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字孟起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3-06-12 07:56:53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马超字孟起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10篇)由网友“人生浪费指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马超字孟起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马超字孟起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马超字孟起阅读答案及翻译

马超字孟起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干于平阳,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超将庞德亲斩援首。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犛乡侯,策曰: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鉴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

(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征为卫尉 征:征召

B.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领:兼任

C.蹙於河中,顾不快耶 蹙:困

D.因为前都亭侯 因:于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表现马超有勇的一组是(3分)( )

①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 ②超将庞德亲斩援首

③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 ④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⑤陇上郡县皆应之 ⑥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超统领了马腾的军队以后,与韩遂合作,和杨秋、李堪、成宜等结盟,带兵打到了潼关。曹操用计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才使联军大败。

B.马超带兵径直到成都城下,成都城内震惊民吏都很惧怕,刘璋立即行礼,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

C.刘备认为马超在北方很有信誉,威武都得到了彰显,所以委任马超,让他张扬虓虎之勇略,监察广大的.区域,解救人民的困难。

D.死前上书皇帝,说自己的家族本有二百多人,被曹操杀得快没了,仅仅留下堂弟马岱,应当继承马家血脉。除了把堂弟托付给皇帝,便没有其他要说的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5分)

译文:

(2)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5分)

译文:

篇2:范滂字孟博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关于范滂字孟博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滂执公仪诣蕃执:施行

B.请署功曹署:代理

C.滂后事释释:释放

D.滂死则祸弭弭:消除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滂憎恨邪恶的一组是(3分)

①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②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③滂怀恨,弃官而去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⑤滂在职,严整疾恶⑥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污的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 范滂因为弹劾的人数非常多,受到了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果检举的不是贪污和腐败、奸邪残暴的人,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二十余人,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

D.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5分)

(2)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5分)

参考答案:

4.C(释:解决。)

5.D(①说明守令的胆怯和有自知之明,也能从侧面反映范滂的憎恨邪恶。②说明范滂深谙世道。③表明范滂不愿和落入俗套的人共事。)

6.C(文中“寝而不召”的意思是“范滂把宗资用李颂为吏这件事压下去了,不召见李颂”。)

7.(10分)

(1)现在成全了范滂辞官的好名声,恐怕会自己招来不好的议论吧。(“成”、“去就”、“得无”每处1分,整体句意2分。)

(2)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再追求长寿,这二者能同时得到吗?(“既”、“令”、“寿考”每处1分,整体句意2分。)

【附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和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宗资于是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篇3:优孟传阅读练习题答案及翻译

优孟传阅读练习题答案及翻译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②即为孙叔敖衣冠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④请归与妇计之,三 日而为相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⑥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3.把第Ι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4, 解析:A“辩”,这里是“辩才”的意思,名词。:

5, 解析:B②为优孟所用的计策,③是优孟计策的实施,④是优孟的迂回之策。②③④可 以排除。:

6,解析:CC项中“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应该是“商定三日之后再来(决定是否)为相”,“又责怪庄王”是无中生有。

7,

(1) 答案:马患肥胖症而,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解析:“丧”是“为……治丧”,为动用法;“争”是“规劝”,后作“诤”。

(2) 答案: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解析:“持”是“坚守”,“妻子”是“妻子儿女”,“不足”是“不值得”。“不足为也!”是省略句,翻译时应把主语“廉吏”补出来。

文言文参考译文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槨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

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卖柴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获得食物。出外做官,自身贪脏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脏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年没有断绝。

篇4:李孟传传原文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李孟传传原文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原文阅读】

李孟传,字文授,资政殿学士光季子也。光谪岭海,孟传才六岁,奉母居乡,刻志于学。贺允中、徐度皆奇之,而曾几妻以其孙。干办①江东提刑司,易浙东常平司。母丧,免,调江山县丞,弃去,改楚州司户参军,单车赴官。公退,闭户读《易》。郡守、部使者不敢待以属吏。徐积墓在境内,芜没既久,加葺之。修复陈公塘,有灌溉之利。知象山县,守荐为邑最。丞相赵汝愚初当国,适大侵,遣孟传按视江、池、鄂三大军所屯积粟,道除太府丞。既复命,汝愚去国,党论起,而孟传奉使无失指。面对言:“比以使事往返四千里,所过民生困穷,衣食不赡。国之安危,以民为本,今根本既虚,形势俱见,保邦之虑,宜勤圣念。”

兼考功郎。复因对言:“国家长育人才,犹天地之于植物,滋液渗漉,待其既成而后足以供大厦之用。今士大夫皆有苟进之心,治功未优,功能尚薄,而意已驰骛于台阁,不稍有以扶持正饬之,其敝将甚。”又言:“武举及军士比试,专取其力,临敌难以必胜。唐世取人由步射、弓弩以至马射,各以其中之多寡为等级,宜采取行之。”韩侂胄与孟传故,尝致侂胄意,孟传谢曰:“行年六十,去意已决。”侂胄惭而退。迁广西提点刑狱,改江东提举常平,移福建。诏入对,首论用人宜先气节后才能,益招徕忠谠以扶正论。故人有在政府者,折简②问劳勤甚,孟传逆知其意,即谢曰:“孤踪久不造朝,获一望清光而去,幸矣。”对毕即出关。

至闽,大饥,发廪劝分,民无流莩。丞相史弥远,其亲故也,人谓进用其时矣,卒归使节,角巾还第。迁浙东提点刑狱,未数月,申前请,章再上,加直秘阁,移江东,不赴,主管明道宫。进直宝谟阁,致仕,卒,年八十四。常诫其子孙曰:“安身莫若无竞,修己莫若自保。守道则福至,求禄则辱来。”(《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

【注】①干办:官职名。②折简:写短柬、便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曾几妻以其孙 妻:嫁给

B.公退,闭户读《易》退:离职

C.道除太府丞除:授官

D.孟传逆知其意逆:揣度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孟传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3分)

①芜没既久,加葺之 ②行年六十,去意已决

③首论用人宜先气节后才能 ④获一望清光而去

⑤卒归使节,角巾还第 ⑥未数月,申前请,章再上

A②③⑥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孟传幼年好学。他是资政殿学士李光的小儿子。他六岁时,父亲被贬谪到岭海,他在家陪奉母亲,发愤读书,深受贺允中、徐度、曾几等人赏识。

B.李孟传体恤民情。大敌入侵,丞相赵汝愚派他巡查江、池、鄂三大军粮草储备,他回来向朝廷复命,据实禀告民不聊生的惨状,希望国家以民为本。

C.李孟传敢于直谏。他向皇帝进言:培养人才应着眼于长远,要纠正士大夫谋求高官的弊端,应全面考核武举及军士的才能,不能单凭个人武力选材。

D.李孟传教子有方。他经常给子孙们讲守道则福至、求禄则辱来的道理,告诫他们:不争名逐利是安身的最高原则,保全自我清正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士大夫皆有苟进之心,治功未优,功能尚薄,而意已驰骛于台阁。

译文:

(2)即谢曰:“孤踪久不造朝,获一望清光而去,幸矣。”对毕即出关。

译文:

【答案及解析】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B退:结束、完成。公退,即忙完公务。

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题目主旨“淡泊名利”,逐一排查,将与主旨无关的信息排除。①表现李孟传对逝去的长者的尊敬;③是李孟传的用人观。这两项不能说明李孟传“淡泊名利”。

3.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该项“他回来向朝廷复命……”说法有误,把两件不相干的事混为一谈。李孟传巡视大军粮草储备回来后向丞相复命,而不是向朝廷复命。复命过后,丞相赵汝愚离开朝廷,朋党之间发生争论,文中的“既复命”是关键句,表明此事已了。之后,李孟传奉召入朝奏对,把外出视察看到的民情向皇帝禀告,是另外一件事。

4.(1)当今士大夫都有非分升迁的想法,他们的政绩没有达到优等,功德还很浅薄,但他们已经在辅臣的高位上胡思乱想了。

(2)(孟传)当即回绝说:“我已经很久不到朝廷了,能得到一点清廉的名声而离职,就很幸运了。”奏对结束就出关而去上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词,踩上得分点,同时注意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加以适当调整。(1)苟进(非分升迁)、驰骛(胡思乱想)、台阁(辅臣的高位上);最后一个分句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提到动词“驰骛”前。(2)谢(回绝、谢绝)、孤踪(我)、造朝(到朝廷)、一望清光(一点清廉的名声)、对(奏对)。

【译文】

李孟传,字文授,是资政殿学士李光的小儿子。李光被贬谪到岭海,孟传才六岁,在家陪奉母亲,立志读书学习。贺允中、徐度都很赏识他,曾几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孟传担任江东提刑司干办,后调任浙东常平司。母去世,孟传因服丧免去官职,(服丧期满)调任江山县丞,他弃职离去,改任楚州司户参军,只身赴任。处理完公务,闭门读《易》经。郡守、部使者不敢把他当做下属对待。徐积的坟墓在楚州境内,被荒草淹没已经很久,(孟传)加以整修。修建了陈公塘,有灌溉农田的好处。任象山知县,郡守推荐他是全境治理最好的。丞相赵汝愚刚执掌大权,适逢外敌大举入侵,赵汝愚派孟传巡视检查江、池、鄂三大军所屯积的粮草,视查途中朝廷授予太府丞的职务。回来复命后,汝愚离开朝廷,朋党之间发生争论,但孟传接受使命外出巡查没有什么过失可指责的。他奉召入朝奏对,对皇帝说:“丞相令我限期执行巡查的使命,我往返四千里,所过之处,(看到)百姓困穷,缺衣少食无法为生。国家的安危,以民为根本,如今根本已经虚空,各种不好的情况都呈现出来了,保国安邦的忧患,圣上应该多挂在心上。”(孟传)兼任考功郎,又趁机向朝廷进言:“国家为长远培育人才,就像天地培育植物,滋养植物的清流逐渐渗漉浇灌,等到它们成才之后就足以供建造大厦所用了。当今士大夫都有非分升迁的想法,他们的政绩没有达到优等,功德还很浅薄,但他们已经在辅臣的高位上胡思乱想了,(如果)对他们的想法不稍加纠正,那些弊端就更为严重。”又说:“武举以及军士比试,只是按他们的武力择取录用,临敌难以做到必胜。唐代选拔人才从步射、弓弩到马射,分别按他们各科成绩的优劣计算等级,(我们)应该采取这种办法考查他们。”韩侂胄与孟传是老熟人,他曾向孟传表示想被重用提拔的意思,孟传谢绝说:“我快六十岁了,离开朝廷的主意已定。”侂胄惭愧地告退。(孟传)调任广西提点刑狱,又改任江东提举常平,继而调到福建。朝廷下诏让他入朝奏对,他首先论用人应以气节为先以才能为后,要多多地招徕听取忠直的言论用来扶持正确的意见。有个在官府做事的老熟人,经常写短柬(向孟传)问候慰劳,很是殷勤,孟传揣测知道他的意思,当即回绝说:“我已经很久不到朝廷了,能得到一点清廉的名声而离职,就很幸运了。”奏对结束就出关而去上任。到福建任职后,那里遭遇严重的饥荒,他打开粮仓督促分给灾民,灾民没有流亡饿死的人。丞相史弥远,是孟传亲近的朋友,人们认为孟传被提拔重用正是时候,(但)最终他归还使节,一身布衣回到家乡。(孟传后来)升任浙东提点刑狱,没有几个月,又表明先前的请求,给朝廷再上奏章,朝廷提升他任直秘阁,调往江东,他不赴任,(朝廷)让他主管明道宫。进升直宝谟阁后,他请求辞官归乡,(回乡后)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孟传)常告诫他的子孙:“安身没有比不争名逐利更好的了,修身没有比保全自我清正更好的了。坚守正道则福气到,追求利禄则耻辱来。”

篇5:《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阅读答案及翻译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我死,王则封汝 则:如果

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知:巧诈

C.见一丈人,刺小船 刺:用篙撑

D.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

【答案】A

【解析】“则”是“就”的意思。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①④⑤B.②④⑥

C.②③⑤D. ①③⑥

【答案】C.

【解析】①是说古人对宝物的认识与今人是有区别的;⑥是说人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④是说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即天地“以不受为宝”。)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 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答案】D

【解析】本文为古代议论文,所以“夹叙夹议”这种说法不当。选文第1段提出作者“古之人……所宝者异也”的见解,并用孙叔敖的例子进行论证。第4段的评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是对作者观点的升华。第2、3三两段分别用江上丈人和子罕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见解的正确。

12.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分)

(2)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3分)

答案:

①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②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让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 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热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面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说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此后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宋国的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得到了一块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这个乡下人的宝贝,希望相国赏我个脸,收下它吧。”子罕说:“您把玉当成宝,我把不接受它作为宝。”所以宋国有德行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而是他认为的宝与众不同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本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篇6:“王绂,字孟端,无锡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得之。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后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遂不复画竹。

(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②氍毹(qúshū):一种毯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写:摹画

B.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期:要求

C.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颔:点头

D.昶……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名:名声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绂“高介绝俗”的一组是()

①“以善书供事文渊阁”②“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③“虽豪贵人勿顾也”④“明旦访其人赠之”

⑤“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⑥“绂颔之而已”

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能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书、“写山木竹石”,所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酒兴尽情地挥洒。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书来换,王绂才给他作画。

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夏昶见到张益的《石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张益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也从此不再画竹。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②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③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

参考答案

6、D(应为“闻名”。)

7、D(“高介绝俗”的意思是“清高耿直,不随流俗”。由此可推知应为D项。)

8、B(A项对“工歌诗”和“能书”的解释有误;C项对“晟复以书来”的解释有误;D项中“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脱离了文意,原因应是“自谓不如”。)

9、①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

②王绂说:“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

③后来,夏昶看到了张益写的《石渠阁赋》,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就不再写作赋了。

参考译文:

王绂,字孟端,是无锡县人。他博学多才,善于作诗,字写得好,画山水、树木、和竹石,(技艺)高超称绝一时。洪武年间,因牵累获罪被发配戍守朔州。永乐初年,因为被举荐,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过了很久,升任为中书舍人。

王绂没做官之前,和吴县人韩奕是朋友,隐居在九龙山,于是自称为九龙山人。对书法,往往用古人来要求自己。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的时候,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握着画笔,在长廊的粉壁上尽情地挥洒。遇有用金钱来购买他的字画的人,往往拂袖而起(拒绝),或者闭门不接纳,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贵的人他也不顾忌。有人劝说王绂(不要这样),王绂回答:“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住在京城的时候,在月色之下听到(有人)吹箫的声音,就乘兴画了一幅《石竹图》,第二天早晨,寻访到那个人(把画)赠给了他,那人却是个商人。商人用约色的毯子作为赠物,请求再画写一枝(竹子)配成双幅,王绂要回先前的赠画撕碎了它,退还了(商人)馈赠的礼物。一天退朝后,黔国公沐晟从后面喊王绂的表字,王绂没有回答。同事告诉他说:“(喊你的)这个人是黔国公。”王绂回答:“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沐晟跑过来赶上了王绂,果然用作画的事来请求王绂,王绂对他点点头而已。过了几年,沐晟又来信(催促),王绂才为他作画。过了不久说:“我的画直接送给黔国公不好。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的关系(把画)送给平仲微,等黔国公向他要就行了。”他就像这样清高耿直,不随流俗。

昆山人夏昶,也善于画竹石,(名声)低于王绂。他画一枝竹子,价值白银一锭,但是别人大多通过赠送给他礼物得到他的画。夏昶,字叫仲昭,永乐十三年的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官职到太常寺卿。夏昶和上元人张益,一起中的进士,都凭借文章而知名,又都善于画竹子。后来,夏昶看到了张益写的《石渠阁赋》,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就不再写作赋了。张益见到了夏昶所画的竹石,(自己也认为比不上,)也就不再画竹子了。

篇7:孟涂文集阅读答案

孟涂文集阅读答案

阅读训练是一种汉语的辅导教材,一种教学方式。以下是“孟涂文集阅读答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韩子云: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

余观穆生在楚,以未设醴而去①,未尝不怪其恝然径行,负畴昔知遏之意;及见后世君子,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②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谗谄而谀,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而上无知人之明,此岂遇合中之美事哉?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③,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夫轻合者必易离,故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信陵之客三千,其最难屈者,莫若侯生及毛、薛二公④。然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显名天下。

嗟乎!非常特达之士,亦未必不终为人用也,夫固可以礼屈,而不可以势束也。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然而有子夏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⑤,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

(选自《孟涂文集》)

[注]①醴:甜酒。《汉书·楚元王传》:穆生不嗜酒,元王为之设醴。及王即位,忘设焉。穆生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②揖客:揖是古代的拱手礼,揖客指只行揖而不下拜的客人,意思是与主人平等。③光武:汉代光武帝刘秀。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他曾与刘秀是同学,刘秀即位后,改名隐居。刘秀召他到京师,想任他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富春山,刘秀也不再勉强,两人始终以同学相处。④毛、薛二公:毛公是赵国隐士,藏身于赌徒之中。薛公也是赵国隐士,隐于卖酒的人中。⑤子夏:孔子弟子。纷华:繁华盛丽。《史记·礼书》:“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悦,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二者心战,未能自决”的意思是:羡慕富贵繁华与安贫乐道,两种思想交织于内心。

(1)

对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不怪其恝然径行     怪:对……感到奇怪

B.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渎:怠慢

C.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 卒:通“猝”,突然

D.而不绳以君臣之法      绳:约束

(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否定的行为的一组是

①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②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

③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

④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

⑤而即欲顺从求悦者

⑥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  ]

A.①④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如果贤士一旦受到当权者的知遇,就神往权势和利益,改变自己刚正的操行,阿谀奉承当权者,那么他即使很有才能也会被天下人耻笑。

B.信陵君有客卿三千,其中最难使之顺从的只有侯生、毛公和薛公,而信陵君最后正是凭借这几个人建功立业,扬名于天下。

C.这篇文章论说的中心是统治者应如何对待贤士,贤士又应如何对待统治者的征召任用。侧重点在贤士方面,告诫贤士出仕要保持刚正节操,不媚不谄。

D.文章多处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说理明白透彻,如有抨击穆生忘恩负义和赞扬毛公、薛公知恩图报的对比,也有光武帝和其他一些统治者的对比等。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

答案:

1.C;2.C;3.D;

解析:

(1) 卒:最终

(2) ①③⑥都是作者肯定的行为。

(3) “抨击穆生忘恩负义”其表述不符合原文的意思,作者对穆生是持肯定态度的。

(4)  (1)士人有因为遇见知己而声名显扬的,也有遇到知己却使自己志行亏缺声名见污的,能不害怕吗!

(2)这样以后我才知道古人不改变情操来屈从私情,才是最善于处理交游往来以顾全自己和别人美名的。

(3)手握尺寸长的丝绳来系住北海的鲲鹏,想让它改变飞行方向,难道可以办得到吗?

译文:韩非子说:被人了解欣赏并不困难,实在困难的是,被人了解欣赏时要如何自处。真可悲啊!士人有因为遇到知己而声名显扬的,也有遇到知己却使自己志行亏缺声名见污的,能不害怕吗!

我看汉代的穆生在楚国的时候,因为楚元王没替他准备甜酒就托病离开了,我一直奇怪他做事如此轻率,行为如此任性,辜负了以前楚元王对他知遇的一番心意。等我看到后代的君子们,他们处在乡里的时候,才气杰出,学识超众,一旦受到在位者的知遇赏识,心神于是就投注在权势利益中,改变了原来刚正的节操,做些谄媚讨好的事情,他所追求的还没得到,就已经被天下人耻笑了。这样以后我才知道古人不改变情操来屈从私情,才是善于处理交游往来以顾全自己和别人美名的。

君子和地位高的人交往,不会谄媚;和地位低的人交往,不会轻慢。所以,天子有不能随便召见的大臣,王侯有不可使之屈服的士人,将军如果有长揖不拜的宾客而自己会更受敬重。假如受到知遇的人,只会谄媚、巴结,迎合主上的意旨,只求暂时的苟安,忘记自己所应该做的事情,这最终会使世上的评论者认为居下位者没有什么可取的才学,而居上位者没有知人的智慧,这哪里是宾主遇合的'美事呢?

朋友相知,可贵的是彼此互相知心。汉光武帝知道严光是个不能用权势使之屈服的人,就不用君臣间的礼法去约束他。孟献子有五个朋友,可是他们心中并不存有孟献子是大夫的想法。所以士人如果自我期许愈大,那他自我的要求也就愈严格。怀抱着杰出的才能,遇到破格的赏识,而就要立刻顺从讨好,这就不是以道义自居,而是以世俗之心对待了解赏识自己的人啊!

轻易结合必定容易分离,所以刚开始一定有很难结合的地方,而到了后来,反而能够历时久远而不疏废。信陵君的门客多达三千人,其中最难屈服的,莫过于侯生和毛、薛两位。然而最后还是靠着他们的力量,在别人的国土上建立功业,在天下享有盛名。

唉!异乎常人、才智特高的士人,也未必始终不被人任用,固然可以用礼节来让他们屈身相从,却不能用权势来约束他们啊!(譬如说)你拿尺寸长的丝绳,系住北海的鲲鹏,想让它改变飞行方向,难道可以办到吗?然而即便是像子夏这样的贤人,还是不免于在出门的时候,因为看见众多华丽的东西而心动,(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我记写这篇文章,是为那些有志立身处世的士人而写的,我担心他们是否能够坚持志向到底啊!

篇8:张养浩字希孟阅读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则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饥民相食/食马者 B、终日无少怠/ 宾客意少舒

C、遂得疾不起/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哀之如失父母/君将哀而生之乎

5.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

7.阅读全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张养浩一心为民的哪些事?(4分)

【参考答案】

1 (共2分)B

2. (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4.B (3分)

5.其 党 暴 戾 为 害 /民 不 堪 命 /旧 尹 莫 敢 诘 问(共2分)

6.(1)既然已经按照刑罚对他们进行了惩处,还把他们看作盗贼,这是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道路。(3分)

(2)便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的贫穷困难的人,登车上路。(3分)

7.免除犯过罪的人初一、十五参见县尹的规定/严厉打击危害百姓的杀人犯李虎等人/散尽家财救助百姓/到任后四个月一直住在衙门帮助穷人并积劳成疾而死。(4分)

篇9: 《贾琮字孟坚》文言文阅读答案

《贾琮字孟坚》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 贾琮字孟坚,东郡聊城人也。举孝廉,再迁为京令,有政理迹。

② 旧交阯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前后刺史率多无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赂,财计盈给,辄复求见迁代,故吏民怨叛。中平元年,交阯屯兵反,执刺史及合浦太守,自称柱天将军。灵帝特敕三府精选能吏,有司举琮为交阯刺 史。琮到部,讯其反状,咸言赋敛过重,百姓莫不空单,京师遥远,告冤无所,民不聊生,故聚为盗贼。琮即移书告示,各使安其资业,招抚荒散,蠲复徭役,诛斩 渠帅为大害者,简选良吏试守诸县,岁间荡定,百姓以安。巷路为之歌曰: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犯。在事三年,为十三州最,征拜议郎。

③ 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生奸。诏书沙汰刺史、二千石,更选清能吏,乃以琮为冀州刺史。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于州界。及琮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百城闻风,自然竦震。其诸臧过者,望风解印绶去,惟瘿陶长济阴董昭、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待琮,于是州界翕然。

④ 灵帝崩,大将军何进表琮为度辽将军,卒于官。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再迁为京令 (2)异香、美木之属

(3)财计盈给 (4)乃命御者褰之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举孝廉 B.上承权贵

C.望风解印绶去 D.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待琮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2)灵帝崩,大将军何进表琮为度辽将军,卒于官。

20.第②段巷路为之歌表达的情感是 。(2分)

21.根据文意,简述贾琮任交阯和冀州刺史时具体施政内容的异同。(3分)

参考答案:

17.(4分)(1)调动官职,升迁(1分) (2)类(1分) (3)满(1分) (4) 撩起(1分)

18.(2分)B

19.(5分)(1)刺史应当看得远听得广,审察美好和邪恶的事情,哪里有倒垂着帷裳来掩藏堵塞自己的呢?(美恶,形作名;以;宾语前置。各1分)

(2)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上表推举贾琮担任度辽将军,贾琮在任上去世。(表,名作动;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

20.(2分)对前几任刺史的控诉;(1分) 对贾琮的赞美。(1分)

21.(3分)相同点:了解民情。(1分)不同点:任交阯刺史时,发出告示,使百姓安心从业;招抚离散的`人;取消徭役;诛杀制造祸害的主要人员;挑选良吏守护各县。(1分)任冀州刺史时,不依旧典。(1分)

【参考译文】

贾琮字孟坚,是东郡聊城人。被举荐为孝廉,二次升迁至京令,有较好政绩。

从 前交阯有许多珍贵的土特产,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类,都是从这里出产来的。前任后任刺史大多缺少清廉行为,对权贵阿谀奉承,对下属积聚 私财贿赂,一旦财产积聚富足,便又寻求升迁替代,所以官吏百姓怨恨反叛。中平元年,在交阯的屯兵反叛,抓住刺史及合浦太守,自称柱天将军。灵帝特命三 府精选贤能官吏,有司推举贾琮任交阯刺史。贾琮到任后,查问叛军情况,都说是因为赋敛过重,百姓没有不家财空空的,距京城又遥远,无处告状伸冤,民不聊 生,所以聚在一起成为盗贼。贾琮立即移送文书发出告示,使他们各自安心从业,招抚那些离散在四处的人,取消徭役,诛杀那些制造祸害的主要人员,挑选良吏试 守各县,一年之内动荡平定,百姓因此平定。街巷道路之中人们歌颂他: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犯。在任三年,成为十三州中最出色的,朝廷 征拜他为议郎。

当 时,黄巾军刚刚被打败,兵祸之后,郡县加重赋敛,由此产生奸恶之事。朝廷下诏淘汰刺史、二千石,重新挑选清正贤能官吏,于是拜贾琮为冀州刺史。依据旧典, 应该是传车骖驾,垂红色帷裳,到州界迎接。到贾琮上任时,他上车之后说:刺史应当看得远听得广,审察美好和邪恶的事情,哪里有倒垂着帷裳来掩藏堵塞自己 呢?于是命御者撩起帷裳。众多城池官吏听说后,自然受到很大震动。那些有作过恶犯过罪的,听说后解除印绶离去,只有瘿陶长济阴董昭、观津长梁国黄就在任上等待贾琮,于是州界之内一片安定。

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上表推举贾琮担任度辽将军,贾琮在任上去世。

篇10:《霍光字子孟》阅读答案及译文

《霍光字子孟》阅读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昭)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注],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汉书霍光传》有删节)

[注]鄂邑盖主:汉武帝女,封鄂邑长公主,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仆射窃识视之        识:做标记

B.光甚谊之              谊:通“义”,认为忠义

C.内安女后宫为倢伃      内:内室

D.后桀党与有谮光者      谮:诬陷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桀因帝姊鄂邑盖主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而德长公主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      吾属今为之虏矣

D.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光为人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每次出入,下殿门,停止、前进都有固定的地方;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很仰慕他的风采。

B.宫中曾出现怪异现象,大臣们一夜间惊扰不安。霍光召来尚符玺郎,想夺取郎官的玉玺,郎官誓死拒绝。第二天,皇上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

C.长公主私生活不太检点,近来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父子为了感谢长公主的帮助,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被霍光拒绝。上官桀父子因此怨恨霍光。

D.霍光深得昭帝的信任,上官桀等人计划让盖主宴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霍光,废昭帝,阴谋败露后,有的被杀,有的自杀。霍光自此威震海内。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5分)

(2)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5分)

参考答案:

4.C(内:送进去)

5.A(A因:介词,通过。B均为连词,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修饰。C均为介词,第一个“为”,替,给;第二个“为”,表被动。D均为副词,第一个“乃”,于是,就;第二个“乃”,竟然)

6.C(不是“近来宠幸”,“近”应理解为“亲近”;霍光拒绝上官桀父子为外人求封爵,是长公主怨恨霍光,上官父子感到惭愧)

7.(1)(上官桀、上官安)希望按照国家以列侯匹配公主的惯例,(封丁外人为列侯,)霍光不同意。(幸,故事,尚,定语后置句式,句意各一分)

(2)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诋毁就办他的罪。(所属,辅,毁,坐,句意各一分)

参考译文:

霍光表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

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身高只有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眼分得很开,须髯很美。每次出入,下殿门,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标记一看,尺寸丝毫不差,他的资质本性端正就像这样。开始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仰慕他的风采。

宫殿中曾出现过怪异的`现象,一夜间大臣们互相惊扰,霍光召来掌管符玺的郎官要玺,郎官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夺玺,郎官手按着剑把说:“臣子的头可以得到,玉玺你不能得到!”霍光很赞赏他的忠义。第二天,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老百姓没有不称颂霍光的。

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配,上官桀通过昭帝的大姊鄂邑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父亲上官安当上了骠骑将军,封桑乐侯。霍光按时休假沐浴离开朝廷,上官桀往往进宫代替霍光决定政务。上官桀父子位尊势盛以后,颇感长公主的恩德。公主私生活不太检点,亲近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希望按照国家以列侯匹配公主的惯例,封丁外人为列侯,霍光不同意。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之职,想让他能得到皇帝召见,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不能得到,也感到惭愧。在武帝时,上官桀已经是九卿,官位在霍光之上。现在父子又都是将军,有椒房中宫的关系可以倚重,皇后是上官安的亲生女儿,霍光是她的外祖父,却只管对朝廷里的事搞专制,从此跟霍光争起权来。

这以后上官桀的党羽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诋毁就办他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就计划让长公主摆宴席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被发觉,霍光全部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燕王、盖主都自杀了。霍光威震海内。

昭帝年满二十举行冠礼以后,就把政事委托给霍光,共十三年,百姓衣丰食足,四夷归顺服从。

霍光主持朝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天病重,皇帝亲自到来问候霍光病况,为他病情流泪哭泣。霍光去世了,皇帝和皇太后亲临参加霍光的丧礼。

《王恕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李丰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崔林传原文翻译

关羽小学生作文

关羽精神作文

四年级期中考试作文:只要是书我都爱看

超群绝伦成语经典造句

简要概括儒家的礼仪观的内容

鲁迅《**》读后感

鲁迅散文《**》

马超字孟起阅读答案及翻译
《马超字孟起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马超字孟起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关羽的作文_关羽的作文高三2023-09-15

简历内容的概括总结2022-05-21

读书演讲稿600字2022-06-05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概括2022-12-20

成语谜语举例2022-09-27

励志人物小故事2022-05-06

读书演讲稿600字范本2022-05-06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五年级作文参考2024-01-02

武神关羽败走麦城作文2023-05-13

读《我一定等她来》有感作文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