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我一无所求》阅读答案

时间:2023-08-18 07:51:3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泰戈尔《我一无所求》阅读答案(共11篇)由网友“小熊猫突突”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泰戈尔《我一无所求》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泰戈尔《我一无所求》阅读答案

篇1:泰戈尔《我一无所求》阅读答案

泰戈尔《我一无所求》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我一无所求

泰戈尔

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

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

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

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

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

朝拜者开始诵经。

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

我提着空桶站立着。

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

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叮当,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1.“我一无所求”的标题为编者所加,你认为加得合理吗?为什么?

2.“我没有走近你”在诗歌中出现了两次,请分析这种“重复”的作用。

阅读答案:

1.用“我一无所求”作为标题很好。全诗表达了对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的崇尚和追求,也是诗人对纯真、和谐人生的崇尚和追求的诗化。“我一无所求”,不是“什么都不求”,而是更突出了追求的唯一和执著,如此看来,以“一无所求”为题,更好地凸现了诗人的创作倾向与诗作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2.泰戈尔的诗歌着重刻画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景象。“我没有走近你”两次在诗中出现,更是凸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主题。

篇2:《我一无所求》阅读答案

泰戈尔

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

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

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

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

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

朝拜者开始诵经。

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

我提着空桶站立着。

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

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叮当,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1.“我一无所求”的标题为编者所加,你认为加得合理吗?为什么?

2.“我没有走近你”在诗歌中出现了两次,请分析这种“重复”的作用。

答案:

1.用“我一无所求”作为标题很好。全诗表达了对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的崇尚和追求,也是诗人对纯真、和谐人生的崇尚和追求的诗化。“我一无所求”,不是“什么都不求”,而是更突出了追求的唯一和执着,如此看来,以“一无所求”为题,更好地凸现了诗人的创作倾向与诗作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2.泰戈尔的诗歌着重刻画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景象。“我没有走近你”两次在诗中出现,更是凸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主题。

篇3:《对岸》泰戈尔阅读答案

《对岸》泰戈尔阅读答案

“对岸”的生活,是理想中的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以下是泰戈尔的对岸的阅读答案。

对岸

[印度]泰戈尔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在洁净的软泥上;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去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选自《新月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1)本文以一个小孩的视角行文,有哪些好处?(3分)

答:

(2)请联系我国文学作品中类似的描写,探讨“对岸”是怎样的理想生活以及作者的追求。(150字左右)(6分)

答:

20.(1)借写孩子单纯的渴望,(1分)描绘了一个晨耕暮归的美好的“对岸”世界;(1分)表现出一种对新的、理想生活的追求。(1分)

(2)“对岸”的生活,是理想中的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1分)我国文学作品《桃花源记》(或《边城》)虚构的世外桃源,与之相似。(1分)“我”想象“对岸”是一块自由的乐土。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飞禽走兽自在生息,长草在月光下也呈现异彩。(2分)“对岸”乐土令人神往,作者甚至甘愿做一个渡船的船夫,为理想而不懈追求。(2分)

篇4:泰戈尔仿佛阅读答案

【原文欣赏】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凝住我脸上的眼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课文简析】

这首诗,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怀念和依恋。全诗三节,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然后分别选取三个生活场景,从歌调、气息、形象三个方面,表达了母亲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诗歌的第1节,作者写道:“在游戏中间”、“歌谣在玩具上回旋”、“晃动摇篮时”等。这些内容告诉我们,这一节是回忆“我”幼年时感受的母爱。

第2节,诗人选取了特殊的意象:初秋早晨的合欢花香,暗喻母子和欢的温馨、甜美。再者,诗人由花香联想到庙里晨祷的馨香,既自然,更见精妙:人人都知道,到庙里烧香祈祷,心情该是何等的虔诚,而作者此时此刻竟那么真切地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足见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切、之烈。

第3节,诗人选取的环境是卧室,而且是“我”一个人在“外望悠远的蓝天”。起初,诗人也许感到孤独,或许原本就是因为孤独而“外望”——渐渐地思念母亲、渴盼母爱的心荡漾开来,强烈起来。于是,正如母亲的眼光“凝注在我脸上”一般,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具体起来、真切起来。因此,孤寂的内心顿时开阔起来,温暖起来,仿佛觉得母亲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这告诉读者:虽然“我”过早地失去了母亲,但“我”并不孤单,因为随时随地,母爱都相伴相随,甚至弥漫在“我”的.整个生活中,将“我”包裹,“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厚重而丰富的母爱。

由整理,仅供参考:

1,为什么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

( 引出下面的内容,表达母亲始终在“我”的生活中,一直在“我”的心中。 )

2,诗歌的第1节,是回忆“我”幼年时感受的母爱,其理由是什么?

( 理由是:“在游戏中间”、“歌谣在玩具上回旋”、“晃动摇篮时”等。 )

3,为什么诗人从“庙殿里晨祷的馨香”感觉到母亲的气息?

( 因为母亲在孩子的心中,就像花一样美好温馨;而母亲对孩子的心,就像晨祷的人们那样虔诚。 )

4,“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是什么含义?

( 母亲始终在“我”的整个生活中,母亲一直在“我”心中,“我”一直想念她。 )

5,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 母亲为我哼的歌谣、母亲的气息、母亲的眼光。 )

6,模仿本诗的格式和主题,再写一节诗。

(略)

7,学习了这首诗,写一百字左右欣赏性文字。

(略)

篇5:泰戈尔《对岸》阅读题及答案

泰戈尔《对岸》阅读题及答案

对岸

泰戈尔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

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

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

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

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选自《新月集》)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节诗的大意: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表现怎样的思想境界?

3.本诗的题目是“对岸”,若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为什么?

4.“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使用的修辞方法和作用是[ ]

A.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海天一色图。

B.拟人,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残阳如血,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图。

C.拟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光照长草白花的水墨画。

参考答案:

1.第一节:“我”立志做船夫开拓新的世界。第二节:“我”立志做船夫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第三节:“我”立志做船夫为村民服务,报答祖**亲养育之恩。

2.本诗表现了“我”甘愿做一名船夫,为探索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村民服务,报答养育自己的母亲、祖国的深恩的思想感情。

3.不可以。“对岸”是诗人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理想的对岸,诗人立志从一名普通的船夫做起,甘愿把追求理想对岸的人先送到目的地,同时也实现自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如果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过于直白,缺乏深意和内涵。

4.B

篇6:泰戈尔《喀布尔人》阅读答案

我的五岁的女儿敏妮,没有一天不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我屋子的窗户是临街的。我正在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忽然间敏妮不玩了,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一个喀布尔人!”下面街上果然有一个喀布尔人,正在慢慢地走过。他穿着宽大的污秽的喀布尔族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一个口袋,手里拿着几盒葡萄干。

没过几天,有一个早晨,我正要出门,出乎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儿喀布尔人,又说又笑。我这小女儿,一生中除了她父亲以外,似乎从来没遇见过这么一个耐心地听她说话的人。她的小纱丽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她的客人送给她的礼物。“你为什么给她这些东西呢?”我说,一面拿出一个八安那的银角子来,递给了他。这人不在意地接了过去,丢进他的口袋里。

糟糕得很,一个钟头以后我回来时,发现那个不祥的银角子引起了比它的价值多一倍的麻烦!因为这喀布尔人把银角子给了敏妮,她母亲看到这亮晶晶的小圆东西,就不住地追问:“这个八安那的小角子,你从哪里弄来的?”

“喀布尔人给我的,”敏妮高兴地说。

“喀布尔人给你的!”她母亲吓得叫起来,“呵,敏妮!你怎么能拿他的钱呢?”

“我没有要,是他自己主动给我的。”敏妮差一点要哭出来了。

后来才知道,敏妮和喀布尔人已不是第二次见面了。小贩每次来,总是用干果来贿赂敏妮那小小的的贪婪的心。

他取得了敏妮的信任。

我看到,他们常说些好玩的笑话,给他们增加许多乐趣。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的面前,小大人似地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儿:“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是什么?”

他就用山民的鼻音回答说:“一只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个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依我看来,这种小孩和大人的对话里面,带有一些非常引人入胜的东西。

敏妮的母亲偏偏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因此,她对于这个喀布尔人充满了疑虑,常常叫我注意他的行动。

每年一月中旬,这个喀布尔人总要回国去一趟,快动身的时候,他总是忙着挨家挨户去收欠款。今年,他却匀出工夫来看敏妮。旁人也许以为他们两人有什么密约,因为他若是早晨不能来,晚上总要来一趟。

在他决定动身的前几天,有一天早晨,我正在书房里看校样,忽然我听见街上有吵嚷的声音,往外一看,我看见这人喀布尔人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孩子。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他被人忘却了。我们仍在原来的地方做原来的事情,我们很少或是从来没有想到那个曾经是自由的山民正在监狱里消磨时光。

一年一年过去。又是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嘈杂和忙乱。有一个人进来了,恭敬地行过礼,站在我面前。原来是那个喀布尔人。

“这儿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着。你能不能过几天再来呢?”

这个人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说声“再 见”,就走出去了。

我觉得有一点抱歉,正想叫住他,发现他已自动转身回来了。他走近我跟前,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递送那小人儿。您可以替我交给她吗?”

我把它接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您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着我。但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呵。

我把敏妮叫出来。她穿着红绸衣,额上点看檀香膏,打扮成新娘的样子。含羞站在我们面前。看着这景象,喀布尔人显出惊讶——他不能重温他们过去的友谊了。

她脸红了,在他面前把脸低下去。我想起他和敏妮第一次会面的那天,感慨万千。

她走后,喀布尔人长吁一口气坐下来。婚礼的喇叭吹起来,秋天温照的阳光倾泻在周围。在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定也长大了。我递给他一张钞票,说:“回到你的家乡、你的女儿那里去吧,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送了这份礼,婚礼的排场就须节省些。 但我觉得这婚筵格外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要和她的女儿重逢了。

(冰心、倪培耕译、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对环境的描写着墨不多,但所写特点鲜明、作用突出。如写敏妮婚礼时的秋阳,使环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

B.小说的详略取舍得当。泰戈尔对喀布尔人与“我”一家交往的言行用笔细致,面对喀布尔人的日常工作、狱中岁月、未来动向则留白甚多。

C.秦戈尔长于细节描写。从塞满零食的小纱丽,到华贵的红绸衣,这变化体现了敏妮的成长,也使她与喀布尔人关系的变化顺理成章。

D.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自然而巧妙地串联了全文,也使故事读来分外动人。

8、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常见的有第三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和人称变换叙述。本文采用的是哪种?请你谈谈这样设置的好处。(6分)

9、倪培耕在《泰戈尔诗化小说》中写道:“如果说,契诃夫以刻画性格见长,凝练深沉;莫泊桑以描绘世态见长,辛辣机警;那么泰戈尔则以抒写情感见长,激荡肺腑。”倪培耕所谓“书写情感见长,激荡肺腑”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

7.(3分)解析:A 婚礼时的秋阳,和它前面喜庆热闹的“婚礼的喇叭”一道,是以明媚温暖的温馨环境,反衬喀布尔人物是人非的恍惚、感伤情绪,情景相反,属于以乐景写哀情,不可说是“环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选项对小说情景关系的理解错误。

8.(6分)参考要点:(答出第一人称给1分,分析一点 2 分;分析两点 4 分;分析三点5分,共6分。) ①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讲述者串起整个故事,使读者跟着“我”旁观喀布尔人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交往,情节自然流畅 。②第一人称叙事,“我”所知有限,使小说叙事集中到喀布尔人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交往上,省略其它次要部分,情节详略分明。③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抒情.(或进行心理描写),使得“我”对喀布尔人的欣赏、反感、同情态度变化细致具体,情感真挚动人.(或读来具有代入感.、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④第一人称叙事,“我”的身份与作者相同,恰好也是一名作家,使小说故事读来仿佛真实发生,十分可信(或仿佛是泰戈尔借“我”之口叙事言情)。 ⑤第一人称叙事,能突出人物形象,凸显主题。通过“我”对喀布尔人的情感、态度变化,更突出了喀布尔人的善良与友好,也表现了对父爱的理解与歌颂。

9.(6分)参考要点:(答出一点 2 分;答出两点 4 分;答出三点 6 分。)①喀布尔人之前与敏妮之间温馨快乐的相处与玩笑; ②喀布尔人对敏妮不变的温柔与关爱(或喀布尔人之后遇见、提及敏妮总面带微笑); ③喀布尔人对自己女儿的思念(或喀布尔人收藏、展示女儿小手印的温馨一幕); ④“我”欣赏喀布尔人与敏妮的玩笑与友情(或“我”信任喀布尔人,让其与敏妮交往); ⑤“我”与喀布尔人皆为人父,对其产生共情、同情,终于让喀布尔人和女儿见面; ⑥“我”资助喀布尔人,使其归家与女儿重逢,并为之欣慰。

篇7:泰戈尔《喀布尔人》阅读答案

我五岁的女儿敏妮在我书桌旁,用手轻轻敲着膝盖玩。我正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忽然敏妮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街上果然有个喀布尔人走过。他穿着宽大污秽的喀布尔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个口袋,拿着几盒葡萄干。

女儿大声叫他:“哎!”那个喀布尔人回过身来抬头看。她看到这光景却吓住了,跑到妈妈那里躲起来。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

可没过几天,我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喀布尔人又说又笑。她小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装,丝绸制的连衣裙——编者注)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喀布尔人用这种有力的贿赂,使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他们常说些玩笑。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面前,小大人似地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呵,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什么?”他用山民的鼻音回答:“一头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依我看,这种小孩和大人的对话里,有些非常引人入胜的东西。

喀布尔人也不放过开玩笑的机会:“那小人儿,你什么时候到公公家去呢?”

敏妮对这问题有点莫名其妙,但她不肯显露,却机灵地回答:“你到那去么?”

可在喀布尔人这一阶层中间,“公公家”有双关的意思,还能指监狱。“呵,”他向幻想中的警察挥拳:“我要揍我的公公!”听到他这样说,想象到那个狼狈不堪的“公公”,敏妮哈哈大笑。

敏妮的母亲恳求我留心那人。她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只要一看见有人向我们的房子走来,她就立刻断定他们不外乎是盗贼、醉汉、疟疾菌。她对这个喀布尔人也充满了疑虑。我总是笑笑,辩解说拐卖一类的事多半不会发生。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亲密友谊便不受约束地继续着。

有天早晨,我听见街上有吵闹声,往外一看,拉曼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我赶紧跑去问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个街坊欠了这小贩一条围巾的钱,争吵中拉曼把他刺伤了。忽然间,在凉台上,敏妮出现了。她照样喊着:“呵,喀布尔人!”拉曼回头,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天他胳臂底下没夹口袋,所以她不能和他谈关于象的问题。她立刻问:“你到公公家去么?”拉曼笑了:“我正要到那去。”看到他的回答没有使孩子发笑,他又举起手说:“可惜我的手被铐住了,不然我就揍那老公公了!”

拉曼被判了刑,再无消息。时间一天天过去,敏妮也长大了,总和朋友们一起,不像往常那样到她爸爸的房间里来了。又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我们家的光明要到她丈夫家去,把她父亲丢到阴影里。

我的敏妮今天要出嫁了。

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婚礼的嘈杂和忙乱。我在书房查帐,有个人进来恭敬地行礼。原来是拉曼,那个喀布尔人。起先我不认识他——他没有了口袋,没有了长头发,也失去了从前的那种生气。但他微笑着,我又认出他来。

“你什么时候来的?”我问。

“昨晚,”他说,“我从监狱里出来了。”

我觉得这话听起来很刺耳。碰巧他今天来,这不是个好预兆。

“这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能不能过几天再来?”

他迟疑地说:“我可不可以看看那小人儿呢,先生,只一会儿?”他相信敏妮还像从前那样,会像往常那样跑来,叫着:“呵,喀布尔人!”为纪念过去的日子,他带了一点杏仁、葡萄干,好好用纸包着。

我说:“家里正在办喜事,你谁也见不到。”

这人露出失望的神色。他走近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送给那小人儿。您有一个小姑娘;我在家也有一个这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帶点果子给您的孩子——我不是想赚钱的。”

他伸手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小心地打开,在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卖货时,自己小女儿的这个手印总在他心上。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我忘了他是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不,我又哪比他强呢?他也是个父亲啊!

我把敏妮叫出来。她穿着红绸衣,额上点着檀香膏,打扮成新娘的样子。含羞站在我们面前。看着这景象,喀布尔人显出惊讶——他不能重温他们过去的友谊了。他只微笑着:“小人儿,你要到公公家去么?”

但敏妮现在懂得“公公”的意思了,她不能像从前那样回答他。她脸红了,在他面前把脸低下去。我想起他和敏妮第一次会面的那天,感慨万千。

她走后,拉曼长吁一口气坐下来。婚礼的喇叭吹起来,秋天温照的阳光倾泻在周围。拉曼坐在加尔各答的小巷里,却冥想着阿富汗的群山。在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定也长大了。我递给他一张钞票,说:“回到你的家乡、你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送了这份礼,婚礼的排场就须节省些。但我觉得这婚筵格外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要和她的女儿重逢了。

(冰心、倪培耕译、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戈尔长于细节描写。拉曼背的大口袋、那个小小的手印等细节,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作品情节的展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B.小说的详略取舍得当。泰戈尔对拉曼与“我”一家交往的言行用笔细致,面对拉曼的日常工作、狱中岁月、未来动向则留白甚多。

C.小说对环境的描写着墨不多,但所写特点鲜明、作用突出。如写敏妮婚礼时的秋阳,使环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

D.小说通过对喀布尔人与小女儿交往的叙述,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喀布尔小贩形象,反映了泰戈尔的平民文学思想。

8.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你谈谈这样设置的好处。(6分)

9. 季羡林认为:梵我合一、和谐协调,是泰戈尔思想的核心。从本文的情节与情感来看,泰戈尔一方面强调和谐与温暖,一方面淡化了原本激烈的矛盾冲突,只留下淡淡的感伤。请在上述两方面中选择一种,结合小说加以解释分析。(6分)

答案:

7.(3分)C(婚礼时的秋阳,和它前面喜庆热闹的“婚礼的喇叭”一道,是以明媚温暖的温馨环境,反衬喀布尔人物是人非的恍惚、感伤情绪,情景相反,属于以乐景写哀情,不可说是“环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选项对小说情景关系的理解错误。)

8.(6分)参考要点:①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讲述者串起整个故事,使读者跟着“我”旁观喀布尔人拉曼和敏妮的交往,情节自然流畅。②第一人称叙事,“我”所知有限,使小说叙事集中到喀布尔人拉曼和敏妮的交往上,省略其它次要部分,情节详略分明。③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抒情(或进行心理描写),使得“我”对拉曼的欣赏、反感、同情态度变化细致具体,情感真挚动人(或读来具有代入感、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④第一人称叙事,“我”的身份与作者相同,恰好也是一名作家,使小说故事读来仿佛真实发生,十分可信(或仿佛是泰戈尔借“我”之口叙事言情)。⑤第一人称叙事,能突出人物形象,凸显主题。通过“我”对拉曼的情感、态度变化,更突出了拉曼的善良与友好,也表现了对父爱的理解与歌颂。(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6分)参考要点:(一)强调和谐与温暖:①拉曼之前与敏妮之间温馨快乐的相处与玩笑;②拉曼对敏妮不变的温柔与关爱(或拉曼之后遇见、提及敏妮总面带微笑);③拉曼对自己女儿的思念(或拉曼收藏、展示女儿小手印的温馨一幕);④“我”欣赏拉曼与敏妮的玩笑与友情(或“我”信任拉曼,让其与敏妮交往);⑤“我”与拉曼皆为人父,对其产生共情、同情,终于让拉曼和女儿见面;⑥“我”资助拉曼,使其归家与女儿重逢,并为之欣慰。(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篇8:泰戈尔《喀布尔人》阅读答案

泰戈尔

我的五岁的女儿敏妮,没有一天不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我屋子的窗户是临街的。我正在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忽然间敏妮不玩了,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一个喀布尔人!下面街上果然有一个喀布尔人,正在慢慢地走过。他穿着宽大的污秽的喀布尔族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一个口袋,手里拿着几盒葡萄干。

没过几天,有一个早晨,我正要出门,出乎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儿喀布尔人,又说又笑。我这小女儿,一生中除了她父亲以外,似乎从来没遇见过这么一个耐心地听她说话的人。她的小纱丽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她的客人送给她的礼物。你为什么给她这些东西呢?我说,一面拿出一个八安那的'银角子来,递给了他。这人不在意地接了过去,丢进他的口袋里。

糟糕得很,一个钟头以后我回来时,发现那个不祥的银角子引起了比它的价值多一倍的

麻烦!因为这喀布尔人把银角子给了敏妮,她母亲看到这亮晶晶的小圆东西,就不住地追

问:这个八安那的小角子,你从哪里弄来的?

喀布尔人给我的,敏妮高兴地说。

喀布尔人给你的!她母亲吓得叫起来,呵,敏妮!你怎么能拿他的钱呢?

我没有要,是他自己主动给我的。敏妮差一点要哭出来了。

后来才知道,敏妮和喀布尔人已不是第二次见面了。小贩每次来,总是用干果来贿赂敏妮那小小的的贪婪的心。

他取得了敏妮的信任。

我看到,他们常说些好玩的笑话,给他们增加许多乐趣。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的面前,小大人似地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儿: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是什么?

他就用山民的鼻音回答说:一只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个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依我看来,这种小孩和大人的对话里面,带有一些非常引人入胜的东西。

敏妮的母亲偏偏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因此,她对于这个喀布尔人充满了疑虑,常常叫我注意他的行动。

每年一月中旬,这个喀布尔人总要回国去一趟,快动身的时候,他总是忙着挨家挨户去收欠款。今年,他却匀出工夫来看敏妮。旁人也许以为他们两人有什么密约,因为他若是早晨不能来,晚上总要来一趟。

在他决定动身的前几天,有一天早晨,我正在书房里看校样,忽然我听见街上有吵嚷的声音,往外一看,我看见这人喀布尔人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孩子。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他被人忘却了。我们仍在原来的地方做原来的事情,我们很少或是从来没有想到那个曾经是自由的山民正在监狱里消磨时光。

一年一年过去。又是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嘈杂和忙乱。有一个人进来了,恭敬地行过礼,站在我面前。原来是那个喀布尔人。

这儿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着。你能不能过几天再来呢?

这个人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说声再 见,就走出去了。

我觉得有一点抱歉,正想叫住他,发现他已自动转身回来了。他走近我跟前,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递送那小人儿。您可以替我交给她吗?

我把它接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您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着我。但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呵。

16.喜欢喀布尔人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17.作者塑造喀布尔人这个形象用了什么手法?试举例说明。(6分)

18.本文在情节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述。(5分)

19.倪培耕在《泰戈尔诗化小说》中写道:如果说,契诃夫以刻画性格见长,凝练深沉;莫泊桑以描绘世态见长,辛辣机警;那么泰戈尔则以抒写情感见长,激荡肺腑。倪培耕如此评价泰戈尔的小说,你同意吗?请结合本文谈一谈。(6分)

参考答案:

16、喜欢。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他深爱女儿,可是身在异国他乡,爱又不能够,于是去爱敏妮,以慰藉自己不能爱女儿的心灵。

17、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细节描写。比如二人逗耍的细节。敏妮说: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是什么?他就用山民的鼻音回答说:一只象!喀布尔人对敏妮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之所以喜爱敏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家中也有一个像敏妮一样的小姑娘。

18、开始就设置了悬念:喀布尔人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孩子?难道是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带着悬念去读,读到结尾,才知道他也有一个这么大的女儿,可他短时间又不能回家,于是去爱敏妮,以慰藉自己爱女儿的心灵。

19、同意。读完本文,谁也会被感动:天下竟有这样伟大的父亲!他爱女儿爱得如此深沉,实在让人想不到。他只是一个穷苦的小贩啊!父亲的伟大与出身、职业是没有关系的。如果泰戈尔不是以抒写情感见长,又怎么会感动我们读者?

篇9:泰戈尔《母亲》的阅读答案

8、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为什么又强调自己忘不了母亲的歌调,气息和眼光?

9、诗中写母亲的记忆,写了哪三个片断?

10、怎样理解“歌调在玩具上回旋”?

11、“庙里晨祷的馨香”怎么能吹来母亲的气息?

12、我为什么“觉得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语文梦幻皇族媵i—11—21

8、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为什么又强调自己忘不了母亲的歌调,气息和眼光?

9、诗中写母亲的记忆,写了哪三个片断?

10、怎样理解“歌调在玩具上回旋”?

11、“庙里晨祷的馨香”怎么能吹来母亲的.气息?

12、我为什么“觉得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13、从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你能谈谈你印象中母亲对你的关切、对你的爱吗?

14、《纸船》和《母亲》这两首诗,你最喜爱哪一首?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8、正话反说,强调母亲的难忘。

9、①在晃动我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②母亲在庙里为我晨祷。③我远望时母亲对我的凝注。

10、略

11、略

12、母爱是广博的,它充满着我的生活的各个角落。(意近即可)

13、关键是母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14、略

篇10:《泰戈尔的文学圣殿》的阅读答案

刘湛秋

(1)在我童年的梦中,泰戈尔诗中的云彩、溪水、野花曾那样驱动过我的想象力,使我贫穷的童年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他的诗陪我度过了那些快乐和忧伤、饥饿和苦读的黎明和黄昏……现在,当我已越过天命之年,再来看泰戈尔的作品依然如此新鲜,只是更显深邃、幻丽,像高邈的天空,像恒河的波影。泰戈尔那长满大胡子的、和善的肖像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2)我一直在思索,泰戈尔的魅力何在?为什么几乎所有批评家和诗坛巨子都尊称他为大师呢?大诗人庞德在听另一位大诗人叶芝朗诵泰戈尔诗歌时惊呼:“一个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要伟大的人出现了。”这仅仅是两位大诗人的虚怀若谷或者一时冲动吗?显然不是,这是真诚流露的结果。

(3)那么,泰戈尔为什么能使我们激动不已呢?从表面看来,他的作品很少有所谓高深莫测的玄机,也不刻意于雕琢宏伟的构造,其语言又如此质朴无华……我们几乎找不出什么“秘密武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旦进入泰戈尔的世界我们就不得不跟随他前行。那是一个充满生命力、洋溢着欢乐、点燃着希望、倾心于爱恋的大千世界。

(4)在印度的古哲学中,“梵”是宇宙万物的统一体,是人类和谐的最高象征。泰戈尔的生命中浸透了这种哲学的意念,但是,泰戈尔不是宗教者,因此,他没有把这种意念引向来世或虚无飘渺的天庭,他扎根于泥土,培育着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鲜花,他爱着人——从国王到乞丐的各色人群,因此他寻求到了那种“梵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并不想指点人们什么,他只想向人们倾诉着。在《吉檀迦利》中的“你”是谁?是诸天之王吗?是国王吗?是他爱恋的女人吗?是他的挚友吗?是陌生的过路者吗?也许是,也许都不是。那个你就是“你”。谁面对着泰戈尔,谁在读泰戈尔的书,谁就是那个“你”!那是一种象征,是真善美的象征,是泰戈尔的世界中最高爱情的象征。如果你净化了自己,你也就是这种象征,你也就达到那种境界了。泰戈尔在对你说话,在悄悄地、坦露心灵地、极富情感地说话。此刻,任何的故弄玄虚或矫情都是丑陋的、多余的,任何的包装也显得委琐了。所以我说,泰戈尔的魅力在于“泰戈尔和你”。你们之间和谐交融,你慢慢地真正地把这“你”看成了你自己,你顷刻就变了,你和泰戈尔合二为一。

(5)世间还有什么文学作品比这种魅力更震撼人心呢?

(6)泰戈尔为自己建立了一座文学的圣殿。他的为人、他的作品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在这座文学圣殿里,我们不是膜拜上帝、真主,或者佛祖,我们只是来寻找自己。

(7)任何时候,我打开泰戈尔的书,不管翻到哪一页,我都会读下去,而且瞬间进入那种感觉,泰戈尔的感觉。那是充满生命力的、洋溢着欢乐的、点燃着光明的、倾心于爱恋的大千世界。让一切欢乐的歌调都融和在我的最后的歌中——那使大地草海欢呼摇动的快乐,那使生和死两个孪生弟兄在广大的世界上跳舞的快乐,那和暴风雨一同卷来,用笑声震撼惊醒一切的生命的快乐,那含泪默坐在盛开的痛苦的红莲上的快乐,那不知所谓、把一切所有抛掷于尘埃中的快乐。接触到这样的文字,我们的心怎么能不升腾起来?我们会有辉煌的感觉,我们内心潜藏的低沉、消极、忧郁甚至绝望的意念顿时会被泰戈尔的欢乐春风一扫而空。

(8)当人类一步步朝向更现代化、更文明、更和谐的社会发展时,我们和泰戈尔是越来越近了。

(9)在这越来越近的像朝圣者队列般的广大读者群中,恐怕除了他的祖国的`人民外,就数中国人了吧!

(10)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几乎没停止过翻译与出版泰戈尔的作品,尤其近几年来,各种版本,各种编选本此起彼伏,像印度洋的波浪汹涌不已。这反映了开放的中国读者的情感,也反映了泰戈尔对中国的情感。泰戈尔生前来过中国,并和中国大艺术家梅兰芳、徐悲鸿都有过深切的友谊。这恐怕也是世界上别的大文豪所难以享有的吧!

(11)在泰戈尔的面前,我深有在高山下、大海前的感觉。此刻,任何的喋喋不休的评论都是多余的。我们只有怀着虔诚的心,默默地步入这座圣殿!

(12)嘘,安静些!在美的星空下,我们除了勇敢追寻,别无选择!

19.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了童年时期的“我”与现在的“我”阅读泰戈尔作品的感受,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当人类一步步朝向更现代化、更文明、更和谐的社会发展时,我们和泰戈尔是越来越近了。(2分)

(2)在泰戈尔的面前,我深有在高山下、大海前的感觉。 (2分)

21.仔细阅读文章第四段,简要概括泰戈尔思想中“梵”的内涵。(4分)

22.要全面地认识一个文学家,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9.(1)表现了泰戈尔作品的神奇、永恒的魅力。(2)为下文介绍泰戈尔的文学圣殿做了铺垫。(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1)我们的现代文明与泰戈尔创造的理想世界越来越接近了;泰戈尔的作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泰戈尔的成就巨大,如山如海,在他的面前我感觉到渺小和浅薄;表现了作者对泰戈尔的无限崇敬(虔诚)的情怀。(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1)他扎根泥土,主张“梵我合一”(或天人合一或万物和谐统一),平等地爱着各色人群。(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他歌颂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使人灵魂得到净化),达到和谐交融的境界。(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1)反复诵读文学家的作品,通过不同的阅读感受,来对其作出评价。比如作者就通过童年和知天命后阅读泰戈尔的不同感受评价了泰戈尔。(2)通过其他名家的评说,从侧面进行评价。如文中用庞德和叶芝两位大诗人对他的盛赞评价了泰戈尔。(3)通过挖掘代表作品,对文学家进行评价。比如文中通过对泰戈尔的代表作《吉檀迦利》评价了泰戈尔。(共6分,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篇11:勿忘我访泰戈尔故居高中阅读答案

勿忘我访泰戈尔故居高中阅读答案

1.(1)第⑴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 。(2分)

(2)第⑿段用“守财奴”一词的表达效果是 。(2分)

2.概括写出“泰戈尔故居”的主要特征:(6分)

3.文章以泰戈尔诗句“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 “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结尾,其含义是什么?作品是怎样以“合欢树”为线索贯穿记叙内容的? (7分)

4.下列对文章理解或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A.作品以游踪为记叙顺序描绘“所见所闻”,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⑵段写当地农民弹唱拉龙歌的情景,意在写泰戈尔深受喜爱。

C.通过与音乐家、文学家对比,突出泰戈尔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

D.想象丰富而贴切,描绘的情景中充满着对泰戈尔敬意和赞美。

E.作品以“勿忘我”为题的含义是作者对泰戈尔故居难以忘怀。

参考答案:

1.(21分)

⑴(2分)内容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通往西莱达路上的优美环境,充满对泰戈尔的`敬意和赞美,结构上,为下文介绍泰戈尔故居作铺垫(起烘托作用)

(2)(2分)用反语(引用)风趣(幽默)地描绘夕阳西下依依不舍的情致,侧面赞颂泰戈尔诗歌的艺术魅力

2.(6分)⑴自然环境优美 ⑵建筑风格独特 ⑶人文气息浓厚

3.(7分)泰戈尔的诗歌产生了广远和深刻的影响,泰戈尔虽然已经离去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2分)作品以“合欢树”为线索,先写泰戈尔种的“合欢树”引出记叙的对象“泰戈尔故居”;接着写泰戈尔在“合欢树”下思考着如何展现自然和人类最淳朴的美,并且创作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最后写在“合欢树”下人们深深地思念着泰戈尔。(5分)

4.(4分)C E

外国诗歌习题

人生微笑面对励志名言

外国诗歌

人生微笑面对的励志名言有哪些

观《瓦尔登湖》有感

泰戈尔的英文诗歌

高考作文题预测-乐观面对生活

泰戈尔经典诗歌

泰戈尔诗歌《奇梦》

英文励志青春短语

泰戈尔《我一无所求》阅读答案
《泰戈尔《我一无所求》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泰戈尔《我一无所求》阅读答案(共11篇)】相关文章:

关于布置书房的名言2022-05-07

小学生关于读书的经典名言警句2022-10-24

苏轼写的爱情的诗2024-02-15

关于英文励志短语2023-04-01

读书的励志句子2022-07-23

精选英文励志短语2023-06-15

我与挫折同行作文2023-04-23

用乐此不疲造句2022-09-23

关于人生感悟经典名言爱情2023-08-22

感悟人生的名人名言有哪些2023-05-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