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阅读附答案(整理11篇)由网友“草時”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阅读附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阅读答案
①“绿色城市”应指两方面,一是城市看上去草木葱绿,二是城市能提供清洁的空气与干净的饮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绿地要有草本植物的覆盖。如果草本植物是自然生长起来的天然植被,俗称“野草”,就能体现出该城市的绿化方式已有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②为什么留住野草有利净化城市的空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尘颗粒有很大部分来自绿地裸土。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它们不必浇水就能生长繁茂,有些因具有耐阴性,在树下也能存活。所以,只要不拔草,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绿地就不会扬尘了。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中,野草只能剪短,不能拔除。这一来,马路上就几乎没有尘土了。
③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的另一优点是管理简单并且景观好。对草地的维护每年只需做几次修剪。因野草地中的野花能顺应时节开放,一年四季使城市绿地呈现不同的色彩,这常常会使人们流连忘返。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
④利用野草绿化城市还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必浇灌就能减少绿地耗水。野草根粗而长,能在土壤中钻出多条通道,下雨时,雨水能顺着这些根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笔者观察到,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这说明:野草地吸收雨水的能力比草皮地强。
⑤近年来,我国城市增加了树木的种植量,这本是件好事,但许多新栽的树木下面都是裸土,这增加了城市扬尘。让树下土壤不再裸露的简单方法就是让野草生长起来。在春、夏、秋三季,只要下雨,野花、野草都能自然生长。有些城市的绿化部门会组织民工拔草,请千万别再这样做。
⑥大自然的草地本身就是由野草、野花组成的。当城市绿地中能出现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时,这个城市就离“绿色城市”的梦想很近了。(文/李皓)
1. 请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绿”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②段中加粗词语“大多”为什么不能删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市绿化部门的刘科长将组织民工把树木下面的野草拔掉,请你运用本文的知识,有礼貌地劝说刘科长放弃这一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草木葱绿,空气清洁,饮水干净。
2. 作比较,说明长满野草的绿地比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吸收雨水的能力强。
3.如果删去“大多”,就说明野草都有发达的根系,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4. 刘科长,谢谢您为绿化城市作出的努力,但请您放弃组织民工拔草的计划,一是因为野草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不仅能将土壤颗粒固定,使土壤不会扬尘,净化城市空气,雨水也能顺着这些根系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二是因为野草地的管理简单,景观也好;三是因为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刘科长,谢谢您的倾听,留住草地,城市才能绿起来。请放弃您的计划吧。
篇2:《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阅读答案
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
①“绿色城市”应指两方面,一是城市看上去草木葱绿,二是城市能提供清洁的空气与干净的饮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绿地要有草本植物的覆盖。如果草本植物是自然生长起来的天然植被,俗称“野草”,就能体现出该城市的绿化方式已有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②为什么留住野草有利净化城市的空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尘颗粒有很大部分来自绿地裸土。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它们不必浇水就能生长繁茂,有些因具有耐阴性,在树下也能存活。所以,只要不拔草,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绿地就不会扬尘了。
③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的另一优点是管理简单并且景观好。对草地的'维护每年只需做几次修剪。因野草地中的野花能顺应时节开放,一年四季使城市绿地呈现不同的色彩,这常常会使人们流连忘返。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
④利用野草绿化城市还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必浇灌就能减少绿地耗水。野草根粗而长,能在土壤中钻出多条通道,下雨时,雨水能顺着这些根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笔者观察到,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这说明野草地吸收雨水的能力比草皮地强。
⑤近年来,我国城市增加了树木的种植量,这本是件好事,但许多新栽的树木下面都是裸土,这增加了城市扬尘。让树下土壤不再裸露的简单方法就是让野草生长起来。在春、夏、秋三季,只要下雨,野花、野草都能自然生长。
⑥大自然的草地本身就是由野草、野花组成的。当城市绿地中能出现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时,这个城市就离“绿色城市”的梦想很近了。
18. 理解题目中“绿”的含义。(3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德国的许多城市马路上几
乎没有尘土”的原因。(5分)
【链接材料】在一些欧洲国家,自然生长的野草野花在房前屋后扮演着地表绿化的主角,天然草地与各种道路和设施无缝对接。人们的观念是:裸露的土地犹如人体的伤口,必须进行修复,用土地自产的野草来修复是最自然最完美的。在英国,有时风大到能把卡车吹倒,但没有扬尘;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中,路边树坑中的野草是不允许拔的,只能修剪,马路上就几乎没有尘土了。
18. 草木葱绿,空气清洁,饮水干净(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 因为德国的许多城市中,路边树坑中的野草只能修剪,是不允许拔的;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所以,马路上就几乎没有尘土了。 (共5分,结合材料2分,联系原文2分,表达1分,意思对即可)
篇3:《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阅读练习及答案
《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绿色城市”应指两方面,一是城市看上去草木葱绿,二是城市能提供清洁的空气与干净的饮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绿地要有草本植物的覆盖。如果草本植物是自然生长起来的天然植被,俗称“野草”,就能体现出该城市的绿化方式已有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②为什么留住野草有利净化城市的空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尘颗粒有很大部分来自绿地裸土。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它们不必浇水就能生长繁茂,有些因具有耐阴性,在树下也能存活。所以,只要不拔草,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绿地就不会扬尘了。
③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的另一优点是管理简单并且景观好。对草地的维护每年只需做几次修剪。因野草地中的野花能顺应时节开放,一年四季使城市绿地呈现不同的色彩,这常常会使人们流连忘返。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
④利用野草绿化城市还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必浇灌就能减少绿地耗水。野草根粗而长,能在土壤中钻出多条通道,下雨时,雨水能顺着这些根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笔者观察到,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这说明野草地吸收雨水的能力比草皮地强。
⑤近年来,我国城市增加了树木的种植量,这本是件好事,但许多新栽的树木下面都是裸土,这增加了城市扬尘。让树下土壤不再裸露的简单方法就是让野草生长起来。在春、夏、秋三季,只要下雨,野花、野草都能自然生长。
⑥大自然的草地本身就是由野草、野花组成的。当城市绿地中能出现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时,这个城市就离“绿色城市”的梦想很近了。
18、理解题目中“绿”的含义。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德国的许多城市马路上几乎没有尘土”的原因。
【链接材料】在一些欧洲国家,自然生长的野草野花在房前屋后扮演着地表绿化的主角,天然草地与各种道路和设施无缝对接。人们的观念是:裸露的土地犹如人体的伤口,必须进行修复,用土地自产的野草来修复是最自然最完美的。在英国,有时风大到能把卡车吹倒,但没有扬尘;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中,路边树坑中的野草是不允许拔的,只能修剪,马路上就几乎没有尘土了。
参考答案:
18、草木葱绿,空气清洁,饮水干净。
19、因为德国的许多城市中,路边树坑中的野草只能修剪,是不允许拔的;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所以,马路上就几乎没有尘土了。
篇4:《城市绿墙》阅读答案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1.从全文看,“绿色围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请用两个词概括回答。(2分)
2.文章第③段画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第④段“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一句中的“只”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3分)
4.你认为这给我们城市绿化建设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阅读答案:
1.(2分)美化 环保(2分)。(一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举例子(1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 围墙的实施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意思相近即可)
3.(3分)“只”起限制范围的作用(1分),在句中强调了新加坡人对城市环境绿化已达成共识(2分)。(语意相近即可)
4.(4分)参考角度:(1)城市绿化建设应该纳入政府行为的范畴;(2)只有让普通大众都具有了城市绿化的意识,才可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绿化;(3)只有从环保的角度思考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4)建筑城市绿墙是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参考示例(略)(观点明确计2分,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计2分)
篇5:城市绿墙阅读答案
做阅读题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城市绿墙》阅读题的答案是什么?
城市绿墙
宋淑运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kou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节选自《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有删改)
阅读题
1、从全文看,“绿色围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请用两个词概括回答。(2分)
2、文章第③段画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第④段“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一句中的“只”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3分)
4、你认为这给我们城市绿化建设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
1、(2分)美化 环保(2分)。(一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举例子(1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 围墙的实施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意思相近即可)
3、(3分)“只”起限制范围的作用(1分),在句中强调了新加坡人对城市环境绿化已达成共识(2分)。(语意相近即可)
4、(4分)参考角度:(1)城市绿化建设应该纳入政府行为的范畴;(2)只有让普通大众都具有了城市绿化的意识,才可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绿化;(3)只有从环保的角度思考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4)建筑城市绿墙是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参考示例(略)(观点明确计2分,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计2分)
篇6:《城市的标识》阅读附答案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
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翅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 弟兄,就好像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们,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本田丰田奔驰捷达桑塔纳夏利……你被熟悉的车牌团团包围。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的袭来……
你知道那是一棵香樟树,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市的标识。
后来,你看见,街中央有一座绿色的小岛,垂挂着浅褐色的流苏样密密的枝条,构成一片完整的森林。那是榕树——你在福州或是广州。你看见婀娜苗条的柳树——你是在海口。你看见街边重重叠叠挺拔苍劲的油松——那是在长春。
最后你睁开眼,你看见了秀气而坚韧的国槐,细碎密集的树叶为街道铺就一片浓阴,白中透着淡黄色的小花,飘来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
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惟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们,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阴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惟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就成为城市的灵魂。
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啊,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
1.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了城市之间的相像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城市的标识”——树之前,文章为什么要写城市之间彼此相似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运用第二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城市和城市彼此之间非常相似。
2.①高耸的大厦和大楼。②街道上的霓虹灯、立交桥和商店宾馆的门面。③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
3.排比、拟人。作用:写出了树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失去特色的叹惋之情。
4.为描写城市的标识——树作铺垫,突出树在城市。
5.显得更为直接,更为亲切。
篇7:城市农夫的阅读附答案
①我的舅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一个深秋的清晨,他挑着两个圆滚滚的蛇皮袋,踏上了开往城市的班车。舅舅在那里替人夯基、打桩、拉板车、搞装修,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还是砌墙抹灰。一个半拉子泥工的浆砌技术毫不逊于那些泥匠师傅,他过硬的基本功得益于家里砌牛栏厕所时的自我实践。身高只有1.6米,体重不过l00来斤的他就像一座小型火力发电机,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他一肩能扛两包水泥,一天能砌l00多平方米的墙,一板车能拉500多块砖。
②舅舅的文化水平不高,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下决心培养孩子。如今,三个孩子一个在江西农大读书,两个在县城上中学,这在农村可是相当少见的。舅舅的负担自然是够重的,每年得交一万多元的学费。好在孩子们懂事,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他们几乎不花零用钱,在意念中把自己不必要耗费的体能蓄积起来和思念一同寄给父亲,同时用优异的成绩来赢取奖学金,以此默默地帮着父亲。这些,使长年在外用苦力挣钱的舅舅欣慰无比,也使他更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子在知识面前失去尊严。
③来到城市,他从一幢高楼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们在蛛网似的脚手架上出没,宛如一只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将身体附着在网上;夜晚把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子卷进棉被,形如一节横卧在工地上的涵管,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念……
④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在农村和城市这两块地里,他各有收获:前者收获的是每亩一千多斤的粮食,但付出的是种子、化肥、农药等不低的成本;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但高空作业,难免有风险。显然,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春节留守在城里工地,省下了一笔回乡的路费,寂寞自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回家的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⑤站在高空展读大地的容颜,城市越来越高大,而故乡却越来越渺远。潜意识里,舅舅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所形成的夹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他从这个夹角中看到了什么?或许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繁华,当然还有一种失衡的感恩。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留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窗上的体温。我想告诉你,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常常是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倍感温暖。我的舅舅就是这样一名如候鸟般转徙于城市和乡村的普通的农民工。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内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不由得宽慰起来。
⑥近日,接到舅舅的电话,说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劳动所得一万元钱.要我转交给他家里。从银行出来,我感觉手上的一沓钞票特别重,并且有种浓重的潮湿感,仿佛一捏就能渗出汗来。
⑦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个满身灰尘,大口嚼着开花馒头的农民工与你擦肩而过,请你一定要在心里微笑着对他说声:“辛苦了!”
1.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段写道:“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孩子们为什么会在读《背影》时想到自己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④段: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舅舅“丰收的希望”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段: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这句话里“光洁无瑕的美玉”用来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⑤段的画线句都提到舅舅的收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矛盾吗?为什么?(1)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
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段中“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一句,表现了舅舅饮食恶劣,生活艰难。
B.④段写“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这是因为舅舅一心投入城市建设,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
C.⑥段中“我”感觉“钞票特别重”,“一捏就能渗出汗来”,形象地表明“我”深刻理解舅舅打工的艰辛和家庭责任之重。
D.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城市和农村不可分割的关系,肯定城市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6.阅读④段中下面这句话,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完成后面的填空。
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因为,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
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
(摘自央视春节晚会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的《心里话》)
舅舅流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泪水,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好。理由是:文章写了舅舅和像舅舅一样的农夫在城市这块“庄稼地”上的生活,用“城市农夫”这个题目能把城市与农夫这二者联系在一起,比“我的舅舅”更贴切。(意思对即对)
好。理由是:可以把舅舅看为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工的代表,用“我的舅舅”这题目显得更亲切。(意思对即可)
2.《背影》中家境贫困,父亲尽心尽力支撑家境及对子女的关爱引发孩子想到自己的父亲。意思对即可。
3.每月收获近千元的现钞;使孩子在知识面前拥有尊严;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些。意思对即可繁华似锦的城市
4.矛盾。两句话分别写舅舅的收入高低,比较参照的对象不同。
(1)句说舅舅的收入可观,是相对于舅舅在农村的收入与在城市里打工的“汗水”成本而言,
(2)句说舅舅的收入低,是相对于一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而言的。
5.(1)舅舅流下了自豪骄傲的泪水,因为他从这些孩子身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爱父母、有志气的。
(2)舅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农民工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尊重。
篇8:《环球城市风行绿墙》阅读答案
巴西各大城市连楼房也常见绿色荡漾,青草摇摆,原来外墙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生物砖”。墙面平时适当喷水,就可以常年碧绿,隔热隔音,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居住区的空气。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法律规定,没有绿化设计的施工项目不得施工;有绿化设计的施工项目施工完后,地面上有裸土不予验收。因此,房屋落成之日,草坪、花坛、绿篱亦同时建成交工。每10栋左右公寓楼组成一个“方街”,即住宅小区。它由一条大绿色植物带环围,其中包括四季常青的灌木墙、小花园和草坪,起过滤空气、阻止噪音的'作用。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1990年巴西巴拉那州首府库里蒂巴市又被联合国命名为“生态之都”。该市虽然从战后的50万人猛增到150万人,人均绿地面积却从O.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市民将建筑围墙的精力用在绿化上,营造了重重“绿墙”。
6.从上文可以看出,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巴西利亚1987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段最后,作者通过一组数据变化情况的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共同追求。某班学生准备开展“我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的专题活动,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结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把你的计策写在下面。(不少于2点,4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过滤空气、阻止噪音(答“隔热隔音,净化空气”也可,3分)
7.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4分)
8.巴西巴拉那州首府库里蒂巴市在城市绿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意思对即可,3分)
9.不设统一答案。内容切合原文大意、符合题目要求,语百通顺流畅、表述清楚即可。(4分)
答案示例一:政府专门立法,对所有的施工项目提出明确具体的绿化要求和保障措施。
答案示例二:开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专题系列宣传活动。
答案示例三:建立城市绿化专项督查与评估考核制度,并将评估考核的结果与有关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篇9:城市空中森林阅读理解附答案
①在城市里,我们能看见许多摩天大楼,可是这些大楼不是住宅就是写字楼。而美国“尼科塔产品开发公司”设计的“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则主要是为环保而兴建的。它是一种巨大的污染物过滤器,可以把来自周围的有害物质过滤掉,让空气清新。
②“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高122米,人们可以在每一层楼内种植常青树。一幢大楼可以种植400棵树,用以吸收污染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每一幢“城市空中森林”就是一个巨型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可以建造在工厂和其他重大污染源附近。楼内的树木不仅仅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热气、含氮污染物、含硫污染物和粉尘等,让那里的空气变得干净起来。
③“城市空中森林”将使附近居民和动物受益,堪称一把遮挡炽热阳光的保护伞。由于数百棵树的降温作用,每到夏季,周围空气变得十分凉爽。这种建筑还是一种节能建筑,按照规划,大楼中部装有风力发电机,可以提供建筑内的照明用电,也可以驱动为常青树提供水和营养液的水泵。惟一需要外部能量的是运送维护人员上下的电梯。
④这种建筑由于只承载树木和土壤,而且采用了板式构造,因此可以建造得轻型一些,不需要完整的底座,只要三根牢固的.支柱就可以了。这种建筑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
⑤这种建筑的主体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相当坚固。底部的一根短支柱是实心的,其他两根长支柱是空心的。长支柱内部设置电梯,管理人员从这里进出大楼。大楼的两侧有两块醒目的翼板。这种翼板是由尼龙材料制成的,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是一种空气吸收装置,以便为大楼内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空气。
⑥美国一些建筑专家认为,“城市空中森林”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建筑设计之一。
6.阅读全文回答:“城市空中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4分)
7.第④段中,“这种建筑……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一句中的“太多”能否删去?
为什么?(4分)
8.有人认为,兴建“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还不如在地面上多种树。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6.过滤有害物质,让空气清新;为附近居民和动物遮挡炽热的阳光;降温,使空气凉爽。(答对其中两点即可,4分)
7.不能删去。(1分) 如果删去“太多”,就说明“城市空中森林”不会占用宝贵的城市土地,这与事实不符。(意思对即可,3分) (共4分)
8.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观点1分,理由3分,共4分)
示例一:我认为应该兴建“城市空中森林”,因为它不会像在地面上种树那样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
土地。
示例二:我认为应该在地面上多种树,因为兴建“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既需要成本,又耗费能源。
篇10:城市景观花卉装饰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常常感到压抑,从而有一种内在的返璞归真的需求,而花卉正可以环境,()性情,()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花卉装饰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正在得到快速发展,为城市生活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
(2)城市景观花卉按气候分为热带花卉、副热带花卉、暖温带花卉、冷温带花卉四种;按形态分为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两种。
(3)用于花卉装饰的材料主要是盆栽花卉和鲜切花。它们凝聚着大自然的精华,姿态优美,形色各异,用来装饰室内外环境,其效果是其它任何装饰材料所不能替代的。
(4)用花卉装饰城市景观要讲究设计原则。
(5)就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而言,布置庆典场所时应选择色彩鲜艳热烈的花卉,使用时间通常是不需要太长的,因此无需考虑花卉材料的耐久性,大多选用花大色艳富丽华贵的插花花篮或盆花,如粉月季、红牡丹等;而布设展览馆或阅览室则要求选用淡雅朴素的花卉,以烘托展品及环境的静谧,而且要求花期或观赏期待持久,大多选用盆景、耐久性盆栽花卉,如山石盆景、蕙兰、富贵竹等;布置陵园则要求选用长青、简素的花卉材料,以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如松、柏、黄菊花、白菊花等。
(6)从所需装饰布置的环境特点看,所选用的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如在广场的入口及建筑的周围,为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还可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7)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不同的花材和不同的艺术造型具有不同的观赏效果。观花类的花卉,姹紫嫣红、绚丽多彩,使人感觉温暖、热情、兴奋;观叶类花卉,叶色青翠、叶片舒展,使人感觉宁静、娴雅、清爽;观果类花卉,硕果累累,鲜艳可爱,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插花和盆景的造型,或新异,或优雅,或古朴,更具有诗情画意,使人赏心悦目。
(8)花卉装饰日益成为喜庆迎送、社交活动、生活起居和工作环境的必需。花卉装饰使城市生活更美好。
1.依次填入第1段空格处的词语应是 (C)
A. 丰富 陶冶 美化 B. 美化 丰富 陶冶
C. 美化 陶冶 丰富 D. 丰富 美化 陶冶
2.依据第一段内容,下列不属于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原因的一项是(C)
A. 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
B. 城市居民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需求
C. 花卉的现代栽培技术日益成熟
D. 花卉装饰可以使城市生活环境更优美
3.第六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举例子___,其作用是_具体说明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_。(3分)
4.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内容有(9分)
(1)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
(2)_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种类___;
(3)_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主要材料__;
(4)_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设计原则__;
5.5月1日,学校为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计划在校门口摆放花卉。请根据文中花卉装饰设计原则,从下表中选择两种最合适的花,并从欣赏的角度写出观赏效果。
花名 花期 花型 花色
菊花 12-5月 较小 白 黄
大丽花 6-8月 较小 白 橙 紫
一串红 5-11月 较小 红 紫
向日葵 6-10月 大 黄 橙
郁金香 4-5月 较大 白 黄 粉
水仙花 11-3月 较小 白 黄
香雪球 3-7月 较大 红 白 紫
选择花卉:(1)__郁金香____(2)__香雪球_____
观赏效果:__用红紫色表现出热烈喜庆的效果_____
篇11: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阅读理解附答案
赵汀阳
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没有办法否定。
西方有位学者在题为《何为经典》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巴赫是典型的大师,但是在巴赫那个时代,对于当时的新古典主义来说,巴赫是太老太过时了,所以不被人们注意,巴赫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也默默无闻,一直过了80年,由于门德尔松对巴赫的解释和推广,才使巴赫成为巴赫,否则他顶多就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小角色而已。我们一般认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经典具有某种内在品质或者是某种内在价值,故能超越时间,超越一切界限,这篇文章认为不是的,而是认为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具体到巴赫,我们会觉得,虽然是门德尔松将巴赫重新发掘出来的,但是总有某种理由使其能够被接受为经典,而这个学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乐成了一项伟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事业就是德国的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那柏拉图呢?那孔子呢?假如没有董仲舒为首的汉儒的努力,孔子会成为经典吗?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遗物是什么东西,遗物是死的东西,就是我们搁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景点被供奉被参观偶尔也被怀念的东西,它存而不活。所以当我们把一个古代的东西给对象化了,变成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那它就是一个遗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让他闪亮登场。遗产和遗物不一样,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是我们继续在使用的东西。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这些经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不再塑造我们的人格,不再和伟大的事业相关,这个时候它就很容易变成摆设,或者变成了电视上的表演。我们可以问一句,哪些传统是现代中国人坚决不愿舍弃的呢?我们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很难说哪样传统是大家拼命要维护的,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中国的文明是很坚韧的,今天的断裂不是完全的断裂,既有断裂又有连接,有相连的地方,就有重新接续的机会。其实我也是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我也认为我是在做中学,但是我要实事求是地说,作为礼乐的中国不存在了,古代的中国在今天的存在是一种方法论的存在,是在我们思维方式里的存在。所以我管今天的中国叫作为方法论的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统要活下去,就必须活在不断的建构和创作中,我的意思是说,必须让古老的观念能够活在当代,能够以当代的方式生长,或者说能够给经典开发出当代性,让经典增值,有可能跟经典不是完全符合,也许有些变化,但是我认为这种变化是增值的。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材料三 :
没有经典的滋养,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杨立华
赵汀阳先生的见解对我有很多启发。但赵汀阳的观点有一个我同意,有一个我不同意。赵汀阳说西学已经是中国内部的存在,这点我非常同意。我们今天讨论经典,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固有的经典,另一方面就是过去这一百多年来西方来的经典,这没有问题。
但是有一点我不太同意,按照赵汀阳的意见,经典是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的。赵汀阳举了巴赫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如果没有王弼,老子的哲学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流传下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也同意赵汀阳的观点。
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强调的,那就是,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代表了古人心智的高度,经典必有可经典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经典化。《论语》的经典化就是《论语》不断得到阐释的过程。
今天参加“经典与解释”这套书的座谈会,我也是被震惊到了。这套古典学的丛书承载了很多东西,比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又比如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还有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等。但我感触最深的是,刘小枫老师和甘阳老师对古典学的倡导,特别关注的是读书人的心智的养成。我对这个“养”字有特别深的感触。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经典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滋养。你阅读《论语》,阅读《老子》,阅读《孟子》《庄子》《周易》这样一些经典,或者是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阅读这些伟大的经典,你的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而且,对于读书人,心智的养成自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说它指向另外一个目的。我们看《论语》,全书第一个字就是“学”——当然你跟我强调是“子”我也认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智的喜悦不是其他任何快乐能代替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的`学者都变成了学术生产者,而不再是读书人,不再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那是十分遗憾的。那样的学术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我不能说那样的学术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我至少觉得,少了“养”这个字,少了读书人从容不迫的那样一种淡定,少了对事态了然于心的那样一种态度,少了那种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些都没有了,那我们学问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在阅读经典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是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是在“养”字当中成长,我觉得这是更可取的态度,而不是用今天的习惯去简单地解读他们。从“经典与解释”这套书,我看到了向伟大的心智致敬这样的努力,我觉得这种努力应该不断传承下去。田余庆先生去世以后,我去拜别田先生,回到家里就把田先生的书拿出来再读,真是非常感慨,从书中我看到的是田先生心智的高度。我想,我们今天讨论古今之变,或者中西之变,各种各样所谓的断裂,而最大的断裂恐怕是心智高度的断裂。如果将来我们心智的高度能够得到提升的话,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些断裂还是有价值的。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1)下列内容是对“经典与解释”丛书主要特点的表述,请结合三则材料选出表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A. 这套丛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时间长,规模大,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
B. 编者在丛书中最为关注的一点是经典的滋养,认为没有经典的滋养,就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C. 这套丛书内涵十分丰富,它承载了很多东西,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
D. 在书中,赵汀阳指出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尊敬,但和当下生活已没有太多联系。
E. 这套丛书的学术主张是“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这一主张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BD 解析: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B项编者在丛书中更关注培养读书人的心智,不是经典的滋养;D项“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前提不能忽视。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2)阅读材料二,概括说明第2段在文本中的作用。(6分)
【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表达)。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内容上交代了巴赫成名的经过,概括说明了《何为经典》这篇文章的观点: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②引用事例,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观点更容易让人理解。③段末只问不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每点2分)
解析: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赵汀阳和杨立华谈论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赵汀阳主要侧重于谈论他眼中的经典,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中国经典的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等。②杨立华主要侧重于谈论他对赵汀阳先生观点的看法,对“经典与解释”丛书的看法,如何解读经典(答出读书人心智养成的重要性也可)等。(每点3分)
解析:回答本题需要抓住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这一点,即可回答本题。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方法是:第一步,整体感知文本。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第二步,理解命题意图。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挖掘隐含在题干中的信息,确定答题的方向。第三步,确定信息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命题要求检索,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第四步,概括整合答案。对答案进行组织,要注意分析筛选出来的内容,梳理自己思考的内容,按照要求概括出题干要求的内容。
(4)材料三强调“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请结合文本谈谈具体的做法。(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要多阅读经典。阅读《论语》《周易》等经典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②读书人要把心智的养成当成读书的目的,而不要简单或功利地指向另外一些目的。③作为读书人,不要仅仅是学术生产者,要更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④做学问时,读书人要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淡定,要有一种对事态了然于心的态度,要有一种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培养心智。(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试题,这个题的答题区域在第四自然段,需要抓住主要内容分条列出。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试题,需要考生先读懂文本,筛选主要信息,分条列出。结合实际,写出读后启示。
★ 感恩河阅读附答案
★ 彩虹作文500字
★ 英语谜语附答案
【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阅读附答案(整理11篇)】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生态》阅读训练附答案2022-10-23
人教版六年级下手指教学设计2024-01-30
获奖人教版六年级词语盘教学设计2023-10-01
那一片绿作文700字2023-03-23
信任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2022-07-15
生命的化装阅读理解及答案2024-04-28
形容男孩子的词语2024-01-18
被风吹起的蒲公英优美散文2023-06-20
初春放飞秋的收获散文随笔2023-03-24
经典的谜语附答案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