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

时间:2023-07-28 07:51:1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诗《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锦集9篇)由网友“初来乍到”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古诗《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诗《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

篇1: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行舟忆永和兄弟字词解释:

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篇2: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试题:

(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4分)

答案:

1)“犹”“自”分别是“仍然、尚且”和“依然、依旧”的意思(1分),“云犹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天色的阴沉(1分),“浪自生”显示了水势汹涌、旅途艰辛(1分),共同衬托出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2分)。

(2)此处用了鲤鱼传书的典故(1分),通过叙述船工捕得鲤鱼,诗人期盼发现家书急令烹鱼一事(2分),表现了作者对兄弟、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创作背景:无

篇3:周必大《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必大《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必大《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练习及答案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 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

(4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

(4分)

答案:

3、

(1)“犹”“自”分别是“仍然、尚且”和“依然、依旧”的意思

(1分),“云犹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天色的阴沉

(1分),“浪自生”显示了水势汹涌、旅途艰辛

(1分),共同衬托出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

(2分)。

(2)此处用了鲤鱼传书的典故

(1分),通过叙述船工捕得鲤鱼,诗人期盼发现家书急令烹鱼一事

(2分),表现了作者对兄弟、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1分)。

篇4:行舟忆永和兄弟的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解释:

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翻译:

挂上向吴地进发的帆船,也不知道此去有几多路程。一次次系上缆绳抛锚,一次次解开缆绳启程,走走又停停。天气寒冷,虽然有太阳,天上的云却像是被冻住了一样。江水辽阔,虽然没有风,却也波浪起伏。家乡的山早已看不见了,却仿佛还在眼前。一声大雁的鸣叫,顿时引发了思乡之情。船工忽然捕到一条鲤鱼,它应该是从南方游来的吧,恐怕它的腹中有兄弟寄给我的书信吧,赶紧把它烹饪了吧。

阅读答案:

试题:

(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4分)

答案:

1)“犹”“自”分别是“仍然、尚且”和“依然、依旧”的意思(1分),“云犹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天色的阴沉(1分),“浪自生”显示了水势汹涌、旅途艰辛(1分),共同衬托出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2分)。

(2)此处用了鲤鱼传书的典故(1分),通过叙述船工捕得鲤鱼,诗人期盼发现家书急令烹鱼一事(2分),表现了作者对兄弟、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分)。

篇5:行舟忆永和兄弟的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赏析:

首联“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写行舟路程之远,颔联“有日云冻”“无风浪生”写行舟之险,颈联写行舟时的所见所感,尾联【注释】写行舟途中得鲤鱼后所引发的思念之情。其中,颔联描写的是阴冷的天气和汹涌的水势,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颈联描写的.是已从诗人视线中消失但还在诗人眼前时时浮现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船工在行舟途中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是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认为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之事,通过“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急迫心情。

尾联用典,船工捕得鲤鱼本是很平常的事,作者借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典故(或者能够说出古人常以“鲤鱼”代指“家书”),抒发了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对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

全诗虽不言忆,而忆意隐含其中。以“行舟”为线索,实忆兄弟思乡的情愫才是贯穿的主线。

个人资料: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1] 。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赠太师。开禧三年(12),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篇6:行舟忆永和兄弟的诗歌阅读和参考答案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

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

(1)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4.(1)“冻”有“凝滞”之义(释字义,1分)。天空“有日”,云不应冻,但“云犹冻”,可见“天寒”,可见日色晦暝,云也仿佛凝滞(描景象,1分,此采分点只要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增加了惨淡的气氛,表现(烘托/渲染)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点作用,1分)。

(2)尾联用典,船工捕得鲤鱼本是很平常的事,作者借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典故(或者能够说出古人常以“鲤鱼”代指“家书”),抒发了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点出手法给1分,结合语句具体分析1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对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分)

篇7: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篇8: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昨晚我乘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江上,天下起雨来,我披上蓑衣,在船上尽情t望。一夜来,风急浪高,我在舱中默默地思念,外面的景色究竟变得怎样?今天一早,我赶紧卷起船篷仔细观看,原来一点没改,那青山,那绿树,还是郁郁苍苍。

水口行舟字词解释:

①水口:古称闽关。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居水陆交通要道。宋初,一度移古田县治于此,本世纪90年代建有著名的“水口电站”。

②扁(piān)舟:小船。

③蓑(suō):用草或棕编成的雨衣。

④夜如何:一夜的风浪不知要造成怎样的后果。如何:怎么样。

⑤试:尝试。

⑦“绿树多”亦作“绿水多”。

篇9: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宋代理学家的诗,往往纯粹说理,陈腐可厌,用语则俚俗不堪,常被后世攻讦。朱熹的`诗,虽然也讲理,但经常能寄情于景,寓理于趣,清巧绵密,令人喜爱。这首小诗,写乘舟在江中航行时的所见所思,直书感受,富有生活理趣。

这首诗重点在表现清晨醒来时的瞬间感想。起笔从未睡前写起。诗人乘着一只小船,航行在江中,晚上,下起了雨,他仍然披着蓑衣,站在船头,观望着夜景。船儿顶风冒雨前进着,天黑,什么也见不着了,他回到船舱睡,倾听着外面的风浪声,浮想联翩。前两句虽是直写经过,但颇多转折。“雨一蓑”,很鲜明地描绘出船在雨中行走时诗人的形态,大有唐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及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定**》)的潇洒,反映出诗人随境而安,襟怀大度。同时,诗人晚上冒雨眺望,表现出对山水的迷恋,白天的景色之美也就不言而喻了。次句写满江风浪,换个角度,改用揣测语气。又以“夜如何”之“夜”与上“昨夜”之“夜”有意相重,可见诗人这时已不在船头,已经进舱睡觉。他在舱中,耳听风浪之声,因而发出这样的疑问;通过这一问,又点出入睡后风浪又加大了许多。三、四句说自己清晨醒来,赶快卷起篷窗往外看,见到两岸景色原来和昨天一样,依然满目是青山绿树。这两句承“夜如何”而来,看似不接,实际上接得很巧。“夜如何”包蕴着很广泛的意思,其中最主要的是想知道这一夜的大风大雨,是否使昨天所见的秀丽景色改变了呢?所以诗接写醒来就忙忙地卷篷要看个究竟。这样一蓄势,答案出来后,我们更能体会到他见到青山无恙,绿树常青后的欣喜。这一心情,从“依旧”二字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同时,“青山绿树多”又遥呼首句他冒雨赏春的迷恋之感。

诗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常年旅行在外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诗人对风雨的坦然及对青山绿树经历风雨而依旧的赞叹,我们还可以寻绎出诗人所发挥的哲理:禁得起风吹雨打的人处变不惊,禁得起考验的人精神不磨,勇气常存,就如眼前的青山绿树一样。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Y郎,小字季朱熹(xī )朱熹(xī )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相关推荐:

题榴花 朱熹

春日 朱熹解析

水口行舟阅读答案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惜时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12首

九九重阳节古诗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唐诗七言绝句《遣怀》原文赏析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九九重阳节诗句诗词

描写重阳节诗词歌赋八首

古诗《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
《古诗《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诗《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锦集9篇)】相关文章:

思乡诗古诗2024-03-11

九九重阳节诗词2022-04-30

离别珍重的古诗词2023-03-30

思乡的古诗摘选2022-11-29

兰亭集序的优秀教案2023-08-01

恋人离别古诗词2024-01-06

思乡类古诗2023-08-11

《江亭月夜送别》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2024-05-14

思乡的古诗有哪些2022-08-17

有关思乡的古诗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