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时间:2022-04-29 11:31:0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染指江湖结悲局”为你分享11篇“水口行舟阅读答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篇1: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篇2: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昨晚我乘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江上,天下起雨来,我披上蓑衣,在船上尽情�t望。一夜来,风急浪高,我在舱中默默地思念,外面的景色究竟变得怎样?今天一早,我赶紧卷起船篷仔细观看,原来一点没改,那青山,那绿树,还是郁郁苍苍。

水口行舟字词解释:

①水口:古称闽关。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居水陆交通要道。宋初,一度移古田县治于此,本世纪90年代建有著名的“水口电站”。

②扁(piān)舟:小船。

③蓑(suō):用草或棕编成的雨衣。

④夜如何:一夜的风浪不知要造成怎样的后果。如何:怎么样。

⑤试:尝试。

⑦“绿树多”亦作“绿水多”。

篇3: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宋代理学家的诗,往往纯粹说理,陈腐可厌,用语则俚俗不堪,常被后世攻讦。朱熹的`诗,虽然也讲理,但经常能寄情于景,寓理于趣,清巧绵密,令人喜爱。这首小诗,写乘舟在江中航行时的所见所思,直书感受,富有生活理趣。

这首诗重点在表现清晨醒来时的瞬间感想。起笔从未睡前写起。诗人乘着一只小船,航行在江中,晚上,下起了雨,他仍然披着蓑衣,站在船头,观望着夜景。船儿顶风冒雨前进着,天黑,什么也见不着了,他回到船舱睡,倾听着外面的风浪声,浮想联翩。前两句虽是直写经过,但颇多转折。“雨一蓑”,很鲜明地描绘出船在雨中行走时诗人的形态,大有唐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及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定**》)的潇洒,反映出诗人随境而安,襟怀大度。同时,诗人晚上冒雨眺望,表现出对山水的迷恋,白天的景色之美也就不言而喻了。次句写满江风浪,换个角度,改用揣测语气。又以“夜如何”之“夜”与上“昨夜”之“夜”有意相重,可见诗人这时已不在船头,已经进舱睡觉。他在舱中,耳听风浪之声,因而发出这样的疑问;通过这一问,又点出入睡后风浪又加大了许多。三、四句说自己清晨醒来,赶快卷起篷窗往外看,见到两岸景色原来和昨天一样,依然满目是青山绿树。这两句承“夜如何”而来,看似不接,实际上接得很巧。“夜如何”包蕴着很广泛的意思,其中最主要的是想知道这一夜的大风大雨,是否使昨天所见的秀丽景色改变了呢?所以诗接写醒来就忙忙地卷篷要看个究竟。这样一蓄势,答案出来后,我们更能体会到他见到青山无恙,绿树常青后的欣喜。这一心情,从“依旧”二字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同时,“青山绿树多”又遥呼首句他冒雨赏春的迷恋之感。

诗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常年旅行在外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诗人对风雨的坦然及对青山绿树经历风雨而依旧的赞叹,我们还可以寻绎出诗人所发挥的哲理:禁得起风吹雨打的人处变不惊,禁得起考验的人精神不磨,勇气常存,就如眼前的青山绿树一样。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Y郎,小字季朱熹(xī )朱熹(xī )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相关推荐:

题榴花 朱熹

春日 朱熹解析

篇4: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作者: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问题:

1、本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请简述。

篇5:《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 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8、本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5分)

9、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请简述。(6分)

参考答案:

8、“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9、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2)① 借景抒情,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

② 对比,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2分)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分)

答:

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2分。答案中含三个要点,错一个点,扣1分)

②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2分。每一点各1分。)

篇6:水口行舟阅读理解答案

水口行舟阅读理解答案

水口行舟①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8.本诗写乘舟江中时的所见所思,所表达的情感富有层次。请你简析。(6分)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朱熹的诗往往富有理趣,那么本诗与其《观书有感》(其一)所蕴含的道理有何不同。(5分)

试题答案:

8. “雨一蓑”表现出洒脱与对山水的迷恋,“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答对一点给2分,6分)

9.手法:①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不给分),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 ,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② 对比(写“对照”、“呼应”不给分),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答对一种手法给1分, 共2分)

本诗哲理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哲理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篇7:朱熹《水口行舟》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朱熹《水口行舟》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 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8、本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5分)

9、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请简述。(6分)

参考答案:

8、“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9、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2)① 借景抒情,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

② 对比,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

篇8: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行舟忆永和兄弟字词解释:

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篇9: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试题:

(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4分)

答案:

1)“犹”“自”分别是“仍然、尚且”和“依然、依旧”的意思(1分),“云犹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天色的阴沉(1分),“浪自生”显示了水势汹涌、旅途艰辛(1分),共同衬托出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2分)。

(2)此处用了鲤鱼传书的典故(1分),通过叙述船工捕得鲤鱼,诗人期盼发现家书急令烹鱼一事(2分),表现了作者对兄弟、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创作背景:无

篇10:菩萨蛮宿水口古诗阅读答案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3.请分析上片写景的技巧与作用。(6分)

4.下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②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

2.①词的下阕抒写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2分)②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事逐孤鸿去”,意为往事不可追寻,不能再返。(1分)③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一个“又”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1分)

3.①“断虹远饮横江水”化静为动(或动静结合),充满情趣。②写景由远而近,描写井然有序。③以乐景哀情,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6分)

4.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思与孤独寂寞之感。(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首先要弄清阅读题的考查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获得高分。阅读题考查方向一般有三个。下面分别介绍应试技巧。

一是考查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这是很常见的考法,在小学初中考得比较多,如考查划分文章的段落,概括每段的中心内容,弄清各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对于这类题的解答需要快速阅读,通读全文,了解整文章讲述的是什么内容,是记叙一件事,还是写某个人,还是介绍类的科普文章。通读完以后要快速理清文章结构关系是总分式,还是递进式,是并列式还是回旋式,弄清结构后,再找出各段的中心思想,找出最关键的词语,一般中心句会在每段的开头和结尾,找到了中心句,中心意思就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就行了。

二是考查文中具体的句子用词的准确性和语法的合理性。做这类题就要找出文中具体的那句话看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及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这就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找出最佳的遣词造句和语句间的逻揖关系。如文中主人公下公交后发现钱包不见了,那么他是心急火燎般找公交站司机,还是先回家。因为文中告诉我们主人公的钱要马上送医院给奶奶交住院费,按常理应该是十分着急,会马上去找该站的公交司机。深入理解了文章内容与思想,答题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就是将平时的音、字、句等基础知识融入到阅读文章中,来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下功夫,生字要过关,句形句式要能熟练运用。

篇11:周必大《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必大《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必大《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练习及答案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 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

(4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

(4分)

答案:

3、

(1)“犹”“自”分别是“仍然、尚且”和“依然、依旧”的意思

(1分),“云犹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天色的阴沉

(1分),“浪自生”显示了水势汹涌、旅途艰辛

(1分),共同衬托出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

(2分)。

(2)此处用了鲤鱼传书的典故

(1分),通过叙述船工捕得鲤鱼,诗人期盼发现家书急令烹鱼一事

(2分),表现了作者对兄弟、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1分)。

古诗《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

行舟,行舟李益,行舟的意思,行舟赏析

脱贫感恩党奋进新起点心得感想

水的成语

关于水的成语

绿水青山初中作文

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观后感学习心得

驾驶员管理整改计划书

加工厂整改计划书

固定资产整改计划书

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水口行舟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水口行舟阅读答案(推荐11篇)】相关文章:

保洁提升整改计划书2022-05-07

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观后感2023-05-23

服务整改计划书2023-09-19

带有水的成语2023-03-23

讲话稿 发言稿2023-04-26

故乡的小河的经典散文2023-09-17

参加食品药品培训心得体会2022-05-19

古诗的虚实2023-04-04

九女仙湖作文2023-08-09

初中生好词好句2022022-11-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