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的水资源》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其答案

时间:2022-05-02 20:46:3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yt”为你分享13篇“《贵阳市的水资源》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其答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贵阳市的水资源》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其答案

篇1:《贵阳市的水资源》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其答案

《贵阳市的水资源》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其答案

①贵阳市的河流水系属于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与红水河水系相比较,乌江水系在贵阳市的流域面积最大。乌江源于贵州威宁自治县,由西北向东南,至普定县境后折向东北,于思南县境又转线北流,至沿河自治县官孔坝入四川省境,最后注入长江。

②贵阳比较有名的湖泊水库有: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和松柏山水库等。其中红枫湖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位于贵阳以西32公里,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7.2平方公里。

③贵阳市年降雨量较有限,每年冬季至三、四月份降雨较少。进入汛期后,除六、七月份会下几场大雨外,一般无较大汛情。这种情况属资源性缺水。

④贵阳地处我国喀斯特地貌的中心带,由于岩溶地貌渗漏性强,不容易蓄水,加上山高坡陡峡谷深,很难建造水库。因此,虽然入境水量为134.4亿立方米,但开发利用难度很大,目前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仅为25%左右。这意味着尽管贵阳境内有98条河流,水量丰富,但由于水库少,大量河水是白白流走。这种望水兴叹状况属于工程性缺水。

⑤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多,贵阳市水质的情况与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工业污水和生活用水的随意排放造成了对部分河流和水库的污染。尤其是红枫湖局部污染严重,而该湖是贵阳西郊水厂的'水源地。另外,中曹水厂取水口河道的水质也令人担忧,这是由于上游花溪河尚未完全达到雨污分流,大肠菌群常常超标。因水体污染造成水质性缺水,是近l0年来出现在贵阳城乡的新的水资源危机。

⑥受以上三大危机的限制,贵阳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缺水的城市。

⑦如此看来,贵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确实并不乐观,它只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123立方米。全省9个市(州、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最高的为黔西南州,人均3258立方米;最低的为贵阳市,人均l213立方米,不仅达不到全省平均值,甚至低于国际通行的水资源警戒线人均l700立方米的标准。

⑧因此,保护水资源,节约、开发并利用好水资源,是全体贵阳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段③中的“一般”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2.这篇短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根据文意,在段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4.段⑦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2分)

5.段④中“望水兴叹”是从哪个成语活化而来的?“望水兴叹”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不能。“一般”说明大多数情况是如此,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删掉就过于绝对化,这样的表述就欠准确了。

2.A

3.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

4.列数字、作比较。

5.望洋兴叹,感叹、惋惜之情。

篇2:我国水资源说明文阅读答案

我国水资源说明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不仅制约了有限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也给开发利用带来诸多不便,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并且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以我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为例,这里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但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左右。

兴建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对长江和黄河的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一些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例如,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了天津市严重缺水的状况;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入青岛,缓解了青岛市严重缺水的状况。

16.下面的说法哪一项不符合文意?(2分)

A.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这一现象表明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匀。

B.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匀,既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C.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水资源南丰北缺这一事实说明,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D.兴建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性,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17.下面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哪一项恰当?(2分)()

A.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加剧了北方地区缺水状况。

B.水、土资源的配和不合理,会引起水、土资源的浪费。

C.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导致了南北经济差异扩大。

D.水、土资源缺乏,致使小麦、棉花集中产区干早严重。

18.从文中看,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不均匀的办法分别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6.D

17.A

18.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利水量的季节变化,解决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匀的问题。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一些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解决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篇3:《我国水资源》说明文阅读答案

《我国水资源》说明文阅读答案

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不仅制约了有限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也给开发利用带来诸多不便,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并且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以我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为例,这里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但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左右。

兴建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对长江和黄河的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一些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例如,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了天津市严重缺水的状况;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入青岛,缓解了青岛市严重缺水的状况。

20、下面的说法哪一项不符合文意?(2分)(D)

A、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这一现象表明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匀。

B、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匀,既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C、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水资源南丰北缺这一事实说明,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D、兴建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性,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21、从文中看,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不均匀的办法分别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20、D

21、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解决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匀的问题。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一些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解决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篇4:《食物链》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⑴炎炎夏日,一只蝉静静地停在树枝上。当它正在享受这份清闲、宁静的时候,却不知危险正悄悄地临近——一只饥饿的螳螂小心翼翼地移了过来。螳螂举起“双刀”正准备享受眼前的美餐,然而它也丝毫没有觉察到一只黄雀已尾随其后。就在螳螂闪电般向蝉发起攻击的同时,它自己也成了黄雀的腹中餐了。我们用生物学的眼光来看,这中是一种非常自然而又有趣的现象——食物链。

⑵在广阔的自然界中,生存斗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生物为了生存繁衍,需要不断地避开那些比自己强大的种类,去捕食那些比自己弱小的种类。而那些强大的或弱小的种类也同样做着这件事——逃避更强大的,或捕食更弱小的。“一物降一物”,环环相扣,就像一条巨大的链子把由弱到强的物种串起来。这就形成一条条形形色色的食物链,那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⑶整个自然界就好像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只不过这个“国家”中的等级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以弱肉强食的.残酷自然法则划分的;等级与等级之间不是地位的高低贵贱的关系,而是食与被食的关系。这每一个等级也就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各种生物互相制约,使整个自然趋于平衡,任何一环被破坏,都会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不良后果。例如,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说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所以,狼吃了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种族延续反倒是有保护作用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食物链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任何一环都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组成部分。

1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12.文中第⑵段所说自然界中生物“一物降一物”不断斗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13.把第⑵段画线句子中的“任何”一词改成“其中”可不可以?为什么?(3分)

14.请你说说“鹿吃草而被狼吃”这个例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1.食物链(2分)

12.为了生存繁衍(3分)

13.“任何”说明食物链中的每一环都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组成部分,“其中”说明食物链中有些环节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指所有环节,如果把“任何”改成“其中”,就不符合事实,失去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分,意对即可)

14.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食物链中任何一环被破坏,都会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不良后果。或“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食物链的重要性”。(3分)

篇5:《神农架》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神农架》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这是描绘地处我国西部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过渡区域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神农架的一首诗,写出了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谜一般的特色。

这里的野生植物有173科,860属,多种(包括种以下等级)。有各种野生的飞禽走兽570多种,鱼类35种。

说起神农架的生物资源,应提到两个较重要的方面。

一方面是药物资源丰饶。神农架是以传说中神农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这里产的各种中草药有1300多种。人们给那些稀奇良药起了动听的名字,如“头顶一颗珠”(延龄草)、“红边一碗水”(南方荷叶、叶下花)、“七叶一枝花”、“九死还阳草”(卷柏)、“长鞭红景天”等。人们熟知的麝香、熊胆、虎骨、五灵脂等动物药材,约有130种。其中草药材种类之多,居全国榜首。神农架每年向国家提供各种药材1.5万担左右。富饶的药材资源当然不可能是神农给留下的,那么,为什么它们都集中生长在这里?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是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神农架还存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子遗的珍贵树种,如水春树、领春木、连香树、鹅掌揪、大血藤、红豆杉等“活化石”,还有国家列入保护对象的珙桐、黄檀、香果树和麦吊杉等。

这里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20多种。在珍稀动物中令人感兴趣的是金丝猴。这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也是“活化石”。这里的金丝猴个头大,毛长色深,据考察鉴定,与四川、陕西等地所产同属一个亚种,为川金丝猴。现在在80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尚有金丝猴500多只。

近年来,神农架多次发现白熊等20多种白色动物。这里的白色动物为什么如此众多?是当地环境造成的白化现象,还是出现了新种?这又是一个谜。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A.神农架的动植物。

B.神农架的生物资源。

C.神农架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资源。

D.神农架。

2.本文说明的事物特征是什么?

3.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A.逻辑顺序 B.程序顺序

C.时间顺序 D.空间顺序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引用

B.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举例子

C.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

D.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

5.本文的结构方式是()

A.并列 B.分-总

C.总-分 D.总-分-总

6.本文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生物资源丰富;谜一般。

3.A

4.B

5.C

6.生动准确或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篇6:《莫高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和答案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发源于印度的佛教就是随“丝路”传入我国的。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佛教石窟也就在敦煌生根、发芽了。据说,莫高窟的开凿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在表现佛教内容的同时也反映了人间现实生活。壁画中婀娜多姿的飞天,苦苦修行的佛教徒,雍容华贵的公主和虔诚的供养人,一个个栩栩如生。

而今,敦煌故城早已被这里干燥、多风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埋葬,但莫高窟里的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历经千年的岁月,依旧历久弥新。

16.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出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依据。(4分)

17.根据文段内容,请你概括分析在敦煌开凿莫高窟的`原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6.要点:莫高窟历史悠久,开凿朝代多,时间长(1分);石窟群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2分)

洞内壁画雕塑精美,佛经文书珍贵。(1分)

17.要点:具备开凿的地理环境:在历史上,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商业发达,佛教盛行。鸣沙山古老而神秘的地理位置,利于佛教的传播。具备开凿的人文环境:为祈福保佑,信仰佛教的人越来也多,开凿的洞窟、绘制的壁画也就越来越多。具备开凿的气候环境:敦煌地区干燥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必担心壁画受潮湿腐蚀。(每点2分,共6分)

篇7: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秦岭

方光华 曹振明

①秦岭横亘于中国中东部,西起甘肃临潭县白石山,东经天水麦积山,穿越陕西,直至河南,全长约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气势磅礴。

②巍峨的秦岭造就了关中的雄胜。关中盆地“四塞以为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关中“四塞”之东、南、西三塞均由秦岭山脉所成,东边华山、王顺山、骊山,东延为肴山,横亘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南边太白山、终南山等,雄峙于关中平原的南部;西边岐山、陈仓山等,阻隔于关中西部。另外再加上尧山、黄龙山等逶迤连绵的北部山系,一起组成了关中四面环山的地形地势。在四周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山脉之间,藏有许多雄关险隘。举其要者则有四处:东为潼关或函谷关,南为武关,西为散关,北为萧关。潼关是东部进入关中的天然防线,南依秦岭,北有渭洛并黄河之要,西有华山之屏,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险厄峻极;函谷关则扼崤函之险,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往来咽喉;武关守中的南方门户,建在秦岭南麓陕南商山的谷涧,悬崖深壑,号称“三秦要塞”;散关则西扼关中交通要道,南依秦岭山脉,乃蜀秦往来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另外北方的萧关居六盘山东麓,控扼塞北通向关中之要道。因恃秦岭,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形成了“制内御外”的绝佳态势。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扼制了九州“咽喉”。

③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秦岭北翼塑造了两条大河——泾水和渭水,秦岭北麓又发源了六条河流——灞水、浐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涝水,泾水与灞水等六条河流最后一并汇入渭水。八百里秦川即为八水的冲积平原,土质疏松肥沃,地势舒展平坦。早在《尚书·禹贡》中,关中之地即被列为最上等的土地。加上历代所修渠道,如秦国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龙首渠、六辅、白渠等水利工程,以及汉唐诸运河的开通,关中平原的灌溉条件获得扩展,为农耕生产提供了优良条件。张良称关中“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乃“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史记·留侯世家》)。《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货殖列传》)。至隋唐时代,关中仍有“天府”美称。

④秦岭的山林以及河流、湖泊不仅为关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改善了关中环境,使得关中气候清爽,山水相间,风景如画。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关中山水也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雅兴,仅一本《全唐诗》就留下诗篇百余首。

⑤由于秦岭与关中的战略地理优势与富庶,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长安政治中心地位前后长达一千一百多年,成为我国建都时代最早、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时间最久、都虫模最大、历史文化遗址最丰富的中华古代首要政治中心。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历史中都极其罕见。以致古人称秦岭为“龙脉”,称关中为中原的龙首。(选文有删改)

8.秦岭有哪些重要作用?结合文意简要概括。(3分)

9.第③段结尾引用《史记》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

10.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扼制了九州“咽喉”。 (“要领“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2分)

(2)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官别馆的首选之地。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1.下列表述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关中东边有华山、骊山、肴山等,南边有太白山、终南山、王顺山等,西边有歧山、陈仓山等,北部有尧山、黄龙山等。

B.潼关是东部进人关中的天然防线,武关则西扼关中交通要道,散关守中的南方门户,萧关则控扼塞北通向关中之要道。

C.八百里秦川为八水的冲击平原,其中“八水”指泾水、渭水、灞水、浐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洛水。

D.秦国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龙首渠.六辅、白渠以及汉唐诸运河等工程,为关中平原的农耕生产提供了优良条件。

参考答案(12分)

8.秦岭造就了关中的雄胜(地理优势);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秦岭改善了关中环境;秦岭使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共3分。

9.引用《史记》中的文字,说明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增加了说明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

答出说明了“肥沃富侥”,得l分;答出“增加了说明的可信度”或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得1分,共2分。

10. (4分)

(1) 第一问:要点,关键。第二问:说明了占据关中对于掌控天下的重要性。(2分)每问 l分。共2分。

(2) 不能。“自古以来”从时间上限定,说明秦岭作为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首选之地由来已久。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这一点。(2分)

答出“不能”,得1分;答出作为首选之地“由来已久”,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1. D (3分)

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高峰

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选自《青年文摘》第11期,有删改)

1、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2、第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来源:Z&xx

3、第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

4、第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因为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在沙漠地区选试验点,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发现沙漠地区长时间气温较高,土壤中的氮以气体形式不断挥发,而最终不能回到土壤中。

2、干旱地区种植田地,在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的前提下,土地的出产不高。

3、沙漠中土壤里的氮为何不可返回。作者采用总分的说明顺序,将干旱地区和气候温和地区进行比较来说明的。

4、采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如“气势汹汹”和“肆无忌惮”两个成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漠人格化,表现土壤沙漠化的严重,警示人们保护环境。

饮食不宜过烫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C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C~43。C,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C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C~37.2。C,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C~40。C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C~60。C。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C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5分)

3、划线处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4分)

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2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2、(5分):危害有:容易发生癌变(1分);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1分);难以细品食物的美味(1分)。

途径(2分):调查发现、病理研究

3、(第一问2分):①举例子、②列数字 (第二问2分。选项不给分,但不写选项扣0.5分)答案略

4、(3分):不能删去(1分)。因为“可能”一词说明癌症除了与热饮热食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果去掉“可能”就排除了其他因素,与原文不符(2分)。

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

①每当提到民航事故,总会有人要问,民航飞机上,为什么不给乘客准备降落伞。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航空公司偷工减料。互联网对此给出的解释也不少,但无论怎么解释,总会有人提出各种诘问。实际上,在民航业内,这早有定论,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②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看。先假设这架可怜的飞机失控了,其实这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完全失控还真不容易。完全失控意味着,要么飞机进入了无法改出的危险状态,要么就是了,机身没有办法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

③然而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都是仍然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通俗地说,飞机无论出了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地,飞机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举例来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在40000英尺的高空燃油耗尽,依靠无动力滑翔最终成功迫降,无一人受伤。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机舱突然完全破损,前半段机身仅剩下地板,仍以过山车的外表迫降,仅失去了一名没系安全带的空姐。这是因为,现代飞机的动力和控制系统,通常都有多套冗余,如果排除严重的人为失误,出现伤亡性事故的机率极小。波音747有四套液压操纵系统,坏掉三套仍然能正常控制,波音777有两台发动机,只要一台工作就能越洋飞行。如果飞机没有失控,按照正确方法进行迫降,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出现伤亡的机会是很小的。

④而跳伞可就不同了。在一个摄氏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一个既不是超人也不是007的普通人,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打开舱门造成客舱失压,然后抱着降落伞从接近0.8马赫的飞机上跳下来,他可能既不会拉伞,也不会着地动作,也不知道落在什么地方……可以想见,这个生存机率有多大。假设现在我们处在一架发生事故、正在迫降的飞机上,给你一副降落伞,你想跳吗?

⑤如果你不想,这就是本文给出的答案,一个理智的人,在危机情况下会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跳下去总比听天由命强。因为此时你并不是听天由命,站在你身后的,是1来无数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有经过大量应急训练的飞行员团队。也许有的人说,我就不相信科学,就不相信技术,就不相信飞行员,我就相信我自己——那这就是一种癖。放弃安全来满足乘客的癖,这就不属于航空公司该做的事了。

⑥还有的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有的飞机在发生事故后,在低空盘旋了很久才坠毁,这个时间完全可以跳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飞机盘旋并不是为了等死,而是在寻找迫降的机会,成功迫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迫降失败都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发生的,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据以往的数据来看,这种可能性也不会高于3%。所以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并不具有说服力,用过去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去指导未来,也很难成为有效的做法——你把今天的彩票头奖号码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得到明天的头奖。所以,即使在飞机上准备了降落伞,在不能未卜先知的情况下,贸然跳伞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⑦所以,民航飞机不需要降落伞。

(选自《科学松鼠会》,作者苏椰,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说说民航飞机上不备降落伞的原因有哪些。(4分)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3.第③段说“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句中的“只”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4.写出第⑥段中加点的短语分别指代的内容。(4分)

(1)“这种可能性”指代 。

(2)“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指代 。

5.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例句:

说明方法:

表达效果:

夏 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 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type=”#_x0000_t75“>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在夏至节,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田婆之俗,即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为防止害虫发生。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而在多旱的北方则流行求雨风俗,主要有京师求雨、龙灯求雨等,祈求风调雨顺。

22.结合文本,说说夏至这天具有什么特点?(2分)

23.过了夏至,华南西部的气候有什么变化?(2分)

24.文章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用来说明什么?(2分)

25.文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出两种,并指出相关语句。(4分)

参考答案

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2分)

23.雨水量显著增加,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2分)

24.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 (2分)

25.列数字: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4分)

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

举例子: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 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 的要求。(2分)

2.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2分)

3.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

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3分)

5.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1分)

6.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2分)

参考答案:

1.(2分)可行、可游、可居(1分,少一个扣0.5分);可望(1分)

2.(2分)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

3.(2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答“过渡作用”亦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参考。

4.(3分)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1分),又“可望”(1分),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1分),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意近即可)

5.(1分)不是……而是……

6.(2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错一字扣1分)

篇8: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整理1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题目(一)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3、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 、______ 、______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2分)

20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答案(一)

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2、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

3、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4、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5、评分要点: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整理2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夜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③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我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的是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也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遇有诱惑,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被经常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5.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16.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 (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2分)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2分)

18.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5 分)

参考答案:

15.①认真、 公道、 普良地对人对事等。(2分)②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 (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2分)

16.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1分)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

17.(1)“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2分)

“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2分)

18.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1分)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2分)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2分)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整理3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9.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分)

20.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分)

21.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22.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23.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2分)

24.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分)

25. 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4分)

知识一:

知识二:

19. hè 应和(和谐地跟着唱) (2分)

20. 举例子 (2分)

21. B (2分)

22.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3分)

23.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分)

24. C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分)

26.知识一: 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里飞扬着歌声。

知识二: 了解了成语里的歌声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迷人的风采。

知识三: 从歌唱的成语里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知识四: 从歌唱的成语里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只要和以上任意两个知识点相近即可得4分)

篇9: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 动力、 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 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 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第①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用转入民用。

B.本段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来介绍无人机的作用。

C.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D.本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界。

3.第⑤段中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4. 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8分)

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弊:(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不得使用文中的例子)(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中迅速崛起。

2.A

3.不能删去。“左右”表示概数;如删去,则表示制造成本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是个确定的数值,与 事实不符;用“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利:(1)军用无人机可进行运输、侦查、远程攻击等,提升国家军事实力。(2)民用无人机可广泛运用于科研、交通安全、环保、救灾、娱乐等领域。

弊:(1)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2)可能侵犯公民隐私。

5.评分说明:(1)例子必须是日常生活 (2)影响可正面可负面

答案示例:可利用无人机送外卖、方便、快捷,能避开交通拥堵。

篇10:说明文《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说明文《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8.下面说法和文章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2分)

A.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B.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严重。

C.我国污水处理率低,河流污染严重。

D.世界上约一半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19.阅读材料,结合文章,简要写出“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分)

答:

答案:

18.(2分)D

19.(6分)必要性(3分)要点:结合文章,中国水资源8成在南方,北方干旱缺水。

可行性(3分)要点:结合短文,西线和中线取水点地势高,无须扬水水自流;东线虽需扬水但有老设施。

篇11:初中说明文阅读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答案

人的一生能交多少朋友

①许多人都希望一生能交更多的朋友。但是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好友圈子不是想有多大就有多大,因为人的交友能力是有极限的。

②罗宾·邓巴是牛津大学研究认知与进化的人类学家。1992年,他根据自己对灵长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著名的“社会脑假说”。假说认为,与其他动物相比,灵长类似乎选择了一条特异独行的演化策略:呆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种群中彼此协助。而在这种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灵长类个体需要与种群内的每个其他个体建立起某种长期的“社交关系”。而负责处理复杂与抽象思维的新大脑皮质在整个大脑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个体能处理的“稳定人际关系”就越多,于是平均种群就越庞大。邓巴一共收集了38种灵长类的数据,狒狒的平均种群大小不过50上下,这意味着狒狒的新大脑皮质只足以让它维持50个互动频繁的“猴脉”。

③而人类的种群大小则是多少呢?邓巴估算的结果是148。这就是著名的“邓巴数”: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村平均人数约150。1086年,征服者威廉一世统计出的英格兰村落平均居民数——约150。邓巴先前的研究显示,人的大脑新皮质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也就是说,人的好友圈子不会超过150人,对于超过这个数量的人,人们顶多能记住一些人的相貌和名字,但对对方的了解却极为有限,也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促进双方关系。

④通过社交网站能扩大社交范围吗?,Facebook(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统计了用户平均的朋友数—你猜是多少,130上下,依然十分靠近邓巴数。可见虽然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的新大脑皮质倒没有随之飞跃发展。

(有删改)

1.第②段中加点词“相对”有何表达效果?(2分)

2.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2分)“相对”,指非绝对的,准确地表达了灵长类的演化环境的稳定是与其他动物相比的结果,而非绝对稳定的种群,符合实际情况(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2分)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列举了威廉一世统计的英格兰村民平均数,具体准确地印证了“邓巴数”的数值,使说明更有说服力。(1分)

篇12:《假如月亮不见了》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假如月亮不见了》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假如月亮不见了,假如地球没有月亮陪伴,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②地球能够适应人类的生存,有一个前提非常重要:地球的南北轴基本上是稳定的,这使得地球的南极、北极得以固定,地球上的气候相对稳定,一切动植物都在相对稳定的气候中生长。而这一切,必须归功于月亮。地球的自转和月亮围绕地球的旋转,使地球和月亮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月亮就是地球的稳定器。如果没有月亮,后果会很严重。地球的南北轴会发生严重偏移,最大的偏移角度可能会达到90度。也就是说,南极、北极会变成赤道,赤道会变成南北极。如此一来,地球的气候彻底混乱,人类即便还能在地球上生存,也得经常搬家、迁徙。就算地轴偏移没那么大,几度的偏移也有可能使现在北极圈的极寒地区在加拿大、俄罗斯之间不断移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曾经是风调雨顺的地区,由于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地轴小小的偏移,才形成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少有人住,而那个偏移只有1度。

③然而,我们在庆幸地球能拥有一颗月亮时,有一个事实正在发生着:月亮正以每年不到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未来月亮离地球会比现在远得多,地球甚至可能彻底失去月亮。

④月亮离地球的远近,对于地球会有什么影响?它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科学家认为,地球早期,一天的时间比现在要短,最短可能只有8小时。未来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远,地球每天的时间,就会超过24小时!那时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时间睡觉了,但这只是一个幽默。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远,地球的'稳定性将越来越差,地轴的大幅度偏移,会随着月亮的远去而逐步呈现。虽然那将是非常非常遥远的未来发生的事情,但已经有科学家开始为此设计解决方案了。

⑥总之,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有月亮相伴,实在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1.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填空。

文段中撒哈拉沙漠的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作者列举这个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说出第③段画线句中“正以每年不到4厘米的速度”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2分)

3.下面的材料印证了选文中的什么内容?(2分)

【材料】鹦鹉螺的贝壳上有波状生长线,每天长一条, 一个月形成一隔。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鹦鹉螺每一隔里生长线的数目与月亮绕地球一周的天数恰好相同。现在鹦鹉螺每一隔的生长线在30条左右,而古鹦鹉螺化石显示:在距今约1.37亿年前的白垩纪,鹦鹉螺每一隔的生长线是22条;在距今约2.8亿年前的侏罗纪,每一隔的生长线是18条,到距今约4.2亿年前的奥陶纪,每一隔的生长线是9条,也就是说,那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要9天,算起来,那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仅为现在的43%。

参考答案:

1.要点:告诉我们:地轴小小的偏移,对环境和人类生存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说明:月亮对地球的重要意义(或:没有月亮,后果很严重)。(共4分。共两空,每空2分)

2.删去以后,其一,就不能说明月亮远离地球是一个正在逐步发生的过程;其二,下文说明月亮远离地球是“非常非常遥远的未来发生的事情”也就缺乏依据了。(共2分,共两个理由,每个1分)

3.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远。(2分)

篇13:《二维条形码》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二维条形码》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黑白条纹的宽窄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一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同时,它还具有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须领结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特点。

②二维条形码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从“量”上拓宽了条形码的应用领域。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银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③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原因之一是由于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才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④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码制。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龙贝二维条形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⑤“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的机动车驾驶证。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为18.2平方厘米,其中存储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1.我国自主开发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具有哪些特点?(2分)

2.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4分)

3.文章第②段运用了“慧眼识人”、“认物”、“跟踪”、“身份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2分)

2.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意在说明我国印有 “龙贝二维条形编码”的机动车驾驶证比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先进得多。

3.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说明二维条形码的优点。

《科学家发明“人工树叶”》初中说明文阅读题答案详解

南宁教师公开招聘计划

人口普查质量评估分析工作通知

上学期化学教学总结

高三人文地理知识总结

秋季学期大班上学期教学总结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关于现代文阅读的技巧

一年级科学上学期教学总结

初一数学上学期教学总结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贵阳市的水资源》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其答案
《《贵阳市的水资源》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其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贵阳市的水资源》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其答案(精选13篇)】相关文章:

体育教育实习调研报告2022-11-25

湘教版高一地理复习资料提纲有哪些2022-11-01

地理教学语言的运用对策2023-05-12

高中生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2023-06-24

初中英语老师个人年终述职报告2022-05-04

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2023-11-16

课题研究报告2023-06-01

初中数学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报告2023-12-22

环保课题研究报告2022-12-13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