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堤的阅读参考答案(共10篇)由网友“白一”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柳堤的阅读参考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柳堤的阅读参考答案
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金銮(1494-1587),明代散曲家。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正德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点题,写“春江水平”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啼莺”点出堤上之“柳”。
B.颔联承题,“十里”承接“春江”,写江堤之绵长;“千条”承接“密树”,状堤柳之茂密。
C.颔联写柳堤晴日的静态景象,颈联写柳堤雨天的动态景象,诗歌以静写动,突出景物的动态美。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诗人从听觉、视觉、嗅觉角度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E.尾联抒情,一面赞柳之善解人意、慰藉相思,一面抒发自己浓郁的乡愁,主题深沉,耐人寻味。
15.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6分)
篇2:柳堤的阅读参考答案
14.CD(“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以静衬动主次颠倒。D没有嗅觉,“风暖”是触觉。)
15.示范:《登鹳雀楼》是一首景理交融的小诗。诗歌前两句写所见(即景),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的群山渐渐西沉,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在远处流归大海。画面开阔辽远,气势雄浑。后两句写所思(即理),要进一步看尽远方景物,就需要站得更高些,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景物描写为哲理抒发做铺垫,哲理抒发升华了景物描写的意境,景理交融,天衣无缝。(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篇3:柳堤作文
关于柳堤作文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诵读唐朝诗人韦庄的《台城》。
那时候自是懵懂,妈妈也不多作解释,只是拉着我的手,沿着穿城而过的小河,把目光投向河边的烟柳。
“嗯。”我也远远望去,那一片片轻盈的枝叶,在微风中轻摇着,沿着河堤一直绿过去,淡得一如清晨的雾。我不禁看得痴了。
“试试看,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妈妈拉了拉我的.手问。几天后,我已经将这四句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了,虽然我并不完全理解它的涵义。可就是喜欢望着沿河生长的一路烟柳,心中默默地念着“江雨霏霏……”,默默地喜爱着。
时间在岁月中穿行着,对《台城》的理解已经不是当年,感慨韦庄这个花间词人,竟有如此深沉的伤怀之作。但,我眼里的《台城》,还是幼时的一堤烟柳,那样动情、唯美。
正是二三月的天气,一阵春雨从深夜开始,一直下到清晨。我撑伞出门,天地浸泡在湿漉漉的雨水中,格外清爽宜人。脚步不知不觉又移到了河岸,那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呀――远远的,是被春雨渲染了的大片的绿,在若有若无的雨丝中,如染料滴在画布上,晕开了一大片清新的绿,顺着婉曲的河堤一路绵延,美得温婉宁静,如烟,如雾,如尘。那浅浅的绿融入天地之间,也融在我的心里。
我突然有了与韦庄或许不一样的感悟:春天,杨柳长叶、发芽,然后是柳絮纷飞;夏日,树叶颜色转深,日渐繁茂。随后是不可避免的枯萎、凋零。一个轮回就这般结束了。等到来年再发新枝,生生不息。尘世间所有兴衰荣辱,幸福忧伤,都与柳树没有关系,岁岁年年,它依旧那样,由繁到枯,由枯到繁,此不正为“无情”?
又漫步于柳堤之下,不禁感叹时间易逝。小时与妈妈在柳树下背诗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可这其间又穿插了多少时光呢?岁月在妈妈的脸上留下了几道皱纹,让我从一个天真的孩子成长为小学生,以往的一切都已不复,正如年轻的妈妈,傻乎乎的我。这更让我明白了时间的时光的珍贵,它会让一切都改变。柳树虽说不变,却也注视了人间的起起落落,也因此被人们认为无情,成为人们用咏古伤怀的作品……
篇4:《[中吕]朝天曲·柳堤》阅读答案及赏析
《[中吕]朝天曲·柳堤》阅读答案及赏析
[中吕]朝天曲
【元】张养浩①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
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
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
对着这般景致,坐的②,便③无酒也令人醉。
【注】①张养浩:少年知名,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因看到无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父老归养为由,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②坐的:因此。③便:即使,纵然。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日影筛金翠”一句中将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上的样子夸张成筛子筛过,化无形为有形,化平淡的现象为生动的动作,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
B.“杖藜徐步”两句以作者慢慢地走近钓矶看到鸥鹭们在自由自在地嬉戏的动景,和前三句的静景形成动静结合,使作者笔下的景象更富韵昧,充满诗情画意。
C.这首散曲的写景运用了富有田园特色的“柳堤”“竹溪”“鸥鹭”等意象,营造了安宁静谧的意境,画中有画,令人陶醉,颇有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风韵。
D.结尾以景语作结,眼前的这些美景使得作者感觉即使没有酒也能令人沉醉其中,与前面的描写相照应,表现出作者对美景由衷的赞美及对闲适生活的热爱。
E.这首散曲通篇运用白描的手法,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堤上溪边的景色,鸥鹭游戏的场景,及农夫渔翁忙活的场面,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
2.请分析曲中“农父渔翁”形象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5分)A D (选A给2分,选D给3分,选B、C、E不给分。)
【解析】A项不是夸张是比喻。D项不是景语作结,而是议论作结。
2.(6分)①丰富了画面内容,画中有画,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2分)②以农父渔翁的贪营活计不知身在图画里和作者寄情田园、山水的悠闲形成对比。(2分)③作者借农父渔翁的形象表达了对官场的蝇营狗苟、贪权恋利的厌倦,以及隐居不仕的决心。(2分)
注释
⑴日影筛金翠:从树荫漏下的日影,宛如筛金翠似的在闪动。
⑵杖藜徐步近钓矶:拄着藜杖慢步走近钓鱼的石滩。藜:草本植物,枯老的茎可做手杖。矶(jī):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⑶坐的:因此。
⑷便:即使,纵然。
参考译文
种着柳树的堤坝上,小溪流淌的竹林中,太阳穿过翠绿的树叶撒下金光。拄着拐杖缓缓地漫步走近垂钓的石头,看鸥鹭悠闲自在地游戏。农民和渔人为生计奔忙,却不知道自己处在这画图里。面对这样的`景色,随处坐下,即使没有酒也会让人醉啊。
赏析
此曲充分体现了张养浩婉丽的曲风。“柳”和“竹”都是绿色的,绿色常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作者将竹、柳这两个意象放在曲首,只用四个字就营造出一派清新又生意盎然的风光。而之后的“日影筛金翠”更是用字少而意蕴丰富。“筛”字出了日影晃动的样子,“金”字表现出阳光的明媚,“翠”字则告诉读者树木繁茂葱郁。不仅如此,由于“金”“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黄金美玉,这两个字的使用还为曲中景增添了富丽、明艳之感。
作品开篇就抓住六个字来铺陈迷人家园的景致:由身边而远望,柳堤清爽;从静态而闻动感,竹溪潺潺;自仰望到平视,日影璀璨。这三句描绘出了一幅极富立体感的风景画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在这种清雅的背景下,一位拄着藜茎拐杖的老人漫步出场了。他缓缓地走向钓鱼石矶,在那里看到了一幅恬静幽美的画面:田野里,沙洲边,一群鸥鹭悠闲地嬉戏;农夫在耕耘着,渔翁在捕捞着。他们专心致志地在经营着自己的活计,殊不知也在点缀着绿水青山,使得这画面更加充满了生机。面对这清丽优雅的美景,拄杖老人觉得纵使不喝酒,也会被幽幽景致深深地陶醉。
《朝天曲》是一首完全用白描的手法写的记游曲。头三句是写堤上溪边的景色,下两句是写走近钓矶看到的景象,下三句是写作者羡慕农夫渔翁生活的优美环境,最后几句是写作者看到这种景象之后引发的感受与体验:便无酒也令人心醉。这“醉”当然是“心醉”,是“痴迷”,是全身心的浸透,沉浸在这比醇酒还要纯美的乡野生活中。“鸥鹭闲游戏”一句的“闲”字,是该曲的曲眼,也是作者闲适心态的写照。
篇5:柳堤的作文
关于柳堤的作文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诵读唐朝诗人韦庄的《台城》。
那时候自是懵懂,妈妈也不多作解释,只是拉着我的手,沿着穿城而过的小河,把目光投向河边的烟柳。
这写的是柳树,嗯,也不全是柳树。柳树很美吧?妈妈的目光依旧停留在柳梢,轻轻地问。
嗯。我也远远望去,那一片片轻盈的枝叶,在微风中轻摇着,沿着河堤一直绿过去,淡得一如清晨的雾。我不禁看得痴了。
试试看,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妈妈拉了拉我的手问。几天后,我已经将这四句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了,虽然我并不完全理解它的涵义。可就是喜欢望着沿河生长的一路烟柳,心中默默地念着江雨霏霏,默默地喜爱着。
时间在岁月中穿行着,对《台城》的理解已经不是当年,感慨韦庄这个花间词人,竟有如此深沉的伤怀之作。但,我眼里的《台城》,还是幼时的一堤烟柳,那样动情、唯美。
正是二三月的天气,一阵春雨从深夜开始,一直下到清晨。我撑伞出门,天地浸泡在湿漉漉的雨水中,格外清爽宜人。脚步不知不觉又移到了河岸,那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呀――远远的,是被春雨渲染了的'大片的绿,在若有若无的雨丝中,如染料滴在画布上,晕开了一大片清新的绿,顺着婉曲的河堤一路绵延,美得温婉宁静,如烟,如雾,如尘。那浅浅的绿融入天地之间,也融在我的心里。
我突然有了与韦庄或许不一样的感悟:春天,杨柳长叶、发芽,然后是柳絮纷飞;夏日,树叶颜色转深,日渐繁茂。随后是不可避免的枯萎、凋零。一个轮回就这般结束了。等到来年再发新枝,生生不息。尘世间所有兴衰荣辱,幸福忧伤,都与柳树没有关系,岁岁年年,它依旧那样,由繁到枯,由枯到繁,此不正为无情?
又漫步于柳堤之下,不禁感叹时间易逝。小时与妈妈在柳树下背诗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可这其间又穿插了多少时光呢?岁月在妈妈的脸上留下了几道皱纹,让我从一个天真的孩子成长为小学生,以往的一切都已不复,正如年轻的妈妈,傻乎乎的我。这更让我明白了时间的时光的珍贵,它会让一切都改变。柳树虽说不变,却也注视了人间的起起落落,也因此被人们认为无情,成为人们用咏古伤怀的作品
读懂了《台城》,也读懂了一些人生。
篇6:隋堤柳 白居易
,此诗是一首杂体诗,是一首即事感怀的诗作,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隋堤柳原文:
隋堤柳,
岁久年深尽衰朽。
风飘飘兮雨萧萧,
三株两株汴河口。
老枝病叶愁杀人,
曾经大业年中春。
大业年中炀天子,
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
绿阴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
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
应将此柳系龙舟。
紫髯郎将护锦缆,
青娥御史直迷楼。
海内财力此时竭,
舟中歌笑何日休?
上荒下困势不久,
宗社之危如缀旒。
炀天子,
自言福祚长无穷,
岂知皇子封@公。
龙舟未过彭城阁,
义旗已入长安宫。
萧墙祸生人事变,
晏驾不得归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
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
沙草和烟朝复暮。
后王何以鉴前王?
请看隋堤亡国树。
翻译:无
隋堤柳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乐府的叙事长诗,隋堤之柳在白居易的诗中,成为一种亡国追索的意象指代。诗中,白居易极尽渲染,将前朝大兴土木修凿大运河,在运河两畔广植柳树,夹岸柳绿桃红的旖旎之景象发挥到极至。不幸的是,如此一番春色烂漫、莺歌燕舞的美好画卷,没有成为百姓的福祉,反为百姓肩头沉重的负累,隋朝的基业在炀帝恣意妄为的荒淫游冶中渐渐消耗,一句“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淋漓尽致地把炀帝奴役民众、挥霍财富的骄横,以及百姓哀号遍地、民不聊生的苦难烘托出来,隐隐透出大隋江山摇摇欲坠的忧患。紧接着,是一幅波澜壮阔的隋末**的历史场面,曾经恢弘的大隋,竟然被一场剧烈的暴动扫进历史的垃圾箱,江山易代,历史兴亡的浩叹油然而生,漫漫的运河古道上,炀帝南巡游乐的龙舟船队仿佛就在眼前,然而,“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曾经无比繁盛喧嚣的运河,到白居易那个年代,早为沙草掩覆,为薄薄的历史尘烟笼罩,叹息与怅惘自然是无法避免的了。大唐江山自开国起,历经“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百余年的兴盛,留下无数令后人神往的踪迹,浩大的武功也好,繁荣的文艺也罢,甚至那缱绻的爱情故事,都成了渺渺的历史影象,触手却不可及。再热烈的年代,也终究要冷却,玄宗时的那场巨变,把盛唐的那页故事翻走,无限的凄凉与落寞,剩与之后的人们去承受。藩镇的骄横跋扈,全然不将中央政权放眼里,宦官的兴风作浪,亦在销蚀着大唐所剩无几的元气。身处乱世的白居易,他的诗作里,已难觅盛唐年代的狂放不羁与浪漫幻想,充斥而入的,多是世事变迁、盛世不再的唏嘘感慨,深沉的哀伤在字里行间流露,展现于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历史兴亡的画卷。
说到“隋堤柳”,就不得不提及大运河,中国古代的伟大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出巨大的功效。自然,隋代的运河与今日运河非同一概念,走向亦多变迁,然而,隋运河的开凿奠定下日后运河的基础。可以说,这样一个用来满足帝王个人骄奢欲望的工程,却成为后代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巨擘,贯通若干水系之时,也沟通起南北经济与文化,维系着各个朝代的物资供给,亦成就了大一统的宏伟基业。运河在隋朝开凿之际名曰“通济渠”,大业元年开凿的通济渠,西起洛阳,东段从荥阳至开封,折入皖、苏,贯通邗沟,直达扬州,是隋炀帝所开凿地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运河两岸的大堤因此被称为隋堤。关于隋堤杨柳,笔记野史中还有这样一则故事:
运河修好之后,隋炀帝的龙舟船队沿运河南巡,浩浩荡荡向江都进发。时值初夏,隋堤上千名殿脚女香汗淋漓,怜香惜玉的炀帝与大臣商量对策,翰林院学士虞世基呈上对策:在堤岸遍种垂柳,清荫交映,一可为殿脚女遮阳,二能加固新筑的河堤,其三摘下柳叶还可喂饲拉纤的羊群。隋炀帝听之大喜,随即传旨隋堤岸边的郡县连夜赶种柳树,不出数日,隋堤两岸植满了从各处抑止而来的柳树,这让好大喜功、善做政治秀的隋炀帝满心欢喜。炀帝还亲手种植一株柳树,以为垂范,作为君民同乐的见证。
看着隋堤上漫天的青幔,炀帝兴起为隋堤柳树封赏的念头,于是他说道,“朕今就赐它御姓,姓了杨罢”,并御书“杨柳”二字。从此,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就永久地增添了“杨柳”这一名词,相传至今。
前人有吊唁炀帝诗云:千株杨柳拂隋堤,今古繁华谁与齐!想到伤心何处是,雷塘烟树夕阳低。唐朝白居易咏“隋堤烟柳”云:“大业年间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水流。西有黄河东楼谁,绿影一千三百里。”
隋之后的大运河,几经沧桑变迁,尤以元、明两代的改造拓浚为巨。至元朝,将原来东西走向的河道,裁截改道为南北走向,自大都南下,流向富饶的'江南,将江南的粮食、工艺品、美女源源不断输往北方。朱棣迁都北京后,为巩固其统治,支援北疆军事前沿,将淮安以北至微山湖的运河疏浚,运河的功能进一步被放大,绵延至今。
关于运河,有一个命运与其息息相关的城市,曾经如花美眷的少女,伴着古老的运河,消磨成一位历尽人世沧桑的老妇。再怎么值得炫耀的历史资本,也成了过往云烟。这就是扬州,“故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古人早已为扬州的繁华下了注解,与它浩如烟海的故事相比,如何的描绘都是枉然,且多余。扬州盛也大运河,衰亦大运河,历史捉弄了扬州――运河与长江交会的独特地理位置,使扬州成为明清时东南的大都会与经济重心,几无以复加。可是,近代铁路交通的兴起,京沪线自上海至镇江,未直接过江走扬州而往北京,而是折往南京、安徽北上,近代化的机遇与扬州擦肩而过。从此,扬州隔江眼望上海、无锡、常州等沿铁路的城市蓬勃兴盛,却无力逆转其衰败的定局,曾经的美妇,怨成光华尽逝的老妇。
今听《隋堤柳》,经由白居易之诗,联想到隋唐两代的兴亡,历代对大运河的修浚,以及维扬古城的盛衰,由古至今,一一展现,就如隋堤上的柳絮,飞扬飘散。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篇7:金銮《柳堤》古诗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金銮《柳堤》古诗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
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3.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
1.C。
2.D、E。
3.评分标准:景、理内容表述完整,景、理关系阐发正确,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篇8:《柳信》阅读答案
宗璞
(1)今年的春,来得特别踌躇、迟疑,乍暖还寒,翻来复去,仿佛总下不定决心。但是路边的杨柳,不知不觉间已绿了起来,绿得这样浅,这样轻,远望去迷迷蒙蒙,像是一片轻盈的、明亮的雾。我窗前的一株垂柳,也不知不觉在枝条上缀满新芽,泛出轻浅的绿,随着冷风,自如地拂动。这园中原有许多花木。这些年也和人一样,经历了各种斧钺虫豸之灾,只剩下一园黄土、几株俗称瓜子碴的树。还有这棵杨柳,年复一年,只管自己绿着。
(2)少年时候,每到春来,见杨柳枝头一夜间染上了新绿,总是兴高采烈,觉得欢喜极了,轻快极了,好像那生命的颜色也染透了心头。曾在中学作文里写过这样几句:
嫩绿的春天又来了
看那陌头的杨柳色
世界上的生命都聚集在那儿了
不是么?
那年轻的眼睛般的鲜亮呵……
(3)老师在这最后一句旁边打了密密的圈。我便想,应该圈点的,不是这段文字,而是那碧玉妆成绿丝绦般的杨柳。
(4)抗战期间在南方,一个残冬,我家的小花猫死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什么是死。它躺着,闭着眼。我和弟弟用猪肝拌了饭,放在它嘴边,它仍一动也不动。“它死了。”母亲说,“埋了吧。”我们呆呆地看着那显得格外瘦小的小猫,弟弟呜呜地哭了。我心里像堵上了什么,看了半天,还不离开。
(5)“埋了吧,以后再买一只。”母亲安慰地说。
(6)我做了一篇祭文,记得有“呜呼小花”一类的话,放在小猫身上。我们抬着盒子,来到山坡。我一眼便看中那柳伞下的地方,虽然当时只有枯枝。我们掘了浅浅的坑,埋葬了小猫。冷风在树木间吹动,我们那时都穿得十分单薄,不足以御寒的。我拉着弟弟的手,呆呆地站着,好像再也提不起玩的兴致了。
(7)忽然间,那晃动的枯枝上透出的一点青绿色,照亮了我们的眼睛,那枝头竟然有一点嫩芽了,多鲜多亮呵!我猛然觉得心头轻松好多。杨柳绿了,杨柳绿了,我轻轻地反复在心里念诵着。那时我的词汇里还没有“生命”这些字眼,但只觉得自己又有了精神,一切都又有了希望似的。
(8)时光流去了近四十年,我已经历了好多次的死别,到一九七七年,连我的母亲也撒手别去了。我们家里,最不能想象的就是没有我们的母亲了。母亲病重时,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你娘,这房子太空。”这房子里怎能没有母亲料理家务来去的身影,怎能没有母亲照顾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人的呵叱和提醒!然而母亲毕竟去了,抛下了年迈的'父亲和她的儿女。
(9)两个多月过去,时届深秋,园中衰草凄迷,落叶堆积。我从外面回来,走过藏在衰草落叶中的小径——这小径,我曾在深夜里走过多少次啊。请医生,灌氧气,到医院送汤送药,但终于抵挡不住人生大限的到来。我茫然地打量着这园子,这时,侄儿迎上来说,家里的大猫——“狮子”死了,是让人用鸟枪打死的,已经埋了。
(10)这是母亲喜欢的猫,是一只雪白的狮子猫,眼睛是蓝的,在灯下闪着红光。这两个月,它天天坐在母亲房门外等,也没有等得见母亲出来。我没有问埋在哪里,无非是在这一派清冷荒凉之中罢了。我却格外清楚地知道,再没有母亲来安慰我了,再没有母亲许诺我要的一切了。深秋的冷风将落叶吹得团团转,枯草像是久未梳理的乱发,竖起来又倒下去。我的心直在往下沉,往下沉……忽然,我看见几缕绿色在冷风中瑟瑟地抖颤,原来是那株柳树。在冬日的萧索中,柳色有些黯淡,但在一片枯黄之间,它是在绿着。“这容易生长的、到处都有的普通的柳树,并不怕冷。”我想着,觉得很安慰,仿佛得到了支持似的。
(11)清明时节,我们将柳枝插在母亲骨灰盒旁的花瓶里,柳枝并不想跻身松柏等岁寒之友中,它只是努力尽自己的本分,尽量绿得长一些,就像一个普通正常的母亲,平凡清白的人一样。
(12)柳枝在绿着,这些丝丝垂柳,是会织出大好春光的。(文章有删改)
篇9:《柳信》阅读答案
1、答:(1)肯定,赞美。(老师“圈点”我的文字,是对“我”的文字的一种肯定;但在“我”看来,值得赞美不是“我”的文字而是柳树。)(2分)
答:(2)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今年春天的姗姗来迟,引起下文对柳树泛绿的描写。(2分)
2、答:第一次写小花猫的死,侧重表现“我”对死亡的认知,对生命死亡的悲伤,(2分)母亲对“我”的安慰,反衬柳树给“我”精神慰藉和希望。(2分);
第二次写狮子猫的死,主要是为了反衬母亲去世带给“我”的沉重悲伤,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安慰自己的人了。(2分)
3、答:(1)报告春的信息,给“我”以欢愉;(2)展示生命的活力,给“我”以希望;(3)呈现平凡中的坚强,给我以慰藉。(每点2分,第一点从第二段“每到春来,见杨柳枝头一夜之间染上了新绿,总是兴高采烈,觉得欢喜极了,轻快极了,好像那生命的颜色也染透了心头”可得;第二点从埋葬小猫后看见柳树时的相关描写可得;第三点从倒数第二第三段可得。)
4、答:(1)与首段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2)总结全文,表达了对柳树的赞美之情。(3)用拟人的手法。
篇10:《柳信》阅读答案
1.联系前后文,完成下面两个小题。(4分)
①解释第(3)段“应该圈点的,不是这段文字,而是那碧玉妆成绿丝绦般的杨柳”中“圈点”的含义。(2分)
②请赏析首段画线句子的妙处。(2分)
2.文中两次写到猫死,作者这样写分别有怎样的用意?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
3.联系全文,分点概括题目“柳信”的内涵。(6分)
4.请分析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作用。(6分)
★ 柳堤作文
★ 庆安堤作文
★ 简略自我介绍
【柳堤的阅读参考答案(共10篇)】相关文章:
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12-05
杭州西湖景点导游词作文400字2022-08-30
游西子湖畔作文2023-08-14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原文和翻译及赏析2023-04-09
西湖游船导游词2023-06-30
小学四年级西湖导游词400字作文2022-06-11
初月,初月杜光庭,初月的意思,初月赏析2024-01-19
欧阳修《偃虹堤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2023-02-18
昆明概况的英文导游词2022-05-14
苏州游船导游词优秀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