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清江引阅读答案

时间:2023-01-13 08:37:1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双调清江引阅读答案(锦集11篇)由网友“蒋viv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双调清江引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双调清江引阅读答案

篇1:双调清江引阅读答案

钱  霖①

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酴醿②院,蛛丝挂柳棉,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

[注]①钱霖:元代散曲作家。不为世用,弃俗为道士,本曲是其弃俗入道所作。②酴醿(túmí):一种观赏植物,初夏开花,花色洁白色。

8.“门掩酴醿院,蛛丝挂柳棉,燕嘴粘花片”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传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4分)

9.“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丽”(黄庭坚《清平乐》)与本曲结句“啼莺一声春去远”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两句的异同。(4分)

篇2:双调清江引阅读答案

8.(1)白描,门掩别皖、柳絮飘挂、飞燕衔花,诗人勾勒出一幅宁静恬谈的生活画面,表露出作者淡雅的心境。(2分)

(2)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酴醿”花洁白素雅,不与诸芳争奇斗艳,诗人借此隐自己高洁的'个性,透露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2分)

9.(1)同:都借黄鹂之口传达春归的消息。(1分)

(2)异:①黄词运用拟人、设问修辞,表达出词人惜春、寻美的执着。②钱曲以动写静,富含理趣。写梦回所闻,诗人隐居山中,不觉时序潜移,黄鹂的一声呜叫,提醒诗人时令的变迁,耐人寻味。(3分)

篇3:双调清江引诗歌阅读题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末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4.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2分)

5简析.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的表现手法。(3分)

阅读答案

1.作者从自然景物入手,通过视觉,如西风、红叶、黄花、芭蕉和听觉,如雁啼、雨声的描写,细腻而形象地渲染出作者思乡情切。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因无法回乡而心生焦虑,但焦急之情却无从排遣。此时的芭蕉雨声就越发显得恼人心绪。

2.问我归期未是词的中心句,悲伤、惆怅的氛围由此展开。词尾以梦结束,

3.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4.用西风红叶芭蕉雨声(至少写出4个)(1分)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1分)解析:西风红叶芭蕉雨声这些都富有季节特征的常见意象,秋意尽显,颜色鲜明,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情。

5.①问归期却以景作答,融情于景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1分)②借北雁飞翔于如醉的霜林和在长空地哀啼;诗人在黄花满地的疏篱边醉饮;秋雨打蕉叶惊醒思乡梦的形象画面,写出了作者因不能回乡,力求排解郁结心中的的思乡怀远之情而不得的苦闷。

注释

江引:曲牌名。

红叶天:秋天。红叶,枫叶。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花地:菊花满地。

芭蕉句:刘光祖《昭君怨》:疏雨听芭蕉,梦魂遥。

译文: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赏析

《清江引秋怀》为元代张可久所作的一篇散曲,内容抒写游子思乡之情。

秋风中接到家信,远自万里之外寄来,谆谆问我归期未,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我与家的暌隔。而诗人未对来信的殷望作任何正面的答复,仅是铺排了自己所处客乡的秋景。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而芭蕉雨声秋梦里,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乡梦也为之惊醒。这三句景句无不暗寓着人物的客乡况味和主观感受,代表着诗人的秋怀。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便足以回答归期未的.提问了。

这三句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我们也可以这样想象: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他抬头望天,想看看那传书的鸿雁可在,结果发现雁啼红叶天,大雁似乎也在为他发出悲鸣。满地秋菊盛开,但那并不是故园的黄花,诗人只能借酒狂饮,在酩酊中暂忘乡愁。入夜了,他希望能在梦中实现回乡的心愿,可是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蕉叶上的雨声又无情地提醒着他的孤寂。问我归期未,不敢答复,至此也无须答复。小令的这三句景语,在时间的跨度上可前可后,代表了秋怀的一贯凄凉,确实是颇见妙味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在归未有期但又存在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可能的情形下,生慨于寄身之处的旁景。而本作连未有期的吐诉都鼓不起勇气,心上的伤口就可想而知了。

篇4:双调·清江引古诗注释

双调·清江引古诗注释

长门柳丝千万结①,风起花如雪②。离别复离别,攀折复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③。

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④。行人折嫩条⑤,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作主⑥。

【注释】

①长门:汉宫名,武帝妃陈皇后所居。这里泛指长安。

②风起花如雪:这里以雪的飘扬形容柳絮的纷飞。

③攀折更攀折二句:这是化用周邦彦《兰陵王》: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的`语意,而寓意更为深远。

④伤心树:有着许多创伤的树。这里是说柳枝不堪攀折之苦。

⑤行人折嫩条:柳氏《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伤离别。杜牧《送别》: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

⑥凤城:京城的别称。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为丹凤城。其后乃泛指京城曰凤城。

篇5:《双调·清江引》原文及翻译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注释

江引:曲牌名。

红叶天:秋天。红叶,枫叶。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花地:菊花满地。

“芭蕉”句:刘光祖《昭君怨》:“疏雨听芭蕉,梦魂遥。”

译文: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

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人物评价:

明朝朱权在其《太和正音谱》中称张可久为“词林之宗匠”,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

明李开先则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

篇6:双调·清江引·相思的诗歌解析

双调·清江引·相思的诗歌解析

相思有如少债的①,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②。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1]

注释

①少债的:欠债的。

②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译文

相思就像欠人债,每日里债主紧紧来催逼。日日挑着一担愁,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2]

简析

这首曲子用一个新颖别致的比喻,将相思比作债务,新奇但却恰如其分。相思如同债务,不仅仅是放不下,抹不掉,日日纠缠,时时萦绕,而且利息日益积累,隐喻出相思之苦的与日俱增。末句这本钱见面时才算得,巧妙地写出相思这笔债务的.特殊之处两人相见,债务才能了结。前人对这首小令的表现手法很赞赏。自古以来,表现相思之情的词曲作品很多,用以比喻相思的事物也很多,然而以欠债喻相思的却不多。尽管以欠债喻相思不是徐再思的首创,但他用得自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任半塘在《曲谐》中评价这首词:以放债喻相思,亦元人沿用之意。特以此词为著耳。

篇7:钟嗣成《双调·清江引》原文

钟嗣成《双调·清江引》原文

原文

到头那知谁是谁,倏忽人间世[一]。百年有限身[二],三寸元阳气[三],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秀才饱学一肚皮,要占登科记[四]。假饶七步才[五],未到三公位[六],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注释

[一]倏(shu)忽人间世:言人的生命很短促。倏忽,很快,一下子。

[二]百年有限身:人生是有限的,即使活到一百年,也只是短暂的一瞬。

[三]元阳气:指生命的.本原,即所谓“元气”。元时俗语有“三分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四]登科记:科举时代把考中进士的人按名次登记在册上,叫“登科记”。

[五]假饶:即使。 七步才:形容才思十分敏捷。《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作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六]三公位:最高的官位。

篇8:元曲《双调·清江引·相思》原文及翻译

元曲《双调·清江引·相思》原文及翻译

原文

相思有如少债的①,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②。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1]

注释

①少债的:欠债的。

②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译文

相思就像欠人债,每日里债主紧紧来催逼。日日挑着一担愁,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2]

简析

相思如同债务,不仅仅是放不下,抹不掉,日日纠缠,时时萦绕,而且利息日益积累,隐喻出相思之苦的与日俱增。末句“这本钱见面时才算得”,巧妙地写出相思这笔债务的特殊之处——两人相见,债务才能了结。前人对这首小令的表现手法很赞赏。自古以来,表现相思之情的诗词曲作品很多,用以比喻相思的`事物也很多,然而以欠债喻相思的却不多。尽管以欠债喻相思不是徐再思的首创,但他用得自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任半塘在《曲谐》中评价这首词:“以放债喻相思,亦元人沿用之意。特以此词为著耳。”

篇9:双调清江引即景元曲原文及赏析

双调清江引即景元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双调·清江引·即景(垂杨翠丝千万缕)

乔吉

垂杨翠丝千万缕,惹住闲情绪。

和泪送春归,倩水将愁去,是溪边落红昨夜雨。

【注释】

“垂杨”句:翠绿繁茂的千万缕柳条,细长柔韧,飘洒如丝。在我国古代诗、词、曲作之中,杨、柳常常通用。垂杨,这里实际上是指垂柳。

“惹住”句:柳丝招惹起了我忧郁闲愁的情绪。闲情绪:指闲愁,即由于闲暇无事而烦闷生愁。

倩:借助语,“请求”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篇淡雅素朴、韵致悠远的惜春、送春小曲。

凝眸平眺翠绿的垂柳、飘拂的柳丝,勾起胸中一片闲愁。作者一边泪眼婆娑地送春归去,一边虔诚地请求因昨夜落雨而湍险流急的溪水,也能将闲愁一并带走。全篇的“诗眼”全在这“闲愁”两字上。何以如此“闲愁”,即因为什么而致这样的悒郁忧伤?是由于“灞桥折柳”的'曲故,曾使多少离人依依惜别,又让几多骨肉痛断肝肠的历朝旧事,激起了自己的怀亲思友,飘泊他乡之浓情?抑是目睹落花满地,春天将残,联想青春的不再,韶华的易逝?还是愤懑于人世间强横丑恶对于真善美的无端摧残扼杀?在这里,作者都没有明指。然而正是作品略带惆怅凄婉的总体意绪,却给人一种寄托幽深的暗示和绵绵不尽的遐想。

【题解】

这首惜春、送春小曲,流露出作者惆怅凄婉的心绪,引人遐想。

篇10:楚天遥过清江引阅读答案

(元)薛昂夫

【楚天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清江引】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篇11:楚天遥过清江引阅读答案

(1)“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调?清江引,双调?清江引贯云石,双调?清江引的意思,双调?清江引赏析

双调清江引诗歌阅读题

楚天遥过清江引阅读答案

报告基础知识

钱引钱引安简历

《折桂令·微雪》原文及赏析

送春,送春王安石,送春的意思,送春赏析

《折桂令·寄远》原文及赏析

双调·蟾宫曲·春情原文及赏析

迎新年诗词

双调清江引阅读答案
《双调清江引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双调清江引阅读答案(锦集11篇)】相关文章:

秦楼月向子湮翻译阅读答案及赏析2022-10-05

《折桂令·九日》原文翻译2023-10-28

马致远《折桂令叹世》原文及翻译赏析2022-06-16

词牌名一剪梅的故事2022-09-22

《水仙子·西湖探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2023-07-20

《折桂令·登姑苏台》原文及赏析2024-03-29

描写冬天的诗句——《夜雪》2022-05-20

杜甫的代表作品有哪些2022-11-18

古诗文答题技巧和诗歌练习2023-03-16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艺术手法分析2023-04-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