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谭记阅读答案(精选10篇)由网友“毒蘑菇”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小石谭记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小石谭记阅读答案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篇2:小石谭记阅读答案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
⑴弈者胜
弈:
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
⑷以其境过清
清:
2.翻译下面句子。
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文: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主要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反映了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甲文第二段从“已而夕阳在山”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写了山林夕照全景。
C.乙文第一段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所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儿在空中游动的景象。
D.乙文第一段“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也表现了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
4.乙文对鱼的描写静中有动,更显出环境的幽静。甲文也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来表现山林幽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5.甲乙两文作者都有被贬谪的经历,但两人又有着不同的胸怀意趣,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人当时各自的心情。
[参考答案]
1.⑴弈:动词,下棋。
⑵乐:把……当做乐趣。
⑶依:依靠。
⑷清:凄清。
2.⑴译文:(有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那是喝醉了的太守。
⑵译文:阳光照到水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呆呆地不动。
3.C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答:欧阳修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地场面,表现被贬后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柳宗元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抒发了在寂寞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篇3:小石谭记与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小石谭记与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Ⅱ: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见)//路转溪桥忽见(出现)
B凄(凄凉)神寒骨,悄怆幽邃//属引凄异(凄凉)
C未果,寻(随即,不久)病终//寻(寻找)向所志
D便扶(沿,顺着)向路//出郭相扶将(扶持)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A欣然规往(计划)B隶而从者(跟着)
C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那样)D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
4、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3分)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5、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柳宗元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3分)
答: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小石潭的环境景物的凄清环境,触发作者的忧伤、悲凉。使作者想起了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而被贬为永州司马的孤凄之情。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因此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上述变化。
6、这二篇文言文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阐述。(3分)
答:《小石谭记》是柳宗元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他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桃花源记》作者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廹,没有战乱从平等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篇4:小石谭记文言文翻译
小石谭记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在初中,高中中的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多做一些关于文言文翻译的题目,不仅能熟能生巧,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能使你语文的文言文水平提升。这篇小石谭记文言文翻译,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课文分析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一、词语解释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7.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问答题
1.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3.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译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篇5:小石谭记翻译和原文
小石谭记翻译和原文
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文言文《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水中的高地、岛屿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枝被藤蔓所缠绕,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几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的竹林和树木环绕着,寂静空旷没有旁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注释: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还可以称之为哲学家或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3、篁(huáng)竹:竹林
4、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的响声,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洌,清。(“洌”意为清澈)
6、全石以为底:潭底是一整块石头。
7、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部分翻卷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8、为坻(chí):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9、屿:小岛。
10、嵁(kān):不平的岩石。
11、翠蔓:翠绿的藤蔓。
篇6:小石谭导游词
各位尊敬的旅客朋友们,早上好,今天由我带领您参观一个不知名的小石潭。大家请看身边的这个小丘,虽然小,但却是景色宜人。四周郁郁葱葱,人烟依然很稀少。大家跟着我一起往西走。大家请闭上眼睛,知大家有没有听见什么?有些像与环相互碰撞的清脆声。现在请随我顺着这条小路下去,让我们来一探究竟。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小潭就是大家刚才听到的清脆声的发源地。大家可以看到,这小潭的潭底,是以一整块石头做成的,大家现在可以走近些,但小心脚下不要滑倒。这小潭的潭底有些地方已经凸出来了,就像海上的岛屿,水中的平地一样。这个小潭里大约有一百来条鱼,因为水太清澈,所以看上去好像在空中游动,也没有什么依靠。早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就会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有些鱼懒得一动也不动,但有时却突然间的游走,马上又游回来,好像在跟大家开玩笑似的。请大家顺着小潭向西南方望去,就会看到一条小溪,这条小溪便是这潭水的来源,这小溪曲曲弯弯,有时能看见有时却不能看见,因为多年水流的冲击它的两岸早已参差不齐,像犬牙一样。这个小潭不仅谭美,周围的景色也很美。它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层层环绕,如果一个人来到这里,就会感觉到它独有的清静,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呆久了,就会感觉到它独有的魅力――让人抛去心中一切的杂念,感觉就像在仙境中一样,没有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没有让人头疼的事业,倍感轻松,心也静了下来,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为大家介绍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人知道这里是哪位名人笔下的景色?对了这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告别这美丽的景色,到下一个景区去了。篇二:小石潭记导游词旅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身处永州小石潭。你们听到那清澈的水流声了吗?这种声音就好像是玉佩与玉佩想碰撞的似的,听起来是不是心情很好呢?让我们继续向里走,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身旁有着成林的竹子,你们是否感受到环境的寂静呢?在这里,唐代诗人柳宗元曾经留下足迹,并写了一篇佳作《小石潭记》。让我们随着这清脆的水声,追随着柳宗元的脚步继续前行。快看,下面有一个小水潭。它是多么的清澈、透明。它以整块石头为底,石底有些部分还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大家看到这些石头的形状,有没有联想到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朋友们,连鱼都和别处不一样呢,看它们,像不像在和我们逗乐,我想其它地方的鱼就不能了吧 ・・・・・・ 这一景观可真独特。这么活泼的鱼却生活在这么幽静的环境中,大家觉不觉得这是一个佳境啊 !让我们向西南方向望去,我们可以看到溪身就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就像蛇爬行那样弯曲,这景不愧雄奇壮美 !让我们一同坐在石潭,感受一下这寂静的气氛。让我们记住这番美景,让我们深吸一口这清新的空气,让我们带着这些记忆,带着这口新鲜的空气离开这里。
篇7:小石谭导游词
小石潭导游词
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竦然。
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小事潭导游词
欢迎来到小石潭,在小石潭这个幽静的地方,你们就跟随我这位知名度No.1的.导游一起领会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吧!现在我们站在小石潭东面,当然,你们还没有见到小石潭,跟我来……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写小石潭的,名叫《小石潭记》。我们现在在一片竹林前… 你们听到那水声了吗?听到了对吧。柳宗元说这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我们穿过这片竹林就到了小石潭,你们想象中的小石潭是什么样的呢?跟我来,我这就带你们见识一下小石潭的“庐山真面目”。
当年柳宗元和吴武陵,龚古,他堂弟玄宗一起来到这小石潭参观,还有崔恕己和崔奉壹一起跟着同去。我们脚下踩着的,就是柳宗元当年他们走过的路。
噢,太棒了!我们终于到达小石潭了!你们向下看,这就是小石潭,你们用手摸摸这水,有没有感觉到这水格外清凉,就是那种凉到心里的那种感觉。这个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的高低,成为岩石,成为不平的岩石和平的岩石。看看潭边,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那是何等的美呀!
再看看水中的小鱼,水十分清澈,仿佛形成了鱼在空中游的景象,阳光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这些鱼有时呆呆的,又会突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去去都那么敏捷,好像想要和你们一起玩耍似的。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啊,就是那边了!...看看那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它岸边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我的介绍就说完了,你们可以自由参观了。
篇8:小石潭记阅读以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以及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 )
②为坻,为屿,为峪( )
③遂至承天寺( )
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2、请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相与步于中庭
C、(1)近岸。卷石底以出 (2)以其境过清
B、(1)心乐之(2)念无与为乐者
D、(1)闻水声,如呜佩环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谪时所写,都借助自然山水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但在思想感情方面还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文句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格外、特别 ②小岛 ③于是 ④轻快敏捷
2、D
3、①(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
②只是缺少像我们二人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意对即可)
4、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孤寂悲凉的情感,只是甲文更浓重一些,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留等还寄寓作者被贬后的忧伤、愤懑之情;乙文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既反映出作者自嘲、自解的心态,又透露出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意对即可)
篇9:《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乐:快乐
B、影布石上布:映照
C、斗折蛇行蛇:像蛇爬行那样
D、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B、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不可知其源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乃记之而去马之千里者(《马说》)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
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答案:
13、A(乐:以……为乐)
14、B(B项,“从”都是动词,跟从。 A项,前句“以”,介词,因为;后句的“以”,介词,拿,把。 C项,前句的“其”,代词,指小溪;后句的“其”,语气助词,一定。D项,前句的“之”,代词,指小石潭的风景;后句的“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15、C(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触发了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
篇10: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答案
【乙】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①游也,一旦款门②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③之委积④,既芟⑤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⑥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⑦,延其槛,行其泉⑧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⑨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⑩。孰使予乐居夷○11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钴鉧潭记》
注:①亟(qì):多次。②一旦款门:一天早晨来敲门。③私券:私人借据,指债务。④委积:积累,堆积。⑤芟(shān):除草,这里指开荒。⑥贸财:换钱。⑦崇其台:把台再修高些。⑧行其泉:沟通泉水。⑨潀(shōng):小水流入大水的声音,这里指水流到潭里的声音。⑩迥:辽远。○11居夷:居住在边远地方。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9.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也印证了这句话?请作简要分析。(3分)
20.以上两文都为柳宗元所作,都写了潭,但有所不同:前文主要突出景物的__________,后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清秀;前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 的情感,后者透露了当地农民_______的生活境况。(3分)
参考答案:
17.大约;像北斗星一样。(2分)
18.(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分)(2)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2分)
19.作者先看到小石潭的景色是乐的、愉快的,但想到前途的艰险与渺茫,小石潭在他眼中则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恰好是作者心中孤单寂寞的投影,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3分)
20.清幽 凄苦 困苦 (每空1分,共3分)
★ 小石谭导游词
★ 小石潭记读后感
★ 教学设计简案范文
【小石谭记阅读答案(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初中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2022-05-08
小男人周记3百科2023-07-30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2023-01-15
语文教研活动个人总结2023-04-07
小石潭记选择题训练2023-05-26
八年级小石潭记读后感作文2022-04-30
《小石潭记》教学计划与练习题2022-05-06
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2022-05-04
关汉卿的简介2022-05-07
古代文学史作品介绍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