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往事》阅读答案

时间:2023-08-17 08:00:38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巧克力往事》阅读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爆米花”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巧克力往事》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巧克力往事》阅读答案

篇1:《巧克力往事》阅读答案

①就在今年诺贝尔奖陆续揭晓之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颇为有趣的相关研究,研究显示一个国家的人均巧克力消费量越高,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比例越大。先前不少研究显示,适量食用黑巧克力可能对大脑和心脏有益,甚至还能帮助减肥。巧克力对健康和诺贝尔奖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关于它的悠长往事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②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源于可可树结的可可果。美洲是可可树的发源地,关于它的起源与历史已经融入到玛雅人与阿兹特克人的神话中了。在刚开始传入欧洲的时候,巧克力被认为是一种奇异的食物,因此只在上层社会中享用。到了19世纪,则扩散到所有社会阶层,如今它已经是一种广受大众喜爱的食品了。

③什么是可可树呢?可可树是一种热带树木,原产地是南美洲亚马孙河地区。它一般有4—6米高,生长地最高海拔可达到600米。它需要潮湿的环境已及维持在23—28摄氏度的温度。第4年就会达到结果期,并且可一直维持40年。可可果形状像甜瓜,重量在250克至500克之间,每颗可可果里面一般有20—50枚外包果肉的2厘米长的可可豆。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在其命名法中把可可命名为“神的食品”。

④可可豆是如何加工的呢?首先,要进行发酵。用香蕉树的叶子把可可豆包起来,温度达到50度,进行发酵,这就避免了可可豆在运输和储藏的过程中发芽。果肉就抛弃掉了,可可豆变硬并浸出一些油,这些油能去除可可的苦味。经过一段时间,可可豆棕色的外观开始出现,并且形成了它独特的味道。接下来是干燥,可可豆内部的发酵仍在继续,这会进一步去除苦味并增加芳香。干燥的方式可以是日晒,也可以人工风干。最后,可可豆经过清洗、挑选、分类后,经过打包就可以远销国外了。当可可豆到达工厂后,它们被放入储藏室中,这里环境干燥 (最大湿度为8%),并且要避免污染。

⑤巧克力的生产有如下几个步骤:烘烤,可可豆在烘烤的过程中,外壳会膨胀与爆裂这样有利于去除外壳。然后冷却使其保持其味道。粉碎,去掉可可豆的外壳后,把豆粒切碎成许多小块。研磨,在研磨可可豆的同时,温度上升,随之会释放出脂肪类物质——可可油,这就形成了可可酱。把可可酱、糖、香精、桂皮香料、牛奶或者干果混合,以形成不同种类的巧克力。当各种原料混合的时候,可可酱要维持在29度,然后就可以放到各种模子里形成块状了。如果把可可酱干燥并研磨将会成为可可粉,可可粉可以用来制作糕点、冰淇淋和饼干。

⑥世界上第一座巧克力机械生产车间诞生在1777年的巴塞罗那。从那时起一直到19世纪末,巧克力的生产一直是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技艺。19世纪末,巧克力的工业化生产才开始,特别是在法国和瑞士。工业化生产可以更好地把粉状的可可与牛奶,黑巧克力块同牛奶或干果相混合,使巧克力成了儿童早餐和零食的常见物,并在成人中流行起来。在19世纪末,适合收藏的用巧克力制成的礼品卡出现了。图像和内容会因时而变,有历史、电影或者运动等主题。少年儿童是巧克力的主要消费者,他们还会与好友交换可以收藏的巧克力卡。

⑦从16世纪开始,巧克力就成了艺术家灵感的源泉,比如西班牙画家苏巴朗的作品《巧克力早餐》,还有戈雅的作品《马德里集市》,画中描绘了集市上待售的巧克力锅。一些当代画家甚至使用巧克力为原料进行创作。19世纪末,随着巧克力大规模的生产,促进了巧克力的商业广告。所有牌子的巧克力都雇用最好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为其宣传产品、完成名作。在20世纪,收音机、电视和电影都成了巧克力广告宣传的`工具。

⑧时至今日,关于巧克力的生产、包装、食谱已经出版了大量读物,巧克力文化从欧洲传到了更远的东方。但欧洲依然是巧克力文化的中心,在欧洲日常的习语中还存有大量与巧克力有关的句子,诗歌、小说和戏剧也会用巧克力作为象征,比如刻画巧克力与爱情的关系。西班牙剧作家莫拉挺和卡尔德隆等人的作品中都不乏巧克力的“芳踪”。

⑨可可从其最初起源地亚马孙平原到如今遍及世界,经历了很长的路。其最终产品——巧克力从一种宗教饮品到一种国王和贵族喜好的饮料和食品,并最终被所有的社会阶层所接受。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巧克力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全世界都爱上了这种历史悠久、充满传奇的浪漫美食。

13.请将文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划分层次,并概括说明内容。(3分)

123456789

14.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先前不少研究显示,适量食用黑巧克力可能对大脑和心脏有益,甚至还能帮助减肥。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主要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可可豆加工的要求。

B.去除可可苦味的方法是通过发酵使可可变硬并浸出油。

C.生产巧克力对温度的要求很高。如可可豆的发酵温度要至少50度,混合原料时温度要达到并维持在29度。

D.巧克力工业化生产开始,巧克力成为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16.请仔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并结合本文内容,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据“中央社”报道,英国科学家针对逾17000名1970年代出生的儿童追踪调查40年后的结果指出,10岁以前每天都吃甜食或巧克力的儿童,到了34岁左右,69%都曾因犯暴力罪行被捕。

材料二:芬兰研究人员对300名孕妇在妊娠期间食用巧克力的情况,及其怀孕后的心理压力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与那些在妊娠期间很少吃巧克力的孕妇所生的宝宝相比,在妊娠期间爱吃巧克力的孕妇所生的宝宝在出生6个月后更喜欢微笑或表现出开心的样子。该项研究还显示,那些容易紧张的孕妇,如果在妊娠期间能经常食用巧克力,其所生的孩子不怕生人。

①请说说你阅读以上材料后的两点发现。(2分)

②如果本文将这两则材料的内容添加进来,你觉得合不合适?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3.(3分)1/2345678/9

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先介绍巧克力的来源于制作工艺,再介绍巧克力工业化生产成为大众零食,最后介绍巧克力文化;第三部分:总结巧克力的历史。

(2分)“适量”原指不多不少,刚刚好。在文中是指适当数量地食用黑巧克力对身体有益处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但不排除其他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所以不能删去。

15.(3分)B

16.(4分)①食用巧克力有利有弊(1分),要做到适量并且因人而异(1分)。

②不合适,因为本文是追溯巧克力的往事(历史),而这两则材料是说巧克力的利弊,与本文内容不符。

篇2:《巧克力往事》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 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 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 人 怎么了?

男 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 人 噢?

男 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 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 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 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 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 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 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 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 人 那,咱们喊喊?

男 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姓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2.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做简要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舞台说明)。剧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意对即可)

3.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意对即可)

4.这个结尾,既与开头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5.“略”。

篇3:往事阅读答案

往事 原文

往事(二)之八 冰心

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

我站起,双手支颐【颐(yí)颊、腮,也指下巴】。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

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

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

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地说:灯台中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除了骀荡〔骀(dái)荡:使人舒畅。〕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

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狎(xiá)习:亲近、领略。〕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

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风雨之日,我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我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

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的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也未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办?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

我郑重的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

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

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父亲敛容,沉思的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我无有不为力。为着去国离家,吸受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忍心舍遣我惟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但是,惟一的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

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

又是久久的沉默──

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

我不言语。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

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彼此抛掷,欢呼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他们追逐的心绪。

回到卧室,黑沉沉的歪在床上。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我一念至诚的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

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我心不乱。

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失望的心情,不愿他再兴起。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奋迅的起了悲哀!

丝雨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栏,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烁──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有多少无情有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星光挥洒!凭吟啸的海风,带这两年前已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

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悲哀!

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帝祝福有海水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愿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对他们,我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1923年8月28日,太平洋舟中。

(选自《冰心散文》,有改动)

[注]①本文是冰心《往事(二)》中的第八篇。②中边:内外,表里。③策策:悲戚的样子。

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6分)

2、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4分)

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

(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梦 ,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篇4:往事阅读答案

1、(1)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受自然的不变与永久。(2)可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谊。(3)可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化上与世界沟通的乐趣。

2、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着;失望无奈。

3、(1)深化文意,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2)为后文做铺垫,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的铺垫。(3)凸显父亲形象,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慈爱。

4、(1)①交代我回忆往事的缘由。②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来,展现我的成长过程。③引发我对灯台守的赞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我对为着众生的奉献者的赞美。

(2)示例一:我放得下。我与父亲谈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想已禁绝思虑,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着于无法实现的理想,这说明我已经与往日当灯台守的理想彻底告别。示例二:我放不下。海上望见灯塔后,我回忆往事,心中产生了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文末我对灯台守致以无限的颂扬与羡慕,这都说明我内心其实放不下当灯台守的理想。示例三: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我认识到当灯台守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但在海上望见灯塔后,我为理想不能实现而感到悲哀,这表明年轻时候的理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示例四:我会慢慢放下。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我会更深刻理解父亲的教导,对理想的认识逐渐成熟、理性,在今后宽广的人生道路上,用其他方式继续追寻心中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的理想。

篇5:《往事》阅读答案

1、(1)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受自然的不变与永久。(2)可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谊。(3)可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化上与世界沟通的乐趣。

2、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着;失望无奈。

3、(1)深化文意,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2)为后文做铺垫,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的铺垫。(3)凸显父亲形象,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慈爱。

4、(1)①交代“我”回忆往事的缘由。②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来,展现“我”的成长过程。③引发“我”对灯台守的赞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我”对“为着众生”的奉献者的赞美。

(2)示例一:“我”放得下。“我”与父亲谈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想已“禁绝思虑”,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着于无法实现的理想,这说明“我”已经与往日当灯台守的理想彻底告别。示例二:“我”放不下。海上望见灯塔后,“我”回忆往事,心中产生了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文末“我”对灯台守致以无限的颂扬与羡慕,这都说明我内心其实放不下当灯台守的理想。示例三:“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我”认识到当灯台守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但在海上望见灯塔后,“我”为理想不能实现而感到悲哀,这表明年轻时候的理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示例四:“我”会慢慢放下。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我”会更深刻理解父亲的教导,对理想的认识逐渐成熟、理性,在今后宽广的人生道路上,用其他方式继续追寻心中“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的理想。

篇6:《往事》阅读答案

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

我站起,双手支颐【颐(yí)颊、腮,也指下巴】。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

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

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

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地说:“灯台中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除了骀荡〔骀(dái)荡:使人舒畅。〕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

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狎(xiá)习:亲近、领略。〕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

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风雨之日,我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我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

“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的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也未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办?”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

我郑重的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

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

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父亲敛容,沉思的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我无有不为力,为着去国离家,吸受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忍心舍遣我惟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但是,惟一的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

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

又是久久的沉默──

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

我不言语。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

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彼此抛掷,欢呼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他们追逐的心绪。

回到卧室,黑沉沉的歪在床上。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我一念至诚的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

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我心不乱。

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失望的心情,不愿他再兴起。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奋迅的起了悲哀!

丝雨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栏,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烁──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有多少无情有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星光挥洒!凭吟啸的海风,带这两年前已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

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悲哀!

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帝祝福有海水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愿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对他们,我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1923年8月28日,太平洋舟中。

(选自《冰心散文》,有改动)

[注]①本文是冰心《往事(二)》中的第八篇。②中边:内外,表里。③策策:悲戚的样子。

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6分)

2.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4分)

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

(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梦 ,“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篇7:往事悠悠阅读答案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临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来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搂,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1.作者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哪几件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推断下列词语的大致意思。

①搜索枯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镌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语句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引起你的联想?请找出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你所看过的艺术作品、读过的书或者游历过的风景中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一本或一处),模仿作者的笔法把你心底涌动的一股热流(激情)倾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6.这篇文章引用很多描写季节的诗句。试找出一句描写夏和冬的诗句。

夏:  冬:

7.从作者对依依往事的追忆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

1.①小时候的几幅画形成的深刻的记忆。②学生时代《千家诗》的熏陶,给“我”以美的享受。③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解培养了我对课文阅读的兴趣。2.①形容竭力思索。②雕刻。 3.有赏析,句子才给分。4.不设统一答案,要求能模仿作者的笔法,写得富有文采、有思考力或启发性。 5.议论,深化中心6.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梅雪争春来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7.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不设统一答案。

篇8:冰心往事阅读答案

冰心往事阅读答案

往事

冰心

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

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这三色衬成的宇宙,充满了凝静,超逸与庄严;中间流溢着满空幽哀的神意,一切言词文字都丧失了。几乎不容凝视,不容把握!

今夜的林中,决不宜于将军夜猎——那从骑杂沓,传叫风生,会踏毁了这平整匀纤的雪地;朵朵的火燎,和生寒的铁甲,会缭乱了静冷的月光。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燃枝野餐——火光中的喧哗欢笑,杯盘狼藉,会惊起树上稳栖的禽鸟;踏月归去,数里相和的歌声,会叫破了这如怨如慕的诗的世界。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爱友话别,叮咛细语——凄意已足,语音已微,而抑郁缠绵,作茧自缚的情绪,总是太“人间的”了,对不上这晶莹的雪月,空阔的山林。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高士徘徊,美人掩映——纵使林中月下,有佳句可寻,有佳音可赏,而一片光雾凄迷之中,只容意念回旋,不容人物点缀。

我倚枕百般回肠凝望,忽然一念回转,黯然神伤……

今夜的青山只宜于这些女孩子,这些病中倚枕看月的女孩子!

假如我能飞身月中下视,依山上下曲折的长廊,雪色侵围阑外,月光浸着雪净的衾绸,逼着玲珑的眉宇。这一带长廊之中:万籁俱绝,万缘俱断,有如水的客愁,有如丝的乡梦,有幽感,有彻悟,有祈祷,有忏悔,有万千种话……

山中的千百日,山光松影重叠到千百回,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这时纵是顽石钝根,也要思量万事,何况这些思深善怀的女子?

往者如观流水——月下的乡魂旅思:或在罗马故宫,颓垣废柱之旁;或在万里长城,缺堞断阶之上;或在约旦河边,或在麦加城里;或超渡莱茵河,或飞越落玑山;有多少魂销目断,是耶非耶?只她知道!

来者如仰高山,——久久的徘徊在困弱道途之上,也许明日,也许今年,就揭卸病的细网,轻轻的试叩死的铁门!

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是欢悦?是惊怯?有天上的重逢,有人间的留恋,有未成而可成的事功,有将实而仍虚的愿望;岂但为我?牵及众生,大哉生命!

这一切,融合这无限之生一刹那顷,此时此地的,宇宙中流动的光辉,是幽忧,是彻悟,都已宛宛氤氲,超凡入圣——

万能的上帝,我诚何福?我又何辜?……

一九二四年二月三十日夜,沙穰。

1、文章第(1)段中写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对“静女”的形象做分析。

2、文章中月下青山这个大自然的图景有什么特点?

3、文章第(8)段在全文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评价,不准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的开篇说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作者似乎无话可说,却有了月下静女的审美发现。

B、文章的开头对月下的青山作了定位性的描写,紧接的四个排比段落,深化了对“往事”的印象。

C、作者是一位善于发现色彩的画家,也是一位情感丰富的诗人。面对雾、月,回首往昔行踪,幽思来日的遭际,充满了幽忧与彻悟。

D、文章的结句“万能的上帝,我诚何福?我又何辜?”像一句祈祷词,却又余音缭绕,是心灵的感悟,也是新的承担。

E、“往事”叙述,为文至简,写景至清,是一篇醇香满纸,余韵悠远的哲理散文

答案

1、比喻。静女虽明艳,但不妖冶;羞怯,但庄严。充满了流动的光辉。

2、凝静,超逸,庄严,幽哀。

3、结构上,与文章开头“娟娟的静女”的比喻照应;历经四段的否定性议论后,承转进入主题;内容上,“病中倚枕看月的女孩子”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写照,远离故土面对这寂静、空漠的雪和月。万籁俱寂中,一切的怀想与追恋涌上心头,才有作者此时此地的幽忧与彻悟。

4、B E(B.不是“深化”印象;E.不是哲理散文)

篇9:往事的阅读答案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介意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趋势,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4、试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5、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诗《游子吟》,其中的四句“什么”抒发了与本文相同的感情。写作手法上都是抓住了生活的细节,以小见大的反应自己对生活的感情。

6、鲁迅《自嘲》诗中有这么一句话,意思是: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吗?

篇10:往事的阅读答案

1、对象是母亲!点睛之笔是倒数第四段!

2、D

3、指我担心母亲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亲情越来越难以表达。

4、烦闷,忧郁,舒心,感动,温暖。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篇11: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于漪《往事依依》)

10、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11文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注释中都解释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呢?谈谈你的理解。(2分)

1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3分)

13、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2分)

14、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0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11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1)。两词各有侧重,雕镂侧重于雕刻的精细,镌刻侧重于刻的印迹深。 (1)

12、(3分,答对2格得1分,不设0.5分。意思对即可,完全照搬原文扣1分。)

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3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要以情动人,应以朗读为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4没有标准答案。(3分。按内容是否深刻、语言是否通顺分3、2、1给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生活,没有颜色散文

我的“死党”叫品达作文

电影语录

电影语录经典语录

电影经典语录

没事偷着乐电影语录

手机谜语短信-短信谜语

谜语短信

爆米花飘香的童年阅读答案

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700字作文

《巧克力往事》阅读答案
《《巧克力往事》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巧克力往事》阅读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高一成长足迹范文2023-01-22

同年作文600字2023-09-14

男人必看的十大励志电影排行2023-05-29

期末考试八年级作文2024-01-18

跟友谊有关的优秀作文:我最想依靠的是你2023-08-03

天,是蓝的_900字_初一作文2022-08-06

多彩的童年作文700字2024-05-16

你是我不能言说的悲伤的情感散文2023-02-19

关于寒假趣事600字话题作文2022-05-07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2022-12-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