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留赠》赏析

时间:2024-01-22 07:53:05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唐诗《留赠》赏析(精选12篇)由网友“douwawa”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唐诗《留赠》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唐诗《留赠》赏析

篇1:唐诗《留赠》赏析

唐诗《留赠》赏析

作品介绍

《留赠》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原文

留赠

作者:唐·杜牧

舞靴应任闲人看,笑脸还须待我开。

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篇2:唐诗赠汪伦赏析

唐诗赠汪伦赏析

创作背景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钦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作者介绍

李白(7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篇3:《赠汪伦》唐诗赏析

《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篇4:《赠秦系》刘长卿唐诗赏析

《赠秦系》刘长卿唐诗赏析

【原文】向风长啸戴纱巾,野鹤由来不可亲。明日东归变名姓,五湖烟水觅何人。

【注释】①秦系:长期隐居不仕。[唐](约公元七二0午至八一0年间在世)字公绪,越州会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八年至宪宗元和五年间在世,年八十余岁。天宝末,避乱居剡溪,自号东海钓客。大历五年,(公元七七0年)北都留守薛兼训爱其文,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军,不就。后客居泉州南安,结庐九日山中,自号南安居士。穴石为砚,注老子,终年不出。张建封闻系不可致,就加校书郎。姜公辅以直言罢为泉州别驾,朝夕与见,遂忘流落之苦。公辅卒,(公元八0五年)妻子在远方,系为营葬。与刘长卿、韦应物善,常以诗相赠答。后又东渡秣陵,卒。南安人思之,号其山为高士峰,建亭于上,名曰丽句亭。系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②变名姓:汉梅福仕为南昌尉,遇王莽专政,一朝弃妻子,至会稽,“变名姓,为吴门市卒云”。见《汉书·梅福传》。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卷150_38。

【贈秦系】劉長卿向風長嘯戴紗巾,野鶴由來不可親。明日東歸變名姓,五湖煙水覓何人。

篇5:李商隐《赠荷花》唐诗赏析

李商隐《赠荷花》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赠荷花》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07首。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原文】

赠荷花

作者: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注释】

①不相伦:不相比并,指重花轻叶。

②菡萏(hàn dàn):荷花花蕾。

【翻译】

人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只有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

【赏析】

前二句是“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诗人是说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后面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则是说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最后两句“此花此叶长相应,翠减红衰愁杀人。”

意思是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同时,也实际表达了诗人自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www.xigutang.com)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篇6:唐诗《赠汪伦》赏析

唐诗三百首《赠汪伦》赏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这首诗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有一种不期而然之妙。“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诗人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果诗人说,汪伦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样深,也是可以的,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刻意雕琢的味道。而诗中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读者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篇7:唐诗《赠花卿》赏析

唐诗《赠花卿》赏析

原文:

《赠花卿》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

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得几回闻?

注释

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赏析:

锦官城武将花敬一定应平叛有功,曾放纵部下大肆掠夺东蜀。他本人更是居功自傲,经常大宴宾客,歌舞升平。杜甫赠送的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前两句谢见闻,首句天天寻欢,次句写乐声远扬,从侧面反映出花敬定享乐无度,肆无忌惮。后两句写感受,看是称赞乐曲如同仙乐,实则暗示花敬定已经越轨了,用了只准皇帝听的音乐。这可以冲“天上”“人间”两词看出端倪。诗人以“天上”比喻皇帝居住的皇宫,以“人间”比喻皇宫之外。可谓是一语双关!

全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讽刺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篇8:《留赠偃师主人》翻译赏析

《留赠偃师主人》翻译赏析

《留赠偃师主人》作者为唐朝诗人许浑。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

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前言】

《留赠偃师主人》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之一,创作于晚唐,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注释】

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

徒侣:同伴;朋辈。

归梦:归乡之梦。

晴雪:天晴后的`积雪。

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出门:外出。

行路难: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翻译】

远处的城市逐渐的稀疏但还没有从视野中完全消失,同伴轻抚马鞍前行。从洛阳出发远游,过了淮南后归乡之梦愈发强烈。清晨太阳初升屋内的墙壁依然是暗的,天晴后满地的积雪向卷起门帘的屋里散发着寒气。强饮完主人的践行酒,再次出发前面依然路途艰难。

篇9:《留赠畏之·之一》李商隐唐诗原文及注释

《留赠畏之·之一》李商隐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留赠畏之·之一》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28首。

【原文】

留赠畏之·之一

作者:唐·李商隐

清时无事奏明光,不遣当关报早霜。

中禁词臣寻引领,左川归客自回肠。

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凰。

空寄大罗天上事,众仙同日咏霓裳。

【注释】

①畏之:韩瞻字。题下原注中“作”原作“三首”,据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改。本篇第二、三首与“赴职梓撞”无涉,当系另有题佚去或无题而与第一首误合,故后人遂加“三首”二字以实之。当依席本,原第二、三首当另标作“无题”。诗作于大中五年秋冬间将赴梓州幕时。

②《汉官仪》:“尚书郎直宿建礼门,奏事明光殿。”《三秦记》:“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中有明光殿。”

③当关:守门的'人。

④中禁词臣:指翰林学士,在宫禁中。寻:旋即。引领:遥望。

⑤左川:即东川。归客:思归客之省。王维《寒食汜上作》“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可证。

⑥郎君:指韩瞻子韩偓。《后汉书·祢衡传》:“(黄)祖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衡览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下笔惊鹦鹉,谓其才思敏捷。

⑦《汉武内传》:王母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弄凤凰:用萧史吹箫引凤事。《说文》:笙有十二簧,象凤之声。按此句即《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鸳鸯何事自相将”之意。

⑧记:原作“寄”,据全诗校语改。《云笈七签》:“最上一天名曰大罗,在玄都、玉京之上。”《艺林伐山》:“世传大罗天放榜于蕊珠宫,故曰蕊榜。”

⑨众仙:喻指韩瞻等开成二年同年进士。《云溪友议》:“开成元年秋,高鍇复司贡籍,……乃试《琴瑟合奏赋》、《霓裳羽衣曲诗》。”同日咏《霓裳》指此。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篇10:《赠汪伦》李白唐诗赏析

《赠汪伦》李白唐诗赏析

【原文】

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作者: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翻译】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创作背景】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钦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篇11:《赠徐州族侄》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赠徐州族侄》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5卷。

【原文】

篇12:《赠徐州族侄》唐诗赏析

作者:唐·韩愈

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

作书献云阙,辞家逐秋蓬。

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

一名虽云就,片禄不足充。

今者复何事,卑栖寄徐戎。

萧条资用尽,濩落门巷空。

朝眠未能起,远怀方郁悰。

击门者谁子,问言乃吾宗。

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

既往怅何及,将来喜还通。

期我语非佞,当为佐时雍。

【注释】

1、族侄:同曾祖兄弟之子。《尔雅·释亲》:“父之从祖昆弟为族父。”

2、云阙:犹天阙。指朝廷。

3、逐秋蓬:指到处飘泊。蓬蒿至秋而根枯断,随风而飞。

4、岁时:犹岁月。迁次:迁移。

5、一名:指取得进士功名。

6、徐戎:指徐州节度使。贞元十五年汴州兵乱后,韩愈往投徐州节度使张建封。

7、濩落:落魄失意。

8、郁悰:心情郁闷。

9、天工:天的'职能,行事。

10、通:通达,顺利。

11、时雍:时世太平。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留赠畏之·之一》李商隐唐诗原文及注释

送品上人入秦,送品上人入秦朱庆馀,送品上人入秦的意思,送品上人入秦赏析

《金陵酒肆留别》翻译及原文赏析

送别诗——《与送朱大入秦》

《当涂界寄裴宣州》张九龄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王维《鱼山神女祠歌》赏析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注释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译文及鉴赏

《城东早春》诗词

唐诗《留赠》赏析
《唐诗《留赠》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唐诗《留赠》赏析(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译文及鉴赏2022-05-12

古诗《登鹤雀楼》的教学2022-11-25

《东平留赠狄司马》原文及翻译2022-10-19

林逋《点绛唇》鉴赏(网友来稿)2023-08-06

秋日将归长安留别王尚书,秋日将归长安留别王尚书喻凫,秋日将归长安留别王尚2022-12-15

相和歌辞?祠渔山神女歌?送神,相和歌辞?祠渔山神女歌?送神王维,相和歌辞2022-05-07

许浑诗句摘选2022-07-23

登鹳雀楼王之涣翻译2022-04-30

刘敞《微雨登城》全诗翻译赏析2023-09-28

江上使风呈裴宣州耀卿 张九龄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