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07 12:19:11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反思((整理17篇))由网友“何不食肉糜”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借鉴。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反思

篇1: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新课伊始,以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引入课题,并据此扩展到四种碱与两种酸之间发生的反应,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应来归纳总结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后,再探究NaOH和盐酸的反应,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变化的理解,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实验方案理解的难度。实验反思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没有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其他方面设计出间接的现象来证明反应的发生,为后面学习NaOH和CO2的反应打下一定的方法基础。对教材实验方案中的步骤③进行的改进可以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同时也希望借此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实验探究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感受反应过程从碱过量到恰好完全反应到酸过量的过程。巩固练习的目的也是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但是中和滴定的概念和要求是高二化学的内容,因此此处着眼于对过程的定性理解,注意不要随意拓展到定量要求。与Mg(OH)2、Al(OH)3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浓度要稍微大些,这样学生触摸试管壁时才能感受到明显的热量变化。

篇2:《酸碱中和反应》化学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反应》化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

一、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小明的妈妈不小心把面团发酸了,你能帮帮她吗?通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对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存在疑问。

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你的猜想。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本课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个难点,突破该难点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直观形象的电脑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该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相互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感悟探究:氢氧化钙与浓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还要看反应物。

三、注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如:中和反应的应用之一是用于医药。此时,教师出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陈香胃片,并说明其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和碳酸镁。让学生说出它能够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些是中和反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从旧知识的回忆到新知识的学习,从参与并能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的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五、本课题重点突出中和反应,而中和反应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可通过学生自学的办法自行解决。整个过程不仅注重

过程与方法教育,而且还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其中。通过社会小实践:请你设计实验,测定自家土地中土壤的酸碱度,帮助父母分析适宜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将化学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3:《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

一、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小明的妈妈不小心把面团发酸了,你能帮帮她吗?通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对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存在疑问。

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你的猜想。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本课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个难点,突破该难点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直观形象的电脑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该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相互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感悟探究:氢氧化钙与浓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还要看反应物。

三、注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如:中和反应的应用之一是用于医药。此时,教师出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陈香胃片,并说明其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和碳酸镁。让学生说出它能够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些是中和反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从旧知识的回忆到新知识的学习,从参与并能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的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五、本课题重点突出中和反应,而中和反应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可通过学生自学的办法自行解决。整个过程不仅注重

篇4: 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新课伊始,以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引入课题,并据此扩展到四种碱与两种酸之间发生的反应,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应来归纳总结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后,再探究NaOH和盐酸的反应,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变化的理解,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实验方案理解的难度。实验反思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没有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其他方面设计出间接的现象来证明反应的发生,为后面学习NaOH和CO2的反应打下一定的方法基础。对教材实验方案中的步骤③进行的改进可以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同时也希望借此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实验探究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感受反应过程从碱过量到恰好完全反应到酸过量的过程。巩固练习的目的也是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但是中和滴定的概念和要求是高二化学的内容,因此此处着眼于对过程的定性理解,注意不要随意拓展到定量要求。与Mg(OH)2、Al(OH)3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浓度要稍微大些,这样学生触摸试管壁时才能感受到明显的热量变化。

篇5: 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本课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并要求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书写规律,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现对本节课分析如下:

一、新颖的引导过程,突出了化学教学的特点: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本n内容来说更是如此。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可以归纳出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并且生成物的溶液是呈中性的。层层深入,引出中和反应就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变化。

溶液颜色的变化,特别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是非常快的,学生会觉得很惊奇,很想知个究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重视微观教学

通过离子在溶液中变化来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为以后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作好铺垫。

三、顺利并成功演示实验应注意事项

控制好溶液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关键,酚酞溶液和盐酸的浓度要求比较浓一点,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稀一点,这样,颜色的变化很明显,而且溶液所时间可以缩短。

四、不足之处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引导不足。另外,课堂时间控制不够准确。

篇6: 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所以我把中和反应的演示实验改为:由教师演示引发学生多重对比的分组实验,且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自主创新,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用动画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对本节内容的掌握。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我把中和反应的应用放在课前知识准备部分,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课本上、网络报刊上、调查等多种渠道来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尽力给学生多样化的平台,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体现了立足于课堂、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当然这节课中还有不足之处,在学生实验探究时,部分学生没有打开思路,不会创新实验,也有部分学生不敢去尝试;在教学设计时,总想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可是总办不到。

“一师一优”的平台设的很及时,借助“一师一优”平台,在各位专家、同仁的指导下,通过与各位专家、同仁的交流讨论,我相信我在教学上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篇7: 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前两天有幸参加了县里面举行的实验优质课评选,回来以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做了以下反思:

一、教学设计

1、刚开始音乐循环播放,幻灯片展示了我们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以及今年我们化学组开展分组实验时的照片,目的是对我们学校做一个正面的宣传,增强我校的知名度。

2、目标制定,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酸的性质以后,对酸的性质进一步验证,所以目标认定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

3、教学流程的`设计

①演示实验(一个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装置做了改进;一个是演示浓硫酸的脱水性,把浓硫酸加入到白糖中,制作黑面包)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中第一个实验远距离观察不很清楚,不算很成功,但是考虑到弄成分组的话虽然装置经过了改进,但也存在危险性。第二个实验现象很明显,但可能是浓硫酸浓度的问题,现象好像迟了一点。

②分组实验设计,让学生稀盐酸和稀硫酸同时做实验,然后让学生对比实验现象,从而得出二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进而给学生从化学式分子构成的角度进一步讲明不完全相同的原因。

③达标拓展的设计,一道关于醋酸的中考题,目的是让学生从盐酸和硫酸的性质拓展到醋酸,更清楚的认识到酸的性质就是H+的性质。

④课件的设计,一共有五张幻灯片,没有一味的重复导学案上的东西,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旨在提示学生亲手实践的重要性,在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二、一点反思

成功之处:

1、顺利完成了本节课酸的性质的教学,并通过分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学生实验做的都很成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做了铺垫。

不足之处:

1、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的性质,对酸的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实验时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采用抢答的形式,成了学习好的同学表演的舞台,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现象导致了课堂生成太少,好不容易回答一个错误,也随即被改过来了,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

2、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实验时兴高采烈,但回答时却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从这点来说,看似热闹的课堂,实则没有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如何利用实验这个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显然没有做好。

3、所作的两个演示实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一个不够明显,学生距离较远;第二个反应慢了点,一点没有想象的学生的惊诧和惊呼的表情。

4、学生操作不够规范,老师只是做到了巡回指导,没有集中强调,仅仅在课件上要求学生要规范。

5、在课堂上酸的性质的实验时一个一个的做,还是一块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前也进行了思考。前者教师指导学生方便,学生实验可能更规范,但浪费时间,40分钟内能不能完成是问题。后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注重了学生实验的连贯性,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这是在以后课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6、课堂设计过于传统,没有多少亮点,而三中史老师的课无论是设计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深入的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和教法,力争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

篇8: 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从学生的观察实验进行分析和思考来介绍中和反应。并掌握中和反应的书写规律,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教材通过阅读课本,分析说明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等。现对本节课分析如下: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用广告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新颖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这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观察后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中和反应的表达式都大胆放给学生,然后通过电脑动画的摸拟,是学生得出了中和反应的实质,然后通过事例让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概括出中和反应的应用。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在学完中和反应后,让学生讨论: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怎样解决。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放在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的关注上,通过对中和反应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关心生活。但是化学教学实施的是新理念是以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和培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这其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自己的实验计划进行验证,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我由于担心时间有限,故未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

篇9: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作为一节常态课,有幸得到市教研员杨剑春老师及龚老师的指导,两位专家从“教材、教法、资源整合”等角度对这节常态课进行了点评,同时还指出了我个人的很多不足并对我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一、课中的不足及改进意见

(1)原型选择的重要性

我的课以如下的选择题引入——下列化学反应能发生且有沉淀生成的是( )

A.锌投入稀盐酸中 B.生锈铁钉投入稀盐酸中

C.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D.硫酸铜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通过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进一步验证氢氧化铜是可以和酸反应,杨老师和龚老师都指出氢氧化铜作为碱不够典型,在刚开始讲解中和反应时需要选择最典型的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中和反应原型的建立,这样就可以一下子抓住核心问题,否则就有可能会使学生的思路不明确,对他们的思维造成干扰。

其实在自己备课的时候就在想到底是先讲哪一个反应,思来想去还是选择先讲氢氧化铜和酸的反应,觉得这个酸碱反应有明显的现象,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酸和碱是可以反应的,但我却忽视了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要从最简单的、最典型的问题入手,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一节课需要不断地去打磨,才能去繁就简达到精致。

(2)忌机械单一地练习

即便是工作半年了,还是感觉到课上是急躁的,只顾自己讲导致课堂时间过剩,于是就用习题来耗费时间。龚老师指出要学会将习题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去写题目,另外还要注意习题的多样化,题型不能太过单一。

(3)加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做

教学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中和反应的探究上,学生没有动手去做实验也是本节课一个很大的缺陷。

(4)对“认知”地理解

在PPT上用了一个词——“感悟中和反应”,龚老师指出中和反应在初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仅用“感悟”是不够的,而我们所用的词看似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却从另外一个方面反应了自身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是不够的,行为动词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课本及课标的研读。

二、个人的不足及建议

(1)语言

课堂的语言需要再精炼,太多、太碎,教学中的提问需要加工,要学会由“整体到部分”地提问,不能一下子将问题拆得太碎,这样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对于问题的“整体—部分”的`度需要我在未来的教学中再去实践和探索。

另外要注意不去重复学生的答案,这个不仅浪费课堂试讲,最可怕的是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不再去倾听别人的回答。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去改变这一点,让我的学生学会倾听并去评价别人的答案,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做到“生生互动”。

(2)教学中的“两条线”要匹配

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学生行为都应该有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之对应,一节课有学生的45分钟学就应该有教师的45分钟教,而我们很多时候只要求学生学45分钟,但我们自己的教学行为却没有45分钟。备课时这两条线应该是相互匹配的,比如我们在要求学生书写方程式时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该指明自己需要去关注哪些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到“师生互动”。

(3)板书

硬笔书法要加强练习,板书要工整不能太过随意,书写时要用力。

(4) 读书

多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对语言表述也会很有帮助。

篇10:酸碱中和反应说课课件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3.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4.会使用pH试纸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同学们都被蚊虫叮咬过,为了减轻痒痛,你都采取了哪些方法?

可以涂抹肥皂水等碱性物质。肥皂水呈碱性,可以中和蚊子叮咬后分泌在人体内的酸性物质。

那么其他酸和碱是否也能发生反应呢?

活动与探究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支装有少量Cu(OH)2固体的试管内加入少量水,振荡。再向该试管加入稀盐酸,振荡。

结论:Cu(OH)2和水之间没有发生反应;Cu(OH)2和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

一、中和反应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酸 + 碱 → 盐 + 水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

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H2O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试写出胃康—U治胃酸过多的原理。

3HCl+Al(OH)3====AlCl3+3H2O

想一想

1.溶液的酸碱性如何来试验?

2.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来表示呢?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酸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

测定时,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溶液的pH。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情况。

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

碱性物质对头发有损坏作用。所以洗发液应选接近中性的,不要选碱性大的洗发液,然后再用微酸性的护发素来保护头发。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典例1】(·邵阳中考)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盛有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知识点二、溶液的pH

【典例2】(2010 ·宜昌中考)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图,下列四种物质中酸碱性与众不同的是( )

A.肥皂水 B.牙膏

C.西瓜汁 D.玉米粥

知能训练

1.判断下列化合物属于盐的是( )

A.Na2O B.Mg(OH)2 C.H2SO4

D.NH4Cl E.Na2CO3

2.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3.由Na+、Ca2+、OH-、Cl-、SO42-五种离子里的两种构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 )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4.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课堂小结

1.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用pH试纸可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 pH=7,溶液为中性; pH > 7,溶液为碱性。

3.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篇11:酸碱中和反应说课课件

学习目标

1.掌握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会设计实验证明常见的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发生反应;

3.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与盐的概念

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混合

你能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吗?

[实验10-8]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巩固拓展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Zn + 2HCl = ZnCl2 +H2↑

B、CuO + 2HCl = CuCl2+ H2O

C、Ba(OH)2+ H2SO4 = BaSO4 ↓+ 2H2O

D、AgNO3+HCl = AgCl↓ +HNO3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类的是( )

A、Fe(OH)2 B、AgCl

C、Na2CO3 D、H2SO4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硫酸厂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怎么处理废水?

用熟石灰处理

原理:H2SO4+ Ca(OH)2 = CaSO4 + 2H2O

公路上载有浓硫酸的罐车侧翻,硫酸泄漏,怎么办?

用熟石灰处理

原理:H2SO4+ Ca(OH)2 = CaSO4 + 2H2O

我的收获

1.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利用反应物消失或者验证有新物质生成。

2.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农业: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工业:处理工厂的废水

C医药:治疗胃酸过多等

D.其他

篇12:鲁教版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鲁教版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鲁教版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

提出问题:利用我们课题1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了哪些试剂。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老师揭秘实验原理。

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猜想、讨论。白酒是酚酞试液,向酚酞试液中加碱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向溶液中加的是酸溶液。

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大胆猜想,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

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我们利用酚酞试液做指示剂,验证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利用了验证反应物减少的原理,来判断反应发生,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呢?请你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巡视、指导。

听小组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点评。

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内先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实验完毕,各小组进行交流实验方案和现象。

得出方案:利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证明酸或碱减少了或者消失。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反应放出热量,都可以判断发生反应。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及实验能力。
根据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讲解盐是金属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追问: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

展示图片并讲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举出反例: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认识到盐也是一类化合物,酸和碱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
布置任务:阅读教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交流,并让学生回答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小组内交流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小结 1.中和反应: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利用反应物消失或者验证有新物质生成。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酸碱中和反应特征

在酸碱滴定中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总有相差,来看看这个:

当量点无法直接观察到,滴定时酸碱的强弱不同,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就不同,需选择适当指示剂使终点等于当量点,以作为判断标准.

指示剂的选择:

①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当量点溶液的pH=酸碱滴定中三个重要的点:

当量点:酸的当量数=碱的当量数(二者正好完全反应)

终点:指示剂变色的点.

中和点:酸碱滴定过程中,容易恰成中性的点. 即pH=7

注意:(当量点才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当量点不一定等于终点.

当量点不一定等于中性.7,这时既可选酚酞做指示剂,也可选甲基橙做指示剂.一般不用紫色石蕊试液做指示剂,因其颜色突变不明显.

②强酸与弱碱的中和滴定

当量点溶液显酸性,溶液pH<7,最好选甲基橙、甲基红做指示剂,一般不选酚酞试液做指示剂.因为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

③弱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当量点溶液显碱性,pH>7,这时最好选酚酞做指示剂,一般不选甲基红和甲基橙做指示剂.

酸碱反应产生热量:

强酸强碱反应,1mol氢离子与1mol氢氧根离子反应,△H=-57.3KJ

篇13:酸碱中和滴定

目的要求: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

初步学会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了解中和滴定的全过程,为学生进行定量实验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中和滴定的操作

教学过程 :

引入

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而滴定法是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但是滴定的手段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滴定方法(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而酸碱滴定是滴定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掌握此种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

板书

篇14: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

提问

(1)在一定量的碱溶液中,滴加酸,正好中和时,碱和酸应该有什么定量关系?

引出

H+ + OH ==H2O(中和反应实质)

n(H+)==n(OH-)

根据此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酸碱相互反应来测知未知液浓度

(2)不同酸碱的定量关系

HCl + NaOH ===NaCl + H2O

1mol  1mol

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

1mol     2mol

H3PO4 + 3NaOH ====Na3PO4 + 3H2O

1mol     3mol

(3)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x溶液体积(L)

n =cV

阅读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例题1

在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盐酸溶液0.29L才能完全中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板书

(1)       (1)       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知道某种酸或减的标准浓度,例如:在实验室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怎样测定他们的准确浓度呢?这就需要利用上述酸碱中和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

板书

1.     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说明

为什么要用滴定管:量筒的精确度不高。

滴定管是一根带有精确刻度的细长玻璃管,管的下段有可以控制液体流量的活塞。

(1)       (1)       优点:易于控制所滴加液体的流量、读数比较精确。

(2)       (2)       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I.              I.               两种滴定管在构造上的不同点:碱式---活塞

酸式---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

II.          II.            滴定管的读数方法:

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

精确度: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

III.       III.          滴定管的洗涤:

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

IV.          IV.          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V.              V.             操作: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挤压位置

锥形瓶:上下都不靠。

滴定时,禁止:左手离开活塞、眼睛看别的地方,要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板书

操作过程:

(1)       (1)       查:

(2)       (2)       洗:先水洗,后润洗。

(3)       (3)       盛,调:

(4)       (4)       取:待测液、指示剂

(5)       (5)       滴定:

(6)       (6)       记录读数:

(7)       (7)       数据处理

讨论

1.     1.       完全中和点和滴定终点虽然不同,但可以等同计算。

如:用0.1mol/LNaOH滴定20mL0.1mol/LHCl.

氢氧化钠体积          [H+]         pH

0                0.1           1

10.00            0.033         1.48

15.00            0.0143        1.85

19.50            0.00125       2.9

19.80            0.0005        3.3

19.98            0.00005       4.3

20.00            10-7          7

20.02             2x10-10        9.7

20.20             2x10-11        10.7

pH

7

氢氧化钠体积

2. 误差分析:

(1)       (1)       润洗

(2)       (2)       进气泡

(3)       (3)       锥形瓶润洗

(4)       (4)       滴定管漏水

(5)    读数角度

1.  1.  如何减少误差:

(1)       (1)       管要润洗,瓶只水洗

(2)       (2)       不漏水,不进气

(3)       (3)      平视读数

板书

指示剂的选择:强酸滴定强碱:甲基橙

强碱滴定强酸:酚酞

(说明选择指示剂的方法和原则)

作业

教材:1、2做书上;3、4、5做在作业 本上

练习册:

篇15: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  的酸(或碱)溶液跟 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 c(HCl)?。

V(NaOH)V(HCl)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三、数据记录与处理

四、问题讨论

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篇16:九年级化学酸碱中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酸碱中和知识点

溶液中酸碱度的表示——pH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显酸性、显碱性或中性,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显酸或碱性,却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为了能够表示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

(2)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pH数字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数字越大碱性越强。

注意: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性越强,溶液中H+含量越多,pH值越小;碱性越强,溶液中OH-含量越多,pH值越大。

(4)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

注意:①不能直接将pH试纸侵入待测溶液中,这样会污染我们的溶液。

②润湿的pH试纸测得的结果不准确,因为相当于把溶液稀释了。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将试纸润湿。

③pH测得的数字是正数。

④通常情况下把pH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数值越小,污染越大。

酸的五条通性

(1)酸与指示剂反应,遇紫色石蕊变红。

(2)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碱的四条通性

(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遇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氮的物理性质

氮气,化学式为N₂,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一般氮气比空气密度小。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08%(体积分数),是空气的主要成份。

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至-195.8℃时,变成没有颜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被用来制作防腐剂。但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来制取对人类有用的新物质。

化学中化合物有哪些

有机化合物

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是一定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烷、烷基金属、羰基金属、金属的有机配体配合物等物质。

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指与机体无关的化合物(少数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也是无机化合物,如水),与有机化合物对应,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含碳的碳氧化物、碳酸盐、氰化物、碳化物、碳硼烷、羰基金属、烷基金属、金属的有机配体配合物等在无机化学中研究的含碳物种,简称无机物。

离子化合物

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活泼金属(如钠、钾、钙、镁等)与活泼非金属(如氟、氯、氧、硫等)相互化合时,活泼金属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Na+、K+、Ca2+、Mg2+等),活泼非金属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F-、Cl-、O2-、S2-等),阳离子和阴离子靠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部分氢化物、酸、非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属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金属元素,如三氯化铝,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不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通常共价化合物的熔点、沸点较低,难溶于水,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硬度较小。

篇17:酸碱中和的化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教材的编写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教材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所以,本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说明,这就更体现了其重要性。一方面为升入高一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得紧密结合,为学生进入社会具备必要的化学知识做准备。本课题简单介绍盐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盐的组成,又为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的学习做铺垫。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和测定法是本课题的一难点,在学生了解了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后,自己用p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pH,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后面通过探究“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实验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洗发水,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的创新之处: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目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略微做了改进,增加了“硫酸”于一种特殊的碱“氢氧化钡”,我觉得这样改进,能够让学生形成多次矛盾冲突,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 从H+和OH-结合生成水的角度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 3. 初步认识化学中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反应的探究方法。

2. 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3. 通过探究,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学会将所学知识运到实际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2. 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A.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B. 教学难点:能从微粒观角度解释中和反应的实质并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

本课题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

1. 引导探究活动教学法,使学生猜想、实验,适当结合教师讲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2. 创设问题情境-理论联系生活法,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从我做起,关注社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 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法,利于形象生动解释微观离子反应,突破难点。

学法:

根据本节的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让学生猜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实验探究学习法,不仅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准备

实验仪器: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

实验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铜固体、酚酞溶液

蒸馏水

从《酸和碱的反应》一课反思教学的有效性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

常见的碱教学反思

酸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离子反应课件

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的说课稿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说课稿

离子反应 教学反思

人教版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反思(整理17篇)】相关文章:

桑建强:高考化学复习教案132022-05-06

离子反应的教学反思2022-08-17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第二课时2023-10-15

高二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2023-04-24

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2023-08-05

初三化学下册教学计划2024-01-06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下学期2022-10-30

初三学年化学教学计划2023-07-01

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4-28

碱金属说课稿2023-08-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