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索湘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合集12篇)由网友“你也想见长岛雪”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宋史·索湘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借鉴。
篇1:宋史·索湘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索湘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砦栅。及敌兵觉,悉遁走。端拱二年,选为将作少监。
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时有群盗聚西山下,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援旗伐鼓,白昼钞劫。邻郡发兵千人捕逐,无敢近。湘择州军得精锐三百人,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转运使王嗣宗以状闻,诏复旧官。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为干职,命以自随,所至州郡,勾检其簿领焉。二人后皆历清要。明年,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抵无定河。水源涸绝,军士渴乏。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湘言非便,遂止。
成平二年,入为户部使。受诏详定三司编敕,坐与王扶交相请托,擅易板籍,责授将作少监。
四年,卒,诏遣其子希颜护丧传置归乡里。
(节选自《宋史·索湘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州有大狱 狱:案件
B.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 知:掌管
C.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邀:迎候
D.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 趋:赶赴、前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命以自随/收其利以资军用
B.王师衄于君子馆/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C.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为田重进划谋
D.夜二鼓,率兵而南/即掩击而尽擒之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索湘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3分)
①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 ②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
③谋断澶州河桥人攻磁、相州 ④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⑤二人后皆历清要 ⑥收其利以资军用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索湘有管理才能,在封禅典礼期间,他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索湘善于出谋划策,镇阳、唐河一役,采用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捣毁敌营。
B.索湘因全擒盗匪而官复原职。西山脚下,盗匪猖獗,竞连实施追捕的士兵们都心生畏惧,索湘率精兵突袭,生擒这帮盗匪,索湘也因此官复原职。
C.索湘处事务实,积极革除流弊。他任河北转运使时,当地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堵住了这里面的漏洞。
D.索湘爱民,任河北转运使时,纠正了德州滥用民力的做法,受到好评;索湘对自身要求不严,曾先后因侵占公物和为家人谋取私利而遭到处罚。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3分)。
②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3分)
篇2:《宋史索湘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索湘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砦栅。及敌兵觉,悉遁走。端拱二年,选为将作少监。
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时有群盗聚西山下,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援旗伐鼓,白昼钞劫。邻郡发兵千人捕逐,无敢近。湘择州军得精锐三百人,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转运使王嗣宗以状闻,诏复旧官。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为干职,命以自随,所至州郡,勾检其簿领焉。二人后皆历清要。明年,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抵无定河。水源涸绝,军士渴乏。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湘言非便,遂止。
成平二年,入为户部使。受诏详定三司编敕,坐与王扶交相请托,擅易板籍,责授将作少监。
四年,卒,诏遣其子希颜护丧传置归乡里。
(节选自《宋史·索湘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州有大狱
狱:案件B.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
知:掌管
C.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邀:迎候D.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
趋:赶赴、前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命以自随/收其利以资军用
B.王师衄于君子馆/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C.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为田重进划谋
D.夜二鼓,率兵而南/即掩击而尽擒之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索湘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3分)
①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
②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
③谋断澶州河桥人攻磁、相州
④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⑤二人后皆历清要
⑥收其利以资军用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索湘有管理才能,在封禅典礼期间,他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索湘善于出谋划策,镇阳、唐河一役,采用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捣毁敌营。
B.索湘因全擒盗匪而官复原职。西山脚下,盗匪猖獗,竞连实施追捕的士兵们都心生畏惧,索湘率精兵突袭,生擒这帮盗匪,索湘也因此官复原职。
C.索湘处事务实,积极革除流弊。他任河北转运使时,当地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堵住了这里面的漏洞。
D.索湘爱民,任河北转运使时,纠正了德州滥用民力的做法,受到好评;索湘对自身要求不严,曾先后因侵占公物和为家人谋取私利而遭到处罚。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3分)。
②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3分)
参考答案
【5】C 邀:拦击、堵截
【6】C A连词,用来,来。B介词,在,表处所。C动词,任用,做/介词,给,替。D连词,表承接。
【7】A ③是盗贼所为;⑤是索湘知人善任;⑥是阎日新的.建议
【8】D “为家人谋取私利”错误,根据原文,是索湘为他人谋取私利。
9.【断句与翻译】(10分)
(1)断句。(4分)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
【评分说明】共13处,每错3处扣1分,扣完为止。
(2)翻译。(6分)
①没过多久,有人控告索湘擅自换府库中的缣来供自己使用,索湘获罪而降授为膳部员外郎、相州知州。 (“讼”、“坐”各1分,句意1分)
②这时,索湘已经运送一千把大锹到了,下令凿井,大家得以度日。(“坐”1分、“大锹千枚”定语后置句式1分。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初入仕为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案,牵连逮捕一千五百人,司法部门不能判决,索湘接受诏令审讯,事情随即得以明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推荐他,充任度支巡官。下诏到东岳举行封禅典礼,索湘与刘蟠共同掌管泰山路转运事,又任为河北转运副使。索湘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
第二年,契丹入侵,朝廷的军队在君子馆失败,敌兵乘胜占据中渡桥,堵塞土门,将要赶赴镇州。将领们计议未定,索湘给田重进谋划,集结大队向东行进,声言会合高阳关的军队,敌人认为是这样(上当),就聚众在平虏城拦截我军。夜里两更时,带领军队往南走,直接进入镇阳,占据唐河,乘敌人没有防备而攻破营寨栅栏。等到敌兵发觉,全部逃走。端拱二年时,选为将作少监。
没过多久,有人控告索湘擅自换府库中的缣来供自己使用,索湘获罪而降授为膳部员外郎、相州知州。当时有群盗聚集在西山下,谋划切断澶州河桥进攻磁州、相州,扛着旗子敲着大鼓,白天抄掠抢劫,邻州征调士兵一千人去追捕,没有人敢靠近。索湘挑选州军得到精锐的士兵三百人,侦察匪盗入境,突然袭击而全部把他们抓获。转运使王嗣宗把情况上报,下诏恢复索湘过去的官位。索湘让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做办事官,命令他们来跟随自己,所到的州县,检查其簿册。两人后来都历任清要的职位。第二年,王超等率领军队赶赴乌白池,到达无定河。无定河水源干涸,军士干渴疲乏。这时,索湘已经运送一千把大锹到了,下令凿井,大家得以度日。
真宗即位,索湘入朝为右谏议大夫。又充任河北转运使,所属州的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废止。德州过去用百姓马匹供驿站使用,又役使百姓徒步运送,索湘用官兵的马和士兵来代替,人们都认为便利。正逢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求在静戎、威虏两军设场卖茶叶,收取利润来资助军用。索湘说不好,就停止。
成平二年,索湘入朝为户部使。接受诏令详细审定三司的编敕,因与王扶私相嘱托,擅自改易户籍而犯罪,责罚降授为将作少监。
四年,去世,皇帝下诏派遣他的儿子索希颜治理丧事,由驿站送回乡里安葬。
篇3:宋史范仲淹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范仲淹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答案:
1.D(3分) 2.C(3分) 3.B(3分)
4.(1)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5分)
(2)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5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密,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回家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环境(景物)题
小说中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又指社会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整个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展现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如下方面:
(1)背景: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包括社会背景)。
(2)形象:暗示或交代人物心情、身份、处境、命运;
(3)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或人物出场做铺垫;
(4)主题:帮助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5)气氛、基调:渲染或烘托某种气氛。定下全文的基调(悲伤、愉悦、明快、暗淡、平和)。
(6)照应:如果开头与结尾都有景物描写,思考是否照应开头(结尾)
古诗文阅读
关于古诗文阅读,一定要对古诗文进行分类再结合其对应的特点答题这样会容易很多,所以要熟记古诗文的类别以及相关的特点。如山水田园诗,大多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颂,表达自己想要归隐的情感......如果感觉这是山水田园诗那么情感就很容易知晓了。
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知人论世,我想这点估计都被说烂了,但是是真的很重要。还有古诗文下的注释一定要看,有可能注释里就有诗人的写诗背景,而且一些词语的意思也可以帮你理解文章,如果不重要的话它为什么要特意标注出来呢。一些特殊的意向和意境也要知道,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你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总之基础的古诗文答题技巧也要记熟,肚子里有点墨水才能写吧,当然《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里也有相当详细的记录啦。
篇4:《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泓
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
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篇5:《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7.(4分)(1 )顾及,考虑 (2)只,仅 (3)罪(或案件) (4)平时
18.(2分)C
19.(5分)
(1)你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
(2)(如果)我要寻求拯救理由最终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在意思对的前提下,加点的部分为得分点,1处1分)
20.(2分)(1)夫常求其生(2)犹失之死 (3)而世常求其死也(对一处1分)
21.(4分)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2分)队百姓不放纵,更不“苛急”---谓之宽;处理政事不废驰,更不“繁碎”—谓之简。(1分)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1分,意思对即可)
篇6:《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
(2)文章止于润身( )
(3)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
(4)其平居教他子弟( )
18.对下列两句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宽简而不扰
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A.①②中的“而”都是介词
B.①中的“而”是介词,
②中的“而”是连词
C.①②中的“而”都是连词
D。①中的“而”是连词,
②中的“而”是介词
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0.下文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2分)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概括并简析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4分)
篇7:宋史包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包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①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②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迁给事中,为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注释】①鬻:(y)卖。②缧(li):捆绑犯人的绳索。③茔:(yng)墓地。
1 文中加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B.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C.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D.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第归,杀而鬻之 第:接着。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馈赠。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
D.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 械:拘系。
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拯巧用妙计智破盗割牛舌案,让牛主人不动声色回去杀了牛卖掉,等着自动送上门的告发者,这么做连盗贼都吃惊佩服。
B. 朝中官员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河道致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
C. 欧阳修认为采取如《左传》中所说那样牵牛踩了别人的地就把别人的牛抢夺过来的重罚正是包拯执法严明的体现。
D. 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其间擅自逃离的,就会把他们的妻儿抓起来,包拯却把这些人都给放了。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3分)
(2)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4分)
(3)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3分)
答案:
1.D(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2.A第,只管。
3C欧阳修是批评包拯
4.(1)他在三司时,凡是仓库中进贡皇上的东西,以前都一概从外地州郡征取,堆积起来使百姓困苦。(科、困各1分,大意1分)
(2)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峭直、嫉恶、推各1分,大意1分)
(3)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患、志行各1分,大意1分)
译文
背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一年过去,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任职
不久,包拯被授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当时张尧佐被任命为节度使兼宣徽两院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和包拯一齐对此进行辩论,话语十分恳切。又曾建议说: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废罢和禁铜贪赃枉法的官吏,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
外交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让典礼官对包拯说:雄州城新开了一个便门,是不是想招诱我国叛逆之人以刺探边疆情报呀?包拯说:涿州城也曾经开过便门,刺探边境情报何必用开便门的方式呢?那人于是无言以对。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任京东转运使,改授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移任陕西,又移任河北,进京担任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专门置办造船用的木材,随意向老百姓摊派征取,而且这里的七个州负责提供造河桥用的竹索,常常多达几十万,包拯都上奏朝廷,停止了这些摊派。契丹在边境附近集结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洺、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都用来牧马,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解州盐法往往给百姓造成负担,包拯前往经营治理,请求朝廷全部进行通商贸易。
包拯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议论和斥责受宠信的权臣,请求朝廷废止所有内授官职等不正当的恩宠。又罗列上陈唐代魏征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它们当作座右铭和借鉴。又上章陈述天子应当明智地听取和采纳臣下的意见,辨清结党营私的人,爱借有才能的人,不能坚持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见,一共是七件事;又请求去除刻薄的风气,抑制投机取巧的人,端正刑典,明确禁令,不要轻易大兴土木,禁止妖妄荒诞的事情,朝廷大多实施推行了这些意见。
包拯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曾建议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到内地,但没有得到答复。现在,包拯请求:罢除河北的屯兵,将他们分别安置在黄河以南的兖、郓、齐、濮、曹、济各州,即使边境告急,也无需担心来不及调遣。如果说边境的守兵不能一下子减少,那么就请求朝廷训练义勇,减少干粮,每年的花费,比不上屯兵一个月的费用,一州的财赋就很充足了。没有得到答复。
移任瀛州知州,各州用公家的钱进行贸易,每年累计亏损十多万,包拯上奏全部罢除。因为儿子去世,包拯请求在方便的州郡任职,做扬州知州,又移任庐州5升为刑部郎中。因为保荐官员有失而获罪,被降为兵部员外郎、池州知州。
名节
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谢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升任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上奏说:太子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陛下长时间犹豫不决,这是为什么?仁宗说:你想让谁立为太子呢?包拯说:微臣我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着想。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我已年届七十,又没有儿子,并不是谋求好处的人。皇帝高兴地说:我会慢慢考虑这件事的。包拯请求裁减内廷侍臣的人数,减损和节约浩大的开支,责成各路行政机构尽职尽业,御史府可以自行推荐属官,减少每年的休假日期,这些事情都得到了实行。
张方平任三司使,因购买豪民的财产而获罪、包拯上奏弹劾,罢免了张的官职;但宋祁取代张方平,包拯又加以指责;宋祁被罢免后,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权兼三司使。欧阳修说道:包拯真是《左传》中所说的牵牛踩了别人的地而地的主人把牛抢夺过来,这种惩罚已经过重了,又贪恋三司使的肥缺,不也太过分了吗!包拯因此呆在家里回避,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他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升给事中,担任三司使。几天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随即又升为礼部侍郎,包拯推辞不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
包拯性格正直,厌恶官吏克扣百姓,做事忠厚老实,虽然很痛恨贪官,但有时因为他们忠诚宽恕他们。包拯和别人不苟且合作,不伪装言辞脸色来取悦他人,家里没什么私人藏书,旧识亲人都不在。包拯虽然富贵,但衣服用器饮食像平民的时候。包拯曾经说:后代子孙如果做官,有做出贪污的事情,不允许让他回家,他死后不得安葬在大墓地里。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阅读小说如何答题
关于标题:
1、标题的含义。
表层义(即字面义)﹢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指代义)。
2、标题的作用。
①点明小说的中心。②高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交代主要人物。⑤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给小说拟标题。
a、看中心句。b、看开头和结尾。c、看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阅读顺口溜
怎样概括中心思想:
明内容,清目的;连段意,答问题;
审清题,仔细品;析人物,思言行;
抓要点,明背景;叙事情,抓重点;
写景物,思特点;细推敲,套格式。
篇8:宋史郭浩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郭浩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郭浩宇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失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迁彰武军承宣使。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
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参考答案
1.A
2.A
3.C
4.(1)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
(2)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钦宗即位,郭浩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后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中,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口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缗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名词知识点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语文常见的表达手法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篇9:宋史萧燧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萧燧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3分)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答案解析: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阙:过错、缺点。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3.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如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4(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记叙文标题的8个作用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十六年前的回忆》、《谁是谋杀者》
2.奠定了文章的基调
文章的基调就是读完文章以后,文章的内容给人带来的情绪、情感等某方面突出的感受,这种突出的感受就是文章的基调。《小桥、流水、人家》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老槐树的故事》、《我的同桌》、《故乡之春》
4.运用修辞手法,及其带来的艺术效果
(1)比喻:形象生动的表达了…
(2)拟人:把…人性化,表达了…
(3)夸张:运用夸张,通过…形象生动的表达了…
(4)反问:运用反问,强调了…,表达了作者…
(5)反语:运用反语,突出了…,表达了作者…
(6)双关:运用双关,既表达了…又表达了…
5.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线索
《奶奶的老花镜》、《背景》、《大自然的语言》
6.标题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何作用
常见的写作方法:设置悬念、对比、象征、渲染气氛、借景抒情、以小见大
7.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
《卖油翁》、《父亲》、《老王》
8.点明本文的主旨
《桂林山水甲天下》、《伟大的爱》、《白杨礼赞》
有的文章没有直接表明主旨,但是通过文章可以发现标题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之情。《十三年的别离》(思念之情)
阅读如何把握整体
在考场上一般都是时间紧,题量大。不可能像平时精品细读,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这样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就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首先就是平时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把写作业当成答卷子。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篇10:宋史赵雄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赵雄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雄字温叔,贵州人。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虞允文宣抚四蜀,辟干办公事, 入相,荐于朝。乾道五年,召见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诏除正字。
范成大使金,将行,雄当登对,允文招与之语。既进见,雄极论恢复。孝宗大 喜曰:“功名与卿共之。”即除右史,两月除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贺会庆节,雄馆伴。子敬披露事情不敢隐,逻者以闻。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言对,上喜。金使入辞,故事当用乐,雄奏:“卜郊有日,天子方斋,乐不可用。”上难之,遣中使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上大喜。雄请复置恢复局,日夜讲磨,条具合上意,除中书舍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自选人入馆至此,未满岁也。
时金将起河南之役,议尽以诸陵梓宫归于我。上命雄出使贺生辰,仍止奉迁陵寝及正受书仪。雄既见金主,争辨数四。其臣屡喝起,雄辞益力,卒得请乃已,金 人谓之“龙斗”。尝上疏论恢复计,大略谓:“莫若由蜀以取陕西,得陕西以临中原,是秦制六国之势也。”八年,以母忧去。
朱熹累召不出,雄请处以外郡,命知南康军。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会周必大亦力言之,乃止。
自雄独相,蜀人在朝者仅十数。及眷衰,有言其私里党者,上疑之。已而陈岘 为四川制置,王渥为茶马,命从中出。雄求去,诏勉留,曰:“丞相任事不避怨,选才无乡旧。”盖有所激也。祖宗时蜀人未尝除蜀帅,雄请外,除观文殿大学士、 四川制置使。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上思雄不忘,改知江陵府。江陵无险可恃,雄请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扰。
绍熙四年薨,年六十五,赠少师。嘉定二年,谥文定。
(选自《宋史·赵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B.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C.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D.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斋,斋戒。主要用于祭祀、典礼等庄重严肃的场合,斋戒者事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戒除游乐,以示虔诚庄重。
B.绍熙四年,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文中的“绍熙四年”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C.陵寝,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通常规模宏大,花费巨大,其名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
D.薨,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把有爵位高官的死以及皇帝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皇子、公主的死也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雄主张恢复中原,多有献策。晋见孝宗时,赵雄力论恢复国土,深得孝宗赏识;曾经与孝宗日夜探讨恢复之计,恳请设置恢复局。
B.赵雄出使金国,不辱使命。皇帝令他出使金国,围绕迁陵寝与接受国书仪式,赵雄与金主和他的朝臣据理力争,最终完成使命。
C.赵雄私袒乡党,失去信任。赵雄任相后,蜀地人士在朝廷中任职的有十几个人,皇帝听到传言起疑心,不再让他在京城为官。
D.赵雄机智应付,保护儒生。朱熹因极论时事惹怒皇帝,赵雄巧妙应对,再加上周必大的规劝,从而避免朱熹受处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难之,遣中使 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5分)
(2)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5分)
答案:
1.A
2.C
3.D
4.(1)孝宗对此感到为难,派遣宦官晓谕赵雄,赵雄上奏:“金使一定不敢不顺从,若有其他变故,我能带他与他一起回到驿馆。”
(2)王蔺担任御史,认为按旧例不可以,上书论谏此事。赵雄请求免官,改任泸南安抚使。
阅读需要注意什么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现阶段的阅读理解题题目都是相对固定的的。因此,有很多题目都有比较通用的解题方法。以修辞手法为例。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比喻、排比、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介绍给学生,同时将不同的修辞手法体现的作用,详细的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记住。
这样当阅读理解题目中出现关于修辞手法的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联系老师课堂中讲述的关于修辞的知识以及答题技巧,将老师课堂中讲的知识和阅读理解的题目相结合,找出问题的最佳答案。
篇11:宋史赵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赵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 B.未有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D.久之不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3、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4、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答案]
1、D
2、(1)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碎纸片带回家。 (2)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
3、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4、(1)甲: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坚持奏荐人才;乙: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 (2)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没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速度也要质量,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篇12:宋史苏洵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索湘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合集12篇)】相关文章:
《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2024-05-22
《左传·曹刿论战》及《宋史·岳飞传》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2022-08-11
《宋史列传第二十八》节选试题及答案2022-12-12
《宋史曾巩传》文言文翻译2023-03-30
《宋史·张汝明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2023-06-02
《左传.曹刿论战》和《宋史.岳飞传》阅读及答案参考2022-10-26
《宋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2024-01-30
《宋史寇准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2022-11-20
《宋史刘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10-06
宋史符彦卿文言文翻译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