人费力把货物运回,见面后,哥哥谎称去过车站但没见到人。
弟:昨晚那趟车晚点了,你知道吗?
哥:当然知道。
弟:当时到站是两点半还是三点?
哥:大概是两点半吧!
弟:算了吧,昨晚列车正点到达,到站时间是凌晨一点五十九分。
这种方法也可以叫做“迂回包抄”的方法,由远及近的进攻方式一般很少遇到反抗,较易达到目的。
篇3:辩论赛技巧
辩论赛技巧十条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
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篇4:辩论赛经典技巧
辩论赛经典实用技巧
1、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
2、自我展示方面力求创新,展现队伍的整体性
3、环节的发掘。
比如说对于剩余时间的安排。
4、辩位安排:
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对整场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人。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一是听,听对方的破绽,在总结陈词中要大说特说,二是补,对我方的失误做必要的补充,三是临场要察颜观色,四是要有精彩的结尾语来打动评委
5、脱稿,只有脱稿时的语言才有感染力,顺势而上、随感而发。
辩论赛准备的纸条一般用法:<1>记录现场的东西;〈2〉纪录较长的引用案例;〈3〉纪录引用数据)备充分
6、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
辩论赛的输赢不是仅看个人表现的好坏。它也是对辩手默契的考验。
7、辩论技巧
1)、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看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恰当而又丰富的肢体语言更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2)、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高潮。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给观众和评委的思考时间也相对减少了,例如:对方辩友显然已经跑题了。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了呢?等经典常用语要时常用上。+
3).避免队内在场上的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否定性的提示,一提示就表示你否定他
4). 注意抓重点抓内容: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它看的还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5).避免硬伤
1、形式硬伤,包括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等;
2、观点硬伤,千万避免绝对化。
3.注意礼貌问题: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4、注意规则问题(尤其新手)。
8、内容要破题立论。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辩题。
9、攻辩应对的技巧
1).求新。新要新在观点上不能是逻辑上的新,因为求新既要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又要让观众容易接受,逻辑上的新不容易让人在短时间上接受
2).对于对手抛出的问题,可以相互的推,没必要用一个绝对的答案回答
3).任何观点对双方都是有用的,看你如何运用
4).抓对方的漏洞要抓准!不能主观的去猜测对方
5).举例子有学问。要举哪些例子,怎样举才有攻击性
6).准备要充分!!!
要认真听取对方辩手的发言抓住其漏洞,不要死缠着一个问题不放,不要完全去攻对方的话题,主要要让对方对自己的话题无话可说。如果你提出一个问题,对方答不上来转化话题,他们分数就很快下去了。有一个细节就是你们要有礼貌,不要大吵大闹。记得向观众和评委以及对方辩手问好!非常敏锐的找出对方一辩陈词的漏洞给予直接打击影响其后全队的发挥.要直观的将其逻辑体系漏洞进行的归谬及反证,使其无法依照一辩陈词展开后续铺陈,防止对手在陈词中偷换辩题混淆概念 将之引导到对己方有利的交锋点上来。
篇5:辩论赛常用技巧
最新辩论赛常用技巧
辩论的方法和技巧
一、辩论的原则
1.正确对待辩论的胜负
在BBS论坛上辩论没有胜负之分,因为辩论的话题本身往往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结果,所谓决定辩论胜负的不是双方谁掌握了或者坚持了真理,而是看谁能够在理论上自圆其说,能够表现出高超的辩论技巧、风趣幽默的语言、令人尊重的个人魅力、更有人气,
大家在辩论时,应该时时牢记自己上网的目的:“释放生活压力,抒发个人情怀,交结天下朋友,享受轻松人生”,因而,没有必要进行恶意的攻击和谩骂,这才是BBS论坛辩论的真正意义。最后取得胜利的必然是大家。
2.尊重辩论对手的人格
如果当辩论的结果明显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要采用种种诡辩的手法进行辩论。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往往演变成双方的谩骂和攻击,甚至对对方进行人格的蔑视乃至否定。如果你不尊重对方的人格,自然也往往会受到对方对你人格的攻击。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
3.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
由于辩论双方是为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在辩,往往明知道自己的观点不对,也不愿意认输,在辩论中进行某种诡辩是很正常的,但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所谓的胡搅蛮缠就是:当对方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时,自己却不看对方的文章,分析对方的观点,继续把自己所“理解”的观点强加到对方的身上,对别人进行无目标的攻击。
二、参加辩论要注意知识的积累 要取得辩论的胜利,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意。
1.要认真地去阅读对方的文章及相关资料,
从理论上去分析主题的内容,避免辩词的庸俗化、贫乏化,使辩辞在理论上和知识上丰富。绝对避免使用庸俗不堪的实例和趣味低劣的噱头进行辩论,或者以感情取代理论,故作姿态煽动性地赢取斑油们的同情或喝彩。
2.要注意日常综合知识的积累。论坛上辩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要注意日常各个方面知识的积累。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所谓言不达词,词不达意。知识好比一座金字塔,不了解宽泛的知识背景,只对本专业知识了解较多或者比较丰富,想在论坛上的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
三、辩论的技巧 知识积累是重要的,但是不懂得辩论技巧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辩论的技巧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击中要害
俗话说的好,打蛇要打在三寸,就是说只有抓住了要点,攻击才能见效。论坛上的辩论,要在阅读完对方的文章,看清对方的观点后,要抓住对方观点中的要害问题,一攻到底,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要害问题,才能给打蛇打在三寸上。
必要时要使用“避实就虚”的方法。当对方的问题或观点自己无法回答,不要勉强去回答,那样不但会失面子,甚至可能导致辩论的全盘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同时要合理地“避虚就实”、“避轻就重”,既要善于在关键的问题上攻击对方,保护自己。又要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
2.利用矛盾,扩大矛盾
由于论坛上辩论双方往往有许多斑油组成,在辩论过程中出现观点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辩论中,也往往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扩大对方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自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之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篇6:辩论赛技巧
1.时间控制:
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 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控制驳论的的比例:
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控制驳论的的比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 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语言通俗化口语化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
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概念的模糊和清晰:
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概念的模糊和清晰这似乎和第3 点有点矛盾,但第3 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煽情:
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篇7:辩论赛技巧
辩论本来是一种探求真理的手段。在古代欧亚大陆,那些雄辩家几乎都是名噪一时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火花直接闪现在他们的唇枪舌剑中,几乎不必思考什么战术,一切似乎是信手拈来,自然而然。 但是,现在辩论成了比赛,它的目的不再是说服对手或者把某种信念传诸天下,而是争胜,为了取得胜利,有些辩论队甚至采取了下九流的手段,这里我不举例了,总之,这些手段不属于战术范畴。 那么什么才是辩论赛的战术呢?它是能够在许多不同的辩论赛中应用的具有同样效果的技巧方法,当然,首先是不能违反规则。这些战术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辩论赛固有的特点,那就是评委对辩题没有深入的了解,不可能要求评委象辩手们一样去分析辩题,查找资料,这种情况在校内还好一点,多次充当评委的老师对辩论本身还有所了解,而在校际比赛中,许多社会贤达在坐上评判席前,甚至不知辩论为何物,往往是那边热闹就评那边赢。所以,很多根本不能说明论点,哗众取宠的东西也成为战术的一部分,在这方面,复旦大学带了一个头。 作为一个有着两年多辩龄,居然已经可以卖卖老的辩论队员,这篇文章我早就想动笔了,可是惯有的惰性使我每每难以提起兴趣,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激发过我创作冲动的素材,也开始渐渐遗忘了,终于痛下决心给管院辩坛后来者留下点东西,希望有所裨益,但顺便奉劝一句,如想靠此从庸手成为高手,除非奇迹出现。 规范发言的战术 规范发言是一场辩论赛的基础,没有规范发言,自由辩论无从展开,辩手的演讲水平、形象风度也能在规范发言中得以充分体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本方的逻辑说清楚,使本方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 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在我看过的几十场辩论赛中,只有两人能做到,而且也纯属运气,所以不必强求。 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 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 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 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 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 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 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 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 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 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一.配合
1. 划分战场 在我的印象中,南京大学是这种战术的首创者。基本的作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 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 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 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 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 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 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 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 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 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
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一题中 反:对方同学刚才还说法治能消除腐败的根源,可现在又说法治对腐败的根源——贪欲只是遏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正:对方同学怎么忘了腐败还有一个根源;不受制约的权力。法治能消除的,正是不受制约的权力这个根源。 当时我持正方立场,原来准备的立论是法治既能消除贪欲,又能消除不受制约的权力,但由于准备仓促,场上我方一辩明确说出法治对贪欲只是遏制,我只好在场上临时作了调整,于是对方又转到另外的问题上去了。 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 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二. 逻辑战术(这类战术多牵涉形式逻辑)
5. 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一题 反:……对方同学认为是病就是医学问题,那么我请问,相思病是看内科还是看外科啊? 正:相思病也要看心理医生…… 这就是第一类回答,有一定难度,但效果甚佳 例:“抓住老鼠的猫才是好猫”一题 正:如果一只猫长得可爱,但是不会抓老鼠,而另外一只猫长得很丑,却是抓老鼠能手,对方同学你会挑哪一只呢? 反:两只我都要,一只用来观赏,一只用来抓老鼠……这是第二类回答,让对方无法攻到实处。
6. 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正:千千万万人得爱滋病就是社会问题吗?千千万万人还得心脏病呢,这也是社会问题吗? 反:一个人打喷嚏不是社会问题,难道我们全场人都打一个喷嚏还不是社会问题吗? 正:对方同学还是没有听清楚我说的,难道千千万万人得心脏病也是社会问题吗? 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治疗一个爱滋病人要多少钱? 看得出反方有左右支绌之感,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 反:心脏病会传染吗?心脏病和同性恋有关吗? 传染和同性恋都是爱滋病具有的特征,而类比物心脏病则无此特征,所以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 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复旦大学在“人性本善”一题中曾经设置过一个循环论证(实战中他们抽到的是“人性本恶”),基本立论是:人有人性和 ,人所以有善行,是因为有人性,人所以有恶行,是因为有 。 现在我假设一段自由辩论: 正:泰丽莎修女的善行,英国小男孩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不是人性的光辉吗? 反:但是我们也看到二次世界大战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而巴尔干半岛现在仍然战火熊熊,面对人类这些恶行,对方同学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正:当我们谈起这些恶行时,总是说“ 大发”,又怎么能让人性来承受这不白之冤呢? 其实正方为了论证人性是善的,他的论据是:恶的都是 。这是一种典型的循环论证,对付的办法是直接予以揭破。 反:恶的就是 ,善的就是人性,所以人性是善的,对方同学这不是在循环论证吗?…… 如果循环论证能设置得比较隐蔽,对方是无法攻破的,值得在立论中采用。
8. 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 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 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 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 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 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 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 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 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 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 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 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篇8:辩论赛技巧
辩论赛技巧精华
辩论本来是一种探求真理的手段。在古代欧亚大陆,那些雄辩家几乎都是名噪一时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火花直接闪现在他们的唇枪舌剑中,几乎不必思考什么战术,一切似乎是信手拈来,自然而然。但是,现在辩论成了比赛,它的目的不再是说服对手或者把某种信念传诸天下,而是争胜,为了取得胜利,有些辩论队甚至采取了下九流的手段,这里我不举例了,总之,这些手段不属于战术范畴。那么什么才是辩论赛的战术呢?它是能够在许多不同的辩论赛中应用的具有同样效果的技巧方法,当然,首先是不能违反规则。这些战术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辩论赛固有的特点,那就是评委对辩题没有深入的了解,不可能要求评委象辩手们一样去分析辩题,查找资料,这种情况在校内还好一点,多次充当评委的老师对辩论本身还有所了解,而在校际比赛中,许多社会贤达在坐上评判席前,甚至不知辩论为何物,往往是那边热闹就评那边赢。所以,很多根本不能说明论点,哗众取宠的东西也成为战术的一部分,在这方面,复旦大学带了一个头。作为一个有着两年多辩龄,居然已经可以卖卖老的辩论队员,这篇文章我早就想动笔了,可是惯有的惰性使我每每难以提起兴趣,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激发过我创作冲动的素材,也开始渐渐遗忘了,终于痛下决心给管院辩坛后来者留下点东西,希望有所裨益,但顺便奉劝一句,如想靠此从庸手成为高手,除非奇迹出现。规范发言的战术 规范发言是一场辩论赛的基础,没有规范发言,自由辩论无从展开,辩手的演讲水平、形象风度也能在规范发言中得以充分体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本方的逻辑说清楚,使本方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 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在我看过的几十场辩论赛中,只有两人能做到,而且也纯属运气,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 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 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
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 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 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 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 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 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篇9:辩论赛技巧
辩论本来是一种探求真理的手段。在古代欧亚大陆,那些雄辩家几乎都是名噪一时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火花直接闪现在他们的唇枪舌剑中,几乎不必思考什么战术,一切似乎是信手拈来,自然而然。 但是,现在辩论成了比赛,它的目的不再是说服对手或者把某种信念传诸天下,而是争胜,为了取得胜利,有些辩论队甚至采取了下九流的手段,这里我不举例了,总之,这些手段不属于战术范畴。 那么什么才是辩论赛的战术呢?它是能够在许多不同的辩论赛中应用的具有同样效果的技巧方法,当然,首先是不能违反规则。这些战术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辩论赛固有的特点,那就是评委对辩题没有深入的了解,不可能要求评委象辩手们一样去分析辩题,查找资料,这种情况在校内还好一点,多次充当评委的老师对辩论本身还有所了解,而在校际比赛中,许多社会贤达在坐上评判席前,甚至不知辩论为何物,往往是那边热闹就评那边赢。所以,很多根本不能说明论点,哗众取宠的东西也成为战术的一部分,在这方面,复旦大学带了一个头。 作为一个有着两年多辩龄,居然已经可以卖卖老的辩论队员,这篇文章我早就想动笔了,可是惯有的惰性使我每每难以提起兴趣,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激发过我创作冲动的素材,也开始渐渐遗忘了,终于痛下决心给管院辩坛后来者留下点东西,希望有所裨益,但顺便奉劝一句,如想靠此从庸手成为高手,除非奇迹出现。 规范发言的战术 规范发言是一场辩论赛的基础,没有规范发言,自由辩论无从展开,辩手的演讲水平、形象风度也能在规范发言中得以充分体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本方的逻辑说清楚,使本方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 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在我看过的几十场辩论赛中,只有两人能做到,而且也纯属运气,所以不必强求。 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 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 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 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 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 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 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 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 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 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一.配合
1. 划分战场 在我的印象中,南京大学是这种战术的首创者。基本的作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 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 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 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 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 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 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 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 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 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一题中 反:对方同学刚才还说法治能消除腐败的根源,可现在又说法治对腐败的根源——贪欲只是遏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正:对方同学怎么忘了腐败还有一个根源;不受制约的权力。法治能消除的,正是不受制约的权力这个根源。 当时我持正方立场,原来准备的立论是法治既能消除贪欲,又能消除不受制约的权力,但由于准备仓促,场上我方一辩明确说出法治对贪欲只是遏制,我只好在场上临时作了调整,于是对方又转到另外的问题上去了。 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 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二. 逻辑战术(这类战术多牵涉形式逻辑)
5. 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一题 反:……对方同学认为是病就是医学问题,那么我请问,相思病是看内科还是看外科啊? 正:相思病也要看心理医生…… 这就是第一类回答,有一定难度,但效果甚佳 例:“抓住老鼠的猫才是好猫”一题 正:如果一只猫长得可爱,但是不会抓老鼠,而另外一只猫长得很丑,却是抓老鼠能手,对方同学你会挑哪一只呢? 反:两只我都要,一只用来观赏,一只用来抓老鼠……这是第二类回答,让对方无法攻到实处。
6. 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正:千千万万人得爱滋病就是社会问题吗?千千万万人还得心脏病呢,这也是社会问题吗? 反:一个人打喷嚏不是社会问题,难道我们全场人都打一个喷嚏还不是社会问题吗? 正:对方同学还是没有听清楚我说的,难道千千万万人得心脏病也是社会问题吗? 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治疗一个爱滋病人要多少钱? 看得出反方有左右支绌之感,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 反:心脏病会传染吗?心脏病和同性恋有关吗? 传染和同性恋都是爱滋病具有的特征,而类比物心脏病则无此特征,所以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 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复旦大学在“人性本善”一题中曾经设置过一个循环论证(实战中他们抽到的是“人性本恶”),基本立论是:人有人性和 ,人所以有善行,是因为有人性,人所以有恶行,是因为有 。 现在我假设一段自由辩论: 正:泰丽莎修女的善行,英国小男孩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不是人性的光辉吗? 反:但是我们也看到二次世界大战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而巴尔干半岛现在仍然战火熊熊,面对人类这些恶行,对方同学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正:当我们谈起这些恶行时,总是说“ 大发”,又怎么能让人性来承受这不白之冤呢? 其实正方为了论证人性是善的,他的论据是:恶的都是 。这是一种典型的循环论证,对付的办法是直接予以揭破,
反:恶的就是 ,善的就是人性,所以人性是善的,对方同学这不是在循环论证吗?…… 如果循环论证能设置得比较隐蔽,对方是无法攻破的,值得在立论中采用。
8. 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 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 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 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 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 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 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 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 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 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 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 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三. 转换提问权
12. 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 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 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 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 我不赞成复旦大学说的,只在回答能引起轰动效应时才回答,否则就抛出事先准备的东西。除非在双方差距太大时,复旦大学这种观点才有几分道理,否则会给评委留下心虚的印象。 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 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正:对方已说明,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但我想问对方,教育是用什么教育?是不是用医学的方法来教育呢? 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请问对方,你们判断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的标准是什么? 正:今天晚上的辩题我想对方已经有所误解了,你们已经忽视了你们所应该辩的爱滋病不是医学问题…… 划线部分就是过渡句,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 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正:请问,孟德斯鸠关于法治的两套标准是什么? 反:还是让我们回到中国的现实来吧…… 这里反方暗含讽刺对方教条主义。 又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正:请问对方同学,吸一支烟能缩短人的多少寿命? 反:一条烟多少钱?一条命多少钱? 正方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证明一支烟只能缩短几秒钟人的寿命(假材料),反方的回击是讽刺正方脱离现实。 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四.小技巧
14. 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 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 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 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 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 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 (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 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 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 (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 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 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 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 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 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五.用时
19. 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 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 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
延伸阅读:辩论赛主持词开场白
各位领导、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观看丰县首届“信泰证券”杯会计职业道德知识辩论赛决赛现场,本次大赛由丰县县委宣传部、丰县财政局、丰县广播电视局、共青团丰县委员会、丰县会计学会联合主办,由南京信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丰县服务部协办。
经过紧张的初赛和半决赛,现在还剩下我们四支代表队,将要在这里进行争夺三、四名和冠亚军的决赛,相信经过选手的充分准备,各代表队和辩手会给大家一个精彩的展现,本次比赛分为两场,第一场是卫生系统代表队和委派会计代表队进行争夺第三名的比赛;第二场是财政局机关代表队和镇财政代表队进行争夺冠军的决赛。
比赛开始前,首先我宣布会场纪律和比赛规则:
篇10: 辩论赛技巧
一、辩论赛中就应注意的问题
1.正方一辩的发言时光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但是,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光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光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能够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明白就应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驳论就应注意的问题是: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就应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光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能够只立论。
3.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状况,而那里指的却是特殊状况。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一样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超多的纠缠。能够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光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我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资料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就应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期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务必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但是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持续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二、辩论战术
1.划分战场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结论:仍然能够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我控制提问的时机。
2。两次发言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我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这种战术的目的是持续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相互保护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状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就应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光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能够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十分不利,一般不要采用。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反:在相当长一段时光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立刻实现……那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必须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先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④对于明显的口误,能够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场上要持续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我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就应避免。
5。破除双难境地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取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6。破类比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带给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能够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8。归谬及对付方法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例:“法治能消除腐败”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正:过去没有消除,此刻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必须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①正本清源例:“法治能消除腐败”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
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样能混为一谈呢?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②顺水推舟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留意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我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能够这样说: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潜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带给了一个证明。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各执一词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我有利的一面。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反:此刻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此刻的问题是梧桐太少。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特殊状况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正:……对方同学怎样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状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反:如果不下水又怎样能学会游泳呢?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例:正:毛驴没有污染,但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决定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就应先注意这句决定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这种战术在许多状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一样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能够这样反驳。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这种战术要慎用。
12。回避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贴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a)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b)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c)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能够用,但痕迹过于明显。②以一句话作为过渡。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③暗含讽刺的回避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在大多数状况下都就应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能够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三、小技巧
14。运用假材料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超多材料,但是适宜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妙语脱困如果时光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状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就应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正:对方一向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感情》诗大概就得改成:“感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能够用),占了上风。那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正:当然如此。(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
必须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连续提问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那里的连续提问能够在事先准备好。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能够重复多次。(这种状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攻击对方过激行为在辩论中对对手要持续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能够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能够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对策有二: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19。合理用时自由辩论的时光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就应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必须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剩余时光对方发言时光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剩余,能够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状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光。最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期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注: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
四、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方,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能够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能够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此刻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能够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贴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取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取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取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状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十分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状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状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就应当立刻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之后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状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好处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理解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十分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见到如下状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状况。
从上方的例子中,我们能够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必须条件下也是务必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光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
其二,以慢施谋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那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应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光,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最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最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状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理解。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但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光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篇11: 辩论赛技巧
辩论赛技巧:辩论赛常用句子
第一部辩论赛常用句子
1、辩论赛常用万能语句
辩论赛上有很多常用的一些经典语录,能够用在双方争论的时候使用。
1。请对方辩友不要给我们这天的辩题加上一个定语,这天的辩题是……而不是……
2。对方辩友请不要将概念混淆。
3。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
4。世界如此奇妙,您却如此烦躁,不好……不好……
5。应对这样的真知灼见,对方辩友至今未能幡然醒悟,正好比雨过天晴却仍静坐茅庐听雨,不愿理解真理的光芒。
6。对方辩友不要回避问题,您所说的……与我们所讨论的题目离了不止万里
7。对方辩友以偏概全,用……例子来论证……实在是一叶障目,盲人摸象,没有意识到还有……
8。我对对方边摇头所提出的观点表示无法理解……这样荒谬的逻辑我们能理解吗?
9。为什么对方辩友一向不敢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闪闪烁烁是在犹豫么?还是你们的乱点根本无法应对如此之多的现实
10。总是拿着A状况下的B结果来跟我们C状况下的B结果来衔接,对方辩友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吗?
11。我们从刚才就一再强调,这天我们讨论的A状况下会如何,而对方辩友总是举B状况下的例子,是不是“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偷天换日呢?”
12。再华丽的语言也掩饰不了错误的言论,再动情的解释也遮蔽不了真理的光辉
13。对方辩友不要再逃避问题了,回到眼前的问题中
14。对方辩友搞错了……恰恰是反映了……
15。既然对方辩友不喜欢谈……那我们谈谈……
16。对方辩友一向回避这样的问题,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
17。对方讲的是……这一点我们并非反对,可问题是……
18。对方辩友既然说……就是……那么我就请问……你们怎样解释呢?
19。暂且不说……本身……再退一步……
20。请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
21。世界上不是缺少实践,只是缺少发现实践的眼睛
22。对方辩友一向是“坐飞机扔炸弹——空对空”讲来讲去,我方问了那么多遍,他们也没有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来。
23。对方辩友回答我方问题,向来不是“小巷里面抬竹竿——直来直去”,而是拐弯抹角
24。对方辩友总是人太懒,大学的全面教育要靠理论来抗,相爱总是太简单,实践但是太难,不懂理论的家庭可千万不要勉强哦
25。理论教我一首歌,但是只有实践告诉我,为什么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26。麻子上台——群众观点
27。猪八戒戴花——自觉其美
28。拽着胡子过马路——谦虚
29。老鼠跳到钢琴上——乱弹
30。正如对方辩友所说的,你们的论点只有在……状况下才能成立,而我们要看好这天我们讨论的是在……状况下的论点,对方辩友是不是有点含糊其辞?强词夺理呢?
31。按对方的逻辑是不是海马也是马,蜗牛也是牛呢?
32。请问对方辩友,一个苹果什么味道?去想还是去尝啊?
33。十分感谢对方辩友的“抛砖引玉”此刻我们陈述我方观点
34。多谢对方辩友对我方观点的支持,有你们的支持,相信我方陈述的观点会更容易让人了解
35。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呢?36。对方辩友带着跳槽眼睛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
37。对方辩友一再对我方问题避而不答,不知是否是默认了我方观点而又不好意思承认呢?
38。对方辩友十分狡猾,将……概念偷换成了……幸好我方独具慧眼……
39。我们一再重申,只有……才会……什么,而对方始终举不出正面例子来证明……总是拿……说是,难道在你们眼中,只有……才是……吗?
40。请对方辩友摘下玫瑰色的眼镜,看清这个现实的世界吧。
41。其他因素都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只有……是明明白白我的心。
42。多谢主席、评为、对方辩友大家好,听了刚才对方辩友的陈词,我们如沐春风,但是仔细推敲还是发现有基础疏漏值得我们商榷。
43。对反辩友不尊重字典的定义,是不是先给我们一个理由。
44。对方辩友的论述,我方实在是难以苟同。
45。同时我方还是要指出的是:就时光和理论两者的内在关系而言,如果在大学阶段以时光锻炼为重,理论学习则是水到渠成,必然会有所提高,但是如果更加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锻炼,理论呢学习必然会下降,因此,我们看到,如果能够更加注重实践锻炼,就能实现实践锻炼与理论学习比翼双飞。
46。对方辩友刚才的陈词无非是一张渔网,漏掉卓然不少。
47。对方辩友一厢情愿……
48。对方辩友对……视而不见。
49。对方辩友用你的基础性和必要性来等同于主要性是不是有点混淆辩题呢?
50。首先……其次……再次
51。多谢主席,对方辩友首先对我们的定义进行断章取义
2、辩论赛经典语句集锦
1。对方辩友是没有听见,还是没有听懂啊。
2。对方辩友不要急不要急,你看我还没急您先着急了……(用法:质询时“礼貌”地肆意打断对方)。
3。大家说我帅,其实错了,因为我是才貌双全……
4。某比赛回答质询时,我说:这个问题我方三辩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此时我方三辩还从未站起来发过一次言。涉及保密,来源不表。
5。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多元的~去年浙大启真杯新生辩论赛表演赛……
6。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说
7。我方之所以不回答对方辩友的问题是因为对方辩友一向没有回答我方的问题,如果对方辩友回答了我方的问题,我方自当回答对方辩友的问题。
8。对方辩友风度翩翩,偏颇之处在所难免。
9。对方辩友,您别紧张啊,这但是是一场很普通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锻炼啊,别发抖么,时光还有,十分长呢,慢慢提问,没事的,我会尽量按照您的思路回答的。
10。对方辩友你脑不脑残我不明白……
11。对方辩友,说到鸟我就想起,我以前就养过一只笨鸟,我十分厌恶它。因为它老是叽叽喳喳,说一些我听不懂又没有什么好处的话。对方辩友,我们此刻能够讨论一些有好处的话了吗?
12。某学长(在攻辩结把对方立论拆的差不多了之后):总的来说,对方辩友前提错误,总的来说,对方辩友标准错误,总的来说——对方同学立论错误!
3、辩论赛常用术语
1。请对方辩友不要给我们这天的辩题加上一个定语,这天的辩题是……而不是……
2。对方辩友请不要将概念混淆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
3。世界如此奇妙,您却如此烦躁,这样不好,不好。
4。应对这样的真知灼见,对方辩友至今未能幡然醒悟,正好比雨过天晴却仍静坐茅庐听雨,不愿理解真理的光芒。
5。对方辩友不要回避问题,您所说的……与我们所讨论的题目离了不止万里。
6。对方辩友以偏概全,用……例子来论证……实在是一叶障目,盲人摸象,没有意识到还有……
7。我对对方边摇头所提出的观点表示无法理解……这样荒谬的逻辑我们能理解吗?
8。为什么对方辩友一向不敢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闪闪烁烁是在犹豫么?还是你们根本无法应对如此之多的现实,总是拿着A状况下的B结果来跟我们C状况下的B结果来衔接,对方辩友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吗?
9。我们从刚才就一再强调,这天我们讨论的A状况下会如何,而对方辩友总是举B状况下的例子,是不是“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偷天换日呢?
10。再华丽的语言也掩饰不了错误的言论,再动情的解释也遮蔽不了真理的光辉,对方辩友不要再逃避问题了,回到眼前的问题中吧。
11。请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世界上不是缺少实践,只是缺少发现实践的眼睛。
12。对方辩友一向是“坐飞机扔炸弹——空对空”讲来讲去,我方问了那么多遍,他们也没有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来。对13。对方辩友回答我方问题,向来不是“小巷里面抬竹竿——直来直去”,而是拐弯抹角。
篇12: 辩论赛技巧
首先要明确进攻的目标。我方进攻的目的可归为以下几类:
1。为了置对方于死地;用于我方处于强势的时候。
2。为了扰乱对方阵线;常态目的。
3。为了消耗时光;用于我方处于弱势的时候。
4。为了争取评委与观众;这种类型的目的就应说是极为功利性的,一般我们都不提倡,尤其是作为个人打辩论赛的目的的话则更要避免!只有在特定状况下能够以其为目标。
发问手段:(主要是介绍攻击性发问)
1。针对某一明显错误可采用直言诘问,逼对方作答,不能回避;
2。连环提问,也就是常说的“连环套”,用这种提问方式的辩手要求要有很高的素质和应变潜力,因为即使场下讨论的再周密,假如对方在场上不按预先设定的范围作答就不能到达问题应有的攻击性,由此也可见,要使用这种问法,场下的充分讨论也是很重要的。
3。重复提问,就是当我方抓住了对方一个较大的漏洞或抓住其要害,而对方以回避应对时,能够用同样的语句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问,目的是将评委观众的注意力牵引到这个荒谬之处上来,但当我们到达这个目的以后就就应转移阵地,开辟新的战场,而不要继续在此问题上纠缠了,然而究竟到哪里才算是充分暴露完全就应抽身呢?这就需要队内场上的相互配合并由队内的一位核心人物来控制。
例如:在就辩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自由辩论阶段,反方一上来就抓住对方要害之点,提出问题:“善花如何结出恶果?”正方避而不答,故左右而言他,反方则揪住不放,四个辩手先后5次向正方发难,穷追不舍,逼正方回答,如此攻其一点,先发制人,压得对方喘但是气。有时为了提高重复效果,还要故意把次数点出来,如上例中反方说:“我第三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如何开出恶果呢?”“我向第四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是怎样开出恶果的?”“我倒想请问,你们开来开去善花如何开出恶果,第五次了啊!!”如此强调重问,渲染气氛,大大加深了评委和观众的印象,强化了本方优势,动摇了对方的立论大厦。
4。答而后问,在回答对方发问后,立即向对方提出问题,意在摆脱被动,争取主动。
以上几种发问方式如结合恰当,能够构成强大火力,攻势,威力。但正如上述复旦大学的例子,辩论讲求配合,努力构成进攻合力,也能够到达环环相扣,层层进逼的效果。
至于碰到了敌强我弱的状况,能够采用后发制人的方法,先守后攻,看准了再打,着力发现和捕捉对方立论的漏洞,论据中的不实之处,或者在对方肆意进攻时捕捉其言词中对己方有利的资料,到达为我所用的效果,甚至是转换话题,转变角度,从而促使战局转换。
比如,在辩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是靠法律还是主要是靠道德”的比赛中,正方香港中文大学的攻势很猛,当他们引用孔子语录“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且格。”以说明孔子是主张道德治世的观点,反方南京大学代表队一选手即应道:“孔子不也讲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危邦、乱邦都不去,你还指望道德吗?”反方另一名选手则风趣的说:“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你家被梁上君子光顾,你是立刻报警,还是坐等那个小偷良心发现?”
运用后发制人并不总是声色俱厉,言词铿锵面貌出现,有时绵里藏真,最后将王牌以暗示的方式摔出来,同样能够到达预期效果。
篇13: 辩论赛技巧
(一)。主动性防御。这时本方是有计划的实施防御战术,目的是确立强化观点,为进攻积蓄力量。因此应答的时候最重要要做到的是应答完满,包括不违背逻辑法则,慎用常理,防止语失。
如果运用得好的话,能够把防御作战与设置陷阱结合起来,比如,南京大学代表队与港大辩“儒家思想是否是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时,南大队有意将韩国和香港摆在一齐,先抛出韩国政府奉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问这贴合那一条儒家思想?正方答“体现了儒家重视国家、官府主导作用的思想”,反方立刻追问香港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问正方对此有作何解释,对方就陷入困境了。
在防御作战中,要注意不能总是消极地应答对方的问题,让对方牵着鼻子走,。有效的办法是依托自我的防线,少立多驳,答后必问,对对方展开短促突击,一方面能够使对方心理紧张,自乱阵脚,另一方面使对方疲于奔命,答复反驳,而无力攻击我方。
最后在主动防御战术中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恋战。如果明知对方不利,资料事实上不如对方,最好就是抓一把就走,能够积小胜为大胜。
(二)。仓促防御战术。由于本方难免会在战略谋划上失算,或在战术动作上失误,导致失利,在论敌的强大压力下,就不得不采取退守行动。
巩固底线。底线就是本方的立论,底线不保,整个理论体系就会崩溃,此时心理上不能过分紧张,斗志不能跨,不管出现多么恶劣的情形,都不能在底线问题上动摇退让,要反复从不一样角度说明本方观点和事实,又不使人有重复之感,这样就有利于稳住阵脚,等待或创造时机了。
化解攻势。事先场下讨论的时候就针对辩题准备几张“万能卡”。其资料往往是一些不争的事实,或是难以解释的矛盾,不管抹在任何一个部位都难以挑剔,这样就能够得到暂时喘息的机会,转危为安。
还有一招就是故意混淆视听。记得中山大学辩论队的黄磊师兄以前说过,不管对方的回答是否切中问题,都能够说:“对方辩友还是没有回答我方问题”;又如在“人性本善”的辩论中,正方说“我们就很担心人性本恶如果成立的话,那就但是是顺性而为,有什么需要惩罚的呢?”反方这时说:“对方辩友最后模糊了……”其实正方的思路是清楚的,而且具有较强的攻击力,反方故意这样说目的是强加于人,已在引导观众的看法,帮自我解脱困境。当然,这种方法最好少用,因为观众与评委的眼光始终是雪亮的。
篇14: 辩论赛技巧
辩论是语言的互动,所以必然要表现为语言的竞技。虽然语言技巧是辩论形式方面的因素,但它直接影响着资料表达,体现着辩者对辩论资料的表达潜力,所以具备并不断提高语言技巧,也是争取辩论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排比增势
排比句能使资料严谨整齐,气势流畅贯通,感情深厚饱满。
(二)。逐条反驳
辩论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状况,对方从主观需求出发,运用种种似是而非的辩论术来为自我的言行辩护。对此能够运用针锋相对的方法,将其逐条进行反驳。但是如果失去这种针对性,辩论就丧失了具体性,就达不到征服对方的目的。但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要注意:要不然“就直指对方,将其彻底撕碎”,如果没有这种信心,那么就不要冒险走这条路线,把精力放在“建立己方立论的铜墙铁壁”上。
(三)。比喻说理
在辩论中如果能恰当的运用比喻说理,则能化难为易,很快为观众评为理解。
(四)。仿词套句
是指根据现有的词句形式仿造出临时性新词,将幽默诙谐寄寓于庄重认真的局势、语气之中,进而到达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获奚落嘲讽对手的目的。例如在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初赛关于《温饱是否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的辩论中,正方复旦大学代表队在进行自由辩论时的辩词有如下一段:
姜丰:荀子早就说过“争则乱,乱则穷。”所以我们走向温饱的过程中,更要谈道德,否则不就是越走越穷,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温饱呢?
蒋昌建:对方认为贫困向温饱的追求过程中能够不谈道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理论,就是:天下大乱,才能到达天下大饱。(观众笑)
严嘉: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不是“争则乱,乱则穷”,而是“争则乱,乱则饱”了。(观众笑)
那里复旦大学队的几位辩手使用的就是仿词套句法,作为四辩的蒋昌建和作为三辩的严嘉分别根据现有的词句“天下大乱到达天下大治”和“争则乱,乱则穷”,临时仿造出“天下大乱到达天下大饱”和“争则乱,乱则穷”。这种机敏过人的反唇相讥,其辩论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诱敌就范
当本方已经发现对方的谎言或破绽,能够不急于戳穿,故意设问诱其重申肯定,然后再予以揭露,使其有口难改,例如:在“艾滋病时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的比赛中,在自由辩论阶段,有这样一段辩词:
反方:我倒想请对方辩友回答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
正方:今年的口号是“更要加强预防”,怎样预防呢?要用医学方法预防啊!
反方:错了!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对方辩友连这个基本问题都不明白,怪不得辩其艾滋病问题来还是不紧不慢的。
在那里,一个平平常常的诱饵,能产生不平常的效果,本方能够以漫不经心的方式提出一个看似并不重要的问题,一旦对方入圈套,迅速发起攻势解释对方言行的矛盾,便能使其俯首认输。
再看一则生活中的例子。一天弟弟从外地进了一批货,告其兄次日凌晨两点进站接,但哥哥贪睡误点,没去接,致使弟弟一人费力把货物运回,见面后,哥哥谎称去过车站但没见到人。
弟:昨晚那趟车晚点了,你明白吗?
哥:当然明白。
弟:当时到站是两点半还是三点?
哥:大概是两点半吧!
弟:算了吧,昨晚列车正点到达,到站时光是凌晨一点五十九分。
这种方法也能够叫做“迂回包抄”的方法,由远及近的进攻方式一般很少遇到反抗,较易到达目的。
篇15:辩论赛技巧
辩论赛经典实用辩论技巧,大家都知道,打辩论赛的时候好的技巧可以让你更好的发挥,赢得比赛,下面就来看看辩论赛技巧吧!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
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
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
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
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
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
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
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
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
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
5. 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
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
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
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
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篇16:辩论赛技巧
1.划分战场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
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
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
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 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
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 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
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
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
②别解。
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
4. 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
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5. 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
6. 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
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 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8. 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
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
9. 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
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
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 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
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
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
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
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
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
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12. 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 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 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 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
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
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
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
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
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
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
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14. 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
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
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 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
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
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
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
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
(笑声、掌声)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
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
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正:当然如此。
(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
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 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
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 (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
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
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
(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 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
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
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 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
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
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19. 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
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
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
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
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
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
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
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
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
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
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
篇17:辩论赛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
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
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
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
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
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
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
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
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
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
这是辩论的大忌。
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
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
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
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
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
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
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
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
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
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
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
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
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
“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
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
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
“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
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
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
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
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
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
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
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
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兵贵神速,“快”当然好。
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
“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 可制怒。
“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
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 辩论赛总结精选
★ 辩论赛教师总结
【辩论赛技巧总结(共17篇)】相关文章:
精彩的辩论赛作文600字2023-06-23
毕业论文资料方法与技巧2023-08-29
辩论赛总结2023-06-09
浅析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技巧的论文2023-11-20
法庭辩论意见范文2022-08-14
辩论赛三辩专业开场白2023-07-29
关于辩论赛的策划书怎么写2022-12-03
全国律师辩论赛三辩总结陈词2023-05-21
辩论赛如何立论2022-10-09
辩论赛策划书模板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