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张行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3-01-23 07:45:03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金史张行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8篇)由网友“卡壳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金史张行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史张行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金史张行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金史张行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宣宗即位,胡沙虎诛,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委任责成,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上深善其言。二年三月,上书言:“近日朝廷令知大兴府胥鼎便宜计画军食,鼎因遣参知政事奥屯忠孝括官民粮。民粮止两月又夺之。大兵在迩,人方危惧,或生他变,则所得不偿所损矣。”兴定二年,出为彰化军节度使。行信始至泾,即上书曰:“马者甲兵之本,方军旅未息,马政不可缓也。又闻蕃地今秋薄收,鬻马得银辄以易粟。冬春之交必艰食,马价甚低。乞令所司辇银粟于洮、河等州,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崇庆中,又曰:“大定间,尝立送宣礼,自五品以上各有定数,后竟停罢。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乞令有司依大定例,参以时务,明立等夷,使取予有限,无伤大体,则上下两得矣。”上多采纳焉。正大八年二月乙丑,薨于嵩山崇福宫,年六十有九。初游嵩山,尝曰:“吾意欲主此山!”果终于此。

(节选自《南史·张行信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忻:高兴

B.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 绳:约束

C.鬻马得银辄以易粟 鬻:养育

D.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 委:确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虽然官位并不高,但是权限很广。

B.《易》指《易经》,它是“六经”之一,向来专门用作卜筮,对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测。

C.马政指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马政为国家重务,也是百姓的重要义务。

D.五品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官品。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之分,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行信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胡沙虎残忍骄横,想重新得到任用,对此满朝官员不敢表态,只有张行信敢于上奏,建议不要任用胡沙虎。

B.张行信心系时局,积极建言献策。战事兴起以来,朝廷很难得到合适的将帅,他建议对将领委以重任而不牵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全部才智。

C.张行信处事谨慎,国势识见深远。朝廷命令搜刮民间存粮时,他怕因此失去民心,上书分析大兵压境的情势下,再发生其它变故会得不偿失。

D.张行信才干出众,善于处理政务。崇庆年间对送给宣读使者的礼品数目并没有规定,他请求援引成例,让收取和奉送能有限度,使上下齐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2)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

参考答案

10. C(鬻:卖。)

11. B(《易经》不仅是卜筮之书,也是哲学思想之书,文中“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非为卜筮。)

12. C(“朝廷命令搜刮民间存粮”错,朝廷命令知大兴府的胥鼎根据方便的办法筹划军粮。)

13.(1)等到胡沙虎杀死君王发动叛乱时,人们都替他担忧,张行信却内心平静而不顾念自身。(逆:叛乱。危:为……担忧。坦然:心地平静。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2分。)

(2)那些将士们效力至死立下战功,才能受到朝廷的赏赐,而他们反而又要把送礼物当成犯愁的事情,这哪里是朝廷的本意呢?(效死:效力至死。馈献:奉送礼物。苦:愁苦的事情。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行信,字信甫,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累官至铜山县令。明昌元年,因为廉政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当时胡沙虎已免职为民,但他仍贿赂朝中权贵,想要重新起用。满朝官员没人敢表态。张行信便上奏说:“胡沙虎为人残忍凶狠,骄横跋扈,献媚于近臣,妄图让他们加以称赞。自从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如今如再任用,只怕为害更超过往日。”他接连上书奏告,但没有回音。等到胡沙虎杀死君王发动叛乱时,人们都替他担忧,张行信却内心平静而不顾念自身。宣宗即位,胡沙虎被杀后,他又说:“自从战事兴起以来,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现今任命将领如果不再采用条文旧法将他们约束,由朝中意旨来牵制他们,而是委以全任,责其成功,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则克敌恢复国土的功业可望有成了!《易》中写道:‘开国和继承大业,小人不可任用。’这是圣人用以警戒后世的',话说得这样严厉。如今大兵纵横遍地,人心惶惶不安,抵抗敌军兴国理政,如非贤能而有智慧的人是难以成功的。皇帝十分赞同他的话。二年三月,他上书说:“近日朝廷命令知大兴府的胥鼎根据方便的办法筹划军粮,胥鼎便派参知政事奥屯忠孝搜括官员和民众的粮食。民众所存的两月粮食又被夺走。大兵已经压境,人人已觉危险,如果再干这种不该干的事,只怕会发生其他变故,那就得不偿失了!”定兴二年,出京外任彰化军节度使。张行信刚到泾州,立即上书说:“马匹管理是军队的根本,如今战事不止,马匹管理不可延缓办理。又听说蕃地今年秋收不好,需卖马得银买粟米。冬春之际肯定缺少食物,马价很低,请让有关方面运银和粟米到洮、河等州,选派熟悉蕃邦情形,通达而能随机应变的像桓端这样的人去购买和交换。”崇庆年间,他又上书说:“大定年间,曾经制定送给宣读圣旨的使者礼品时,凡五品以上官员都有规定的数目,后来竟然废止了。那些将士们效力至死立下战功,才能受到朝廷的赏赐,而他们反而又要把送礼物当成犯愁的事情,这哪里是朝廷的本意呢?请令有关方面依照大定年间规定,参考目前时局,明确规定数目一律等同,让他们收受之间有限度,这样无伤大体,而上下齐美了!”皇帝大多采纳他的意见。正大八年(1231)二月乙丑,死于嵩山的崇福宫,当年六十九岁。他初次游览嵩山时,曾经说:“我多想主管这座山!”后来他果然死在这里。

篇2:《金史·宇文虚中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金史·宇文虚中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宇文虚中字叔通,蜀人。天会四年,宋少帝已结盟,宗望①班师至孟阳,宋姚平仲乘夜来袭,明日复进兵围汴。少帝使虚中诣宗望军,告以袭兵皆将帅自为之,复请和议如初,且视康王安否。顷之,台谏以和议归罪虚中,罢为青州,复下迁祠职。建炎元年,贬韶州。二年,康王求可为奉使者,虚中自贬中应诏,复资政殿大学士,为祈请使。是时,兴兵伐宋,已留王伦、朱弁不遣,虚中亦被留,时天会六年也。朝廷方议礼制度,颇爱虚中有才艺,加以官爵,虚中即受之,与韩昉②辈俱掌词命。明年,洪皓③至上京,见虚中甚鄙之。

天会十三年,熙宗即位。宗翰为太保领三省事,封晋国王,乞致仕。批答不允,其词虚中作也。天眷间,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封河内郡开国公。书《太祖睿德神功碑》,进阶金紫光禄大夫。皇统二年,宋人请和,其誓表曰:“自来流移在南之人,经官陈说,愿自归者,更不禁止。上国之于弊邑,亦乞并用此约。”于是,诏尚书省移文宋国,理索张中孚、张中彦、郑亿年、杜充、张孝纯、宇文虚中、王进家属,发遣李正民、毕良史还宋,惟孟庾去留听其所欲。时虚中子师瑗仕宋,至转运判官,携家北来。四年,转承旨,加特进④,迁礼部尚书,承旨如故。

虚中恃才轻肆,好讥讪,凡见女真人辄以矿卤目之,贵人达官往往积不能平。虚中尝撰宫殿榜署⑤,本皆嘉美之名,恶虚中者擿⑥其字以为谤讪朝廷,由是媒蘖⑦以成其罪矣。六年二月,唐括酬斡家奴杜天佛留告虚中谋反,诏有司鞫治无状,乃罗织虚中家图书为反具,虚中曰:“死自吾分。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家有之,高士谈图书尤多于我家,岂亦反耶?”有司承顺风旨并杀士谈,至今冤之。

节选自《金史·宇文虚中传》

(注)①宗望:金王朝的开国元勋。②韩昉:辽燕京人,仕辽,后降金。③洪皓:饶州鄱阳人,仕宋,建炎中出使金国,宗翰逼他仕刘豫,不从,滞留金国,绍兴十三年始还临安。④特进:官名。⑤榜署:题写在宫阙门额上的文字。⑥擿(tì,又读tī):擿抉、挑剔。⑦媒蘖:酝酿之意,比喻构陷诬害,酿成其罪。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颇爱虚中有才艺,加以官爵 加:增加。

B.时虚中子师瑗仕宋 仕:做官。

C.凡见女真人辄以矿卤目之 目:看待。

D.死自吾分 分:本分。

11.下面各句中,完全属于表现宇文虚中投降金人、并为金人效劳的一组是 ( )

①少帝使虚中诣宗望军,告以袭兵皆将帅自为之,复请和议如初

②加以官爵,虚中即受之

③宗翰为太保领三省事,封晋国王,乞致仕。批答不允,其词虚中作也。

④书《太祖睿德神功碑》,进阶金紫光禄大夫。

⑤时虚中子师瑗仕宋,至转运判官,携家北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宇文虚中作为一个宋朝使者,却屈膝于金人的武力,为保其荣华富贵,投降了金人,确实是一个没有民族气节的无耻之徒。

B.宇文虚中降金之后,为金人掌管文词诰命,参与机要,甚至无耻地为金太祖歌功颂德,竭力为金人效劳。

C.宇文虚中因恃才傲物,被金朝的`贵人达官忌恨,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后,干脆和高士谈一起谋反,金人发觉后便把他二人一起处死。

D.本文选自《金史》,自然是从金人的角度来叙事论史,但从字里行间仍可看出当时宋朝不乏具有民族气节的人,如夜袭金兵的宋将姚平仲,与金人谈判的宋使洪皓等。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顷之,台谏以和议归罪虚中,罢为青州,复下迁祠职。(3分)

(2)虚中尝撰宫殿榜署,本皆嘉美之名,恶虚中者擿揭其字以为谤讪朝廷,由是媒蘖以成其罪矣。(4分)

(3)有司承顺风旨并杀士谈,至今冤之。(3分)

参考答案

10.A (加:加封,封赐。)

11.B (①是写宇文虚中受宋朝皇帝的派遣出使金的 事。⑤是写根据宋金两国的和约,宇文虚中本来在 宋做官的儿子宇文师瑗也携带家眷到了金。①⑤ 两句均不属于表现宇文虚中投降金人并为金人效 劳的内容。)

12.C (宇文虚中并不是与高士谈一起谋反而被金人 处死,而是金人以谋反罪为借口把他并顺带连高土 谈一起杀死。)

13.见“参考译文”中的画线句。

[参考译文]

宇文虚中字叔通,蜀地人。天会四年,宋少帝缔结和约后,宗望就把军队调回到孟阳,宋朝的姚平仲乘机在夜里袭击金兵,宗望第二天重新进兵包围了汴京。少帝命虚中到宗望军队中去,告诉他们说袭击的军队都是将帅自作主张干的,又请求和议依旧,而且看望康王是否平安。不久,台官和谏官把没有达成和议归罪于虚中,他被罢职降任到青州,又贬职迁官为宫祠职务。建炎元年,贬谪到韶州。建炎二年,康王寻求能够出使金国的人;虚中从贬谪地应诏,复职为资政殿大学士,任祈请使。这时,金举兵讨伐宋朝,已经留下王伦、朱弁不让走,虚中也被留下,这是在天会六年的事。金朝正在商议礼仪制度,很喜爱虚中的文才,封赐以官职爵位,虚中立即接受了,与韩昉等人全都掌管撰写文词诰命,第二年,洪皓到了上京,见到虚中很鄙薄他。

天会十三年,熙宗即位。宗翰任太保领三省事,被封为晋国王,他请求退休。朝廷批答不允许,那批文是虚中写作的。天眷年间,虚中积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被封为河内郡开国公。虚中书写《太祖睿德神功碑》,进官阶为金紫光禄大夫。皇统二年,宋人请求讲和,那盟誓的奏表说:“那些自己从北方流亡来到南方的人,经过向官府禀告,自己志愿还乡的,再也不禁止。贵国对于敝国,也请同样执行这项条约。”于是,皇上诏令尚书省行移文书给宋朝,清理索取张中孚、张中彦、郑亿年、杜充、张孝纯、宇文虚中、王进住在宋朝的家属,打发遣送李正民、毕良史返回宋,只有孟庾或去或留听任他的志愿。当时虚中的儿子宇文师瑗在宋朝做官,官至转运判官,也携带家眷来到了北方。皇统四年,虚中转官为承旨,加特进。升任礼部尚书,依旧担任承旨。

虚中依仗才学轻率放肆,喜欢讥刺人,凡是看见女 真人就认为他们粗鲁,因此金的贵人显官往往对他积 怨很深。虚中曾经撰写宫殿门额,本来都是赞美的话, 厌恶虚中的人挑剔出其中一些字,认为是讽刺朝廷,以此来构陷宇文虚中的罪状。皇统六年二月,唐括酬斡的家奴杜天佛留控告虚中图谋反叛,皇上诏令官吏审理,没发现罪状,于是虚构罪名,以虚中家中的图书为谋反的证据,虚中说:“死自然是我的本分。至于图书,从南方来的士大夫家家都有,高士谈的图书比我家还多,难道也是谋反吗?”有关官吏便借着宇文虚中的话把高士谈也一并杀了,到现在他俩的冤枉没有昭雪。

篇3:《金史张万公传》原文及翻译

《金史张万公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以忧去。服阕,除费县簿。大定四年,为东京辰渌盐副使,课增,迁长山令。时土寇未平,一旦至城下者几万人,万公登陴谕以乡里亲旧意,众感悟相率而去,邑人赖之,为立生祠。丞相尝谓曰:“后代我者必汝也。”俄授郎中,敷奏明敏,世宗嘉之,谓侍臣曰:“张万公纯直人也。”

章宗即位,会北边屡有警,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万公言:“劳民非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逾年,以母老乞就养,诏不许,赐告省亲。还,上问山东、河北粟贵贱,今春苗稼,万公具以实对。

初,明昌间,有司建议,自西南、西北路,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以备大兵,役者三万人,连年未就。御史台言:“所开旋为风沙所平,无益于御侮,而徒劳民。”上因旱灾,问万公所由致。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

泰和元年,连章请老,不许,迁荣禄大夫,赐其子进士及第。明年,章再上。后致仕。

六年,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镇抚之,特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岁旱蝗,万公虑民饥盗起,当预备赈济。时兵兴,国用不给,万公乃上言乞将盐引会山东行部给卖,纳粟易换。又言督责有司禁戢盗贼之方。上皆从之。复乞致仕,许之,加崇进,仍给平章政事俸之半。泰和七年,薨。命依宰臣故事,赙葬。赠仪同三司,谥曰文贞

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选自《金史·张万公传》,有删改)

译文: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他幼年聪颖,喜好读书。张万公考中正隆二年的进士,调任新郑主簿。因亲丧而离任。服孝期满,被授予费县主簿。大定四年,他任东京辰渌盐副使,在任时,盐税有所增加,升为长山令。当时当地的土匪还没有被平定,一天早上有几万人到城下(请求保护),张万公登上城上的矮墙用同乡亲旧的情意告谕他们,众人感动醒悟共同离去,邑人信赖他,为他建立生祠。丞相曾对他说:“以后取代我的一定是你。”不久被授予郎中,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世宗赞赏他,对侍臣说:“张万公是纯朴正直的人。”

章宗即位,适逢北部边境多次有警报,皇帝命令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前去攻打。张万公说:“使百姓疲劳不好。”皇帝下诏让百官在尚书省讨论此事,于是停止发兵。明昌二年,张万公知大兴府事。一年后,张万公因为母亲年老,他请求回去奉养,皇帝下诏不允许,赐假给他探亲。张万公探亲回朝,皇帝问他山东、河北粮价贵贱,今春庄稼如何,张万公都如实回答。

当初,明昌年间,有司建议,从西南、西北路,沿临潢到泰州,开挖壕沟用来防备大军,有三万人服劳役,多年未完成。御史台说:“挖开的`壕沟不久就被风沙填平,对防御侵略没有用,而只是白白使百姓疲劳。”皇帝因为旱灾,问张万公导致旱灾的缘由。张万公用“使百姓疲劳的时间长了,恐怕伤了和气,应该听从御史台的话,以停止挖壕沟为便”来回答。

泰和元年,张万公接连上奏章请求告老退休,不准许,升为荣禄大夫,赐他的儿子进士及第。第二年,张万公再上奏章。后退休。

泰和六年,南方边境有战争,皇帝认为山东是重地,需要大臣前去镇抚,于是特别起用张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年有旱灾蝗灾,张万公考虑百姓饥饿必生盗贼,应当准备赈济。当时正兴兵打仗,国家支出的费用不能供应所需,张万公于是上书请求把盐引交付山东行部变卖,交粮食换取。又上奏督促责备有关部门杜绝盗贼的方法,皇帝都听从了。张万公又请求退休,皇帝批准了,并加崇进,仍然给他平章政事一半的俸禄。泰和七年,去世。皇帝命令依照宰相的规格,举行祭礼,赠给办丧事的财物。赠仪同三司,谥号文贞。

张万公质朴敦厚、刚直方正,家中没有多余的门客,朝廷的制度法令,多由他裁决修正。皇帝曾经与司空完颜襄说秋山之乐,其意打算在春天打猎。皇帝回头看张万公,张万公说:“动不如静。”皇帝变了脸色而作罢。他辅政八年来,所推荐的人,多是廉洁谦让之士。

篇4:《金史杨云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金史杨云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杨云翼,字之美。云翼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千言。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词赋亦中乙科。泰和七年,授东京路按察司事,因召见,章宗咨以当世之务,称旨。

贞佑四年,大元及西夏兵入鄜延,朝议以蒲察阿里不孙为副元帅以御之。云翼言:“蒲察阿里不孙者,言浮于实。用之必误大事。”不听,后果败。时右丞相高琪当国,人有请榷①油者,高琪主之甚力,诏集百官议,高夔等二十六人同声曰:“可。”云翼独与赵秉文、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寝。高琪后以事谴之,云翼不恤也。兴定三年,筑京师城,役兵民数万,夏秋之交病者相籍,云翼躬自调护,多所全济。军兴以来,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为程式,或小有不合辄罢去,云翼奏曰:“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是年十一月,宗室承立参知政事,大臣言其不法,诏云翼鞫之,狱具,廷奏曰:“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其功如此,而承立之罪如彼,愿陛下明其功罪以诛赏之,则天下知所劝惩矣。自余小失,何足追咎。”承立由是免官,合达遂掌机务。

当时朝士,廷议之际多不尽言,顾望依违,浸以成俗。云翼尝患风痹,至是稍愈,上亲问愈之之方,对曰:“但治心耳。心和则邪气不干,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上矍然,知其为医谏也。

云翼天性雅重, 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其于国家之事,知无不言。

①榷:专卖。

(选自《金史?杨云翼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章宗咨以当世之务,称旨 称:符合

B.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寝 寝:搁置

C.云翼不恤也 恤:顾及

D.至是稍愈 稍:稍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章宗咨以当世之务 ②高琪后以事谴之

B.①蒲察阿里不孙者,言浮于实 ②入粟补宫及以战功迁授者

C.①则天下知所劝惩矣 ②其待人则宽

D.①廷议之际多不尽言 ②上亲问愈之之方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B.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C.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D.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云翼天资聪慧,刚学会说话便在地上写字,每天能诵读几千字的文章。后来他考中了进士第一,词赋考试也中了乙科。

B.有人请求实行油料专卖,高琪竭力赞同,诏令聚集百官商议此事时,杨云翼等人却对此表示反对,高琪为此怀恨在心。

C.兴定三年,有数万士兵参与了筑建京师城,夏秋之交,很多士兵接连患病,杨云翼亲自调药护理,从而救活了许多人。

D.皇上让杨云翼去审问宗室承立。云翼审问后奏报说,承立现在所犯的过失还不足以治罪,但皇上应追究他过去的问题。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3分)

②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 (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杨云翼“知无不言”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D

逐渐(注意:上亲问愈之之方)

6A

A介词,用、拿。 B项:助词,表停顿/助词,……的人; C项:连词,顺承,那么/连词,转折,却;D项:助词,的/代词,这种病。

7B

8C

“数万士兵”错误,原文为“役兵民数万”,数万是兵和民的总和,非数万士兵。

9.【文言翻译、内容归纳】

(1)①赏罚是有关国家信誉的大事,对这些人应该从宽录用,用来鼓励将来的人。

“赏罚国之大信”,判断句,1分;“劝”,鼓励,1分;大意1分

(评分细则:a.判断句必须统翻为“……是……” b.“劝”可以翻译为“激励”,“劝勉”“勉励”c.大意:“信”“录”“将来”三处翻译对两处即可得1分“信”可译为“信用”“诚信”“信誉”“威信”;“录”可译为“录取”“录用”;“将来”可译为“后人”“未来的人”“以后的人”。)

②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做皇上的先端正自己的思想,那么朝廷百官就没有不统一在正道上了。

第一个“正”1分;“一”1分;第二个“正”1分;大意1分。

(评分细则:a.“正”可译为“摆正”“匡正”“放正”“使……端正”“使……正直”b.“一”译为动词“统一” c.“正”译为“正道”d.“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两句都翻译正确,大意即可得1分)

(2)答案:1、云翼直指蒲察阿里不孙言浮于实,不堪大用。(蒲察阿里不孙者,言浮于实。用之必误大事) 2、云翼坚决反对将油料专卖。(云翼独与赵秉文、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 3、对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被苛刻要求,云翼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4、在朝廷上奏,对承立和完颜合达要罚赏分明。(愿陛下明其功罪以诛赏之) 5、皇帝问他治病的方子,云翼趁机进谏。(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

答对任1点2分,答对任2点3分。

【参考译文】

杨云翼,字之美。杨云翼天资聪慧,刚学会说话便在地上写字,每天能诵读几千字的文章。明昌五年,杨云翼考进士得了第一,词赋也中了乙科。泰和七年,任东京路按察司事,因此被召见。章宗拿当时的政务询问云翼,他回答得很符合皇帝的心意。

贞祜四年,元和西夏的大军入侵揶延,朝廷商议用蒲察阿里不孙任副元帅来抵御敌军,杨云翼上言说:“蒲察阿里不孙,是个言过其实的人。用他必定要耽误大事。”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果然战败了。

当时右丞相高琪执掌朝政,有人请求对油料实行政府专卖,高琪竭力赞同,诏令聚集百官商议此事,高夔等二十六人同声说:“可以。”只有杨云翼和赵秉文、时戬等几个人认为不可施行,这一建议于是被搁置下来了。高琪后来拿其他事责备他,云翼并不放在心上。兴定三年,在京师修筑城墙,役使士兵、百姓几万人。夏秋之交,染病的人接连不断,杨云翼亲自给病人调药护理,保全救活了许多人。自从战争开始以来,因交纳粮食补官或因战功而得以升迁的人,战事平定以后,有关机构设了许多繁琐苛刻的考核程序,只要稍有不合的,就会被罢免撤职。杨云翼上奏说:“赏罚是有关国家信誉的大事,对这些人应该从宽录用,用来鼓励将来的人。”

这一年十一月,宗室承立担任参知政事,大臣们都说他不遵法令。皇上下诏让云翼审查他,罪案己定,云翼在朝廷上奏报说:“承立现在所犯的'罪名都是小事,不足以治罪。然而过去敌人大军入侵平凉以西,几个州都被攻破了,承立统领精锐的军队却远远观望不敢进兵。守鄜延的完颜合达以一座孤城扼守军事要道,多次立下战功。合达的功绩是这样大,而承立的罪过又是那样深重,希望陛下辨明他们的功罪,分别赏赐责罚他们,那么天下的人就知道朝廷鼓励的和惩罚的是什么了。至于其他的小过失,有什么值得去追究呢。”承立因此被免官,合达于是掌管了军机政务。

当时的朝臣,在朝廷商议大事的时候大多不把自己的意见说完,他们前顾后瞻,迟疑不决,渐渐成为一种风气。杨云翼患了风痹病,到此时逐渐痊愈了,皇帝亲自询问他治愈这种病的方法,杨云翼回答说:“只要治疗心就行了,如果心态平和,那么邪气就不能触犯了。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做皇上的先端正自己的思想,那么朝廷百官就没有不统一在正道上了。”皇帝听后感到震惊,知道他是用医道来进谏。

杨云翼天性高雅庄重,要求自己很严格,待人却很宽厚。他对于国家的事,只要知道,就没有不说的。

篇5:南史张行信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宣宗即位,胡沙虎诛,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委任责成,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上深善其言。二年三月,上书言:“近日朝廷令知大兴府胥鼎便宜计画军食,鼎因遣参知政事奥屯忠孝括官民粮。民粮止两月又夺之。大兵在迩,人方危惧,或生他变,则所得不偿所损矣。”兴定二年,出为彰化军节度使。行信始至泾,即上书曰:“马者甲兵之本,方军旅未息,马政不可缓也。又闻蕃地今秋薄收,鬻马得银辄以易粟。冬春之交必艰食,马价甚低。乞令所司辇银粟于洮、河等州,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崇庆中,又曰:“大定间,尝立送宣礼,自五品以上各有定数,后竟停罢。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乞令有司依大定例,参以时务,明立等夷,使取予有限,无伤大体,则上下两得矣。”上多采纳焉。正大八年二月乙丑,薨于嵩山崇福宫,年六十有九。初游嵩山,尝曰:“吾意欲主此山!”果终于此。(节选自《南史·张行信传》)

译文:

张行信,字信甫,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累官至铜山县令。明昌元年,因为廉政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当时胡沙虎已免职为民,但他仍贿赂朝中权贵,想要重新起用。满朝官员没人敢表态。张行信便上奏说:“胡沙虎为人残忍凶狠,骄横跋扈,献媚于近臣,妄图让他们加以称赞。自从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如今如再任用,只怕为害更超过往日。”他接连上书奏告,但没有回音。等到胡沙虎杀死君王发动叛乱时,人们都替他担忧,张行信却内心平静而不顾念自身。宣宗即位,胡沙虎被杀后,他又说:“自从战事兴起以来,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现今任命将领如果不再采用条文旧法将他们约束,由朝中意旨来牵制他们,而是委以全任,责其成功,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则克敌恢复国土的功业可望有成了!《易》中写道:‘开国和继承大业,小人不可任用。’这是圣人用以警戒后世的,话说得这样严厉。如今大兵纵横遍地,人心惶惶不安,抵抗敌军兴国理政,如非贤能而有智慧的人是难以成功的。皇帝十分赞同他的话。二年三月,他上书说:“近日朝廷命令知大兴府的胥鼎根据方便的办法筹划军粮,胥鼎便派参知政事奥屯忠孝搜括官员和民众的粮食。民众所存的两月粮食又被夺走。大兵已经压境,人人已觉危险,如果再干这种不该干的事,只怕会发生其他变故,那就得不偿失了!”定兴二年,出京外任彰化军节度使。张行信刚到泾州,立即上书说:“马匹管理是的根本,如今战事不止,马匹管理不可延缓办理。又听说蕃地今年秋收不好,需卖马得银买粟米。冬春之际肯定缺少食物,马价很低,请让有关方面运银和粟米到洮、河等州,选派熟悉蕃邦情形,通达而能随机应变的像桓端这样的'人去购买和交换。”崇庆年间,他又上书说:“大定年间,曾经制定送给宣读圣旨的使者礼品时,凡五品以上官员都有规定的数目,后来竟然废止了。那些将士们效力至死立下战功,才能受到朝廷的赏赐,而他们反而又要把送礼物当成犯愁的事情,这哪里是朝廷的本意呢?请令有关方面依照大定年间规定,参考目前时局,明确规定数目一律等同,让他们收受之间有限度,这样无伤大体,而上下齐美了!”皇帝大多采纳他的意见。正大八年(1231)二月乙丑,死于嵩山的崇福宫,当年六十九岁。他初次游览嵩山时,曾经说:“我多想主管这座山!”后来他果然死在这里。

篇6:《金史沈璋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金史沈璋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金,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栽书数千卷而还。

太杆贼陷潞州,杀守姚潘,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賑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军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拜少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

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养,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进士及第。

(节选自《金史沈璋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 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沈璋为人谦恭,不贪钱财。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后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他却分文不取。

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他主潞州事,召回逃亡的人,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的说这是我的职责。

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他挽救了士兵,士兵感动,朝廷嘉奖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

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

参考答案

4.C(抓住关键词“也”“盖”“故”等进行断句,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5.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6. C(招抚张觉是“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之后的亊,而不是担任左谏议大夫时。)

7、

(1)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惟独沈璋没有参与夺取;只是运载数千卷书回去。( “平”解释为“攻下”,“赀货”解释为“钱财”,“惟”解释为“只”。)

(2)沈璋到了那里,召回逃亡的人,赈济收养贫困饥饿的人,收葬野外横陈的`死尸。(“至”解释为“到”,“招复” 解释为“召回”“逋逃”解释为“逃亡”。)

参考译文: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学习准备考进士,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沈璋与李师 夔密谋开门迎降,第二天,选举可以作守将的人,大家都推举沈璋,沈璋坚持推举李师夔,于是委任师夔为武定军节度使,以沈璋为他的副手,(沈璋)被授予太常少卿,升为鸿胪卿。 (沈璋)守母丧,丧期未满起用为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跟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惟独沈璋没有参与夺取,只是运栽数千卷书回去。

太行山的强盗攻下潞州,杀掉守将姚 ,官兵讨伐平定了他们,命令沈璋暂时主管知州事。沈璋到了那里,召回逃亡的人,赈济收养贫困饥俄的人,收葬野外横陈的死尸。不久,百姓过上安宁生活。当初,盗贼占据池,潞州的军士应当受株连的有七百人,帅府命令沈璋把他们全杀掉,沈璋没有服从。帅府听说后,大怒,召沈璋斥责他,并且想杀沈璋,左右的人很害怕,沈璋脸色不变,从容回答说:“召集流亡的人,安抚现存的百姓,是我沈璋的职责。这些人当初并没有判心,是由于被贼兵胁迫,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招抚他们,他们又回来了。现在想杀了他们,这是杀害投降的人。如果对大家有好处,沈璋死了又有什么遣憾。”不久,帅府的怒气消失,于是召集潞州军士说我当初下令杀你们,现在你们的长官保全了你们。”那些人都感激得留下了眼泪,而后离去。朝廷听说后嘉奖他,拜为左谏议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他修建生祠。移知忻州,改任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当时,介休人张觉纠合党羽逃命在山谷中,掠夺色县,招他们不肯投降,说以前曾有投降的人,都被杀掉了。现在用好话引诱我们,这是想杀我们罢了。只有得到侍郎沈公一句话,我们才不疑心。”于是,命令沈璋去招安他们,张觉当天就投降了。

沈璋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任东京高考(41)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路转运使,改任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年,因病辞官。去世,享年60岁。

儿子沈宜中,天德三年,封赐为进士及第。

篇7:《金史完颜伯嘉传》阅读答案

完颜伯嘉字辅之,北京路讹鲁古必剌猛安人。明昌二年中进士,调任中都左警巡判官。孝懿皇后妹晋国夫人家奴买漆不酬直,钩致晋国用事奴数人系狱。晋国告诉章宗,晋国白章宗,章宗曰:“姨酬其价,则奴释矣。”由是豪右屏迹。改宝坻丞。补尚书省令史,除太学助教、监察御史。劾奏平章政事仆散揆。或曰:“与宰相有隙,奈何?”伯嘉曰:“职分如此。”迁平凉治中。累官莒州刺史。谳属县盗伯嘉曰饥寒为盗得钱二千经月不使一钱云何此必官兵捕他盗不获诬以准罪耳诘之果然诏与按察官俱推排物力,召见于香阁。贞佑初,迁顺义军节度使。居父母丧,卒哭,起复震武军节度使兼宣抚副使,提控太和岭诸隘。俄改签枢密院事。未阅月,改知河南府事。是时,甫经兵后,乏兵食,伯嘉令输枣栗菜根足之,皆以为便。

兴定元年,知河中府,充宣差都提控,未几召为吏部尚书。二年,改御史中丞。初,贞佑四年十月,诏以兵部尚书、签枢密院事蒲察阿里不孙为右副元帅,备御潼关、陕州。次渑池土濠村,兵不战而溃。阿里不孙逸去,亡所佩虎符,变易姓名,匿柘城县。监察御史完颜药师劾奏:“其妻子见在京师,无容不知,请穷治。”有司方系其家人,特命释之,诏曰:“阿里不孙若能自出,当免极罪。”阿里不孙乃使其子上书,犹怀顾望。”伯嘉劾之曰:“阿里不孙膺国重寄,握兵数万,未阵而溃,委弃虎符。迹其情罪,此而不惩,朝纲废矣。乞尸诸市以戒为臣之不忠者!”宣宗曰:“中丞言是,业已赦之矣。”阿里不孙乃除名。

五年,起为彰化军节度使,改翰林侍讲学士。伯嘉纯直,不能与时低昂,尝曰:“生为男子,当益国泽民,其他不可学也。”高汝砺方希宠固位,伯嘉论事辄与之忤,由是毁之者众。元光元年,坐言事过切,降遥授同知归德府事。二年三月,遥授集庆军节度使,权参知政事。顷之,伯嘉有疾。六月,薨。

篇8:《金史完颜伯嘉传》阅读答案

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谳属县/盗伯嘉曰/饥寒为盗/得钱二千/经月不使一钱/云何此/必官兵捕他盗不获/诬以准罪耳/诘之/果然/

B.谳属县盗/伯嘉曰/饥寒为盗得钱/二千经月不使一钱/云何此/必官兵捕他盗不获/诬以准罪耳/诘之/果然/

C.谳属县/盗伯嘉曰/饥寒为盗得钱/二千经月/不使一钱云何/此必官兵捕他盗不获/诬以准罪耳/诘之/果然/

D.谳属县盗/伯嘉曰/饥寒为盗/得钱二千/经月不使一钱云何/此必官兵捕他盗不获/诬以准罪耳/诘之/果然/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金代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

B.豪右,指恃权乱法的豪门大户。右,右族,封建时代以右为上。汉代,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C.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一般为虎形,分左右两半,一半交给将帅,一半由皇帝保存,两个虎符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D.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监祭酒、博士教授生徒。其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学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完颜伯嘉忠于职守,不畏权贵。在担任中都左警巡判官时,晋国夫人家奴买漆不付钱,伯嘉把牵连到的晋国夫人办事家奴数人拘押入狱。

B.完颜伯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改任河南府,当时刚刚经历战争,军队缺少军粮,伯嘉命令运送枣栗菜根补充。当时的人认为措施得当。

C.完颜伯嘉言事激切,不愿苟且。蒲察阿里不孙畏罪藏匿,皇帝下诏免除他的罪过,伯嘉上书弹劾,最终皇帝接受了建议,将阿里不孙除名。

D.完颜伯嘉孝顺父母,忠君爱民。父母去世,伯嘉在家为其守丧;伯嘉曾经说作为男子,应当做有益国家惠及百姓的事,其他的事不可去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迹其情罪,此而不惩,朝纲废矣。乞尸诸市以戒为臣之不忠者!

(2)高汝砺方希宠固位,伯嘉论事辄与之忤,由是毁之者众。

参考答案

10.D根据文意、语法和文言虚词等正确断句。

11.B“豪右”是豪门大户, “恃权乱法”错误。“封建时代以右为上”表述不准确。

12.C“最终皇帝接受了建议”表述错误。

13.(1)追究他的罪情,这样如果不惩治,朝纲要败坏了,请求把他陈尸到集市上来警戒做臣子不忠心的人!(“迹”“而”“尸”“以”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2)高汝砺正在谋求宠信把持权位,伯嘉议论事情总是和他抵触,因此伯嘉的人很多。(“希”“辄”“忤”“毁”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完颜伯嘉,字辅之,北京路讹鲁古必剌猛安人。明昌二年(1191)中进士,调任中都左警巡判官。孝懿皇后的妹妹晋国夫人家奴买漆不付钱,伯嘉把牵连到的晋国办事家奴数人拘押入狱。晋国夫人告诉章宗,章宗说:“姨母付他的钱,那么家奴就释放了。”由此,豪门大族避匿。改任宝坻丞。补任尚书省令史,又授任太学助教、监察御史。上书弹劾平章政事仆散揆。有人说:“与宰相发生矛盾,为什么?”伯嘉说:“职责是这样。”任平凉治中,积功升官为莒州刺史。审理属县抢劫犯,伯嘉说:“人说饥寒为盗,如今他抢了二千钱,过月不用一钱说明什么?这一定是官兵捉不住其他的盗贼,捏造罪状来定罪罢了。”责问他们,果真如此。诏令与按察官一起调查编排户籍和百姓收入状况表,在香阁被召见。贞祐初,调任顺义军节度使。在家守父母丧,百日后,起用为震武军节度使兼宣抚副使,掌控太和岭各险要关口。不久改任枢密院事。不到一月,改任知河南府事。这时,刚经过打仗后,缺少军粮,伯嘉命令运送枣栗菜根补充军队,属下都认为便当。兴定元年(1217),主管河中府,担任宣差都提控,没多久,召任吏部尚书。二年(1218),改任御史中丞。当初,贞祐四年(1216)十月,诏令用兵部尚书蒲察阿里不孙担任右副元帅,防备抵御潼关、陕州的敌人。临时驻扎在渑池土濠村,军队不战就溃散了。阿里不孙逃跑,丢失了佩带的虎符,改变姓名,躲藏在柘城县。监察御史完颜药师弹劾说“:阿里不孙的妻子儿女听说正在京师,不是不知道他的踪迹,请求追究到底。”主管官吏正要拘拿他的家人,皇帝特地下令释放,下诏说:“阿里不孙如能自首,当免死罪。”阿里不孙就让他儿子上书,请求带职赎罪。尚书省奏道:“阿里不孙有幸特令免死,应当到朝廷自首,却叫他的儿子上书,还怀藏观望之心。”伯嘉弹劾说:“阿里不孙蒙受国家重托,掌握几万士兵,没有列阵就溃逃,丢弃虎符。追究他的罪情,这样如果不惩治,朝纲要败坏了,请求把他陈尸到集市上来警戒做臣子不忠心的人!”宣宗说:“中丞说得对,可是已经赦免他了。”阿里不孙终被除去名籍。五年(1221),起用为彰化军节度使,改任翰林侍讲学士。伯嘉贤良正直,不能随波逐流,曾经说过:“生作男子,应当有益国家惠泽百姓,其他的事情不可以做。”高汝砺正在谋求宠信把持权位,伯嘉议论事情总是和他抵触,因此伯嘉的人很多。元光元年(1222),因犯议事过激罪,降官遥授同知归德府事。二年(1223)三月,遥授集庆军节度使,代理参知政事。不久,伯嘉有病。六月,逝世。

《金史张万公传》原文及翻译

金朝诉讼审判制度论略/曾代伟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的原文参考答案及译文

《旧五代史康福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帝问侍臣盗贼,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曰”阅读答案及翻译

《孟母戒子》原文及翻译鉴赏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词作鉴赏赏析

《歙县志卷三才猷》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罗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参考

《智囊·兵智部·周德威》原文及翻译

《金史张行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金史张行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金史张行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8篇)】相关文章:

桂枝香 王安石写的2023-11-01

览史,览史张良璞,览史的意思,览史赏析2022-05-07

销售技巧培训之五条金律2022-08-09

《周书·贺兰祥传》原文及翻译2023-12-18

悼念老人花圈挽联模板2023-02-06

行香子许古阅读答案-行香子许古翻译2022-08-21

姜士昌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2022-11-17

《鲁宗道不欺君》阅读答案2022-05-07

给幼师的寓言故事2022-05-05

王安石桂枝香诗意赏析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