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重进罗马的精神》的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整理11篇)由网友“redwolfki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巴金《重进罗马的精神》的阅读练习题与答案,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巴金《重进罗马的精神》的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巴金《重进罗马的精神》的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①去年十一月十一日以后,许多人怀着恐惧与不安离开了上海。当时有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给我,绝望地倾诉留在孤岛的青年的苦闷。我想起了圣徒彼得的故事。
②据说罗马的尼罗王屠杀基督教徒的时候,斗兽场里充满了女人的哀号,烈火烧焦了绑在木桩上的传教者的身体,耶稣的门徒老彼得听从了信徒们的劝告,秘密地离开了罗马城。彼得在路上忽然看见了耶稣基督的影子。他跪下去呐呐地问道:“主啊,你往哪里去?”他听见了耶稣的回答:“你抛弃了我的`百姓,所以我到罗马去,让他们把我再一次钉在十字架上。”彼得感动地站起来。他拄着拐杖往回头的路走去。他重进了罗马城。在那里他终于给人逮住,钉死在十字架上。
③绰号“黄铜胡子”的尼罗王虽然用了火与剑,用了铁钉和猛兽,也不能摧毁这种“重进罗马”的精神。像这样的故事正是孤岛上的中国人应当牢牢记住的。
④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在这里感到苦闷呢?固然在这里到处都听得见“到内地去”的呼声,而且也有不少年轻人冒危险、忍辛苦离开了孤岛。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无法展翅远飞,不得不留在这里痛苦呻吟。他们把孤岛看作人间地狱,担心在这里受到损害。我了解他们的心情。
⑤不用说,每个人都有权利呼吸自由的空气,我们没有理由干涉他们。对那些有翅膀的,就让他们远走高飞,我也无法阻止。但是对于羽毛残缺或者羽毛尚未丰满的,我应该劝他们不要在悲叹中消磨光阴,因为他们并非真如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比别的人更不幸,而且他们忘记了他们的肩上还有与别人的同样重大的任务。固然可以使人呼吸自由空气的内地是我们的地方,但是被视作黑暗地狱的孤岛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土地!一直到今天孤岛还不曾被魔手捏在掌心里,未必就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放弃?自由并不应当被视作天赐的东西。自由是有代价的。真正酷爱自由的人并不奔赴已有自由的地方,他们要在没有自由或者失去自由的地方创造自由,夺回自由。托玛期?潘恩说得好:“不自由的地方才是我的祖国。”参加过北美合众国独立战争的潘恩是比谁都更了解自由的意义的。
⑥唯其失去自由,更需要人为它夺回自由。唯其黑暗,更需要人为它带来光明。只要孤岛不曾被中国人完全放弃,它终有得着自由、见到光明的一天。孤岛比中国的任何地方都需要工作的人,而且在这里做工作比在别处更多困难,这里的工作者应当具有更大的勇气、镇静、机智和毅力。工作的种类很多,它们的重要性并不减于在前线作战。我们有什么理由轻视孤岛上的工作?我们平日责备失地的将士,那么轮到我们来“守土”的时候,我们怎么可以看轻我们的职责?撇开独岛的历史不说,难道这四五百万中国人居住的所在就是一块不毛的瘠土?谁能说匆匆奔赴内地寻求自由,就比在重重包围中沉默地冒险工作更有利于民族复兴的伟业?反之,“重进罗马”的精神倒是建立新中国的基石。这不是一句实话。我们在失地中已经见到了不少的这种精神的火花。这种精神不会消灭,中国不会灭亡,这是我们可以断言的。
⑦因此住在孤岛上的人,尤其是青年,应当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而兴奋、振作,不要再陷入苦闷的泥淖中去。
1938年7月19日在汕头 选自《无题》
18. 第一节中的为什么用“孤岛”指称上海?有什么作用?(5分)
19.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该段?(4分)
20. 阅读全文,试分析“‘重进罗马’的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6分)
参考答案:
18. 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1分)上海被日军攻占,上海沦陷,失去和外界的联系,陷入了黑暗之中,(2分)在那里的人们会觉得苦闷、痛苦甚至绝望。(2分)
19. 第二自然段写了圣徒彼得…续工作。(2分)(意思对即可)
篇2:巴金:“重进罗马”的精神
巴金:“重进罗马”的精神
去年十一月十一日以后,许多人怀着恐惧与不安离开了上海。当时有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给我,绝望地倾诉留在弧岛的青年的苦闷。我想起了圣徒彼得的故事。
据说罗马的尼罗王屠杀基督教徒的时候,斗兽场里充满了女人的哀号,烈火烧焦了绑在木桩上的传教者的身体,耶稣的门徒老彼得听从了信徒们的劝告,秘密地离开了罗马城。彼得在路上忽然看见了耶稣基督的影子。他跪下去呐呐地问道:“主啊,你往哪里去?”他听见了耶稣的回答:“你抛弃了我的百姓,所以我到罗马去,让他们把我再一次钉在十字架上。”彼得感动地站起来。他拄着拐杖往回头的路走去。他重进了罗马城。在那里他终于给人逮住,钉死在十字架上。
绰号“黄铜胡子”的尼罗王虽然用了火与剑,用了铁钉和猛兽,也不能摧毁这种“重进罗马”的精神。像这样的故事正是孤岛上的中国人应当牢牢记住的。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在这里感到苦闷呢?固然在这里到处都听得见“到内地去”的呼声,而且也有不少年轻人冒危险、忍辛苦离开了孤岛。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无法展翅远飞,不得不留在这里痛苦呻吟。他们把孤岛看作人间地狱,担心在这里受到损害。我了解他们的心情。
不用说,每个人都有权利呼吸自由的空气,我们没有理由干涉他们。对那些有翅膀的,就让他们远走高飞,我也无法阻止。但是对于羽毛残缺或者羽毛尚未丰满的,我应该劝他们不要在悲叹中消磨光阴,因为他们并非真如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比别的人更不幸,而且他们忘记了他们的肩上还有与别人的同样重大的任务。固然可以使人呼吸自由空气的内地是我们的地方,但是被视作黑暗地狱的孤岛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土地!一直到今天孤岛还不曾被魔手捏在掌心里,未必就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放弃?自由并不应当被视作天赐的东西。自由是有代价的。真正酷爱自由的人并不奔赴已有自由的地方,他们要在没有自由或者失去自由的地方创造自由,夺回自由。托玛期・潘恩说得好:“不自由的地方才是我的祖国。”参加过北美合众国独立战争的潘恩是比谁都更了解自由的意义的。
唯其失去自由,更需要人()为它夺回自由。唯其黑暗,更需要人为它带来光明。只要孤岛不曾被中国人完全放弃,它终有得着自由、见到光明的一天。孤岛比中国的任何地方都需要工作的人,而且在这里做工作比在别处更多困难,这里的工作者应当具有更大的勇气、镇静、机智和毅力。工作的种类很多,它们的重要性并不减于在前线作战。我们有什么理由轻视孤岛上的工作?我们平日责备失地的将士,那么轮到我们来“守土”的时候,我们怎么可以看轻我们的职责?撇开独岛的历史不说,难道这四五百万中国人居住的所在就是一块不毛的瘠土?谁能说匆匆奔赴内地寻求自由,就比在重重包围中沉默地冒险工作更有利于民族复兴的伟业?反之,“重进罗马”的精神倒是建立新中国的基石。这不是一句实话。我们在失地中已经见到了不少的这种精神的火花。这种精神不会消灭,中国不会灭亡,这是我们可以断言的。
因此住在孤岛上的人,尤其是青年,应当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而兴奋、振作,不要再陷入苦闷的泥淖中去。
1938年7月19日在汕头
篇3:巴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巴金》阅读原文
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最多时有40多个仆人:轿夫、厨子、奶妈、丫环、马夫……被唤作“四少爷”的巴金,却最愿意与仆人们在一起。轿夫老周,是巴金一生中最敬重、最不能忘怀的人之一。
马房后有一个轿夫们的厨房。他们做饭时,巴金就去帮他们烧火。坐在灶前的一块石头上,巴金不停地把柴放进去,结果常常把火弄灭了。这时,老周就把他拉开,用钳子往灶膛里捅几下,火又“蹭”地冒了起来。放下钳子,老周告诉巴金:“你要记住: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巴金后来曾经多次想过,是什么原因使老周在那样恶劣的境遇下,还能说出这些不凡的道理来。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次我与巴金聊天,他很悲哀,说自己这辈子没做什么,现在又成为大家的包袱。我安慰他,说他的那些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巴金却哀哀地说:“我的几百万字作品,还不及老周的八个字。”老周的八个字就是:“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可见,巴金不仅记住了这八个字,而且深深地把它们刻在心扉上,融化在血液中。
《巴金》阅读题目
1.选词填空。
虚心 爱心 实心
(1)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做人要讲究实意。
(3)充满世界,世界才充满阳光。
2.老周说的“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原本主要是想提醒巴金_______________,但巴金却说:“我的几百万字作品,还不及老周的八个字。”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
《巴金》阅读答案
1.(1)虚心
(2)实心
(3)爱心
2. 烧火不能加太多的柴巴金用老周的话来要求自己,做一个忠心的人
篇4: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11.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参考答案:
8、(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 9、A
10、 (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11、(2分)画绝 痴绝(每点1分)
文言文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 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因此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篇5:语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1)我不是孝顺女,总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① ,从不知感恩,还时常惹他们生气,顶嘴耍赖也不以为过。但有几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并觉得无论怎样的真情实意,只有表现出来才是最真实的。
(2)去年爸爸70岁生日,我送了一块语言报时表和两瓶酒给他。爱酒的他② 要把那两瓶普通的花雕酒留下等远方朋友来时共享,手表则立马戴在手上。尽管自动报时声把他折腾得一宿没睡好,但平时遇到熟人他仍会乐颠颠地按一下,告诉人家是女儿送的礼物。一天,我见他不停地按表,就嗔道:“这样很费电池。”他孩子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我觉得就像你在告诉我几点钟……”我猛地感悟:这不仅仅是千金难买的慈父童心啊!
(3)去年,我心血来潮,忽然拉上母亲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歪打正着,那天是母亲的生日。看着看着,她打起瞌睡来。我捅捅她,问她好不好看。她没睁眼就答:“好看,好看,这么热闹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呢!”尽管不识字的她把故事理解得南辕北辙,但这并不妨碍她事后与老姐妹反复津津乐道。其实,母亲无所谓电影内容本身,而在意女儿对她的关注。
(4)过年了,我破天荒地给父母各包了50元的“压岁”钱,父亲惊奇地问:“你发财了吗?”一句话问得我双眼③ :我为父亲的知足而感动,为自己多年来对双亲的忽略而羞愧。曾几何时,做儿女的我们,习惯了对别人慷慨大方,而不善体恤父母,我们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不愿为父母洗一只碗……下班回家,放松肢体,等待父母送饭莱上桌;在外受气回来,举止粗鲁,余波殃及双亲,使得父母赔上不少小心……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了等待父母的爱和关怀,而不知回报,哪怕是父母给予的千分之一。也许,父母之于我们,抚养的辛劳,成长的牵挂,是我们难以偿还的,但不要轻视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个尊敬的举动,一点④ 和关注。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秋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它会照亮父母的晚年。
(5)马上动手,给我们的父母一份关注,一份体谅,一份惊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嗔( )道 歪打正着( ) 妨碍( ) 慷慨( )
2.根据上下文语境,将下面词语填人文中①~④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缘分 决意 潮涌 体察
B.本分 决意 潮湿 体察
C.本分 执意 潮涌 体贴
D.本分 执意 潮湿 体贴
3.第二段中,“他孩子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不仅反映了慈父童心,而且因为女儿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的这件事,使父亲感受到了女儿的爱心,心中充满了感。
4.第三段中,“母亲无所谓电影内容本身,而在意女儿对她的关注”一句,“我”要表述的是什么?
5.第四段中,“我破天荒地给父母各包了50元的‘压岁’钱”,竟使父亲感到“惊奇”。父亲感到“惊奇”的原因是什么?
6.文中画线句“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秋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揭示了儿女们的关爱对父母的迫切与重要,这样写的好处是 。此外,本句还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这里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7.本文通过三个事例,阐述了一个中心。请从文章中找出能反映主旨的关键语句,归纳整理后,连贯地写在下面。
篇6:夸父逐日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夸父与日逐走 欲得饮
9。翻译句子。(4分)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分)
11。 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3分)
答:
12。弃其仗,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夸父逐日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8竞跑,赛跑 想要
9(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10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11。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12。 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这一形象,表现出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篇8:《逃跑》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⑴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⑵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水烧开,老宋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水开了!”喊是有称谓的。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这个称谓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⑶份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五楼的人们说,老宋,帮我把这罐煤气扛上去吧。三楼的人们说,老宋,我买的沙发来了,你给搭把手吧。一楼的妇女喜欢织毛衣,就喊,老宋,给我架着毛线。
⑷他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唱小生的老夏算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以及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⑸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开始出错,但这团的人们念着他的为人和孤单,没有辞退他。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
⑹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为老宋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身子像坠入云中。老宋数了一夜钱,即便一张两块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沉甸甸的。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难道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东西都扔给医院吗?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肿得檩梁似的腿是条病腿,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他做起了演员练功的高难动作,形态虽然怪诞,却是悲壮。这些动作将老宋折腾得激动不已①,直到他稀哩哗啦摔在地上。
⑺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⑻第二天,老宋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⑼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老宋的不辞而别显然是愚弄了他们。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是靠了一个亲戚的介绍,那亲戚住本市。亲戚说,不瞒你说,他回老家第二天就去县医院把腿锯了,那儿便宜,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一个乡下人,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没有再矫情,只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⑽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子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用这亲眼目睹来刺激起对方的尴尬、难堪和愧疚。
⑾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正指挥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卸货,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②。
⑿老宋也看见了老夏,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的奔跑使老夏眼花缭乱,恍惚之中也许跟头、旋子、飞脚全有,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篇9:《逃跑》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1、小说第二段到第四段(“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处处得老宋接济”),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案:表现老宋稳重、勤快,为下文团里不辞退他以及捐款作铺垫;交代他和老夏的友谊,为下文老夏帮助他作铺垫;交代闺女的困难,为下文逃跑提供情节依据。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①为证明自己的腿并非病腿而兴奋,为能够省下一大笔钱而兴奋。②对
老宋真的失去了自己的一条腿而充满同情,为自己的行为内疚自责。
3、小说题为“逃跑”,请分析两次逃跑老宋的动机和心理。
答案:第一次逃跑,是为了省钱接济闺女和外孙,但愧对团里的人,是痛苦的抉择。
第二次逃跑,是逃避老朋友,是良心的极端自责以及自尊受到极大伤害后的本能行为。
4、对于老宋的“不辞而别”,老夏是怎样的态度?这样安排,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答案:老夏愤怒而疑惑,要追究他,要羞辱他。引发读者思考,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面对他人的自由和自尊;从友谊、人性和道德的高度深化了主题。
篇10:古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古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其地丰厚”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不试之以足7 C/ E3 c# h* ^- R6 d B.策之不以其道 8 h4 K# Y' i$ G* a' M C.以土砾凸者为丘- O# c/ Y6 P5 c“ G2 8 O D.以中有足乐者- W$ d$ N% d0 E: @% N 【小题2】下列对文段的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西溪的名称最初是宋高宗命名的,后来人们都这样称呼。2 `. d# d, L+ T) j* i B.西溪有很多的古梅,这些古梅大的好像是黄山的松树。5 X” I7 B0 @; J$ [6 P C.西溪有一处地方叫秋雪庵,长满芦花,到了晚上,在明月的.照映下就像积雪。8 i$ f j% 5 E7 j- P4 F* F( L D.张岱认为西溪是避世的好地方,但他忙于世俗琐事,而没去那里避世。- f3 G& @, e( T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欲都之都:__________②后人遂以名名:
③招余同隐隐:__________④至今犹有遗恨恨:____ 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以西溪为最。(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建立都城;命名;归隐、隐居;遗憾
【小题1】(1)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买了些很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2)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
解析【小题1】D中与例句“以”都是“因为”。
【小题1】B中应是西溪有很多的古梅,这些古梅小的好像是黄山的松树。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好事,列,以,当,以……为,最等。
篇11:阅读文段练习题与答案
阅读文段练习题与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④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也没有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段中插叙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 )
A.因为我不聪明
B.因为他有点迂
C.因为他爱子情深
D。因为外人不可信
5.试分析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划线字含义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两个踌躇,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等句子。
(1)迂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
②南京旅馆到车站
③父亲
④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
2.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故一笔带过。
3.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4.C
5.甚:很,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颇:很,相当地,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这两个词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6.父亲还是不放心父亲一片爱子深情
7.(1)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2)衬托出父亲始终把作者看做一个还得保护的孩子。
8.说明我那时还不能体会父亲疼爱儿子的心情。(意对即可)
【巴金《重进罗马的精神》的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整理11篇)】相关文章: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的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翻译2023-03-07
《宋史·钱易传》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05-08
名人感人的励志正能量故事2023-11-28
散文欣赏《读余秋雨》2024-05-22
《乞者赵生传》原文及译文2022-04-30
初中文学常识试题2023-03-19
孝敬父母经典名言警句2024-03-28
有关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2023-03-31
对父母孝敬的名言警句2022-05-06
名人作文素材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