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阅读题及答案(共12篇)由网友“停云霭霭”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阅读题及答案,希望您能喜欢!
篇1:《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阅读题及答案
1. 注音:赫( hè )
释义: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意思对即可)
2. 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一处1分,有错别字或意思不准确、不全面的,酌情扣分)
绿色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一处1分)
3. 答:自己把无机物造成有机的食物, 满足生长的需要 (可以不用原文, 意思正确、通顺、无错别字, 给3分; 否则, 酌情扣分)
4. 答:指肉类等食品 (意思对, 即给分)
5. 答: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 (一处1分)
6. 答:应放在 “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 一句之前
篇2:《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阅读题及答案
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氧化而放出能量。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叶子上面有许多气孔。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 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也许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的确,汽水厂就是利用压力把二氧化碳压在水里,再加上些果汁香料之类,制成清凉可口的汽水的。然而植物不能靠喝汽水过日子,它们需要的是含有高能的食物。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叶肉细胞里,一般含20至100个。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
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或动物来生活。
例如,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一旦碰到了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不用多久,尸体就分解得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
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
人,每天除了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我们皮肤上不会长出叶绿素,当然是属于异养型。吃荤也好,吃素也好,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不过人是靠劳动获得食物的,能够用各种方式改造植物,使它更好地为人服务。很久以前,人们就懂得了农业,办起了绿色工厂,让庄稼来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食物。人们把其中营养最丰富的部分如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拿来做粮食;剩下的秸秆、糠麸也是有机物质,就再拿来办加工厂:养猪,养牛,养鸡。那些不好吃的东西经过猪、牛、鸡的消化吸收和转化,就变成了猪肉、牛奶、鸡蛋等高级食物。
所以,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阳光而靠化学能来合成食物以外,其他一切生物都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亿吨有机物,这真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合成工厂。
1. 给文中“赫赫有名”一词中的“赫”字注音,并解释“赫赫”的意义。(4分)
2. “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构成食物的物质主要指哪三大类?生物由哪两大类组成?(5分)
3. 自养的特点是什么?(3分)
4. “吃荤也好,吃素也好,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其中的“荤”指哪一类食物?(2分)
5. 写出选文所用的三种说明方法?(3分)
6. “在阳光下”,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回原文,应在哪一句子之间?(3分)
篇3:《每一天都需要坚强》阅读练习及答案
《每一天都需要坚强》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有人说,判断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要看他早上睁眼的那一刻,脸上是否带着微笑。社会呈现出越来越纷繁复杂的态势,我们背负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坚强。
②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睡到自然醒,有充沛的精力去面时日常所有的烦琐;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有双休的周末,三五朋友相约过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击体验时光的消逝: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让自己的足迹踏遍祖国地,领略无限风光。
③但是,每一天我们还是需要坚强。即使在睁眼的刹那间,一百个不情愿起床,我们还得以飞一般的速度刷牙洗脸,过着打仗一样节奏的'生活。连续没有休息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躯,眼皮在打架,身体在无声地抗议,而一旦获得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年轻的心又迅速地恢复弹性,一扫消极的情绪,再次投入到风风火火的生活中。
④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每个人都有他的压力与无奈。职场上你徘徊不前,心力交
瘁;感情上你千回百转,始终遇不见意中人;年复一年付不是一套骨子的首付,永远处在缺钱借钱的状态。想要的生活总是在前方,总是差一段距离。
⑤可是,即使有一千个理由让我们暗淡消沉,我们也必须一千零一次地选择坚强面对。
活着,体会生命里每一次心灵的阵痛和改变,回忆自己的历史和周围环境的历史,来作为现实的参照,从中找到一种安慰;暂时得不到想要的大生活大快乐,但触手可及的小快乐只是等待你的眼睛去发现掘。
⑥也许有一天突然撤去一种压力,我们会连自己要做什么都搞不清楚,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定力,一直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坚强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的民族的趋势。从奥运会到世博、亚运会,中国也一直以进取来表达坚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在不停地努力付出,一天天让自己过得更好
⑦每一天的坚强,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有力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若我们始
终能以包容和柔和的眼光去看待坚强,坚强,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
(选自《思维与智慧》7月上,有删改)
阅读题:
1.根据第①段文意,指出“每一天都需要坚强”的两点原因,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
2.简述第④段的论述过程。(4分)
3.第⑤段划线句形象地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4.最后一段讲述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4分)社会纷繁复杂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每点2分)
2.(4分)先指出每个人都有压力和无奈,再列举生话中的事例具体论述,最后强调生活与理想总有距离。(第一、三两层各1分,第二层2分)
3.(4分)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快乐,我们要善于发现。(每点2分)
4.(4分)每一天的坚强都很重要:坚强是一种生活状态。(每点2分)
篇4: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阅读题答案
陈凌
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改。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手写着写着就酸了,一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揽许多事务”。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还在于心不静。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需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兵法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心的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
篇5: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阅读题答案
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
马祖云
①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用好这块磨刀石,能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风雨而不锈蚀,让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让人于困境中逆势而上。
②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人生之路坎坷不平,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在。心灯不灭,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当年,闽东苏区失陷后,革命队伍失散,曾志尝尽了失群孤雁的辛酸苦辣,但凭着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贞信念,她历时20个月艰辛寻党,终于重新投进了党的温暖怀抱。回溯历史,正是葆有对信念的执着,无数共产党人面对刀山火海而不畏惧,遭遇坎坷险境而不退缩,最终实现了革命理想。
③ 。做事情,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面对逆境,如果失去信心与希望,必然意志颓丧、一蹶不振;倘若信念如磐,就会不畏山高路远,在困境中磨砺出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拥有前行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最终“一览众山小”。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何尝不是一条成功之道?
④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摔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
“感觉”“触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音乐奇迹。在战斗中失明的“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没有陷落于绝望,而是以惊人毅力面对生活,学习盲文,上大学听课,笔耕不辍,21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文艺奖项。事实证明,信念能孕育新生,引领生命创造传奇。
⑤有人说,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因为能把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人并不多。只要有信念这块磨刀石,人生的刀刃必能斩断前行中的一切险阻。
1.阅读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
答:
2.结合上下文,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分)
答:
3.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绊脚石。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说说你怎样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3分)
答
答案:
1.答案示例:人生要有坚定信念。
(评分标准:2分)
2.答案示例:信念能磨出意志的坚忍
(评分标准:2分)
3.答案示例一:
各种难题是我考取好成绩的绊脚石。但我坚信自己能凭借不懈的努力,战胜这些难题。考试之后,我会把难题重新思考,认真改错。长此以往,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把这些难题变成了我进步的垫脚石。
答案示例二:
学校的舞蹈展示活动中,个子矮小成为我的绊脚石。但我坚信只要勤加练习,一样能够成为优秀的舞者。因此我更加努力,用精彩的独舞赢得了大家的掌声。面对身高这个绊脚石,我用坚定的信念将它变成我成功的垫脚石。
(评分标准:共3分。结合内容1分,结合实际1分,语言1分)
篇6: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阅读题答案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文字是不是多余,应该删掉?请陈述一下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画线句子特点,用初中语文教材所学知识完成仿写。(2分)
专注是什么?那是藤野先生一笔一画的为鲁迅添改讲义,诠释一个师者的敬业;那是邓稼先几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干,书写一位爱国者的奉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注,简单的词语,需要用一生去书写。
篇7: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阅读题答案
1.事业需要专注才能成功。(意思对即可,2分)
2.从微信圈一道测试题入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引出论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1分)。
3.道理论证、对比论证(2分) 有力印证了专注做事,方可成功的道理(1分)。
4.不能删掉(1分)。这里补充论述了专注并非固守一隅,而要心怀全局(1分),避免读者曲解,使论述更更为严密(1分)。
5.示例:专注就是居里夫人冒着生命危险研制的炸药,凝聚着一位科学家的梦想。
篇8:雾都孤儿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雾都孤儿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这位公认的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作家,将在2月7日迎来200周年诞辰,在英国人心目中,他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狄更斯作为在当时就极受大众喜爱的畅销书作家,身后又享受着文学史上的崇高荣誉,在俗在雅都斐然出众,可谓时代的宠儿。作家茨威格曾为狄更斯写过传记,他认为莎士比亚代表了伊丽莎白时代的强音英雄的英国的化身,而狄更斯则是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英国的象征,是他那个世纪里内心意图与时代的精神需要完全相符的、惟一的伟大作家。
对狄更斯来说,少年时代不堪回首,如同他在《雾都孤儿》等小说中所描写的那些底层孩子,充满苦难与屈辱。这也是他一遍遍书写这一题材、并能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原因。182月7日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约翰.狄更斯是海军部军需处的职员,待遇优厚,但他的挥霍和糊涂的头脑常使这个家庭陷于拮据。约翰.狄更斯也是他后来小说中那些不称职的父亲和不中用绅士的原型。
童年时,家里还有一间父亲的图书室,收藏了不少好书,狄更斯在这里饱尝读书之乐。但无忧无虑的童年仿佛稍纵即逝。为逃避债务,狄更斯一家开始不停地搬家,5岁时全家搬到占丹,尔后10岁时又搬到伦敦。这样的情形发展到1824年,父亲终因欠债锒铛入狱。那时的英国有一种债务人监狱的制度,一个人如无力还债就有可能被监禁于此,直至还清债务,期间全家都得作陪入住监狱。父母带着家里最小的孩子住进伦敦马萨尔席监狱,而12岁的狄更斯则被送到伦敦华莱士鞋油厂当学徒,和满地板跑的老鼠、小混混般的`孩子挤在一起,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与成年人实则无异,且食宿奇差无比,薪酬极低。
许多年后狄更斯回忆:我整个人都充满了悲伤和屈辱。我真想牺牲一切--如果我还有什么可以牺牲的话--只要我能进入任何一所学校即使成年后,狄更斯只要经过伦敦那家工厂的原址,仍会忍不住泪水四溢。他成名之后,对这段经历缄口不谈,就连最亲近的妻儿都一无所知,他一直保密到去世的前一年。
两年后,狄更斯的父亲才从监狱里放出来,当他得知儿子在鞋油厂的悲惨遭遇时震惊了。家境稍稍改善,狄更斯理应可以重返学校,母亲却希望他继续做工,我永远不能忘记,母亲当年要急着把我重新送到那个地方去,这使得狄更斯此后一生都不原谅她。最终父亲的意见占了上风,他得以告别这段暗无天日的时光。
狄更斯无疑是维多利亚时代一位冷峻的观察者,文学屡屡成为他向黑暗现实开炮的有力武器。维多利亚时代并不是儿童的天堂,有数据显示,1839年伦敦一半的葬礼都是为十岁以下的儿童举行的。狄更斯试图将底层儿童种种不人道的遭遇诉诸笔端,写于1837年的《雾都孤儿》是第一部以一个孩子为主人公的英文小说,在头几章便将矛头直接指向1834年《贫民法》的冷酷无情:它将所有健全的贫民排除在国家救济之外,九岁以下的孩子更是被随便地给上几口饭,被饿死的悲剧时常可见。这种社会批判在《老古玩店》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狄更斯将天性中的悲悯全部倾注到小女孩小内尔之死上它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甚至变成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伤感的别称。
1838年的一天,狄更斯途经约克镇一个小小的教堂墓地,被无意间发现的墓碑碑文所触动记录了一个名叫泰勒的少年,暴毙于当地的威廉姆·肖私立学校。狄更斯突发奇想,决意去拜访附近的这所学校,他扮成一个要寄送孩子的监护人,接着经历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震惊:在这里,几近被遗弃的孩子们受到残酷的对待,校长甚至给他们服用硫磺,只因硫磺坏了他们的胃口,这可比早餐和晚餐便宜得多。狄更斯回来后就创作了一部小说《尼古拉斯·尼克比》,用辛辣的笔调揭露了当时私立学校的苛刻与无望,这部书出版后,就像一个季刊评论所说的那样狄更斯先生使很多儿童监狱关门大吉。
而狄更斯在晚期创作的小说《荒凉山庄》,对大法官法院和衡平法程序的批判,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有人拿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与之作比,评价《荒凉山庄》直接导致了英国议会对大法官法院的改革,如同《汤姆叔叔的小屋》几乎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虽有过分夸大的溢美之嫌,但狄更斯无疑让自己的笔,发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时至今日狄更斯仍会受到评论家的质疑,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就曾讽刺他是肤浅小说家中最伟大的一个。他的创作的确难以被界定为深邃,但不得不承认狄更斯比他那个时代的任何小说家都了解并且创造了民族性。狄更斯一生中大约创造了个之多的各色人物,只要英语还存在,这些注定不会消失。也许最动人的一句话来自当时记录下的一个大哭的孩子:唔,狄更斯先生死了,那么,那么圣诞老人也要死了吗?
(本文《文史参考》第三期,有删改)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狄更斯的?(4分)
2.文中提及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以及斯托夫人的作品用意何在?(5分)
3.本文标题为雾都孤儿狄更斯,它有什么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①童年经历方面;(2分)②文学成就方面。(2分)
2、①衬托;(1分)②以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来衬托出狄更斯的文学地位同样是崇高的以及狄更斯如莎翁一样是一个伟大的作家,(2分)以斯托夫人的作品的成就来衬托狄更斯的作品在社会功能上同样取得得不可思议的成就。(2分)
3、①标题体现了狄更斯的作品主题与孩童有关,他的作品试图将底层儿童种种不人道的遭遇呈现出来,表现出他的冷峻的观察力;(2分)②一语双关,狄更斯的童年也恰如雾都孤儿一般的悲惨,(2分)同时又影射他最负盛名的作品《雾都孤儿》,绝妙双关。(2分)
阅读如何找到“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结合说明方法谈写法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写法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写法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篇9:《生活需要适度紧张》阅读题及答案
维明
挪威人喜食新鲜沙丁鱼。而渔民们每次捕鱼归来时,鱼在途中就死了,只有个别船能带着活鱼返港。这其中有个奥妙:有的船主为了使鱼活着抵港能卖个好价钱,在鱼舱里放了几条鲶鱼。鲶鱼入舱后因环境陌生而惊恐乱窜,挑起摩擦和碰撞;而大量沙丁鱼发现这些个头大的异己分子就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避免了因窒息死亡,从而保证了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人们称此现象为鲶鱼效应。这个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生活需要适度紧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剧烈,人们普遍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心理压力加大,容易出现精神紧张。持续的紧张通常是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等多种身心痰病的诱因。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紧张并非都有害无益。适度的紧张不仅能增添生活情趣,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健康。
现代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时代气息——紧张。精神紧张一般分为弱、适度、强三种。笔者所提倡的是适度的紧张。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进取就必须有健全、饱满的情绪和适度的紧张感。适度的紧张情绪,能增强大脑的兴奋过程,提高大脑的活动功能,使人思维迅速,反应敏捷。医学家们提出,当一个人保持一定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时,心脏往往要通过加强收缩并排出更多的血液,以供给全身各器官组织,而血管的舒缩功能也随之而改善,从而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避免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研究人体健康与长寿的专家们还认为,适度紧张是一种经常性的健身运动。这是因为人们在生活或工作紧张时,往往需要手动得勤一些,腿跑得快一些,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活动也随之增多。而这些活动本身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增强,使各关节的功能活动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对健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国外心理学家通过对数百名大公司经理进行观察、分析后发现,处于适度紧张状态下的经理,其生病和生重病的机会比工作轻松的同事要少得多。美国心理学博士雷米曾作过一项研究,发现适度忙碌而紧张的名人们,通常要比普通人的寿命高出29%。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怀特说,生活本身就是紧张。你最好以紧张为乐,因为,人若善于对待生活中的干扰和紧张,它便不是健康的威胁,而恰恰是健康的促进剂。美国科学家认为,人类并非象想像的那样脆弱,紧张确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多不得也缺不得。适度的紧张可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前苏联科学家对此也作过研究,他们发现,生活在战争期间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精神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因而长期充满活力,抗病能力也随之增强。相反,如果长期生活松懈,缺乏进取心,就会削弱人体抗病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促使衰老。
长期过度紧张能使大脑神经系统处于持久性的.兴奋状态,对身体有害。但过于松弛和散漫的生活也不利于健康。古人说得好: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离、退休后的老年人,在安排日常生活中,既不要过分紧张,也不要懒散,要有所追求,要建立多种兴趣与爱好。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尽可能充实一些,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颇有裨益的。
12、本文作者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从全文来看持续的紧张和过度紧张对人的健康有怎样的危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适度的紧张对人的健康有哪些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你最好以紧张为乐这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了本文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在生活和学习中怎样才能做到适度紧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适度的紧张不仅能增添生活情趣,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健康。评分:本题答对得3分。
13、持续的紧张通常是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等多种身心疾病的诱因;过度紧张能使大脑神经系统处于持久性的兴奋状态,对身体有害。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
14、举例:①能增强大脑的兴奋过程,提高大脑的活动功能,使人思维迅速,反应敏捷;
②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③是一种经常性的健身运动;
④生病和生重病的机会减少;
⑤使人的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发展。
评分:本题6分,答对其中的一项得2分;3项以上得6分。
15、因为人若善于对待生活中的干扰和紧张,它便不是健康的威胁,而恰恰是健康的促进剂。评分:本题答对得3分。
16、要有所追求,要建立多种兴趣与爱好,把生活和学习安排地充实一些。做到既不过分紧张,也不要懒散。评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篇10:医院需要病人阅读题答案解析
医院需要病人阅读题答案解析
【原文】
近来,医院的效率越来越高了。病人住院根本无须久等,因为医院的床位过剩。为了经营下去,医院就得尽力避免病床空闲。这既是好事,似乎也不是好事。 前些天,我到医院探望一位住院的朋友。我先到了问讯处,那里兼办入院手续。没等我开口问及我朋友的病房房号,值班小姐便拿出一份表格,记下了我的姓名、年龄、职业,揿了电铃。我刚要说明我只是来探望朋友的,早有两个护理员推着一辆轮椅来到我眼前。他们把我按到轮椅上,顺着走廊推起就走。 我没病!我嚷了起来,我是来看朋友的。 他一来,一个护理员说,我们就带他去你的房间。 他早就来了。 那好,等我们把你安置到床上,他就可以来看你。 我发现自己被带到了一个写着私人病房,未经护士许可不得入内字样的小房间。护理员扒光了我身上的衣服,递给我一件古怪的、背后系带的短睡衣和一个水罐,然后打开了悬吊在天花板上的电视机,对我说:需要什么就按一下电铃。 我要我的衣服。 噢,你放心好了。护理员说,哪怕发生最不幸的事情,我们也会把你的东西都给你那可能成为寡妇的妻子的。 正当我设想着怎样从窗户逃出去的'时候,威德大夫带领他的几个学生进来了。 谢天谢地,你们可来了!我说。 你疼得很厉害吗?他问。 我一点儿也不疼! 威德大夫显得十分忧虑:如果你不觉得疼,那意味着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还要严重。起初是哪里疼? 哪儿也不疼! 威德大夫同情地点了点头,转身对他的学生们说:这是最难对付的一种病人,因为他拒不承认自己有病。在他打消自己根本没病的错觉之前,他是不会痊愈的。既然他不肯告诉我们什么部位有病,我们就只好做个外科检查性手术来找出毛病。 我可不想动手术。 威德大夫摇了摇头:没人愿意动手术,但治病还是宜早不宜迟啊! 我没病可治!我一切都正常! 如果你一切正常,威德大夫填写着病历卡说,就不会到这儿来了。 次日早晨,他们剃光了我的胸毛,并且拒绝给我开早饭。 来了两个护理员把我挪到一辆担架式推车上。护士长车旁随行,一个牧师殿后。我环顾四周想寻求救援,但是我失望了。 最后,我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室。 等一等,我开了口,我有话告诉你们。我是病得很重,但是我还没有加入医疗保险!交不起麻醉费。 麻醉师关掉了麻醉仪器。 当然,我也没有钱付手术费。于是,大夫们纷纷放下了他们手中的手术刀具。 接着,我转向护士说:我甚至连交住院费的钱也没有。 没等我明白过来,我已换上了自己的衣服,被最初把我送进病房的那两个护理员赶到了大街上。 我又去问讯处打听我朋友的病房,值班人员盯着我,冷冷地说:我们再也不愿在本院见到你。你不正常。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这既是好事,似乎也不是好事?
2.结尾处值班人员为什么对我说你不正常?在他看来,怎么样才是正常的?
【参考答案】
医院本来是治病救人的,病床空闲得多,按说是好事,医院应该高兴;可是,医院就得尽力避免病床空闲,这自然不是好事。
2.在这位医院值班人员看来,全世界的人都病了才是正常的。
篇11:人生需要一种化解阅读题答案
人生需要一种化解
①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武功最强的是一位无名老僧,他轻描淡写的几招就把数位绝顶高手全部打败。无名老僧曾这样阐释过:练功者每练成一项少林绝技的同时,自己的身体都会遭受莫大伤害,并将有生命危险,所以,每练一种武功,都需要学习相应的佛法来化解其中的戾气。最终,是越慈悲的人,武功越是高强。
②想来,这位老僧道出了一个涵盖人生的大道理:人生中的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种化解。
③我们的情绪需要化解。郁闷时,需要发泄来化解;伤心时,需要眼泪来化解;失意时,可一醉方休化解胸中块垒;仇恨时,则需胸襟与笑容来化解。化解后,心灵才会平衡,心绪平和,然后,人生会重新进入阳光地带。
④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化解。每天静坐室内,或写着文字或面对着电脑屏幕,慢慢地,思维迟钝,视力下降。时间久了,身体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就需要以动“治”静。走出房间,来到自然中,用绿色养眼,用空气润肺,让鸟语叫醒耳朵,借花香恢复嗅觉。经此化解,再回到学习或工作中去,我们必会精神百倍,心情舒畅,思维灵活,工作更加高效。
⑤几天前看到一则消息,是说比尔·盖茨将从微软帝国转向慈善世界。这也是一种化解,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不变的,一些人攫取了过多的财富,另一些人的财富必然会减少,进而造成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随之而来的是仇富等社会问题。这时,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富翁就会选择慈善来化解危机,以和谐社会关系,让别人认可自己。
⑥人生离不开化解,就像生命离不开阳光和空气。不懂化解的人,人生观必然畸形,人生道路必将褊狭,这样的人生必然存在危机;不懂化解的人,会拘泥不化,执迷不悟,钻入牛角尖、走进死胡同,以致自己四处碰壁,寸步难行,永远无法窥得人生的另一番境界,无法体会人生精彩有趣。
⑦化解,是一种人生智慧,懂得化解之道,就会于山重水复之际,走出迷津,豁然开朗,突见柳暗花明。化解,更是对某一件事件或某一生命时段的校正与反思。懂得化解之道,人生就有所悟,有所得,精神修养就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时,我们离成功也更近一步了。 (选文略有改动)
1、文章的开头部分引用《天龙八部》中无名老僧的事例,其主要作用是:(1)引出
的论点;(2) 。(2分)
2、文章③、④、⑤三段,从情绪需要化解、 、 三个方面展开论述。(2分)
3、文章⑥、⑦两段采用 的论证方法,强调化解能让我们,更能让我们 的看法。(2分)
4、(2分)初三毕业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化解学习压力?谈谈你的体验或想法。
参考答案:
1.(1)人生中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种化解(人生需要一种化解)(2)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思考)(每小题1分,共2分)
2.身体需要化解、危机(问题)需要化解(每处1分,共2分)
3.正反对比(1分) 走出迷津、走向成功(每处0.5分)
4.略。可从“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缓解压力”“胸怀远大目标,增强动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压能力”等方面来谈。(2分,照抄原文的相关内容给1分)
篇12: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阅读题答案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終获得青萵素样品……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有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特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着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选自《解放军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从“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写起,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结合选文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答案:
(1)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2)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从现象入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举例论证;画线句列举了一些所谓“聪明人”的事例,从反面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示例:做任何事情,如果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多半会一事无成;如果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埋头苦干,一定会有所收获。正如我们在学习中只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朝既定目标努力埋头前进,才会取得优异成绩。
【《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阅读题及答案(共12篇)】相关文章:
善于舍弃的阅读题及答案2022-06-22
大青衣阅读题及答案解析2023-07-27
人类捕鸟,灾难其后的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2023-06-22
《质疑达尔文》阅读题及答案2023-06-19
善于舍弃阅读题及答案2022-11-11
动物导航之谜阅读题及答案2022-10-06
口腔修复学习题及答案(A3型题1)2023-03-09
声音对食欲的影响阅读题答案2023-08-27
人脸识别技术的新发展中考阅读题答案2023-06-12
《左二老爷》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