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词典》阅读练习附答案

时间:2022-08-17 08:23:4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马桥词典》阅读练习附答案(共11篇)由网友“Frank”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马桥词典》阅读练习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桥词典》阅读练习附答案

篇1:《马桥词典》阅读练习附答案

《马桥词典》阅读练习附答案

①长篇小说《马桥词典》竟然真的是按词典的体例叙述下来的。

②世俗观念中,一个好的小说家其实更像一个雕塑家:把多余的泥巴去掉,让我们看他需要我们看的泥巴。而我们也把它看作是我们该接受的生活本身。这种惯性使我们即使疑惑过,也很快被惰性轻轻抹去。

③《马桥词典》让我们重又疑惑,生活真的那样井然有序?真的像要求学生写作文那样,有因有果、有头有尾?“跑了题”的内容、多余的泥巴真的是碍眼的废物?

④《马桥词典》让我们看到:泥巴还能这么玩儿。他不止是形式的出新,更在于它搀杂了太多的我们承担不住的真实。抽去了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需要更多的勇气。

⑤作者韩少功毫无表情地解释着马桥人113个专用词,以其专有的内涵代替了故事、人物,成为小说的真正主角。

⑥《马桥词典题记》中写道:“不是地域而是时代,不是空间而是时间,正在造就出新的语言群。”这种对于时间的探索,大概可以看作韩少功笔下越来越清晰的主题线。

⑦与之相关的问题——人物的本性的表现,也体现出时间上的渐进过程。

⑧这样的结构,使得小说中可能含有的象征意味不像他的《爸爸爸》那样突出、鲜明,易于被捕捉和易于被把握。

⑨看《马桥词典》不可能马上轻易地把握住它的全部内涵。然而,浮光掠影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所打捞到的是一把真实的人生悲凉——不是被扔掉的泥巴,也不是硬加上的泥巴。

1.解释文中词语的意义

泥巴:_________

惯性:_________

惰性:_________

2.对第④段中“泥巴还能这么玩儿”一句的含义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小说的传统写法可以打破。

B.按字典的体例叙述长篇小说。

C.让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完全等同。

D.从不同时间的词语的特定含义,揭示人物本性,揭示小说主题。

E.保留生活的原貌,揭示其他作家没有勇气写出的事实。

F.在嬉笑怒骂中揭示生活的本质。

3.第⑤段“毫无表情地解释”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4.第⑧段“这样的结构”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5个字)

5.最后一段概括了《马桥词典》的内容方面的特点和意义。请作简要回答(不超过25个字)

答案:

1.泥巴:生活本身。

惯性:作者舍去了许多的生活,并要读者接受。

惰性:不愿改变传统观念的保守性。

2.CF

3.用113个专用词自身的意义去揭示主题。

4.字典似的体例,由“解词”来揭示人物、主题。

5.本书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忠于生活,没作过多的取舍。

篇2:《马桥词典》读后感

《马桥词典》不是一本可以一目十行的书,而我在作业的逼迫下囫囵吞枣般的看完了最后一页,枣子来不及细细咀嚼便滑进了胃里,梗在那里有点消化不良。我有很多不理解。

正是这些精彩故事背后的文化,对于我来说,消化不良。我也是农村的,我身边也有一些类似于马桥人的农村人,但是,我不能够理解马桥人的晕街不能理解仲琪的 “同意”,尤其不能理解盐早对于“汉奸”一词的深刻认同。盐早应该是马桥最悲苦的人,只是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感觉到。他似乎从未对自己的命运反抗过,他本来就很少话,到最后干脆成了牛哑哑。所以我无法从他的语言里揣摩他的情感,但是多年后他背着原木追到韩少功,冲着韩发出“呵呵”的声音,像有很多话要说, “他出门了,眼角里突然闪耀出一滴泪”。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对于盐早情感流露的描写。他总是隐忍的,隐忍的对待老祖母的无理取闹,隐忍的对待弟弟盐午的责备,隐忍的对于知青们的逗闹。他习惯了隐忍,习惯了掩埋自己的情感,习惯了不表达,所以他丧失了语言的能力,丧失了沟通的能力。对于马桥人的误解和知青们的戏弄,什么也不说。对于父亲是汉奸儿子也是汉奸的论断,他接受的莫名其妙,他比任何人都记得清,这种认同是宝气的是神的是狠狠的。正是他的这种毫无反抗的认同导致了他的命运悲剧吧。可是他自己是否察觉呢?最后的这一滴泪,又蕴含了怎样复杂的情感啊!他不说话,是不是其实一切都看在眼里,比谁都觉呢?我不知道。

我亦不知道,韩少功在马桥人的词典里处于什么位置。他也许是故事的一部分,也许只是个旁观者或者说是个好奇好打听的人。他在马桥的六年及后来不在马桥的年份都在见证或参与着马桥人的生活变迁。《马桥词典》总是伴着韩的思考:怀疑、责备、同情、不理解等明显的爱憎。在这种爱憎情怀里,我看到作为非马桥人,作为下放崽的知青们和马桥的格格不入,也看到了作为文化人的韩经常做的文人式的旁观。这种旁观,很多时候,是冷漠的是洁身自好作壁上观的,我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韩,为什么没有更热心,为什么没有更善良一点,为什么对于黄皮的求救无动于衷,为什么对于可怜的盐早要去戏弄,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帮一帮可怜的人们…… 韩自己也是有愧疚的吧,不然他为什么会对给盐早婆娘的二十块钱解释那么久,为什么对于敷衍客套盐早良心不安,更为什么会用尽方法把盐早的那滴泪珠忘记?他怎么能忘记呢?他不可能忘记。所以他在文人式的旁观背后做着文人式的反省。盐早的故事,其实说到“渠”就已经完了,后来的词条“道学”就是这种反省吧。韩自己也说“比方说刚才的二十块钱,不是出于内心的诚恳,不是出于性情的自然,而只是一种文化训练和文化约束的结果”。“道学”之外,人与人之间还可能有真心实意的同情和亲近吗?马桥人用“道学”一词取代“善良”、“好心肠”等等相近的词语,是不是因为无法摆脱对人性的深深怀疑?这种怀疑能够使多少施舍者惊惧与汗颜?韩就是那些汗颜者的一个吧,

我其实很高兴看到,这样一个真实的韩,会觉得做错事,会在事后反省,这样的见证者,让我感觉马桥的一切的都是真的,韩的一切也是真的。

西方人说《马桥词典》是壁画式的,看《马桥词典》就像在画展里看画一样,没有所谓的第一与最后,从哪个角度开始看的都是可以的.。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版本都是韩修订过了的,现在的排列顺序大部分是按照故事情节的来排的,说是为了方便读者较为清晰的把握事实脉络,也为了增强一些可读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想说,既然《马桥词典》是壁画式,它的115个词条,既是整体的又都是独立的。我开始看的时候,是随意翻阅的,随手翻到哪就看哪。这样随意的翻阅带来的好处是,我对于词条的记忆更加清晰,也会专注于词条背后的文化内涵。后来,则按照书的编排顺序看的,确实更有连贯性,但是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了词条背后的故事情节,就像看其他情节性的小说一样冲动着要一口气看完。这样便忽略了词条本身的魅力,忽略了词条背后蕴藏的文化,忽略了韩对于这种文化现象进行的哲学性或社会性的思考。而恰恰是这种思考,才是虑清了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后留下来的最本质的最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吧……

当然如果你要我跟你讲讲马桥人的故事,我可以跟你扯上一堆,比如九代爷戴世清的传奇乞丐经历,比如马疤子很传奇,天天要打醮,坐蒲团,他的队伍行军打仗从不穿鞋,无论厉石还是铁钉都上不了他们的脚;还比如神仙府的马鸣专吃蚯蚓不吃饭……这些精彩的人精彩的故事,肯定是在每一个读者心中最先想起的。然而这些精彩的故事,不只是精彩。精彩和传奇不是他们的标签。这种精彩,参杂了马桥建国以来的种种变迁,参杂了几代马桥人坎坎坷坷的命运,参杂了马桥甚至中国其他所有乡村文化里根深蒂固的某些东西吧。

我很想知道,现在的马桥怎么样了,马桥的人们看到《马桥词典》这本书史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韩隐居的马桥的人们是怎么看待韩的?那些故事的主人公们怎么样了?盐早还活着吗?还是不挑重物就不自在吗?那个马鸣呢还是住在破窑洞里以蚯蚓为生吗…………我想马桥一定变了,现在的马桥也一样和中国其他的农村一样经历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吧。那些独特的马桥语言也许已经在慢慢的被普通话化,那些曾经被熟记的故事已经渐渐的没有人记得的吧。

幸好有《马桥词典》,记录了马桥较为原始的状态。人人都应该有本自己的字典,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或事总是倏忽即逝,多年后,我们也会什么也不记得了吧。但是我想我会记得我在看《马桥词典》时的触动,因为我写下了属于我字典的一部分。

篇3:《马桥词典》读后感

读完《马桥词典》之后,有些怅然若失。不明白,当时的那些批评家为什么要无聊地去发起一场这样稀奇古怪的使我印象深刻的战斗,使得《马桥词典》在我心中落了根。《马桥词典》让我有些失望,作为小说的《马桥词典》让我有些失望。

作为文学,《马桥词典》是不用怀疑的,原创性和质地,无疑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不知道韩东和朱文他们是否真的恪守不看《马桥词典》的诺言,然而当这本书摆在他们面前而不去阅读时,确乎有些可惜了。

《马桥词典》延续了韩少功的“寻根”传统,努力挖掘深藏于民族的种种特性,努力寻找着深邃高远、宏大深刻和严肃崇高的人性。看完《马桥词典》之后,我对于本书的印象并不是清晰的,人物和面目都模糊了,但剩下的那点弥足珍贵。作者对于马桥人的习俗的立场,对于流传于民间的传说的神往,让我记忆深刻。

篇4:《马说》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1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 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牡畜的草。求:寻找,寻求。④烦御:烦劳驾驭。⑤顿:整顿,这里指拉。⑥辽:远。⑦骀(tái):劣马。⑧试:试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 ▲

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不屡策,不烦御

B.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所以饮水食刍

C.而伯乐不常有 不舍昼夜而追之

D.其真不知马也 在当其所能而已

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13.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10.(1)只是 (2)方法 (各1分,共计2分)

11.A(2分)

12. (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

(2)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 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2分) (共计4分)

13.要善于识别人才(1分),重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1分)。(共计2分)

篇5:《马说》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扬名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C.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D.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子

2.比较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夺而杀之

B.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策之不以其道 成,将以攻宋

D.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参考答案:

1.D

2.B

3.D

篇6:《马说》阅读附答案

《马说》(节选)和岳飞《论马》(节选),完成小题。(16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①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②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③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④,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啖:吃. ②介:披上战甲。③比:等到。④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

⑤褫(chǐ):解除。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才美不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日啖豆至数斗()④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小题2】与例句中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若无事然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影布石上,佁然不动C.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D.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小题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小题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小题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①同“现”,显现,显露。②等同,一样。③每天。④流汗。⑵B

【小题1】然 /非精洁 /则宁饿死不受。

【小题1】⑴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⑵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

(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1】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小题1】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篇7:《马说》阅读附答案

阅读《马说》,完成1—6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见 (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虽有千里之能”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策直不以其道 B.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执策而临之

3.下列加横线词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B.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那么该怎样对待千里马呢?请选用文中词语回答。

6.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 (2)同“现”,显现 (3)驱使 (4)尤、尚且

2.B

3.B

4.尚且和普通的马一样都不能做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通其意

6.愿望封建统治者能识别人才、任用人才,不要让有才能的人被埋没。

篇8:《马说》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马说》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选文中划线的词。(2分)

(1)食: (2)尽:

小题2:用竖线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1分)(断两处)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4:文中揭示千里马不能发挥才能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分)

小题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喂,现在写作“饲”(2)吃完

小题1:食 马 者 /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小题1:(1)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2)驱使他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小题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节奏划分。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小题1:从自身的怀才不遇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两个方面作答。

篇9:《马说》阅读附答案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是马也

(2)才美不外见()

(3)执策而临之()

(4)策之不以其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这(2)通“现”,显现(3)靠近(4)鞭打(驱使)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篇10:《马说》阅读附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是马也()(2)才美不外见()

(3)执策而临之()(4)策之不以其道()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这(2)通“现”,显现(3)靠近(4)鞭打(驱使)

【小题2】(2分)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小题3】(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处1分)

【小题4】(2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3】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4】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篇11:《马说》阅读附答案

阅读训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5)执策而临之 执: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0xx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1)或:有时 (2)见:显现 (3)等:等同(4)安:怎么 ,怎能 (5)执:拿着,举着

2.(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词典的故事阅读答案

《我心归去》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优秀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韩少功阅读答案

《张小娴散文集》读后感

读张小娴散文集有感

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计划

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习模式探讨论文

农村工作实习报告

《马桥词典》阅读练习附答案
《《马桥词典》阅读练习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马桥词典》阅读练习附答案(共11篇)】相关文章:

冬至日老师国旗下讲话稿2022-05-27

碑记应用范文2023-01-10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2023-05-12

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2023-08-31

茶话会范文2023-03-07

会计的实践报告2022-11-19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42022-05-02

五人墓碑记说课稿2024-01-23

街道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2023-01-13

初中英语读写范文2023-04-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