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集锦16篇)由网友“danghuan2009”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篇2:初中化学酸碱盐用途总结
浓盐酸 | 浓硫酸 | |
颜色、状态 |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
气味 | 有刺激性气味 | 无 |
特性 |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
用途 |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
篇3: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总结
一、化学用语
1、电离: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tips: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3、中考中常考:溶液为中性的盐——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为碱性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五、离子的检验
1、原理
H+(溶液中):1、石蕊、pH值试纸; 2、加入铁粉,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3、加入金属氧化物(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性碱不行),蓝色固体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5、加入碳酸钠或碳酸钙,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OH-(溶液中):1、酚酞、pH值试纸;2、可溶性Cu2+、Fe3+的盐溶液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Cu2+、Fe3+(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可溶性强碱(如氢氧化钠),有蓝色或红褐色沉淀产生。
【以下两种离子的检验,中考不要求,高中必知】
Cl - (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NH4+(在溶液中): 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微热溶液,若产生一种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固体):铵态氮肥的检验;取样品与熟石灰充分混合,研磨,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2、正确的操作:取样-溶解(样品为固体)-滴加-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六、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MnO2 、Fe3O4、Fe粉、C粉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七、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3、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4、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与熟石灰混合制成碱石灰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5、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用于检验水蒸气。
6、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
7、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八、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记中考常考反应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6)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
(7)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史上最牛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
(8)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9) 有关盐的其他反应
CaCO3高温====CaO+CO2↑;2NaHCO3△==== Na2CO3+ H2O+CO2↑;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
九、有关酸碱盐的反应伴随的实验现象的总结。
1、溶液变色;(如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2、固体(沉淀)溶解;(碳酸钙、难溶性碱、金属、金属氧化物溶于酸)
3、有气泡产生;(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4、产生沉淀;(溶液中,钙离子遇到碳酸根离子)
5、固体析出;(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6、溶液升温(金属镁与酸反应放热、生石灰遇水放热、中和反应放热)
篇4:初中化学酸碱盐用途总结
1、不稳定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H2CO3、H2SO3、HCIO、HNO3(浓)、H4SiO4、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硒酸(H2Se)、氢碲酸(H2Te)等。
(1)常温(或微热)易分解的酸:H2CO3、H2SO3、HNO3(浓)、H4SiO4等。
(2)见光易分解的酸:HCIO、HNO3(浓)。
(3)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的酸:H2S、HI、H2SO3、H2Se、H2Te等。
2、强氧化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NO3、稀HNO3、浓H2SO4、HCIO等,它们的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温下,浓H2SO4、浓HNO3能使Fe、AI等金属发生钝化。
(1)
能氧化大多数的金属单质(Au、Pt除外)。
(3)能氧化部分非金属单质(如S、C、P、I2等)。
3、强还原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HI、H2SO3、H2Se、H2Te、H3PO3、HBr、H3ASO3等。
4、易挥发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F、HCI、HBr、HI、浓HNO3等。
5、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等。
6、具有漂白性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CIO、H2SO3等。
7、具有强吸水性的酸
这种酸是浓H2SO4,浓H2SO4可作气体干燥剂。
8、具有脱水性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
9、能腐蚀玻璃的酸
这种酸是氢氟酸(HF)。
10、有剧毒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F、HPO3(偏磷酸)、HCN。
11、能溶解铂、金的酸
这种酸是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组成的混合物)。
12、不溶于水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iO3、H4SiO4,硬脂酸、软脂酸、油酸。
13、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HI、HBr、氨基酸等,H2S、HI、HBr遇强氧化性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氨基酸中存在碱性基团氨基(-NH2)。
14、遇氨气能冒白烟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盐酸、浓硝酸、醋酸等,即它们挥发出来的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固体)的缘故。
15、可用于制造炸药的酸
硝酸可用于制取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TNT)、硝酸纤维等烈性炸药。
16、能发生显色反应的酸
浓HNO3遇含苯环的蛋白质会显黄色;苯酚与FeCI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的物质。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酸
甲酸(HCOOH)能发生银镜反应。
18、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
无机含氧酸和有机羧酸。
19、与苯环能发生取代反应的酸
浓HNO3、浓H2SO4可发生此类反应。
20、能作催化剂的酸
浓、稀H2SO4、H3PO4、浓盐酸等,例如浓H2SO4可作硝化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等的催化剂,磷酸是乙烯水化法的催化剂,浓盐酸是制取酚醛树脂的催化剂等。
初中酸碱盐金属互相反应的化学式
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
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
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铜和硝酸汞溶液:Cu+Hg(NO3)2=Hg+Cu(NO3)2
氢气还原氧化铁:3H2+Fe2O3=△=2Fe+2H2O
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
复分解反应
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钾(草木灰)和盐酸:K2CO3+2HCl=2KCl+H2O+CO2↑
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
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H2SO4+2NaOH=Na2SO4+2H2O
硫酸与氯化钡溶液:H2SO4+BaCl2=BaSO4↓+2HCl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HCl+AgNO3=AgCl↓(白)+HNO3
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3NaOH+FeCl3=Fe(OH)3↓(红褐色)+3NaCl
碳酸钡和稀硝酸:BaCO3+2HNO3=Ba(NO3)2+CO2↑+H2O
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氯化钠和硝酸银:NaCl+AgNO3=AgCl↓+NaNO3
碳酸钠和石灰水:Na2CO3+Ca(OH)2=CaCO3↓+2NaOH
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Cl=AlCl3+3H2O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NH4NO3+NaOH=△=NaNO3+H2O+NH3↑
氢氧化铁和硫酸:2Fe(OH)3+3H2SO4=Fe2(SO4)3
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氧化铜和硫酸:CuO+H2SO4=CuSO4+H2O
篇5: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总结
1、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可简单的记为“酸入水,且慢慢,用力搅拌不停断,切忌不可水入酸”。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
2、使用氢氧化钠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镜,防止溶液溅到眼睛里。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质HCl氯化氢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吸收空气中的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4、根据化学式判断酸和碱
酸——化学式通式 HnR,R表示酸根离子,化学式特点为氢元素开头,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但注意H2O不是酸(属于氧化物),而CH3COOH醋酸,属于酸。
碱——化学式通式为 M(OH)n ,M表示金属元素,化学式特点为氢氧根离子结尾,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OH-和金属阳离子,但注意NH3·H2O(氨水),化学式不符合这一特点。
篇6: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总结
一、考查指示剂和溶液的酸碱性
小冬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活动中记录如下。根据下判断,不能做指示剂的是( )
解析: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在酸、碱和中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以颜色区别酸、碱和盐的溶液,A、C、D三个答案中均出现了不同的颜色,只有B是颜色没有改变,故选B
答案:B
二、考查盐酸与硫酸的特性
下列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减少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 D. 氯化钠
解析: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在敞口溶器中质量减小,氢氧化钠遇水潮解,而浓硫酸可以吸水,所以这两种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增加,氯化钠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不会改变,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B
三、考查酸的化学性质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反应后过滤,向溶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
C.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解析:由题意可知,向滤液中加入锌片,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故不溶物中不能含有铁粉。题中发生的反应有 Fe+H2SO4=FeSO4+H2↑,CuO + H2SO4=CuSO4 + H2O,Fe+CuSO4=FeSO4 + Cu,所以滤液中有H2SO4、FeSO4,可能还有CuSO4,不溶物中有Cu。
答案:A
四、考查碱的特性及用途
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解析:A、C、D中NaOH浓溶液与CO2气体反应都会产生较明显的现象,A中蛋被吞入瓶中,C中气球会鼓起,D中塑料瓶会变瘪,只有B中试管内液面在取下橡皮塞后会上升,但CO2能溶于水,CO2与水反应也会产生类似的实验现象,因而B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篇7:初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
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WwW.gEO2k.cOM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 “规矩” 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 )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
B、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产生气体,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 遇CO32-有气体,而NaOH 遇CO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2CO3或K2CO3鉴别。
E、观察可知:NH4+遇OH-产生氨气,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NaCl。
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
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
(4)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
(5)由于含有Cu2+、SO42-两种杂质离子,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
(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如: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断结果怎样?若“沉淀全不溶”推断结果又会怎样?……。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篇8:初中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四、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五、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酸碱盐性质之酸的通性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的PH<7
(3)跟(H)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 + 金属==盐 + 氢气
例:2HCl+Fe=FeCl2+H2↑
(4) 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 + 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盐反应
酸+碳酸盐==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例:H2SO4+BaCl2=2HCl+BaSO4↓
(6)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例:2HCl+Cu(OH)2=CuCl2+2H2O
篇9:初中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在各省市中考试卷的命题中,无不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考察作为重中之重。其题型之多变化之大,对于同学们来讲确有千头万绪、力不从心之感。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有关酸碱盐的复习,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助益。
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 “规矩” 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 )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
B、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产生气体,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 遇CO32-有气体,而NaOH 遇CO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2CO3或K2CO3鉴别。
E、观察可知:NH4+遇OH-产生氨气,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NaCl。
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
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
(4)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
(5)由于含有Cu2+、SO42-两种杂质离子,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
(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如: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断结果怎样?若“沉淀全不溶”推断结果又会怎样?……。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篇10:初中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1.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最常用)
(实验室制H2用的金属有Zn,Fe,Mg,Al,酸有稀H2SO4和稀HCl )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 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Al+ 3AgNO3 = Al(NO3)3 + 3Ag
(3)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4.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5.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6.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7.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中和反应)
8.盐酸和烧碱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9.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10.氢氧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1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实验室制CO2)
1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3.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14.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15.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CuSO4 + Ba(OH)2 = BaSO4↓+ Cu(OH)2↓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16.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17.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复分解反应必须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才能发生,且生成物的元素化合价不变。
+1价:HClO ;NaClO;Ca(ClO)2.
+5价:HClO3 ;KClO3.
+7价:HClO4 ;KClO4.
篇11:初中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八章中,存在着一些结果(结论)相同、原因有异的问题,现围绕酸、碱的有关知识,选取几例加以分析。
1.酸、碱溶液和金属都能导电。
分析:酸、碱溶液导电的原因是,酸、碱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其中酸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碱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金属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2.浓硫酸、浓盐酸敞口置于空气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分析:浓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之所以变小,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了溶液中溶剂量的增加;浓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之所以变小,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气体的挥发导致了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减少。
3.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生石灰放入水中,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分析: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属于溶解过程中的放热现象;生石灰与水接触放热,属于化学变化(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中的放热现象。
4.金属钠和镁放入稀盐酸中,都有氢气放出。
分析:金属钠放入稀盐酸中所放出的氢气,主要是由钠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名列第三的金属钠,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在常温下与水发生剧烈反应:2Na+2H2O==2NaOH+H2↑);镁放入稀盐酸中所产生的氢气,是镁和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
5.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假设两个反应都恰好完全发生)后,溶液的总质量都减少。
分析:根据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前一个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硫酸铜溶液的质量-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后一个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稀盐酸的质量+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虽然两个反应中溶液的总质量都减少,但原因不同,一个是因为反应中产生沉淀,一个是因为反应中放出气体.
篇12:初三化学酸碱和盐会考知识点总结
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此类题要会)解:3n+2×2n=5n+2x,则x=
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
i.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 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3) 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9、盐的性质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
②盐与酸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③盐与碱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④盐与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10、氧化物
① 定义: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 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② 性质 与水反应(碱可溶)
碱性氧化物大多数不溶于水中,除了Na2O、K2O、BaO、CaO外,Na2O+H2O=2NaOH,CuO+H2O=不反应。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溶于水(除了SiO2外)SO3+H2O=H2SO4,CO2+H2O=H2CO3,SiO2+H2O=不反应。
11、物质的检验
酸液(H+):只能用紫色石蕊试液 碱液(OH-):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均可。
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硫酸和SO42-:用BaCl2溶液和稀HNO3
区别Cl-和S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铵盐(NH4+):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2、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氢氯酸(俗名为盐酸)HCl 氯酸HClO3 氢硫酸H2S 硫酸H2SO4 硝酸HNO3 磷酸H3PO4 氧化钙CaO (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 消石灰)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磷酸氢二钠Na2HPO4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氯化钠NaCl(食盐) 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杂质而易潮解 尿素CO(NH2)2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 亚硫酸钠Na2SO3 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蓝矾、胆矾)磷酸二氢钙Ca(H2PO4)2 碳酸氢钠NaHCO3 硫酸氢钠NaHSO4 氨水NH3H2O(属于碱类)过磷酸钙是混合物
篇13:初三化学酸碱和盐会考知识点总结
1.紧扣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酸碱盐的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要看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础知识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而基础知识源于课本,近几年课本上的内容考的越来越多。例如:俗名、用途、性质等等。酸碱盐主要讲了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只要把基础知识记牢了,做题就会灵活运用。例如:
(20中考7)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A.小苏打B.熟石灰C.生石灰D.纯碱
分析:这道题就是直接考记忆的内容,考查俗名,要求知道几种重要物质的俗称,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因此选D。
(20中考14)下列物质质量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质量减小,选C。这就要求基础知识一定得记牢。
2.总结规律,加强理解记忆
酸碱盐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运用与综合。它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酸碱盐基本性质的讲解,总结出学习化学的规律,即通过对具体一个事物的研究,掌握规律,继而得出一类事物的性质。同学们觉得酸碱盐难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内容多,化学方程式多,性质多,不知道哪些物质能反应,怎么反应,觉得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容易记混。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总结规律,归类记忆。例如,写物质之间的反应方程式,先判断反应物的类别,根据酸碱盐的性质看能否反应,发生什么反应类型,根据化合价写出生成物化学式,就可以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牵涉的反应类型主要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判断依据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依据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溶解性表。这就要求熟练记忆几个知识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解性表。而关于有些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编成顺口溜去记。下面对酸碱盐部分知识点总结如下:
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溶解性表。
关于溶解性表我总结了记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易溶盐钾、钠、硝酸、铵,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其他大多都不溶。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e、Fe、Sn、Pt、(H)、Cu、Hg、Ag、Pb、Au
3.归纳题型,提高做题能力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费时间长却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和酸碱盐知识相关的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可以说判断反应型、物质制备型、物质推断型、除杂型、鉴别型、探究型、计算型,这些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掌握了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对付各种题型,提高应试能力。在题型归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借助有关练习,学会分析方法、掌握答题思路、体验答题要点。这样,我们手里才能真正拥有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因为化学的东西比较多,很多都是以记忆为主,所以需要勤记多练,并能够不断的把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总之,酸碱盐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是整个初中化学中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和进行必要的学习才能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做到成绩稳中有升,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轻松、更快乐!
篇14:初三化学《酸碱盐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酸碱盐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氧化物的性质: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K2O+H2O=2KOH
BaO+H2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H2O=H2CO3
SO2 +H2O=H2SO3
SO3 +H2O=H2SO4
27.盐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硫酸(H2SO4)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28.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盐酸(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盐)的不同方法:最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盐),无现象的是盐酸不可以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硫酸反应有硫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29.硝酸(HNO3 )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磷酸H3PO4
30.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化学式:NaOH)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可干燥H2、O2、N2、CO、NH3 、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CO2 +2NaOH=Na2CO3 +H2O
SO2 +2NaOH=Na2SO3+H2O
SO3 +2NaOH=Na2SO4 +H2O
②硫酸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 a.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6NaOH +Fe2(SO4)3=3Na2SO4 +2Fe(OH)3↓
b.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 CuSO4=Na2SO4 +Cu(OH)2↓
c.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方程式:2NaOH+MgSO4=Na2SO4 +Mg(OH)2↓
31.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 化学式Ca(OH)2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用途: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2 +Ca(OH)2=CaCO3↓ +H2O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32.常看见的盐
a.氯化钠(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AgNO3 =NaNO3 +AgCl↓
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结晶
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
b.碳酸钠(俗名:纯碱,Na2CO3 类别:盐, 不是碱)碳酸钠+酸→盐+H2O + CO2 ↑
例: Na2CO3 +2HNO3 =2NaNO3 +H2 O+CO2 ↑
2AgNO3 +Na2 CO3 =2NaNO3 +Ag2CO3 ↓
CaCl2 +Na2CO3 =2NaCl+CaCO3 ↓
BaCl2 +Na2CO3 =2NaCl+ BaCO3 ↓
③ Ca(OH)2 +Na2CO3 =2NaOH+CaCO3 ↓
c.硫酸铜(硫酸铜晶体俗名:蓝矾、胆矾)
①加热蓝色硫酸铜晶变为白色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CuSO4·5H2O=CuSO4 +5H2O
CuSO4 +5H2O= CuSO4·5H2O
硫酸铜溶液跟可溶性碱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物: CuSO4+2NaOH=Cu(OH)2↓+Na2SO4
置换反应Fe+CuSO4 =FeSO4 +Cu
Zn + CuSO4 =ZnSO4 + Cu
篇15: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都需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做题时与物质的性质又联系不上,即使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没有清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全凭做题经验套解习题。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识别物质类别,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体会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应用。
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案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
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
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发给学生复习课的学案,
展示教学情境一的内容:
将提供的物质按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
回忆所学的
酸碱盐知识,将
各物质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
复习物质分类,辨认物质所属类别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教学
情境二内容,然后完成学案的内容:填写鉴别稀硫酸和石灰水的方法。
完成填充,复习酸、
碱的性质复习酸碱盐
的化学性质、
培养从一般
到个别的`演
绎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情境三,然后完成教学案的内容:填写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内容。
完成填充,复习
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
复习利用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培养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反馈练习引
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时的思路。
思考并完成反馈练习然后讨论总结出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小结解题方法陪养学生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课后练习。
巩固练习
附:《酸碱盐》复习学案
一、激趣引入:
一日三餐,我们离不开食盐;改良土壤酸性,少不了熟石灰;化学实验,常用到酸,碱,盐。
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酸碱盐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一:【学习方式:先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
实验室桌面上放有:①铁钉、②铜丝、③稀盐酸、④氧化铜、⑤氢氧化钠溶液、⑥稀硫酸、⑦碳酸钠溶液、⑧石灰石、⑨酚酞溶液、⑩氧化铁、⑾石蕊溶液、⑿石灰水,教案《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实验老师让小华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指示剂进行分类整理。
(溶液按溶质进行归类;混合物按主要成分进行归类)
请你也来试着进行一次整理。
(填序号)
单质:;氧化物:;酸:;
碱:;盐:;指示剂:。
问题情境二:【学习方式:先组内讨论,再组间交流,后概括性质】
小华同学发现桌上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回想起应该是稀硫酸和石灰水,她想给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请你帮助她,取用什么试剂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把两瓶溶液区分开呢?【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来源:(-《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_初中化学工作室_新浪博客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等
【教师点拨】在这次物质鉴别中,你一定应用了酸、碱的多种化学性质,请你归纳一下。
1、酸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5)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5)。
2、碱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4)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3、盐的化学性质?(可用方程式表示)
(1);
(2);
(3);
(4);
小华进行归纳完以后,又对以上归纳进行了验证和思考,提出了以下一些疑问,你能帮小华解决吗?
有些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来判断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他想设计一些实验来帮助他做出判断,你能帮小华完成吗?
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问题情境三:【师进一步引导,生总结】酸碱盐化学性质除了涉及到酸碱盐的性质,还涉及到酸碱指示剂、金属单质、氧化物的性质。
请大家将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条件进行总结一下:
(1)指示剂
(2)金属:(①金属+酸….
②金属+盐)(置换反应)
(3)氧化物【①金属氧化物+酸(是复分解反应)
②非金属氧化物+碱(不是复分解反应)】
(4)酸碱盐(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水酸+盐→新酸+新盐
(可溶)碱+盐→新碱+新盐(可溶)盐+盐→两种新盐
【提出问题】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请你快速判断下列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说明理由。
(1)、氧化铜和稀硫酸(2)、碳酸钠和稀硫酸
(3)、氯化钙和碳酸钠(4)、氯化铵和熟石灰
(5)、氢氧化铜和稀硫酸(6)、氢氧化钠和硫酸铜
(7)、石灰水和氯化钠(8)、碳酸钡和硫酸钠
能反应的是:;不能反应的是:;(填序号)
[归纳小结]:请你归纳:
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需考虑的因素:
三、[知识拓展与延伸]:
反馈训练:【先自主思考,后全班交流--说思路、方法、根据、注意事项】(投影)
通过对以上情境知识的学习,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判断哪些离子不能共存?
【师点拨化学反应实质】
1、常见的离子反应
酸:H++OH-=H2O 2H++CO32-=CO2+H2O
碱:2OH-+Cu2+=Cu(OH)2
盐:Ag++Cl-=AgCl Ba2++SO42-=BaSO4 Ba2++CO32-=BaCO3 Ca2++CO32-=CaCO3 2、离子共存的判断(判断的依据)
【投影学生思考后回答】
例1: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够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H4+、Cl-、OH-D、OH-、NO3-、K+、Na+
例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Cl-、CO32-、Na+、OH-B、NO3-、Cu2+、Cl-、Fe3+
C、NO3-、SO42-、K+、Zn2+D、SO42-、NH4+、Ba2+、Cl-
【直击中考】
1、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2+、Ca2+、CO32-、OH-B.Na+、SO42-、Cl-、OH-
C.Ba2+、H+、Cl-、OH-D.Ag+、NH4+、NO3-、OH-
3、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A.BaCl2、Na2SO4、Ca(OH)2 B.MgCl2、CuSO4、NaNO3 C.AgNO3、BaCl2、K2SO4 D.CaCl2、K2CO3、NaNO3
四、课后作业
1、在甲、乙两种溶液中,共有H+、Ag+、K+、Ba2+、OH-、Cl-、NO3-、CO32-八种离子,两种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则乙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应该是。
2、在A、B、C、D四种物质的溶液中含有Na+、Fe3+、Ag+、Cu2+、SO42-、Cl-、OH-、NO3-等八种离子,现将这四种物质的稀溶液两两混合,有如下现象产生:
⑴A+B→蓝色沉淀⑵D+C→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⑶B+D→红褐色沉淀
根据上述现象,推断并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 BC D。
五、学生谈本节收获、教师留课后作业
来源:(-《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_初中化学工作室_新浪博客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篇16: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题有哪些
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题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 )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
B、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产生气体,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 遇CO32-有气体,而NaOH 遇CO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2CO3或K2CO3鉴别。
E、观察可知:NH4+遇OH-产生氨气,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NaCl。
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
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
(4)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
(5)由于含有Cu2+、SO42-两种杂质离子,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
(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如: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断结果怎样?若“沉淀全不溶”推断结果又会怎样?……。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4)酸 +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5)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
3、铁跟稀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4)碱+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7、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
(三)盐的性质:(1)盐 + 某些金属=另一种盐 + 另一种金属。
(2)盐 + 某些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3)盐 + 某些碱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4)盐 + 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8、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五、溶解性表:
(1) 大多数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
(2) 碱的溶解性: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 全不溶。
(3) 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四盐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余全溶。
硫酸盐除BaSO4不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全溶。
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MgCO3微外,其余全不溶。
六、反应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2、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2) 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3) 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3、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
(2)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4、盐跟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5、盐跟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七、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 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 NaHCO3 铁锈、赤铁矿——Fe2O3 赤铁矿—— Fe3O4
金刚石、石墨—— C 干冰——CO2 冰—— H2O
天然气(甲烷)——CH4 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八、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 、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暗紫色的固体——KMnO4 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九、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检验稀盐酸(或Cl-)——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2、检验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3、检验CO3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4、检验NH4+——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补充下列反应方程式:
1、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蓝色沉淀消失
2、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变成蓝色溶液
3、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 有蓝色沉淀产生
4、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溶液的酸碱度——用pH来表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中性 ←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 →
紫色石蕊 无色酚酞
pH<7为酸性 显红色 显无色
pH=7为中性 显紫色 显红色
pH>7为碱性 显蓝色 显红色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一些知识点
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
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化合物: 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初中酸碱盐知识口诀大全
《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如果把”。说明:“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如果把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1.电离口诀:“电电离离,遇水便离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说明:“生水不生氢”是指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8.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口诀:<1>意义:“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越强。”<2>应用:①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氢前金属能置氢,氢后金属不反应。”②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前面金属是单质,后面金属盐溶液,除去钾钙钠钡外,置换反应都成立。”说明:“后面金属盐溶液”是指排在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不溶性盐不能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除去钾钙钠钡外”是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最前面的钾、钙、钠及金属钡的活性很强,将它们投放盐酸溶液中时,它们首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9.氢氧化钠的特性及俗名口诀:“白色易溶并放热,吸水潮解味道涩。由于腐蚀有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说明:“易溶并放热”是指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10.盐和碱的溶解性规律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入水中都不见。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说明:“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是指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不溶,其余都溶;盐酸盐(即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其余都溶。“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是指碳酸盐中只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于水,碳酸铝、碳酸铁不存在或遇水便分解了,其余都不溶于水。“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是指碱类中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铵四种碱可溶,氢氧化钙微溶,其它碱都不可溶。
★ 《盐》中班教案
★ 初中化学教学计划
★ 离子反应课件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集锦16篇)】相关文章:
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2023-08-05
桑建强:高考化学复习教案132022-05-06
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总结2023-03-09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023-05-19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说课稿2023-03-31
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师工作计划2022-10-05
化学教师下学期的工作计划九年级2023-07-03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2024-03-09
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05-06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反思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