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共16篇)由网友“花园泥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
酸碱盐的复习课之一
教学目标
1.巩固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的知识。
2.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学习了酸、碱、盐的组成、分类和命名,学习了不少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本节课对这些知识作一些练习和归纳,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一、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
1.让学生再仔细阅读和思考第一节教材中酸、碱、盐的定义,巩固对酸、碱、盐组成的认识。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硫酸钠
碳酸钾
磷酸
硝酸
硝酸铜
氯化亚铁
氢氧化钡
氢氧化钙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Cu(OH)2
CaCO3
Fe(OH)3
MgCl2
NaHCO3
H2SO4
H2CO3
Ca(H2PO4)2
二、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Mg+HCl
(2)Fe+HCl
(3)Ag+H2SO4(稀)
(4)Zn+CuSO4
(5)Ag+ZnSO4
(6)Zn+H2SO4(稀)
用大试管演示一小块钠投入稀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这实验也可在培养皿中进行,并用投影仪把实验现象投射到白色幕布上。师生共同分析实验所产生的.现象。
[小结]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
2.单质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生成。这是因为: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三、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盐跟酸、盐跟碱、盐跟盐的复分解反应。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BaCl2+H2SO4
(2)Na2CO3+HCl
(3)FeCl3+NaOH
(4)NaCl+Cu(OH)2
(5)K2SO4+Ba(NO3)2
(6)CaCO3+NaCl
1.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2.盐跟碱反应时,反应物中盐和碱都是可溶的。如上述练习中(3)能反应,(4)则不能反应,因Cu(OH)2不溶。
篇2:《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都需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做题时与物质的性质又联系不上,即使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没有清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全凭做题经验套解习题。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识别物质类别,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体会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案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
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发给学生复习课的学案,
展示教学情境一的内容:
将提供的物质按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回忆所学的
酸碱盐知识,将
各物质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复习物质分类,辨认物质所属类别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教学
情境二内容,然后完成学案的内容:填写鉴别稀硫酸和石灰水的方法。完成填充,复习酸、
碱的性质复习酸碱盐
的化学性质、
培养从一般
到个别的演
绎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情境三,然后完成教学案的内容:填写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内容。
完成填充,复习
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复习利用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培养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反馈练习引
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时的思路。思考并完成反馈练习然后讨论总结出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小结解题方法陪养学生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练习
篇3:《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一日三餐,我们离不开食盐;改良土壤酸性,少不了熟石灰;化学实验,常用到酸,碱,盐。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酸碱盐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一:【学习方式:先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
实验室桌面上放有:①铁钉、②铜丝、③稀盐酸、④氧化铜、⑤氢氧化钠溶液、⑥稀硫酸、⑦碳酸钠溶液、⑧石灰石、⑨酚酞溶液、⑩氧化铁、⑾石蕊溶液、⑿石灰水。实验老师让小华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指示剂进行分类整理。(溶液按溶质进行归类;混合物按主要成分进行归类)
请你也来试着进行一次整理。(填序号)
单质:;氧化物:;酸:;
碱:;盐:;指示剂:。
问题情境二:【学习方式:先组内讨论,再组间交流,后概括性质】
小华同学发现桌上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回想起应该是稀硫酸和石灰水,她想给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请你帮助她,取用什么试剂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把两瓶溶液区分开呢?【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篇4:《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等
【教师点拨】在这次物质鉴别中,你一定应用了酸、碱的多种化学性质,请你归纳一下。
1、酸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5)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5)。
2、碱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4)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3、盐的化学性质?(可用方程式表示)
(1);
(2);
(3);
(4);
小华进行归纳完以后,又对以上归纳进行了验证和思考,提出了以下一些疑问,你能帮小华解决吗?
有些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来判断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他想设计一些实验来帮助他做出判断,你能帮小华完成吗?
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问题情境三:【师进一步引导,生总结】酸碱盐化学性质除了涉及到酸碱盐的性质,还涉及到酸碱指示剂、金属单质、氧化物的性质。请大家将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条件进行总结一下:
(1)指示剂
(2)金属:(①金属+酸….
②金属+盐)(置换反应)
(3)氧化物【①金属氧化物+酸(是复分解反应)
②非金属氧化物+碱(不是复分解反应)】
(4)酸碱盐(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水酸+盐→新酸+新盐
(可溶)碱+盐→新碱+新盐(可溶)盐+盐→两种新盐
【提出问题】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请你快速判断下列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说明理由。
(1)、氧化铜和稀硫酸(2)、碳酸钠和稀硫酸
(3)、氯化钙和碳酸钠(4)、氯化铵和熟石灰
(5)、氢氧化铜和稀硫酸(6)、氢氧化钠和硫酸铜
(7)、石灰水和氯化钠(8)、碳酸钡和硫酸钠
能反应的是:;不能反应的.是:;(填序号)
[归纳小结]:请你归纳:
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需考虑的因素:
三、[知识拓展与延伸]:反馈训练:【先自主思考,后全班交流--说思路、方法、根据、注意事项】(投影)
通过对以上情境知识的学习,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判断哪些离子不能共存?
【师点拨化学反应实质】
1、常见的离子反应
酸:H++OH-=H2O 2H++CO32-=CO2+H2O
碱:2OH-+Cu2+=Cu(OH)2
盐:Ag++Cl-=AgCl Ba2++SO42-=BaSO4 Ba2++CO32-=BaCO3 Ca2++CO32-=CaCO3 2、离子共存的判断(判断的依据)
【投影学生思考后回答】
例1: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够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H4+、Cl-、OH-D、OH-、NO3-、K+、Na+
例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Cl-、CO32-、Na+、OH-B、NO3-、Cu2+、Cl-、Fe3+
C、NO3-、SO42-、K+、Zn2+D、SO42-、NH4+、Ba2+、Cl-
【直击中考】
1、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2+、Ca2+、CO32-、OH-B.Na+、SO42-、Cl-、OH-
C.Ba2+、H+、Cl-、OH-D.Ag+、NH4+、NO3-、OH-
3、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A.BaCl2、Na2SO4、Ca(OH)2 B.MgCl2、CuSO4、NaNO3 C.AgNO3、BaCl2、K2SO4 D.CaCl2、K2CO3、NaNO3
四、课后作业
1、在甲、乙两种溶液中,共有H+、Ag+、K+、Ba2+、OH-、Cl-、NO3-、CO32-八种离子,两种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则乙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应该是。
2、在A、B、C、D四种物质的溶液中含有Na+、Fe3+、Ag+、Cu2+、SO42-、Cl-、OH-、NO3-等八种离子,现将这四种物质的稀溶液两两混合,有如下现象产生:
⑴A+B→蓝色沉淀⑵D+C→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⑶B+D→红褐色沉淀
根据上述现象,推断并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 BC D。
五、学生谈本节收获、教师留课后作业
来源:(-《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_初中化学工作室_新浪博客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篇5:《酸碱盐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酸、碱、盐、氧化物概念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
2.通过对酸、碱、盐、氧化物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学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4.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1.物质的分类。
2.各类物质的通性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综合利用本章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结物质的分类、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课时:综合运用本章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方法。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提问)请学生小结有关物质的分类(具体见板书设计),并复习有关的概念。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将其分类。
氢氧化钠、氧化铁、硫化锌、盐酸、硫酸钠、胆矾、氢氧化铜、三氧化硫、生石灰、硝酸、碳酸氢钠、碱式碳酸铜、氢氧化钙、硫酸亚铁。
二、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提问)请依次说出酸、碱有哪些通性?盐有哪些化学性质?氧化物有哪些化学性质?
(教师)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用图示法找到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具体见板书设计)
(练习)请学生对每一个具体反应举一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口述)
三、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正确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Mg+H2SO4
(2)Fe+HCl
(3)Ag+H2SO4(稀)
(4)Zn+HNO3
(5)Zn+CuSO4
(6)Ag+ZnSO4
(7)Cu+AgCl
(8)Cu+Hg(NO3)2
(讨论)可进行分组讨论,并小结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
(小结)
1.金属跟酸: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以后的金属则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因此(1)、(2)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而(3)则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2)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如(4)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2.金属跟盐: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5)、(8)可以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新的金属。而(6)的反应中,Ag排在Zn的后面,反应不能发生。(7)的反应不能发生是因为AgCl不溶于水。
篇6:酸碱盐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酸碱盐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该内容涵盖面广,上升空间大,教师要深刻思考“双基”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探索解决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提高之间有效衔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才能适应当前改革和中考要求的.
作 者:杜悦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附属中学,江苏南京,210011 刊 名:化学教学 英文刊名:EDUCATION IN CHEMISTRY 年,卷(期): “”(4) 分类号:G633.8 关键词:篇7:九年级化学酸碱盐试题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试题
开学后化学学习酸碱盐通常是孩子们最头疼的部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概念多、物质分类多,为大家分享了化学酸碱盐的试题,欢迎同学们来练习!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为合理利用“垃圾’’资源,提倡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
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金属或合金 D.难溶性碱
2.将铁钉置于下列四种环境中,容易生锈的是 ( )
A.置于潮湿的空气中 B.置于干操的空气中
C.浸没于煮沸的水中 D.浸没于油中
3.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盐酸 C.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
4.—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3,
——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食苹果 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C.鸡蛋清是碱性食物 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①苛性②碳酸 ⑧浓盐酸 ( )
④浓硫酸 ⑤熟石灰
A.①⑧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6.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A.发明黑火药 B.创造湿法冶金
C. 改进纯碱的生产 D.发现了新元素
7.现有①Ba(NO3)2:溶液、②KCI溶液、⑧K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
可通 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⑧④ B.①④⑧②
C.④⑧②① D.④①⑧②
8.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1种 B.2种 C 3种 D 4种
9.CuCI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 C.Zn和Cu D.Cu和Mg
10.不符合“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的反应是( )
A.盐酸和硝酸钠溶液 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D.硝酸和碳酸钙
11.某工厂排放的五色废水经测定PH=2,为治理废水,需将此废水的PH调至7~8,为
达此目的,并采用经济可行的方法,需在此废水中加入(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铁粉 D.盐酸
12.以铁矿石(含Fe203)为原料炼铁时,一氧化碳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燃料
13.某溶液中含Fe3+,Mg2+,S042-,NO3-,其中Fe3+,Mg2+,S042-的个数比为3:3 :1,
可推知溶液中Fe3+,S042-,N03-的个数比是( )
A.3:2:1 B.1:2:1 C.3:1:15 D.3:1:13
14.分别取少量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I3 、Ba(OH)2、KNO3, B.Na2CO3、CaCl2、Zn(NO3)2
C.CuS04、KCI、NaCI D.MgCl2、NaN03、Na2S04
15.欲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选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Na2CO3)选用稀盐酸·
B.C(CuO)选用稀硫酸
C.NaCl溶液[Ba(OH)2]选用硫酸铜溶液
D.MnO2(KCl)选用水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各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2分,本题共10分)
16.把足量的铁粉,分别加入到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滤液中只有
的是 ( )
A.Na2S04 CuSO4, B.H2SO4 CuS04
C.HCl H2SO4 D.CuCl2 Cu(N03)2
17.在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A.Fe B.Fe2O3 C.CuO D.FeO
18.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有化学反应发生,但既无沉淀生成,又无气体放出的是( )
A.CaCl2、KOH、Na2C03 B.NazC03、BaCl2、HCI
C.K2SO4、HCI、NaOH D.CuS04、HCl、NaCl
19.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有: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逐渐成浅绿色;⑧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溶液的质量增加,以上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⑧ B.①⑧④ C。①④ D.①②⑧④
20.甲化工厂排放的酸性污水和乙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共含有以下6种离子中的各3种:K+、-2-2++- OH、C03、Ba、H、NO3,则乙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所含有的3种离子是 ( )
+-++- 2- A.K、OH、H B.K、OH、C03
C.Ba、OH、NO3 D.OH、K、Ba
三、选择题:以下各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本题共10分)
21.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
A.C02 B.Na2CO3 C.H2S04 D.Na2SO4
2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BaCO3→BaCI2(溶液)→BaCO3↓
B.CaCO3→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C. Cu→Cu0→Cu(OH)2→CuSO4(溶液)
D.Fe2O3→Fe→FeCI3(溶液)→Fe(OH)3
23.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部分变质,某同学先取2mI试样于 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丕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加入少量盐酸, 观察现象
B.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 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D.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24. 分别表示三种物质,则X代表的物质是 ( )
A.Cu B.Fe203 C.Ba(OH)2溶液 D.AgN03溶液
25.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式样少许溶于水,加入过量的
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物质的组成中 ( )
A.一定有K2SO4 B. 一定有NaCl C.一定有Na2CO3 D.可能有NaCl
四、填充题(本题共40分)
26.(4分)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食盐、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水等物质,制作
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2分)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时,溶液变黄,并常有气泡产生,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2分) 将一根光亮的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是______ ,
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____ 。
2+---+2+
29.(2分)向水中加入 ______ 或 _______ 物质后会产生放热现象。
30. (4分)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 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
滤纸上显出一间红色小屋,最后喷洒C时红色小屋又消失了,回答下列问题:滤纸上的小屋事先是用______
试剂画出的。无色溶液A是_______ ; B是________ ; C是_______ 。
32. (5分)用化学方程式说明下列事实:
(1)露天堆放的生石灰逐渐变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用纯碱和熟石灰制取烧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纯碱中加入盐酸,有大量气体放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锅炉中的水垢可以用盐酸来清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钉放在硝酸汞溶液中表面会产生一种银白色的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9分)硫酸铜与某些物质能发生反应,请写出3个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并分别
说明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回答:(1)第一步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第三步实验中滤纸上A是 ___________ ,滤纸中B是 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步实验中加入过量的C溶液是 __________ ,其目的是 ___________。
五、简答题(本题共4分)
35.(4分)已知盐酸溶酸中含有水分子(H:O)、氯离子(Cl—)和氢离子(H’),
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请你猜想在盐酸溶液中可能是哪
一种微粒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写出简
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六、推断题(本题共21分)
36.(5分)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硫酸、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 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多种。初三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试验:
(1)取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
(2)取废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入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3)另取废液,向其中加入铁粉后,产生大量气泡。
根据以上试验现象可推断,废液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肯定不含有_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_______________ 。
37.(5分)用铁屑、铜粉、高锰酸钾、稀盐酸四种物质为原料,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氯化亚铁,请写出各步化学方程式。
38.(11分)古都南京的地铁建设已经破土动工。考古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从地铁建设工地出土的文物,对两件文物的表面物质A和B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TON
(1)请你根据上图实验现象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__________ ; C __________ ; D _________ ; E _________ ; F __________ ; G __________ ; J ____________
(2) 写出下列转换的化学方程式:C →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 →H+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 + K→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博物馆例很少见到由J制造的完好文物,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篇8: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除硝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条件:
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硝酸和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也不是氢气。
3.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4.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H2O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5.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篇9: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
盐:
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1. 可溶性盐 + 某些金属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Fe + CuSO4 === FeSO4 + Cu
Cu + Hg(NO3)2 === Cu(NO3)2 + Hg
条件: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同上)
3. 可溶性碱 + 可溶性盐 → 新盐 + 新碱(同上)
4.可溶性盐 + 可溶性盐 → 两种新盐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篇10: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阳根离子的化合物。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2.可溶性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 + CO2 ==== CaCO3 ↓+ H2O
3. 碱 + 酸 → 盐 + 水
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HNO3+ NaOH ==== NaNO3 +H2O
4.可溶性碱 + 可溶性盐 → 新盐 + 新碱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篇11: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
盐:
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1. 可溶性盐 + 某些金属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Fe + CuSO4 === FeSO4 + Cu
Cu + Hg(NO3)2 === Cu(NO3)2 + Hg
条件: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同上)
3. 可溶性碱 + 可溶性盐 → 新盐 + 新碱(同上)
4.可溶性盐 + 可溶性盐 → 两种新盐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
篇12:化学酸碱盐复习教案
化学酸碱盐复习教案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本课学习目标是复习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由性质引出来的酸、碱、盐的区别方法。
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挑选了4组物质:
a.稀硫酸、石灰水、硝酸铵溶液
b.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c.稀硫酸、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d.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
将每组物质在区别时可能涉及的物质名称和仪器列出名单,交给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具。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低起点、高要求的复习设想。
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的4组物质写在黑板上,问:“4组物质在类别上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都回答:“分别是酸、碱、盐的溶液。”我说:“你们能将它们区别出来吗?”学生开始分组讨论。
有的组的同学拿出小纸条将区别的试剂罗列出来,有的组的同学翻出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一一核实,有的组的同学时而大声分辩各抒己见,有的组的同学则各自思考……
当同学们讨论结束后,我让同学说出他们的方案:
a组的方案有:(1)CO2、Fe(2)CaCO3、CuSO4(3)BaCl2、CuSO4(4)Na2CO3(5)BaCl2、FeCl3(6)Fe、石蕊溶液(7)Mg(OH)2(8)Ba(OH)2(9)CO2、Ca(OH)2(10)CO2、BaCl2
b组的方案有:(1)看颜色、Na2CO3(2)CuSO4(3)Fe(4)测pH值(5)看颜色、FeCl3(6)看颜色、NH4NO3 (7)Ca(OH)2(8)大理石、看颜色或CO2(9)敞口放置,看质量变化(10)组内的物质反应
c组的方案有:(1)HCl、石蕊溶液(2)H2SO4、石蕊溶液、CO2(3)用组内物质两两反应(4)Na2CO3(5)大理石、酚酞溶液、H2SO4 (6)CO2、酚酞溶液(7)CO2、石蕊溶液(8)HCl、CO2(9)HCl、酚酞溶液(10)组内的物质反应
d组的方案有:(1)CuSO4、Ca(OH)2或 Ba(OH)2(2)Fe、BaCl2(3)Na2CO3、BaCl2(4)石蕊溶液(5)AgNO3、酚酞溶液(6)CuO、酚酞溶液(7)BaCl2、石蕊溶液(8)Na2CO3、CuSO4 (9)NH4NO3、BaCl2(10)BaCl2、AgNO3
我将同学们的方案写在黑板上,不加评论。只是说:“这些方案的`对与否,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检验一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实验。
创设情景,再次探究,先动脑,再动手。有的同学边做实验,边发感慨:“这个方案简单,这个方案操作复杂,这个方案很妙,我没有想到……”也有的同学通过做实验对黑板上的方案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a组中的(7);d组中的(5)……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看法,我让他们说出理由,并再次质疑:“如何加以改正呢?”有了前面的讨论和实验,同学们很快说出了正确的方案。
实验结束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方案,问:“每组的方案很多,大家能不能从诸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学生本以为做完实验后就万事大吉,思维陷入一种停滞阶段。
再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掀起一个高潮。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后,他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别人的不足,课堂辩论气氛热烈,一个好的方案引起全班鼓掌喝彩,一个繁复的方案让同学们修理得一目了然。
已经下课了,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兴奋,于是把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当成自主课后作业。本节课表面上没有复习罗列酸、碱、盐的性质,但学生学会了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化学复习课充满活力和智慧。
说明
本节课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创境设疑、诱思探究的策略,注重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实验分组太少(班上学生很多),有的学生没有动手实验,是这次探究活动的不足。
篇13:《酸碱盐复习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碱盐的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酸碱盐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中考中基础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初步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盐、纯碱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酸碱盐知识的讨论、归纳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在知识迁移题、实验探究性问题、开放性试题、趣味性题、信息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酸碱盐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科内多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化学实验,将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培养学生对类似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推测的知识迁移能力。
2、教学难点: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分析常见离子的检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即先给出实验题例,通过对题例的探究暴露错误,讨论发现问题,带出知识点,引出方法,由此教会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由前面物质分类中的化合物引入,这节课复习化合物中的酸碱盐,重点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1、常见的酸碱盐
活动探究一,让学生讨论回顾常见酸碱盐,提出问题:你对它们有多少认识?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俗名和化学式,并探究这些物质的类别,引导学生如何认识酸碱盐,认识实验台上提供的物质的类别,为下一个活动打下基础。说出你最熟悉的一种物质的用途。
2、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由用途体现性质过渡到化学性质的复习。首先提问:同学们你对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哪些认识?如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分别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反应?揭示课题:通过化学实验,验证某些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并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部分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价,从而归纳出酸、碱、盐的性质。从所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归纳出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3、探究应用
展示另一个探究活动题目,以碳酸钠的性质为主线,通过魔术实验,制取“雪碧”、“牛奶”、“葡萄酒”,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给以适度的引导,在探究中复习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再由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复分解反应,在兴趣、讨论、质疑中愉快的学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说总结评价与反思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并提示下节课将从物质的鉴别,推断,实验研究,除杂等反面进行综合复习。
篇14:九年级化学酸碱盐优秀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优秀教案设计
1、复习引入:《掌握化学》234/1 ;238/4
引问:分别观察三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从名称、化学式和电离出的离子有
何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讲解:酸、碱、盐的概念及用通式表示电离方程式
酸 = m H+ + 酸根离子
碱 = 金属离子 + m OH-
盐 = 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
提问:1.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一定是酸吗?如:NaHSO4 = Na+ + H+ + SO42-
酸根离子一定是原子团吗?如:氯化钠中的氯离子
2. 《掌握化学》235-236
练习:《掌握化学》237-238
常识性介绍:生活中的酸、碱、盐
醋酸、胃酸、乳酸、柠檬酸、果酸
熟石灰、氢氧化铝(胃药)、烟碱(尼古丁)、金鸡纳碱(奎宁)
食盐、纯碱、石膏
【板书设计】:
一.溶液的导电性
1.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 的离子
2. 判断物质能否导电的依据:
看物质是 固体:除金属外一般不导电(不管物质中有无离子)
液体 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如:酒精、蔗糖等)
有离子且能自由移动,能导电(如:酸碱盐溶液)
3.电离:物质在水溶液中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注意:电离是在物质溶于水时就发生的过程,与通电与否无关.
4.电离方程式:
书写方法:
(1)写:正确写出化学式。
(2)拆:离解发生在正价与负价元素(或原子团)之间的连接处;
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相同;
原子团不能拆开;不溶于水的物质写不出电离方程式。
(3)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是否相等来检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二.酸、碱、盐的电离
1.酸: 酸 = m H+ + 酸根离子
2.碱: 碱 = 金属离子 + m OH-
3.盐: 盐 = 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
篇15:《酸碱盐复习》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网络,既注重了归纳总结与实际应用,又增大了课堂容量。
上复习课时,应少讲“点上”的知识,多讲“线上”和“面上”的知识,这“线”和“面”需要我们课前做好备课准备,我每次上复习课之前都要花很长时间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把该线、面上的部分或全部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让充满凌乱感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理顺它们的关系。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我还精选了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加以巩固。这些练习题切合中考实际,难易程度上恰如其分。在课堂上适时的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样把理论与实例结合起来,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古人云“授鱼”不如“授渔”,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将会受益匪浅。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尽可能使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识。还要通过对各种题型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做进一步深化处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而这项工作不要由老师一手代办,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需教给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
三、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
任何一节复习课都应是由师生互动来完成的。这种互动要比上新课时还要多。教师讲是为了引出内容的主线和设计教学思路,这条线可时常让其断开,把连接的任务交给学生,但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一方面要让其感到自己在知识的连接上的掌握点和欠缺点;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读”和“练”可让教师及时了解他们在哪方面存在问题,如何采取对策。但提出问题要选题得当,采用讲、读、练结合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设计的知识点大部分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所以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愉快学习的过程,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味、有意思,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较容易的题目能够独立思考,认真做题,对于较难的题目,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流进每位学生的心田。
当然我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设计的题目有点多,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时间的确有点紧,课件中还有个别题未来得及呈现。这些只好放到下一个课时来完成了。所以今后设计题目时还需再精炼一些,对于课堂上的预设和生成还需要周全考虑。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如何体现复习课的大容量高效率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相信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我的复习课堂将会更加妙趣横生,异彩纷呈!
篇16: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
1.为什么NaCl固体本身不导电,而它们水溶液可以导电呢?
2.写出下列电离的方程式
(1)盐酸、硫酸、硝酸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钾
(3)碳酸钠、硫酸镁、氯化钡
引入:
我们知道,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使溶液能够导 电,下面我们从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角度来研究几类重要的化合物。
1.酸
演示实验:P151 [实验8-2]
小结:盐酸、硫酸、硝酸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依照它们在水溶液中存在自由 移动的离子(让学生复习时的第一组电离方程式)
提问:这三种物质的电离产物有何共同特点?
分析:从而得出酸的定义。强调全部是H+介绍酸根的概念和酸的电离通式:
HnR=nH++Rn-
小结:酸根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酸分子电离子时生成的氢离子总数
阅读:P151-152的一段文字
2.碱
演示实验: P152 [实验8-3]
小结: KOH、Ba(OH)2的溶液能导电,依照它们的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离子(让学生再看复习时的第二组电离方程式)
提问:这几种物质的电离产物有何共同特点?
分析:从而得出碱的定义,强调全部是OH-
介绍碱的电离通式:M(OH)m=Mm++mOH-
小结:在碱里,跟一个金属离子结合的氢氧根离子数目,等于这种金属所带 的'正电荷数目。
阅读:P152 第4、5节
3.盐
演示实验:P152 [实验8-4]
小结: Na2CO3、MgSO4、BaCl2等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说明它们的水溶 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
(让学生再看复习时的第三组电离方程式)
阅读:P153 1-2节文字
分析:电离产物的特点,得出盐的定义
小结:(1)酸、碱、盐的定义及组成特点
(2)物质的分类
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离子,属于酸的电离产物的是( )
A.H+、Na+、SO2-4 B.Na+、OH-
C.H+、Cl-、NO3- D.Na+、SO42-
2.碱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A.H+ B.Na+ C.OH- D.SO42-
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H2SO4 B.H2O C.NaOH D.NaCl
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Ba(OH)2=Ba2++2OH-
B.H2SO4=H2++SO42-
C.FeCl3=Fe2++SO42-
D.Cu(NO3)=Cu2++2(NO3)-
★ 初中化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共16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计划2022-05-07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2023-02-04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2024-04-23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下学期2022-10-30
初三化学下册教学计划2024-01-06
九年级化学教师计划2023-12-15
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4-28
初三学年化学教学计划2023-07-01
初三的化学教学计划2022-11-23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