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你别只知道睡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阅读训练】:
一、
1、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
2、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5.“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6.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
7.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8、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全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9.诗的前两句写所见: 、 、 、 ;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10.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请以诗的后两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
二、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 ”或“ ”;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 ”。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 ” 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4)一片”与”万仞”对照,明写了什么?暗写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分)
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4、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这首诗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篇2: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
1.《出塞(凉州词)》王之涣
2.王之涣《凉州词》赏析(2)
3.王之涣《出塞(凉州词)》唐诗赏析
4.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
5.宴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6.《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
7.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鉴赏
8.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5、“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6. 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1分)
7. D
8. D
9.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 杨柳
10.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
二、
(1)自下而上 由近及远 上 反衬
(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4)明写了玉门关的扼居险要,暗写了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
篇3:《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
凉州词
(唐)王之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凉州词》。
2.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________,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________名。
3.写出后两行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只填序号)
《凉州词》前两句是___________,突出了戍边士卒___________;后两句是___________,抒发了戍边士卒的___________。
A.抒情 B.写景 C.生活环境的荒凉 D.离愁别恨
参考答案: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诗题 曲调
3.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意思对即可)
4.B C A D
篇4: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附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
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答案】
7.(1分)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8.(2分)D
【赏析】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篇5:王之涣凉州词训练
王之涣凉州词训练
凉州词
(唐)王之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凉州词》。
2.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________,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________名。
3.写出后两行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只填序号)
《凉州词》前两句是___________,突出了戍边士卒___________;后两句是___________,抒发了戍边士卒的___________。
A.抒情 B.写景 C.生活环境的荒凉 D.离愁别恨 参考答案: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诗题 曲调
3.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意思对即可)
4.B C A D
赏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篇6: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这首凉州词的词作的首句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凉州词描绘出一幅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动人的图画,勾起戍卒的离愁,而这首词《凉州词》深深人们的喜爱。
(一)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1分)
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篇7: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7.(1分)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8.(2分)D
(二)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阅读训练】
篇8: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1、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
2、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5.“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6.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
7.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8、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全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9.诗的前两句写所见: 、 、 、 ;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10.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请以诗的后两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
篇9: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 ”或“ ”;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 ”。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 ” 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4)一片”与”万仞”对照,明写了什么?暗写了什么?
篇10: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1、“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分)
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4、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这首诗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5、“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6. 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1分)
7. D
8. D
9.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 杨柳
10.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
篇11: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1)自下而上 由近及远 上 反衬
(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4)明写了玉门关的扼居险要,暗写了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
★ 王之涣凉州词训练
★ 凉州词古诗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介绍2023-08-15
描写黄河的古诗介绍2022-05-06
描写黄河的古诗及诗句2022-07-06
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 教案教学设计2023-07-29
描写黄河的古诗2023-08-31
《登鹳雀楼》教学总结2024-02-04
小升初考试必考诗词填空练习题2023-12-30
马戴出塞古诗2022-11-13
描写黄河弯曲的古诗2022-10-09
凉州词全诗王之涣赏析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